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晚间,苏宁易购旗下的PP体育在官博发布声明,宣布与英超官方解约,称在版权价值方面存在分歧。 今日晚间,PP体育声明中表示:全球疫情带来了许多挑战,在版权谈判中更为凸显。经过多轮会谈,PP 体育与英超在版权价值方面存在分歧,非常遗憾目前我们未能与英超达成协议,虽然PP体育已依照协议向英超联赛超额预付版权周期费用,但PP体育仍将终止与英超的合作。 稍晚时候,苏宁方面在发送给搜狐财经的材料中称, 在前景不明朗、疫情影响严重、海内外赛事版权运营方纷纷开启重谈的背景下,放弃英超为及时止损的明智行为:“企业经营还是要为公司和股东最大利益负责,应该遵循商业逻辑来采取行动”。 针对与英超的解约,PP体育表示其战略发展方向不会改变,版权策略调整是基于客观事实和战略考虑而做出的正常调整,PP体育仍将致力于为广大球迷用户、版权方及合作伙伴提供优质的服务。 据苏宁方面透露,在英超三年版权期实际开赛进度不到20%的赛程时,PP体育已支付了商定费用总额的一半——换句话说,在三年版权期只执行了20%的情况下,PP体育支付了50%的版权期费用。 今日,英超联赛官方也发布声明证实了双方解约的消息。英超在声明中称,其已经终止了与中国地区转播商的合约,现阶段不会再对此事发表任何言论。 此前英国媒体《每日邮报》发表文章称,由冠状病毒引发的中国英超天价版权泡沫或将破裂。因为疫情原因,本应在3月支付的费用被搁浅,即PP体育需要在2020年3月给英超支付完毕全部三年版权期80%的费用。而这正成为了双方分歧点的诱因。 2019年,苏宁体育旗下的PP体育中标2019-2022赛季英超中国大陆及澳门地区的独家转播权。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此次苏宁体育中标的三个赛季转播费用高达5.64亿英镑(折合人民币48亿元),每个赛季的转播费1.88亿英镑。这份转播合同为期三年,从2019年持续到2022年,据悉版权费达到3年7.21亿美元(合50亿人民币)的天价,创下了英超海外版权价格记录。
8月28日,途牛旅游网(以下简称:途牛)发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二季度,途牛净收入3400万元,同比下降93.5%;净亏损1.48亿元,上年同期为净亏损1.68亿元。 根据财务结构来看,二季度,途牛打包旅游产品收入为1260万元,同期比下降97.1%;其他收入为2150万元,同比下降76.4%。途牛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此外,二季度,途牛的研究与产品开发费用同比减少74.3%至2060万元,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研究和产品开发人员相关开支减少;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下降62.5%至8430万元,这部分费用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促销费用以及销售和营销人员相关费用减少。 截至2020年6月30日,途牛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限定用途现金和短期投资总计为16亿元。 途牛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敦德表示,因疫情历经多月低迷期后,国内旅游市场开始回暖复苏,途牛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了产品战略,以满足游客在后疫时代更严格的标准。第二季度,途牛的运营费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预计随着成本控制措施效果的日益显现,公司下半年收入将逐步恢复。 途牛预测,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净收入将达到8530万元至1.7亿元,同比下降80%至90%。
随着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收尾,除了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业绩指标外,投资者还非常关注研发投入,因为这一指标不仅是一家上市公司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也暗藏着公司长久发展的“原动力”。 截至发稿时,沪深两市已有3986家上市公司披露2020年半年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的公司逾1920家。其中,增幅在10%以上的至少有1448家,占已露半年报公司的逾36%。 “硬核”研发在加速 按绝对金额统计,报告期内研发费用达到1亿元以上的公司共有570家,超过3亿元的有170家,超过10亿元的有46家。其中,中国建筑以接近90亿元的研发费用位列第一,中国石油、中国铁建、中兴通讯等公司紧随其后。中芯国际以22.78亿元的研发投入领跑科创板公司,位列第二的是研发投入7.09亿元的君实生物。 数据显示,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幅在10%以上的1448家公司中,有907家当期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3%,占比超过六成。按照行业划分,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化工、计算机等有着硬科技属性行业的公司在研发投入的数据上更为亮眼。 在上述1448家公司中,报告期内研发费用达到1亿元以上的有157家,超过3亿元的有47家,超过10亿元的有8家。其中,京东方A和海康威视在报告期内的研发费用均超过30亿元,位列前两名,华菱钢铁、立讯精密、恒瑞医药、长安汽车等公司紧随其后。 值得关注的是,若将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3%的公司,按研发费用排序,前30家公司中,有9家属于电子行业,医药行业以5家紧随其后,机械设备和汽车行业各有3家上榜。 虽然海康威视30.63亿元研发费用略低于32.44亿元的京东方A,但在占同期营业收入和同比增速上,海康威视分别以12.62%和22.3%的成绩,领先于京东方A的5.33%和10.93%。此外,同属电子行业的汇顶科技,拿出上半年营收中的27.31%即8.35亿元投入研发,同比增速甚至超过80%。 科创板公司在研发投入上的表现如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65家科创板公司共投入119.3亿元用于研发,平均每家公司投入7.24亿元,研发费用超过1亿元的有25家。