近日,2020上海医药卫生发展论坛暨“医苑新星”合作签约仪式在上海举办。为更好地促进医药卫生产业的良性发展,不断深化青年医学人才的培养,推进科技赋能医疗领域实现创新融合,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以发展为题,汇聚平台的力量、凝聚医务工作者、科学家、企业人的梦想和初心,旨在打造一场立足于产业宏观视野、促进医疗资源流动与融合的行业思想盛会,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上海智慧与上海方案。 “医苑新星”是上海医疗卫生系统青年医务人才培养和公益服务的重要品牌。平安好医生临时董事会主席兼CEO方蔚豪在致词中表示,平安好医生坚持以构建专业的医患沟通桥梁为使命,打造未来中国规模最大,模式最领先,竞争壁垒最坚实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我们深知企业体量越大,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也越大,平安好医生将切实支持上海青年医学人才全方位的培养,为有志之士提供更多的施展舞台,为中国医疗健康事业培养更多未来的中坚力量。” 活动现场,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和平安好医生进行了“医苑新星”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协同合作,共同支持上海青年医学人才的全方位培养,为有志之士提供更多的施展舞台,致力于为中国医疗健康事业培养更多未来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传统医院与药企纷纷“触网”,开拓互联网医疗蓝海,依托互联网医疗技术对于老百姓的看病难、买药贵等问题,提供积极的解决方案。在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更是开辟了抗疫的线上战场,极大地缓解线下医院的就医压力和感染风险。作为互联网医疗领军企业,平安好医生通过抗疫义诊为公众提供新冠肺炎咨询和疫情防护指导,疫情高峰期间平台访问人次达11.1亿,展现了互联网医疗突出的社会价值。 科技已经成为推动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提升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平安好医生为代表的行业头部科技企业经过不懈努力,打开了城市优质医疗健康资源有效、持续下沉的新通道,使优质医疗资源效能倍增。
为推动上海金融业差异化转型高质量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质效,记者获悉,近日上海发布了《关于推动上海银行业和保险业差异化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分为七部分,主要包括针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银行保险机构明确主要功能定位,持续完善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保险机构体系;聚焦上海“三大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在信贷管理、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等方面优化转型发展工作机制,改进丰富业务发展方式;精准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包括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再起、加强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加强合规管理与案件风险防控等。 上海银保监局副局长刘琦表示,《实施意见》有两方面特色:在金融服务方面更加聚焦上海的重点发展领域;强调市场主体的工作机制建设。 事实上,围绕《实施意见》,记者了解到,上海金融业已开始行动。 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行长付捷介绍,《实施意见》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更好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3月,工商银行在上海设立了跨境业务中心、金融市场交易中心、金融创新中心三个总行级中心,具体由上海分行牵头实施。运行半年时间,成效显著。其中,跨境业务中心探索“在岸—跨境—离岸”相结合的跨境金融服务模式,目前已经联动20多家境外机构、近10家境内分行,为60家企业提供融资和综合金融服务。 太保财险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徐峰也表示,为了助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近年来公司实施转型2.0建设,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动能的转换和业务结构的优化。今年6月17日,中国太保GDR正式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A+H+G(上海、香港、伦敦)上市保险公司。徐峰还称,将通过D&O(董事责任险)、保荐机构承销责任保险等产品,探索科创板拟上市企业保险制度的安排。
上海银行保险业发展锁定新坐标。近日,上海银保监局下发《关于推动上海银行业和保险业差异化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建立差异化功能定位,围绕上海科创中心、上海自贸区与临港新片区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关于《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上海银保监局副局长刘琦介绍,当前银行保险机构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市场主体转型发展的意愿虽有所增强,但力度仍需加大、质效仍需提升;同时,部分市场主体现有的经营管理机制还无法完全适应转型发展要求。 在此背景下,《实施意见》将重点聚焦7个领域:提高政治站位,直面风险挑战,增强发展动力;持续完善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保险机构体系;聚焦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优化转型发展工作机制,改进丰富业务发展方式;精准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加强金融监管和清廉金融文化建设。 对银行保险机构设定差异化定位 立足上海银行保险机构发展实际,针对各类型机构在转型发展中的市场定位和资源禀赋差异,《实施意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准确定位和精准谋划,以专业化耕耘,形成差异化优势。 具体看,《实施意见》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明确市场定位,突出差异化和特色化,并对各类银行保险机构设定了功能定位,要求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保险机构体系。 对大中型银行的定位是,突出政策性职能定位,进一步提高政策性业务比重,着力发挥中长期融资支持优势。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在“做强”上下功夫,加强各业务条线的服务整合,加强与集团内各子公司的业务联动,提高综合金融服务水平。股份制商业银行坚持差异化市场定位,增加更具特色的产品与服务,不断提升市场竞争优势。 对中小银行的定位是,坚守服务上海本地经济、中小微企业和城乡居民。不断优化社区金融服务,采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延伸服务网络,为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保险机构则要回归风险保障本源,在稳健发展传统业务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保险产品的应用领域。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积极发展海外投资保险。大力发展航运保险,加快发展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 外资银行保险机构需巩固提升上海外资银行保险市场的优势地位,支持外资机构在稳外贸、稳外资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外资机构要发挥境外母行(公司)优势,创新业务模式,引入新产品新服务,深度参与上海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 划定金融业务重点发展方向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也对银行保险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出新的要求。 因此,《实施意见》指明了上海银行保险业金融服务特色化的重点发展方向,要求聚焦上海科创中心、上海自贸区与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等领域。 