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托多产品逾期事件又有新进展。近日,四川信托董事长牟跃谈及自救及股东救助情况的进展,包括正对四川信托持有的川信大厦和宏信证券进行评估,将进行自有资产处置;正在沟通增资扩股事项,不过股东宏达集团和中铁八局无增资意向。 四川信托TOT(资金池的一种)底层资产真实状况如何?在近日的投资者沟通会上,四川信托总裁刘景峰称,四川信托TOT规模大概250亿元,涉及45个项目。毕马威进驻四川信托已经1个半月,预计7月底完成对底层资产的评估。 今年6月初,有多位投资人对记者表示,四川信托多个已到期的TOT资金池类产品出现逾期,未到期的项目可能“大概率会逾期”。 大股东宏达集团无增资意向 近期,刘景峰称,针对底层资产的披露问题已召开专门会议,客户有需求的,进行定向披露。对逾期的项目,拟与客户签署延期协议,拟定的协议已报监管部门审核。另外,目前公司已经加大力度,约70%的工作重心在对风险资产的清收上。 对于自救及股东救助的进展情况,牟跃称,在自有资产处置上,《关于出售川信大厦房产的议案》及《关于转让宏信证券有限公司股权的议案》两项议案,除中海信托的董事暂未表决外,其余董事均签署同意意见;资产评估工作,对川信大厦及宏信证券股权的资产评估工作进展顺利,中企华资产评估公司评估小组正在工作,争取早日完成现场工作。 “上述两项资产处置,必须挂牌才能交易,已联系两家产权交易所,四川信托按照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规则所需材料清单,已着手准备相关资料,主要包括产权转让信息发布申请书、公司基础资料及产权交易所要求的其他资料。宏信证券当前净资产为22亿元,有三家意向公司和四川信托在洽谈,预计挂牌底价不低于30亿元。川信大厦评估价为15亿元,但暂时还没有意向客户。”牟跃表示。 在增资扩股上,牟跃称,四川信托正在征求现有股东意见,目前收到两家股东回复,股东宏达集团和中铁八局无增资意向,未来将进一步与股东做好沟通,尽快反馈增资意向,同时仍广泛寻求意向性投资方。 预计7月底对底层资产完成评估 四川信托党委副书记刘德山称,对于底层资产及时信息披露的问题,四川信托召开了专门的会议,决定采取定向披露,根据每个客户的项目,接受客户查询和信息披露;针对延期的TOT项目,公司决定签订一年期的延期协议,按照原有的信托合同执行,已向监管机构报告和审查;加强底层资产的清收工作力度,让资产尽早变现,设置公共信息发布平台,及时披露资产清收等。 不过,四川信托底层资产的真实状况如何,四川信托高管并未透露。有投资者要求四川信托对目前的底层资产,在相关事务所审核完成之前,提前完成自我评估。对此,刘景峰未正面回应,他称,关于底层资产评估问题,毕马威已经进入1个半月有余,7月底将完成评估。 刘景峰表示,过去四川信托只披露上层资产,未做底层穿透,项目管理报告下一步会主动披露。到期财产尽快立即清收,不得已才会进行诉讼。目前,四川信托TOT规模大概250亿元,涉及到45个项目,不存在交叉违约。近期正在请收两个项目,预计下个月大概回款10亿元左右,力争在2020年清收回款80亿元。 清收回来的资金如何兑付?刘景峰称,对于机构和个人的兑付,四川信托会一视同仁,不存在先兑付机构的情况。具体项目兑付会视相对应的产品而定,可能存在后到期的先兑付的情况。目前,正常房地产项目的抵押率在50%-70%,证券项目设立时为50%,现在跌了折扣更高。 四川银保监局副处长周杉称,四川信托利用TOT隐瞒底层资产的资金池,监管已经逐步查实了四川信托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发现的违规问题,开展了和四川信托高管、股东的谈话,责令限期改正,暂停部分业务,限制股东分红,并要求对以往年度的分红,进行回填,对于查实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处理。 “当前,监管正对四川信托贴身监管,督促四川信托合法合规经营,并对四川信托的印章进行联合管理。过去还未发生过信托公司被接管的先例,至于四川信托是否应该被接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周杉称。
6月23日晚间,科迪乳业公告,公司股票于2020年6月24日开市起停牌一天,将于2020年6月29日开市起复牌,复盘后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为“ST科迪”。根据披露,科迪乳业在自查发现控股股东科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迪集团”)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余额为18.65亿元,占公司最近一个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118.26%。科迪乳业表示,公司将全力督促控股股东继续通过多渠道努力筹措资金,并切实督促实际控制人落实还款计划,尽快偿还占用公司的资金。公开资料显示,科迪乳业位于河南,于2015年上市,是一家区域性乳制品企业。2016年公司推出“小白奶”曾红极一时,成为“奶界”网红。2019年8月,科迪乳业被曝出从拖欠奶农奶款、累计质押公司股票的99.96%且存在平仓风险。母公司科迪集团、兄弟公司科迪速冻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奶农事件”发生后,科迪乳业饱受市场质疑。