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股份6日早间公告,公司股价已连续三日涨停,较2020年7月31日收盘价,涨幅达33.14%。公司表示,因受疫情影响,预计2020年上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400-1800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面对挑战,公司努力开发产品,开拓市场,提效降本,6月份以来,公司订单稳步回升,部分客户开始合作或合作扩大,但仍面临订单回升基础不稳固、全球宏观环境形成的下行压力等挑战。因此,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未来发展依然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和较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
文/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 事 项 6月单月进出口增速为年内首次转正,按美元计价,6月出口同比+0.5%;进口同比+2.7%;贸易顺差464.2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6月出口同比+4.3%;进口同比+6.2%;贸易顺差4250亿元 主要观点 一、出口何时见底?大概率已呈趋势回升,但不排除Q3单月扰动 1、出口触底回升趋势大概率可确定。首先国内疫情获得有效控制,复工复产全球领先,提升了国内出口占全球的份额,以目前公布了2020年4月出口数据的全球17个主要国家的出口额作为基数,估算国内占全球主要国家的出口贸易比重4月值达到24.9%,为2006年以来的最大值,未来在海外复工复产进度仍较慢的背景下占比或仍可维持高位,带来出口维持较强韧性。前期市场猜测的出口替代已能够证真。 其次,6月数据显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的降幅显著收窄,根据我们在《未来出口走势预测的五个问题——5月进出口数据点评》的分析,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出现好转可能意味着这轮出口下行期将基本结束,因此6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改善或也是出口触底回升的一个信号。 2、不排除单月出口增速有所波动,但幅度或也不大。首先,Q2出口高增速部分与国内外疫情时点错位有关,Q3起错位因素或消退、同时美国疫情反复导致部分州暂缓经济重启也可能冲击到外需,带来出口的一轮滞后下滑。其次,金属价格下跌通过出口价格拖累Q3的贱金属制品出口增速、电子产品中计算机出口或随着各国恢复正常办公而出现弱化、防疫物资出口拉动或逐步减弱(6月纺织品出口增速就放缓了21个百分点,或与6月口罩出口额减少有关)都可能带来出口在Q3仍存下行风险。 二、进口为何大超预期?中美经贸协议执行+价格负向拖累弱化 首先,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开始积极执行,或是带来6月自美进口额快速提升的原因。 其次,伴随着国内4月起逐步复工,大宗商品进口数量一直在提升,但前期受制于进口价格持续回落,导致进口金额始终呈负拖累。6月数据来看,进口价格出现企稳回升,同时进口量进一步加大,带来6月大宗商品进口负向拖累显著收窄。另外,6月汽车进口需求显著回暖也带来机电产品进口大幅增长。 三、进出口分项数据 1、出口:对疫情严重国出口显著增长,劳动密集型产品强势回升 出口区域:6月我国对南非、巴西、印度等国出口同比增速提升约20个百分点,大概率与口罩等医疗物资大幅增长有关。 出口商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显著改善,但其中6月纺织品出口增速放缓,或与6月海外多数发达国家疫情缓和,带来对口罩的需求减少有关。 2、进口:自多数地区进口均回落,大宗商品负向拖累延续 进口区域:6月自欧盟、东盟、日本、韩国进口拉动率均有显著改善,或与这些区域疫情控制良好,逐步复工复产带来产能修复有关。自美国进口拉动率由5月的-0.84%显著改善至0.65%,或与中美第一阶段协议执行相关。 进口商品: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中,粮食、大豆的进口数量大增,或与中美执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有关。大宗商品中,除褐煤外,铁矿石、原油、铜等进口量均大幅增长,且进口价格降幅收窄。工业品中,集成电路与半导体进口需求增长较快,汽车进口降幅显著收窄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超预期爆发导致需求下降超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 出口何时见底?大概率已呈趋势回升,但不排除Q3单月扰动 (一)出口触底回升趋势大概率可确定 国内疫情获得有效控制,复工复产全球领先,提升了国内出口占全球的份额。随着各国4-5月出口数据的发布,前期市场猜测的出口替代已能够证真:我们以目前公布了2020年4月出口数据的全球17个主要国家的出口额作为基数,估算了国内占主要国家的出口贸易比重,4月该比重达到24.9%,为2006年以来的最大值;而若剔除欧元区与英国的数据(5月数据尚未公布),则估算得到2020年5月的国内出口占比环比4月仍在继续快速提升。