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病毒(COVID-19)疫苗研发之前,全球仍饱受其所带来的健康威胁。关于应对,除了佩戴口罩,只有公共场所和营运空间保持着严谨的防范措施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安全感。除了传统的人工定时消毒、人工测温之外,是否还有效率性更好的可替代解决方案?这也是各个国家和各大小企业在积极寻找和思考的。 国内首发 搭载UV-CLED消毒模块 近日,在厦举办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厦门星速机器人有限公司推出了国内首发并投入使用的“UV-CLED消毒机器人”,该消毒机器人搭载UV-CLED消毒模块,短波UV-C即波长介于200~275纳米,又称为短波灭菌紫外线。 与之相比较的是传统常用的含有水银汞的紫外线灯管,被广泛应用于医院、消毒柜、污水厂、食品厂等。但是由于汞的过度使用对人类和环境带来的伤害,联合国环境署发布的“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在中国等国家已经于2017年正式生效,对汞的全方面开采和使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公约要求缔约国自2020年起,禁止生产及进出口含汞产品。而UV-CLED在公约生效后,可以替代传统的含有水银汞的紫外线灯管,通过芯片技术形成的光波替代汞天然材料形成的光波,杀死细菌DNA结构,有寿命长、节能环保、体型小等优势。 2.5分钟消杀率达99.99%,包括新冠病毒 UV-CLED模块可进行5米内范围照射、在指定模式下完成360度全覆盖式自助消毒。经国际实验室测试,结果显示5分钟内,在2.5米的工作距离下UV-CLED可实现99.9%的消毒效果,包括高浓度人类冠状病毒活体样本。 此外,搭载了UV-CLED的消毒机器人,更加灵活、安全、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定制消毒方案。该消毒机器人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多个公共场景:医院、学校、机场、商场、政务大楼等,支持在多个时段自主完成消毒,全程无需人员参与。机器人可通过智能导航系统进行自我规划并完善工作路线、远距离控制消毒模式。便于在清晨、夜间等多个人工不方便时段进行更加高频、精确、彻底的杀毒,有效降低了人工工作强度与被感染风险。团队实验证明,一千平米空间的消毒工作,通过一个人工工作需要1天时间才能完成,而消毒机器人只需要一个小时。 在此次的洽谈会上,很多厦门的高新技术企业都推出自主研发的在厦生产的先进设备,该消毒机器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为厦门创新企业投入到新一轮的国家新基建建设中起到了标杆作用。据创始人姚锦程介绍,在此次投洽会中,该机器人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各方认可,不少国外的展商、国内相关单位部门都在咨询和洽谈合作事宜中。 多种机器人致力提供各类场景解决方案 推出该消毒机器人的厦门星速机器人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服务机器人研发、销售和运营的厦门本地高科技公司,除了最新推出的消毒机器人,公司旗下还有配送机器人、防疫机器人、安保机器人、5G直播机器人等等,具有成熟的物联梯控、5G等硬件网络技术。目前各类型机器人应用在商业、物业、酒店、零售、医院、展会等多个场景。 创始人姚锦程自创立公司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发各类场景服务机器人的解决方案,通过机器人解决重复性劳动力、物流配送最后100米末端交付、营运转化率提升等问题,进一步释放相关高压、高频场景劳动者的双手。
