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北京市交通委发布消息称,近日北京市交通委会同北京市网信办、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交管局等部门,共同约谈多家在京运营的共享电动单车企业,提出限期整改要求。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此次被约谈的共享电动单车品牌包括:考拉出行、筋斗云出行、小遛共享、芒果电单车、蜜步出行、骑士出行等。这也意味着,一度站在风口上的共享电动单车,如今却被素有政策风向标的北京拒之门外。 共享电动单车遭遇约谈整改 北京市交通委表示,上述品牌存在违反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违规投放共享电动单车,且存在未按要求进行电动车登记、未能准确披露服务信息、未建立用户押金预付金专用账户、未按有关主管部门要求提供信息等多项问题,涉嫌严重扰乱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市场秩序。如果逾期未能整改到位的企业及其运营平台,或将面临行政罚款、扣留车辆、下架APP等多重处罚。 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共享电动单车违规伤客事件不断。 今年5月份,北京市交通委对“小遛”公司在京违规投放1400余辆电单车行为,约谈相关负责人,责令限期收回车辆并停止在京投放; 7月23日,小蜜电单车漏电导致北京市一市民右手被深二度电弧烧伤; 7月29日,北京蜜步科技有限公司被处以5万元罚款顶格处罚并责令限期收回全部共享电动单车。 为此,北京市交通委年内已针对多家企业的违规行为实施了行政处罚。 据北京市交通委介绍,因多家企业在工商系统预留的联系方式失效,执法人员曾前往失联企业的注册地址实施上门约谈,其中北京蜜蜂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骑士出行科技有限公司、青鸟快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共享电动单车企业注册地址为无效地址或无人办公。 对此,交通委表示,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往往存在保养维护不及时、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运行安全风险高、电池污染严重等多重隐患,租赁电动自行车的骑行人不固定且多未接受过专业的交通安全教育和技能训练,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加之电动车自重大、速度快,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带来较大的伤害和损失。 电动单车迎“锂电化+智能化”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时我国两轮电动车社会保有量就已突破2.5亿;2018年,国内两轮电动车年产量超过3000万,堪称“国民出行工具”。特别是在中国的三四线城市,电单车续航能力强,成本低,便捷实用,成为居民日常出行的首选。共享单车只解决了1公里-2公里内的出行需求,有专家预计更大的产业机会是两轮交通出行的电单车。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一致看好这门生意。有资深出行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政府监管、偷盗损耗、运营成本都是共享电动单车从业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共享出行行业无序管理的规模化运营模式往往都会带来超标投放、无序违规停放,责任事故难以厘清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相继发布文件表示,对共享电动单车“暂不发展”或者“不鼓励发展”,甚至杭州、深圳一些城市直接出手叫停了辖区内的共享电动单车。直到2019年4月份开始执行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又重新给市场带来希望,电单车从此有了合法身份,这也让共享电动单车市场迎来了新的投资发展热潮。 今年4月份,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电动出行领域,前有滴滴旗下品牌青桔单车完成了10亿美元的A轮融资,后有美团向富士达、新日等电单车生产企业下单百万台共享电动单车订单,独家买断了富士达一款Q8车型。6月份,哈啰出行携手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蚂蚁金服宣布,首期共同出资10亿元组建合资公司,铺设两轮基础能源网络。 新浪财经专栏作家林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生态出行领域足够热门,市场需求也足够旺盛,但困难也显而易见。“首先是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政策监管非常严格,难以准入。其次相比于共享单车,电单车在制造成本、维护成本上需要更大的成本。包括安全维护,回收问题以及充电场景的落地都需考虑。” 同时,他亦指出,两轮出行产品本身仍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受制于成本“傻大笨粗”的铅酸电动两轮车此前是市场主流,在新国标等驱动下,两轮电动车的改变在所难免。由于新国标对整车质量、车辆尺寸、充电参数和里程续航都做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将开启两轮电动车“锂电化+智能化”的新发展阶段。
记者16日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近日,北京市交通委会同北京市网信办等部门和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共同约谈多家在京运营的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提出限期整改要求。逾期未能整改到位的企业及其运营平台,或将面临行政罚款、扣留车辆、下架App等多重处罚。 此次被约谈的企业涉及考拉出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乾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筋斗云出行)、宁波小遛共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小遛共享)、武汉小象创意科技有限公司(芒果电单车)、北京蜜步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这些企业违反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违规投放共享电动自行车,且存在未按要求进行电动车登记、未能准确披露服务信息、未建立用户押金预付金专用账户、未按有关主管部门要求提供信息等多项问题,涉嫌严重扰乱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市场秩序。 