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报道,纽约证券交易所4日宣布,纽交所不再打算对三家中国电信企业采取退市行动。三家企业将继续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1风云突变 双11前夕,市场监管总局打响了反垄断第一枪——出台《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而在此几天前,27家互联网企业参加了三部门联合召开的规范线上经济秩序行政指导会。 对此,港股资本市场反应剧烈,几大互联网巨头2天跌掉了2万亿,要知道去年全年中国GDP一共99万亿。 后来,一份意见征求稿似乎也没有引起更多的波澜与警示。近来1个月,社区团购的互联网巨头争夺战愈演愈烈,俨然要把菜篮子生意玩成下一个共享单车、团购外卖。 12月11日,人民日报重磅发声,直指社区团购乱象:互联网巨头们不能只低头捡六便士还要抬头看月亮,应该有更多追求、更多作为,别只惦记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 高举高打的社区团购,一下子进入了凌冽寒冬。 这并没有结束。同一天,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分析研究2021年经济工作,有两点重磅表述: 第一,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第二,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这是最高层的经济会议,首提强化反垄断,大超市场预期,意义可谓重大。 紧接着14日,市场监管总局对三家互联网企业罚款150万元,每家50万元。虽然金额不多,但意义不小。 市场监管总局在回答记者问表示,尽管罚款额度较低,但是上述三个案件的处罚可以向社会释放加强互联网领域反垄断监管的信号,打消一些企业可能存在的侥幸和观望心理,产生相应的威慑效果。 短短1个多月,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宏观政策环境发生了巨变,有人惊呼中国互联网野蛮扩张的黄金时代就此结束。 为什么会是现在,监管层一改过往宽松监管状态?为什么高层还要强化反垄断?一些列的问题,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2为何被批? 过去多年,互联网巨头逐步涵盖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领域,行业增量蛋糕被吃干吃净,已经转向了激烈且残酷的存量竞争。 在过去,互联网资本瞧不上买菜生意,然而今年却是所谓的大风口,想继续玩“补贴—垄断—收割”的老套路。 但社区团购跟单车、出行不一样,这是民生重要的菜篮子工程。一旦形成寡头垄断,会有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6亿人口,月收入不足1000元,这是当下的中国现状。如果社区团购做大做强走向垄断了,如毛细血管般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成千上万的菜贩、水果店从业者面临失业风险。这显然不是国家想要的,不利于稳就业的大方针。 其次,只要让互联网巨头实现对渠道的垄断,资本扩张的本能将驱使着巨头向上下游进行蚕食。极端情况下,对于上游,依靠垄断话语权,甚至可以决定农民种什么,对于下游,甚至还能决定百姓吃什么。 一旦完成垄断,到了“收割”的阶段,可以进行提价,直接影响CPI指数,进而影响到国家的货币政策。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全国一盘棋而言,粮食安全、素菜安全、肉食安全那是立国之本。 所以,互联网资本这次染指社区团购遭遇打压与批评,源于菜篮子百姓民生领域,是不允许垄断企业出现的。这也是为什么人民日报会迅速发声批评社区团购、最高层会议强调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3内循环战略 下面,我们将从宏观大局维度来看待监管层反垄断的一系列组合拳,会有一个更加直观、更为清晰的认识。 早在今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高层战略决策,重点在于内循环。 怎样才能减少对于外贸的依存度,做大做强内循环呢? 其实,从2018年开始的贸易摩擦,中兴、华为、大疆、海康等众多科技公司被美国残酷打压,硬核科技被别人卡脖子,成为了亟待去弥补的科技短板。 然而我国的互联网巨头基本在做应用层、模式上的创新,在硬核、底层上的科技创新乏善可陈。对外能打的超级巨头,只有华为一家,但我国还有不少短板,仅仅依靠华为是显然不够的。就如人民日报所言,互联网巨头不仅能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更能承担起推进科技创新的责任。 并且,科技创新才是未来中国经济的核心增长动力引擎。过去很多年,我们吃人口的红利,吃房地产、基建投资的红利,未来要保持高质量增长,唯有科技创新才能做大做强经济的蛋糕。 