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聚焦2020全国两会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沈建光(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 、研究院院长)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不设经济增速目标,优先稳就业、保民生;提出财政政策更积极,赤字率首提“3.6%以上”;强调货币政策保持宽松,强调推动利率下行;提到减税降费加大力度,重在中小微企业帮扶等,这都传递了什么重要信号?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八大特点: 1、首次不设经济增速目标,优先稳就业、保民生。今年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经济增速目标很难设定,过高难以达到且可能加剧内在风险,太低又打击市场信心且不利于潜力释放,不设目标增加灵活性。新增就业下调至900万+(去年为1100万+),调查失业率上调至6%(去年为5.5%),反映就业压力很大,今年各项政策聚焦稳就业。 2、财政政策积极,赤字率首提“3.6%以上”,为今年加大财政力度预留了口子。今年财政赤字增量1万亿(赤字率3.6%以上)+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专项债增量1.6万亿(全年新增3.75万亿)。3.6万亿增量全部用于地方政府,主要用于“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以及“两新一重”(新基建+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意味着下半年地方政府每月比去年多增5000亿左右的资金,地方财政比上半年有明显改善。 3、减税降费加大力度,重在中小微企业帮扶,保障就业民生。今年在2019年2.36万亿实际减税降费规模上继续增加,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其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延缓至明年。 4、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宽松,强调推动利率下行。报告强调“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截至4月,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为11.1%和12%),“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今年以来LPR利率累计下调30个bp至3.85%),说明货币政策将保持宽松。 5、强调推动消费回升。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复工复产带动供给侧反弹,但需求回升缓慢。“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改造提升步行街。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成为支持消费的发力点。此外,预期未来扩大“消费券”使用范围,并对中低收入群体发放“现金券”,也将是推动消费回升的重要手段。 6、强调扩大有效投资。3.75万亿专项债重点支持新基建(5G、充电桩、新能源汽车、新消费)、新型城镇化(公共设施服务、旧改)、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但房地产政策不会调整,仍然延续“房住不炒”、“因城施策”。 7、改革方面,较去年新增“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配合前期文件下发),并提及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 8、民生方面,强调“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作为抗疫特别国债用途之一)、“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纳入农民工)。 (本文作者介绍:经济学博士,现任京东数科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2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两会代表委员表示,大量制造业上市公司正在将“智慧”基因融入高端制造,以“硬核科技”诠释“智造”实力,以工匠精神助推高质量发展。在推进智能制造、便利企业融资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功不可没。 拥抱新技术推进智能化 今年两会召开以来,科大讯飞智能录音笔、智能笔记本等“黑科技”受媒体青睐。“人工智能已从概念阶段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人工智能发展一定要以解决社会刚需为出发点。”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线教育、AI技术、在线诊疗等行业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何更好满足社会需求,企业需不断思考、摸索并为之奋斗。 在疫情防控期间,红外测温是最主要的筛查“武器”。“这次疫情,让更多人了解了红外产业。”全国政协委员、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表示,同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相比,经过十多年努力,公司不仅攻克了关键技术,而且产品性能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传统产业上市公司也在拥抱“互联网+”和“智能+”,推动自身转型升级,积极发挥“头雁效应”。 全国人大代表、特变电工董事长张新介绍,围绕特高压、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领域,公司正在开展智慧电厂、智慧矿山等数字化、信息化智能示范项目建设。此外,公司还将推动5G技术与输变电装备制造相关工业网络、工业软件、控制系统融合,促进电力装备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推动智能制造资本市场功不可没 代表委员认为,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功不可没。 “与外国公司谈订单,外方首先看重的是信息公开、财务透明。在这方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制度较为完善,拥有较大优势。”全国政协委员、永新光学董事长曹其东指出,通过资本市场促进企业规范经营、提高信息透明度、实施员工股权激励、拓宽外延式发展渠道等,将从多方面推动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特变电工从一个总资产不足15.8万元的街道小厂起步,借助资本市场的支持,成长为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行业排头企业,让“中国智造”亮出“世界名片”。