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对电子商务经营者和经营平台的责任义务有明确规定,交通运输部等十部委《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也明确了北京市“不发展电动自行车租赁”的基本原则。此前,北京市交通委已针对多家企业的违规行为实施了行政处罚。 据介绍,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往往存在保养维护不及时、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运行安全风险高、电池污染严重等多重隐患,租赁电动自行车的骑行人不固定且多未接受过专业的交通安全教育和技能训练,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加之电动车自重大、速度快,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带来较大的伤害和损失。 交通部门表示,在京运营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企业要严格遵守《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严禁违规投放、运营租赁电动自行车。执法部门将持续加强执法监管,坚决取缔非法运营行为。
(原标题:“两轮特斯拉”燃了:股价涨几倍,多地生产三班倒仍难赶上进度,经销商排队拉货堵塞厂区道路……) 每经记者 张蕊新日股份三季度单季营收同比增长127.7%,归母净利润超去年全年;雅迪控股上半年净利润增长113.8%,至11月末销量就已达到1000万辆,比去年全年的609万辆高出约七成……即使是在平常年份,这也算得上不俗的业绩,而在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电动自行车行业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绝对是超出了市场的预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一家头部电动车企业河南区域销售经理赵亮(化名)不无自豪地介绍说,今年开年之初,河南由于挨着湖北,在2~3月份还受到疫情巨大的冲击,但到4月份整个行业就出现全面恢复,“前期积压的需求迅速释放,我们4~5月份销量增幅都在150%左右。”春江水暖鸭先知,业内人总能最先感知行业的脉搏。而电动车行业的表现也的确成为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中一个不可多得的亮点。就在近期,爱玛科技于11月26日成功通过IPO审核,行业内又一家头部企业终于看到了上市敲钟的希望。年销量超过3000万辆,社会保有量接近3亿辆——这是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最新官方数据。而根据工信部统计,今年4月以来,我国电动自行车单月产量同比增速基本都超过40%。近一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在美股市场上走出一波罕见的大牛行情,股价从去年10月的40余美元,到12月9日最高飙涨至654美元,涨幅超过十多倍。而国内市场上电动自行车产销两旺以及股价的大涨,也在业界制造出“两轮版特斯拉”这一美名。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行业的本轮盛宴中,实际上受益更多的是排名居前的几家龙头企业,而对于行业中处于中等规模及以下的大量普通企业来说,今年仅取得有限的增长,甚至有的企业还出现了下降。有小规模电动自行车企告诉记者,在大企业高增长的同时,行业内的中小企业现在一年比一年难做,熬不过的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销售火爆 头部企业股价一飞冲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工信部最新数据,今年1~10月,全国电动自行车完成产量2548万辆,同比增长33.4%。事实上,如果抛开受疫情影响的1~3月,在4~9月这6个月中,全国电动自行车单月产量增幅均超过四成(4~8月增幅分别为40.6%、45.4%、48.4%、49.5%、42.6%),而9月当月产量同比增幅更是达到51.5%。稳居行业“第一梯队”的雅迪控股(01585.HK)上半年销售业绩超出市场预期:上半年销量406万台,比去年同期203万台销量翻倍;销售收入76.4亿元,增长87.5%;净利润3.85亿元,增长113.8%。雅迪控股净利润情况(单位:亿元)A股电动车企新日股份(603787,SH)三季度实现营收23.4亿元,同比增长127.7%,归母净利润8614万元,已超越去年全年。新日股份单季营业收入(单位:亿元)新日股份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幅(%)新日股份单季归母净利润(单位:万元)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新日股份股价从4月28日的最低点9.53元/股,涨至11月24日的最高点39.92元/股,涨幅达319%。雅迪控股股价从3月19日的最低点1.685港元,涨至10月15日的最高点14.236港元,涨幅达745%。雅迪控股周K线图美股上市公司小牛电动(NIU)股价从3月27日的最低点6.08美元,涨至11月13日的高点37.44美元,涨幅达516%。小牛电动单季营业收入(单位:亿元)小牛电动单季归母净利润(单位:万元)爱玛科技品牌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二季度以来,电动车销量的确呈现出持续向上的增长曲线,尤其三季度销量增长非常明显,预计能够占据全年总销量的一半左右。”“用‘暴增’这个词也成立。”新日股份董事会办公室主任陈开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跟整个市场总体的增长相比,头部企业的增长更为突出。记者探访畅销款等20天都没货除了上市公司,行业内知名度较高的企业三季度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成立于1997年的老牌电动车企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在电动车市场的占有率与新日股份相当。公司总裁倪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除去受疫情影响的第一季度,我们今年销量也是大幅增长。”“我们从3月底销量开始迅速回升,4~5月份出现了暴增态势,今年三季度的产量与往年相比会有大幅增长,所以我们各大生产基地都召开会议,进行了扩大产能的任务分配。”自称排在全国前十的五星钻豹电动车浙江区域销售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今年三季度该公司销售的增速创了新高,总体增长了40%左右。同样取得明显增长的还有天津的踏浪电动车,公司董事长张杰对记者透露,今年截至目前销量增长了30%~40%,但如果扣除一季度的大幅下滑,实际上主要的增长均来自二季度末尤其是三季度。由于产业基础好、配套全,天津一直是国内电动车的主要生产基地。