10月29日,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里用了“核心”一词,意味着未来会大力围绕“科技自立自强”总指导方针去发展。 然而,互联网平台垄断却是国内大循环的堵点。这是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9月底的经济50人论坛研讨会上所传达的意思。另外,周小川也在不同场合直言,互联网科技巨头掌控大量数据和市场份额,形成垄断抑制公平竞争,可能对当前国家发展产生某些阻碍作用。 那么,怎么才能畅通国内大循环?十四五规划有这么一段表述: (来源:十四五规划原文) 如果互联网资本不断染指各行各业,继续强化垄断的话,显然不利于生产生活要素的流通,不利于竞争,不利于创新,跟国家内循环战略不相符合。 加强硬核科技的创新,降低对外的依存度,对内减缓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稳就业扩收入、提振消费,才是内循环的应有之义。对内的举措,跟互联网资本垄断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有! 互联网资本肆意扩张,对于稳就业一点不利。周小川在一次演讲中就提到,互联网巨头的过分发展,可能引发结构性失业。 互联网巨头依靠资本、资源优势不断挤占中小企业、个体户的生存空间,会导致结构性失业的问题出来。只有限制互联网巨头垄断,激发中小企业活力,才能承接内循环下的就业目标。 另外,贫富差距拉大,不利于内循环大背景下的经济增长。一场新冠疫情下来,全球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包括中国。但富人越来越有钱,基础消费只有那么一些,对于经济增长拉动的效用太小。唯有广大的普通人民群众扩大消费,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过去,我们的互联网巨头享受了时代红利,本应该依靠强大的资源投入科技创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然而现在却老盯着流量生意,不免让人有些失望。 所以,互联网资本的扩张一定要有边界,反垄断一系列组合拳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资本凌驾于人民之上,西方已经给出了足够的历史教训。即便是中国香港,也给了我们足够深刻的警示。过往名噪一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发展这么多年,被地产和金融资本绑得死死的,而一河之隔的深圳,依靠科技创新,从小渔村发展壮大为全国GDP第三城,把香港越甩越开。 香港还在金融地产的泥沼里不能自拔,这亦是资本不断垄断后的必然后果。为了避免重蹈过往的历史教训,强化反垄断与加强监管,成为中长远谋发展、做大内循环经济下的明智之举。 4尾声 反垄断强监管之下,中国互联网野蛮生长的时代算是翻篇了。站在当下,对于投资者而言,也是真正思考互联网企业的增长逻辑有没有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候了。 过去,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大体可以简化为:互联网总用户(14亿)*渗透率*单个用户盈利数。企业想要高增长,无非就是要提升用户数以及提升单个用户的利润水平。 但现在互联网用户数的红利吃完了,单个用户的利润水平提升却没那么容易。无他,只有去拼过往看不上、利润并不高的其它细分领域,想方设法扩大边界去增厚利润,这是背后的资本本性所决定的。 但也从侧面反应出互联网企业内生增长遇到了不小的瓶颈。而外部的宏观政策环境呢,又不允许资本无序扩张,那么业绩高速增长前景应该是遭到了不小的破坏。 当然,C端红利吃透后,可以往B端走,赋能传统行业和企业是上策,而不是老想着去颠覆,成为披着科技外衣的新的吸血鬼。越是做利于内循环战略的互联网企业,越是值得投资者期待。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如果一些心存侥幸的互联网企业继续不懂要义,逆势而动,未来的日子一定不会好过。 在国外,这样的案例不少。早在1911年,洛克菲勒掌托的标准石油被美国高院拆解;1999年的微软操作系统,因为垄断差一点被肢解最终接受巨额罚款;还有当今,FTC正在逼 Facebook 分拆资产,包括 whatsapp 和 instagram。 强化反垄断,制止资本的无序扩张,引导互联网资本往科技创新上去,这是监管层的本来初心。屠龙少年不应变成恶龙,这亦是我们普通人所期待的。
