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北京2月1日讯(记者齐慧)春运启动以来,客流量较往年明显减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2月1日,春运进入第5天,全国预计发送旅客1770万人次。其中铁路预计发送333万人次,公路1360万人次,水路29万人次,民航48万人次,全国高速公路预计流量2628万辆,均显著低于往年。 为做好春运疫情防控工作,在公路方面,各地加强春运期间疫情防控,严格落实通风消毒、“一米线”等客运防护措施,严格做好货运服务疫情防控,强化一线作业人员防护。河北石家庄等地区正有序恢复城市公共交通和道路客运服务;在水运方面,海事部门统筹加强水上交通疫情防控和安全监管,紧盯通航密集区、渡口、重点桥区等水域,压实四方责任,严格做好国际航行船舶船员换班工作。 各地铁路警方紧紧抓住影响旅客群众出行安全的问题,把打击制贩假票等涉票违法行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认真分析涉票违法活动新特点,组织民警加强车站广场、售票厅巡查,多渠道搜集倒票线索,加强数据研判,对各类线索逐一调查,顺线追击。
民航:统筹安排运力 做好内外防控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7日讯(记者崔国强)面对当前全球疫情加速蔓延,我国本土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的情况,中国民用航空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民航各单位严把疫情防控关口,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全力守护旅客平安和员工健康,确保圆满完成民航春运保障和疫情防控任务。 民航局表示,民航系统将继续把外防输入工作作为防控的重中之重,强调“人物同防”,抓紧源头,确保阻断疫情输入;做好内部防控工作,做好疫情防控应急处置人员、物资准备工作,加强值班值守和信息通报,春运前完成一线员工疫苗接种工作。为做好民航运输各个环节的防护工作,将对航空器、机场等场所设施定时通风和清洁消毒,对货物运输特别是冷链运输做好严密防控,对旅客出行全过程加强观察,及时提醒和引导旅客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因航班延误或取消引发旅客聚集和滞留,并妥善做好中高风险地区旅客票务服务工作。 民航各单位将做好机上和地面各环节的服务,营造文明、温馨、和谐的出行环境。通过统筹智慧服务和传统服务,在推行无纸化出行的同时,保留人工柜台服务,为老年人航空出行提供便利。 1月26日,为响应国家合理有序引导群众就地过年的号召,切实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民航局下发通知,明确自1月27日0时起,已购买1月28日至3月8日期间机票的旅客,均可办理免费退票或至少一次改期。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为旅客提供综合信息查询、航站楼室内定位导航、语音智能客服等服务,近期在3号航站楼上线了10台“智慧问询”设备。首都机场信息科技部工程师冯瑞霞介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设备特别升级了“戴口罩识别”功能,旅客全程无须摘下口罩,安心享受智能服务。 铁路:加强数据分析 灵活运能供给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7日讯(记者齐慧)随着我国本土疫情多点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多地出台了减少人员流动的引导或限制性措施,铁路春运组织和疫情防控压力较大。 据介绍,为方便旅客根据疫情防控政策安排行程,铁路部门自1月29日起车票预售期调整为15天,同时免费退票期相应调整为8天。 在此前召开的全国春运电视电话会议上,国铁集团副总经理李文新介绍,今年春运节前车票预售较往年同期下降近六成,预计全国铁路春运客流将下调至2.96亿人次。 虽然这个运量比2019年春运的4.1亿人次有较大下降,但同比2020年仍增长了40.6%,而且不确定性增大,无法套用以往的春运经验,压力依然很大。“尽管总需求有所下降,在春运期间,我们仍将合理安排运能供给,确保旅客走得了、走得好。”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从运力来看,去年合杭、合安、银西、郑太、京沈、连镇、盐通、潍莱高铁和京雄城际铁路,以及沪苏通、福平、大临、格库、阿富准铁路等一大批铁路新线投入运营,铁路网长度、密度都有了大幅增长。 在此基础上,1月2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施了新的列车运行图,增开旅客列车325列,主要货运通道增开货物列车114列。调图后,全国铁路客货列车开行总量分别达到10203列、20513列,铁路客货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 “有了运力做保障,我们会根据疫情形势、客流变化,灵活机动安排,兼顾客货运输。”该负责人说,铁路部门将加强大数据分析,做好梯次运力安排,全力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公路:强化运输协同 保障路网运行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7日讯(记者齐慧)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春运期间公路运输从总量到结构都将有明显变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为了方便群众回家过年,交通运输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一是从时间上控制,错峰避峰。