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人力资源供给增速整体放缓,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不断上涨,人力成本已成为餐饮业各项成本费用中增速最快的部分。餐饮配送机器人能够替代餐厅部分一线员工职能,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市场青睐度开始不断攀升。 什么是餐饮配送机器人? 根据36氪研究院的定义,餐饮配送机器人是从事送餐、回盘及接待等工作的商用服务机器人,主要应用于餐饮行业,具备自动驾驶、语音交互等功能,同时能够满足大重量食品及餐具的承载需求。 技术演进推动餐饮配送机器人商业化步伐提速,疫情催化市场需求爆发,行业头部格局初显 近年来,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核心硬件国产化进程不断提速,SLAM等关键技术加速迭代创新,餐饮配送机器人商业化应用步伐正不断加快。同时随着应用端巨头开始入局、疫情加速数字化变革,餐饮配送机器人市场渗透率加速提升,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多,竞争不断深化。在当前行业背景下,具备自研技术实力、长期客户积累、落地应用能力和资本战略加持的餐饮配送机器人厂商将强者恒强。 多场景延展布局和全球化业务拓展将成为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发展重要方向 一方面,以餐厅场景为切入点,加强深耕细作,依托长期积累的餐饮业经验,感知避障、定位导航等技术能力,以及成本控制、产品量产、供应链布局等商业化能力不断被打磨,在多场景延展布局方面,头部餐饮配送机器人厂商优势明显。 另一方面,中国服务机器人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在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申请量、产业链完善程度、产业环境、全球市场份额等方面均具备较强竞争实力。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成为餐饮配送机器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报告的重点研究问题如下: 餐饮配送机器人蓬勃发展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餐饮配送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行业生态如何? 餐饮配送机器人未来市场空间如何?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餐饮配送机器人有哪些关键技术突破? 餐饮配送机器人厂商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餐饮配送机器人领域内有哪些头部公司值得关注?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2020年中国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点击下载链接,提取码:n36t
12月22日,2020年上海市智能制造推进工作大会在嘉定区召开。会上,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建明,上海市嘉定区副区长、区政协党组书记沈华棣,新时达电气董事长纪翌共同启动新时达年产万台机器人智能工厂投产运行。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6.9亿元,将建成国内一流的机器人研发中心,具有年产能六轴工业机器人万台(套)以及机器人柔性工作站500套生产能力,年产值预计15亿元。
医疗手术机器人公司柏惠维康今日宣布完成4.3亿元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关村龙门基金领投,经纬中国、中信建投(601066)、新鼎资本、合音资本等基金跟投。 公司方面表示,未来将投入至少3亿元用于“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市场推广和产业链上下游布局;投入至少1亿元用于公司新产品口腔种植机器人的推广与合作。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达表示,优质的投资人和充裕的资本注入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医疗手术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未来公司会坚持自主创新,持续研发新产品,建立完整的产品矩阵,提供微创、精准、高效的医疗手术机器人产品及服务。 公司联合创始人、CFO聂智表示,立足于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产品20余年研发和上万例手术积淀,团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在国内率先推出口腔种植机器人产品。该产品可以有效降低医生的学习曲线,提升医生种植牙的标准化和自动化程度。新的产品和方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但我们有信心在医生的帮助下服务好每年百万计的种牙患者,助力行业的进步。 