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机场、东方日升作为诸多明星基金经理的“爱股”近日连续调整。从龙虎榜数据看,这两只股票无一例外都因业绩不及预期而遭机构撤离。 这两只股票不是个例,部分机构抱团的白马股近期连续调整,给市场敲响警钟。在业内人士看来,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上市公司业绩已成为检验基金重仓股的试金石,不达预期或超预期都会带来巨大影响。从交易数据看,机构加仓和抛售都有“不计成本”的态势。 机构博弈激烈 基金四季报显示,上海机场是被59只基金持仓的重仓股。特别是在部分明星基金经理的重仓加持下,这只白马股的关注度瞬间飙涨。然而随着业绩预报的披露,上海机场迎来大幅调整。在经历连续两日“一字跌停”后,2月3日该股再跌7.33%,报收59.30元。 从龙虎榜数据来看,机构间的博弈颇为激烈。2月2日,上海机场两个机构专用席位合计买入8493万元,一个机构专用席位卖出1.75亿元,北向资金买入3885万元并卖出1.55亿元。 和上海机场境遇相似的还有东方日升。截至2020年四季度末,26只基金重仓持有东方日升,合计持股数量为4897.77万股。值得注意的是,东方日升同样由于业绩不及预期导致股价大幅调整。2月3日东方日升继续下跌,截至收盘报14.36元,跌10.86%。 龙虎榜数据显示,1月29日至2月3日期间,东方日升机构专用席位共买入12.5亿元并卖出23.2亿元,深股通买入2.8亿元并卖出1.6亿元。 业绩成“试金石” 机构资金究竟有多偏爱龙头股?兴业证券王德伦策略团队通过统计目前主动管理规模前50位的基金经理持股情况发现,仅头部基金经理对基金前50只重仓股的持股市值,就占到其流通市值约5%,说明头部基金经理的持仓更加集中于优质核心资产,更有投资者将这一波结构性行情称之为“抱团牛”。 值得注意的是,机构抱团的重仓白马股近期连续大跌都是源于年度业绩的披露。机构踩踏式撤离,再次给市场敲响警钟。 作为曾被众多机构青睐的大白马,上海机场因为业绩亏损与免税合同调整导致股价暴跌。根据中国中免及上海机场最新公告,上海机场2020年赚取的免税店租金从41.58亿元调整为11.56亿元。叠加其他方面因素影响,多家机构也在近期下调上海机场的投资评级。东方日升同样是在预告2020年业绩下降后,股价出现连续下跌。 业内人士认为,在赛道估值普遍抬升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业绩成了抱团股的试金石。优质公司将长期获得估值溢价,业绩或赛道变差的公司则会被资金抛弃。“市场如今十分注重基本面因素。上市公司如果说不清楚自己的经营情况,很快就会被机构抛弃。一旦业绩不达预期,资金很快就会撤离。美股、港股市场就是如此。”该业内人士说。 当前已处于2020年年报披露的时间窗口,业绩驱动将成为这一阶段行情的显著特征。国金证券认为,目前机构抱团板块景气度仍处在上行阶段,后续能让机构抱团筹码松动的催化因素或来自于其他板块的景气度超预期。
近日,在位于上海青浦区的圆通上海转运中心内,17名来自云南澜沧的中心操作工领到了公司给他们发放的年货大礼包。今年春节,他们都主动选择坚守岗位,和中心其他300多名员工一起,留在上海“就地过年”。 2020年年初,在当时疫情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圆通积极参与上海对接帮扶云南澜沧县贫困人口就业扶贫项目。截至目前,已先后有5批次,近200人从云南澜沧来到上海工作。 在年货发放现场,已经在圆通上海转运中心工作一年多的云南澜沧拉祜族操作工李扎阿说:“现在疫情严重,我们留在上海是更可以让家人放心的,家人的新年礼物,我已经买好了,祝他们好好过年。”另一位同来自拉祜族的李啊给说:“家里路途遥远,公司待我们都很好,今年我就选择不回家,在这边好好打工攒钱。”在收到礼物后,澜沧员工们觉得很温暖,深情地唱起了家乡的民谣,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圆通东大区兼上海区人资负责人易超说,“这些云南澜沧的员工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在异乡过年,就像其他所有留守人员一样,我们一定会妥善安排好他们过节保障。” 易超介绍,这次春节,除了中心的300多名留守操作工,上海圆通下属分公司及网点,包括快递小哥、客服在内的留守人员预计比往年过年增加2-3倍。 据他介绍,所有留守员工,公司都会包食宿。除了准备专门的年夜饭,值班补贴以及春节过年红包之外,过年期间,水果瓜子花生糖果也会充足供应。“我们还会他们准备电影放映等节日休闲娱乐活动。如果疫情稳定,公司还会组织留守员工到外滩、东方明珠(行情600637,诊股)等上海著名景点去玩一玩。” “谢谢公司给我们留守员工做的精心安排,让我们在这个春节感受到了温暖和美好。”转运中心的操作员们表示。
“金融30条”落地一年来取得重大成效,助力上海完成了“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目标。 2月3日,据了解,这一年间,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下称“上海金融局”)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会同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建立了上海层面推进工作机制,并将各项举措逐条细化分解为104项预期目标。截至2021年1月末,共实现87项目标,并创造性地推出28项“自选动作”,为基本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0年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下称“金融30条”)。 