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核心观点 8月CPI环比+0.4%、同比+2.4%,食品价格依然是CPI环比上行的主要动力,非食品价格小幅回升,受益于线下消费复苏、假期旅行出游热度上升,机票和住宿价格有所提振。2019年猪价加速上行发生在8月之后,未来CPI下行趋势不变。6月PPI环比+0.3%,同比-2.0%,PPI连续三月回升,石油、黑金、有色产业链领涨。未来,基建投资对于工业品需求仍有支撑,PPI将延续修复趋势,CPI和PPI剪刀差持续收敛。 食品价格回升,CPI环比上行 8月CPI环比+0.4%、同比+2.4%(前值+2.7%),环比回升、同比下降。其中,食品价格环比+1.4%,依然是CPI环比上行的主要动力,鲜菜、蛋类价格上涨幅度较大。鲜菜主要受强降雨天气和汛情影响,供给收缩、运输受阻导致价格持续上涨;鸡蛋一方面由于蛋鸡存栏量较低、供给偏紧,另一方面中秋是鸡蛋需求旺季,8月蛋价大幅度修复;非食品价格环比+0.1%,其中主要受益于线下消费复苏、假期旅行出游热度上升,飞机票和宾馆住宿价格有所提振,未来食品与非食品端的分化表现有望收敛。2019年“猪周期”加速上行发生在8月之后,因此猪价高基数对于今年9月之后的CPI影响更大,未来CPI同比下行趋势的不变。 猪价维持高位,上涨空间有限 8月猪肉价格维持高位,环比7月小幅上涨。Q3是猪肉消费旺季,需求对于猪肉价格有一定支撑;供给方面,持续强降雨影响屠宰和运输,生猪供给受到一定抑制。不过,未来猪肉价格进一步上涨的空间有限。一方面,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持续稳健回升,供给恢复速率虽慢但已显著高于去年同期;另一方面,猪肉需求虽有所回升,但难以强于去年同期水平。另外,猪肉面临较大上涨压力时(如单价达到50元附近)会触发政府进行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今年已累计投放31次,且今年猪肉的进口数量一直保持高位,额外的猪肉供给亦有助于稳定猪价预期。 价格持续回升,PPI继续修复 8月PPI环比+0.3%(前值+0.4%),同比-2.0%(前值-2.4%),PPI连续三月环比修复,与PMI出厂价格指数表现一致。8月铁矿石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原油、有色金属等价格温和回升,5月以来的价格修复已经逐渐反映在中下游工业品价格当中,其中石油、黑金、有色产业链领涨。我们曾经提到,此轮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主要由国内需求所支撑,中国消费占比越高、对外依存度越高的商品价格回升越快,以铁矿石为典型代表。目前高炉开工率处于历史高位,对于铁矿石的需求较为刚性,地产开工、机械制造等下游需求也表现强劲,因此铁矿石价格得以持续回升。 基建接棒地产,回升动力仍在 未来几个月基建投资有望接棒地产成为工业品需求改善的主引擎。一方面,强降雨的扰动逐渐下降,天气转好有利于施工强度的提升,部分项目可能为了跟上项目计划进度而适当赶工,灾后重建也有助于基建投资回升。另一方面,7月政治局会议强调下半年财政政策要“注重实效”,8月8日财政部部长刘昆明确表示后续将“加强资金使用监督,使得新增财政资金一竿子‘插到底’”,后续财政效率和支出速率的改善将有助于带动基建加速上行。近期高频数据显示,水泥价格触底回升,或表明基建需求已有所提振。 风险提示 中美摩擦强度超预期;新冠病毒变异导致疫情二次爆发
周五,A股三大股指大幅低开后呈现下探回升走势。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355.37点,下跌0.87%;深证成指报13656.66点,下跌0.84%;创业板指报2732.15点,下跌0.54%。 盘面上,集成电路板块领涨,晓程科技收获涨停,台基股份上涨16.28%。白酒、啤酒、乳业、调味品等消费板块则跌幅靠前,海天味业下跌7.68%。
【事件】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8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1.0%,预期51.5%,前值51.1%。非制造业PMI为55.2%,前值54.2%。 【点评】 ——本月,制造业PMI为51.0%,比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制造业运行基本平稳。从构成上看,本月制造业PMI分项中,生产和原材料库存PMI环比回落,新订单和从业人员PMI环比回升,供货商配送时间PMI与上月持平。 供给方面,本月生产PMI为53.5%,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从高频数据上看,月末全国高炉开工率接近71%,比上月末回升0.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一方面由于南方暴雨、洪涝灾害导致生产的错位延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疫情后期工业生产的恢复。但也要看到,全国高炉开工率、唐山钢厂产能利用率等高频指标都呈现出从月中高点回落的趋势,印证了生产PMI的回落。 需求方面,本月新订单PMI为52%,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创下近2年新高(今年3月同为52%)。新订单PMI的回升,一方面由于国内经济社会持续恢复,带动需求有所回升,另一方面海外主要国家经济继续改善,带动外需有所提升,本月新出口订单PMI达到49.1%,环比回升0.7个百分点,创下去年5月以来的次新高(去年12月为50.3%)。但需要注意的是,新订单PMI的回升主要由大、中型企业带动,本月大、中型企业新订单PMI分别环比回升0.1和1.2个百分点至53.4%和53.5%,但小型企业新订单PMI却环比回落0.6个百分点至46.2%。 企业方面,本月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51.6%和47.7%,从环比变动上看,大型企业持平,中型企业回升0.4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回落0.9个百分点,说明疫情对小型企业的冲击仍然较为严重,特别是本月小型企业PMI也创下了今年2月以来的新低。 