中关村龙门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刘志硕表示,支持细分领域科技型优质企业的成长期投资是龙门基金的长期投资策略之一。柏惠维康作为手术机器人行业领先企业,在产品品质、临床落地和后续产品线规划等方面均走在行业前列。团队专注、专业且充满创业精神,具备行业领导者的素质,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相信公司能不断地推动国内医疗机器人行业向前迈进,龙门基金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领先企业成为领袖企业,和被投公司一起持续为社会创造长期价值。 中信建投资本董事总经理厉辉表示,中信建投资本长期看好手术机器人广阔的市场前景,在该领域中信建投已有成功的投资和上市经验;我们高度赞赏公司团队核心成员在手术机器人领域的专业能力,以及多年积累的公司运营能力和国际化视野;我们认可公司持续20多年积累的自主创新研发和技术迭代能力,相信公司在神经外科和口腔种植等领域能够提供微创、高效的手术机器人产品,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中信建投资本将利用在手术机器人方面成功的投资和投行经验,助力公司尽快对接资本市场。 经纬中国表示,软件算法驱动的新型医疗器械是经纬在数字医疗领域的重要布局方向。结合图像融合、导航定位等多种技术的手术机器人,在实现微创手术、提升手术精度、缩短手术时长、普惠基层等多方面具有明确而强烈的行业驱动力。柏惠维康具备国内手术机器人领域的顶尖团队,在神经外科、口腔种植等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和研发积累,临床及商业化落地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我们期待公司持续创新和快速发展,为广大患者和医生创造更大价值。 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表示,柏惠维康是国内领先的手术机器人企业,手术机器人是一个非常硬核科技的行业,需要多年的持续研发投入,这也符合新鼎资本长期坚持投资硬科技行业的理念。新鼎资本非常看好公司多年持续专注的研发投入,看好发展方向和目前的产品,非常愿意长期陪伴企业共同发展壮大。 联创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韩宇泽表示,微创、安全、有效的精准手术是未来医疗发展的大趋势。柏惠维康拥有国内顶尖的机器人技术和临床专业团队,并经过20多年的研发和沉淀,正是这份坚持促使联创于2018年完成对公司的C轮投资。面向未来,公司正积极向口腔、脊柱等领域延伸,继国内第一个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注册证后正在申请国内首个口腔种植牙机器人注册证。联创资本将继续支持我国医疗器械高精尖技术的发展,支持柏惠维康快速成长,以造福更多患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教授表示,由于微创精准、支持AI手术导航规划等突出特点,手术机器人已经成为世界各大医疗巨头争相投入发展或投资并购必争之地。柏惠维康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已经在国内多家医院成功完成上万例精细的神经外科手术,成为众所周知的行业头部创新企业,公司布局的口腔种植机器人则面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近日,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由美的资本领投,傲基科技、深圳统达六号投资等机构跟投。 银星智能成立于2005年,总部在深圳,是国内最早从事扫地机器人研发与制造的企业。银星智能公司副总经理眭灵慧负责了整个B轮融资。他表示,本次融资优化了公司股东结构,引进了产业资本,公司将进入资本和产品双轮驱动的轨道,无疑让银星智能在团队建设、产品技术创新和战略布局等方面迈上新台阶。他也表示银星智能已经启动了B+轮融资,并在规划明年的Pre-IPO轮融资。他还透露银星智能目前已启动B+轮融资,融资额度2.5亿,预计在21年1月底前完成。 银星智能CEO叶力荣就此表示,本轮融资的70%将用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扫地机器人的研发,20%会投入工厂,10%用于人才投入,助推多重关键策略与创新。 首创性提出OPM商业模式 银星智能是全球最早涉足扫地机器人行业的厂商之一,其最初经营模式是服务扫地机器人品牌商,做整机研发制造,也就是常说的“代工模式”(ODM)。 与大众熟知的小米、科沃斯(603486)、石头等头部品牌商不同,银星智能非行业自主品牌。初期的传统商业模式难免遇到增长瓶颈,因多以项目制为主,资源利用率不高,利润率也较低。 为打突破这一局面,银星智能CEO叶力荣经过审慎地思考和调研,于2017年宣布转型,在业内率先提出“OPM”(Original Product Manufacturer,原始产品研发制造商)的概念,是一种介于传统型代工厂商和品牌商之间的商业模式。 叶力荣如是说“银星智能的OPM概念中,P即是Product,分为3个层面:一是主体的清洁服务机器人整机产品,包括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器人、擦地机器人、商用清洁机器人;二是关键元器件模块产品,比如传感器、风机、算法盒子等;三是市场服务产品,主要包括给品牌商提供一体化的产品解决方案和集中性售后服务。