张新表示,资本市场在推动中国经济复苏、结构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代表委员认为,受疫情影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安排明确等政策红利有利于激活市场活力。 黄立表示,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有信心。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将便利企业融资,经济活力将被进一步激活。 加大政策支持积累研发实力 “科学仪器历来是国之重器,不能跟风蹭热点,急功近利,需宏观规划,长期积累,要鼓励支持我国高端科学仪器的自主开发。”曹其东表示。 在张新看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既是制造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是从整体来看,当前我国工业基础大而不强,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材料自给率不高,主要是因为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他建议,以产业资本形式向有融资需求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提供支持,保障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安全。 创新驱动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动力增强。数据显示,2019年,上市公司研发支出达8467亿元。一季度,科创板公司盈利同比增长13.9%,展示较强韧性。5G技术应用和手机更新换代需求推动消费电子、半导体等细分行业盈利增长超五成。
如何巩固前期疫情防控成果、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如何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之时,恢复经济增长、巩固中国制造、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今年两会关注热点。 《证券日报》记者从联想集团(港股00992)了解到,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今年将围绕建设新一代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推动信息产品消费、大力发展“5G+工业互联网”、推动新基建和智慧经济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热点领域,结合自身的产业实践,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交6项建议。 在杨元庆看来,这次疫情是“危”也是“机”,加快了工厂、车间智能化改造的步伐,增加了生产过程的远程管控,生产设备的远程诊断和维护需求,使生产少人化、自动化、柔性化趋势明显,让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变得更加迫切。 他表示,在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稳住经济基本盘需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在供给侧,应该大力发展以“新基建”为基础的智慧经济,稳定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以实现中国制造的“产业跃迁”。在需求侧,应当继续大力促进信息产品消费,拉动内需,以实现国内消费升级。 因此,杨元庆提出,要从加大新基建力度、加强市场政策引导、加快构建应用生态和加速培育复合型人才等四个方面,提升“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能力,从而推动制造业持续创新发展。他还建议,要通过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和有效利用,推动智慧经济快速发展。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庞大、层次最丰富的消费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消费不断升级,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内需市场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力的引擎。推动消费升级,PC等智能设备产品是“基础设施中的基础设施”,对经济具有双重推动作用。 “第四次产业革命不断深化,在引领本次产业革命的物联网(端)、边缘计算(边)、云计算(云)、5G(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等智能科技领域,中国与全球其他国家基本处于相同起跑线上,有些方面还具有比较优势。这就为中国制造业补齐短板、突破创新、打响自有品牌提供了新的起跳板。一旦这个全新的端-边-云-网-智的技术架构与中国体量庞大的制造业相结合,新的智能制造产业将释放出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效率红利。”杨元庆表示,因此,中国应当通过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为驱动的智慧经济,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产业跃迁”,重新“卡位”全球价值链,在后疫情时代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还十分不足,尤其在家庭、社区和医院三个重要端口,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杨元庆建议,应该以新冠疫情为契机,加快建设覆盖“家庭+社区+医院+科研机构”的新一代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全面提升我国的医疗健康水平。 具体来看,杨元庆认为,要加强新一代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加入快建设“数字家庭医生”平台,构建居家医疗物联网(IoMT)解决方案;加快建立社区医疗智慧网格平台,推进分级诊疗和应急医疗管理部署;深入推进“新一代互联网医院”的组织建设,提升规范,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支撑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建立“国家医疗大健康超算平台”,助力中国医学大脑成长。