中央政治局会议日前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要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当前,我国金融风险已高位缓释,但仍有不少新的潜在风险点需要加以前瞻性防范。对垄断引发的新风险更要提高警惕,下好“先手棋”。 近期,部分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社区团购大战引发社会热议,此前亦有大量资本纷纷进入长租公寓领域。这既反映出资本扩张的无序,也折射了通过“烧钱”形成后期部分垄断可能带来诸多金融风险。 互联网巨头相较于细分市场的新进入者而言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而可以后发制人,跨领域占据新市场。比如,互联网巨头具有数据和渠道的资源优势,相对传统模式而言,可以更快植入各类场景之中;往往在前期更愿意投入大量资本,对用户进行大额补贴,迅速占领市场份额。由于具有这类优势,这些巨头公司很容易产生跨领域的混业经营,不断挤占其他市场竞争者的份额,覆盖面越来越广,机构风险也越来越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外溢性。 可以预期的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已箭在弦上,后续相应监管措施料陆续出台。除了反垄断外,高风险影子银行反弹回潮、金融科技发展、债市违约等风险也仍需关注。自疫情以来,实体经济杠杆率较快上行,存量风险处置出清过程减慢,需不断加快存量风险的处置;部分互联网巨头的新型金融活动需尽快纳入监管体系;要防范债市违约风险,有序化解当前的风险事件,不断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等。 总而言之,金融防风险的最终目的在于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金融机构,最终都要回归于服务实体经济,也应该转换思维,从“资本战”的不健康竞争方式中跳出来,转向通过技术、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来提升自己、赢得市场。从监管部门的角度看,需不断引导各类资本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高新技术发展领域,促进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
记者 | 何艳 社区团购作为今年互联网行业最大的风口,阿里、京东、美团、拼多多和滴滴等巨头纷纷介入此项“赛事”。从行业内看,兴盛优选似乎找到了相对成熟可靠的商业模式,而后介入的巨头们更像是先占赛道、后进行路线摸索的布局之举。 《红周刊》记者在12月5日举办的“第八届雪球嘉年华”现场独家采访了沣京资本基金经理吴悦风,他对社区团购市场竞争态势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他认为,社区团购的商业模式整体还并未真正跑通,巨头蜂拥而至的行为充满偶然性。从“终局”来看,兴盛优选只要不自己犯错,会活得很好;在互联网巨头中,美团、拼多多龙头迹象相对明显。 社区团购商业模式整体尚未跑通 兴盛优选模式,只要它不犯错,还是能活下来 《红周刊》:今年互联网行业最大的风口非社区团购莫属,该领域持续火爆,阿里、京东、美团、拼多多、滴滴等巨头都试图在该领域攻城略地。您怎么看待社区团购的商业模式? 吴悦风:在我看来,社区团购的模式还没有跑通,包括其盈利性和黏性、产品的稳定性,如何平衡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等等。所以,此前这些互联网巨头都没有特别急切地要进入这个赛道,进行大规模布局。 但这一轮巨头之所以都往里面冲,起点在于滴滴想要切入新的O2O场景,做了不少工作,美团此前也在做,但只是小范围内的灰度测试。而随着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这个领域,大家也就都“被迫”开始加速了。 因此,社区团购可能并不像大家所想象的一样,真实情况是,大家对社区团购的态度并不是非常果断明确的,巨头蜂拥而至的行为可能充满偶然性。只是当美团最近将其作为优先战略之后,就产生了巨头都往里冲的现象,好像社区团购是已经被巨头认定了的未来一定会行的领域。 这跟前几年巨头纷纷往互联网金融领域冲的情况有点类似,大家都在做,是不是就一定能做成?事后来看,互联网金融是有问题的。社区团购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首先就在于商业模式并没有彻底跑通。 《红周刊》:市场有观点质疑社区团购领头羊兴盛优选能否存活下来。 吴悦风:事实上,按照传统的逻辑看,兴盛优选模式是跑通了的,也就是团长体系模式,走精品化路线。在我看来,所有的区域性龙头最后都会活得很好,因为区域的优势会充分呈现出来,最后会形成一种一些小品类和本地品类,或者高生鲜要求的品类被区域性龙头把控的格局,比如青菜、水果这类市场份额被兴盛这类龙头拿走。而另一部分市场份额,相对可以跨区域调配,而成本价格或谈判价格相对重要的,可能会被美团这类公司拿走,比如可以存放三五天的荔枝、龙眼、草莓等,还可以跨区域调配,如果需求量足够大到可以对接整个市场,美团、拼多多等这类公司就可以发挥巨头的优势,形成差分式的市场。所以,兴盛这类公司只要自己不犯错误,就死不了。 巨头下场搅局 美团、拼多多龙头迹象明显 《红周刊》:巨头们在抢占下沉市场上可谓不遗余力。 