“ 银星智能并未跟随市场主流而直接推出To C品牌,不与头部品牌商形成竞争。对此,叶力荣表明:银星智能始终聚焦于To B赛道做深做强,与客户形成共赢。 在OPM商业模式概念的指导下,银星智能逐渐进入商业收获期: 客户拓展上,2018年银星智能开始与世界小家电巨头赛博集团和北美吸尘器领域销量第一的品牌必胜公司达成合作,成为这两家企业在扫地机领域的唯一战略合作伙伴;2019年银星智能成为小米的供应商,也是目前仅有的两家小米生态链之外的合作伙伴之一。 公司营收方面,银星智能预计2020年达10亿元,净利润约4000万元,每年营收增长率将超过80%。 据CEO叶力荣称,在OPM模式下银星智能打破传统的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常规模式,通过整合上游资源,为客户提供整机和一体化的服务,整体延伸并拓宽了产业链。 技术是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OPM商业模式是高屋建瓴的指导思想,那么对于核心技术的聚焦和投入则是银星智能的生存之本。 银星智能从成立之初就很注重核心技术。如今,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新技术掀起的新一轮技术浪潮,银星智能也在加大新技术的研发投入。 目前银星智能核心研发团队167人,其中硕士学位以上人员53人,公司还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家知名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和攻关。CEO叶力荣表示,从2017年开始,银星智能在软件、硬件方面都成立了自己的预研小组。今年,银星智能研发团队成立了30多人的创新部门,专门负责App等创新业务的研发。同时,公司在远距离TOF(12-30M)测距传感器关键技术所取得的研发突破,打掉了国外巨头在这一距离上的技术垄断,大幅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了进口替代,被列为深圳市的重点技术攻关项目。 此外,银星智能也在着力加大产品结构上的研发。在专利层面,银星智能针对性地围绕着扫地机的地检、清扫方式、水箱等方面,申请了大量的结构专利。截至目前,银星智能拥有技术专利共计680多项,是中国拥有扫地机器人相关专利数量最多及覆盖面最全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4月,美国扫地机器人龙头企业iRobot向包括3家中国企业在内的共11家扫地机器人企业发起的“337调查”案专利诉讼。正是因为有深厚的行业积累和专利技术支撑,银星智能才成为唯一坚持到最后且获得胜诉的国内企业。 扫地机器人是典型的明天产品 数据显示,扫地机器人在中国沿海城市家庭的渗透率不足5%,而内地城市也只有0.4%,远低于日本、欧洲地区的10%和北美市场的13%。 科技智库「甲子光年」积极参与了本轮融资活动,甲子光年副总裁李世民表示:扫地机器人属于典型的明天产品,还有很大增长空间。据估算,中国扫地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存在着指数倍的增长空间,如果对标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电产品的普及率,这可能是一个超过千亿的市场。 统达集团投资总监高伦表示,当前的市场占有率并不能反映将来哪个企业能真正成长为美的、格力这样的佼佼者,因为市场空白还未全开。 除国内市场之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投向海外。傲基科技创始人迮会越观点表明,海外消费市场相对多元化,分为两大阵营:第一是iRobot、eufy、石头和科沃斯为主的垂直一体化阵营,第二是海外传统品牌及傲基等新品牌结合银星等优质供应链的社会化分工协作的阵营。两者未来都会各自占据一定市场份额,银星智能应该是一级市场的最佳选择。 本轮领投方,美的资本董事总经理李澳表示“扫地机器人的市场足够大,不仅是在国内,海外的渗透率也还比较低。银星智能在技术、工艺积累,以及行业资源上有多年沉淀的经验;在管理团队上,银星智能有整机层面资深的结构专家,也有导航领域业内的技术大拿,新老团队结合较好,董事长格局非常高。美的资本认可银星智能的发展方向和商业模式。” 在本轮融资的加持下,银星智能也将继续全面发力于国内外的新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CEO叶力荣透露出“OPM商业模式”作为银星智能首创的战略思维,已经指导银星智能占据了全球近10%的市场份额。随着国内外客户订单逐步释放,银星智能的市场占有率也将进一步提升。
用561天成功登陆科创板上市后,九号公司又在赶赴下一个“战场”。 日前,有坊间消息表示,为推动机器人业务快速发展,抢占AI以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先机,九号公司对原有机器人团队进行优化调整,成立了AI及机器人技术研究院、商用机器人事业部、家用服务机器人事业部以及机器人移动平台产品线四个新的组织架构。 开辟诸多细分赛道 有接近九号公司的相关人士对记者透露,九号公司本轮组织架构意在进一步建设精干稳定、能打胜仗的机器人团队,夯实机器人核心技术,推进机器人产业落地,以便适应机器人业务未来3年至5年的发展需要。 具体来看,新成立的AI及机器人技术研究院整体定位是用机器人技术为整个公司赋能,主要负责AI及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全球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领域的顶级专家陈子冲为院长。