按照地方政府就地过年、错峰返乡返岗、避峰开学、预约限量接待旅游等相关政策要求,强化信息对接,加强运输组织,科学调配运力,减少人员集中流动;二是从数量上控制,控制载客率,10座及以上省际市际客运车辆应设置临时留观区,高、中、低风险地区客座率分别不超过50%、70%、90%。此外,各级交通管理部门还制定疫情分类应对预案,及时启动响应区分零星散发疫情、局部聚集性疫情、较大规模疫情暴发等3种不同情况。 由于疫情影响,运力问题已经不再是今年公路春运的重点。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绣春介绍,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客流变化特点,交通部门今年将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综合运输协同衔接。今年春运期间,中长距离运输方面高铁、民航出行比例进一步提高,公路将进一步发挥“最后一公里”的优势,做好旅客运输衔接工作。“特别是对新建机场、铁路客运站以及京广、沪昆等流量较大的高铁沿线车站旅客的运输衔接需求进行对接,科学制定运输方案,做好综合运输的运力衔接。”王绣春说。 二是强化公路路网运行保障。王绣春表示,交通运输部将指导各地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研判分析春运期间公路路网运行态势,针对可能出现的拥堵路段和收费站,提前制定和采取疏堵保畅措施,加大路网运营监测力度。
经济日报北京1月28日讯(记者齐慧)1月28日,交通运输部举行今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交通运输工作运行情况。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表示,1月28日是2021年春运第一天,今年的春运特殊,情况复杂,形势也在不断变化,交通运输部将全力做好相关工作,保障春运平稳有序开展。 为了做好春运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交通运输部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下成立了春运工作专班,与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公安部等15个部门共同开展工作,及时共享信息,会商研判春运疫情防控的形势变化,研究制定春运疫情防控策略。 “下一步,我部将围绕三个字来重点做好工作,确保疫情不因春运而扩散。”吴春耕说。 一是提倡“减”字,减少人员的流动聚集,减少在途时间。交通运输部门将提高疏运能力,减少旅客分散流动、减少聚集、减少在途时间。 二是突出“防”字,严格做好交通运输疫情防控。研究制定疫情分类应对预案,提升客运疫情防控标准,全面落实乘客测温、通风消毒、国际客运航班熔断等防控措施,积极推进人脸识别、刷证核验、电子客票等“无接触”服务,严格进口冷链物流及入境人员疫情防控。 三是做好“保”字,优化运输服务保障路网畅通。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进一步做好运输服务保障,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理等相关工作。 此外,吴春耕介绍,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疫苗接种工作。截至目前,交通运输行业纳入接种范围的一线从业人员大约530万人,已完成疫苗接种的大约三成。全国46家引航机构、主要港口进口冷链装卸工人已完成疫苗接种。 吴春耕介绍,根据最新判断,今年春运的客流量将会明显减少。最新预估数据显示,全国春运期间将累计发送旅客11.52亿人次左右,日均2880多万人次。“这个量比2019年下降六成多、比2020年下降两成多。”吴春耕说。 在需求缩减和运力提升双重作用下,预计营业性客运压力将减轻。不过,由于疫情影响,自驾出行将有所增加。从出行选择情况看,预判部分长途跨省旅游流可能转为中、短途自驾休闲旅游;部分中、短途出行可能由火车转为私家车或包车,假期高峰时段城市周边公路通行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1月27日,北京召开第222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为做好市民群众在京过年相关工作,北京将发放春节礼包,鼓励以岗留工、以薪留工。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在会上介绍,为提倡广大市民群众在京过年,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北京市已制定了《关于做好市民群众在京过年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通知》针对春节假期特点,提出要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倡导市民群众“非必要不离京”“非必要不出境”,减少人员流动,减少旅途风险,减少人员聚集,加强个人防护。做好社区、农村地区、城乡接合部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加强重要节点、重点区域、重要场所、重点人员防控,严控人员聚集性活动。统筹安排门急诊、发热门诊以及住院医疗服务,满足节日期间群众看病需求。 《通知》提出,各区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活动,为节日期间坚守疫情防控、城市管理服务及重大工程项目一线的职工群众发放春节礼包。 同时,组织开展“春风行动”,为有临时就业意向的留京人员推荐工作岗位,指导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共享用工”服务,增加灵活就业岗位供给。市民服务热线设置12333节日维权咨询专席,提供工资、社保、医保、休息休假等政策咨询服务。 