用当地一家电动车企负责人齐宇(化名)的话说,基本上所有大品牌都在天津设有工厂,像雅迪、新日即便总部在南方,但简易款(电动自行车)也都在天津建了厂。说起今年电动车生产有多兴旺,今年8月从长沙到天津某大型电动车企入职的沐迪(化名)感受颇深。他告诉记者,今年其所在企业从销售台数到销售规模都实现了大幅增长。“8月我住在工厂宿舍,当时生产线非常繁忙,排班排到很晚,一般23:00都还有工人在流水线上生产,每天都有上夜班上到很晚的。”沐迪说,三季度是电动车行业的销售旺季,在旺季通常是三班倒,公司的几大生产基地都要加班,即便这样往往还是供不应求。除了直观的生产场景,沐迪还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9~10月这两个月里,厂区前面那条路长期水泄不通,因为有大量货车都在排队等着拉货,那条路几乎完全走不动,当时生产和物流都非常繁忙,所以职工停车也是个大问题。赵亮所在的企业也不例外。他告诉记者,当时企业推出的一些新技术车型货源非常紧张,4~5月份时有经销商打款7~10天时间都拿不到货,而到了8月份时供应甚至更紧张,很多经销商向厂商交了支付定金,但常常10多天20天都交不了货,一直在排队,持续到10月上旬都还比较紧张。当记者问到能否从其他工厂调货时,赵亮表示,考虑到物流成本,他所在的河南区域主要从天津、无锡等3个工厂拿货,集团安排生产有总体的计划,每个工厂的产能都是预先分配好的,“你如果从天津拿不到,就得赶紧抢无锡,都抢不到就得往后排,3个工厂都是饱和的。”赵亮说,当时就已经形成卖方市场,经销商订不到货也没办法,如果撤单还得重新排,因为卖得好,大多数经销商还是愿意排队拿货。沐迪所在企业同样出现了供应紧张的情况,不得不跨区域调配零部件的供应。“比如广东当地的配套资源满足不了生产需求,天津工厂会把烤漆车架等发往广东进行支援,但一般都是部件的调配,成品通常不存在区域调货的情况。”供不应求 头部企业大举“招兵买马”与生产端相比,销售终端市场的火爆更为明显。赵亮坦言,今年河南区域经销商、分销等加在一起新增了五六百家门店,销量扩大以后,工作更细化,以前的人手根本忙不过来。“去年我们有12个业务经理,每人负责1.5个地级市的销售业务,今年新招了4个,调整为每人负责1个地级市,但要做的工作也更细更杂,算下来员工增幅有33%。”“从我个人来说,基本从复工以来就是‘连轴转’的节奏,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睡觉之前随时打电话、沟通事情。”不过多年从事销售工作的赵亮却乐此不疲。记者注意到,一线品牌厂商的招工人数基本都大幅增加。雅迪控股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集团拥有6305名雇员,比半年前的4341名雇员增加了1964人,增幅达45%。同属“第一梯队”的爱玛科技近期仍在大量招聘员工。记者在某求职招聘网站查询发现,爱玛科技有8页共计141条招聘信息,其中以省区销售总监招聘人数最多。沐迪也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企业旺季除了要三班倒之外,厂里还新招了很多小时工、派遣工、日结工之类的临时工,来满足产量需求。“整个电动车行业在旺季时都会招人,但工人并不好招,更别提熟练工了。”沐迪表示,企业当然更想找熟练工,尽管熟练工的人工费要贵一些,但因为人工费和工作效率、工作系数挂钩,老员工工作系数是1.0,新员工一般是0.8,而像烤漆和车架等工作,新来的员工只能干最基础的,焊工和喷涂工都是技术工种,这些新招临时工通常是做不了的。记者对北京的多家电动车门店进行了走访。当记者表示看中了一款简易款的电动车时,爱玛一家门店的店员直言“这款没货”,并表示调货都调不了,因为全北京都没货,要凑够1000台才能下订单。“现在北京这边的代理商抢不到货,各地的代理商都在厂家盯着,厂家都是先紧着量大的代理商来配送。”在旁边一家门面不算太大的新日品牌电动车门店里,聊起近期的市场行情,老板告诉记者,“旺季的时候一天能卖十多辆,最忙的时候我们中午饭都得下午四五点才能吃上,每天得晚上九到十点才能下班。”电动车终端销量暴增也带动上游电池销售的强劲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现存电动车中铅酸电池车型占比约为93%。超威动力和天能动力两家电池厂商的市场份额合计占铅酸电池市场的90%以上,它们与各大电动车企均有供应关系。问起今年铅酸电池销量如何,超威动力山东区域一名代理商对记者表示,“从年初到现在销量一直都很好。”“今年铅酸电池销量比去年增长很多,每个县域市场比去年同期都卖得多出很多。”超威动力一位负责保定区域加盟事务的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因为当地是每个县一个代理,每个代理点的情况都不太一样,一般增长20%~30%的都比较普遍。牛市背景疫情和新经济推动需求猛增市场为什么会出现销量大增?几乎所有受访人士首先提到的都是疫情因素。“由于担心公共交通的传染风险,复工后以电动车为代表的个人出行工具大受欢迎。”光大证券分析师马瑞山认为,这一因素在二季度体现得尤为明显。疫情以来新经济、新消费的推动也是重要因素。陈开亚告诉记者,像外卖、快递、同城配送、共享出行等需求的增长,都刺激电动自行车市场扩张。“电动自行车不仅是一个民生的交通出行工具,更是一种生产资料。”中国自行车协会一名工作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据推测当前全国的快递/外卖小哥一共约有1000万人,这就涉及1000万台车,其中绝大部分即使在疫情期间也是非常活跃的。记者注意到,美团点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从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骑手数达到295.2万人,其中新增骑手达138.6万人。饿了么数据显示,疫情期间不少厨师、健身教练、航空公司地勤人员等开始兼职送外卖。今年1月下旬至6月初,饿了么累计提供了超120万蓝骑士就业岗位。不得不提的是,共享出行也为电动自行车带来市场机遇,马瑞山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预计这将为行业带来500万台的销售增量。今年以来,互联网巨头纷纷加码共享电单车,美团、哈啰、滴滴跑步入场。滴滴自有品牌青桔单车相关负责人此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是各共享两轮企业抢占先机的重要竞争周期,一方面大家比拼投放量和城市规模,整个行业今年总的投放量达到过去电单车两年投放总和的2~3倍。艾媒咨询研报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电单车数量已超过100万辆,预计2025年投放车辆可达800万辆,收入规模将达到200亿元。一位知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一家头部企业今年接了一个来自美团的大订单,订购了约80万台共享电单车。”陈开亚也明确表示,今年团购(集团用户)市场的扩大,是销量大增的一个重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爱玛科技品牌负责人回复记者采访时表示,线上直播带货火热,激发了人们的购车热情。“许多车企及经销商试水社群营销、商城营销、组建直播团队进行电商直播带货等新零售模式,让用户不用出门就能看车、购车,线上销量空前激增。”记者梳理发现,近几个月来,雅迪、新日、绿源等品牌电动车纷纷进入了“直播女王”薇娅的直播间。