接近上海金融局的相关负责人对表示,一年来具体的亮点包括:在临港新片区金融先行先试方面,推出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等;在金融创新、金融开放方面,推出国内首批挂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利率期权产品,首家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首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贝莱德基金)等均落户上海,外资持续加速进入中国债券市场;在长三角一体化大背景下,推进长三角金融服务“同城化”,加快绿色金融发展,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助力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 上述负责人透露,1月30日上海已发布《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纲要》),下一步上海金融局也将按上海市政府统一部署发布金融领域的“十四五”规划,更好地谋划“十四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浦东继续高水平改革开放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时要求上海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将继续推动浦东高水平开发开放,关键点包括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支持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和境外融资服务,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等。 在这方面,过去一年来上海已经取得诸多进展,配置全球金融资源能力持续增强。例如,就金融开放创新成效而言,低硫燃料油期货、国际铜期货正式挂牌交易,成为继原油、20号胶之后在上期所上市的国际化期货品种;推出国内首批挂钩LPR的利率期权产品;债券作为期货保证金业务在境内期货市场全面实施;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接入自由贸易账户体系,首次实现银、证、保全覆盖。 新一轮金融业扩大开放正加速落地,上海已在实质上成为新的全球资管中心。例如,一批全国“首家”“首批”项目落地。首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司友邦人寿、首家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首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贝莱德基金均落户上海。富达国际、路博迈、范达投资、联博投资等陆续提交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申请。全国8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中有4家落户上海。全国31家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有28家落户上海。 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也稳步提升。例如,外资持续加快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截至2020年12月末,共有905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持债量3.3万亿元,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3.2%。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债券市场,推出特殊结算周期服务(T+N)。 值得一提的是,要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营商环境是必备的“软实力”。去年,上海方面就推动境外机构自主选择签署NAFMII或ISDA衍生品主协议取得突破,已有6家境外机构和1只非法人产品签署ISDA主协议进入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 一直以来,国际投资者都惯用ISDA衍生品主协议,但早前由于中国对手方惯用NAFMII,导致外资无法有效在境内运用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多家中资行交易人士对记者表示,新的突破将加速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 临港新片区金融先行先试 临港新片区对于浦东乃至上海下一步的高水平改革开放至关重要。“金融30条”发布以来,临港新片区也在探索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创新制度体系。 例如,推出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300余家新片区企业纳入优质企业白名单;推出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试点,业务规模达7亿元。这两项试点举措随后推广到全市产业链供应链和外贸企业。 推动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转让服务平台(一期)在2020年进博会前上线,首批64家参与机构(其中境外机构40家)覆盖全球四大洲15个国家和地区。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专用账户试点,进一步便利临港新片区企业直接投资。开展自贸区高新技术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已办理7家企业3100万美元;允许符合条件的新片区企业开展一次性外债登记,已办理18家企业147亿元额度登记;允许注册在自贸试验区的融资租赁母子公司共享外债额度,实现融资租赁母子公司共享外债额度12亿元。 