该研究院研发的技术可以赋能运载机器人产品,机器人移动平台产品线,以及家用服务机器人产品。“甚至这些技术也可以降维运用到九号公司的短交通产品线上,提升短交通产品的智能化。”前述接近九号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商用机器人事业部主要负责运载机器人产品线的战略规划、产品开发方向定义、业务规划、商业应用规划等,发展、积累和应用服务机器人各项关键核心技术,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价值。 机器人移动平台产品线主要职责是通过公司各单元技术的集成和封装,模块化的形式提供高度灵活、自由配置的运载机器人平台;积极参与和对接核心客户,收集和整合主要场景和技术要求,在服务核心客户的过程中快速迭代各模块。 家用服务机器人事业部则致力于面向消费者的家用服务机器人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 从新增四大团队的类型来看,九号公司拓展产品线意向明显,家用机器人亦首次正式出现在九号公司的发展版图中。至于当下九号公司正在研发的家用机器人产品类型,上述相关人士表示该产品目前仍处于保密阶段,未能透露过多信息。 事实上,这并非九号公司首次拓展产品线。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九号公司一直坚持多元化布局,并开辟了诸多细分赛道,包括平衡车、两轮智能电动车,全地形车、机器人等等。 布局机器人赛道的好时机 九号公司方面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新赛道的逻辑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紧紧围绕着“智慧移动能力公司”这一定位、“简化人和物的移动,让生活更加便捷和有趣”这一使命展开,智慧移动能力包含智慧的移动“人”,和智慧的移动“物”两个维度。 多元化的布局也使得九号公司在移动人方面发展智能短交通,在移动物方面发展智能服务机器人,形成明确的、面向未来的战略方向和边界。 从九号公司此前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亦能找到九号公司加码机器人研发的“预兆”。招股说明书信息显示,九号公司上市募集资金拟全部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及主营业务发展所需的营运资金,覆盖智能配送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开发项目以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等。 事实上,早在初创时期,九号公司踏入的赛道是电动平衡车和电动滑板车,但机器人业务才是九号公司矢志不渝的梦想与初心。 “公司的早期创始人很多出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都是做机器人出身的。整个技术团队其实对机器人都有一种特别的热爱和情怀。”谈及机器人领域,九号公司董事长兼CEO高禄峰此前表示。资料显示,高禄峰、王野、陈中元均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司多位董事会成员也出自该校。 初创时期的九号公司,由于当时的市场不成熟,暂时放弃了机器人业务,但如今,九号公司主营业务稳步发展,让其具备了相当的技术实力、拓界能力以及资金保障,市场也在逐渐打开。 “当下正是布局机器人赛道的好时机。”盘和林告诉记者,机器人产业覆盖两个领域,一个是商用机器人,一个是工业机器人。“目前来看,工业机器人随着汽车制造业和电子制造业的周期需求波动,而商用机器人现阶段还在导入阶段,市场消费力还很不稳定。” “工业机器人需求实际上已经爆发,甚至逐步进入了成熟阶段。商业机器人结合AI人工智能,未来的前景是很广阔的。但现阶段属于概念期向成长期转变,预期2年至3年内会逐步进入成长期。”盘和林表示。
10月29日,位列德国、西班牙、中国、北美等市场滑板车和平衡车销量第一的九号有限公司(下称“九号公司”)又拿下一个“第一”,公司成为上交所科创板CDR(中国存托凭证)+VIE(协议控制架构)第一股。用九号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高禄峰的话说:“凡是九号公司进入的细分领域,我们的期望和目标都是第一。”在公司商业逻辑的驱动下,初出茅庐的九号公司果断收购了有着平衡车“鼻祖”之称的美国Segway(赛格威)公司,此后又通过与小米产业链的融合确立了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如今,九号公司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有着“统治级”市场份额。此番登陆资本市场,为九号公司的下一场硬仗备足粮草。高禄峰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智能化电动自行车和智能配送机器人将成为九号公司新的战场。眼下,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已进入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机遇期,与此同时,九号公司成立之初就重点研发的配送服务机器人市场也在今年迎来了爆发。决心:“蛇吞象”收购赛格威2013年,九号公司的初创团队遇到了难题。由于平衡车大部分核心专利掌握在赛格威手里,其他从业者很难在绕过其专利权的基础上进行产品设计。