关于支持上海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建设科创中心,《实施意见》要求银行保险业大幅增加对上海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尤其是扩大对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高端装备、基础材料、特色工艺等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依法合规加强与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引导基金的协同合作。紧扣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积极发展科技金融。 关于支持上海自贸区与临港新片区建设,《实施意见》提出,鼓励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开展业务创新,丰富面向国际的金融产品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支持市场主体为临港新片区内企业和非居民提供各类跨境金融服务。鼓励具备条件的银行保险机构在临港新片区建设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统筹发展在岸业务与离岸业务。 关于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意见》提出,具备条件的银行机构要加强与长三角内其他省市系统内机构和同业机构的沟通合作,优化信贷资源跨省市配置。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保险机构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试点设立管理总部或分支机构。 提出精准防范化解风险措施 实现风险与盈利、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是银行保险业面临的重点课题。近年来,金融机构“输血”楼市、影子银行等违规行为备受监管部门关注。 鉴于此,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方面,《实施意见》明确了3点内容:防止影子银行死灰复燃,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加强合规管理与案件风险防控。 其中,《实施意见》列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目标,要求严格遵循“房住不炒”定位,执行落实房地产金融监管政策各项要求。做好融资平台存量债务风险监测。加强对个人消费贷款与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的风险防控。调整规范联合贷助贷业务,禁止将核心业务环节外包。严格控制个人融资性保证保险经营风险。 刘琦表示,下一步,上海银保监局将聚焦服务深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需要,推进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差异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经济结构升级优化、浦东开发开放再出发、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进程充分融合,帮助市场主体在服务大局、融入全局中实现转型发展再上新台阶。
上海市国资委近日发布的《关于鼓励本市国有企业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上海将聚焦主责主业,初步形成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相融通,新经济、新技术、新模式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的上海国资国企创新发展新格局。 根据意见,上海将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科创中心建设能力。“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在“五个重点”方面进一步支撑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其中,重点区域累计投入1000亿元,强化创新载体和项目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临港新片区等)。重点产业将形成3个到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技术领域将推出8项到10项自主产品或服务,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并实现规模化量产。重点平台方面,上海将建设3个到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平台。重点成果方面,上海将实现承担省部级重大项目超过600个,申请专利累计超过4万件,新产品销售累计超过4万亿元。 意见还提出,上海将进一步以创新为驱动力推动主业更好发展,将培育10家创新型龙头企业,10家具备创新模式和业态的领军企业,10个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智慧城市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将培育不少于360家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培育科创板上市企业15到20家。 为此,意见提出九大举措:第一,建全创新规划和实施保障体系。第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投入持续增长机制。第三,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第四,完善金融推动创新发展的机制。第五,优化创新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第六,探索区域性创新型企业综合试点。第七,推进完善容错机制。第八,营造开放协同创新的发展氛围。第九,坚持体现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公司治理结构。 其中,围绕完善创新投入持续增长机制,意见提出,市场竞争类企业,创新投入增速应不低于营业收入或利润增速,功能保障类和金融服务类企业的创新投入应保持稳步增长。力争上海市国有企业创新投入年均增长率不低于5%,“十四五”期间创新投入累计不低于3000亿元。
国企创新投入年增不低于5% 记者从昨天举行的上海国资国企创新发展大会上获悉,上海将力争实现全市国有企业创新投入年均增长率不低于5%,“十四五”期间创新投入累计不低于3000亿元。 会议指出,上海国资国企将全面强化主业管理,激发创新活力,为上海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下一步,上海国资国企将继续做强主业,做优业态,持续增加创新投入。同时,上海将进一步健全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国企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新增引进或培育100名以上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以及1000名以上青年创新骨干人才。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出席会议。
澜起科技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蒙万实业拟购买鼎和国际持有的上海奚泰100%的股权,购买标的股权及偿付债务总金额为人民币54,600万元。同时,公司拟购买昆仑保险持有的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181号部分不动产资产,交易金额为人民币40,000万元。上海奚泰持有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181号部分不动产资产,还持有上海华萃置业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上海奚泰和上海华萃主要资产为上述不动产,未实质开展经营业务。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将增加固定资产规模,未来将相应增加折旧费用及相关税费。同时,上海奚泰和上海华萃将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澜起科技拟收购上海奚泰100%股权及上海部分不动产 澜起科技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蒙万实业拟购买鼎和国际持有的上海奚泰100%的股权,购买标的股权及偿付债务总金额为人民币54,600万元。同时,公司拟购买昆仑保险持有的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181号部分不动产资产,交易金额为人民币40,000万元。上海奚泰持有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181号部分不动产资产,还持有上海华萃置业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上海奚泰和上海华萃主要资产为上述不动产,未实质开展经营业务。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将增加固定资产规模,未来将相应增加折旧费用及相关税费。同时,上海奚泰和上海华萃将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