全球疫情蔓延以来,由于国内在防控疫情与复工复产方面全球领先,确实带来了对其他国家的出口替代;未来在海外复工复产进度仍较慢的背景下(目前欧美复工约2-3成,详见《海外复苏冷暖何在?——6月海外复工进度跟踪&;海外周报第15期》),国内出口占全球的比重预计仍可维持在高位,带来出口维持较强韧性。而若后续疫情得到控制、各国复工加快,虽会影响国内的出口份额,但外需的回暖可接力继续为出口增长带来动力。 另外,6月数据显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的降幅显著收窄,根据我们在《未来出口走势预测的五个问题——5月进出口数据点评》的分析,从历次经济衰退的经验来看,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负向拖累可能会延续较长时间,何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出现好转,则可能意味着这轮出口下行期将基本结束。因此6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改善或也是出口触底回升的一个信号。 (二)不排除单月出口增速有所波动,但幅度或也不大 首先,Q2出口高增速部分与国内外疫情时点错位有关。在2-3月海外需求尚可的时期,国内由于疫情停工而导致出口大幅下滑;在4-5月海外疫情爆发、需求走弱的时期,由于国内复工赶工前期积压订单+海外电子等企业因供应链中断而战略性补库存+国内防疫物资出口强势拉动,国内出口反而没有因为外需走弱而下滑。Q3起上述因素或消退、同时美国疫情反复导致部分州暂缓经济重启也可能冲击到外需,带来出口的一轮滞后下滑。 其次,从产品结构来看,部分产品类别出口仍有下行风险,但下行幅度或也不大: 1)CRB金属现货指数同比增速领先贱金属制品同比增速约2个季度,3-5月金属价格出现一轮下跌,或通过出口价格的角度拖累Q3的贱金属制品出口增速,不过考虑到疫后各国财政货币政策迅速发力,金属价格已有明显回升,与2009年、2016年相比此轮金属价格下跌幅度不大、且回升更快,因此即使对Q3贱金属制品出口增速有所干扰但幅度或也不会很大。 2)电子产品中计算机出口或随着各国恢复正常办公而出现弱化,近期IDC发布二季度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报告显示,二季度个人电脑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11.2%,但其预测随着疫情逐步缓和以及经济衰退带来的收入下滑,计算机需求能否持续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3)防疫物资出口拉动或逐步减弱。以出口金额占比最高的口罩为例,其出口区域结构中,美国、欧洲、日本占比最高,而6月以来欧洲、日本疫情防控已有显著成效,若未来疫情不出现大规模反复,口罩等防疫物资的出口需求增长或将放缓。6月纺织品出口增速就放缓了21个百分点,或与6月口罩出口额减少有关。 二 进口为何大超预期?中美经贸协议执行+价格负向拖累弱化 首先,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开始积极执行,因此数据上也看到中国对美出口提升、同时中国进口农产品尤其是大豆的金额快速提升。截至5月数据来看,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的农产品与能源产品进口额增长较快,根据近期中美的表态,中方正在积极执行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从5月的累计进口额来看,若要完全全年目标,未来7个月进口规模将进一步提升,或是带来6月国内农产品与能源进口大幅提升的原因之一。 其次,伴随着国内4月起逐步复工,大宗商品进口数量一直在提升,但前期受制于进口价格持续回落,导致进口金额始终呈负拖累。6月数据来看,进口价格出现企稳回升,同时进口量进一步加大,带来6月大宗商品进口负向拖累显著收窄(见图19)。 另外,6月汽车进口需求显著回暖也带来机电产品进口大幅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6月乘用车销量176.4万辆,同比+1.8%,连续2个月正增长,行业呈复苏趋势,因此6月汽车进口显著提升。而根据华创汽车组《汽车行业2020年中期策略:下半年,新起点》的观点,2020年正值汽车换购峰,叠加经济复苏后带来的汽车需求回升,预计下半年汽车对进口需求的拉动或改善。 三 进出口分项数据 (一)出口:对疫情严重国出口显著增长,劳动密集型产品强势回升 1、出口走势 6月出口增速略超市场预期。以美元计价,6月出口同比+0.5%,预期-2.9%,前值-3.3%;以人民币计价,6月出口同比+4.3,前值+1.4%,预期+3.5%。6月人民币汇率均值有所贬值,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速略高于美元计价。 2、出口区域:对南非、巴西等疫情严重国出口显著增长 6月对欧日出口大幅下滑、对美出口回升、对南非、巴西等疫情严重国出口显著增长。其中,对南非、巴西、印度等国出口同比增速提升约20个百分点,大概率与口罩等医疗物资大幅增长有关,6月非洲、拉美、印度等地疫情迅速发酵,或带来对医疗物资需求的大幅提升。对日本出口增速大幅回落22个百分点,拉动率达-0.6%,或与日本疫情改善后防疫物资需求减弱、叠加疫后经济修复疲弱有关。