2019年8月3日、8月5日,科迪乳业先后两次收到监管部门关注函,被要求就拖欠奶农款项、货币资金是否受限、员工讨薪等事项进行核查并说明相关情况;2019年8月16日,科迪乳业因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科迪乳业昨晚发布2019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5.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7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35.51%。对于业绩下降,科迪乳业表示,国内经济形势及金融监管政策发生较大变化,使得科迪乳业融资面临外部环境持续变动的诸多挑战,在业务经营上也遭遇了更多不确定性。随着场流动性波动加剧,科迪乳业融资渠道受阻,资金成本上升,对公司2019年经营产生影响较大。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为科迪乳业2019 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指出,科迪乳业与控股股东科迪集团存在资金往来从而形成其他应收款,包括18.65亿元在内的应收款未计提坏账准备,事务所对其实施了检查、访谈、分析、函证等审计程序,仍对该款项的可收回性存在疑虑。年报披露,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涉及的重要法律诉讼或仲裁情况多达19条。审计报告指出,无法判断科迪乳业就上述案件是否需要承担损失及承担损失的金额,也无法判断科迪乳业是否存在其他未经披露的对外担保及法律诉讼或仲裁事项以及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此外,科迪乳业公司无法按时偿付到期债务,期末存在较多的司法诉讼,导致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部分资产被冻结、查封,科迪乳业公司的生产经营受到不利影响,审机报告表示,这些事项表明,可能对科迪乳业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确定性。同时,截至审计报告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调查尚未有最终结论,无法判断立案调查结果对科迪乳业公司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如财务报表所述,科迪乳业公司采取了改善措施,但仍存在我们对其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的疑虑。”审机报告强调。
嘉应制药23日早间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公司第一大股东中联集信的通知,中联集信原股东陈建宁出于个人原因将其持有的占中联集信50%比例的股权以6,100,000元转让给中联集信原股东陈玉生。股权转让后,股权结构变动。本次权益变动不会导致中联集信的持股情况发生变化。
谈起上市公司的实控人,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当家人”“掌门人”或者“老板”。从这些用语来看,实控人对上市公司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内部治理产生重大影响。实践中,已出现不少无实控人的公司,其中既有工业富联、格力电器等优质企业,也不乏治理混乱、违规频发的绩差公司。可能有人会纳闷了:如果没有实控人,又是谁在管理、谁在运营?回顾一下,上市公司关于实控人的故事还真不少。 先来看两个例子。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慧球科技。2014年12月,顾国平成为公司董事长,市场传闻其已实际控制董事会,但直到2016年1月,公司才披露其为实控人。时隔不久,顾国平质押平仓、借壳上市失败,于2016年7月辞任董事长。此后,坊间传言其已与鲜言一方达成协议,将控制权让出。诡异的是,公司公告仍一直坚称实控人为顾国平。市场质疑下,顾国平在同年9月公开声明已不再是实控人,鲜言才被迫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不过,鲜言仍拒不承认实控人身份,而是充当证代,实际操纵公司的信息披露,甚至炮制出“1001项议案”的闹剧。最后,幸得监管迅速行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二者实控人的身份才终于水落石出。 无独有偶,中毅达也曾上演隐瞒实控人的“剧情”。2019年1月,公司董监高集体失联,成为市场首个“弃船”公司。实际早在2016年,公司原实控人何晓阳就暗度陈仓,将所持股份转让给深圳乾源等5家公司,又将表决权不可撤销地委托给了另外两方,公司董事会也悄然变更。但公司直至2017年7月才在监管和市场的压力下,披露了这些安排。何晓阳随即宣称自己已不再控制公司,但对控制权落于何处也是一概不知。时至今日,当时究竟是谁在掌控公司,仍是未解的谜团。在这过程中,公司治理已是乱作一团,业绩大幅亏损,甚至涉嫌财务造假。在信达证券通过司法划转取得了控制权后,公司全体董监高又玩起了集体失联。好在有了新的实际控制人,公司最终通过自行召开股东大会的方式恢复了治理秩序,公司经营运作也有所转机。 