就业方面,本月从业人员PMI环比回升0.1个百分点至49.4%,但仍位于荣枯线之下。分企业类型看,大型企业从业人员PMI虽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至50.1%,但仍位于荣枯线之上。中型企业从业人员PMI具有较大改善,环比回升1.5个百分点至49.1%。小型企业从业人员PMI环比回落1.2个百分点至48%,再次印证小型企业仍是当前困难较大的群体。 ——本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扩张较快,非制造业PMI为55.2%,环比回升1个百分点,创下2018年2月以来的新高。 建筑业方面,建筑业PMI环比回落0.3个百分点达到60.2%。服务业方面,本月服务业PMI加快改善,环比回升1.2个百分点达到54.3%,创下2018年1月以来的新高。根据统计局介绍,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以上,但资本市场服务、房地产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下,说明服务业整体恢复向好,而近期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从严对其起到了一定降温作用。 ——综合来看,我国经济保持向好的复苏态势,经济景气整体改善,但PMI指标也反映出小型企业还存在较为突出的困难。下阶段,宏观政策要继续加大对市场主体、就业和基本民生的支持保障力度。特别是要继续发挥结构性政策的作用,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对小微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和普惠的支持,稳定工业生产,促进为企业减负、为居民增收,提升消费能力和意愿,有效提振内部需求,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图我国PMI指数
8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宏观经济数据。其中,工业增加值、社零、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报4.8%、-1.1%、-1.6%。中国经济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宏观政策需要提升针对性,推动恢复相对缓慢的服务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尽快回到正轨,进而助力经济的进一步复苏。 ■文 |沈建光 朱太辉 姜传钺 8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宏观经济数据。其中,工业增加值、社零、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报4.8%、-1.1%、-1.6%,较6月分别回升0、0.7、1.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地产、基建投资是主要驱动力,而社零回升依旧乏力。接下来,宏观政策需要提升针对性,尽快推动服务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回到正轨。 工业生产面临瓶颈,高技术制造业延续高增。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持平4.8%,结束了连续4个月的回升,主要由于采矿业和电力等生产供应业增速回落。制造业增速继续改善(6%),其中数字科技属性较强的高技术制造业保持高增、同比9.8%;汽车制造业同比攀升至21.6%,电气机械、金属制品制造业也分别升至15.6%、7.8%;而纺织、非金属制品业有所放缓。主要产品中,微型计算机设备(电脑)、汽车、钢材等产量同比上升,而智能手机、工业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水泥等下降。 此外,7月服务业生产指数为3.5%,较6月加快1.2个百分点,但是较2019年接近7%的同比增速还有一定差距。 社零回升依旧乏力,多数品类增速回落。7月社零同比-1.1%,除汽车和金银珠宝外,其他限额以上商品分项集体回落。受需求释放、基数回落带动,汽车零售同比大幅反弹至12.3%;金银珠宝因贵金属价格走高而回升至7.5%。但是,家电、化妆品、办公用品、通讯器材等可选品大幅回落;食品饮料、日用品等必选品也有不同程度下滑;餐饮收入跌幅收窄,但降幅仍然达到11%。结合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社零增速分化重新扩大(中小零售企业恢复弱于大型企业),整体消费恢复依然乏力、前景不容乐观。 线上消费方面,1-7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和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分别升至9.0%和15.7%。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线上渠道成为消费重要的增长极。 地产基建支撑内需,制造业投资维持低迷。7月房地产投资当月同比升至11.7%,其中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继续上行,商品房销售明显好转,企业到位资金延续高增;受电力等生产供应业增速回落拖累,基建投资当月同比略降至7.7%,但仍明显高于去年水平。地产和基建投资无疑是当前内需的最大支撑。然而,制造业投资延续低迷、当月同比仍处负区间(-3.1%),绝大多数行业受制于利润不佳,投资意愿恢复迟缓。与之对应的是,民间投资显著弱于国有控股投资。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地产、基建投资是主要驱动力,而社零恢复总体乏力、工业生产的回升空间也非常有限。