其中,中芯国际以22.78亿元的研发费用领跑。 位列第二的君实生物虽然尚未盈利,但其仍在加码新药领域的研发。数据显示,君实生物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5.88%,其中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实现销售收入4.26亿元,当期毛利率为89.84%。与此同时,公司在研发上投入7.09亿元,同比增长92.25%,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甚至超过100%,达到123.3%。 超高比例的研发投入,让君实生物收获满满。截至6月底,公司主要拥有61项已授权专利,其中51项为境内专利,10项为境外专利。此外,公司还进军抗病毒治疗领域,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开发了新冠病毒中和抗体(JS016)。 研发“钱”景有保障 从净利润增长的角度来看,今年上半年同比增幅超过10%的公司中,有149家的研发费用超过1亿元,且同比增幅超过10%。若进一步将门槛提高至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5%以上,样本数量则减少至64家。其中,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超过30%的共有26家,超过50%的有15家。 这一数据表明,研发上持续追加投入,已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一项重要保障。 以韦尔股份为例,公司在去年第三季度完成对北京豪威和思比科的重大资产重组后,今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的7306万元增长超过10倍,达8.08亿元。同样增幅超过10倍的,还有公司的净利润,其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9.9亿元,同比增长1206.17%。 与韦尔股份不同,恒瑞医药依靠持续的高比例和高增长的研发投入,享受着业绩红利。数据显示,公司的研发费用从2014年上半年的近3亿元,增长至今年上半年的18.63亿元,而同期的净利润则从7.84亿元攀升至26.62亿元。 在备受关注的半导体行业,国内封测领域在上半年全面发力。作为行业龙头,长电科技上半年业绩创下历史新高,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实现119.8亿元和3.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9%和241.47%。与此同时,公司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4.9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4.1%,相比去年同期的3.5亿元,增长超过40%。 主要产品覆盖三大领域——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以及医学影像的迈瑞医疗,上半年营业收入首次实现半年破百亿元,达105.64亿元,同比增长28.75%;实现净利润34.54亿元,同比增长45.78%。 虽然公司业绩增长有疫情等因素的刺激,但同样离不开公司在研发上惯有的高投入。同期,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金额达10.04亿元,同比增长29.06%。
>>深交所召开发行上市审核工作座谈会 全力推进创业板注册制高质量运行 为进一步提升发行上市审核质效,坚持“开门搞改革、透明搞改革、合力搞改革”,8月25日,深交所邀请部分保荐机构相关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围绕创业板首发、再融资与并购重组的发行上市审核以及注册制下司法保障等议题进行交流讨论。 >>加码研发成主流 硬科技公司领衔创新受青睐 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幅10%以上的795家公司中,有532家公司当期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3%,占比接近七成。在这532家公司中,报告期内研发费用达到1亿元以上的公司共有109家,超过3亿元的有33家,超过10亿元的有7家,其中海康威视以超过30亿元的研发费用暂居第一,立讯精密、恒瑞医药、中国化学等紧随其后。 >>一买“站”上举牌线 183亿筹码谁在接? 据资讯统计,今年6月以来,40多名投资者通过协议受让股份成为A股公司5%以上的股东,其中既有产业资本,也有公私募投资机构,更有不少自然人。单笔交易金额从数千万元到近29亿元不等,合计成交金额约183亿元。 >>A股半年报新亮色:这些公司毛利率逆势猛增 资讯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披露2020年半年报的1900余家A股公司中,有103家公司上半年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其中ST凯瑞、牧原股份等9家公司提升超过30个百分点。这折射这些公司盈利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几家欢喜几家愁 “字节概念股”半年报验成色 上半年,字节跳动备受关注,一批“字节概念股”应运而生。随着半年报披露接近尾声,“字节概念股”业绩表现揭晓,同是概念股,有些公司交出不错的成绩,有些却大不如前。
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幅10%以上的795家公司中,有532家公司当期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3%,占比接近七成。在这532家公司中,报告期内研发费用达到1亿元以上的公司共有109家,超过3亿元的有33家,超过10亿元的有7家,其中海康威视以超过30亿元的研发费用暂居第一,立讯精密、恒瑞医药、中国化学等紧随其后。 研发投入是考察公司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亦是隐藏着公司发展潜力的“动力之匙”。随着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进入高峰期,研发费用这一核心指标也愈发明晰。 