这么看来,有实控人和无实控人公司确实风格迥异,真实控人和假实控人公司更是截然不同。道理显而易见,无实控人公司可能群龙无首、信马由缰,假实控人公司往往马甲站台、代人受过,真实控人则藏身幕后、翻云覆雨,完事溜之大吉。新证券法把对实控人的规范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制度设计上浓墨重彩,明确规定实控人为信息披露义务人,并增设了相应的责任约束机制,如造假先行赔付、民事责任过错推定、欺诈发行股份购回等。如任由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随意认定无实控人,这些制度安排和责任义务也可能形同虚设。 但要认定有无实控人,却实属不易。前面那些隐藏幕后的实控人,即便市场质疑纷纷、交易所反复问询,依然关山阻隔、难探究竟。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ST秋林控制权扑朔迷离,市场质疑副董事长幕后操盘,公司虽已聘请律师进行调查,但仍无实质进展,正副董事长已经不知所终。类似的,还有一家公司,股权结构分散,近期更是一度出现控制权之争;此前,市场也传闻“德隆系”参与其中,真实情况至今遮遮掩掩,公司治理有没有受此影响也是没个定论。以上种种,都需要强力手段才能挖出真相,将隐匿者送到台前。 另外,市场上还有些公司,直接对外披露为无实控人。这类情形,不少也是有其实际情况,不宜简单一概以隐瞒实控人论。究其原因,往往与认定控制权的实际情况比较复杂有关。一个主体能否控制上市公司,主要考虑持股比例和董事会席位两个维度。持股比例上,超过50%,可以说是绝对控制;达到30%,可能是相对控制,但这就不那么简单了。假设主要股东持股比例接近,第二大股东持有28%的股份,此时能不能就拍板公司被第一大股东控制,可能还要打个问号。董事会席位上也是类似,坐拥过半席位是绝对控制;但如果董事会7席,单一股东推荐的董事均不超过2席,即便一方持股比例可能很高,能否直接认定其实际控制公司,恐怕也要再三斟酌。类似的,实践中还要考虑诸多因素,比如股东间是否有委托表决权、一致行动关系,以及管理层决策机制等等。 梳理这些无实控人公司,可以大致分成四类。一类是主要股东持股比例接近,彼此相互制衡。还有一类,管理层在公司的大小事务中发挥作用更多,主要股东谋求控制的意愿不强,这类公司中的股东多为财务投资者,不实际委派董事参与公司治理,管理层长期稳定,能够比较好的平衡各方股东关系。再有一类,就是公司有一位“精神领袖”式的“灵魂人物”,但其持股比例不高。最后一类,主要是一些规模较大的金融企业。这些公司多有较强的公众属性,在政策导向上不宜一方控股,多在上市之初即认定无实控人。 这些公司披露为无实控人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要有个讲究。对投资者而言,真正要关心的是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规范治理到底是谁在管。从这个角度来看,无实控人的公司无外乎要回答好两个问题:日常经营谁来实际负责,出现重大决策分歧如何解决。对此,在制度和理论层面上,也有一些新的进展。比如,“共同控制”和“管理层控制”的提法。实践中,对共同控制的认定,在IPO中已有不少案例,多见于创始人多元或者主要股东持股比例比较接近的情况。关于管理层控制,实践中还比较鲜见,也不妨在今后的制度改革中加以考虑。当然,有实控人也好,无实控人也罢,关键还是在于要通过信息披露反映、呈现出真实的公司治理状态,让投资者明白谁在当家作主。 【更多内容详见沪市监管锐评专题】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的实践操作又迈出重要一步。6月22日晚间,深交所通过发行上市审核业务系统,发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下首批33家申报企业的受理通知,其中申请首发企业32家、申请再融资企业1家。 按照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的新旧衔接安排,首批企业是一群“老面孔”。那么,它们会呈现出什么新特色? 尽显高新制造业属性 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所属行业为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是企业国际化智能营销服务商,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球营销推广服务,帮助其高效地获取用户、提升品牌知名度、实现商业化变现。招股书(申报稿)显示,凭借优质的服务能力与良好的行业口碑,在广告主客户方面,公司赢得了阿里巴巴、腾讯、网易、字节跳动、快手、爱奇艺等知名企业的信赖。 出身和实力各有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这33家企业的出身和实力各有特色。 按地域统计,首批33家企业中,注册地位于广东、北京、浙江的企业位列前三甲,分别达7家、6家、5家。 如北京锋尚世纪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大型文化演艺活动、文化旅游演艺、景观艺术照明及演绎等多个领域的创意、设计及制作服务,曾负责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开闭幕式灯光设计及制作等多个具有影响力的项目。