作者 | 王金旺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iRobot要从一家扫地机器人硬件厂商向平台厂商转型了?这是雷锋网得知iRobot即将宣布战略转型,并对外发布iRobot Genius家庭智能平台时的第一反应。作为扫地机器人领域鼻祖,iRobot已经在该领域摸爬滚打了18年。在这期间,扫地机器人从无到有,从“智障”到“没那么智障”。当定位导航技术释放出的技术红利为扫地机器人市场带来第一波消费高潮,当被定位到消费电子领域的扫地机器人终于让中国两家企业先后上市……下一步,路在何方?这是大多数玩家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样也是iRobot需要考虑的问题。现在iRobot做出了抉择:战略转型。下一个爆发点在哪里?2020年8月25日,一改往年硬件产品发布节奏,iRobot首次对外发布iRobot Genius家庭智能平台。iRobot Genius家庭智能平台对于iRobot而言意义何在?在发布会前的媒体沟通会上,iRobot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olin Angle一再强调,这一产品的发布,标志着iRobot的“战略转型”。这样的战略转型,其实还要从iRobot的软件研发体系说起。两年前的8月,雷锋网与时任iRobot技术副总裁的Chris Jones博士有过一次深入交流,当时雷锋网更多是想从Chris Jones博士口中了解这家在国内市场走高端路线的扫地机器人厂商的技术大牛如何看当下这一产业的技术发展路线。当年,国内市场刚好得益于激光导航产品的全面爆发,扫地机器人迎来一波出货小高潮。然而,Chris Jones博士告诉雷锋网,“iRobot现在已经在加强软件上的投入,以工程师团队组成为例,之前iRobot硬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的配比是7:1,现在已经是2:1。未来还会继续加强。”磕磕绊绊,商用16年,硬件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扫地机器人下一波技术红利要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带来的软件技术的革新(当然,软硬一体的趋势也不可忽视)。这是雷锋网在那次采访后最深刻的体会。这一年年底(2018年),雷锋网注意到,iRobot与谷歌共同对外公布了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合作关系和合作计划,开始尝试将云服务、大数据、智能语音等技术应用到扫地机器人上。如果单从语音控制来看,2018年iRobot发布的Roomba i7+(国外首发)并非首次应用,在此之前,包括iRobot、Neato、科沃斯等推出的扫地机器人均已有尝试搭载语音控制功能。有所不同的是,此次iRobot与谷歌的合作进一步深入了基于云服务、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利用iRobot扫地机器人(Roomba i7+)收集的地图数据改进智能家居相关技术。除此以外,软件技术逐渐被iRobot重视还可以从官方集成越来越多功能的APP上体现,也可以从次年针对自家扫地、拖地机器人实现了Wi-Fi互联功能体现。iRobot交出“控制权”iRobot在2018年的软件技术发展重点在于机器人的地图绘制能力——如何建立一套稳定的空间数据架构。它要足够稳定,即使在多变的环境下(不同光线、家具摆放多变)仍能迅速定位;即使存储了十张地图也能在几秒内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提及两年前iRobot在软件和大数据领域的布局,Colin Angle特别向雷锋网强调,那时的工作重点是空间数据架构的稳定性。时隔两年,这次iRobot的“战略调整”更强调的是“放权”。如何“放权”?这就是iRobot此次发布的家庭智能平台iRobot Genius 1.0要做的事儿。从用户侧体验来看,家庭智能平台发布前后的主要变化体现在APP上。新版iRobot HOME APP相对旧版而言功能更丰富,主页上的“一键清洁”功能转变为指定区域清洁、指定模式清洁、预约清洁功能。据Colin Angle表示,iRobot通过这样的调整意在将更多交互能力下放到用户侧,实现家庭环境中的人机协作。不过,这些功能听起来似乎与此前国内扫地机器人厂商APP中已经实现的定时清洁、分区清洁等没什么不同。实际上,据雷锋网了解,二者多少还是有些不同的,甚至可以说从最根本的设计理念上就已经出现了些许差异,这其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协作”二字上。以指定区域清洁为例,此次升级后,iRobot的扫地机器人(Roomba i7、s9系列、Braava jet m6等支持Wi-Fi联网功能的扫地机器人)可通过机器学习自动识别如沙发、餐桌、橱柜等特定物品,并主动建议将物品周围区域设置为精准清洁区域。此外,用户也可在Smart Map(智能地图)上自行标注需要精准清洁的区域,对智能地图进行个性化定制。