此外,金融支持新片区也旨在建设开放型产业体系,例如,过去一年来,上海制定并实施了《新片区重点企业贷款贴息办法》,为39家企业提供贴息4250万元,90%以上投向高端制造、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创新股权投资方式取得突破,五大行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获批通过其附属机构在沪开展股权投资业务。截至目前,13家银行设立新片区分(支)行。 探索更加灵活的金融政策体系、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亦是关键。例如,中证资本市场法律服务中心落户新片区,更好地服务资本市场建设。上海金融法院发布《服务保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的若干举措》,深度对接新片区金融制度创新。 同时,新片区也将打造上海的金融科技高地。截至目前,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8个试点项目已完成登记,第二批试点项目已进入公示阶段;交银金科、汇丰金科两家金融科技子公司等陆续落地新片区;先后成立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智能投研技术联盟。 聚焦长三角金融服务“同城化” 过去一年,金融持续在支持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上多点发力,上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继续探索开展长三角金融服务“同城化”至关重要。 在“金融30条”发布之初,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就对表示,如果将来更多的金融业务在长三角跨区域经营,就需要金融监管的配合,即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所以要建立长三角金融协调的相关机制,保证风险防范,并且在区域内监管标准的制定上要防止监管套利。 过去一年来,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上海农商银行等相继设立长三角管理总部和一体化示范区分(支)行,探索跨区域联合授信机制。落地全国首单长三角科创企业集合票据。长三角地区法人银行跨行账户信息验证服务正式落地。初步完成长三角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互联互通。建立长三角绿色项目库,组建绿色保险跨域共保体。推动长三角(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嘉兴)申报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2020年以来,推动“绿色复苏”已经成为全球主题。根据此前发布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上海的示范区位于青浦,上述负责人对称,“未来可以围绕绿色金融,利用绿色基金、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来更好地支持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去年7月14日在上海成立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也可发挥作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未来一个阶段,普惠金融仍将是长三角地区的重点。此前,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南京分行、杭州中心支行等首次联合构建长三角普惠金融指标体系,长三角地区普惠金融总体水平较高,多数指标数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出台了“沪28条”“金融支持中小微26条”“上海稳保金融18条”等一系列举措,成立了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协调机制,聚焦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复市以及稳企业保就业等重点工作。各大银行都加大数字化普惠的能力,例如,交行推出“线上税融通”“线上抵押贷” “抗疫担保贷”,让小微企业通过各类线上场景便捷获取金融支持。上述负责人表示,应该将数字普惠等疫情下的新业态常态化。
调控政策不断翻搅着上海楼市。 1月29日,上海银保监局发布《上海银保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将重点支持借款人购买首套中小户型自住住房的贷款需求,且只能对购买主体结构已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住房贷款。 而就在前一天的1月28日,还有消息传出,上海楼市调控再打补丁——购房者赠予的房屋也计入套数,追溯期限为近三年。虽然随后,官方进行了否认,表示尚未接到通知。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刚刚过去这一周,“限假离婚做多房票”、增值税“二改五”、房贷从紧等多个政策, 已经犹如一记记重拳,接连落在购房者身上。 先是1月21日晚间,上海市住建委 等八部门联合发布调控新政“沪十条”,提出离婚买房追溯三年内家庭房产数量、增值税免征年限由满两年提升为满五年、新房摇号优先无房家庭、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等多条政策。 团子正计划在上海置业,她向燃财经表示:“1月8日,我们就看好了房,也交了定金,并且和中介、房东约好1月23日去网签。结果21日晚上新政出台、22日直接开始执行,一夜之间多了15万元税费。” 1月25日,购房者在新政“沪十条”的冲击中还未缓过神来时,法拍房纳入限购、房贷暂缓等消息再度重拳打击上海楼市。 