接下来,面对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供给与需求、实体与金融、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之间)以及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中国经济仍面临不小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宏观政策需要提升针对性,推动恢复相对缓慢的服务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尽快回到正轨,进而助力经济的进一步复苏。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地产、基建投资是主要驱动力,而社零恢复总体乏力、工业生产的回升空间也非常有限。接下来,面对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供给与需求、实体与金融、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之间)以及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中国经济仍面临不小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宏观政策需要提升针对性,推动恢复相对缓慢的服务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尽快回到正轨,进而助力经济的进一步复苏。 8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宏观经济数据。其中,工业增加值、社零、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报4.8%、-1.1%、-1.6%,较6月分别回升0、0.7、1.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地产、基建投资是主要驱动力,而社零回升依旧乏力。接下来,宏观政策需要提升针对性,尽快推动服务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回到正轨。 工业生产面临瓶颈,高技术制造业延续高增。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持平4.8%,结束了连续4个月的回升,主要由于采矿业和电力等生产供应业增速回落。制造业增速继续改善(6%),其中数字科技属性较强的高技术制造业保持高增、同比9.8%;汽车制造业同比攀升至21.6%,电气机械、金属制品制造业也分别升至15.6%、7.8%;而纺织、非金属制品业有所放缓。主要产品中,微型计算机设备(电脑)、汽车、钢材等产量同比上升,而智能手机、工业机器人、水泥等下降。 此外,7月服务业生产指数为3.5%,较6月加快1.2个百分点,但是较2019年接近7%的同比增速还有一定差距。 社零回升依旧乏力,多数品类增速回落。7月社零同比-1.1%,除汽车和金银珠宝外,其他限额以上商品分项集体回落。受需求释放、基数回落带动,汽车零售同比大幅反弹至12.3%;金银珠宝因贵金属价格走高而回升至7.5%。但是,家电、化妆品、办公用品、通讯器材等可选品大幅回落;食品饮料、日用品等必选品也有不同程度下滑;餐饮收入跌幅收窄,但降幅仍然达到11%。结合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社零增速分化重新扩大(中小零售企业恢复弱于大型企业),整体消费恢复依然乏力、前景不容乐观。 线上消费方面,1-7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和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分别升至9.0%和15.7%。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线上渠道成为消费重要的增长极。 地产基建支撑内需,制造业投资维持低迷。7月房地产投资当月同比升至11.7%,其中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继续上行,商品房销售明显好转,企业到位资金延续高增;受电力等生产供应业增速回落拖累,基建投资当月同比略降至7.7%,但仍明显高于去年水平。地产和基建投资无疑是当前内需的最大支撑。然而,制造业投资延续低迷、当月同比仍处负区间(-3.1%),绝大多数行业受制于利润不佳,投资意愿恢复迟缓。与之对应的是,民间投资显著弱于国有控股投资。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地产、基建投资是主要驱动力,而社零恢复总体乏力、工业生产的回升空间也非常有限。接下来,面对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供给与需求、实体与金融、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之间)以及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中国经济仍面临不小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宏观政策需要提升针对性,推动恢复相对缓慢的服务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尽快回到正轨,进而助力经济的进一步复苏。