吴悦风:巨头争夺社区团购的真实目标就是争夺用户和下沉市场。中国家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前2亿到3亿的高价值用户,他们的潜力基本上已经被充分挖掘了,如果想要再挖掘新的用户和新的消费习惯,就要从原本最开始的前10%-30%的人群向中间一档30%-50%的人群转移。这个模式,至少拼多多证明了是可以跑通一部分的。 事实上,首先,大家也并不觉得这些用户的价值很高,这部分用户的价值一定没有前面20%-30%人群的价值高,但有价值总比没有好。其次,如果我不去抢夺这部分用户,这部分用户就会被别的公司抢走,就像之前的拼多多一样。因此,现在的情况是,巨头们并不认为这个模式已经跑通,而是他们认为用现在比较贵的价格去“买”这一部分潜在的用户是合适的。 总结起来说,就是社区团购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商业模式,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也没那么强,但起码这些用户的商业价值还未被充分挖掘,而且有一部分人认为,他们的商业价值还很高。 《红周刊》:这么多巨头在争夺社区团购,谁最后比较容易跑出来? 吴悦风:大家的第一反应还是美团,这也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美团的股价涨得那么好。因为如果单客户价值要比前面头部用户价值的价格稍微低一点的话,最后一定会涉及商业模式的跑通以及成本的管控上。比如滴滴以及其他厂商,它们的成本管控能力是没有那么强的,相对来说,美团成本管控的经验和能力现在是最好的。 我觉得美团是独一无二的公司,哪怕是腾讯也好、阿里也好,等等,我们见过的所有的公司,本质上都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O2O,它们的业务都是在线上的,没有几个真正地把线上和线下打通,而全中国真正唯一实现O2O的公司就是美团,它把线上线下全部打通了,而且养了几百万外卖员,而且起码运转到现在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在这场战争中,我不知道究竟谁最后会胜出,但美团和拼多多的龙头迹象是相对明显的,其他的如京东、滴滴等可能优势都没那么大。京东可能最后会发现,这些客户沉淀下来之后,主要还是会去买它的3C产品,还是起到引流的作用。 《红周刊》:京东如果和到家业务相结合呢,会实现突破吗? 吴悦风:可能会有突破,但我担心京东做不下来,因为成本管控特别重要,好比让顺丰去做低价品,也是做不下去的。 这场社区团购大战会持续4-5年? 水落石出的日子可能“无需久等” 《红周刊》:不少投资者认为社区团购会成为这些公司的一个基本盘。 吴悦风:确实会成为一个基本盘,但这个基本盘短期内想要实现较好的盈利很难,这是一个非常长远的事情。巨头们也是更长远地看中了用户价值,先让用户习惯性地在网上购物,再不停地挖掘新价值。 《红周刊》:您预计社区团购之战会持续多久? 吴悦风:这个行业可能最后出结果会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因为大家最终会发现这些用户的付费能力较低,也就是池子里的水比较浅。另外,最后真正拼的是巨头能不能管控成本,把用户真正留下来,所以很多人说这些巨头实力都很强,可能拼个四五年都出不了结果。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次可能是一场遭遇战,等到其他巨头发现自己出现颓势的时候,干脆就退出不玩了。 以前我们打商战,最后都打成了消耗战,所有人困在里面出不来。典型的行业如长视频行业,最后大家都不赚钱,日子都很难过。还比如,当时支付宝为了打点评、美团,推出了口碑,但当支付宝发现自己跑不出数据的时候,马上就退出了。因此,这场战争可能并不会如大家所想的那样会是一场消耗战,情况好的话,打成一场遭遇战,那么格局定下来的时间和周期就会比想象中的要快一些。 (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新的工作自然也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对于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解与把握。 蒋光祥 近日,随着拼多多(多多买菜)、美团(美团优选)、滴滴(橙心优选)等互联网平台巨头进军社区团购的势头再起,一时间家门口的小菜市、小商铺似乎岌岌可危起来,有声音认为,认为国外的互联网巨头专研科技,做出了不少改变时代的巨大变革,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却不舍蝇头小利,现在竟然已经沦落到和小菜贩抢生意,不讲武德。乍一听可能颇有道理,但是仔细一想,又似乎不是这么回事。 众所周知,本次疫情对于线上社区团购、生鲜电商等业态,无形中起到了一个大幅促进的作用。但即便没有疫情,当前社区居民,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购物与消费习惯早已从以往的“自己到店”向“货品、服务配送到家”转变,甚至人们在医疗健康领域的需求,也有照此发展趋势。