赛格威也曾数次起诉其他平衡车品牌侵犯专利权。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只要别人生产两个轮子一根摇杆的滑行车,就是侵犯了他们的专利权。”赛格威是平衡车领域公认的先行者。早在2001年,该公司研发的首款平衡机器人已经在政府护卫队中投入使用。在此后十几年的时间内,赛格威的名字也被市场视作平衡车的代名词。尽管赛格威在专利和产品技术方面无人能及,但在高禄峰看来,彼时的赛格威也存在很多问题。“赛格威当时的价格太贵,几乎是奢侈品的定位。即便在美国市场,其产品也属于绝对的小众高端产品,一般消费者只能望而却步。”高禄峰告诉记者,赛格威平衡车2010年前后在中国市场的单台售价在6万元以上,该价格甚至能够买到一台汽车。“我一直认为平衡车应该成为大众级的消费产品。在创立九号公司之初,也是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平衡车的价格降下来,让销量迸发。”高禄峰说,为了能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九号公司在2014年决心收购赛格威。2015年,创立3年的九号公司正式敲定了这笔“蛇吞象”的交易。高禄峰回忆,九号公司和赛格威从2014年开始接触,整个收购过程大概用了半年。“赛格威当时的大股东SSI-SEGWAY,INC是个并购基金,接手赛格威后出于自身原因,动了转让赛格威的念头,而我们恰好在最合适的时间窗口介入了。”由于双方理念的一拍即合,九号公司和赛格威合并后迅速开启“摧城拔寨”模式。如今,九号公司已经占据了全球平衡车、滑板车领域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高禄峰表示,基于“简化人和物的移动”的共同愿景,九号公司的智能化理念和赛格威的产品技术水乳交融,两家公司迅速融为一体。雄心:涉足领域都剑指第一“凡是我们进入的细分领域,我们的期望和目标都是第一,这也是我们做企业的思路逻辑。”谈到九号公司的发展逻辑时,高禄峰说。过去3年,九号公司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电动平衡车和电动滑板车,但在九号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有关智能电动车的行业情况、竞争格局和产品规划却占了不少篇幅。此外,九号公司的募投项目中,智能电动车辆项目(5亿元)也是拟使用金额最大的单项之一。为什么执意要进入电动自行车这个新领域?高禄峰解释,公司选择进入行业的方法论,是一定能够建立起差异化竞争,并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落脚到两轮电动车市场,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实施和智能化替代升级的窗口已形成历史性机遇。2019年4月,有着电动车“新国标”之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新政策对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电动机额定功率、整车质量等指标进行了设置,并要求禁止销售不符合新国标的车型。有市场人士预计,全国不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车数量接近1亿台,换购红利将在各地政府设置的1至3年缓冲期结束后集中兑现。尽管在招股书中,九号公司将雅迪、爱玛等公司列为竞争对手,但创新基因十足的九号公司并不想只做一款“普通”的电动自行车。2019年12月,公司发布了九号智能电动车产品——电动自行车九号电动C系列。据悉,九号公司为电动车配备了“Ninebot RideyGo!”智能系统、智能龙头锁等硬核创新技术,使得电动车实现了犹如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革命性进化。“就像Tesla和苹果对汽车和手机的颠覆,随着整个行业的不断规范,中国的传统电动自行车将迎来向智能机转型升级的新时代。”高禄峰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生产的电动车仍以非智能化产品为主,而九号公司已经在智能电动车的产品和技术方面打磨了3年。“我们的产品理念可以说是重写了电动自行车的体系和逻辑。”对于公司首款电动自行车产品,高禄峰如此评价。九号公司还有更大的雄心,即共享电动滑板车对共享单车的替代。“尽管目前我国仍限制滑板车上路,但欧洲和北美的相关政府已批准滑板车上路,并且共享滑板车已经成为不少人日常代步工具,共享滑板车也成为资本的宠儿。”高禄峰告诉记者,“共享滑板车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前景是有预期的。”初心:机器人业务迎头赶上九号公司IPO期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递交IPO申请时,九号公司使用了“九号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名字,但由于公司近3年机器人业务营收占比不高,公司在更新的申报材料中删去了“机器人”三个字,最终上市名称为九号有限公司。经查,2017年至2019年,智能服务机器人业务占九号公司全部营收比例分别为0.1%、0.31%、0.09%。从数字层面看,确实无法将机器人视为公司业务的代表。但事实上,机器人业务才是九号公司矢志不渝的“初心”。“公司的早期创始人很多出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都是做机器人出身的。