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临港集团与中智行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智能出行产业的发展与科学研究,打造智能出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示范基地。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重点推动5GAI无人驾驶等技术领域的科学探索,具体包括:双方在开展无人驾驶汽车出行服务先行先试的同时,进行大规模路测,采集数据和验证技术,推动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以实际效果促进无人驾驶汽车运营和道路交通法规的制定及出台;整合行业资源,推动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形成和电信运营商5G应用落地;联合探索更深层次的资本合作,包括战略投资等形式。 (晓 王)
始终坚持市场导向深化投资项目合作 打造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引擎 景俊海出席重点项目洽谈会 7月6日,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景俊海率领吉林省代表团到上海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出席与东方汇富投资控股公司、山鹰国际控股公司重点项目洽谈会,对接需求、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景俊海强调,当前,吉林正处在历史上升期、产业增值期、发展提速期、振兴黄金期。我们一定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坚持市场导向,深化投资项目合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期待合作伙伴与我们一路同行、一路拼搏、一路分享、一路共赢,共同打造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引擎。 在与东方汇富投资控股公司创始合伙人阚治东等会谈时,景俊海指出,东方汇富作为国内一流的专业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多年来在吉林进行了广泛投资,为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双方抓住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等机遇,开拓思路、加强合作,聚焦现代新型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航天科技、文化旅游等产业,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充分发挥中韩合作基金等产业资本作用,推动政产学研用结合,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吉林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阚治东表示,吉林产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一定持续关注吉林,加大合作力度,推动中韩合作基金等项目加快落地,促进吉林技术、产品优势与广阔市场、雄厚资本相结合,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赋能增效。 在与山鹰国际控股公司董事长吴明武会谈时,景俊海指出,山鹰国际是吉林重要的合作伙伴,双方联手推动的100万吨包装纸生产及100万吨秸秆制浆项目取得了积极进展。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对接合作,加快既有项目建设进度,提升工艺、延长链条、促进集聚,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既变废为宝,又保护生态。我们一定提供优质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为企业发展助力鼓劲。吴明武表示,一定发挥优势,加大投资力度,吸引上下游伙伴,打造生态型、智能化产业集群,推动双方合作取得更大成效。 蔡东、张志军、王志厚等参加有关活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悦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王连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制造业生产端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明显好转,整车生产基地全面复工;消费端由于疫情并未完全结束,仍有部分市场需求被抑制。为稳定我国汽车产业基本盘,亟需供需两侧共同发力来推动行业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和(港股00001)转型升级。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王连春就供需两侧齐发力、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稳增长促转型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王连春认为,当前,我国汽车产业供给侧还存在车辆购置税税率单一、行业产能利用率低、出口占比小且利润率低等问题,需求侧还存在消费环境有待优化、新能源汽车性价比不高及二手车评估体系不完善、网约车等新业态处在调整期等问题。如何重振汽车消费,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保市场主体的一道“必答题”。 王连春建议,首先要在供给侧方面做足文章。 一是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品质。建议政府设立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对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新技术的研发,给予研发项目资金补助和研发资金贴息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助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提高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标准,引导企业规范车载智能健康功能和加快新型传感器应用,推动构建汽车安全健康全新生态。 二是分级征收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建议按排量分级确定差异化税率,1.6升及以下执行5%的税率,1.6升以上执行10%的税率,在汽车产业保增长的同时,也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满足国家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 三是支持车企扩大出口,优化产能利用率。