行业分化“战国中晚期”中小企业退出明显谈销量大增不能不谈行业所处的阶段。若是市场开创初期,销量暴增也属平常,但现阶段的电动车市场显然不符合这一特点。受访的行业内人士常常拿电动自行车与家电、手机等行业进行类比,认为二者的市场演变遵循着同样的逻辑,最终会形成一个行业前五强能占据80%市场份额的格局。而“洗牌”与“价格战”也成为他们提到最多的关键词。在陈开亚看来,电动自行车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实际上已到了“战国时代中晚期”,也就是“大国兼并小国”的阶段,消费者越来越看重品牌,市场份额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换言之,今年市场总量增长有限,只不过头部企业增长比较好,而对某些品牌来说,总数甚至还出现了下降。事实上,马瑞山、倪捷、张杰、五星钻豹前述负责人等也都对记者表达了相似的观点,简言之,即“大企业增速快,中小企业退出明显”。齐宇也告诉记者,他的企业每年产能大概有十几万台,被问及今年销量如何时,齐宇坦言,“今年跟往年差不多,只能说凑合,一二线品牌今年应该增长挺厉害的。”天津当地另一家小规模电动自行车企也感叹一年比一年难做。资料来源:方正证券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不过在前述中自协工作人员看来,头部聚集效应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状况,这恰恰可能是产业迈向成熟的表现之一。“2003年非典时期,电动车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期,在那10年里成长起来的头部企业跟现在的头部企业可能发生了明显变化,未来5年可能又会有新变化,这都很正常。”她说。基于多年的从业经验,赵亮也认为,现在的头部企业也并非不可撼动,不过行业最终会形成像美的、格力那样不可撼动的龙头。在陈开亚看来,头部企业对行业进入成熟期有自己的预判,也会采取相应的策略。比如,五星钻豹前述负责人就表示,一些大企业开始加速做渠道下沉,“以前他们只做单个市场,现在都下沉到乡镇了。”这里面当然也涉及价格战策略。马太效应新国标将加剧向头部企业聚集在市场向头部品牌集中的过程中,新国标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狭义的新国标指2019年4月15日正式实施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广义的新国标还包括2019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至此,电动两轮车的定义得以明确。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的各项关键性能如整车质量、整车尺寸、最高时速等都进行了修改,如要求车重不超过55kg,最高时速不高于25km等,并提高了电动车准入门槛(要有3C认证)。倪捷是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起草专家组成员,他对记者表示,新国标由原来的部分条款强制改为全文强制,具有非常强烈的强制性。爱玛科技品牌负责人表示,新国标的执行将使整个产业链进入全面规范期,大量人工密集型、作坊式的杂小电动车企业恐被淘汰,市面上劣质产品会被全面清退,行业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在马瑞山看来,新国标使行业门槛进一步提升,同时价格战策略也带来供给侧出清,一、二梯队企业的营收数据增速明显加快。此外,新国标明确了电动车身份,部分“限电”城市开始逐步放开政策限制,而换购需求也为行业带来一定增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销量大增的情况下,很多大企业今年纷纷扩产。这种扩产是否盲目?会不会加剧价格战?马瑞山认为,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头部企业产能偏紧,扩产是为了满足中小企业退出后的市场以及换购潮带来的新增需求。爱玛科技前述品牌负责人表示,扩产不仅是企业应对当下销量激增的短期举措,更是针对未来中长期增长而进行的战略布局。对于价格战,马瑞山表示,今年价格战已经比较激烈,但并非全面的价格战,而是头部企业借着新国标政策红利推出的份额战,挤压的是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爱玛科技品牌负责人直言,价格战是今年电动车行业无法回避的话题。政策更迭、产业洗牌以及疫后的消费刺激,都是今年价格战相对激烈的重要原因。“从目前情况看,后疫情时代的特殊环境和产业洗牌对电动车行业的影响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价格战也将阶段性地存在。”倪捷告诉记者,原来有很多小企业的产品价格很低,但今年在价格战的背景下,他们不再具有优势,一部分小企业就退出了。新国标助力头部企业销售大增之余,也带来一些思考。倪捷表示,新国标与消费者的需求实际上存在一定的错位。比如新国标要求电动自行车时速不超过25km,车重不超过55kg,但消费者更想要速度快一点、续航长一点、车子大一点。“事实上新国标在执行过程中比较难以严格地规范市场,这就使有篡改、超重、超速等各种违规超标行为的企业有了市场。”倪捷说,这在客观上可能造成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而这也是行业火爆背后的隐患。行业动向在售锂电车型份额大增电动自行车锂电化,也是行业向好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新国标要求车重不超过55kg,已经高于旧国标44kg的标准,但多位受访人士认为,由于在旧国标时代多数电动车都难以达到要求,所以55kg仍然是一个轻量化的要求。马瑞山表示,电动自行车设置了55kg重量上限和48V电压上限,大容量铅酸电池只能由锂电池替代,电动自行车的锂电化将成为趋势。新日股份今年启动了“超高端智能锂电车”品牌新定位,由控股子公司新日动力向外部供应商采购车规级电芯,自主设计BMS、电气和结构,向市场推出质保5年的锂电池(行业内一般是3年),并将配套用于公司部分中高端电动两轮车产品。“今年铅酸电动车向锂电电动车的迈进步伐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和想象,这也推动了电动车特别是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得以提高。”陈开亚说,今年公司的锂电车型应该会达到30%以上的份额,而过去还不到百分之十。记者在走访北京电动车门店的过程中也发现,目前在售车型绝大多数为锂电车型。记者在北京东三环附近走访时,在邻近的3家门店中只有爱玛旗下一家门店还剩一款铅酸车型在售,但鲜有顾客问津。与店员交谈过程中,店里陆续有顾客前来选购,但都是主动询问锂电车型。一家新日品牌门店的老板直言,“现在不做铅酸车型了,只有锂电车。今年新日推出了‘锂电保5年’活动,对顾客来说比较划算。”“这款车型是今年的主打锂电车型,用了德国博世的电机,20Ah的锂电池,原价4200元,现在赶上‘双11’的活动只要3400元,特别合适。”老板向记者介绍,这款车卖得特别好,10月初从厂家定了60多台,现在(11月6日)还剩9台,多的时候一天就能卖出三四辆。