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多项8月份国民经济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8月份,面对疫情和汛情的双重压力,各地区各部门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产需求继续回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 一、工业生产加快恢复,累计增速由负转正 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增速比7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02%。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增速实现由负转正。8月份,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股份制企业增长5.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3%;私营企业增长5.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制造业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8%。8月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8%、7.6%,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2、2.0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看,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增长34.1%、32.5%、12.1%、12.1%、12.0%。 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023亿元,同比下降8.1%,降幅比1-6月份收窄4.7个百分点;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6%,增速比6月份加快8.1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生产稳定增长,生活性服务业持续回暖 8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0%,比7月份上升0.5个百分点。1-8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3.6%,降幅比1-7月份收窄1.1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8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13.8%、9.4%、3.3%,比7月份分别加快0.1、1.6、1.2个百分点。8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3%,比7月份上升1.2个百分点。从行业看,交通运输、电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4个月位于60.0%以上;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呈现回暖迹象,商务活动指数均高于57.0%;租赁及商务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0.0%以上。 1-7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8%,降幅比1-6月份收窄0.9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3%。 三、市场销售由降转升,网上销售持续增加 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71亿元,同比增长0.5%,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环比增长1.25%。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029亿元,同比下降8.6%,降幅比1-7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8月份,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273亿元,同比增长0.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98亿元,增长0.7%。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619亿元,同比下降7.0%;商品零售29951亿元,增长1.5%。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8月份,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汽车类商品分别增长25.1%、19.0%、15.3%、11.8%。网上零售持续增加。1-8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70326亿元,同比增长9.5%,比1-7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5.8%,比1-7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6%。 四、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明显收窄,投资结构继续优化 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0.3%,降幅比1-7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8月份环比增长4.18%。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0.3%,制造业投资下降8.1%,降幅分别比1-7月份收窄0.7、2.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6%,比1-7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848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降幅比1-7月份收窄2.5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96943亿元,增长1.6%,1-7月份为下降2.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5%,比1-7月份加快3.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下降4.8%,降幅比1-7月份收窄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比1-7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2%,比1-7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8.8%、7.2%。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3%、7.8%;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9.7%、18.2%。社会领域投资增长8.1%,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17.7%、11.8%。1-8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2.1%,投资到位资金增长3.7%。 五、货物进出口保持增长,贸易结构调整优化 8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8839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出口16502亿元,增长11.6%;进口12336亿元,下降0.