《通知》鼓励企业根据运营计划和员工意愿,出台激励措施,以岗留工、以薪留工,引导员工在京过年;合理安排春节期间生产、错峰放假或调休以及员工技能培训等,为在京过年员工发放节日礼包,安排好集中居住的外地员工业余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林嘉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京过年”相关措施的出台,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岗位的稳定。“‘以岗留工’就是说企业应当保持劳动关系的稳定,比如企业不应当轻易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即使合同终止,企业也应尽可能地继续签订劳动合同。‘以薪留工’,就是在疫情期间,应当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尤其是涉及到工资待遇的内容,要正常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如果春节期间加班,应该按照劳动法规定,按照工资的300%来支付。” 对于员工在京过年期间,企业可以做好哪些工作,林嘉表示,“企业还可以在春节期间安排劳动者休年假,这样不至于降低员工的工资,使得他们的收入有保障。此外,企业的工会也应当更积极地发挥作用,组织员工在春节期间从事一些娱乐活动、文体活动,同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春节期间,北京市公共文化场所也将为留京人员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根据《通知》,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所、公园、景区、乡村民宿、实体书店等在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采取预约、限流、错峰等方式有序开放。有条件的场所、项目适当延长开放时间,提供打折优惠或免费服务,春节期间市属公园免费开放,但是要提前预约,遵守限流规定。春节期间提前启动2021年度北京惠民文化消费电子券发放工作,向市民群众发放冰雪公益体验券。
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如何进一步提升首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在治理过程中更加科学精细?北京“十四五”规划草案中提到,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加强网络直报管理、强化信息追溯等,并加强重大疫情预防性研究。 1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对话多名来自医疗卫生、社区领域的市人大代表,倾听他们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对提高首都公共卫生应急和治理能力的建议。 事前:加强重大疫情预防性研究 “我们的传染病研究过去一直在‘欠账’,比如佑安医院,最开始是没有负压病房的,是后期才改造的。”市人大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四科专家组成员马列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在马列清看来,过去公共卫生在医学院里似乎都不太受重视,“但流调作为传染病防控的一大手段,能够为公共卫生部门做决策带来很好的指导效果,应该受到重视。在未来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之下,疾控应该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部门”。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去年6月,北京发布《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健全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构建多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体系,成立北京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具体方面,其中就提到,到2022年,全市负压病房增至700间,建设18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筛查哨点等。 此外,市人大代表、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也提到,“北京应该重视培养一支精干的传染病防疫的网络化队伍,一旦遇到传染病问题,能够及时科学专业地分析、建立模型、预估传染病的发病情况等,帮助判断和组织各方人力、物力防控,培训防控人员。这些都是很专业的问题,需要专业人才来完成”。 市人大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主任缪中荣也谈到,这次疫情给全社会带来很大的反思。“包括SARS之后,我们的公共卫生系统其实建设得非常好,为什么这次疫情发生后又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防疫物资的突然短缺等。”缪中荣说,“现在政府对疫情防控相关体系建设非常重视,包括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分级防疫机制和网络建设等。” 事中:加强网络直报管理 “对传染病而言,科学防控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第一时间精准掌握信息,不留死角。”田伟说。 在信息系统建立上,缪中荣认为,要把“早发现”的机制建立起来。