中新网长春5月21日电 (记者 郭佳)吉林省商务厅21日发布消息,2020年1-4月份完成实际使用外资2.99亿美元,总量居全国第15位,同比增长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16.4个百分点,在全国排第6位。 创新方式 有效开展网络招商活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吉林省全面推行网络招商。年初以来,各地区洽谈推动项目1134个,其中,网上平台对接项目520个、视频洽谈252场、网上签约项目152个。 吉林省精选500个项目重点洽谈推动、500个项目重点谋划包装,制作二维码、译成英日韩语、印成项目册,通过链接知名网站、中介机构、新媒体等方式扩大网上项目对接会知名度。 完善机制 积极推动项目履约落地 吉林省实行“旬会商、月调度、季通报”的工作机制,及时了解各地区谋划项目、在谈项目、签约项目、新开工大项目等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吉林省强化全省500个重点洽谈推动项目跟踪调度,与相关企业网络连线,开展“云端”对话,深入了解需求,推动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精准帮扶 有效坚定企业投资信心 吉林省连续出台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实施意见、促进商务领域企业平稳健康发展18条和稳外贸、稳外资“双9条”,充分发挥政策推动作用。 吉林省集中解决重大项目立项、土地、环评、审批等132个问题。为屈臣氏等外资企业开具民生保供资质运输证明;为一汽丰田发动机等重点外资企业协调解决复工用口罩10万只。 优化环境 全面提升服务企业质量 吉林省发动各市(州)、开发区聚焦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需求,按照分层级、分产业、分区域的原则,加大服务力度,切实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投资建设中的困难。 吉林省借助长春中院知识产权保护法庭、外商投诉工作机制、外企协会和“12312外资服务热线”为企业解决困难,年初以来,巴斯夫等外资企业审核资质等多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完)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刘元春 4月的宏观经济数据充分表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统筹协调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复工复产在行政力量的推动下基本完成,宏观经济快速恢复,经济循环开始加速。中国经济开始从“行政性复工复产阶段”向“市场循环常态化阶段”迈进,中国经济迎来了关键的“破冰时刻”。在外部冲击即将全面显化之际,全面启动需求扩张以推动经济市场化循环、稳住中国经济内部循环的基本盘变得越来越紧迫。 一、复工复产在全产业链、全区域行政性推动下取得供给侧明显的复苏,但需求缺口却明显扩大。 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较4月提升5个部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4.5%,回升4.6个百分点,按照供给侧数据测算对应4月份的GDP增速为-1.3%左右,较1季度的-6.8%收窄了5.5个百分点,预示着5月份有望由副转正。但是需求侧的复苏力度却较为缓慢,-7.5%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8.2%的出口增速,所对应的GDP增速在-3%到-4%左右的区间,虽然较1季度有十分明显的收窄,但与供给侧回复的缺口达到1.7到2.7个百分点。 二、价格参数持续回落进一步说明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已经快速显化,并成为复工复产的最大阻碍。 CPI和PPI4月较3月分别下滑了1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代表总供给与总需求状况的核心CPI4月仅为1.1%,比3月下滑0.1个百分点,GDP平减指数4月为开始接近于0,较3月下滑了1.4个百分点。这些参数都表明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已经显化并将进一步恶化。这将导致我们在复工复产之后没有足够的需求和订单,从而导致复工复产出现二次停工停产。PPI持续3个月负增长表明新一轮工业萧条已经出现出现,PPI环比负增长和同比负增长及其进一步扩大必将使复工复产的企业面临持续的亏损甚至破产,有效需求不足和订单的大幅度下降已经成为复工复产企业最大的压力。 三、复工复产率与达产率的分化说明复工复产面临瓶颈性约束,行政性推动已基本完成其使命,市场需求大推动是经济循环常态化的关键。 两个参数分化值得注意:一是4月的大企业复工复产已经基本完成,但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率却较为低迷;二是复工复产率总体较高但达产率却十分低迷。到4月25日规模以上工业还有15%达产率不足50%,规模以上服务业还有30%企业达产率不足50%,有资质的建筑业40%企业达产率不足50%。这些数据说明,复工复产的行政化推动已经达到极致,复工复产率提升速度的下滑以及达产率的低迷说明复工复产面临明显的瓶颈约束,有效需求不足是复产率和达产率进一步提升的核心障碍,中国经济在完成行政化复工复产开始步入到经济循环市场化加速的破冰时刻,需求刺击的大推动十分重要。如果任由复工率与达产率长期分化,复工复产企业受到的成本冲击将越来越大,宏观经济的供给损失也将进一步加大。目前是稳定内部经济循环的窗口期。 四、外部环境对于中国生产体系的冲击还没有显化,全球经济同步的深度下滑、全球贸易的深度收缩、全球供应链的重构以及“去中国化”的抬头将使中国经济 2-3 季度面临的压力全面上扬,超越我们的预期。提前稳住内部经济循环基本盘是应对外部冲击和大国竞争的核心基础。 3月和4月出口参数和外资参数的超预期反转并不代表中国外部环境的改善,只说明世界疫情与世界经济下滑对于外需的冲击有一定的时滞。4月出口订单指数仅为33.5%,比4月下滑了12.9个百分点。全球PMI出口订单指数在3月也下滑到41.5%,按照WTO的预测和联合国贸发会的预测世界贸易将在2-3季度下滑20-30%,这种深度下滑必将导致世界工厂的中国将受到更为严重的冲击。在目前逆全球、去中国化、围剿中国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关键时期,如何应对这种超级必须要有思想和行动准备。在各种战略准备中,提前恢复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盘,不断巩固住内部产业链、价值链的竞争力和完整性和畅通性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此,在外部贸易、外部投资摩擦高峰期没有到来之前,全面扩充内部需求,快速促进市场循环的常态化,是当前窗口期的必然之举。如果在外部超级冲击爆发之后才采取内部对冲政策,必将导致内部基本盘和外部基本盘都无法稳住,必将措施我们目前获得的宝贵窗口期。