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9月27日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时表示,8月份,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六稳”“六保”任务落实成效日益显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好转,供需循环逐步改善,工业企业利润稳定增长。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9.1%,延续稳定增长态势。 一是生产和需求稳定恢复。从生产看,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增速比7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从需求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降幅进一步收窄,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增速年内首次转正。生产和需求的不断改善,推动了工业企业销售增长。8月份,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继续回升,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9%,比7月份加快1.6个百分点,企业生产规模扩张有力支撑了利润的稳定增长。 二是单位成本费用持续下降,企业盈利状况好转。一揽子减税降费等纾困惠企政策持续发力显效,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0.47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同比减少0.02元。在企业经营压力得到持续缓解的同时,企业盈利状况明显好转。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已连续4个月同比提高。 三是采矿业利润明显修复,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增长加快。8月份,工业内部供需循环得到改善,下游行业的持续恢复对上游行业的带动作用增强。其中,受益于需求回暖和原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升,采矿业利润明显修复,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增长加快。8月份,采矿业利润同比下降11.9%,降幅比7月份大幅收窄28.7个百分点。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增长32.5%,增速比7月份加快17.8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6.7个百分点。从具体行业看,在下游需求改善、产品价格回升、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作用下,石油加工、钢铁等行业利润增长加快。8月份,石油加工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48.2%,增速比7月份加快101.6个百分点,累计利润年内首次实现盈利;钢铁行业利润增长68.3%,加快46.2个百分点。 四是装备制造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8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3.1%,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8.1个百分点。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37.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3.3%,增速分别比7月份加快11.0和5.2个百分点;专用设备、电子、仪器仪表等三个行业利润延续两位数增长;受生产增速回落、投资收益减少等影响,汽车制造业增速较7月份有所回落,但仍保持55.8%的快速增长,明显高于工业平均水平。 五是企业亏损额下降,亏损面逐月缩小。随着企业经营状况的进一步好转,亏损企业数量持续减少,亏损额大幅下降。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大幅下降37.0%。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比7月末收窄1.2个百分点,继续呈逐月缩小趋势。
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生产降幅收窄,原油、电力生产增速加快,天然气生产有所放缓。 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 原煤生产降幅收窄。8月份,生产原煤3.3亿吨,同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3.6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051万吨,环比增加25万吨。1—8月份,生产原煤24.5亿吨,同比下降0.1%。 煤炭进口降幅继续扩大。8月份,进口煤炭2066万吨,环比减少544万吨,同比下降37.3%,降幅比上月扩大16.7个百分点;1—8月份,进口煤炭2.2亿吨,同比增长0.2%。 港口煤炭综合交易价格持续下跌。8月28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5000大卡和4500大卡煤炭价格分别为每吨551元、497元和442元,比7月31日分别下跌4元、6元和6元。 原油生产加快,加工有所放缓。8月份,生产原油1665万吨,同比增长2.3%,增速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加工原油5947万吨,增长9.2%,比上月放缓3.2个百分点。1—8月份,生产原油13015万吨,同比增长1.5%;加工原油4.4亿吨,同比增长3.2%。 原油进口增速回落,国际原油价格小幅上涨。8月份,进口原油4748万吨,同比增长12.6%,增速比上月回落12.4个百分点。1—8月份,进口原油3.7亿吨,同比增长12.1%。8月28日布伦特原油现货离岸价格为45.22美元/桶,比7月31日的43.13美元/桶上涨4.8%。 天然气生产有所放缓。8月份,生产天然气14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上月放缓1.1个百分点;日均产量4.6亿立方米,与上月持平。1—8月份,生产天然气122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8%。 天然气进口增速由负转正。8月份,进口天然气936万吨,同比增长12.3%,上月为下降6.4%。1—8月份,进口天然气6507万吨,同比增长3.3%。 二、电力生产情况 电力生产较快增长。8月份,发电量72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增速比上月加快4.9个百分点;日均发电量233.5亿千瓦时,环比增加14.1亿千瓦时。1—8月份,发电量477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3%。 分品种看,8月份,火电、太阳能发电增速由负转正,水电增速加快,核电、风电增速回落。其中,火电同比增长6.2%,上月为下降0.7%;太阳能发电增长2.1%,上月为下降0.6%;水电增长8.9%,增速比上月加快2.8个百分点;核电增长0.9%,回落5.8个百分点;风电增长18.7%,回落4.5个百分点。 附注 1.指标解释 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2.统计范围 报告中的产量数据统计口径均为规模以上工业,其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3.数据来源 进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其中8月份数据为快讯数据;煤炭价格数据来源于中国煤炭市场网;原油价格数据来源于美国能源信息署(EIA)。 4.天然气单位换算关系:1吨约等于1380立方米。