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4166亿元。1-8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00488亿元,同比下降0.6%。其中,出口110483亿元,增长0.8%,年内累计增速首次实现正增长;进口90005亿元,下降2.3%。贸易方式继续调整。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分别增长5.5%、2.1%。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0.3%,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5.9%,比上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 六、城镇调查失业率略有下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1-8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81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203万人。8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8%,比7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比7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8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8小时,与7月份持平。 七、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所回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继续收窄 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比7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1-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5%,涨幅比1-7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分类别看,8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8.8%,衣着下降0.5%,居住下降0.7%,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1%,交通和通信下降3.9%,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持平,医疗保健上涨1.5%,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6.1%。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上涨52.6%,鲜菜上涨11.7%,粮食上涨1.5%,鲜果下降19.8%。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5%,涨幅与7月份持平。 8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0%,降幅比7月份收窄0.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5%,降幅比7月份收窄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6%。1-8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0%、2.7%。 八、金融运行稳定,市场信心增强 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77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66万亿元,增长13.3%。广义货币(M2)余额214万亿元,同比增长10.4%;狭义货币(M1)余额60万亿元,增长8.0%,增速比7月末高1.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万亿元,增长9.4%。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3.0%,增速与7月末持平。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多增694亿元。 8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4.5%,比7月份上升0.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0%,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2%,均连续6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总的来看,8月份国民经济继续稳定恢复,“六稳”“六保”任务落实成效日益显现。但国际环境变数较多,国内结构性矛盾凸显,稳就业稳企业保民生压力仍较大,经济稳定回升基础需加力巩固。下阶段,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要求,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动能,以扩大开放打造新优势,狠抓政策落地见效,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克服疫情汛情影响,保持稳定复苏态势 8月多个主要经济数据转正(经济聚焦)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年内首次转正,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内累计增速由负转正,出口的年内累计增速首次实现正增长……9月15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月经济运行情况,带来一连串好消息。 “8月份国民经济克服了疫情和汛情的不利影响,保持了稳定复苏的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 工业增加值年内累计增速首次由负转正 8月份经济运行出现了不少积极变化。1—8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而1—7月份为下降0.4%,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实现了年内的首次转正。 “需求改善对工业的带动增强,”付凌晖说,8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增速比上个月加快0.8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加快,体现在多数产品和行业实现增长,工业增长面持续扩大。分产品看,8月份,612种工业主要产品中,394种产品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4.4%,比例较上月继续提升;分行业看,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9个行业实现增长,较上月增加4个,增长面为70.7%。 工业生产加快,得益于需求对工业的拉动增强。“8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有力支撑工业增长。”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江源分析,8月,电气机械、汽车、通用设备分别增长15.1%、14.8%、10.9%,增速在全部工业大类行业中居于前三位;汽车产量同比增长7.6%,挖掘机、混凝土机械、大型拖拉机等基建相关产品连续5个月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长;随着居民消费的恢复,8月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降幅也比上个月收窄0.3个百分点……这些都说明投资和消费对工业的拉动在改善。 工业生产加快,还得益于工业内部的循环改善。