同时,6月对美出口拉动率达0.26%,或与疫情全球蔓延后,美国其他的贸易伙伴产能受限,不得不转向中国进行进口替代有关。 3、出口商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显著改善 6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大幅收窄,其他产品(以劳动密集型、金属制品为主)负向拉动率由5月的-4%回升至-1.6%,6月出口环比5月改善的最主要原因。机电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均为正增长,仍为拉动6月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拉动率分别达到0.93%、1.36%。而金属与大宗商品方面,6月钢材与未锻造的铝及铝材同比增速仍为负增长,反映海外对上游原材料需求依旧低迷,这也海外高频数据显示的上游复工进度弱于下游相一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6月纺织品出口增速放缓,或与6月海外多数发达国家疫情缓和,带来对口罩的需求减少有关。 (二)进口:自多数地区进口均回落,大宗商品负向拖累延续 1、进口走势 6月进口增速大超市场预期。以美元计价,6月进口同比+2.7%,预期-9.7%,前值-16.7%;以人民币计价,6月进口同比+6.2%,前值-12.7%,预期-4.7%。6月人民币汇率均值有所贬值,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增速略高于美元计价。 2、进口区域:自所有区域进口拉动率均有改善 自所有区域进口拉动率均有改善。6月自欧盟、东盟、日本、韩国进口拉动率均有显著改善,分别达到-0.99%、2.22%、0.77%、0.73%,或与这些区域疫情控制良好,逐步复工复产带来产能修复有关。自美国进口拉动率由5月的-0.84%显著改善至0.65%,或与中美第一阶段协议执行相关。而自其它国家进口拉动率也有5月的-9.6%大幅回升至-0.72%,或主要与进口大宗商品金额显著改善有关。 3、进口商品:大宗商品、农产品、汽车、集成电路进口大增 从进口商品的增速来看: a)农产品中,粮食、大豆的进口数量大增。6月进口粮食、大豆的数量同比大增79.5%、71.4%,或与中美执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有关,同时进口农产品价格的降幅也出现收窄。 b)大宗商品中,除褐煤外,铁矿石、原油、铜等进口量均大幅增长:6月进口原油、铁矿砂、铜及铜材的数量同比增长34.4%、35.3%、98.9%,或反映了国内复工需求旺盛;不过6月进口价格降幅虽收窄,但价格仍在大幅下跌,一定程度拖累了进口金额增长。 c)工业品中,集成电路与半导体进口需求增长较快,汽车进口降幅显著收窄。6月集成电路、二极管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18.6%、21.4%,较5月进一步走阔,同时汽车进口同比增速由5月的-60%大幅收窄至-14.6%。 从主要进口商品大类对进口增速的拉动来看,由于大宗商品进口量升、价格降幅收窄,对进口的负向拉动显著收窄至-6.5%(4-5月均为-14%),另外汽车、集成电路等产品进口额大幅提升,带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拉动率提升至3.4%、3.3%。另外,农产品进口拉动率也大幅回升至2.5%。 (三)贸易差额:6月贸易顺差小幅回落 6月贸易顺差小幅回落,以美元计价的贸易顺差为464.2亿美元,预期596亿美元,环比减少165.1亿美元。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顺差为3289.4亿元,预期4250亿元,环比减少1137.6亿元。
7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通胀数据。其中,CPI同比上涨2.5%,较5月回升0.1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3.0%,较5月收窄0.7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回升带动CPI止跌企稳。由于疫情反复、洪涝灾害、餐饮消费改善等因素,6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显著高于过去十年均值(-0.6%),同比也升至11.1%。其中,猪肉和鲜菜价格环比分别上涨3.6%和2.8%,较上月明显回升。而非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1%、同比降至0.3%,其中服装、教育文娱(旅游)等分项出现回落,反映需求端依然疲软。 大宗商品价格回暖,PPI跌幅收窄。得益于全球经济重启、市场需求改善,6月国际油价、CRB现货指数均有回升;国内基建、地产投资快速反弹,带动工业品价格整体维持涨势。因此,PPI环比上涨0.4%,与PMI价格指数表现一致,其中石油相关(油气开采、石油煤炭加工等)、黑色采选和冶炼加工、有色冶炼加工等行业环比改善。 展望下半年,物价延续下行趋势。CPI方面,猪价同比已经见顶,随着未来几个月翘尾因素快速回落,叠加消费复苏迟缓,CPI将延续下行趋势,四季度可能降至0附近。而南方洪灾和疫情反复则主要是短期扰动,难以扭转下行趋势;PPI方面,虽然同比有望逐步回升,但考虑到油价拖累延续、有效需求不足,预期全年工业品价格中枢将维持在通缩区间。 资金“脱实向虚”,通胀压力可控。