建议政府出台鼓励车企提高产能利用率的支持政策,对消化过剩产能达到一定比例的车企,给予相应的流动资金贴息和研发费用倾斜政策,帮助企业提升出口竞争力。 对于在需求侧方面施策发力,王连春同样建议要抓好三点:一是出台更加精准具体的政策拉动汽车消费。北上广等限购城市进一步释放购车指标,优化摇号政策,提升中签率和指标使用率。针对国家部委复工复产政策中涉及汽车行业的相关政策出台更多具体的配套措施,便于政策真正落地实施,如新能源汽车方面,推动各地区按规定将地方资金支持范围从购置环节向运营环节转变,重点支持用于城市公交、公务用车等领域。放宽汽车金融牌照申领条件,为终端消费者和经销商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二是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地方政府结合实际给予车企或终端消费者一定比例的补贴,提高新能源汽车性价比。“新基建”方面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对居民小区充电设施的顶层规划布局。健全和完善新能源汽车残值评估标准和体系,推动新能源二手车市场健康发展,为消费者解除后顾之忧。 三是鼓励网约车和共享汽车等新业态发展。建议对网约车和共享汽车相关法规条例进行修订完善,放宽对车辆和经营主体的准入条件限制,简化前置审批流程,但是从严事中事后监管,实现网约车、共享汽车与传统巡游出租车的良性竞争,满足市民出行方面的新需求。 相关专题:聚焦2020年全国两会财经报道
作为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唯一的全国政协委员,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今年将向两会提交5份提案,内容涉及创新药研发和审批体制改革、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传染病多种防治机制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创新、科创发展等。 推动建设“医药强国” 沈南鹏深谙科技创新、数字化升级和信息化应用对于医疗健康企业和机构的重要意义,他今年有3份提案重点聚焦此领域,倡导推动建设“医药强国”。 沈南鹏的提案指出,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总体发展良好,新药尤其是“救命药”上市速度明显加快,但在新药研发转化和患者可及性方面,有些问题亟待突破:第一,新药审批效能仍受制于人员数量和经验不足,预算承压不利于队伍稳定和专业性提升;第二,医保对医药创新的激励引导不足,当前医保集采推动药品大幅降价,短期内虽可惠及患者,但长期需考虑创新药企的研发积极性,“做好药,好回报”的机制仍需完善。提案认为,以政策改革推动新药研发、临床试验、入市全程加速,激发药品创新活力,增加创新药可及性,切实解决人民的医疗用药需求,是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向。因此,着力点需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为审评专业能力提升提供投入保障,引入专家资源支持药审人员培训,包括稳定投入,扩充药审中心人员队伍,提升药审整体专业能力和效能;落实专家咨询委员会机制,建立境外审评专家咨询渠道,争取加入国际药品认证合作组织(PIC/S),就新药临床试验、创新药审批、优先审评等建立常态化咨询渠道,整合国内外药审专家资源,强化对药审人员的培训。 第二,优化招采规则,合理确定医保谈判价格,包括合理规划药品降幅。在加快出清“低质、无效”药品、进一步促进仿制药降价的同时,建议考虑药品实际生产成本,合理确定采购价格;针对创新药,建议充分考虑药品所处不同生命周期,给予一定的降价保护,以保护创新积极性;探索药品准入由“邀约制”向“申报制”转换,加快创新药进入医保。建议新药上市后,企业无需等待医保谈判时间窗口即可进行医保申请,实现“企业滚动申请、医保滚动评审、目录时时更新”,使患者尽早用上临床价值显著的新药。 推动医疗信息化、智能化升级 沈南鹏提案认为,我国医疗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待加速。 沈南鹏提案就此提出4点建议:第一,推动国家层面的个人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为医学人工智能和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构筑数据基础,包括有序推进电子病历数据库的跨地域互联互通,逐步汇集居民公卫、检验检测、就医转诊等医疗健康信息,构建全民个人健康档案(PHR)体系;参考国外医疗电子数据交换法案,监管机构可加速针对健康信息管控立法,对健康/医疗的隐私管理设立标准。 第二,深化医疗器械审评改革,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上市,包括探索建立AI专项通道。参照FDA经验,探讨建立AI医疗器械专项加速审批通道的可行性,支持更多面向C端用户的健康类/医疗服务类产品的注册申请;优化审批流程,适应AI快速迭代特性,研究提出审评新标准,如认可使用历史数据评价AI医疗器械效能,整体缩短企业数据收集周期,加速产品上市。 第三,试点部分收费项目、开发医疗AI产品责任险,促进临床应用和普及,包括推动医保、物价对医疗AI的政策明朗化,探索出台包括医疗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增适宜医疗技术收费目录,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人工智能的临床辅助诊断、辅助决策支持系统;鼓励商业保险开发覆盖医疗AI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责任险以分担风险,参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经验,为企业补贴保费,激发医疗机构使用AI产品服务的积极性。 第四,支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医疗信息化升级,引入专业机构助力AI医疗审批,包括吸纳高水平技术公司参与支持PHR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工作;鼓励专业第三方、卫生技术评估(HTA)机构等在AI医疗审批中提供智力支持,推进AI产品和衍生服务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提升感染科系应急能力 加速中国香港未来转型 如何加强感染科系系统建设,避免不可预知的重大疫情造成疫灾后果,已刻不容缓。 针对目前国家传染病应急系统,沈南鹏提案认为,第一,需要以战略高度重新定位传染科系在医疗体系的位置,整体提升预防和应急能力;第二,增强院感的技术保障能力;第三,完备公卫应急物资专项储备制度;第四,法律保障网络直报系统效率,完善人畜共患传染病联防联控的立法、追责,建立基于医院和疾控中心的分布式传染病报告数据共享网络。 此外,沈南鹏特别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连续3年为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出谋划策。在今年的2项提案中,他分别建议:第一,开展中国香港地区跨境数字稳定币,以构建数字技术驱动的中日韩跨境支付结算网络为基础,将中国香港建设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国际金融中心;第二,通过建设科创枢纽帮助香港重塑转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沈南鹏认为,中国香港在高教创新科技方面拥有显著优势,但中国香港高校科研成果在湾区转化动机不强,形成中国香港创新研究贡献不足、内地企业科技研发投入成本高居不下的错配。 因此,需要进一步开放内地科研课题给中国香港科研人员,推动央地各级科研经费跨境便利使用;推动知识产权两地互认,统筹跨境科创企业大湾区认定标准,促进中国香港科研与大湾区产业互动;发挥大湾区科创专责小组的领导作用,统筹协调湾区内跨境科研人员往来等重大关键性问题。
