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号公司(689009.SH)今日进入网下配售、网上申购阶段。根据《发行公告》,战略配售回拨后,网上网下回拨机制启动前,九号公司网下、网上初始发行合计数量6055.19万份,网下初始发行数量为4858.24万份,占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80.23%;网上初始发行数量为1196.95万份,占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19.77%。九号公司的申购代码为795009,申购价格18.94元/份。本次发行完成后,九号公司将登陆科创板,成为首个发行CDR类型的上市公司,同时,九号公司也将成为技术交通领域“智能短交通第一股”。资料显示,九号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短交通和服务类机器人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九号公司依托自身在智能技术创新、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规模与品牌等多方面积累的竞争优势,已形成包括智能电动平衡车、智能电动滑板车、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品类丰富的产品线,并逐渐将业务链延伸至智能配送机器人、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及全地形车领域。此次登陆科创板后,九号公司将进一步推进产品迭代和技术创新,扩张公司主营业务规模,进而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根据九号公司的招股书,九号公司此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主要为智能短程移动产品的研发、生产、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智能电动车辆项目和年产8万台非公路休闲车项目为公司新建智能化产品线;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智能配送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开发项目是在现有研发基础上,对人工智能尤其是智能配送机器人领域的投入;补充流动资金主要是满足公司现有的生产线资金需求,扩大现有产品销售规模。近年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发展迅速,国家不断加大对服务机器人领域的政策支持,消费者对智能化产品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智能短交通及服务机器人同样处在了快速发展时期,其产业形态与应用场景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对此,九号公司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专注核心技术创新,通过规模效应推动成本效率的提高,不断完善技术积累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始终不渝地以推动技术升级、品牌升级为己任,持续吸引优秀人才,强化销售渠道,更好的满足不同用户消费群体的需求,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10月28日,在2020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晨星工业机器人成为最吸引眼球的黑科技。它的任务不简单:为国产大飞机的制造而工作。 飞机需要喷漆的零件高达数百种,在传统自动化喷涂实践中,机械臂的示教和调试要花费几周的时间;但如果采用人工喷漆,质量会依赖于工人的操作手法,也很难保证一致性。 而晨星工业机器人就是解决这些难题的。晨星机器人具备自主模式和人机协同模式,自主模式下机器人可以智能行动、智能建图,无须人的控制而移动。采用3D物体识别,用于引导机器人上的机械臂执行任务,同时,路径规划也实现自主,能够实现避障功能。 联想研究院的研发专家透露,晨星工业机器人的研发需求和任务极其紧急,从商飞需求的提出到联想最终将产品成型,一年时间日夜兼程。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CTO芮勇博士介绍称:“首先,机器人会对整个车间进行空间扫描感知,数据在边缘侧的虚拟机上实时三维建图和渲染,并通过容器化的SLAM技术,导航定位,移动至指定的喷漆间。机器人的双目立体相机将操作台的工件和周边情况实时采集到边缘服务器。边缘服务器随后将3D视频流实时推送到AR眼镜。而工人通过AR眼镜和手柄远程操纵机器人同步执行喷漆,手感完全等同于亲临现场。这样操作一次自然示教之后,该零部件的喷漆能力就保存在了边缘侧,之后对于同样规格的零部件,机器人就能实现自主喷涂。此外,机器人还能进行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喷涂质量自动检测。”而联想打造的晨星工业机器人,在强大的边缘算力和智能支持下,能让工人通过机器人精准地执行远程喷漆工作。 今年,联想晨星系列在视觉进步的基础上,运用了原本就日趋成熟的晨星AR设备和晨星CV模组,而且为设备加上了“手”“脚”和“大脑”,打造了联想晨星机器人。 “手”就是晨星机械臂,它能够学习和模拟工人操作的手臂动作和角度,联想大大地提高了机械臂与工人手臂的同步效率。“脚”就是机器人的可移动性,通过5G和边缘计算,能够帮助晨星机器人更自由地在车间等不同的应用场景中移动。晨星机器人的安全性也很强,在车间中遇到障碍或工人时,会主动停止移动。“大脑”就是机器人通过人工智能,能够学习工人的操作,从而在未来加工同一工件时准确复制之前的操作路径,这极大地增强了车间生产和加工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 联想深度运用了自身的混合轻量级虚拟化引擎和模拟优化技术上的优势,从端插项目开始于中国商飞进行合作,再到航电检测项目、AR装配项目、人机协同的喷漆系统项目等等。 据介绍,联想晨星机器人非常适合代替人工在流水线、工作空间受限、危险、辐射等环境中作业,大大降低人工作业风险,典型应用场景如装配流水线,喷涂车间,电力巡检作业,核电站中进行放射性试验或操作的热室,核废料搬运、处理,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等。