8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通胀数据。CPI同比上涨2.7%,PPI同比下降2.4%。笔者认为,短期“控通胀”的紧迫性偏低,物价并非货币政策的核心关切。 ■文 |沈建光 朱太辉 姜传钺 8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通胀数据。其中,CPI同比上涨2.7%,较6月回升0.2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2.4%,较6月收窄0.6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带动CPI回升,非食品价格创多年新低。由于洪涝灾害影响供给、餐饮消费逐步改善等因素,7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8%,同比升至13.2%;其中,猪肉和鲜菜价格环比涨幅分别扩大至10.3%和6.3%,显著高于过去十年均值。然而,非食品价格环比持平、同比已降至0,创2009年12月以来的新低。此外,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同比也跌至0.5%的低位,反映服务类需求依然疲弱。 大宗商品价格上行,PPI跌幅收窄。伴随工业生产持续回升、市场需求逐步回暖,7月国际油价、CRB现货指数同比跌幅分别降至32%、-9%;国内黑色、有色等工业品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行。因此,PPI环比上涨0.4%,同比进一步回升至-2.4%。分行业看,石油相关(油气开采、石油煤炭加工等)、有色采选和加工、黑色采选和加工、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环比涨幅居前。 洪涝灾害对物价造成短期扰动。参考洪涝灾害较为严重的年份,由于汛情影响部分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的生产运输(主要是鲜菜、猪肉、粮食等),或阶段性推升通胀水平(一般为3-4个月),但影响程度较为有限;特别是2010年后,洪涝灾害对CPI的冲击明显减弱。除洪灾外,还要关注发达经济体货币供应量攀升以及全球疫情冲击供应链、产业链等因素对物价未来走势的潜在冲击。 预计CPI延续下行,PPI逐步回升。展望未来几个月,CPI方面,随着翘尾因素快速走低,叠加消费复苏偏慢,CPI将延续回落态势,四季度不排除降至1%以下。而洪涝灾害等短期因素难以改变整体趋势;PPI方面,虽然同比有望逐步改善,但考虑到油价反弹放缓、有效需求不足,年内或难以摆脱负增长区间。 货币政策退出“极度宽松状态”,通胀并非核心关注点。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及周末易纲行长的采访中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在笔者看来,随着国内经济恢复态势向好、宏观杠杆率明显上升,货币政策已退出前期“极度宽松状态”,着力点向“稳企业”、“保就业”、“防风险”倾斜。 同时,央行对于通胀的判断是:短期看,“物价涨幅总体下行,预计全年CPI涨幅均值将处理合理区间”;中长期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在此情形下,笔者认为,短期“控通胀”的紧迫性偏低,物价并非货币政策的核心关切。
8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通胀数据。其中,CPI同比上涨2.7%,较6月回升0.2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2.4%,较6月收窄0.6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带动CPI回升,非食品价格创多年新低。由于洪涝灾害影响供给、餐饮消费逐步改善等因素,7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8%,同比升至13.2%;其中,猪肉和鲜菜价格环比涨幅分别扩大至10.3%和6.3%,显著高于过去十年均值。然而,非食品价格环比持平、同比已降至0,创2009年12月以来的新低。此外,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同比也跌至0.5%的低位,反映服务类需求依然疲弱。 大宗商品价格上行,PPI跌幅收窄。伴随工业生产持续回升、市场需求逐步回暖,7月国际油价、CRB现货指数同比跌幅分别降至32%、-9%;国内黑色、有色等工业品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行。因此,PPI环比上涨0.4%,同比进一步回升至-2.4%。分行业看,石油相关(油气开采、石油煤炭加工等)、有色采选和加工、黑色采选和加工、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环比涨幅居前。 洪涝灾害对物价造成短期扰动。参考洪涝灾害较为严重的年份,由于汛情影响部分农产品的生产运输(主要是鲜菜、猪肉、粮食等),或阶段性推升通胀水平(一般为3-4个月),但影响程度较为有限;特别是2010年后,洪涝灾害对CPI的冲击明显减弱。除洪灾外,还要关注发达经济体货币供应量攀升以及全球疫情冲击供应链、产业链等因素对物价未来走势的潜在冲击。 预计CPI延续下行,PPI逐步回升。展望未来几个月,CPI方面,随着翘尾因素快速走低,叠加消费复苏偏慢,CPI将延续回落态势,四季度不排除降至1%以下。而洪涝灾害等短期因素难以改变整体趋势;PPI方面,虽然同比有望逐步改善,但考虑到油价反弹放缓、有效需求不足,年内或难以摆脱负增长区间。 货币政策退出“极度宽松状态”,通胀并非核心关注点。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及周末易纲行长的采访中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在笔者看来,随着国内经济恢复态势向好、宏观杠杆率明显上升,货币政策已退出前期“极度宽松状态”,着力点向“稳企业”、“保就业”、“防风险”倾斜。 同时,央行对于通胀的判断是:短期看,“物价涨幅总体下行,预计全年CPI涨幅均值将处理合理区间”;中长期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在此情形下,笔者认为,短期“控通胀”的紧迫性偏低,物价并非货币政策的核心关切。 (作者沈建光为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朱太辉为京东数科研究院总监;姜传钺为京东数科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