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国新办就2020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怀水 摄 尽管疫情给国内消费带来影响,但市场销售有所回暖,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占比持续提高。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78亿元,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2%。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758亿元,同比下降16.2%,降幅比1-3月份收窄2.8个百分点。 4月份,按照经营单位所在地来划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558亿元,同比下降7.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20亿元,下降7.7%。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307亿元,下降31.1%;商品零售25871亿元,下降4.6%。 基本生活类商品较快增长,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和饮料类同比分别增长18.2%和12.9%。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改善,4月份,通讯器材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分别增长12.2%和6.5%,比3月份分别加快5.7和0.4个百分点。 此外,网上零售较为活跃。刘爱华介绍,1-4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0698亿元,同比增长1.7%,1-3月份为下降0.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8.6%,比1-3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1%,比1-3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全球新型肺炎疫情实时查询
[摘要]分三大门类看,4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3%,增速比上月回落3.9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5.0%,上月为下降1.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2%,上月为下降1.6%。 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9%(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上月为下降1.1%。从环比看,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2.27%。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9%。 分三大门类看,4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3%,增速比上月回落3.9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5.0%,上月为下降1.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2%,上月为下降1.6%。 分经济类型看,4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5%;股份制企业增长4.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9%;私营企业增长7.0%。 分行业看,4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3.0%,纺织业增长2.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5%,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4.3%,汽车制造业增长5.8%,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5.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9.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0.2%。 分地区看,4月份,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5.3%,中部地区增长4.5%,西部地区增长5.1%,东北地区增长2.8%。 分产品看,4月份,612种产品中有367种产品同比增长。钢材10701万吨,同比增长3.6%;水泥22347万吨,增长3.8%;十种有色金属493万吨,增长3.8%;乙烯168万吨,下降1.4%;汽车210.0万辆,增长5.1%,其中,新能源汽车7.7万辆,下降17.2%;发电量5543亿千瓦时,增长0.3%;原油加工量5385万吨,增长0.8%。 4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0%,比上年同月提高0.8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979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3103亿元,同比下降3.3%,降幅比1—3月份收窄4.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24238亿元,下降2.8%,降幅收窄4.4个百分点。 1—4月份,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8444亿元,同比下降3.1%,降幅比1—3月份收窄3.0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6418亿元,下降10.6%,降幅收窄8.