九号公司(689009.SH)10月19日进入网下配售、网上申购阶段。根据《发行公告》,战略配售回拨后,网上网下回拨机制启动前,九号公司网下、网上初始发行合计数量6055.19万份,网下初始发行数量为4858.24万份,占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80.23%;网上初始发行数量为1196.95万份,占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19.77%。九号公司的申购代码为795009,申购价格18.94元/份。 本次发行完成后,九号公司将登陆科创板,成为首个发行CDR类型的上市公司,同时,九号公司也将成为技术交通领域“智能短交通第一股”。 资料显示,九号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短交通和服务类机器人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九号公司依托自身在智能技术创新、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规模与品牌等多方面积累的竞争优势,已形成包括智能电动平衡车、智能电动滑板车、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品类丰富的产品线,并逐渐将业务链延伸至智能配送机器人、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及全地形车领域。 此次登陆科创板后,九号公司将进一步推进产品迭代和技术创新,扩张公司主营业务规模,进而全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根据九号公司的招股书,九号公司此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主要为智能短程移动产品的研发、生产、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智能电动车辆项目和年产8万台非公路休闲车项目为公司新建智能化产品线;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智能配送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开发项目是在现有研发基础上,对人工智能尤其是智能配送机器人领域的投入;补充流动资金主要是满足公司现有的生产线资金需求,扩大现有产品销售规模。 近年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发展迅速,国家不断加大对服务机器人领域的政策支持,消费者对智能化产品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智能短交通及服务机器人同样处在了快速发展时期,其产业形态与应用场景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对此,九号公司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专注核心技术创新,通过规模效应推动成本效率的提高,不断完善技术积累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始终不渝地以推动技术升级、品牌升级为己任,持续吸引优秀人才,强化销售渠道,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消费群体的需求,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称“工博会”)正火热进行中。作为今年全国范围内首个线下举办的国家级工业展会,展会承载着重塑制造、引领未来的的重任。 展期过半,这届工博会有哪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制造,小编为您一一盘点。 机器人:本土化提速 人机协作、智联未来。历届工博会上,机器人展区都非常吸睛,今年也不例外。 8.1H为“国际馆”。在这里,机器人四大家族同台竞技,观众能零距离享受智能制造的饕餮盛宴。 其中,瑞士ABB公司全面呈现了未来工厂、未来汽车和未来医院,并在全球首发机器人新品IRB 1300。德国库卡集团犹如“工业智造构建师”,不仅提供机器人产品,还提供“数字化+自动化”并驾齐驱的解决方案。日本发那科公司的全新一代协作机器人CRX-10iA也是中国首秀。 详情请扫二维码↓
讯 在9月17日举行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发布第一款物流机器人“小蛮驴”,同时发布机器人平台,正式进军机器人赛道。小蛮驴机器人集成了达摩院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具有类人认知智能,大脑应急反应速度达到人类7倍。据悉,阿里巴巴已注册成立小蛮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进机器人的研发和量产落地,这款机器人也将率先在菜鸟驿站投入使用。 目前,菜鸟驿站已经在杭州、上海、天津和四川等地的社区和高校校园使用无人车送快递。而小蛮驴是阿里巴巴第一款轮式机器人,外形酷萌,身手灵活,能轻松处理复杂路况,选择最优路径,遇到紧急情况,“大脑”反应速度达到人脑7倍。相较无人车送快递,“小蛮驴”能够送得更快、更多。 这款机器人还相当耐苦耐劳,充4度电就能跑100多公里,每天最多能送500个快递,雷暴闪电、高温雨雪以及车库、隧道等极端环境均不影响其性能。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张建锋介绍,这款机器人很快将在社区、学校、办公园区大规模使用。 “小蛮驴”的超强性能源于阿里巴巴达摩院的前沿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达摩院自研的感知算法让机器人能够识别厘米级障碍物,高精定位算法让机器人能在无GPS环境下实现厘米级定位,意图预测算法则赋予了机器人超强意图识别能力,只用0.01秒就能判别100个以上行人和车辆的行动意图,机器人还拥有大脑决策、小脑冗余、异常检测刹车等五重安全设计,确保最高安全性能。 “物流配送需求正在极速爆发,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每天将产生10亿个配送订单。”张建锋在发布现场说,末端物流是整个物流体系中成本最高、效率最低的环节,物流机器人是阿里提供的解决方案。(刘礼文)