整个技术团队其实对机器人都有一种特别的热爱和情怀。”谈及机器人领域,高禄峰表示。资料显示,高禄峰、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野、公司首席技术官陈中元均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司董事会成员高雪、林菁也出自该校。机器人与平衡车和滑板车都是九号公司成立之初就进入的领域,只不过当时的机器人领域并不被市场和资本看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市场对无接触配送和配送机器人的需求激增,大批资本开始涌入这条赛道。”高禄峰表示。自2017年起,九号公司就已展开配送机器人产品的研发,公司旗下的“Loomo GO”配送机器人,是国内首批设计生产用于末端配送的服务机器人之一。据了解,公司正在研发用于楼宇间配送的室外配送机器人和用于楼内配送的室内配送机器人两类产品,相关产品搭载公司自研的以视觉为主的多传感器室内定位技术、高动态室内环境机器人运动技术等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现已处于样机测试阶段,预计今年有望量产上市。
投资要点● 从2017年到2019年,九号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81亿元、42.48亿元、45.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2.21%。● 目前公司主营的智能电动平衡车与智能电动滑板车,产品较为创新且相关竞争对手体量较小,产品竞争优势明显,规模效应已现。● 公司积极开拓新产品线,2019年末发布的新产品包括智能电动摩托车九号电动E系列、智能电动自行车九号电动C系列以及智能配送机器人S2、全地形车产品,其中智能电动摩托/自行车产品已实现量产,并快速推进线下渠道建设,截至7月上旬已完成全国350余家线下门店渠道布局。● 公司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创新能力、人才等方面形成了护城河,得益于研发团队的核心人才,公司直接或间接参与多项国际标准以及中国国家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 收购赛格威持续加码国际化,目前,九号公司在国际化布局方面已有成效,从2017年到2019年海外营收在总营收中占比分别为26.11%、37.07%和39.45%,,显现了公司较强的投后管理能力。● 九号公司已形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式营销渠道,实现了对各市场的全面覆盖,提高了产品销售的渗透力。其中,公司与小米集团的定制产品独家分销模式形成了共赢格局,九号公司借此实现了快速增长。九号公司近几年加大了对非关联方渠道和客户的开拓,非关联方销售收入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去年这一比重升至47.67%。2020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国内外很多行业都带来了挑战,例如,一季度国内出行市场直接受到疫情影响,而从3月份开始,欧美市场也受疫情影响严重。但是,在这背后,有业绩韧性的公司,在疫情缓解后有望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因为生产、销售、采购、运输等方面受疫情影响,科创板首家拟申请发行CDR(存托凭证)的企业九号有限公司(689009.SH,下称“九号公司”或“公司”)一季度业绩同样遭受冲击,其一季度营业收入为6.5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九号公司指出,2月份工厂复工受到一定影响,导致工厂生产能力下降,但随着公司工厂全面复工并正常生产,通过3月份努力,已经满足了一季度80%订单需求。受新冠肺炎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九号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0.02亿元,同比有所下降。不过,疫情背景下催生的“无接触经济”,将使得配送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需求提升,而九号公司对配送机器人已有布局。跨越式增长:强产品力驱动 规模效应显现九号公司是一家智能短交通领域和服务类机器人的龙头企业,得益于研发、创新、渠道、品牌、国际化布局等优势,从2017年到2019年,九号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81亿元、42.48亿元、45.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2.21%。公司主要产品智能电动平衡车、智能电动滑板车合计销量分别为82.41万台、231.12万台、233.55万台,即营业收入和产品销量在三年间实现跨越式增长,且目前仍在成长周期内。从产品结构看,九号公司智能电动平衡车产品收入占比从2017年的74.49%降为2019年的21.71%;同期,智能电动滑板车产品收入占比从24.78%升为70.46%;同时,公司在积极加码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及其他智能产品,该板块营收占比到2019年已提升至7.83%。