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7342亿元,增长3.7%,1—3月份为下降0.8%;东北地区投资900亿元,下降1.6%,降幅收窄12.4个百分点。 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405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增速比1—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21043万平方米,增长3.8%。房屋新开工面积47768万平方米,下降18.4%,降幅收窄8.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35248万平方米,下降18.7%。房屋竣工面积19286万平方米,下降14.5%,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3709万平方米,下降14.5%。 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1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0%,降幅比1—3月份收窄10.6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1699亿元,增长6.9%,1—3月份为下降18.1%。 二、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1—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3397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3%,降幅比1—3月份收窄7.0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8.7%,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32.0%,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29.1%。商品房销售额31863亿元,下降18.6%,降幅比1—3月份收窄6.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16.5%,办公楼销售额下降37.5%,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下降34.5%。 1—4月份,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376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5%,降幅比1—3月份收窄6.8个百分点;销售额17629亿元,下降16.1%,降幅收窄4.8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8982万平方米,下降24.1%,降幅收窄8.7个百分点;销售额6114亿元,下降26.6%,降幅收窄9.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0085万平方米,下降16.2%,降幅收窄5.7个百分点;销售额7155亿元,下降16.3%,降幅收窄5.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144万平方米,下降25.3%,降幅收窄7.5个百分点;销售额965亿元,下降21.5%,降幅收窄6.9个百分点。 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2255万平方米,比3月末减少47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453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减少7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减少17万平方米。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 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47004亿元,同比下降10.4%,降幅比1—3月份收窄3.4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8730亿元,下降2.5%;利用外资23亿元,下降31.6%;自筹资金14875亿元,下降5.2%;定金及预收款13990亿元,下降18.9%;个人按揭贷款7601亿元,下降5.4%。 四、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 4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8.86,比3月份提高0.67点。 表12020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 表22020年1—4月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表32020年1—4月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房地产销售情况 附注 1.指标解释 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完成投资:指报告期内完成的全部用于房屋建设工程、土地开发工程的投资额以及公益性建筑和土地购置费等的投资。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销售面积:指报告期内出售新建商品房屋的合同总面积(即双方签署的正式买卖合同中所确认的建筑面积)。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销售额:指报告期内出售新建商品房屋的合同总价款(即双方签署的正式买卖合同中所确认的合同总价)。该指标与商品房销售面积同口径,也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待售面积:指报告期末已竣工的可供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中,尚未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包括以前年度竣工和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但不包括报告期已竣工的拆迁还建、统建代建、公共配套建筑、房地产公司自用及周转房等不可销售或出租的房屋面积。 