为应对疫情冲击,前期中国央行释放了大量流动性,1-5月新增社融同比超过45%。但由于实体回报率低迷,资金“脱实向虚”,流入股市、房市;近期国内股价、房价均出现由流动性推动的显著上涨。因此,由于大量流动性并未进入实体领域,本轮货币宽松短期未必导致高通胀。 当前通胀暂不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关注点。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中,删去了“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控通胀”等表述,表明物价下行趋势基本形成,政策层对于通胀的担忧有所减弱。近期央行货政司的研究也认为,“今年物价涨幅有望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恶性通胀和通货紧缩都不会发生”。 为把握保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近期货币政策从4、5月份的“极度宽松状态”回归“适度宽松状态”,重心也从“宽货币”转为“宽信用”和“调结构”。例如,6月央行创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7月起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目的均是有效发挥结构性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进一步保障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稳定经济基本盘。
疫后经济,百业待兴。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内生动能,房地产的景气程度正从一季度的谷底快速回升。这显然与前期受到抑制的购房需求得以集中释放有关。经历如此自发性修复之后,房地产的回升是否还可以持续,尤其在“房住不炒”、“房地产不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的大背景下。 图1:疫后地产反弹能否持续? 数据来源:Wind 谁在掣肘房地产? 疫情对居民短期收入造成负面冲击,叠加家庭债务水平已处历史高位,这些似乎都是掣肘房地产销售的悲观因素。不过与人们直观感受不同的是,居民收入增长放缓的时期,房地产销售未必低迷。中美史实对此都有印证。 究其原因,居民购房行为往往取决于其长期收入的积累和对未来的预期,受短期收入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今年我国居民收入虽有放缓但更多是疫情短期冲击所致,对房地产销售未必会构成明显制约。 图2:居民收入下降抑制地产回升?数据来源:Wind 家庭债务水平高低与房地产短期景气程度也并非直接关联。例如,中国居民杠杆率趋势性抬升已有十多年,而商品房销售增速的中枢却相对平稳。特别地,居民杠杆率年内的短期变化往往较为缓慢,难以对商品房销售的剧烈变化起到主导作用。美国等国际经验也呈现类似特征。 图3:居民债务高企抑制地产回升? 数据来源:Wind 谁在支撑房地产? “因城施策”依然是当前我国房地产调控的重要逻辑主线。从过去两年的实施效果来看,该政策似乎有效熨平了全国范围内商品房销售的大幅波动。在此政策基调下,今年山东,南京等地的人才落户政策边际放松,嘉兴、南宁等城市的公积金政策也有所放宽,这些客观上将对未来房地产销售的回升提供积极支撑。 图4:“因城施策”熨平地产波动数据来源:Wind注:图中有关政策包含人才、公积金、限贷、限购、限售政策等。 展望未来,银行间市场利率下行对信贷及房贷市场利率的滞后传导还将持续。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这也为房地产市场回暖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经历疫情后的一段自发性修复后,房地产销售仍有接力回升的空间,从而有助于宏观经济修复企稳。 图5:金融条件对地产回升形成支撑数据来源:Wind 基本结论 一是疫情对居民短期收入造成负面冲击,叠加家庭债务已处历史高位,这些似乎都是掣肘房地产回升的悲观因素。但与直观感受不同的是,居民收入增速放缓的时期,房地产销售未必低迷。家庭债务高低与房地产短期景气程度也并非直接关联。古今中外的史实对此都有印证。 二是因城施策依然是我国房地产调控的重要逻辑主线。从过去两年的实施效果来看,该政策似乎有效熨平了全国范围内商品房销售的大幅波动。在此政策基调下,今年各地放松人才落户、放宽公积金政策的城市数量明显增加,这些客观上将对未来房地产销售的回升提供支撑。 三是银行间市场利率下行对信贷及房贷市场利率的滞后传导还将持续。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这也为房地产市场回暖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经历疫情后的一段自发性修复后,房地产销售仍有接力回升的空间,从而有助于宏观经济修复企稳。