北京时间9月15日晚,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在线上举行“外科手术创新和培训实验室(SITL)”启用仪式。作为在美国乃至全球领先的外科手术实验室,其首次引进来自中国的海信计算机辅助系统(CAS),探索CAS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深度融合,这将大大提高手术精准性,并将成为未来外科手术的发展方向。 据悉,长久以来,由于CT是二维影像,很多疑难危重复杂手术难以实施。2013年,海信联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共同研发出一款基于小儿肝胆胰的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海信CAS,实现从“传统”到“精准”手术治疗的根本转变,并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外科手术导航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方向,而且可以和达芬奇机器人进行深度融合开发!”2019年5月份,世界临床机器人外科协会主席、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教授PierCristoforoGiulianotti在参观海信时,对CAS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提出在该校新建的“外科手术创新和培训实验室(SITL)”使用海信医疗产品的希望。 “基于三维重建的手术规划非常重要,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直观的肿瘤及其毗邻解剖信息,我认为下一步很重要的工作是能够实时将术前三维模型精确地附加在手术视频中,这将为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带来质的提升。”Giulianotti评价说。 海信医疗的工作人员介绍,通过CAS提供精准的三维重建,达芬奇机器人与海信三维重建结合应用,能使主刀医生较普通腹腔镜手术更准确地把握操作距离、辨认解剖结构,从而提升手术精确度。 目前,海信CAS已成功应用在全国100多家三级以上医院,救治疑难疾病患者10900多例。(CIS)
编者按 从技术突破到应用探索,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全面加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加速与劳动力成本提升背景下,机器人产业存在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核心技术,机器人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在显著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为服务业注入新活力。毋庸置疑,中国高科技产业已进入快车道,中国先进的人工智能服务不断走向全球消费者,展现了中国科技的力量。 工业机器人加速普及进程 □记者 李亭 吴慧珺 天津 合肥报道 伴随着新基建进程提速,工业互联网担负起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任,在人口老龄化加速与劳动力成本提升的背景下,智能工厂将是大势所趋,这也加速了工业机器人的普及进程。 记者近日调研了解到,今年以来,乘着新基建的东风,一些发达地区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开始回暖。与此同时,记者发现,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后端,以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集成为主,外资品牌依托核心零部件优势占领全球市场。业内人士建议,加大自主研发创新力度,关键技术可进一步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同时,从中长期来说,人才是创新的根基,需引进加培养并行,进一步集聚更多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创新人才。 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在天津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展厅内,一位特殊的机器“分拣员”尤为吸睛。在上方的摄像头进行视觉识别后,机器手臂快速移动,精准找到对应的字母方块,并在几十秒时间内整齐排列出了“新松”的英文名称。这款机器人能够实现高速分拣,在食品、药品等多个行业场景中发挥效用。 “目前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定位精度可达毫米级,能够‘记住’并重复工作人员‘教’给它的动作。电脑、手机组装等需要‘精雕细琢’的工程,也可以放心地交给它来完成。”公司副总裁吕忠伟说。 这样的智能化场景并不鲜见。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IOT等核心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可以替代人类进行焊接、装配、搬码、喷涂、磨抛等各项工作,在航天、钢铁、汽车及工程机械等多领域的生产线中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在此背景下,不少地区加快工业机器人发展。据介绍,近年来,天津市滨海新区智能科技产业蓬勃发展,初步形成智能安防、大数据、先进通信、智能网联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终端等多条产业链,智能科技产业占滨海新区工业比重超过30%。 在安徽,机器人在汽车、工程机械、家电、建材、农机、化工、铸造、冶金、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行业有了较好的应用。目前,安徽省现有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机器人本体、集成和零部件企业342家。其中,工业机器人企业24家、服务机器人企业32家、特种机器人企业32家、工业机器人集成企业170家、关键零部件企业7家、配套零部件企业77家。 行业需求持续旺盛 人口老龄化加速与劳动力成本提升背景下,传统制造业已经迎来了“变革”,智能工厂是大势所趋,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机器人渗透率提升带来自动化普及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数据最有说服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93794套,同比增长10.3%。7月份,工业机器人产量持续保持高增长,产量21170套,同比增长19.4%。 9月3日,记者在企查查上以“工业机器人”“成立日期2020年”“在业存续”为搜索条件,共有15395家符合条件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广东、北京、上海等地。 万联证券研报认为,行业回暖信号明显。据其测算,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为65台/万人,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远不及欧美日韩等制造业发达地区,我国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尚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在5G、新基建、新能源等高景气度领域的带动下,制造业投资有望保持上行,带动工业机器人行业持续复苏。