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71亿元,同比增长0.5%,为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0158亿元,下降0.6%。 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029亿元,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15139亿元,同比均下降8.6%。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8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273亿元,同比增长0.5%,7月份为下降1.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98亿元,增长0.7%,7月份为下降1.3%。1—8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6643亿元,同比下降8.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1386亿元,下降8.3%。 按消费类型分,8月份,商品零售29951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比7月份提高1.3个百分点;餐饮收入3619亿元,下降7.0%,降幅比7月份收窄4个百分点。1—8月份,商品零售216519亿元,同比下降6.3%;餐饮收入21510亿元,下降26.6%。 1—8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70326亿元,同比增长9.5%,比1—7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8651亿元,增长15.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6%;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5.4%、1.1%和18.3%。 2020年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 指 标 8月 1—8月 绝对量 (亿元) 同比增长(%) 绝对量 (亿元) 同比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3571 0.5 238029 -8.6 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 30158 -0.6 215139 -8.6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 12136 4.4 85317 -7.0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 - 58651 15.8 按经营地分 城镇 29273 0.5 206643 -8.7 乡村 4298 0.7 31386 -8.3 按消费类型分 餐饮收入 3619 -7.0 21510 -26.6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 796 -3.5 4628 -23.8 商品零售 29951 1.5 216519 -6.3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 11340 5.1 80689 -5.8 粮油、食品类 1181 4.2 9734 11.0 饮料类 199 12.9 1410 10.9 烟酒类 306 3.1 2304 -1.3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967 4.2 6936 -15.0 化妆品类 284 19.0 1996 3.2 金银珠宝类 235 15.3 1389 -15.6 日用品类 574 11.4 3982 6.3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716 4.3 5131 -9.0 中西药品类 428 6.2 3359 5.8 文化办公用品类 291 9.4 2062 2.5 家具类 139 -4.2 929 -11.4 通讯器材类 482 25.1 3296 8.9 石油及制品类 1481 -14.5 10702 -17.3 汽车类 3413 11.8 22890 -8.8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152 -2.9 1005 -8.7 注: 1.此表速度均为未扣除价格因素的名义增速; 2.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注 1.修订说明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了修订,2020年月度增速按照可比口径计算。 2.指标涵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通过交易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但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3.统计范围 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的影响。 4.调查方法 对限额以上单位进行全数调查,对限额以下单位进行抽样调查。 5.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的结果,对2019年8月份以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0年8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月份 环比增速(%) 2019年 8月 0.56 9月 0.89 10月 0.63 11月 0.91 12月 0.79 2020年 1月 -10.84 2月 0.91 3月 0.90 4月 0.92 5月 0.82 6月 1.18 7月 0.62 8月 1.25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8454亿元,同比增长4.6%, 增速比1—7月份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65454亿元,增长5.3%,增速提高1.2个百分点。 1—8月份,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47329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比1—7月份提高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17605亿元,下降1.1%,降幅收窄2.0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19966亿元,增长7.9%,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3554亿元,增长4.0%,增速提高1.5个百分点。 1—8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397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增速比1—7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92216万平方米,增长4.3%。房屋新开工面积139917万平方米,下降3.6%,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02486万平方米,下降4.3%。房屋竣工面积37107万平方米,下降10.8%,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6498万平方米,下降9.7%。 1—8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194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降幅比1—7月份扩大1.4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7088亿元,增长11.2%,增速回落1.0个百分点。 二、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1—8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9848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降幅比1—7月份收窄2.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5%,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19.5%,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17.0%。商品房销售额96943亿元,增长1.6%,1—7月份为下降2.1%。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1%,办公楼销售额下降18.0%,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下降19.9%。 1—8月份,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406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8%,1—7月份为下降2.2%;销售额54065亿元,增长6.6%,增速比1—7月份提高4.