2020年5月19日北京——2020年全国两会将于5月21日在京正式开幕。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社会经济秩序逐步恢复之时,即将召开的2020全国两会意义重大。如何巩固前期疫情防控成果、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如何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之时,恢复经济增长、巩固中国制造、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今年两会关注热点。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围绕建设新一代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推动信息产品消费、大力发展“5G+工业互联网”、推动新基建和智慧经济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热点领域,结合自身的产业实践,今年将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交六份建议。 新冠疫情成为2020全球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高效科学地防控努力之下,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突发的疫情启示我们,应进一步强化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杨元庆代表建议,以新冠疫情为契机,加快建设覆盖家庭、社区、医院、科研机构的新一代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全面提升我国的医疗健康水平。 打赢全球疫情防疫战仍任重道远。在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需要以非常之策应“非常之变”。5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各部门听取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工作”时,特别强调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稳住经济基本盘。 稳住经济基本盘,既是保障民生、恢复经济增长、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要求,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上实现“产业跃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杨元庆代表认为,稳住经济基本盘需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在供给侧,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以“新基建”为基础的智慧经济,稳定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以实现中国制造的“产业跃迁”。在需求侧,应当继续大力促进信息产品消费,拉动内需,以实现国内消费升级。三者对于稳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三位一体”,不可或缺。 从供给侧看,新基建既是先进的智能科技,又是赋能智慧经济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新基建,有利于赋能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变革,释放效率红利;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因此,杨元庆代表提出,要从加大新基建力度、加强市场政策引导、加快构建应用生态和加速培育复合型人才等四个方面,提升“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能力,从而推动制造业持续创新发展的建议。他还建议,要通过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和有效利用,推动智慧经济快速发展。 从消费侧来说,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庞大、层次最丰富的消费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消费不断升级,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内需市场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力的引擎。推动消费升级,PC等智能设备产品是“基础设施中的基础设施”,对经济具有双重推动作用。杨元庆代表认为,个人电脑绝不仅仅是消费品,还是生产力工具。在抗击疫情中,无论是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办公还是在线零售,都离不开PC、智能手机等“居家生产力”设备产品。他建议,促进信息产品消费,加大PC等智能设备的渗透率,对于实现消费升级、促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智慧经济、扩大出口、提升教育水平、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020还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杨元庆代表认为,教育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有着基础性和持久性的作用。因此他建议,着眼教育事业长远发展,必须继续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强化教育信息化的大规模供给能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智能水平,以此进一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让孩子不管在哪里,都能享受到科技的福利,获得优质教学资源,看到更远的世界。 2018年杨元庆首次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之前十年履职政协委员。