燃财经在公拍网打开一套位于静安区的法拍房,页面即弹出明显的提示:“上海法院司法拍卖的本市商品住房已纳入限购政策范围。竞买人参与竞买的,应当事先确定在本市具有购房资格。” “此前因为法拍房不限购,所以很多人参与,溢价率也被推高。比如上海宝山区的呼玛新村就被推到了六万一平米。”同是购房者的胡南表示。与之对比的是,燃财经在贝壳找房APP上查阅到,2020年12月,上海市宝山区呼玛一村的挂牌均价仅为4.5万元/平米。 房贷也被暂缓了。同日( 1月25日 ),有消息称北上广多家银行贷款额度紧张、房贷暂停。 已经在2020年12月完成网签,正等着批贷的Lily告诉燃财经:“我是1月22日早上收到的消息,银行通知要限制一下( 银行房贷 ),所有贷款要排队慢慢批。” “最近银行把控得比较紧。我们每次开会也反复强调要挑选优质客户。”上海某邮储银行(行情601658,诊股)信贷经理刘阳向燃财经表示,“不过此次房贷趋紧主要不是因为调控,而是因为此前发布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银行要管理额度。刚好赶上了上海调控出台的时间节点。” 不断加码的政策,正将上海购房者“堵”在路上。 “本来约了房东这周去过户的,这下不知道年前能不能行了。”Lily告诉燃财经。但Lily并不十分担心,“我感觉影响不大。我的贷款不是批不下来,只是暂缓了而已。因为我一没有假离婚,二不是多套,三工资流水都正常,没有被限制的因素。” 但团子的情况就没有这么乐观。 “我们跟房东约定的是1月31日完成网签,并且将首付付给房东。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被算作违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团子表示,“但是我们现在确实拿不出这15万元。因为我们的首付都是卖掉了老公母亲留下来的一套郊区老破小,并且跟亲戚朋友借了几十万,掏空了所有钱包才凑齐的。” 频频管控的背后,是火爆的上海楼市,认筹率超400%、项目“千人摇”等现象不断涌现,尤其是学区房,上涨幅度甚至超20%。 “很多自媒体都在说上海楼市火,但没人说清楚了火在哪里,反而用的文字极具煽动性,给大众增加了紧张感,让大众认为楼市火了要抓紧买房。”在上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卢文曦看来,对于上海楼市,大众需要理性判断。 围堵炒房,重击刚需 上海楼市调控政策来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 从2020年四季度开始,上海千万地价楼盘认筹率超400%、“千人摇”、二手房跳涨40万元、十几人抢房,以及天价学区房的新闻层出不穷,让调控成为必然。 在上海楼市调控政策正式出台前的1月20日,上海市闵行区还在辟谣未曾收到楼市调控通知,否认了当天曾热传的:同一家庭同一时间只能认筹一个盘、设定新房认筹红线3:1、预售价格从严审批等调控举措。 1月21日,上海市住建委、房管局、税务局、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等八部门就联合发布了 《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 从政策来看,堵“假离婚”、降低流转是两大重头戏。 “新政规定:夫妻离异之日起,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这一条可以堵住假离婚买房,填补堵住限购的漏洞,同时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卢文曦告诉燃财经。 上海某地产经纪人秦明则向燃财经直言:“离婚做多‘房票’的情况是存在的,毕竟折腾‘离婚’一次赚到一套房,就抵得上工作十年以上。套利空间让人甘愿‘铤而走险’。但是在我们实际操作中,离婚买房的还是个案,估计100组客户里就一两组。” 影响更为广泛的是增值税“二改五”的政策。 “此前上海购买二手房,如果购买未满两年,无论是普通住宅还是非普通住宅,都是按照核定价格全额征收增值税;满两年之后,如果是普通住宅,则免征增值税,非普通住宅则是按照核定价和购入价的差额征收增值税。”卢文曦向燃财经介绍了两者的区别。 卢文曦表示,新政将个人对外销售住房增值税征免年限从2年提高至5年,这带来了两个差异,一是满二不满五的普通住宅将被全额征收增值税;二是未满五年的非普通住宅增值税征收标准由差额变成了全额。 新老增值税征收对比 来源/上海中原地产 燃财经截图 例如,如果是一套满两年未满五年、总价为300万元的普通住宅,新政前为免征增值税,即增值税为0元。但新政后,如果以税务核定价格为300万元计算,则需要按照( 300万元1.05 )*5.3%的公式缴纳增值税,税额为15万元。 调控政策发布当夜,燃财经所在的一个上海买房群就炸了锅。21时36分,调控刚刚发布,就有人把新闻发进群里,惊醒了正处于宁静夜晚的大家,仅90多个人的群,也瞬间涌进99+的信息。 有购房者直言:“本来约的房东周一( 1月25日 )网签,一转眼多了十几万元的税费,现在急得睡不着觉。” 也有人建议:“别睡了,赶紧叫醒中介和房东,去做网签。”有人贴出中介发布的朋友圈截图,其中显示:“明天出新政,半夜十点半叫上行政一起来公司加班 拉网签,没想到网签系统被封了。” 直到1月29日,团子仍在为多出的15万元税费发愁:“没谈下来,中介、房东没有一个人愿意分担一分钱。马上就要去做网签了,15万元不知道哪里去找。可能借网贷吧。” 顾超则轻松很多:“我这套房本来就是投资,要么让房东等到2021年9月他的房子满五年了,我们再过户。要么诉讼,我们解约,我拿回大部分定金。我都耗得起。” 涨120万再降90万,房价坐上“过山车” 对于上海房东来说,新政刚出来时的自信已经有所动摇。 1月24日,上海市民陶然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我家小区,因为自住的人多,很少有房子放出来。昨天,有一套2室2厅的挂牌930万元,链家网上照片都还没来得及拍,当天就带看7次。今天,房东直接涨到1050万元,一把拉升了120万元。这一波上海楼市,太疯狂了!” 燃财经在贝壳找房APP上看到,该房源位于静安区阳城板块,2021年1月23日挂牌,挂牌价为930万元,时隔一日,房东将价格上调了120万元。而且仅23日和24日,就有10次带看。 “这个小区很少有房源挂出,所以关注的人非常多。此外,房源有闸北二中心的学区,还是满五唯一、税费少,所以会比较火。”负责该房源的经纪人告诉燃财经。 但1月29日,燃财经看到,该房源已经降价90万元。根据房源时间轴,该房源在1月24日调高120万元后,1月25日又频繁波动,在同日降价50万元、再涨价50万元。最新的1月27日,则是降价了90万元,目前售价960万元。 “调低的只是少数。可能是因为之前挂牌价太高,也有可能是房东急售。”上述经纪人直言。 燃财经观察到的现象与上述经纪人表述一致。从贝壳APP上的房源信息来看,“稳坐钓鱼台”、以及调高房价的仍占多数。 以上海市普陀区某楼盘为例,数据显示,当前该楼盘共有23套房源在售,其中满五年房源有8套,以新政颁布为节点,在1月21日之后调高价格的有4套房源,其中最高涨价100万元;另有4套价格未有变动。 同时以“满两年”为条件进行搜索,该楼盘共有4套“满两年”的房源。这4套“满两年不满五年”的房源,在1月21日之后价格保持不变的有3套;另一套价格有所变动的,则是在1月22日涨价81万元再降价1万元,然后在1月23日降价了20万元,目前仍较新政前贵了60万元。 “整体来看,房东的心态是比较稳的。如果是满五年的房子,它的房价只会越来越高,跳涨20万元、40万元都有可能。不满五年的房子,则会维持原价不动,因为他有这个信心,未来上海房价会越来越高。”团子表示。 但新政之后,上海房价是涨是跌,目前还是一只“薛定谔的猫”。 涨的预期来自看好上海楼市,以及房源的紧张。 房源的紧张一是源于上海楼市明显供小于求。以二手房为例,平米研究院指出:“上海现存二手房快要跌破3万套了。”燃财经在链家网上也看到,目前上海在售二手房共 33598 套,按照目前上海的二手房月均销售数量,库存周期仅有23天。 另一个原因则是房东的惜售。“从今天起,我要将我的房源全部下架,不再出售。不满五年谁卖谁傻,我反正惜售了。”有未满五年房源在售的房东张伟就表示。 跌的原因则在于新政的冲击。 “从我们对2021年1月第四周上海楼市的跟踪监测来看,目前上海各行政区购房者的情绪指数虽然仍处于高位,但已经趋于平稳。可以看出,新政给心态爆棚的上海房东们浇下了一盆冷水,未来上海楼市的买卖双方将会更加理性。”平米研究院分析认为。 上海楼市“虚火” 调控起因于上海楼市“火爆”。 2021年1月4日,《中国证券报》报道,上海新房市场开年火爆,上海多个楼盘的认筹率超过100%,某接近千万元起步的豪宅项目认筹率已达441%,甚至有客户没看样板房就直接付了350万元认筹金准备“打新”…… 此外,二手房市场12人抢一房、2小时跳涨40万元,学区房20万元一平、跳涨50%等消息也刺激着人的感官。 但上海楼市何时火的?为什么火?却无人说得出所以然。 “我是2020年夏天开始看房的。印象中当时上海的房价还没有这么‘恐怖’,我和老公还在慢悠悠地挑。但是到了9月、10月,市区板块就开始涨了。我们买的徐泾板块也在10月底、11月开始上行。”小禾告诉燃财经。 “10月底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还算满意的房子,当时稍微犹豫了一下,第二天早晨起来想买已经没了。此外,还遇到过下楼途中遇到前来看同一套房的另一组人的情况,当时那个房东还说‘又来看房啊,今天都来了十来个人了’。”小禾回忆道。 既经历了卖房,也经历了买房的Lily对此感受深刻:“我是在2020年7月买的房,当时市场好像就已经很火了,链家的人说他们处于有客无房的状态。但我还没遇到网上说的那种很多人抢一套房、房东跳价的情况。而且我2020年8月最开始挂出我们自己要出售的那套房子的时候,看的人并不多。后来广撒网、多挂了几家中介之后,看房的人才多了起来。” 暴涨的“小火苗”也许来自学区房。小禾和Lily猜测。 “2020年,学区房明显涨了很多,尤其是双学区,带动了普涨行情。”小禾表示。 “2020年的买房和卖房过程中,我接触到的也是学区房客户更多。比如买我那套房的人就是为了家里的小孩拿到黄埔区的户口,用来参加中考。”Lily也认为。 资料显示,2020年1月,上海的义务教育政策曾经有过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动。2020年1月23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统一管理,同步招生。即“公民同招”。 平米房产咨询创始人纪强曾告诉笔者,上海的教育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存在“民”优于“公”的情况。所以上海家长为孩子择校时,也是优先选择民办学校,其次才是公办学校,而民办学校入学采取筛选的方式,而不是对口直升,所以以往并不存在“学区房”这一概念。 但随着“公民同招”,上海家长也不得不加入争夺学区房的战役中。 “从2020年3月15日上海恢复带看开始,二手房交易也逐渐恢复。其中学区房热度最高,很多的热门学区,尤其是双学区,基本上处于无房可卖的状态,同时价格也上涨了10%左右,热门学区更是上行了10%-20%。”纪强在2020年五一期间曾告诉笔者。 “此轮上海楼市上行,有明显的‘人为’因素。”卢文曦直言,“其实上海的楼市也冷热不均,比如市中心很火吧?但是大虹桥太远了就不行。豪宅、学区房火吧?老破小它也没怎么涨。” 豪宅“千人摇”,郊区“没人要” 凭借千人摇号千万新房,以及天价学区房,上海楼市火速站上热搜。但具体来看,上海楼市分化明显。 上海中原地产的数据也显示,2020年上海也有认筹率不到20%的新房。总体来看,外环以内的项目认筹结果要好于外环外项目。 比如徐汇长桥的汇城南街里认筹率达1269%,浦东前滩的尚峰名邸认筹率亦有1266%。但一众远郊项目,认筹率还不到20%。如位于奉贤奉城板块的瑞和上海印象,最终认筹率仅17.47%;以及奉贤临港蓝湾板块内的保利玲玥公馆,最终认筹率也只有19.31%。 李玲也是一位多次参与上海摇号的“摇号人”,但截至目前,一次也没有中签。 “我从毕业到上海,至今已经10年了。之前我买过一套房,是我的首套,当时买在了郊区。现在觉得上班太远,就想搬到上班方便的地方,比如普陀、长宁、虹桥都可以,计划总价1000万元之内,单价便宜就买大些,贵的话就买小些。”李玲告诉燃财经。 而李玲最开始想买的,本来是二手房。“我原本的计划是买二套,不置换、不出售原有那一套。所以看了很久的二手房。2020年8月份的时候我们看中过一套房,但是临签约当天,房东反悔不卖了。