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6330万平方米,下降8.5%,降幅收窄2.6个百分点;销售额19072亿元,下降7.8%,降幅收窄2.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7525万平方米,下降2.7%,降幅收窄1.5个百分点;销售额20424亿元,增长0.3%,1—7月份为下降2.5%。东北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4017万平方米,下降10.2%,降幅收窄4.3个百分点;销售额3381亿元,下降5.8%,降幅收窄3.7个百分点。 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0052万平方米,比7月末减少63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705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减少17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增加27万平方米。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 1—8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17092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比1—7月份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18016亿元,增长4.0%;利用外资101亿元,增长24.5%;自筹资金37320亿元,增长3.6%;定金及预收款38837亿元,增长1.2%;个人按揭贷款18957亿元,增长8.6%。 四、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 8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100.33,比7月份提高0.24点。 表1 2020年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 指标 绝对量 同比增长(%) 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 88454 4.6 其中:住宅 65454 5.3 办公楼 3821 -1.0 商业营业用房 8209 -2.9 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839734 3.3 其中:住宅 592216 4.3 办公楼 34499 -1.1 商业营业用房 86534 -8.4 房屋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 139917 -3.6 其中:住宅 102486 -4.3 办公楼 4220 -5.8 商业营业用房 11392 -6.4 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37107 -10.8 其中:住宅 26498 -9.7 办公楼 1282 -16.9 商业营业用房 3847 -22.9 土地购置面积(万平方米) 11947 -2.4 土地成交价款(亿元) 7088 11.2 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98486 -3.3 其中:住宅 87200 -2.5 办公楼 1832 -19.5 商业营业用房 4956 -17.0 商品房销售额(亿元) 96943 1.6 其中:住宅 86769 4.1 办公楼 2646 -18.0 商业营业用房 5333 -19.9 商品房待售面积(万平方米) 50052 0.5 其中:住宅 22835 0.2 办公楼 3780 3.1 商业营业用房 13031 -2.3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亿元) 117092 3.0 其中:国内贷款 18016 4.0 利用外资 101 24.5 自筹资金 37320 3.6 定金及预收款 38837 1.2 个人按揭贷款 18957 8.6 表2 2020年1—8月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地 区 投资额 (亿元) 同比增长 (%) 住 宅 住 宅 全国总计 88454 65454 4.6 5.3 东部地区 47329 34239 5.5 5.4 中部地区 17605 13816 -1.1 0.6 西部地区 19966 14709 7.9 9.7 东北地区 3554 2690 4.0 4.8 表3 2020年1—8月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房地产销售情况 地 区 商品房销售面积 商品房销售额 绝对数 (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 (%) 绝对数 (亿元) 同比增长 (%) 全国总计 98486 -3.3 96943 1.6 东部地区 40614 0.8 54065 6.6 中部地区 26330 -8.5 19072 -7.8 西部地区 27525 -2.7 20424 0.3 东北地区 4017 -10.2 3381 -5.8 附注 1.指标解释 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完成投资:指报告期内完成的全部用于房屋建设工程、土地开发工程的投资额以及公益性建筑和土地购置费等的投资。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销售面积:指报告期内出售新建商品房屋的合同总面积(即双方签署的正式买卖合同中所确认的建筑面积)。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销售额:指报告期内出售新建商品房屋的合同总价款(即双方签署的正式买卖合同中所确认的合同总价)。该指标与商品房销售面积同口径,也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待售面积:指报告期末已竣工的可供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中,尚未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包括以前年度竣工和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但不包括报告期已竣工的拆迁还建、统建代建、公共配套建筑、房地产公司自用及周转房等不可销售或出租的房屋面积。 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实际可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各种货币资金及来源渠道。具体细分为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和其他资金。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房屋施工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施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包括本期新开工的面积、上期跨入本期继续施工的房屋面积、上期停缓建在本期恢复施工的房屋面积、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以及本期施工后又停缓建的房屋面积。多层建筑物的施工面积指各层建筑面积之和。 房屋新开工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新开工建设的房屋面积,以单位工程为核算对象。不包括在上期开工跨入报告期继续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和上期停缓建而在本期复工的建筑面积。房屋的开工以房屋正式开始破土刨槽(地基处理或打永久桩)的日期为准。房屋新开工面积指整栋房屋的全部建筑面积,不能分割计算。 房屋竣工面积:指报告期内房屋建筑按照设计要求已全部完工,达到住人和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可正式移交使用的各栋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 土地购置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本年内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面积。 土地成交价款:指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土地使用权交易活动的最终金额。在土地一级市场,是指土地最后的划拨款、“招拍挂”价格和出让价;在土地二级市场是指土地转让、出租、抵押等最后确定的合同价格。土地成交价款与土地购置面积同口径,可以计算土地的平均购置价格。 2.