疫情袭来时,直报系统、预警系统的健全及信息通畅就会很重要。 在田伟看来,科学防控过程中也需建立健全人员往来、物品流动的信息收集系统,且最好是国家统一的系统。如果暂时做不到,北京需要和其他省市信息及时互联互通,特别是有入境人员的地区,要把所有入境人员在隔离后会来北京的人员信息及时对接,并在北京街道层面管控住。 目前,我国仍处于“外防输入”的关键时刻。从近期病例溯源来看,不少聚集性疫情的源头在于隔离结束后的境外入京者或进口商品。田伟说:“要知道,传染病是不分边界的,我们需要最大限度地管控入境的人和物,需要有相应的溯源和检测管控。” 在科学防控上,要格外注意小医院、小诊所、药店这些患者可能高频率出现的地方,利用信息网将其毫无疏漏地串联起来。“比如购买感冒药退烧药,不是不让买,而是要及时登记上报,再由防疫部门决定筛查方式。”田伟认为,建立高效科学的长期防疫工作势在必行。百姓要生活,国家经济要发展,只有用科学冷静的方法把防控的“网”编好,才能更好地防控疫情。 事后:“智慧防控”解放基层 疫情的防控和社会治理紧密连接。作为属地的社区基层,在疫情期间做出巨大的贡献,也承担了同样的压力。但从长期来看,始终由社区人员昼夜不分地站岗、管理并不现实。如何解放基层,也是常态化阶段待突破的问题。 “防控举措能够通过中枢系统传达到最末梢,从社区到楼门,层层有人负责。但前期,基层防控更多在于人员的投入。”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党委书记高文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疫情常态化来看,如何一手抓疫情一手抓复工复产,必须强调人员的解放、防控的精准,这就需要从“人海战术”转入“智慧防控”阶段。 高文娟认为,如何利用好现代技术、大数据系统,利用科技手段精准防控,对于下一步的日常防控来说非常重要。 高文娟所在的王佐镇处于农村地区,辖区内有8个村、4个社区,约7万常住人口。她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随着农村疫情防控被进一步重视,目前人脸识别、车辆识别都已经应用到各卡口,后续希望在大数据统计方面能有更多的技术应用。 除了属地责任,高文娟认为“四方责任”中的个人责任恰恰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建议后续加强相关立法,加强对于个人的约束和立法,也是为公共安全负责。
金融界网1月18日消息 据央视新闻,1月17日,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葛洪介绍了疫情防控下步工作安排。葛洪表示,黑龙江省重点强化农村疫情防控。制定“严七条”,严禁举办各类庆典、宗教、促销、娱乐性聚集活动,倡导少走亲访友、少串门、少扎堆、不聚餐,严禁大办婚丧嫁娶,倡导文明节庆新风、“喜事缓办、丧事简办”,严格返乡人员、外来人员管理,全面实行登记备案管理,进行健康监测等。
1月17日0时至24时,新增2例本地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治愈出院1例。 病例1,某女,63岁,现住大兴区天宫院街道。1月16日因出京需要进行核酸检测,1月17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由120负压救护车转至地坛医院。综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当日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普通型。 病例2,某男,46岁,现住大兴区天宫院街道。1月17日作为病例1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由120负压救护车转至地坛医院。综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当日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普通型。 病例3,某男,34岁,中国籍,在塞尔维亚工作。1月11日从塞尔维亚出发,经丹麦乘坐国航CA878航班于1月12日到达北京首都机场,海关经健康筛查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经闭环管理送至集中隔离酒店。1月17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由120负压救护车转至地坛医院,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当日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普通型。 已对上述确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按要求落实管控措施。 当前,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放松;要认真贯彻1月14日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提出的“五有一网格”防控要求;要紧盯冬春季防控关键时期,落实落细“四方责任”,坚持把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落实到位;要自觉坚持做好个人防护,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履行防疫责任;要提高主动防疫意识,坚持从我做起,日常工作生活中规范做好个人防护,自觉遵守、积极配合防疫管理各项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保持一米线社交距离。市民朋友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要把常态化防控措施融入工作生活中,共同助力首都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