事实上,几乎所有受访人士都表示,锂电池代表着电动车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家头部企业的区域销售经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之前市场对锂电池的认可度不高主要是由于锂电池相对更易爆,成本也比较高。“但是现在,锂电池稳定性与以往相比已经大大提高了,全国能统计出来的爆炸事件也没有几例,特别是像磷酸铁锂电池,包括三元锂电池稳定性都比较好。”这名销售经理介绍,过去锂电池的成本大概是铅酸电池的2~3倍,不过现在规模化生产之后,锂电池的成本也越来越低,已经不到铅酸电池的2倍了,未来还有望进一步降低,可能做到只有后者的1.5甚至1.2倍。一般来说,锂电池的寿命能达到铅酸电池的3倍。该区域经理说,以他所在企业应用的汽车级锂电池为例,已经实现了充放电1500次后电量还有93%,按照每2~3天充一次电的话,那就是至少可用3000天,基本上能到8年甚至是10年。他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铅酸电池一般只有2年左右的寿命,电动自行车正常用6年平均需要大约3组电池,但锂电池只需要1组。“这样算下来锂电池更划算,对消费者而言也更实惠,这也是我们进行推广的主要动力。”正是由于看好两轮锂电车型的未来前景,动力电池巨头纷纷开始大力布局。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力神电池、比亚迪均已进入电动自行车市场。宁德时代已跟爱玛、雅迪、新日、台铃、哈啰出行等多家企业展开合作。预期向好未来一两年有望迎最大规模换购潮销量翻倍、单季度净利超去年全年……这轮强劲增长能否持续?又能持续多久?在马瑞山看来,头部企业的增长并不是短期的、偶然的,行业内一二梯队的企业都有望延续较高速增长。爱玛科技前述品牌负责人认为,在未来3~5年内,行业高增长的态势有望持续。“首先在政策方面,围绕新国标,全国多地都制定了非标电动车的过渡期,相当一部分老旧车辆将在明后年到期。在政策迭代的推动下,预计电动车有望在未来一两年内迎来史上最大一波换购高潮。”陈开亚和倪捷也都认为,从2022年开始,行业还将有较大的增长。“根据我们测算,如果分别按照悲观/中性/乐观的预期,2025年之前,光新国标带来的年均换购需求就能达到1350万/2250万/3150万辆,高峰年份会更多。”马瑞山说。而在需求方面,除了存量市场产品不断被淘汰、升级,细分市场的消费人群也一直在变化、增长。爱玛科技品牌负责人认为,疫情对电动车需求的推动,加之共享出行及换电等因素,将会刺激新的出行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电动车主要以内销为主,但出口也是行业总需求中重要的一部分。中自协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电动自行车出口量为145.3万辆(占总产量的比重不足5%,仍处于早期阶段),在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滑22.6%,主要是受到美国加征关税及欧盟“双反”等因素的冲击。而到今年5月,欧洲多国政府对电动自行车产品给予补贴,客观上带动我国企业出口大增。马瑞山表示,从调研情况推算,今年前8个月,我国的出口量同比增长超过10%。多位受访人士均表示,电动两轮车是典型的“中国创造”的工业产品,产销量连续多年位于全球市场首位。“我们预计再过两三年,电动自行车出口市场还会进一步扩大。”陈开亚说。对于整个产业来说,爱玛科技品牌负责人认为,新国标的执行将进一步规范电动车行业,会有更多、实力更强的企业进入,行业的马太效应也将更加凸现,产业规范自然会带来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并促使整个产业规模扩大。据方正证券测算,从2021年起,电动两轮车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陈开亚也表示,市场的增长还将持续两三年,业内的一个共识是:会进一步向头部品牌集聚,并形成类似现在空调、手机等行业的市场格局,前五名占据市场绝大部分份额。爱玛科技品牌负责人表示,2021年预期行业将继续增长,“我们正在积极开展明年的布局和规划,产销量预计将有更大幅度的提升。”一位知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爱玛预计今年全年销售量将达到800万台。记者注意到,10月份,爱玛全球供应商大会宣布,2021年定下保1600万辆冲刺1800万辆的销量目标,这一目标比今年的800万辆足足翻了一番。而据业内人士透露,雅迪内部会议也定下了2021年1600万辆的产销战略目标。 记者手记|“两轮特斯拉”的春天 可能才刚刚开了个头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实体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然而也有一部分企业抓住了发展的机遇,电动两轮车便是实现逆势暴增的行业之一。事实上,在2003年“非典”时期,电动两轮车就曾经历过一轮快速增长的走势。由于担心公共交通的传染风险,今年复工后,以电动自行车为代表的个人出行工具大受欢迎。记者在走访电动车门店的过程中,就有店员感叹“如果疫情一来谁还坐地铁啊,大家都开始骑电动车了”。受疫情影响,外卖快递、同城配送、共享出行等新经济、新消费的需求快速增长,再加上新国标的落地实施将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在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催生了雅迪上半年销量翻倍、新日三季度净利超去年全年的战绩,也绘就了一幅“经销商打款20天收不到货、各大生产基地三班倒、厂区道路货车水泄不通”的繁忙画卷。资本市场的反应最敏感。今年以来,电动两轮车上市公司股票大涨,行业龙头股价一飞冲天,这也反映出市场份额加剧向头部企业集中。多位受访人士对记者表示,经过20年的发展,当前的电动车市场已经进入到洗牌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或将成为未来行业的常态。 股价的飙升让“上车”的股民心满意足,不过投资者对短期的股价波动需要理性看待。在笔者看来,更需要关注和把握的,是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否能够持续。实际上,新国标带来的需求还可能继续爆发,业界偏乐观的预期认为,2025年之前,年均换购需求可能会达到2000万~3000万辆,高峰年份甚至更多。再加上未来出口增加、市场进一步分化等因素,对于头部企业来说,行业增长的春天,可能才刚刚开了个头。记者:张蕊编辑:陈旭视觉:蔡沛君视频编辑:朱星运排版:陈旭 马原