我仔细一核算,接手30年房龄的老破小、房东还拽上天,还有一大堆税费、重新装修的费用,不如买新房,就开始看新房了。” “到现在我摇了虹桥好几个新盘,都没有摇中。其中最火的就是蟠龙天地,948套房源,有接近4000组客户认筹。太可怕了。最终我们还是当了‘分母’。”李玲回忆道。 “摇号难不难,其实还是看区域。我选的区域都是比较核心的,所以参与摇号的人比较多。但是很偏僻的郊区盘认筹率还是低的。”李玲表示。 同时,豪宅的“火”也给上海楼市添了一把“柴”。 “认筹率超高的项目其实还是豪宅居多。”卢文曦指出。 中指研究院数据也显示,从价格段来看,2020年上海181个项目中,单价在8万元以上的项目认筹率在250%左右;6-8万元价格段项目认筹率略超7成;4-6万元价格段项目认筹率为83%,2-4万元价格段项目认筹率最低,为52%。 “很多人意识到资产保值的最佳方式是购置不动产,并且越贵的产品,越能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卢文曦表示,市场处于调整的时候,豪宅市场呈现成交量缩水、价格依然坚挺的状态。同时,市场一旦转好,豪宅就会开始量价同升。 在二手房市场,分化也在进行。 上海中原地产指出,受“公民同招”影响,学区房是2020年上海二手房市场关注的重点。为了保证子女能接受到好的教育,第一梯队的学区房意向客户增多,涨幅比较明显。比如新入学政策公布后,徐汇对口汇师的一些房源就有涨价动作。 但非学区的老破小则还在跌。2020年11月,就有一位非学区、老破小的业主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有套北蔡老破小,2019年初卖了。这几天查小区,发现现在价格还没有我2019年卖的时候高。”
“外汇期货要来了?”、“新品种天然气期货咋样啊?”、“居然还有航运衍生品”、“资管产品也要大变革!”。昨日,期货日报记者的朋友圈、微信群被接连不断的讨论刷屏。 1月30日,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其中不少内容都提及期货市场。 1月30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公布。到2025年,上海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取得显著成果,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功能全面升级,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标杆。 关于期货市场,《纲要》提出,推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开展人民币外汇期货试点;研究推进成品油、天然气等期货产品上市;优化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形成机制,更好发挥金融市场定价基准作用;大力发展大宗商品基金;支持发展航运衍生品业务,构建衍生品交易、结算和信息平台;进一步发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作用,研究推进成品油、天然气等期货产品上市。 未来5年、15年的上海会是什么样子?未来5年、15年上海的期货市场又是什么样子? 上海“十四五”规划喊期货市场“领任务” 我们来具体看看这次给期货市场立的各个“小目标”。 《纲要》在第三部分提出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提升城市服务辐射能级。以巩固和提升经济综合实力、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市场主体竞争力为途径,提高对资金、数据、技术、人才、货物等要素配置的全球影响力,加快建设能级更高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更好服务形成新发展格局。 在建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方面包含支持外汇市场创新,提高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比重。推进银行间利率、外汇等基础衍生品市场发展,提高交易便利度。构建系列化的期货品种体系,丰富机构投资者种类。进一步完善黄金市场产品体系和服务功能。增强“上海价格”国际影响力,支持“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等基准价格在国际金融市场广泛使用,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推动上海期货交易所探索建立场内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优化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形成机制,更好发挥金融市场定价基准作用。 在把握机遇加快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提到,按照实需原则和风险中性原则,推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开展人民币外汇期货试点。研究探索国债期货作为特定品种对外开放,为持有境内人民币资产的境外投资者提供更便利的风险对冲支持。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资产管理中心方面提出,加强资产管理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管理人中管理人(MOM)、基金中基金(FOF)等产品研发,大力发展大宗商品基金,在中证张江自主创新50指数基础上推出ETF产品。在着力推进航运服务业发展上,《纲要》提到支持发展航运衍生品业务,构建衍生品交易、结算和信息平台。 稳步推进能源市场体系建设部分提出,进一步发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作用,研究推进成品油、天然气等期货产品上市。