在过去的十二年中,杨元庆提出了一系列涉及产业、经济、社会民生问题的议案和提案,受到舆论的普遍关注和政府部门的重视。继2019年两会上,杨元庆代表围绕推动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深度融合,释放效率红利,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多项建议之后,今年又围绕“大力发展智慧经济、推动中国制造的产业跃迁”,带来一系列从供给侧到消费侧的具体建议。 他认为,第四次产业革命不断深化,在引领本次产业革命的物联网(端)、边缘计算(边)、云计算(云)、5G(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等智能科技领域,中国与全球其他国家基本处于相同起跑线上,有些方面还具有比较优势。这就为中国制造业补齐短板、突破创新、打响自有品牌提供了新的起跳板。一旦这个全新的端-边-云-网-智的技术架构与中国体量庞大的制造业相结合,新的智能制造产业将释放出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效率红利。因此,中国应当通过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为驱动的智慧经济,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产业跃迁”,重新“卡位”全球价值链,在后疫情时代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附:杨元庆代表准备提交的建议内容主要有: 提升“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能力,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5G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的有效抓手,“5G+工业互联网”对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至关重要。对此,杨元庆代表建议:加大智慧(行情601519,诊股)基建力度,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各地工业互联网、5G、智慧城市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市场政策引导,运用产业基金等多种市场化手段,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加快构建应用生态,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融合应用,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加速培育复合型人才,加强新学科建设,适当增加相关专业招生名额,同时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实现产业人才集聚。 加快推动建设新一代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 我国从2015年起开始推行“互联网+医疗”,在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推进分级诊疗、加强健康管理、建立卫生信息平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还不足。建议加快建设覆盖“家庭+社区+医院+科研机构”的新一代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技术成果,打破医疗健康领域现有行业条块壁垒,实现家庭端、社区端、医院端、科研端数据共享,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和有效利用,推动智慧经济快速发展 数据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智慧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加强包括个人信息、重要数据、运营(企业)数据在内的海量数据(行情603138,诊股)的安全保护和有效利用,对于助力行业的智能化转型,驱动精准的决策结果,打造高效的业务流程,重塑新的商业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杨元庆代表建议,应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对数据面临的安全问题进行规制;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发的数据安全问题,加强企业在数据安全保护方面的意识和管理;还需要完善数据控制和流通规则,明确界定数据流通过程中各方的责任和义务,保障数据的有效利用。 有效提升教育信息化大规模供给能力 教育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有着基础性和持久性的作用。着眼教育事业长远发展,必须继续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强化教育信息化的大规模供给能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智能水平,以此进一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因此,杨元庆代表建议,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新基建”重点,结合大规模在线教育的实际需要开展前瞻性规划与建设,消除贫困及边远地区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瓶颈;通过政府购买、学校配置、企业支持等形式,解决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硬件短板,加强教学与学习设备供给,保障贫困学生拥有基本信息化学习工具,能平等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数字鸿沟。 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信息产品消费 智能设备在我国的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提升潜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研究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与发达国家PC渗透率差距较大,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差50个百分点。