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实际可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各种货币资金及来源渠道。具体细分为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和其他资金。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房屋施工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施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包括本期新开工的面积、上期跨入本期继续施工的房屋面积、上期停缓建在本期恢复施工的房屋面积、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以及本期施工后又停缓建的房屋面积。多层建筑物的施工面积指各层建筑面积之和。 房屋新开工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新开工建设的房屋面积,以单位工程为核算对象。不包括在上期开工跨入报告期继续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和上期停缓建而在本期复工的建筑面积。房屋的开工以房屋正式开始破土刨槽(地基处理或打永久桩)的日期为准。房屋新开工面积指整栋房屋的全部建筑面积,不能分割计算。 房屋竣工面积:指报告期内房屋建筑按照设计要求已全部完工,达到住人和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可正式移交使用的各栋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 土地购置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本年内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面积。 土地成交价款:指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土地使用权交易活动的最终金额。在土地一级市场,是指土地最后的划拨款、“招拍挂”价格和出让价;在土地二级市场是指土地转让、出租、抵押等最后确定的合同价格。土地成交价款与土地购置面积同口径,可以计算土地的平均购置价格。 2.统计范围 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法人单位。 3.调查方式 按月(1月份除外)进行全面调查。 4.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要说明 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遵循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以景气循环理论与景气循环分析方法为依据,运用时间序列、多元统计、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为基准指标,选取了房地产投资、资金、面积、销售有关指标,剔除季节因素的影响,包含了随机因素,采用增长率循环方法编制而成,每月根据新加入的数据对历史数据进行修订。国房景气指数选择2012年为基年,将其增长水平定为100。通常情况下,国房景气指数100点是最合适的景气水平,95至105点之间为适度景气水平,95以下为较低景气水平,105以上为偏高景气水平。 5.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又到了券商集中披露月报的时间,截至5月12日晚间,37家A股上市券商全部披露4月份月报。受到股市回暖、3月份业绩基数较低等多重因素影响,超七成上市券商4月份业绩增长,甚至有券商单月净利润环比大增3947%。就前4个月上市券商净利润而言,中信证券、申万宏源、海通证券等券商母公司口径前4月净利润排名前三。有大型券商非银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券商单月业绩为未经审计数据,和公司的记账方式有关,且只能对比母公司口径数据,整体来看,月报数据对透视券商业绩参考意义并不大。随着境外机构投资者新规落地、创业板注册制改革配套政策快速推进,再加上市场交易量维持高位等多重利好因素叠加,券商板块估值有望持续提振。28家券商营收环比增加从母公司口径的单月营收来看,28家券商营收环比增加,9家券商营收环比下滑。中信证券、申万宏源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单月营收排名前三。其中,中信证券单月营收超30亿,达33.16亿元,排名第一;申万宏源证券以22.81亿元的营收排名第二;中信建投证券以21.1亿元营收排名第三。值得一提的是,4月份,申万宏源证券收到了申万宏源西部证券利润分配10亿元,该部分收入会在申万宏源证券合计口径营收、净利润和净资产中抵消。剔除分红因素,申万宏源证券4月份营收环比下滑两成。环比来看,红塔证券、兴业证券、财通证券、海通证券单月营收增幅十分明显,不过这基本与3月份基数较低有关。比如,兴业证券和红塔证券3月份营收和净利润都为负值,4月份扭亏为盈;财通证券和海通证券3月份营收同比下滑幅度均在七成左右。九成券商净利同比大增相对3月份股市大跌,4月份A股呈现震荡上涨态势。37家上市券商中,有28家单月净利润环比增长,9家减少。中信证券、申万宏源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依然名列前三。其中,中信证券单月实现净利润15.57亿元,环比增长26.65%;申万宏源证券单月净利润15.2亿元(包含子公司分红);中信建投证券单月净利润为10.39亿元,环比增长96.16%。有沿海地区大型券商非银首席向记者分析,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4月份业绩突出,可能是证券投资业务较为出色所致。另一家大型券商非银首席则认为,中信建投证券4月业绩或许是因为投行业绩出色,月度数据和公司的记账方式有关,可能是前个月的业绩计入下个月。就净利润环比表现来看,方正证券、长江证券单月净利润环比增幅均超10倍。