5月制造业PMI指数50.6,较4月的50.8回落0.2个百分点。5月非制造业PMI商务活动指数53.6,较4月小幅回升0.4个百分点;5月综合PMI指数53.4,与4月基本持平。5月PMI指数显著经济仍处于修复之中,非制造业恢复快于制造业。 5月进出口指数仍在收缩区间,价格指数好转。生产指数53.2,较4月份下行0.5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50.9,较4月份上行0.7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继续处于收缩区间,分别为35.3和45.3,降幅有所收窄。5月生产数据继续好于需求数据,但国内需求呈现进一步改善趋势。外需进一步下行,但是下行幅度有所收窄,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4个月处于收缩区间;目前欧洲疫情逐步稳定,开始复工,但需求恢复尚需时日,6月的新订单出口指数大概率仍在收缩区间。5月产成品库存分项处于收缩区间,高库存有所缓解。 5月工业品价格指数好转,生产带动价格回升。5月PMI出厂价格指数较4月份上行6.5个百分点,至48.7;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较4月份上行9.1个百分点至51.6。随着生产的进一步修复,工业品价格有回升迹象。我们预计5月PPI环比或有所好转。 从15个行业角度看,5月景气度普遍回升,13个行业景气回升,2个行业处于收缩区间。5月汽车制造业景气指数依然最高,录得58.3,连续3个月景气回升。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医药制造业景气度位列第二、第三位,分别为53.6和53.2。中游设备行业景气度好转。景气指数低于50的行业有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和纺织服装业。 5月PMI指数显示经济继续温和复苏。PMI的各项指标中,生产修复走在前列,与此同时我们5月看到工业增加值继续上行,企业生产周转加快,企业库存高企现象得到缓解,价格指数5月出现边际改善。非制造业方面,建筑业表现强劲,连续数月景气指数较高,基建托底作用显现。目前仍有几点需要关注:1)进出口价格指数显示外需仍有较大压力;2)服务业修复速度相对温和。
投资要点 一级市场 发行规模方面,本期信用债(含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短融、PPN)发行总规模2618.17亿元,偿还总规模1307.97亿元,净融资额1310.20亿元。发行利率方面,从交易商协会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估值来看,不同期限不同等级发行利率均处于上行态势。按发行额来看,主体评级AAA级发行占比70.14%,AA+级占比16.35%,AA级占比11.99%。 二级市场本周信用债合计成交5307.43亿元。银行间市场是采掘行业比较热门,交易所市场是建筑装饰和房地产行业受到较多关注。本周不同期限不同等级中票收益率均有所回升。期限利差方面,3年期和5年期中票期限利差均有所收窄。信用利差方面,3年期和5年期不同等级信用利差均有所收窄。 等级变动 本期主体评级正向级别调整的企业共11家,涉及非银金融、交通运输、机械设备、建筑装饰、房地产、综合行业,其中1家为中央国有企业,8家为地方国有企业,2家为民营企业。本期债项评级正向级别调整的共8家企业的22只债券,均为主体评级正向级别调整的企业。本期主体评级负向级别调整的企业共3家,涉及商业贸易、房地产、农林牧渔行业,其中1家为地方国有企业,1家为外资企业,1家为民营企业。本期债项评级负向级别调整的共2家企业的4只债券,均为主体评级负向级别调整的企业。 事件概览 本期负面事件有山东物流集团(青岛)有限公司担保人评级调低、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兑付风险警示、吉林森工(行情600189,诊股)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担保人评级调低。 风险提示 关注信用风险事件对整体利差的影响。 一、一级市场 1.1、发行数量 发行规模方面,本期信用债(含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短融、PPN)发行总规模2618.17亿元,偿还总规模1307.97亿元,净融资额1310.20亿元。 发行类型方面,本期信用债发行中短融占比46.07%,中票占比22.82%,公司债(含私募)占比24.07%,PPN占比5.44%。 发行行业方面,本期信用债发行行业主要包括公用事业、建筑装饰、交通运输、综合、房地产、化工、钢铁,发行金额占26.21%、21.47%、14.09%、13.99%、6.79%、6.70%、3.28%。 1.2、发行利率 发行利率方面,从交易商协会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估值来看,不同期限不同等级发行利率均处于上行态势。 1.3、发行等级 按发行额来看,主体评级AAA级发行额1539.50元,占比70.14%,AA+级358.80亿元,占比16.35%,AA级263.17亿元,占比11.99%。 二、二级市场 2.1、交易概况 本周信用债合计成交5307.43亿元。分类别看,中票、短融、PPN分别成交2580.20亿元、1925.69亿元、378.63亿元,企业债和公司债分别成交290.86亿元和132.05亿元。 本周银行间成交最活跃的个券是20中石油MTN004、20华能SCP003、20铁道CP002、20邮政SCP004、20沪港务SCP003、19鞍钢MTN002、19中石油MTN005、20中油股MTN002、20丰台国资MTN001、20华能SCP004,银行间市场是采掘行业比较热门。