支持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在临港新片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油气定价中心,探索开展国际保税低硫燃料油现货交易。 利率、外汇及能源衍生品发展备受关注 在行业人士看来,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拓展了中国商品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范围和深度,也会引导中国金融期货,尤其是外汇期货快速发展,为中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贡献更多的力量。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程小勇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实际上是进一步强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显著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纲要性文件,对于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一方面继续拓展中国商品市场发展的深度,从服务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迈进;另一方面推动中国期货市场从传统的商品期货向金融期货快速发展的新契机。 “从当前中国期货市场来看,商品期货无论是在品种数量,产业覆盖来看,基本上能够满足国内企业的风险对冲需求。例如钢材、煤炭和化工品期货在全球来看,都形成中国特色和中国价格,但是中国期货市场在国际黄金、国际成品油、国际天然气定价方面并没有太多话语权,而随着上期能源原油期货推出,原油市场逐渐形成中国价格,发出中国声音。”程小勇介绍。《纲要》提出增强“上海价格”国际影响力,支持“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等基准价格在国际金融市场广泛使用,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对于中国争夺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金融期货来看,目前中金所涉及的品种只有国债和股指,外汇期货还是空白。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人民币汇率期货推出也迫在眉睫。程小勇提到,当前中国进出口企业对冲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风险,主要银行的远期产品,或者海外交易所或投行的场外人民币衍生品,企业对中国推出中国特色的人民币汇率期货翘首以待。另外,互换产品,外汇期货期权等产品依旧匮乏。 在能源衍生品建设方面,东海研究所高级能化分析师李婉莹介绍,实际上,自上海原油上市以来,全球油市中的“中国声音”越来越响亮。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国家级能源交易平台—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已经成立,目前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充分利用国际化的能源交易平台,开展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石油等能源产品的现货和中远期交易,市场对相应的能源期货品种上市具有极高期待。 “上海能源交易中心的原油期货成立以来成绩斐然,未来天然气,汽柴油等能化期货品种的上市,将构建丰富完善的能化产品体系,为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能源产品定价中心添砖加瓦。”李婉莹表示,另外,上海作为全球化大都市,能够帮助期货品种吸引更多的境内外交易者,进一步深化与国际机构的合作交流,提升我国能源期货价格影响力。 此外,李婉莹介绍,《纲要》还提及,上海将大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聚焦重点领域,深入推进结构优化调整,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着力推动电力、钢铁、化工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预计将受到更多关注与使用,到2025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7%左右。在成品油方面,《纲要》中强调上海将形成南北互济的油品供应体系,航油形成“两厂三库+浦虹机场联络管”供应格局,汽柴油供应形成包括上海石化、赛科两大炼厂,金闵一线二线、白沪两大成品油管道、X个成品油库和码头等在内的“2+2+X”供应体系。“因此,上海天然气市场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推进天然气期货上市也能够帮助相关企业运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不断发展。而成品油期货也完全具备上市基础,进而更好的发挥期货品种价格发现功能,实现期现联动。”她说。