(原标题:股价与销量齐飞:两轮电动车市场迎来新的春天?) 今年开启的后疫情时代投资主线,让不少几乎要被市场遗忘的股市标的不仅一夜翻了身,且正被巨大需求裹挟着进入黄金发展时代。比如中短途+便捷出行需求,叠加共享经济的催化,配以《新国标》的出台和施行,正让电动自行车市场走向新的爆发阶段。根据12月9日工信部披露的数据,今年1-10月,我国电动自行车完成产量2548.0万辆,同比增长33.4%。其中电动自行车制造企业营业收入759.9亿元,同比增长26.9%,实现利润总额30.0亿元,同比增长30.5%。要知道在传统销售旺季的4月,该项统计数据整体表现还相对低迷。1-4月,全国电动自行车完成产量644.5万辆,同比下降3.8%;期内电动自行车制造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4亿元,同比下降12.9%。不过在4月单月,电动自行车完成产量251.2万辆,同比已经增长了40.6%。如此高的成长性在短期内爆发,也难怪在二级市场得到了迅速回馈。根据目前已上市企业的表现来看,港股上市公司雅迪控股,其股价在2020年以前很长时间都徘徊在3港元/股;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小牛电动,股价自2018年上市以来持续在10美元/股以下波动;A股公司新日股份历史上股价最低约在7元/股。这些公司无一例外,在进入2020年之后,股价开启了飞跃之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粗略统计发现,今年初以来截至12月9日,雅迪控股的股价实现涨幅约606%,新日股份涨幅为162%,小牛电动截至8日美股收盘价计算涨幅约在227%。12月9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雅迪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家中指出,《新国标》出台后,电动两轮车市场曾短暂出现下滑,但从如今发展态势来看,正呈现三个转变:销量继续上升,小品牌在逐渐消失,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不过随着越来越多带有新兴互联网基因的新势力进入这一领域,雅迪们还能安然坐稳如今的位置吗?他们的海外之路将如何开展?两轮电动车市场的春天将如何延续?股价需求双双爆发上市公司公布的业绩表现也显示出当前正处在市场高需求阶段。雅迪控股2020半年报显示,公司在2020年第一季度末恢复生产,半年内公司电动踏板车及电动自行车的总销量实现405.88万台,前一年同期这一数据则为203.3万台。由此带动公司电动两轮车、电池和充电器以及电动两轮车零部件的销售收入在期内实现76.39亿元,同比增长了87.5%。在今年11月,雅迪还宣布在行业内率先完成了年内千万台的销售目标。近日举行的2021年雅迪科技全球倍增战略峰会期间,雅迪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董经贵强调,电动车行业升级势不可挡,雅迪将聚焦核心技术,采取多品牌、多品类全球战略,从产品外观和使用、服务、大数据价值等层面下功夫。小牛电动公布的今年前三个季度收入的同比表现分别为,第一季度下滑34.4%、第二季度上升21.6%、第三季度上升36.7%。新日股份在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2.85%,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了22.1%;但在今年第三季度营收已经增长78.54%,扣非净利润同比上升43.06%。随着行业市占率排在第二位的爱玛科技终于顺利通过上市审核,目前头部电动两轮车企业已经齐聚资本市场。11月26日,证监会官网显示,被历史原因影响的爱玛科技得到首发审核通过,开启了后续A股上市之路。也就是在爱玛科技的招股书中,可以一窥改变行业格局的《新国标》到底对产业而言意味着什么。公司最近一次更新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国家标准委正式发行了电动自行车行业国标修订计划,并在2019年4月正式实施,这成为电动自行车行业新的国家标准。公司方面表示,《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的各项关键性能如整车质量、整车尺寸、最高时速等进行了修改,公司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方面根据要求进行了调整。目前(招股书更新时间为2019年)公司针对《新国标》进行了整车及零部件的研发和调整,并已量产备货。可以说,《新国标》的施行无疑对行业带来了一定的“整肃”效用,也是推动集中度提升的一个核心力量。但也是从这时候开始,走向成熟期的电动两轮车行业无疑也将迎来新一轮洗牌期。不少业内人士都指出,根据《新国标》的规定,2021-2024年将是各地政府规划的过渡时期,在这期间无疑将迎来一轮换车需求,并带来行业格局进一步改善。随后,强者恒强,行业步入成熟期,届时意味着对于头部企业来说,更高附加值、更高客单价和高利润收益的状况将十分可期。天风证券则将电动两轮车行业分为了四轮发展周期,指出在2004年以前行业初步完成规模化发展,随后直到2013年间是高速发展阶段并开始出现行业规范化,再到2019年由价格战引发龙头企业地位凸显并借此加速渠道开拓。在2019年之后,该机构表示,由于新国标落地、新冠疫情催化、消费升级,将带来行业的新一轮发展,竞争格局优化将助推头部企业盈利能力提升,新企业入局将推动产品高端化和智能化发展。该机构综合考虑全国电动自行车换车需求、共享电动两轮车投放需求、快递和外面等行业催生的换车需求三个条件,预计中国电动两轮车(包括新国标车和电动摩托车)销量将在2023年达到峰值6384万辆,复合增速16%。行业对电动两轮车的未来预期非常乐观,有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行业存在一种观点,即未来电动两轮车的需求将仅次于智能手机,可能存在每个家庭或每2-3人就有一台电动两轮车的情形。这意味着有预期认为,未来不排除这一产业未来会实现行业产值相比现在能翻4倍以上的可能性。迎接新拐点当然,与所有传统的垂直行业一样,两轮电动车行业在被发掘到庞大消费潜力之后,以互联网力量为代表的新兴团队也开始进入这个市场。典型如小米生态链企业九号公司,就对外强调基于小米基因发展而来。同时,电动两轮车行业本身还存在换机周期较长、需求集中在国内、未来可能走到一定瓶颈期等问题,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抉择,将是头部厂商们共同考虑的话题。王家中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根据雅迪目前对市场的观察,公司目前主流消费者中,二、三线城市,加上农村市场的使用人群占到整个消费者体量的70%,大城市消费者人群则占20%-30%,所以公司第一步还是推出牢牢抓住主流消费群体的产品。“对于新兴人群的产品,智能化相关研发我们已经开始在做,公司推出的‘冠智’系列产品和明年将推出的高端智能产品,都是为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至于对于短途出行、长期公交出行的,或者共享类、外卖车等,针对这些产品我们也在研发。未来不管什么样的生活模式,认真做好车是雅迪的本职工作。”他续称。这里提到的“冠智”系列,是雅迪在峰会当天发布的新品。其搭20分钟可充满80%的ATL/CATL智能锂电,冠能同级电机、高能控制器三大核心部件。据称,预计2021年雅迪整体研发预算将超10亿。据悉截至今年11月底,雅迪有研发人员826名,预计到明年会增加到1200位研究人员,这一数量远超同行。除了多品类发展外,雅迪还将进行全球营销布局。对于海外发展进程,王家中向记者介绍道,电动两轮车行业中,中国目前占了90%份额,在2020年大约4500-5000万台体量;相比之下在海外的电动车加起来大约有500多万台电动车的体量,其中有380-400万台是电踏车,其他则是国内称为新国标或者电摩的产品。王家中表示,雅迪在进入越南第一年就拿下行业市占率第一,今年约在11%占有率。考虑到欧洲国家的产品偏向于共享需求,雅迪更多是推电动摩托车产品,公司目前在欧洲市占率也在第一。据悉,雅迪同步会推出电踏车系列产品,其因此成为行业唯独一家拥有电机和电控技术的品牌。“未来我们在国际市场上有两重驱动,第一是做好欧洲市场的‘一高一低’,即高速的电摩和低速的电踏车。第二是在东亚市场做好适应当地国家发展的、跟国内相近的产品,根据每个国家的销量情况,逐步建立我们的工厂。”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海外市场的热情也是源于当地看到电动车对于能源的节约效用,并由此不断推进补贴政策的落地而来。据王家中介绍,如韩国、菲律宾、欧洲区域等,一台车大概能补贴一万人民币左右。“从未来的市场而言,东南亚地区和欧洲地区一定是空间非常大的市场。特别是电踏车到2025年会达到2500万台销量。”他指出。横向来看,与手机产业的发展脉络类似,高度依赖研发能力、产业链整合能力和渠道能力的电动两轮车行业也正走向国内集中化并共同部署海外的发展脉络中。而不同的是,两轮电动车品类起源于中国,在海外几乎没有受到太多原始品牌的挤压,随着产业链能力和渠道部署的完善,未来的竞争可能更多就发生在国内品牌在全球范围的部署之间。