上交所最活跃的个券是19金灌02、19杭交01、G20三峡1、15名城01、16富力01,深交所则是19融投01、16遵汇02、19冀中01、20济宁01、19昌吉01,交易所市场是建筑装饰和房地产行业受到较多关注。 2.2、收益走势 本周不同期限不同等级中票收益率均有所回升。3年期AAA、AA+、AA中票收益率分别变动14.09BP、13.09BP、12.09BP至2.73%、2.91%和3.33%;5年期AAA、AA+、AA中票收益率分别变动11.46BP、12.46BP、10.46BP至3.27%、3.63%、4.03%。 2.3、期限利差 采用AAA级各期限中短期票据的差异作为利差标的。2020年5月29日,3年期与1年期、5年期与1年期利差分别为71.66BP、125.19BP,相比于上期分别变动-0.31BP、-2.94BP。3年期和5年期中票期限利差均有所收窄。 2.4、信用利差 采用各期限各等级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与对应期限的中债国开债到期收益率之间的差异作为信用利差标的。2020年5月29日,AAA级1年期、3年期、5年期信用利差分别为23.33BP、49.89BP、65.52BP,分别变动-19.04BP、-12.86BP、-11.29BP;AA+级1年期、3年期、5年期信用利差分别为39.33BP、67.89BP、101.52BP,分别变动-19.04BP、-13.86BP、-10.29BP;AA级1年期、3年期、5年期信用利差分别为74.33BP、109.89BP、141.52BP,分别变动-22.04BP、-14.86BP、-12.29BP。3年期和5年期不同等级信用利差均有所收窄。 三、等级变动 3.1、正向变动 本期主体评级正向级别调整的企业共11家,涉及非银金融、交通运输、机械设备、建筑装饰、房地产和综合行业,其中1家为中央国有企业,8家为地方国有企业,2家为民营企业。本期债项评级正向级别调整的共8家企业的22只债券,均为主体评级正向级别调整的企业。 3.2、负向变动 本期主体评级负向级别调整的企业共3家,涉及商业贸易、房地产、农林牧渔行业,其中1家为地方国有企业,1家为外资企业,1家为民营企业。本期债项评级负向级别调整的共2家企业的4只债券,均为主体评级负向级别调整的企业。 四、事件概览 本期负面事件有山东物流集团(青岛)有限公司担保人评级调低、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兑付风险警示、吉林森工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担保人评级调低。 五、风险提示 关注信用风险事件对整体利差的影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0年5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4.8%,较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中国仓储指数为50.4%,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何辉认为:5月份,随着供应链上下游趋于活跃,供需两端继续回暖,物流业景气指数继续保持平稳回升的态势。从各单项指数看,除库存周转次数指数増势趋缓外,其它各项指数都继续保持回升。其中资金周转率指数回升,显示出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有所改善,同时物流服务价格和企业效益指数低位企稳,反映出物流企业经营恶化的趋势有所缓解。从行业看,物流各细分行业指数均继续保持回升态势,其中道路运输业和水上运输业业务量指数明显回升,受线上消费保持活跃的影响,快递业业务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从区域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物流活动均不同程度加快,东部地区回升势头强劲。从企业规模情况看,大中小微型物流企业业务量需求均有增加,其中小微型物流企业加速回升。 业务总量指数回升,业务活动趋于活跃。5月份,业务总量指数为54.8%,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反映出随着市场需求持续释放,物流业务活动趋于活跃。 新订单指数回升,需求稳步回升。5月份,新订单指数为54.2%,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反映出需求回暖,订单增多,为后市物流行业保持回升态势奠定基础。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指数回升,物流相关投资意愿增强。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指数为52.8%,比上月回升1.7个百分点。随着企业复工复产稳步推进,产能亦逐步恢复,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物流相关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增加。 从后期走势看,新订单指数回升0.2个百分点至54.2%,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回升0.3个百分点至59.3%,反映出企业对未来预期较为乐观,后市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