2020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万亿元,增长0.5%,增速比全国高4.4个百分点。根据计划,上海将力争在2021年实现市内免税店新政策落地,新增50个离境退税定点商店,培育壮大20个本土品牌…… 记者从29日举行的2021年上海市商务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20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万亿元,增长0.5%,增速比全国高4.4个百分点。 上海市商务委党组书记、主任华源说,2020年上海依然实现了消费市场稳中提速,对外贸易稳中向好,利用外资稳中有进,对外投资稳中趋优。数据显示,上海去年进出口增长2.3%,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其中进口增长3.8%、出口持平,占全国和全球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实到外资增长6.2%,达到202.3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 据悉,上海2021年将精心办好第四届进博会,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办好第二届“五五购物节”,推进商业数字化转型,打造高品质夜间经济活力街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为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提供重要支撑。根据计划,上海将力争在2021年实现市内免税店新政策落地,新增50个离境退税定点商店,培育壮大20个本土品牌,引进30个国际中高端品牌,力争新增800家首店,建设全球新品首发地。
近日,一度登上热门话题榜的两起破产清算案件迎来新进展。 记者从上海破产法庭于1月2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王思聪旗下上海熊猫互娱文化有限公司(下称“熊猫互娱”)破产清算一案中,近9000件库存货品通过网拍以3100万元成交,溢价率高达991%;“童年回忆杀”女装品牌上海艾格服饰有限公司(下称“艾格”)破产清算一案中,处置人尝试开设财产处置淘宝店,2600余件滞销库存衣服被卖空。 而此前,熊猫互娱、艾格分别于2020年1月、2020年3月进入实际破产清算程序。天眼查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有关熊猫互娱、艾格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分别多达7条、47条,且履行状态均显示全部未履行,两家公司法定代表人龙飞、吕益逊则关联多条限制消费令。消息称,两家公司尚存在拖欠员工工资等情形。 资料显示,2015年7月,王思聪以2000万元注册资金成为熊猫直播创始人,出任熊猫TV的CEO。2018年,熊猫互娱逐渐陷入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境地。2019年3月30日,熊猫直播宣布正式关闭服务器,遣散员工。此后,由于与熊猫互娱投资人的纠纷,王思聪被法院多次列为被执行人。直至2019年12月底才陆续取消限制消费令。 作为首批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服装品牌,1994年艾格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零售实体店。到2014年6月,艾格有3083家店都在中国。2015年后,艾格就一路颓势。现在,已经退回到原本的内衣领域。 针对上述两起破产清算案件,上海破产法庭方面称,推行网询网拍有利于实现财产处置价值最大化。网络拍卖有公开透明、便捷高效、成本低廉、广泛参与等优势,可以提升破产变现成功率和溢价率,又减少了拍卖费用。2020年全年,上海破产法庭采取网拍成交金额30亿余元,最大化地提高了债权清偿率,熊猫互娱即为其中一例。 据悉,目前多地法院已经出台相关规定要求债务人财产处置应以网络拍卖优先为原则。通过网拍平台以电子竞价方式公开处置债务人财产,已逐渐成为破产财产处置主流方式。 此外,上海破产法庭还创新线上推介财产处置方法,尽力扩大财产处置信息传播。运用网络媒体传播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做足财产处置推介宣传,吸引更多人群参与。全年通过公号推介发布资产处置信息17条。如艾格服饰破产清算案,库存服装滞销、变现困难。该案尝试在上海破产法庭指导下,由破产管理人开设财产处置淘宝店“上海艾格管理人特卖店”,在“双11”前,通过上海破产法庭公众号进行宣传,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和期待。“双11”期间,店铺浏览量累计达194万余次,访客26万余人次,上架的2600余件衣服被一扫而空,处置效果良好。 在本次新闻发布会上,上海破产法庭还披露,2020年,上海破产法庭受理破产、强制清算、衍生诉讼等各类案件共计1567件,同比增长32.7%,共计审结1250件,同比增长102.27%。 其中,正式进入破产和公司强制清算程序的共计494件,同比上升3.8%。受理衍生诉讼案件464件,涉及58类案由,主要包括债权确认诉讼、追究股东出资责任诉讼等。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了解到,为充分发挥破产重整制度保护和拯救功能,挽救危困企业,在上海破产法庭主导下,2020年明虹投资、天海防务、祥发危险品、中电电气等4家企业重整成功。500余户债权人逾38亿余元债权及时得到清理;保住职工就业359人,逾5万平方米的房产、上千套机械设备、价值2000万余元的专利和商标权等生产要素得以继续发挥营运价值。 在明虹投资案件中,重整盘活了“亚新生活广场”3.68万平方米商业地产,并形成带动周边商业效应,有效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先后促成和兴玻璃、延华高科等16件破产清算案件成功和解,清理债务金额6.08亿余元,盘活了价值2.35亿余元的资产,保住了70名职工就业,帮助债务人摆脱困境,重回正常经营,取得了各方共赢的良好效果。 上海破产法庭方面表示,保障债权人利益是破产审判的重要价值,法院在充分保障债权人行使重大资产处分权的同时,也要依法追究侵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严格防范“假破产,真逃债”。在某房地产公司自行申请破产一案中,合议庭在立案审查阶段,查明该公司提交的财务资料虚假,破产原因证据不足,遂依法裁定不予受理,并将涉嫌恶意逃债线索移送公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