截至目前,已有19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2020年半年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的公司逾1000家,其中增幅在10%以上的至少有795家,占目前披露半年报公司的比重超过四成。分行业看,电子、医药生物、化工、电气设备、机械设备、计算机、通信等硬核技术行业公司对研发投入格外重视。 高研发投入的公司,不仅能够交出亮丽的半年报答卷,也吸引着社保、养老金等机构加仓。有分析人士认为,在业绩向好、成长性确定的情况下,掌握核心技术且持续创新的公司,正加速蓄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研发投入势头强劲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幅10%以上的795家公司中,有532家公司当期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3%,占比接近七成。 按绝对金额统计,上述532家公司中,报告期内研发费用达到1亿元以上的公司共有109家,超过3亿元的有33家,超过10亿元的有7家,其中海康威视以超过30亿元的研发费用暂居第一,立讯精密、恒瑞医药、中国化学等公司紧随其后。 最典型的要属电子领域上市公司。数据显示,在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额排在前30位且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3%的公司中,电子领域公司就有10家,占比超过三成。 以海康威视为例,公司在2020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高达30.63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12.62%。去年同期,公司的研发费用为25亿元左右,即便基数较大,同比增幅仍然超过20%。 作为高端制造的代表,集成电路领域公司也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封测龙头长电科技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4.9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4.1%,相比去年同期的3.5亿元增长明显。深南电路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2.84亿元,同比增23%,占当期营业总收入的比例为4.8%。 生物医药领域企业同样需要持续研发支撑未来发展。以恒瑞医药为例,公司近几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财报显示,研发费用从2014年上半年的不到3亿元,现已攀升至2020年上半年的18.63亿元,该报告期内的研发费用同比增25%,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6.48%。 在持续研发投入下,手握硬核科技的公司新技术、新产品也在不断涌现。 通富微电今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约3.4亿元,同比增长10%。据披露,公司上半年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且多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如2D、2.5D封装技术研发取得突破,超大尺寸FCBGA已进入小批量验证等。 对于企业的创新发展,领益智造董事长曾芳勤在最近一次机构调研中表示,别把过去抱得太紧,否则就腾不出手来拥抱现在。据曾芳勤透露,公司近两年布局的关键模组,如软包配件、充电模组、无线充电等正在起步,部分产品线已经开始进入小批量投产,预计会在未来两三年开始逐步进入投产期,甚至和原有的材料、精密零部件并驾齐驱。 高基数仍有高增长 从同比增长角度来看,在目前增幅10%以上的795家公司中,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实现同比增长30%以上的公司共有429家,同比增幅在50%以上的公司有246家,超过100%的则有113家。 为了更准确地判断研发投入的增长情况,若增设去年同期研发费用5000万元以上这一门槛,样本数量则降至202家,其中研发费用实现同比增长在30%以上的公司共有91家,同比增幅在50%以上的公司有38家,超过100%的有11家。 具体到相关公司,得益于持续大额的研发投入,分别深耕智能穿戴的歌尔股份以及高像素CIS的韦尔股份均迎来利润爆发期。 记者查阅半年报,歌尔股份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9.7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6.67亿元增约46%。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7.8亿元,同比增长49.05% 。在公司精密零组件、智能无线耳机及虚拟现实等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的背景下,公司前三季度业绩预测超出市场预期,同比增幅在70%至90%左右。 而韦尔股份仅在今年上半年就拿出8.08亿元研发费用,力证自己布局未来的信心和决心。公司去年8月完成了对北京豪威和思比科的重大资产重组,本期研发费用也较去年同期的7306万元增长1006%。业绩方面,韦尔股份上半年净利润为9.9亿元,同比增幅达1206%。简单计算可知,公司第二季度净利润达到5.45亿元。 将研发视作企业发展之本同样是立讯精密“大象起舞”的奥秘之一。随着经营业绩的持续攀升,公司对于研发的痴心一年更比一年“浓”。公司2011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仅为1800万元左右,今年上半年已达到25.6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5.78亿元大幅增长62.74%。 对研发这件事到底能有多重视?科创板企业或许更有发言权。 在上述202家样本公司中,经过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30%以上、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超30%两项高阶指标筛选后,仅有极少数公司符合标准,其中绝大部分为科创板公司,包括康希诺、芯原股份和安恒信息等。 以康希诺为例,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为1.08亿元,同比增近90%。