8月份原材料行业同比增长6.6%,增速比上月加快2个百分点,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速都明显回升。“这说明下游行业的恢复对于上游行业,比如能源、矿产相关的带动增强。”付凌晖说。 工业增长“转正”的同时,升级的脚步也在加快。8月份规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7.6%,明显快于规上工业的增长。一些新产品保持较快增长,比如服务机器人、平衡车、智能手表等新兴产品产量增速均在70%以上;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2.5%,增速有所加快。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实现正增长 8月的主要数据中,最受关注的当属中国经济增长第一引擎——消费。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成效,居民外出消费活动增加,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5%,为年内首次正增长。 “与7月份相比,8月市场销售回升幅度有所扩大,显示出消费品市场加速恢复的态势。”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张敏认为,当前消费市场不断复苏呈现出以下特点。 城乡市场同步恢复。8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0.5%和0.7%,而7月份为下降1.1%和1.3%,城乡消费品市场增速均由降转增,乡村市场增长略快于城镇市场。 消费升级明显加快。8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8%;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和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5.3%、19.0%和25.1%,增速分别比7月份提高7.8、9.8和13.8个百分点。 新型消费保持快速增长。1—8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8%,增速比1—7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在网购快速增长的带动下,8月份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72.4亿件,同比增长36.5%。 住宿餐饮文化消费态势向好。随着居民外出旅行和就餐活动增多,8月餐饮收入同比下降7.0%,降幅比7月份收窄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客房收入降幅比7月份收窄9个百分点。电影院、景区、展会等各类消费场景逐步恢复,外出旅行等出行人数明显增多,8月份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5亿人次,较7月份增加4250万人次。 张敏透露,企业复商复市进程继续加快。国家统计局快速调查结果显示,截至8月下旬,达到正常经营水平80%及以上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比例比7月下旬提高3.1个百分点;达到正常经营水平50%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比例比7月下旬提高7.6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消费本身有很强的稳定性,尽管当前总的消费增速仍然比较低,但是随着我国对疫情的有效控制,就业稳定,居民收入增加,未来消费的恢复还是值得期待的。”付凌晖说。 8月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8月,就业形势保持了向好的态势。1—8月份城镇新增就业78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6.8%。8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就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在一季度的时候,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6%以上。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就业形势总体在改善。”付凌晖说,从就业人员的主要群体情况来看,8月份,25—59岁人口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8%,比上个月下降0.2个百分点,就业状况保持了基本稳定。从就业重点人群来看,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8月份是5.4%,比上个月下降了0.3个百分点,整体状况也在改善。 企业效益转好,为就业的改善提供了支撑。从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来看,前7个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8.1%,降幅比1—6月收窄。企业市场预期也在改善,8月份制造业PMI为51%,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2%,连续6个月高于临界点。 不过,今年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仍高于去年同期,特别是874万高校毕业生面临较大就业压力。8月份,20—24岁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员调查失业率比上年同期高了5.4个百分点。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7月份调查失业率较高,因为大学生集中进入就业市场,到了8月份一般都会出现回落。但是今年受前期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失业率在8月份还是有所上升的,说明就业压力比较大。”付凌晖说,但随着经济的恢复,稳就业力度加大,就业保持稳定还是有基础的。(陆娅楠)
9月25日,沪市主板公司2020年三季报披露首次预约时间表出炉。来自化学制药行业的健友股份将“拔头筹”,于10月10日率先披露三季度成绩单。紧随其后,中通国脉将于10月12日披露三季报,海量数据、城地股份则将于10月13日披露。金发科技等5家公司将于10月15日披露三季报。 健友股份是我国肝素原料药生产的龙头企业,是国内少数同时通过美国FDA和欧盟EDQM认证的肝素原料药生产企业。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95亿元,同比增长18.6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8亿元,同比增长41%。有券商研究员认为,作为全球最主要的高品质肝素原料药供应商之一,公司三季报“开门红”几乎没有悬念。 中通国脉是国内专业通信技术服务商,主营业务为通信网络工程的咨询、勘察、设计与施工建设及通信网络系统运行维护,5G 系统的建设与推进,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同比下滑了4.61%,净利润为-980万元。 海量数据是国内领先的数据技术提供商,主要针对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数据中心,搭建数据基础设施平台,为客户提供数据库、数据计算、数据存储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8亿元,同比下降17.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3万元,同比下降约40%。 城地股份下属子公司香江科技主要从事IDC相关设备和解决方案、IDC系统集成以及IDC运营管理和增值服务,公司也因此转型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今年上半年,城地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6亿元,同比增长43.61%。 有接受采访的券商研究员认为,随着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和经济恢复,上市公司三季度的经营情况也出现较大的好转。 