因此,有必要综合采取多种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和家庭的信息产品消费需求,加快升级换代步伐,这不仅可以提高“居家生产力”,支撑远程办公、在线学习等,而且把新型基础设施延伸到家庭,促进社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意见领袖聚焦2020全国两会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沈建光(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 、研究院院长)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不设经济增速目标,优先稳就业、保民生;提出财政政策更积极,赤字率首提“3.6%以上”;强调货币政策保持宽松,强调推动利率下行;提到减税降费加大力度,重在中小微企业帮扶等,这都传递了什么重要信号?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八大特点: 1、首次不设经济增速目标,优先稳就业、保民生。今年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经济增速目标很难设定,过高难以达到且可能加剧内在风险,太低又打击市场信心且不利于潜力释放,不设目标增加灵活性。新增就业下调至900万+(去年为1100万+),调查失业率上调至6%(去年为5.5%),反映就业压力很大,今年各项政策聚焦稳就业。 2、财政政策积极,赤字率首提“3.6%以上”,为今年加大财政力度预留了口子。今年财政赤字增量1万亿(赤字率3.6%以上)+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专项债增量1.6万亿(全年新增3.75万亿)。3.6万亿增量全部用于地方政府,主要用于“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以及“两新一重”(新基建+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意味着下半年地方政府每月比去年多增5000亿左右的资金,地方财政比上半年有明显改善。 3、减税降费加大力度,重在中小微企业帮扶,保障就业民生。今年在2019年2.36万亿实际减税降费规模上继续增加,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其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延缓至明年。 4、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宽松,强调推动利率下行。报告强调“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截至4月,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为11.1%和12%),“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今年以来LPR利率累计下调30个bp至3.85%),说明货币政策将保持宽松。 5、强调推动消费回升。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复工复产带动供给侧反弹,但需求回升缓慢。“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改造提升步行街。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成为支持消费的发力点。此外,预期未来扩大“消费券”使用范围,并对中低收入群体发放“现金券”,也将是推动消费回升的重要手段。 6、强调扩大有效投资。3.75万亿专项债重点支持新基建(5G、充电桩、新能源汽车、新消费)、新型城镇化(公共设施服务、旧改)、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但房地产政策不会调整,仍然延续“房住不炒”、“因城施策”。 7、改革方面,较去年新增“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配合前期文件下发),并提及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 8、民生方面,强调“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作为抗疫特别国债用途之一)、“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纳入农民工)。
意见领袖聚焦2020全国两会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严弘 (政府工作报告现场实录)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是一个务实的表现,因为目前在疫情还没有结束时,中国的经济政策的核心应该是保民生、保就业,实现人民健康的保全和经济增长的恢复。同时,此举也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减少对GDP增速的依赖和过度重视,更好地使中国经济发展回到一个结构合理的改革过程之中。 另外,为了对冲新冠疫情给经济所带来的影响,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度灵活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相结合,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表明政府将通过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帮助经济得到恢复,特别是帮助中小企业重新回到发展轨道。 报告还强调要依靠改革来激发市场的主体活力,推动要素市场的配置改革,这些都是在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改革过程中,为经济赋予更多的发展动能,非常重要。而其中一个突出的重点就是要提升国企的改革成效,完善其监管机制和治理机制,同时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让国企在市场化的环境下能够展开竞争。此外,报告还对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提出了一些新的措施,特别是提出来要清偿政府机构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的款项,来构建一个“亲清”的政商关系,这将对减少民营企业的负担产生积极的效果。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其他一些举措将对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经济发展和市场化环境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时下中国经济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坚持市场化改革的这条道路,扶持和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鼓励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都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作者介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金融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