长期来看,工业机器人向一般工业领域渗透,产业链迎来国产化良机。 一些企业的表现也证明了工业机器人的市场潜力。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尽管有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上半年公司持续快速增长,实现销售收入11.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08%。其中,机器人本体和智能制造业务同比整体增长156.32%,业务比例已经占到公司整体业务收入的70.50%。 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三大关键零部件之一。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谐波减速器,2020年1月至4月,该公司谐波减速器新增订单3.76万台,相较上年同期2.81万台有所回升。8月28日,该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8月28日上午开盘后,股价一度攀升至66元以上,较其35.06元的发行价上涨约88%。 加大自主研发创新 尽管长期来看,国内市场潜力大,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后端,以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集成为主,外资品牌依托核心零部件优势占领全球市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整体国产化率仍然较低,尤其是工业机器人的三大关键零部件——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实现国产替代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国内企业也可以生产部分核心零部件,但其性能与进口品牌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在中低端领域上有一定的应用,却无法满足高端机器人的需求。”清研同创机器人(天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洪安表示。 万联证券研报认为,随着工业机器人加速向中低端领域渗透,在中低端应用领域占有优势的国产本体企业将迎来发展良机,同时也有望带动国产核心零部件的协同发展。同时,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有望率先受益于制造业投资的回暖,但系统集成领域竞争者众多,未来行业将面临整合。 行业发展的关键是加大自主研发创新。陈洪安表示,首先,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突破应加大基础研究。其次,政府对科研项目的补贴力度需跟进,尤其是针对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进行点对点补贴,提高企业研发的动力。关键技术可由科研单位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应用软件研发,为产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天津联汇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福海认为,商业资本逐利的本性决定了其很难花三至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专注技术研发,因此,需要加大政府产业基金、创投基金对科研型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研发动力。 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礼进建议,加大智能制造的示范应用,通过示范应用以点带面,全面普及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以智能制造催生出新的动能,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拥有了一流的创新人才,就占据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许礼进认为,应不断完善和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通过强化分配激励、优化资源配置、营造良好环境等具体措施,进一步集聚更多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创新人才。 服务机器人勾勒未来生活全新图景 □记者 阳娜 魏梦佳 张泉 北京报道 在9月9日落下帷幕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各种各样、多种用途的机器人产品吸引了参会者的极大关注。记者从中国电子学会获悉,中国机器人产业整体规模持续增长,尤其是服务机器人需求潜力巨大。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已占全球市场1/4以上,2020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亿美元,为服务业注入新活力。 物流配送机器人、清扫消毒机器人、帮助做康复训练的机器人、能做手术的机器人、能陪你聊天给你号脉的“中医机器人”、能做饭的“AI厨神”……在此次服贸会的服务机器人·智能科技专题展区内,各种用途好看好玩的机器人让人眼花缭乱,吸引了大批参观者“围观”。 记者了解到,该展区面积达上万平方米,有中国数十家机器人参展企业为观众展示机器人行业的最新成果,来自瑞士、日本、美国、以色列等国在内的10多家国际企业也同时参展,带来垃圾分类、智慧养老、智慧生活、智慧教育等领先服务机器人产品及应用解决方案。该展区成为公众了解国内外服务机器人最新成果的窗口,是此次服贸会上的一大亮点和“打卡地”。 一个名为“金宝”的机器人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它是壹佰米机器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推出的面向居家康养的智慧机器人。公司创始人刘强说,中国越来越多的独居老人需要有陪伴、健康管理、辅助生活等功能的智能机器人,未来它将可以提供家庭健康档案管理、运动辅助等老年人急需的服务。 大量医疗服务机器人集中亮相成为抢眼的“明星”,勾勒出未来“智慧医疗”的全新图景。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借助5G技术实现全球首例骨科手术机器人多中心5G远程手术;联影智能的uAI Vision“智能之眼”可让各类医学影像设备实现“一键智能”扫描;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与鞍山市合作,探索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打造全新的康养模式……从技术突破到应用探索,中国医疗服务机器人正全面加速发展。