这里提到的主动建议在实现起来其实很复杂,对机器人的理解能力(智能程度)要求较高。诸如会涉及到哪些该建议、哪些不该建议,如果地上撒一粒豆子,扫地机器人也要提个“建议”——问主人需不需要清扫,这就很遭人烦了。Colin Angle对此也表示,系统会先行判断这个东西到底重不重要,能不能帮助它提升清洁地图的准确性,并且要知道这个东西对于后续主人发出指令,让它去清洁家里某一个特定区域的时候,能不能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参照物,有没有记下来的必要。反映到产品实际使用过程中,则是:机器人有没有问到点儿上,有没有因为机器人与人的交互减少机器人遇到的不必要的麻烦。例如,当扫地机器人识别到摆在厨房的一张餐桌时,由于它也知道餐桌附近区域是平时容易弄脏的地方,所以它可以与用户发起对话,“需不需要我把这张餐桌在地图上做标记,后续你告诉我清洁这个重点区域,我就知道去哪里了。”显然,在没有感情、不够智能的机器人尚且无法完全尽如人意地完成全部清洁任务的时候,iRobot想要通过这样的改变退一步,通过“放权”实现协作智能,提高扫地机器人的智能程度。为此,在预约清洁功能中,iRobot还添加了「预约建议」、「收藏」、「自动化任务执行」(国内暂未上线)。有很多用户并不善于手动制定清洁计划,尤其是太过细化的安排,有了全新的iRobot Genius家庭智能平台后,扫地机器人可以根据用户每天实际是怎么安排它去清洁的,来总结出符合用户清洁习惯的预约建议。协作智能,iRobot的以退为进2019年,在亚马逊首届RE: MARS大会上,受邀参加并发表演讲的Colin Angle在大会上提出:机器人的智能必须打破仅有自主性的局限。如何打破?协作智能(Collaborative Intelligence)。具体体现到iRobot此次发布的iRobot Genius家庭智能平台上则是——让用户可以掌控机器人的清洁时间、清洁区域和清洁方式。之前我们认为,我们只要做一台自主机器人就可以了,用户不需要跟机器人进行对话,也不需要去触碰这台机器人,甚至不需要看到它,只要它每天把家里打扫干净就够了。但是后来我们发现,用户需要更多的“控制权”,为此,我们可以提供更高层次的一种机器人智能——协作智能。Colin Angle告诉我们,协作智能是用户侧希望得到对扫地机器人更多“控制权”的真实反馈,也是iRobot接下来一个发展周期内着力打造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智能”。不过,雷锋网认为,这其实还是在当下机器人的智能水平难以满足用户实际需求的情况下,iRobot转而希望通过协作智能来提高机器人的智能程度,可以说是一次以退为进。如果你家孩子还没有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你总是会担心孩子会闯祸该怎么办?那就多一些陪伴和指导,期待他慢慢长大。扫地机器人也是如此,不过,扫地机器人的成长,背后还有成百上千的产品架构师、研发工程师的努力和期待。在这条路,iRobot换了个思路,想要再闯一闯。关注AIoT、智能硬件、机器人,新闻爆料或寻求报道,欢迎添加作者微信交流(添加微信请注明公司、职位、姓名):18210039208。相关文章:iRobot将地图数据共享给了谷歌,谷歌会是好队友吗?美国扫地机器人渗透率只有11%,iRobot因何能独占大半?扫地机器人“眼睛”进化史
神奇“大脑”浙江造 朝计算机念一句《春晓》的诗句,它就能凭“记忆”很快接着念下去;朝它喷杀虫剂,它可以显示“注意有毒气体”的感知反馈……9月1日,记者从浙江大学了解到,浙江大学联合之江实验室于近日共同研制出我国首台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类脑芯片的类脑计算机(Darwin Mouse)。 它是目前国际上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包含792颗浙江大学研制的达尔文2代类脑芯片,支持1.2亿脉冲神经元、近千亿神经突触,神经元数量规模相当于一个小鼠大脑,大大提升计算性能。相比传统计算机的高能耗问题,该类脑计算机的典型运行功耗只需350瓦至500瓦。 与此同时,团队还为类脑计算机研制了“管家婆”——达尔文类脑操作系统(DarwinOS),用以实现对类脑计算机硬件资源的有效管理与调度,支撑类脑计算机的运行与应用。 记者在实验现场看到,在类脑计算机的智能中枢控制下,3台外形相似的机器人通过语音移动指令,合作开展抗洪抢险任务演练。1号机器人凭借自带摄像头在场地巡逻,发现堤坝缺口后,就呼叫负责工程的3号机器人前来修坝;搜寻到倒在地上的模拟伤员的人体模型后,1号机器人又呼叫负责救援的2号机器人前来救援。 “用硬件及软件模拟大脑神经网络的结构与运行机制,构造一种全新的人工智能系统,这种新型计算模式就是类脑计算。其特点在于存算一体、事件驱动、高度并行等。”研究团队负责人、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潘纲说,计算模式和体系架构的转变是类脑计算机与传统计算机的最大差异。类脑计算机是借鉴生物大脑设计的,算法不断变化,这使得类脑计算机有望改变以往数据驱动的信息处理方式,具备更低的功耗与更强的智能,有望在更多复杂条件下完成任务。 2015年和2019年,浙江大学分别研制成功达尔文1代和达尔文2代类脑芯片,这次的成果是将数百颗达尔文2代类脑芯片集成起来,形成一台“进阶版”类脑计算机。目前,基于该类脑计算机,浙江大学与之江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已实现多种智能任务,包括抗洪抢险场景下多个机器人协同工作;用类脑计算机模拟多个不同脑区,建立了丘脑外侧膝状核的神经网络模型,仿真不同频率闪动的视觉刺激时该脑区神经元的周期性反应;借鉴海马体神经环路结构和神经机制构建学习—记忆融合模型等。 科学家们表示,未来类脑计算机既可用于生活中各种智能任务的处理,开拓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也可用于神经科学、脑科学研究,为神经科学家提供更快更大规模的仿真工具,提供探索大脑工作机理的新实验手段;还可植入手机、机器人,产生新的智能服务体验。
近日,哈工智能医疗机器人研发项目取得新进展,除了血管介入穿刺应用领域,还在麻醉阵痛穿刺应用及肿瘤穿刺介入应用领域启动相应产品的开发。公司前期布局的穿刺采血机器人项目则将开展科研临床。 穿刺采血机器人是哈工智能“AI+ROBOT”在医疗器械领域的重要应用项目之一。2018年下半年,哈工智能中央研究院启动采血机器人的设计与研发,主要由磅客策(上海)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磅客策)负责开发研究。磅客策主要为医疗机构提供一系列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解决方案,核心项目穿刺机器人主要针对动静脉采血、介入治疗、麻醉、肿瘤消融、活检等临床应用。 穿刺采血机器人的市场应用空间有多大?哈工智能中央研究院采血机器人项目负责人谢雷介绍,穿刺采血机器人能够有效缓解采血过程中面临的四大痛点:一是特殊体质人群(肿瘤、肥胖等)采血困难;二是交叉感染问题;三是血液样本质量较低;四是采血高峰采血窗口护士人手不足等。 全自动的采血机器人由穿刺采血、电子压脉、试管管理、耗材管理、止血护理及人机交互六大系统组成,18至65周岁的患者可自行登录医患信息平台,根据系统引导完成采血工作,设备可实现3分钟采集8管血,单人次识别并穿刺时间控制在20秒内,设备可容纳250人次耗材量,将大幅提升三甲医院的采血效率。 近年来,哈工智能积极进行战略和研发方向的调整,加大研发投入,围绕“AI+ROBOT”不断探索机器人与AI、5G、视觉、医疗领域的技术结合与产业应用,进一步推动工业智能化、医疗智能化领域的技术开发。2019年,公司研发投入8869.51万元,同比增加91.53%。2019年,公司新增授权专利34件,新增软件著作权17件,持续不断为实现战略布局提供创新动力。 谢雷表示,此次医疗机器人项目的阶段性进展,标志着公司“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一站式方案平台+人工智能机器人”战略布局迎来新的里程碑,将为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拓展“AI+ROBOT”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提供有益借鉴。
记者获悉,高仙机器人宣布完成1.5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由博华资本、中信建投资本领投,蓝驰创投、远翼投资、KIP中国、鹏博恒泰跟投。本次融资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和规模化落地。 高仙成立于2013年,主要研发智能清洁机器人,是行业内最早提供SLAM解决方案的公司。其机器人清洁功能包含尘推、吸尘、清扫、洗地、抛光、洗地、消毒等,可以为每个落地场景灵活搭配各种设备组合。 目前,高仙主要有6条产品线,包括:1. 室内外洗地、餐厨油污清洗、消毒、推尘专用的75系机器人;2. 