统计范围 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法人单位。 3.调查方式 按月(1月份除外)进行全面调查。 4.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要说明 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遵循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以景气循环理论与景气循环分析方法为依据,运用时间序列、多元统计、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为基准指标,选取了房地产投资、资金、面积、销售有关指标,剔除季节因素的影响,包含了随机因素,采用增长率循环方法编制而成,每月根据新加入的数据对历史数据进行修订。国房景气指数选择2012年为基年,将其增长水平定为100。通常情况下,国房景气指数100点是最合适的景气水平,95至105点之间为适度景气水平,95以下为较低景气水平,105以上为偏高景气水平。 5.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8834亿元,同比下降0.3%,降幅比1—7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14506亿元,下降2.8%,降幅收窄2.9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4.1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1063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1—7月份提高3.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112122亿元,下降4.8%,降幅收窄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255649亿元,增长1.4%,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下降4.5%,降幅比1—7月份收窄2.0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下降9.5%,降幅收窄2.4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下降8.1%,降幅收窄2.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8.4%,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0.3%,降幅比1—7月份收窄0.7个百分点。其中,道路运输业、铁路运输业投资分别增长2.9%和6.4%,增速分别提高0.5和0.7个百分点;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2%,增速回落1.7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3.9%,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1.8%,增速比1—7月份提高1.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下降6.3%,降幅收窄2.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投资分别增长2.7%和2.2%,增速分别提高0.6和0.8个百分点。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同比下降0.5%,降幅比1—7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港澳台商企业投资增长4.5%,增速提高3.0个百分点;外商企业投资增长3.8%,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 2020年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主要数据 指 标 同比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0.3 其中:国有控股 3.2 其中:民间投资 -2.8 按构成分 建筑安装工程 -0.4 设备工器具购置 -11.2 其他费用 8.2 分产业 第一产业 11.5 第二产业 -4.8 第三产业 1.4 分行业 农林牧渔业 12.7 采矿业 -9.5 制造业 -8.1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 -9.9 食品制造业 -6.6 纺织业 -13.9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0.4 医药制造业 18.3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6.3 金属制品业 -15.4 通用设备制造业 -14.4 专用设备制造业 -9.9 汽车制造业 -19.3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9.4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3.1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1.7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8.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7 其中:铁路运输业 6.4 道路运输业 2.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9 其中:水利管理业 1.2 公共设施管理业 -3.9 教育 11.8 卫生和社会工作 16.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0 分注册类型 其中:内资企业 -0.5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4.5 外商投资企业 3.8 注:此表中速度均为未扣除价格因素的名义增速。 附注 1.指标解释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国有控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国有绝对控股。 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国有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国有协议控股。 投资双方各占50%,且未明确由谁绝对控股的企业,若其中一方为国有经济成分的,一律按国有控股处理。 行政和事业单位的投资项目都属于国有控股。 登记注册类型: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依据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按照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调整的通知》(国统字〔2011〕86号)执行。划分个体经营登记注册类型是依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规定,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个体经营”登记注册类型分类及代码的通知》(国统办字〔1999〕2号)执行。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基层统计单位均要填报登记注册类型。登记注册类型由从事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企业或个体经营单位填报。已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按登记注册类型填报,未登记的,按投资者的登记注册类型或有关文件的规定填报。 其中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包括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外商投资企业。 2.统计范围 计划总投资 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及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3.调查方法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5.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7)。 6.