公司预计,未来3年计划投入9亿至12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在包括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婴幼儿用DTcP、DTcP 加强疫苗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此外,公司还有8项在研项目,其中预防埃博拉病毒病相关疫苗已获得新药证书及生产文号。 主力资金竞相加仓 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对于科技创新足够重视的企业,自然会吸引投资者的鱼贯而入。据不完全统计,社保基金、养老金等多路主力资金已显著加仓部分高研发投入的企业。 查阅十大股东榜及流通股东榜,被上述资金在二季度增持的有东方通、人福医药、光威复材等公司,涉及国产软件、生物医药、军工、电子元器件等诸多高科技领域。 比如,东方通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二零二组合持股392.27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1.69%,其在一季度末持股比例为1.2%,即二季度增持了0.49%。资料显示,东方通是国产中间件龙头,中间件是连接底层基础软件与上层应用服务的枢纽,系国产化不可或缺的三大基础软件之一。 业绩方面,东方通在今年二季度的亏损大幅收窄。公司称,预计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将呈现快速增长,实现扭亏为盈、最终年度业绩同比较大增长的经营目标。 在细分领域属于头部企业,业绩表现迅速回暖,对研发舍得下重金,国内麻醉药龙头人福医药同样获得养老金的青睐。半年报显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八零二组合期末持股3710.6万股,占流通股比为2.89%,较一季度末增加了0.04%。财务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16.56%,扭转了一季度的同比下滑态势。 二季度,国内PCB硬板领先企业胜宏科技获得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二零五组合大幅加仓,期末持股比例较一季度末增加了0.24%。查阅股东信息,该组合自2019年三季报进入股东榜单后一直在增持。 研发力度明显加大的恩华药业则吸引了社保基金的目光。半年报显示,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三组合期末持股约1500万股,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榜。参考一季度末700多万股的上榜门槛,该组合在二季度加仓明显。据公司透露,今年上半年包括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等在内的7个项目已申报并获受理。 作为我国少数实现碳纤维全产业链布局的龙头企业,光威复材近期也被社保基金不断增持。半年报前十大流通股东信息显示,3只社保基金产品在二季度同时进行了加仓操作,其中四零六组合在二季度增持股份数占总股本的比例逾1%。
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幅10%以上的795家公司中,有532家公司当期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3%,占比接近七成。在这532家公司中,报告期内研发费用达到1亿元以上的公司共有109家,超过3亿元的有33家,超过10亿元的有7家,其中海康威视以超过30亿元的研发费用暂居第一,立讯精密、恒瑞医药、中国化学等紧随其后。 ⊙记者乔翔○编辑邵好 研发投入是考察公司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亦是隐藏着公司发展潜力的“动力之匙”。随着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进入高峰期,研发费用这一核心指标也愈发明晰。 截至目前,已有19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2020年半年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的公司逾1000家,其中增幅在10%以上的至少有795家,占目前披露半年报公司的比重超过四成。分行业看,电子、医药生物、化工、电气设备、机械设备、计算机、通信等硬核技术行业公司对研发投入格外重视。 高研发投入的公司,不仅能够交出亮丽的半年报答卷,也吸引着社保、养老金等机构加仓。有分析人士认为,在业绩向好、成长性确定的情况下,掌握核心技术且持续创新的公司,正加速蓄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研发投入势头强劲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幅10%以上的795家公司中,有532家公司当期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3%,占比接近七成。 按绝对金额统计,上述532家公司中,报告期内研发费用达到1亿元以上的公司共有109家,超过3亿元的有33家,超过10亿元的有7家,其中海康威视以超过30亿元的研发费用暂居第一,立讯精密、恒瑞医药、中国化学等公司紧随其后。 最典型的要属电子领域上市公司。数据显示,在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额排在前30位且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3%的公司中,电子领域公司就有10家,占比超过三成。 以海康威视为例,公司在2020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高达30.63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12.62%。去年同期,公司的研发费用为25亿元左右,即便基数较大,同比增幅仍然超过20%。 作为高端制造的代表,集成电路领域公司也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封测龙头长电科技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4.9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4.1%,相比去年同期的3.5亿元增长明显。