10月29日,位列德国、西班牙、中国、北美等市场滑板车和平衡车销量第一的九号有限公司(下称“九号公司”)又拿下一个“第一”,公司成为上交所科创板CDR(中国存托凭证)+VIE(协议控制架构)第一股。用九号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高禄峰的话说:“凡是九号公司进入的细分领域,我们的期望和目标都是第一。”在公司商业逻辑的驱动下,初出茅庐的九号公司果断收购了有着平衡车“鼻祖”之称的美国Segway(赛格威)公司,此后又通过与小米产业链的融合确立了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如今,九号公司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有着“统治级”市场份额。此番登陆资本市场,为九号公司的下一场硬仗备足粮草。高禄峰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智能化电动自行车和智能配送机器人将成为九号公司新的战场。眼下,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已进入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机遇期,与此同时,九号公司成立之初就重点研发的配送服务机器人市场也在今年迎来了爆发。决心:“蛇吞象”收购赛格威2013年,九号公司的初创团队遇到了难题。由于平衡车大部分核心专利掌握在赛格威手里,其他从业者很难在绕过其专利权的基础上进行产品设计。赛格威也曾数次起诉其他平衡车品牌侵犯专利权。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只要别人生产两个轮子一根摇杆的滑行车,就是侵犯了他们的专利权。”赛格威是平衡车领域公认的先行者。早在2001年,该公司研发的首款平衡机器人已经在政府护卫队中投入使用。在此后十几年的时间内,赛格威的名字也被市场视作平衡车的代名词。尽管赛格威在专利和产品技术方面无人能及,但在高禄峰看来,彼时的赛格威也存在很多问题。“赛格威当时的价格太贵,几乎是奢侈品的定位。即便在美国市场,其产品也属于绝对的小众高端产品,一般消费者只能望而却步。”高禄峰告诉记者,赛格威平衡车2010年前后在中国市场的单台售价在6万元以上,该价格甚至能够买到一台汽车。“我一直认为平衡车应该成为大众级的消费产品。在创立九号公司之初,也是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平衡车的价格降下来,让销量迸发。”高禄峰说,为了能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九号公司在2014年决心收购赛格威。2015年,创立3年的九号公司正式敲定了这笔“蛇吞象”的交易。高禄峰回忆,九号公司和赛格威从2014年开始接触,整个收购过程大概用了半年。“赛格威当时的大股东SSI-SEGWAY,INC是个并购基金,接手赛格威后出于自身原因,动了转让赛格威的念头,而我们恰好在最合适的时间窗口介入了。”由于双方理念的一拍即合,九号公司和赛格威合并后迅速开启“摧城拔寨”模式。如今,九号公司已经占据了全球平衡车、滑板车领域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高禄峰表示,基于“简化人和物的移动”的共同愿景,九号公司的智能化理念和赛格威的产品技术水乳交融,两家公司迅速融为一体。雄心:涉足领域都剑指第一“凡是我们进入的细分领域,我们的期望和目标都是第一,这也是我们做企业的思路逻辑。”谈到九号公司的发展逻辑时,高禄峰说。过去3年,九号公司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电动平衡车和电动滑板车,但在九号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有关智能电动车的行业情况、竞争格局和产品规划却占了不少篇幅。此外,九号公司的募投项目中,智能电动车辆项目(5亿元)也是拟使用金额最大的单项之一。为什么执意要进入电动自行车这个新领域?高禄峰解释,公司选择进入行业的方法论,是一定能够建立起差异化竞争,并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落脚到两轮电动车市场,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实施和智能化替代升级的窗口已形成历史性机遇。2019年4月,有着电动车“新国标”之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新政策对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电动机额定功率、整车质量等指标进行了设置,并要求禁止销售不符合新国标的车型。有市场人士预计,全国不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车数量接近1亿台,换购红利将在各地政府设置的1至3年缓冲期结束后集中兑现。尽管在招股书中,九号公司将雅迪、爱玛等公司列为竞争对手,但创新基因十足的九号公司并不想只做一款“普通”的电动自行车。2019年12月,公司发布了九号智能电动车产品——电动自行车九号电动C系列。据悉,九号公司为电动车配备了“Ninebot RideyGo!”智能系统、智能龙头锁等硬核创新技术,使得电动车实现了犹如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革命性进化。“就像Tesla和苹果对汽车和手机的颠覆,随着整个行业的不断规范,中国的传统电动自行车将迎来向智能机转型升级的新时代。”高禄峰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生产的电动车仍以非智能化产品为主,而九号公司已经在智能电动车的产品和技术方面打磨了3年。“我们的产品理念可以说是重写了电动自行车的体系和逻辑。”对于公司首款电动自行车产品,高禄峰如此评价。九号公司还有更大的雄心,即共享电动滑板车对共享单车的替代。“尽管目前我国仍限制滑板车上路,但欧洲和北美的相关政府已批准滑板车上路,并且共享滑板车已经成为不少人日常代步工具,共享滑板车也成为资本的宠儿。”高禄峰告诉记者,“共享滑板车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前景是有预期的。”