招股书(申报稿)显示,锋尚文化2017年12月以12亿元估值引入了IDG资本管理的基金和谐成长二期。目前,和谐成长二期直接持有锋尚文化15%的股份。天眼查显示,和谐成长二期背后股东包括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杭州市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 又如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注册于上海,所处行业为新闻和出版业,主营图书策划与发行及相关增值服务。据招股书(申报稿)介绍,君联资本旗下的君联亦同持股5.05%,为公司第四大股东;知合资本旗下的知和上银持股2.52%,为公司第六大股东。 再如英诺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于广东,所处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研发、生产和销售微加工激光器和定制激光模组,是国内领先的专注于微加工领域的激光器生产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 招股书显示,英诺激光的股东榜出现了深圳福田引导基金的身影。公司第八大股东为私募基金启赋国隆,持股1.41%,层层穿透可见启赋国隆背后的有限合伙人包括深圳市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福田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
安达维尔22日午间公告显示,根据持股5%以上股东常都喜出具的《关于减持公司股份计划实施情况的告知函》,自2020年6月15日至2020年6月19日,常都喜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共计减持股份254.12万股,减持比例已达到1%。 公司曾于2020年2月13日披露了《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股份减持计划的预披露公告》,持有公司2556.78万股(占当时公司总股本比例的10.05%)的股东常都喜计划自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即2020年3月6日起至2020年9月5日止),通过大宗交易、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653.39万股(占当时公司总股本比例的2.57%)。
通裕重工实控人拟联合其他股东转让5%股份 涉及控制权变更 通裕重工22日午间披露重大事项停牌公告,公司实控人司兴奎正在筹划股份转让事宜,拟联合其他股东向珠海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转让公司总股本比例5%的股份,并涉及表决权委托相关安排,本次交易事项涉及公司控制权的变更。同时,公司正在筹划向珠海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天眼查信息显示,珠海港控股集团系珠海市国资委旗下企业。公司股票自2020年6月22日上午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5个交易日。 孚日股份控股股东转让股权予华荣实业 实控人将变更为高密市国有资产运营中心 孚日股份22日午间披露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公司控股股东孚日控股将其持有的1.7亿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18.72%)转让给华荣实业,转让价为7.5元/股,合计12.75亿元。转让完成后,孚日控股持股4.96%,华荣实业持股18.72%,公司的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华荣实业,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高密市国有资产运营中心。 安达维尔持股5%以上股东上周减持股份占总比达1% 安达维尔22日午间公告显示,根据持股5%以上股东常都喜出具的《关于减持公司股份计划实施情况的告知函》,自2020年6月15日至2020年6月19日,常都喜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共计减持股份254.12万股,减持比例已达到1%。 公司曾于2020年2月13日披露了《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股份减持计划的预披露公告》,持有公司2556.78万股(占当时公司总股本比例的10.05%)的股东常都喜计划自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即2020年3月6日起至2020年9月5日止),通过大宗交易、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653.39万股(占当时公司总股本比例的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