深南电路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2.84亿元,同比增23%,占当期营业总收入的比例为4.8%。 生物医药领域企业同样需要持续研发支撑未来发展。以恒瑞医药为例,公司近几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财报显示,研发费用从2014年上半年的不到3亿元,现已攀升至2020年上半年的18.63亿元,该报告期内的研发费用同比增25%,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6.48%。 在持续研发投入下,手握硬核科技的公司新技术、新产品也在不断涌现。 通富微电今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约3.4亿元,同比增长10%。据披露,公司上半年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且多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如2D、2.5D封装技术研发取得突破,超大尺寸FCBGA已进入小批量验证等。 对于企业的创新发展,领益智造董事长曾芳勤在最近一次机构调研中表示,别把过去抱得太紧,否则就腾不出手来拥抱现在。据曾芳勤透露,公司近两年布局的关键模组,如软包配件、充电模组、无线充电等正在起步,部分产品线已经开始进入小批量投产,预计会在未来两三年开始逐步进入投产期,甚至和原有的材料、精密零部件并驾齐驱。 高基数仍有高增长 从同比增长角度来看,在目前增幅10%以上的795家公司中,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实现同比增长30%以上的公司共有429家,同比增幅在50%以上的公司有246家,超过100%的则有113家。 为了更准确地判断研发投入的增长情况,若增设去年同期研发费用5000万元以上这一门槛,样本数量则降至202家,其中研发费用实现同比增长在30%以上的公司共有91家,同比增幅在50%以上的公司有38家,超过100%的有11家。 具体到相关公司,得益于持续大额的研发投入,分别深耕智能穿戴的歌尔股份以及高像素CIS的韦尔股份均迎来利润爆发期。 记者查阅半年报,歌尔股份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9.7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6.67亿元增约46%。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7.8亿元,同比增长49.05%。在公司精密零组件、智能无线耳机及虚拟现实等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的背景下,公司前三季度业绩预测超出市场预期,同比增幅在70%至90%左右。 而韦尔股份仅在今年上半年就拿出8.08亿元研发费用,力证自己布局未来的信心和决心。公司去年8月完成了对北京豪威和思比科的重大资产重组,本期研发费用也较去年同期的7306万元增长1006%。业绩方面,韦尔股份上半年净利润为9.9亿元,同比增幅达1206%。简单计算可知,公司第二季度净利润达到5.45亿元。 将研发视作企业发展之本同样是立讯精密“大象起舞”的奥秘之一。随着经营业绩的持续攀升,公司对于研发的痴心一年更比一年“浓”。公司2011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仅为1800万元左右,今年上半年已达到25.6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5.78亿元大幅增长62.74%。 对研发这件事到底能有多重视?科创板企业或许更有发言权。 在上述202家样本公司中,经过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30%以上、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超30%两项高阶指标筛选后,仅有极少数公司符合标准,其中绝大部分为科创板公司,包括康希诺、芯原股份和安恒信息等。 以康希诺为例,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为1.08亿元,同比增近90%。公司预计,未来3年计划投入9亿至12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在包括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婴幼儿用DTcP、DTcP加强疫苗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此外,公司还有8项在研项目,其中预防埃博拉病毒病相关疫苗已获得新药证书及生产文号。 主力资金竞相加仓 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对于科技创新足够重视的企业,自然会吸引投资者的鱼贯而入。据不完全统计,社保基金、养老金等多路主力资金已显著加仓部分高研发投入的企业。 查阅十大股东榜及流通股东榜,被上述资金在二季度增持的有东方通、人福医药、光威复材等公司,涉及国产软件、生物医药、军工、电子元器件等诸多高科技领域。 比如,东方通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二零二组合持股392.27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1.69%,其在一季度末持股比例为1.2%,即二季度增持了0.49%。资料显示,东方通是国产中间件龙头,中间件是连接底层基础软件与上层应用服务的枢纽,系国产化不可或缺的三大基础软件之一。 业绩方面,东方通在今年二季度的亏损大幅收窄。公司称,预计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将呈现快速增长,实现扭亏为盈、最终年度业绩同比较大增长的经营目标。 在细分领域属于头部企业,业绩表现迅速回暖,对研发舍得下重金,国内麻醉药龙头人福医药同样获得养老金的青睐。半年报显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八零二组合期末持股3710.6万股,占流通股比为2.89%,较一季度末增加了0.04%。财务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16.56%,扭转了一季度的同比下滑态势。 二季度,国内PCB硬板领先企业胜宏科技获得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二零五组合大幅加仓,期末持股比例较一季度末增加了0.24%。查阅股东信息,该组合自2019年三季报进入股东榜单后一直在增持。 研发力度明显加大的恩华药业则吸引了社保基金的目光。半年报显示,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三组合期末持股约1500万股,新进前十大流通股东榜。参考一季度末700多万股的上榜门槛,该组合在二季度加仓明显。据公司透露,今年上半年包括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等在内的7个项目已申报并获受理。 作为我国少数实现碳纤维全产业链布局的龙头企业,光威复材近期也被社保基金不断增持。半年报前十大流通股东信息显示,3只社保基金产品在二季度同时进行了加仓操作,其中四零六组合在二季度增持股份数占总股本的比例逾1%。