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医疗服务机器人存在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业内专家表示,医疗服务机器人的综合使用有助于提升医院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此次服贸会上,导医导诊服务机器人、智慧病房、院内物资机器人运送、院内消杀机器人……北京先优智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针对医院医疗“最后一公里”的智能化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最大限度为病人提供便利,提高医护人员诊疗效率,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人口老龄化趋势之下,智能化是医疗服务发展大势所趋。医疗服务机器人的充分、合理使用有利于促进医疗服务模式转变,提升医护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北京先优智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全国营销总监白志刚说。 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梁靓介绍,201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94.1亿美元,其中服务机器人94.6亿美元,同比增长14.1%;服务机器人获得领域内最快增长。2019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86.8亿美元,其中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为22亿美元。 专家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医疗、教育需求的持续旺盛,中国服务机器人存在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成为机器人市场应用中颇具亮点的领域。2014年至2019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平均增长率达到20.9%。 机器人战“疫”大显身手 □记者 赵旭 关桂峰 强力静 北京报道 白色烟雾自头顶匀速喷出、身背送餐箱走入电梯、辅助患者屈膝抬背开展康复训练……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展馆中,各具特色的机器人齐亮相,在前来参展的观众面前“一展身手”。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展馆中的消毒机器人、物流配送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等战“疫”机器人,备受国内外观众瞩目。 “疫情期间,这几个机器人和家里的‘兄弟姐妹们’每天都要忙坏了。”坎德拉(深圳)科技创新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张文艺说,今年疫情初期,该公司派出多台名为“烛光”的医疗多功能机器人,赶赴位于武汉的火神山、雷神山和金银潭医院,深入“红区”抗击疫情。 酷似蜗牛造型的烛光机器人,可随时根据需要化身为“配送员”或者“消毒工作人员”。在服贸会的展区上,烛光机器人驶向放在一旁的储物箱,并将其“背”在身上,走进电梯。送货结束后,它将储物箱归至原位,又托起一旁的消毒箱,摇身一变做起了消毒工作。 2月28日下午,正在雷神山医院工作的烛光机器人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上海支援湖北的医疗队中有两名队员原定于2月28日在上海举行婚礼,但由于疫情暴发,他们来到武汉支援工作,婚礼被迫取消。烛光机器人“接单”后为他们送去蛋糕。 “医院成为礼堂,防护服变作礼服,烛光机器人担任蛋糕派送员,那是一场特别的婚礼。疫情无情,人心温暖,科技也为寒冬送去温暖。”张文艺说。 抬背、屈膝、整体升降、倾斜、翻身,一只毛绒玩具熊躺在病床上,在智能护理机器人的帮助下,模拟着病人康复训练的过程。在今年服贸会的机器人专题展区里,“新松”机器人展位的游客络绎不绝。 “疫情初期,我们第一时间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取得联系,为他们赠送了10台智能护理机器人,同时还有7台物流配送机器人。”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医疗健康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李学威说,护理机器人帮助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减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频繁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概率,同时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强度,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 李学威说,抵达医院后的新松机器人们仅用3天就全部完成安装和调试,并投入战“疫”一线,最终顺利完成各项防疫任务和医疗保障任务。 “通过服贸会这个国际性平台,大家有更多机会亲自体验各类机器人,拉近了机器人与人类的距离,让机器人走进生活,更好地服务人类。”李学威说。 “您好,请您佩戴口罩。”同样参加了抗疫一线工作,由中国科技公司优必选科技研发的一款智能测温机器人也来到了服贸会展区。 优必选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周剑表示,疫情防控期间,该公司研发的防疫机器人不仅在国内的医院、学校、企业等地投入使用,同时还驰援海外抗疫,提供无接触的防疫服务,包括韩国、日本、比利时、尼日利亚等国。 中国电子学会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94.1亿美元,其中服务机器人94.6亿美元,同比增长14.1%;服务机器人获得领域内最快增长。 “从产品整机的设计和制造,到核心算法和软件平台,均为我们自主研发。”李学威说,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已进入快车道,此次抗疫过程中,中国先进的人工智能服务不断走向全球消费者,展现了中国科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