我认为这也是最近京东健康(港股06618)在港股上市前后,受到各路资本追捧的主要逻辑之一。顺应这一趋势的变化,社区商业朝“互联网+智慧社区”商业模式的转变也就成为了必然。所谓社区团购,当前也就是利用APP、微信群以及小程序,将商品信息(目前主要是生鲜商品)展示给消费者,再由平台根据团购情况统一调度配送。暂不论其间有没有客户喜闻乐见的互联网巨头之间的“火并”、“烧钱”补贴, 对于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来说,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和自己的父母辈一样,每天清晨拎个菜篮去门口小菜场兜一圈,和小商小贩斗智斗勇呢?自然是手机下单,送菜上门,不新鲜就点退货,自有物流师傅上门来取货退款。 但要说这就是互联网巨头对小菜贩的降维打击,这其实有点看不起互联网平台,有责任有眼界的互联网平台显然不会止步于此。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主城区的老旧社区,由于用地和用房缺乏,地价和房租昂贵,造成菜店、早餐店、家政、再生资源回收点等居民生活必需的业态和网点难以进入社区。与此同时,多数城市新建社区缺乏对商业用地和商业用房规划,社区商业和便民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明显不足,居民消费不便利问题突出。这里必须要提到一个邻里中心(Home by Home)的概念,这一新型社区服务是通过设立集合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多种生活服务设施的居住区商业中心,为邻近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该模式主要适合人口规模适中的社区,业态配置要求集合基本公共服务、公益服务以及商业服务等多种服务业态,包括大型超市主力店或社区型百货店、24小时便利店;书坊、休闲游乐场所等文化娱乐设施;银行、邮局等社会服务设施;餐饮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美容美发中心、健身中心、修配服务站、再生资源回收站等生活设施,以及儿童教育等教育设施,同时要提供一定的公共活动空间,营造自助互助邻里文化,提高居民社区幸福感。而当前即便上海等一线城市,邻里中心还是不多见,社区商业业态配置不完备。但按照公共产品理论,社区商业服务网点作为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的最基础的载体和平台,应作为公益性设施,由政府进行投资建设或给予财政补贴。而目前政府尚未明确社区商业服务网点的公共产品属性,现实当中也存在各种掣肘。“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平台此刻就有了大展身手的舞台。其中的格局远大者,很可能还会“染指”社区养老服务。积极引入以健康养老医疗为核心的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等业态,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提升和拓展社区商业服务功能。 至于对于小菜贩的就业担心,如同多年来对于淘宝起来了,实体经济要完的担心,有消亡的岗位,但也有更多顺应时代趋势,活得更出彩的行业。新的工作自然也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对于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解与把握。
最近的政治局会议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数了一下,14个字。中国很多互联网巨头开始瑟瑟发抖。 一般情况下,字越少,事越大。 某央媒对此评论说:“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令人心潮澎湃。”循循善诱中又显得特别意味深长。 我在第一时间也发了一个观点表明自己的看法: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大多沦为了投资公司,通过层层投资,垄断了互联网的整个生态,形成了这系那系,而在真正的创新方面乏善可陈。这些巨头培育的独角兽,不是送外卖的,就是卖东西的,不是挤压商贩的空间,就是挤压菜贩的空间。反观美国的互联网巨头,很多都在做着引领技术未来的东西,主动承担着历史和为人类的未来寻找新的出路的使命~这是多么大的差距!打破这种垄断早该出手了。 这个观点,是我两年前的观点,两年前,我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巨头越来越平庸,正在从科技公司堕落为投资公司,公司主要的收益不是在科技创新层面而是在投资层面,这意味着中国的互联网巨头正在面临巨大的危机。 我的观点发出来后,传播的太火爆,我发现,有很多人误解了我的意思。