如居然之家,公司9月25日发布业绩预告称,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公司对商户采取了减租、免租等扶持措施,导致前三季度利润较去年同期下滑约58%至60%。第三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93亿元至5.43亿元,较第二季度环比增长202%至233%。 另据上海证券报资讯统计,截至目前有近40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三季报预告,北新建材、康泰医学、新五丰、东材科技、宁波联合、兄弟科技、天保基建、南京公用、稳健医疗等一批公司的净利润实现3倍以上的增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6日讯 记者从北京市统计局网站获悉,1-8月,北京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89.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371.4万平方米,下降18.7%;办公楼为23.3万平方米,下降9.7%;商业营业用房为42.7万平方米,增长1.2倍。 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为150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6%。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为88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5%;办公楼为34.4万平方米,下降64.2%;商业营业用房为62.3万平方米,下降36.7%。 全市房屋竣工面积为406.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为192.4万平方米,下降8.4%;办公楼为79.9万平方米,下降6.4%;商业营业用房为25万平方米,下降24.2%。 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为3145.8亿元,同比下降5.7%。其中,国内贷款为892.6亿元,增长0.8%;自筹资金为639.3亿元,增长2.5%;定金及预收款为1324.2亿元,下降9.5%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6日讯 据北京市统计局网站消息,1-8月,北京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6%,增速由负转正。 1-8月,北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0.8%,降幅比1-7月收窄1.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6.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4.3%。重点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8.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3%;汽车制造业由降转增,增长0.2%;医药制造业下降2.8%。 1-8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0.6%,增速由负转正。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7.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7.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3倍;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9%,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89.4%,教育行业投资增长32.0%,住宿和餐饮业投资增长27.2%,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26.4%。 1-8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5.7%。商品房新开工面积150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6%;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889.3万平方米,增长25.5%。商品房销售面积489.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71.4万平方米,下降18.7%。 1-8月,全市市场总消费额同比下降11.3%,降幅比1-7月收窄0.7个百分点;其中,服务性消费下降8.8%,收窄0.1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50.4亿元,下降14.1%,收窄1.5个百分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商品零售7675.4亿元,下降11.6%;餐饮收入475.0亿元,下降41.2%。网上零售继续提速,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实现网上零售额2576.9亿元,增长26.8%。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1.6%、20.4%和10.2%。 1-8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2%,非食品价格上涨1.2%;消费品价格上涨2.8%,服务价格上涨1.7%。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环比上涨0.3%。 1-8月,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7%,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1%。8月份,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5%,环比下降0.5%;购进价格同比上涨0.3%,环比上涨0.2%。
前8月用电量达1242.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6% 记者日前从云南电网公司获悉,1至8月,云南省全社会用电量达1242.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今年1至5月,云南干旱导致来水总体偏枯,面对缺煤少水的严峻局面,云南电网公司密切跟踪经济运行态势、来水存煤变化、绿色铝硅项目投产影响,建立了跨部门月度研商机制,做实做细优化调度。出台了火电发电激励政策,释放枯水期火电产能,前5个月,火电增加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8%;精心安排小湾和糯扎渡等主力水库汛前消落,并在5月底实现消落目标,水电蓄能较年初下降109.79亿千瓦时,同比减少5.33亿千瓦时。入汛后,6至8月省调平衡水电发电量达到906.14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1.42%,占比达88.75%,有力支撑了企业复工复产和新增清洁高载能产业发展。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云南电网公司大力开展增供扩销,积极推动电力市场化交易,利用市场化交易的“价格杠杆”做好稳存量、促增量工作,促进企业恢复和扩大生产。1至8月,云南电力市场注册主体数量达26943户,省内市场化交易电量达803.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5%,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为全省用电量增速持续回升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云南电网公司严格抓好疫情防控期间优惠电价政策的落实,1至8月,全省约118万户客户享受政策,累计减少客户电费支出约9.73亿元。截至8月底,全省主要用电行业平均开工率达到60%,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有力有序推动了省内企业复工复产提速扩面。