截至8月17日,已有734家上市公司披露中报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上市公司积极“备战”,多措并举提高科技研发力度,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 记者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8月17日,共有734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报,披露研发费用的有670家,合计研发费用484.9亿元,同比增长13.95%。其中,413家公司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占比为61.64%;45家科创板公司发布的半年报合计研发费用为24.14亿元,同比增长15.5%,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81%。 市场人士认为,在疫情影响下,全球产业链得以重塑,加之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高科技企业以及“四新”深度融合的传统企业来说,研发投入加大,提升中长期竞争力是大势所趋。同时受益于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科创企业融资更加便利,带动未来高科技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 超六成企业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具体来看,上述734家上市公司合计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3.95%。其中413家公司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占比为61.64%,超过六成,44家增幅超过100%。从研发强度(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来看,91家公司超过10%,20家超过20%。 从行业(申万一级)分布来看,电子、化工和医药生物三行业研发费用较高,分别为131.44亿元、61.35亿元和54.93亿元,占比分别为27.11%、12.65%和11.33%。 “上述研发投入较高的行业多为高科技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及知识产权是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推动企业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粤开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殷越表示。 “据我们预测,大约有超过10%的上市公司提高了技术研发投入,而且主要是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技术导向型产业。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转向通过技术投入实现业务和产品转型升级的路径,这符合国家整体发展战略,而且更易得到金融市场支持。”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记者表示。 科创板 研发强度达12.81% 近年来,随着改革不断深化,资本市场对科创类企业的支持愈发明显。 目前,科创板和创业板明确支持科技型企业和传统企业与“四新”(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两个板块企业的研发强度,也远超主板和中小板企业约2%的研发强度。从科创板来看,截至8月17日,45家科创板公司发布半年报,合计研发费用为24.14亿元,同比增长15.5%,整体研发强度为12.81%。其中37家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乐鑫科技等6家公司研发费用增幅超过50%。 创业板方面,已经有160家企业发布半年报,合计研发费用为68.74亿元,同比增长14%,整体研发强度为5.86%,其中104家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通裕重工等8家企业研发费用增幅超过100%。 国海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负责人樊磊对记者表示,新兴产业需求和供给都处在较大的变化之中,需要不断研发新的技术,来满足变化的需求,以及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科研支出着眼于企业中长期发展,受益于金融市场的支持,未来企业对研发的投入会不断加大。 “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发展,商品、服务已经极大丰富。通过研发出新品,提高现有产品和服务的客户满意度是企业必然之选,也是未来的长期趋势。”承珞资本合伙人徐泯穗说。 殷越表示,当前,全球产业链重塑,我国科技类企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机遇,提升我国自主可控能力也是大势所趋,叠加资本市场改革预期,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力度将进一步增强,具备核心技术的科技类企业将优先受益,预计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投入增加将成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