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程序,对2019年8月份以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0年8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年 度 月 份 环比增速(%) 2019年 8月 0.40 9月 0.42 10月 0.41 11月 0.40 12月 0.39 2020年 1月 -5.27 2月 -22.63 3月 5.90 4月 5.62 5月 5.06 6月 4.74 7月 4.41 8月 4.18 7.同比增速说明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调查制度规定,对上年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进行修订,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6%(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增速较7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从环比看,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1.02%。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 分三大门类看,8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月份为下降2.6%;制造业增长6.0%,与7月份持平;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8%,加快4.1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8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股份制企业增长5.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3%;私营企业增长5.7%。 分行业看,8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29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2.5%,纺织业增长3.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6.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5.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0%,汽车制造业增长14.8%,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下降0.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5.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9%。 分地区看,8月份,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6.8%,中部地区增长5.4%,西部地区增长4.5%,东北地区增长6.6%。 分产品看,8月份,612种产品中有394种产品同比增长。钢材11913万吨,同比增长11.3%;水泥22489万吨,增长6.6%;十种有色金属529万吨,增长6.9%;乙烯179万吨,增长8.6%;汽车208.8万辆,增长7.6%,其中,新能源汽车12.5万辆,增长31.6%;发电量7238亿千瓦时,增长6.8%;原油加工量5947万吨,增长9.2%。 8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2%,较上年同月下降0.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45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 2020年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数据 8月 1—8月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5.6 … 0.4 分三大门类 采矿业 … 1.6 … -1.0 制造业 … 6.0 … 0.9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 … 7.6 … 5.6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5.8 … 0.3 分经济类型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 5.2 … 0.1 其中:股份制企业 … 5.8 … 0.8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5.3 … -0.7 其中:私营企业 … 5.7 … 1.3 主要行业增加值 农副食品加工业 … -2.5 … -4.2 食品制造业 … 0.5 … 0.0 纺织业 … 3.3 … -2.8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6.9 … 0.7 医药制造业 … 4.3 … 2.3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4.7 … -2.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5.0 … -0.4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9.2 … 4.8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4.8 … 1.7 金属制品业 … 9.9 … 0.2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0.9 … 1.2 专用设备制造业 … 8.0 … 4.6 汽车制造业 … 14.8 … 2.8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0.3 … -2.9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5.1 … 4.1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8.7 … 7.0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5.9 … 0.5 主要产品产量 布(亿米) 32 -15.6 229 -22.7 硫酸(折100%)(万吨) 722 2.4 5385 -3.1 烧碱(折100%)(万吨) 319 15.8 2321 1.3 乙烯(万吨) 179 8.6 1359 0.1 化学纤维(万吨) 525 2.4 3827 -2.4 水泥(万吨) 22489 6.6 144229 -2.1 平板玻璃(万重量箱) 8138 3.1 62309 1.0 生铁(万吨) 7855 5.0 58940 3.4 粗钢(万吨) 9485 8.4 68889 3.7 钢材(万吨) 11913 11.3 84469 4.8 十种有色金属(万吨) 529 6.9 3989 3.3 其中:原铝(电解铝)(万吨) 317 5.5 2430 2.3 金属切削机床(万台) 4 11.8 28 -6.7 工业机器人(套) 20663 32.5 136873 13.9 汽车(万辆) 208.8 7.6 1403.6 -9.0 其中:轿车(万辆) 79.3 -2.6 528.7 -17.0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万辆) 72.0 9.3 473.5 -5.2 其中:新能源汽车(万辆) 12.5 31.6 64.2 -18.7 发电机组(发电设备)(万千瓦) 998 14.4 7839 18.9 微型计算机设备(万台) 3426 12.0 22081 5.1 移动通信手持机(万台) 13120 3.5 86528 -5.8 其中:智能手机(万台) 9401 12.1 65280 3.8 集成电路(亿块) 222 12.1 1588 14.6 原煤(万吨) 32581 -0.1 245042 -0.1 焦炭(万吨) 4128 2.9 31030 -1.4 原油(万吨) 1665 2.3 13015 1.5 原油加工量(万吨) 5947 9.2 43803 3.2 天然气(亿立方米) 142 3.7 1225 8.8 发电量(亿千瓦时) 7238 6.8 47728 0.3 火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5090 6.2 34069 -0.4 水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1410 8.9 7634 -2.3 核能发电量(亿千瓦时) 332 0.9 2381 6.2 风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281 18.7 2696 9.6 太阳能发电量(亿千瓦时) 126 2.1 947 7.4 产品销售率(%) 98.2 -0.4(百分点) 97.5 -0.5(百分点) 出口交货值(亿元) 10452 1.2 75211 -3.2 附注 1、指标解释 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即工业增长速度,是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工业生产物量增减变动程度的指标。