随着公司对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加码,公司产品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智能短程移动和智能服务机器人两大业务主线将齐头并进。九号公司实现快速增长的一大原因在于产品力优势,目前九号公司主营的智能电动平衡车与智能电动滑板车,产品较为创新且相关竞争对手体量较小。根据九号公司内部测评,公司智能双轮电动平衡车产品——九号平衡车,在最高时速、电机性能、电池容量、最大续航、低速过减速带载重量等指标方面,全面优于其他三家公司同类产品,在此基础上,该产品的价格为1999元,比其他三家公司产品的588元、899元、1096元,高出一倍甚至三倍。强产品力让九号公司单品价格优势明显,再加上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九号公司的规模效应已经显现,从2017年至2019年,九号公司综合毛利分别为3.28亿元、12.26亿元和12.57亿元。值得说明的是,九号公司2017年至2019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6.27亿元、-17.99亿元、-4.59亿元。同期,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6160.47万元、5.44亿元及1.06亿元,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提升。九号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净利润为负的主要原因是可转换债券和优先股以公允价值计量导致的账面亏损,属于非现金项目,与公司的经营活动无关;公司于2019年4月2日将优先股转为A类普通股,并于2019年6月27日作为权益工具进行核算,2019年6月30日之后的会计期间公司将不再受到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影响。护城河:研发及创新能力优势作为一家智能短交通领域和服务类机器人的龙头企业,九号公司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创新能力、人才等方面形成了护城河。需说明的是,该公司目前拥有的核心技术大部分为自主研发而来,均由公司研发团队在研发、生产过程中经过市场反馈、技术积累和创新行成的自有技术。数据显示,九号公司在智能短程移动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储备:截至2020年3月1日,公司国内已授权专利467项,海外已授权专利268项,并获得DEKA公司排他性独占授权专利近300项,该专利数量在世界范围本行业内遥遥领先。九号公司经过多年持续的技术开发研究,现已掌握的核心技术有:自平衡技术、轮式移动技术、视觉识别技术、机器人姿态控制技术、自主避障技术、自主跟随技术、语音识别技术、Ninebot RideyGo即停即走技术、锂电智能BMS 5.0技术、GPS/北斗/基站三重定位技术、AHRS姿态感应技术、电动车OTA无线升级技术等。截至2019年12月31日,九号公司员工总数为2383人;公司研发团队人员合计1004人,占公司员工人数的比例为42.13%。研发团队中,联合创始人、总裁王野现任北京市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分标委(SAC/TC159)委员,主持开发了“模块化教育机器人”、“足球机器人中型组平台”、“RAPTOR排爆机器人”等多种产品,拥有多项发明专利;王野主持研发的RoboCup中型组足球机器人平台曾获得三次RoboCup世界杯冠军。王野还参与了国际标准ISO/13482 Personal care robot safety(个人服务机器人安全性)的制定工作;作为SAC/TC159/SC2/WG12副组长,王野带领电动平衡车国家标准工作组完成中国国家标准两项(GB/T34667-2017和GB/T34668-2017),已于2018年1月1日实施。从2017年到2019年,九号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各期研发投入分别为9133.03万元、1.23亿元、3.17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6.61%、2.90%、6.91%,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20%。九号公司此次募投项目为智能电动车辆项目、年产8万台非公路休闲车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智能配送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开发项目,其中,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智能配送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开发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国际化布局显成效:投后管理能力得到验证在智能短交通领域,九号公司很早就提出了国际化,并坚定地进行实践、布局。2015年,九号公司通过收购赛格威实现了海外市场业务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具备了国际竞争力。回顾历史资料,九号公司于2015年作出决策,全资收购全球平衡车“鼻祖”赛格威,此举让九号公司品牌知名度得到大幅提升,且成功扩展了境外销售渠道。