初心:机器人业务迎头赶上九号公司IPO期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递交IPO申请时,九号公司使用了“九号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名字,但由于公司近3年机器人业务营收占比不高,公司在更新的申报材料中删去了“机器人”三个字,最终上市名称为九号有限公司。经查,2017年至2019年,智能服务机器人业务占九号公司全部营收比例分别为0.1%、0.31%、0.09%。从数字层面看,确实无法将机器人视为公司业务的代表。但事实上,机器人业务才是九号公司矢志不渝的“初心”。“公司的早期创始人很多出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都是做机器人出身的。整个技术团队其实对机器人都有一种特别的热爱和情怀。”谈及机器人领域,高禄峰表示。资料显示,高禄峰、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野、公司首席技术官陈中元均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司董事会成员高雪、林菁也出自该校。机器人与平衡车和滑板车都是九号公司成立之初就进入的领域,只不过当时的机器人领域并不被市场和资本看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市场对无接触配送和配送机器人的需求激增,大批资本开始涌入这条赛道。”高禄峰表示。自2017年起,九号公司就已展开配送机器人产品的研发,公司旗下的“Loomo GO”配送机器人,是国内首批设计生产用于末端配送的服务机器人之一。据了解,公司正在研发用于楼宇间配送的室外配送机器人和用于楼内配送的室内配送机器人两类产品,相关产品搭载公司自研的以视觉为主的多传感器室内定位技术、高动态室内环境机器人运动技术等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现已处于样机测试阶段,预计今年有望量产上市。
这意味着深耕摩托车行业31年的春风动力正式布局电动摩托车市场,进军全球大众出行蓝海。据悉,其量产车将于2021年上半年正式上市。 当电动化智能化已成全球趋势,“新国标”让国内主流企业纷纷跻身电动两轮车行业,并试图通过规模效应在下沉市场拼杀时,中国摩托车的标杆企业春风动力却将目光投向了电动摩托市场,凭借在产品和技术上的深厚积累和实力,通过新能源驱动和技术创新,传承一贯的性能和运动基因,打造智能化的电动摩托车产品,似乎预见到了行业新的可能和更广阔的市场机遇。 此外,发布会上首次亮相的ZEEHOAR头盔及ZEEHO周边潮品,更是引领着Z世代年轻用户的潮流出行生活。
通过破产重整获得新生的坚瑞沃能,从9月28日起正式更名为“保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保力新”,证券代码仍为“300116”。 “公司经过破产重整,已彻底解脱了以往债务的桎梏,资产状况、资产结构得到极大改善,从此可以一心一意谋发展。”保力新副总经理、董秘李军对记者表示,公司在破产重整期间引入的重整投资人常德中兴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目前已经是公司第一大股东,其实际控制人高保清为现任公司董事长,拥有多年锂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经验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对该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和长远的战略眼光,在短时间便设计完成公司重整后的战略规划,积极推动公司现有电池业务的整合、优化和升级工作,相关经营规划已深入到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之中。 在公司看来,之前的名称已不能更好地匹配公司重整后的战略规划和经营发展的需要,为了使公司名称能够更加全面、客观、精准地与之匹配,因此将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做了相应变更。 公告显示,保力新的锂电池产品在未来主要聚焦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政策背景下的电动自行车铅酸替代市场。 去年4月15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开始实施。“新国标实施后,不符合标准的车型将被逐渐淘汰,符合标准的电动自行车需求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王铁山告诉记者,从新能源的发展以及环保等方面因素的考虑,锂电替代铅酸是必然趋势。 有业内人士估计,按照每辆千元级别计算,意味着至少千亿元级市场将被开启。 记者了解到,保力新从年初开始在电动两轮车市场布局,疫情后加快了进度。对于电动两轮车、电动三轮车的存量市场,保力新对磷酸铁锂电池标准化产品进行了铅酸替代,其中,电动两轮车有48V12Ah、48V18Ah、48V24Ah等,电动三轮车有60V20Ah、60V30Ah、60V42Ah等。对于增量市场,公司向电动两轮车、电动三轮车生产厂商送样,在检测合格并满足厂商新设计车型的相关标准后,厂商已批量采购。 除了电动自行车市场外,保力新还在储能市场进行了布局。今年5月28日,保力新与猛狮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在储能系统制造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公司将专供储能电芯。 目前保力新圆柱形磷酸铁锂电池的电芯产能为3GW。保力新表示,随着未来公司产能的扩充及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公司产品生产成本在市场上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 此外,在场地重卡及电动船舶市场领域,保力新也在做相关布局。保力新表示,在上述领域,公司的产品仍会坚持磷酸铁锂的技术路线,未来会根据市场需求,在软包及方形磷酸铁锂电池产品上进行布局。 作为公司重整的投资人,常德中兴给保力新做出的盈利承诺是:2020年至2022年3年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3亿元。“但短期内还是主要做未来发展战略和市场布局方面工作,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李军告诉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14日,公司宣布与悍马(重庆)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企业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在公告中称,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使用不低于3GWh的电池产品,大约配套20万台新能源车,这将在未来5年内为公司贡献收入约2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