其中,前者1.21亿元的净利润环比增长39倍,这主要与3月份业绩基数低有关,方正证券3月份净利润仅0.03亿元,环比下滑约99%。9家净利润环比下滑的券商中,太平洋证券、国元证券、华林证券同比下滑五成以上。去年4月份,由于A股大跌,券商业绩集体低迷,所以今年4月份上市券商月报表现相对较为亮眼。同比来看,35家有同比数据的券商中,32家券商单月净利润同比正增长,只有3家券商净利润同比下滑。不过,长江证券因去年同期收到的子公司分红拉高了基数,国元证券去年4月份根据最新会计准则调整了金额,或有一定影响。中信、申万、海通前4个月净利排名前三再来看前4个月券商业绩,证券时报记者以各券商母公司口径月报业绩简单相加(下同),计算各上市券商前4月业绩。中信证券累计营收111.16亿元,同比增长49%,排名第一;中信建投证券实现营收61.59亿元,同比增长61%,排名第二;招商证券、国泰君安、申万宏源证券、海通证券、国信证券、华泰证券、中国银河证券营收均超50亿元,跻身前九。 就上市券商前4个月营收同比增幅来看,35家有同比数据的上市券商中,26家券商营收同比增长,9家券商营收同比下滑。其中,浙商证券、中信建投、国海证券、国金证券的营收增幅均超50%,太平洋、长江证券、财通证券则同比下滑超三成。就净利润而言,中信证券、申万宏源、海通证券等券商母公司口径的前4月净利润排名前三。从同比增幅来看,21家券商同比增加,14家同比减少,其中华林证券、国海证券净利润增幅超八成;长江证券、太平洋证券则下滑明显。其中,母公司业绩增幅较大的券商中,部分含有子公司分红的因素,比如申万宏源;业绩降幅明显的券商,部分因去年母公司分红拉高基数所致,比如长江证券。
本报记者 孟珂 5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0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4.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74万亿元,下降6.4%;进口4.33万亿元,下降3.2%;贸易顺差4157亿元,减少30.4%。 其中,4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2.5万亿元,同比微降0.7%;其中,出口1.41万亿元,增长8.2%;进口1.09万亿元,下降10.2%;贸易顺差3181.5亿元,增加2.6倍。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4月份我国外贸数据出口强势进口疲软。出口表现超出预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订单的延期交付对4月份出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出口交货情况来看,3月份我国出口交货值累计同比为-10%,疫情积压的订单仍旧处于陆续交付阶段。二是与东盟贸易关系的深化是促进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前4个月,我国对东盟出口7409亿元,同比增长3.9%。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4月份中国出口好于预期,不同行业的出口边际变化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在部分细分行业海外经济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具有一定刚性,其中机电产品出口较3月份明显提升,同比增长11%;受疫情影响,口罩等防疫物资和纺织品的出口,同比增长56.5%。而在服装、家具等低附加值、可替代性强的行业,4月份出口增速回落幅度较3月份明显加大。 “从稳外贸措施上来看,可以进一步从企业端降低外贸企业负担,包括深化出口退税制度,进一步减税降费,加大信贷支持措施,积极推动部分外贸企业向出口转内销模式转型。在政策的地方落实上,要针对不同地区外贸企业的特点进行相应调整,精准化政策实施。”明明说。 刘哲认为,目前中国的外贸形势受到三方面的影响: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需求萎缩、供应链的传导,以及企业和居民的消费预期。 据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纷纷出台各项稳外贸的政策。3月30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围绕稳外资稳外贸,出台政策措施保障外资外贸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近期各地出台稳外贸的政策,主要是从时间和手续两个方面为进出口企业便利通关提供支持服务,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外贸产品的运输和通关效率,有利于改善复工生产外贸企业的经营周转效率。”刘哲认为,在继续优化外贸企业营商环境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缓解外贸企业的短期流动性压力,同时搭建平台,帮助外贸企业进行销售渠道和市场的再整合。
(原标题:养殖公司遇见好年景 股价涨幅与肉价齐飞-证券日报网) 在农林牧渔上市公司中,拥有养殖业务的企业财务数据“一骑绝尘”。据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农林牧渔公司中,全部来自养殖企业。业绩向好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动了公司的股价,同花顺数据显示,在农林牧渔上市公司中,按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计算,截至5月7日,有10家公司在年内累计涨幅超过50%,其中不乏拥有养殖业务的上市公司。猪价二季度或有反弹生猪价格的波动使得相关企业在2019年以来备受投资者关注。中信建投最新一份研报认为,2019年猪价创新高,2020年Q1维持高位。近几个月国内母猪的存栏持续回升,生猪基础产能持续恢复,但是从新生仔猪的数量来看,2月份第一次出现环比增长,对应到后期生猪出栏预计要在8月份至9月份左右。2020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供应仍面临较大压力,三季度开始市场供给将逐步增加。从外部因素来看,2020年猪肉进口会进一步增加,但受全球贸易量制约,增幅有限。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生猪生产的恢复。“预计2020年供给恢复以母猪存栏为主,2020年仍然是生猪供给紧缺的一年,生猪价格将维持高位运行。