有必要通过这么一篇小短文对我的意思进行补充。 首先,我对中央提出的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完全赞同。 而且,我认为治理这种乱象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其实,在这次会议之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经在11月10日就《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进行公开征求意见。 过去10多年,中国互联网平台发展迅速,贡献很大,但是,不可否认,一些平台已经形成了行业垄断,并且通过这种垄断影响了互联网的正常竞争生态。获得垄断地位的平台又通过一系列投资行为,控制其他平台,形成某某系,强化了这种垄断。 对于这种平台的垄断行为,我国的《反垄断法》当年立法的时候虽然没有直接规范的法律,但其垄断行为是受反垄断法的约束的。我特别不明白的是,一些严重影响市场竞争的企业并购行为,居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批准。 其次,除了垄断,互联网巨头的不正常竞争行为,特别是恶性补贴行为,在破坏互联网生态的同时,也在整个行业的竞争秩序形成了严重的破坏。 在过去多年,一些互联网平台为了取得行业的领导地位,疯狂跑马圈地,而跑马圈地最有效的就是在资本的支持下,进行各种各样的疯狂补贴。某滴、某马、某团、某拼这种事没少干。 最近,在民生领域的这种补贴战又打响,这些互联网巨头的恶性补贴让蔬菜水果等价格低到匪夷所思,在猎杀了竞争对手的同时,也把正常经营的线下商贩直接给消灭掉。这种恶意补贴行为,在我国的《反不正常竞争法》中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但是,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到现在为止,对于这些互联网平台的恶性补贴,相关部门从未拿起法律的利剑进行约束。 第三,中央会议说的很明白,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也就是说,如果这几句话就是对互联网巨头说的,内涵是很清楚的: 第一,对互联网平台的垄断行为要给予约束, 第二,对恶性竞争行为要给予法律层面的制约。 并没有像一些媒体解读的,是因为这些互联网巨头没有去火星和制造芯片的计划,而只顾着流量和菜贩抢生意。我也觉得中国的互联网巨头没有理想,我也很看不起这些巨头,其实,分析中国的这些科技巨头,所从事的大多是没有科技含量的东西,要么送外卖,要么打游戏,要么卖便宜的东西,要么卖菜。 但是,在法律上他们没有错。如果他们的菜卖得好,仍然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传统的店铺和菜贩要和他们竞争,必须拿出更好的手段。 也就是说,卖菜送外卖其实无可厚非,这是企业自己的选择。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互联网企业都去做芯片或者和马斯克一样去上火星。如果认为是因为他们没有上火星的理想就是“无序扩张”,很显然,曲解了中央的原意。在我看来,中央说的再明白不过,反的是垄断,防的是无序扩张。而不是“是不是送外卖和菜贩抢生意”。 第四,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必须清醒的记住,你们之所以能发展如此之快,能有今天。 恰恰是利用了中国在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领域相关法律的不完善,恰好是利用了“低法律”优势,钻了很多空子,享受了很多法律缺陷的红利。中国很多互联网平台的玩法和恶意补贴行为,在欧美根本没有市场,会被罚到倾家荡产。中国很多互联网平台,利用“平台”的所谓特殊性,给多少送外卖的上了五险一金?是到了补这些法律短板的时候了。 第五,不要让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去上火星。 马斯克的上火星的理性我很崇尚,我也崇尚当年韩国一些企业,有家国情怀和担当,不以赚钱为主要目的,而是在产业和创新领域追求突破,这确实是中国很多互联网巨头们缺乏的。 创新确实有高低贵贱,马云的创新和马斯克的创新有高下。但互联网巨头们是不是要有这样的情怀,我们只能呼吁,却不能强迫。 如果没有这样的想法,那就做好本分的事,那就把菜卖好,把馒头做好,把豆腐做好,都是利国利民。但是,要记住,崇尚更高更强是人类进步的动力。这个世界很多时候就是因为那些整天想入非非的人才有今天的进步,飞机,汽车,火车都是这么出现的。 我崇尚马斯克的火星计划!我也希望中国的有钱人不要这样平庸。“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应该有,也希望你们有。我总在想,一个人,一个企业有了那么多的钱以后,真的应该做点更有意义的事,这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