对于海外并购而言,最考验收购方的是其投后管理能力。收购赛格威之后,从2018至今,九号公司已成功开发Voi、Uber Scooter(Uber)、Spin(Skinny)和Grin(Encosta)等境外客户;目前,九号公司在境外有16家控股子公司,遍布香港、美国、荷兰、首尔、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产品已进入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在多个海外市场实现了深度渗透。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九号公司境外营业收入分别为3.61亿元、15.75亿元和18.09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6.11%、37.07%和39.45%。海外业务占比提升,意味着九号公司的投后管理能力通过了考验,公司已具备国际竞争力。九号公司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海外销售渠道建设,并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市场情况建立符合当地的商业模式。渠道优势明显 在手订单预示业绩潜力九号公司已形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式营销渠道,实现了对各市场的全面覆盖,提高了产品销售的渗透力。具体而言,线上渠道方面,九号公司全系列产品入驻小米商城、天猫、京东、苏宁易购、亚马逊等主流电商销售平台,并发展了依托B2C平台从事独家代理销售的线上分销商。线下渠道方面,九号公司多款产品通过小米之家平台推出后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就,公司与小米的联合使得公司在市场渠道方面具备其他同类企业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从业务模式看,九号公司早期产品曾在小米集团渠道销售,小米集团在了解九号公司具备较强的产品研发、生产能力后,于2014年与九号公司开展定制产品分销合作。九号公司与小米合作的定制产品独家分销模式形成了共赢格局,其中,九号公司借助小米集团的品牌、销售渠道、管理经验等,减少了对外销售产生的相关费用,快速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目前,小米集团为九号公司第一大客户。在2015年,得益于双方合作双赢的基础,以及对九号公司未来前景的看好,小米集团作为财务投资者通过People Better参与了九号公司A-2轮融资,后者目前持有九号公司10.91%的股份,对应表决权为5.08%。与此同时,九号公司也很重视非关联方渠道和客户的开拓,2017年至2019年,公司对非关联方实现收入分别为3.62亿元、18.13亿元和21.86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6.24%、42.69%和47.67%,即非关联方销售收入呈现上升趋势,占营业收入比重也呈现上升的特点。得益于渠道、客户优势,目前九号公司在手订单为平衡车系列7.28万台、滑板车系列15.2万台、电动摩托车/自行车9500台,这一指标意味着九号公司业绩潜力较大。智能服务机器人具备先发优势 未来前景广阔在智能服务机器人方面,据分析,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将不断拓展,并带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高速增长。根据IFR、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2018年全球服务类机器人市场规模达82.9亿美元,预计到2021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至131.4亿美元,其中,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8.6亿美元。自2017年起,九号公司重点研发“配送类服务机器人产品”,并已推出基于“路萌Loomo”的“LoomoGO”配送机器人,成为国内首批设计生产用于末端配送的服务机器人公司之一。此外,公司正在研发用于楼宇间配送的室外配送机器人以及用于楼内配送的室内配送机器人两类产品,相关产品搭载公司自研的视觉为主的多传感器室内定位技术、高动态室内环境机器人运动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现已处于样机测试阶段,预计将于2020年量产上市。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家国际领先的智能短交通领域和服务类机器人公司,九号公司在物联网方面布局较早,用户可以通过App连接车辆,实现在线查看设备信息及远程操纵、体验交互式新手教程、在线更新固件、“黑匣子”异常信息同步等功能。借助着产品的物联网属性优势,Ninebot APP目前已有接近341万注册用户(不含共享滑板车业务),平均月活跃度约为42万;公司产品(不含共享滑板车)在全球范围内使用行驶里程累计达13.1亿公里;Ninebot APP与智能短交通产品全球互联累计高达1.2亿次,日均互联约18万次。通过对产品物联网、大数据的提前布局,九号公司形成了先发优势,有望逐步建成大数据及云计算中心,持续提升数据运营能力。(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