利用该指标,可以判断短期工业经济的运行走势,判断经济的景气程度,也是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产品销售率:是销售产值和工业总产值的比率,用来反映工业产品的产销衔接情况。 出口交货值:是指工业企业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交给外贸部门出口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 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2、统计范围 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一)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 3、调查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生产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5、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7),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6、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0年8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月份 环比增速(%) 2019年 8月 0.45 9月 0.75 10月 0.39 11月 0.82 12月 0.61 2020年 1月 -2.61 2月 -24.18 3月 30.59 4月 1.95 5月 1.31 6月 1.29 7月 0.98 8月 1.02
(2020年9月15日) 国家统计局 8月份,面对疫情和汛情的双重压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产需求继续回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 一、工业生产加快恢复,累计增速由负转正 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增速比7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02%。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增速实现由负转正。8月份,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股份制企业增长5.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3%;私营企业增长5.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制造业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8%。8月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8%、7.6%,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2、2.0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看,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增长34.1%、32.5%、12.1%、12.1%、12.0%。 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023亿元,同比下降8.1%,降幅比1-6月份收窄4.7个百分点;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6%,增速比6月份加快8.1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生产稳定增长,生活性服务业持续回暖 8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0%,比7月份上升0.5个百分点。1-8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3.6%,降幅比1-7月份收窄1.1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8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13.8%、9.4%、3.3%,比7月份分别加快0.1、1.6、1.2个百分点。8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3%,比7月份上升1.2个百分点。从行业看,交通运输、电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4个月位于60.0%以上;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呈现回暖迹象,商务活动指数均高于57.0%;租赁及商务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0.0%以上。 1-7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8%,降幅比1-6月份收窄0.9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3%。 三、市场销售由降转升,网上销售持续增加 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71亿元,同比增长0.5%,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环比增长1.25%。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029亿元,同比下降8.6%,降幅比1-7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8月份,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273亿元,同比增长0.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98亿元,增长0.7%。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619亿元,同比下降7.0%;商品零售29951亿元,增长1.5%。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8月份,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汽车类商品分别增长25.1%、19.0%、15.3%、11.8%。网上零售持续增加。1-8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70326亿元,同比增长9.5%,比1-7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5.8%,比1-7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6%。 四、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明显收窄,投资结构继续优化 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0.3%,降幅比1-7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8月份环比增长4.18%。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0.3%,制造业投资下降8.1%,降幅分别比1-7月份收窄0.7、2.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6%,比1-7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848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降幅比1-7月份收窄2.5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96943亿元,增长1.6%,1-7月份为下降2.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5%,比1-7月份加快3.