室内洗地、医疗级消毒、推尘专用的50系机器人;3. 有大理石抛光、晶面、翻新功能的室内石材养护专用60机器人;4.室内跨楼层地毯、硬质面扫地吸尘专用的Mini型机器人;5.室外垃圾自主倾倒专用的无人扫地车111;6.应用于市政道路和园区景区的无人驾驶环卫车G2。 图源:高仙机器人 高仙创始人兼CEO程昊天本科和硕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电子工程专业;高仙CTO秦宝星曾是新加坡自动驾驶公司nuTonomy的创始团队成员、主任科学家,曾创立nuTonomy的感知和传感器融合技术团队。 谈及清洁行业的痛点和创业初衷,程昊天表示,清洁环卫工作是典型的简单重复性劳动,适合进行自动化和无人化改造;同时,国内人口老龄化日渐严重,1000多万清洁环卫工中,55岁以上占比超过70%。招人难、招人贵,已经在制约清洁行业发展;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智能清洁机器人的核心算法日趋成熟、核心零部件成本不断降低,让自动化和无人化在实践层面成为可能,可以进行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高仙告诉36氪,他们产品的清洁效果已经优于人工,清洁效率最高可达到人工的4倍。过去几年间,营收年增幅一度达到400%,服务了国内超过一半的TOP 50商业地产开发商,并在工业、医疗、教育等非商业类场景落地。在国内智能清洁机器人领域,他们已经占据超过90%的市场份额。通过自有工厂,他们可在半年内迭代出全新的机器人。 同时,高仙称,他们有40%的产品销往海外,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1000多个项目,累计运行里程超过1亿公里。 36氪曾报道,高仙机器人去年3月宣布完成亿元人民币级别的B轮融资,由远东宏信集团旗下远翼投资领投,KIP中国、蓝驰创投跟投;2018年5月,该公司曾完成千万美元级别的A轮融资,由蓝驰创投领投,七海跟投。 连续三轮下注的蓝驰创投董事总经理曹巍表示,高仙在生产侧和销售网络已经形成规模效应,在智能清洁这一细分市场已经率跑通产品和商业闭环。高仙有400多个员工,负责研发、产品、交付、售后全流程。这种规模是必要的,也是其他公司团队没有的。 本次B+轮领投方博华资本的项目投资负责人告诉36氪,国内市场上没有可以完全对标高仙的竞品,而国外潜在竞争对手在商业化程度上也落后于高仙。他们在尽调期间,曾帮助高仙对接大量优质集团客户,自上而下推动了高仙产品的销售,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高仙产品的技术领先性、可靠性和场景适应能力等关键指标。此外,通过博华资本与地方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高仙在江苏建成自有工厂,大幅提升了产能、摊薄了生产成本。 “我们尽调时,很看重产品成本能否持续下降。成本下降意味着客户在采购产品时考虑的投资回报需求能够更快得到满足,可以迅速实现市场规模化。事实证明,高仙完全符合我们预期,相比竞品,其产品成本下降很明显。 ”博华资本的项目投资负责人提到。 中信建投资本项目投资负责人刘昊为表示:“我们坚定看好像高仙这样具备商业落地能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清洁机器人是服务机器人细分赛道,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高仙拥有优秀的管理团队、领先的技术优势和清晰的产品思路,已成功打通海内外销售渠道,形成了量产供应链优势。我们相信其经营业绩未来将持续高速增长。” 高仙透露,他们即将完成新一轮更大规模的融资。 ——————
据润和软件微信公众号31日消息,近日,从华为南京研究所传出消息,在本周六(29日)的“华为DevRun开发者沙龙:昇腾技术开放日”上,华为昇腾与润和软件共同发布了基于Atlas 200 DK的新一代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润和软件也是本次开放日活动的唯一合作企业代表。 据了解,润和软件与华为昇腾本次联合发布的新一代AI机器人名为“蜘蛛虾”,该智能机器人使用华为Atlas 200 DK作为算法载体,实现了机器人AI四足行走平衡、AI人脸识别、AI目标物体识别、AI实时避障、AI路线规划等区别于市面上传统机器人的最新亮点技术,在坑道作业、废墟搜索、战场侦查等场景中有极为关键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