二季度随着复工复产的恢复,消费逐渐复苏,二季度猪肉供需面临生产基数低、进口不确定性增加、消费回升三重因素叠加的压力,猪价或在5月份至6月份迎来反弹。”此外,一些外在因素对行业的影响也有所显现。卓创资讯向《证券日报》记者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自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对整车合法运输种猪及冷冻猪肉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但商品猪调运正常收费。农业公司股价涨势良好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中来看,4月份肉猪销售均价同比上升幅度仍然可观。温氏股份2020年4月份销售肉鸡7753.74万只(含毛鸡、鲜品和熟食),收入19.46亿元,毛鸡销售均价13.05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0.30%、2.96%、9.02%,同比变动分别为14.44%、18.44%、3.57%。公司2020年4月份销售肉猪86.42万头(含毛猪和鲜品),收入37.78亿元,毛猪销售均价33.24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1.43%、3.62%、-5.65%,同比变动分别为-53.66%、21.95%、136.25%。2020年4月份,公司肉猪销售均价同比上升,主要是受国内生猪供给偏紧所致。新希望2020年4月份销售生猪31.04万头,环比变动15%,同比变动39%;收入为11.59亿元,环比变动12%,同比变动189%;商品肥猪销售均价32.88元/公斤,环比变动0.3%,同比变动117%。而受益业绩持续表现不俗等综合原因,农林牧渔类公司在今年颇受投资者青睐,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有2家公司年内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00%,另有8家公司股价年内累计上涨超过50%。
LPR房贷利率正式执行,百万房贷月供仅增加6元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10月8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中国LPR房贷利率报告》。报告基于当前LPR利率改革导向,对当前5年期LPR利率走势、代表城市的LPR房贷利率等进行了分析,并对房贷利率调整下购房者的月供压力进行了测算。 报告从城市分类的角度测算了不同城市的LPR房贷利率变动情况。2019年10月份,4个一线城市首套房的LPR房贷利率为5.23%,相比9月份的5.21%略有上升,上升幅度为2bp,即0.02个百分点。同时,4个一线城市二套房的LPR房贷利率为5.61%,相比9月份的5.58%略有上升,上升幅度为3bp,即0.03个百分点。 二线城市方面,7个二线城市首套房的LPR房贷利率为5.67%,相比9月份的5.64%略有上升,上升幅度为3bp,即0.03个百分点。同时,7个二线城市二套房的LPR房贷利率为5.99%,相比9月份的5.94%略有上升,上升幅度为5bp,即0.05个百分点。 三四线城市方面,3个三四线城市首套房的LPR房贷利率为5.59%,相比9月份的5.64%略有下降,下降幅度为5bp,即0.05个百分点。同时,3个三四线城市二套房的LPR房贷利率为5.83%,相比9月份的5.88%略有下降,下降幅度为5bp,即0.05个百分点。 报告认为,随着LPR定价机制改革的推进,未来房贷利率的定价方式和利率水平等都会发生变化,进而也会影响住房按揭贷款的成本,即月供金额的大小。基于前面14个城市的统计结果,报告以“100万贷款本金、30年即360期、等额本息偿还方式”的贷款案例进行成本测算,进而观察LPR贷款利率下购房者的月供压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测算结果可以看出,14个城市在执行LPR贷款利率后,首套房的月供额比过去增加了6元,而二套房的月供额比过去增加了15元。类似月供额的变动非常小,基本上不会对购房者形成太多干扰,或者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而从城市结构上看,二线城市的负担增加相对会大一点,而三四线城市则没有太明显的负担,甚至有减负的现象。 表 14个城市10月份LPR贷款利率下的月供变动情况(元) 数据来源:根据各公开新闻报道等整理、易居研究院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国庆长假后,全国住房按揭贷款市场执行了新的定价机制,LPR定价模式有助于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导向。而各地将基于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思路,基于各地楼市情况和房地产金融情况,陆续落实地方性的LPR房贷政策。各大商业银行将根据实际经营状况和房地产政策导向,基于LPR基础利率和基点等要素,重新计算房贷利率和进行房贷的发放。从测算中也可以看出,最新一期LPR利率的调整,并不会对按揭贷款的成本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更多的影响还是体现为贷款定价方式的调整,即后续利率自我调整的空间会更大。 而从趋势上看,当前全球降息的动作依然会持续,而国内降息预期也会进一步强化,这都会对LPR及LPR房贷利率等产生影响。从近期房贷市场的政策面看,“房住不炒”是重要的指导思想,这也决定了房贷政策短期内不会放松。但后续随着金融环境的进一步宽松,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调整,预计LPR房贷利率将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 当前房地产领域中,各参与者对于LPR贷款利率的调整有较多的关注,此类测算可以帮助此类参与者减少困惑,进而更清晰地把握房贷市场的动向。对于房企来说,在具体项目的营销过程中,就可以更好地明确贷款机制,进而有利于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房贷业务的办理。而对于购房者来说,在具体购房过程中,也可以更好地估算具体房产项目的月供压力,这对于其科学决策、理性购房等也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