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下降4.8%,降幅比1-7月份收窄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比1-7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2%,比1-7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8.8%、7.2%。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3%、7.8%;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9.7%、18.2%。社会领域投资增长8.1%,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17.7%、11.8%。1-8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2.1%,投资到位资金增长3.7%。 五、货物进出口保持增长,贸易结构调整优化 8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8839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出口16502亿元,增长11.6%;进口12336亿元,下降0.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4166亿元。1-8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00488亿元,同比下降0.6%。其中,出口110483亿元,增长0.8%,年内累计增速首次实现正增长;进口90005亿元,下降2.3%。贸易方式继续调整。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分别增长5.5%、2.1%。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0.3%,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5.9%,比上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 六、城镇调查失业率略有下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1-8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81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203万人。8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8%,比7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比7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8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8小时,与7月份持平。 七、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所回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继续收窄 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比7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1-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5%,涨幅比1-7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分类别看,8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8.8%,衣着下降0.5%,居住下降0.7%,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1%,交通和通信下降3.9%,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持平,医疗保健上涨1.5%,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6.1%。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上涨52.6%,鲜菜上涨11.7%,粮食上涨1.5%,鲜果下降19.8%。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5%,涨幅与7月份持平。 8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0%,降幅比7月份收窄0.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5%,降幅比7月份收窄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6%。1-8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0%、2.7%。 八、金融运行稳定,市场信心增强 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77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66万亿元,增长13.3%。广义货币(M2)余额214万亿元,同比增长10.4%;狭义货币(M1)余额60万亿元,增长8.0%,增速比7月末高1.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万亿元,增长9.4%。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3.0%,增速与7月末持平。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多增694亿元。 8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4.5%,比7月份上升0.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0%,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2%,均连续6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总的来看,8月份国民经济继续稳定恢复,“六稳”“六保”任务落实成效日益显现。但国际环境变数较多,国内结构性矛盾凸显,稳就业稳企业保民生压力仍较大,经济稳定回升基础需加力巩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要求,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动能,以扩大开放打造新优势,狠抓政策落地见效,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附注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均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是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 (3)服务业生产指数是指剔除价格因素后,服务业报告期相对于基期的产出变化。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的影响。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了修订,2020年月度增速按照可比口径计算。 (5)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调查制度规定,对上年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进行修订,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6)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据来源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货币信贷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 (7)就业人员是指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一定社会劳动的人员。 (8)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表 2020年1-8月份主要指标数据 指 标 8月 1-8月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5.6 … 0.4 (一)分经济类型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 5.2 … 0.1 其中:股份制企业 … 5.8 … 0.8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5.3 … -0.7 其中:私营企业 … 5.7 … 1.3 (二)分三大门类 采矿业 … 1.6 … -1.0 制造业 … 6.0 … 0.9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5.8 … 0.3 (三)主要行业增加值 纺织业 … 3.3 … -2.8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6.9 … 0.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5.0 … -0.4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9.2 … 4.8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0.9 … 1.2 汽车制造业 … 14.8 … 2.8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0.3 … -2.9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5.1 … 4.1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8.7 … 7.0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5.9 … 0.5 (四)主要产品产量 发电量(亿千瓦时) 7238 6.8 47728 0.3 生铁 (万吨) 7855 5.0 58940 3.4 原煤(万吨) 32581 -0.1 245042 -0.1 粗钢 (万吨) 9485 8.4 68889 3.7 钢材 (万吨) 11913 11.3 84469 4.8 水泥 (万吨) 22489 6.6 144229 -2.1 原油加工量(万吨) 5947 9.2 43803 3.2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529 6.9 3989 3.3 焦炭(万吨) 4128 2.9 31030 -1.4 硫酸(折100%) (万吨) 722 2.4 5385 -3.1 烧碱(折100%) (万吨) 319 15.8 2321 1.3 乙烯 (万吨) 179 8.6 1359 0.1 化学纤维 (万吨) 525 2.4 3827 -2.4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8138 3.1 62309 1.0 微型计算机设备 (万台) 3426 12.0 22081 5.1 集成电路 (亿块) 222 12.1 1588 14.6 汽车 (万辆) 208.8 7.6 1403.6 -9.0 其中:轿车 (万辆) 79.3 -2.6 528.7 -17.0 (五)产品销售率(%) 98.2 -0.4 (百分点) 97.5 -0.5 (百分点) (六)出口交货值(亿元) 10452 1.2 75211 -3.2 二、服务业生产指数 … 4.0 … -3.6 三、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亿元) … … 378834 -0.3 其中:民间投资 … … 214506 -2.8 分产业 第一产业 … … 11063 11.5 第二产业 … … 112122 -4.8 第三产业 … … 255649 1.4 四、房地产开发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 … … 88454 4.6 其中:住宅 … … 65454 5.3 办公楼 … … 3821 -1.0 商业营业用房 … … 8209 -2.9 (二)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 … 839734 3.3 其中:住宅 … … 592216 4.3 办公楼 … … 34499 -1.1 商业营业用房 … … 86534 -8.4 (三)房屋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 … … 139917 -3.6 其中:住宅 … … 102486 -4.3 办公楼 … … 4220 -5.8 商业营业用房 … … 11392 -6.4 (四)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 … 37107 -10.8 其中:住宅 … … 26498 -9.7 办公楼 … … 1282 -16.9 商业营业用房 … … 3847 -22.9 (五)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 … 98486 -3.3 其中:住宅 … … 87200 -2.5 办公楼 … … 1832 -19.5 商业营业用房 … … 4956 -17.0 (六)商品房销售额(亿元) … … 96943 1.6 其中:住宅 … … 86769 4.1 办公楼 … … 2646 -18.0 商业营业用房 … … 5333 -19.9 (七)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 (亿元) … … 117092 3.0 其中:国内贷款 … … 18016 4.0 利用外资 … … 101 24.5 自筹资金 … … 37320 3.6 定金及预收款 … … 38837 1.2 个人按揭贷款 … … 18957 8.6 土地购置面积(万平方米) … … 11947 -2.4 商品房待售面积(万平方米) … … 50052 0.5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33571 0.5 238029 -8.6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 12136 4.4 85317 -7.0 (一)按经营地分 城镇 29273 0.5 206643 -8.7 乡村 4298 0.7 31386 -8.3 (二)按消费类型分 餐饮收入 3619 -7.0 21510 -26.6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 796 -3.5 4628 -23.8 商品零售 29951 1.5 216519 -6.3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 11340 5.1 80689 -5.8 粮油、食品类 1181 4.2 9734 11.0 饮料类 199 12.9 1410 10.9 烟酒类 306 3.1 2304 -1.3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967 4.2 6936 -15.0 化妆品类 284 19.0 1996 3.2 金银珠宝类 235 15.3 1389 -15.6 日用品类 574 11.4 3982 6.3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716 4.3 5131 -9.0 中西药品类 428 6.2 3359 5.8 文化办公用品类 291 9.4 2062 2.5 家具类 139 -4.2 929 -11.4 通讯器材类 482 25.1 3296 8.9 石油及制品类 1481 -14.5 10702 -17.3 汽车类 3413 11.8 22890 -8.8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152 -2.9 1005 -8.7 六、进出口(亿元) 进出口总额 28839 6.0 200488 -0.6 出口额 16502 11.6 110483 0.8 进口额 12336 -0.5 90005 -2.3 七、居民消费价格 … 2.4 … 3.5 食品烟酒 … 8.8 … 11.5 衣着 … -0.5 … -0.2 居住 … -0.7 … -0.3 生活用品及服务 … -0.1 … 0.1 交通和通信 … -3.9 … -3.4 教育文化和娱乐 … 0.0 … 1.5 医疗保健 … 1.5 … 2.0 其他用品和服务 … 6.1 … 5.1 八、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 -2.0 … -2.0 生产资料 … -3.0 … -3.0 采掘 … -5.8 … -6.1 原材料 … -6.4 … -6.1 加工 … -1.4 … -1.6 生活资料 … 0.6 … 0.9 食品 … 3.1 … 3.9 衣着 … -1.3 … -0.7 一般日用品 … -0.4 … -0.2 耐用消费品 … -1.5 … -1.8 九、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 … -2.5 … -2.7 注: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2.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3.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