消费增速喜提转正!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71亿元,同比增长0.5%,为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曾经因疫情冲击而大幅度下滑的消费市场终于真正迎来了复苏,并且在重回正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过,还有一些细节和问题值得我们关注。1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行各业的复工复产继续稳步有序地推进,很多行业都在逐步摆脱疫情带来的困扰,并无限接近于疫情之前的运行状态,相信人人都能真切地感知到国民经济的回暖之势。作为典型的顺周期行为,消费的复苏同样令人瞩目。从数据上看,8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长0.5%,增速由负转正,符合市场预期;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和乡村各自完成社零总额29272.7亿元和4297.9亿元,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0.5%和0.7%,均为今年以来的首次转正(见图1)。虽然1~8月的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速依然为负,但与前7个月相比,下滑幅度有了进一步收窄,这也印证了消费市场的确是处在稳步复苏的通道上。究其原因,疫情防控的给力与国民经济的向好,带动了消费市场的复苏,诸如影院、酒店、餐饮、旅游等曾经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线下消费场所都已恢复了营业,而此前全国各地的防控限流措施逐日放宽,居民外出消费意愿不断增强,线下消费频次日益提升,再加上前期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效果都正在得到兑现,消费市场的好转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以餐饮业为例,1~8月的社零总额中,餐饮收入同比下滑26.6%,较前7个月累计同比下滑的29.6%持续改善;其中,8月实现餐饮收入3619.3亿元,当月同比增速继续收窄至-7%,虽然尚未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正增长,但“V”字形反弹已然出现(见图2)。有意思的是,1~8月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同比下降23.8%,8月当月同比下滑3.5%,好于餐饮整体跌幅,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端餐饮消费相对刚需,受疫情影响更小,恢复也更快。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期间表现抢眼的线上消费延续了火热的增长势头。Wind数据表明,1~8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为70326亿元,同比增长9.5%,比1~7月份加快了0.5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累计增长15.8%,比1~7月份加快了0.1个百分点,且显著高于商品零售增速;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6%,虽然略有下滑,但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见图3)。这当中,除了直播带货、线上拼团等新型消费业态继续备受市场追捧外,“818电商购物节”、“七夕节”促销等线上活动的推出同样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网购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快递业务高速增长。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72.4亿件,同比增长幅度高达36.5%。从结构上看,8月份绝大多数商品品类都实现了正增长,可选消费品中的消费升级类商品则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其中,化妆品、文化办公用品、通讯器材类商品均实现了连续5个月及以上的正向增长,金银珠宝、汽车等商品的同比增速都达到了两位数(见下表)。说明疫情的冲击并未影响到消费者对于品质生活的追求,消费升级的步伐也没有停止,而前期因疫情而被迫延后的消费需求也都开始释放出来。上述种种,都是令人倍感振奋的。2除了市场数据的亮眼之外,民众的整体生活状况同样在改善。数据显示,伴随着国民经济整体的复苏,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同比由一季度的0.5%上升至二季度的1.5%(见图4)。与之相应的,是广大消费者对于市场预期有了明显改观,7月份的消费者就业预期指数和收入预期指数分别为121.8和119.5,与6月份数据相比均有明显反弹,而消费者信心指数也由6月份的112.6回升至7月份的117.2(见图5),反映出消费者对于未来就业、收入的预期愈加乐观,消费信心也越来越足。考虑到中秋国庆小长假的脚步越来越近,预计在“假日效应”的带动下,消费市场有望再度迎来一波增长的小高峰。然而需要提醒的是,尽管消费市场回暖是事实,各种利好因素也是不断,但当前居民的消费支出增速仍然是负值,并且消费端复苏的进度依旧落后于生产端(见图6、图7)。而市场期待的“报复性消费”,似乎依然没有到来。之所以会如此,主要原因可能有二:其一,虽然国民经济已经逐日向好,但疫情还是不可避免地让相当一部分民众的收入和财富出现缩水,尤其是那些中小企业和中低收入群体受到的影响更大,这也在无形当中放大了民众的收入差距。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要低于中低收入者,而高收入者终究是少数人,故而规模较大的中低收入群体在消费上相对要更加小心谨慎,很多人出于“避险”心理,倾向于持币观望,而不是把钱花出去。其二,疫情并没有阻止居民杠杆率持续攀升的脚步。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已高达59.7%(见图8),表明在高企的生活成本面前,国人的负债程度日益走高,如此一来,可用于日常消费的资金便不那么宽裕,这也掣肘了消费市场需求端的提振。促消费、扩内需是一场持久战,它需要消费者有稳定的收入预期作支撑,也需要稳定的社保制度作铺垫,健全的市场经济作保障,全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依托,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虽说8月份消费增速的转正令人欣慰,但从长期来看,要想真正巩固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还应该从以下方面发力:第一,要重视后疫情时代新消费的重要地位,如直播带货等,着力布局并出台相关的支持方案,以此来推动新消费的健康发展;第二,要注重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积极发展文旅、会展等产业,继续支持包括吃、行、游、购、娱等在内的夜间经济发展,进而带动各地消费的提振;第三,有条件的城市应积极布局免税经济的发展,联合相关企业加快建设市内免税店,以此来促进海外消费的回流;第四,要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和经营,从而稳住民众就业,有了稳定的工作,才能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才能解决消费上的后顾之忧。此外,我们还需要在切实增加居民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商品服务供给质量、规范消费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加以推进,如此方可为消费市场的壮大和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招募公告:苏宁金融于2020年8月启动“苏宁金融APP-财顾频道大V激励方案”,每月按阅读量和发文活跃度,奖励排名前50名大V,奖励金额300元-2000元不等。如果您是财经作者,欢迎入驻苏宁金融APP-财顾频道。入驻方式:关注“苏宁金融研究院”公众号,向后台发送“财顾”二字,小编将第一时间联系您办理入驻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