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本报记者 向炎涛 如何巩固前期疫情防控成果、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如何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之时,恢复经济增长、巩固中国制造、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今年两会关注热点。 《证券日报》记者从联想集团了解到,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今年将围绕建设新一代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推动信息产品消费、大力发展“5G+工业互联网”、推动新基建和智慧经济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热点领域,结合自身的产业实践,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交6项建议。 在杨元庆看来,这次疫情是“危”也是“机”,加快了工厂、车间智能化改造的步伐,增加了生产过程的远程管控,生产设备的远程诊断和维护需求,使生产少人化、自动化、柔性化趋势明显,让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变得更加迫切。 他表示,在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稳住经济基本盘需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在供给侧,应该大力发展以“新基建”为基础的智慧经济,稳定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以实现中国制造的“产业跃迁”。在需求侧,应当继续大力促进信息产品消费,拉动内需,以实现国内消费升级。 因此,杨元庆提出,要从加大新基建力度、加强市场政策引导、加快构建应用生态和加速培育复合型人才等四个方面,提升“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能力,从而推动制造业持续创新发展。他还建议,要通过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和有效利用,推动智慧经济快速发展。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庞大、层次最丰富的消费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消费不断升级,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内需市场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强力的引擎。推动消费升级,PC等智能设备产品是“基础设施中的基础设施”,对经济具有双重推动作用。 “第四次产业革命不断深化,在引领本次产业革命的物联网(端)、边缘计算(边)、云计算(云)、5G(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等智能科技领域,中国与全球其他国家基本处于相同起跑线上,有些方面还具有比较优势。这就为中国制造业补齐短板、突破创新、打响自有品牌提供了新的起跳板。一旦这个全新的端-边-云-网-智的技术架构与中国体量庞大的制造业相结合,新的智能制造产业将释放出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效率红利。”杨元庆表示,因此,中国应当通过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为驱动的智慧经济,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产业跃迁”,重新“卡位”全球价值链,在后疫情时代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还十分不足,尤其在家庭、社区和医院三个重要端口,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杨元庆建议,应该以新冠疫情为契机,加快建设覆盖“家庭+社区+医院+科研机构”的新一代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全面提升我国的医疗健康水平。 具体来看,杨元庆认为,要加强新一代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加入快建设“数字家庭医生”平台,构建居家医疗物联网(IoMT)解决方案;加快建立社区医疗智慧网格平台,推进分级诊疗和应急医疗管理部署;深入推进“新一代互联网医院”的组织建设,提升规范,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支撑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建立“国家医疗大健康超算平台”,助力中国医学大脑成长。
财联社5月13日讯,工信部发布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工业设备互联互通,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实现工业设备的全连接。加快推动工业通信协议兼容统一,打破技术壁垒,形成完整贯通的数据链。突破工业数据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数据汇聚、建模分析、应用开发、资源调度和监测管理等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部署和融合。加强工业数据安全产品研发,开展加密传输、访问控制、数据脱敏等安全技术攻关,提升防篡改、防窃取、防泄漏能力。面向重点行业培育一批工业大数据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发展一批面向不同场景的工业APP。 全文如下: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大数据产业主管部门): 工业大数据是工业领域产品和服务全生命周期数据的总称,包括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环节中生成和使用的数据,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中的数据等。为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促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激发工业数据资源要素潜力,加快工业大数据产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促进工业数据汇聚共享、深化数据融合创新、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着力打造资源富集、应用繁荣、产业进步、治理有序的工业大数据生态体系。 二、加快数据汇聚 (一)推动工业数据全面采集。支持工业企业实施设备数字化改造,升级各类信息系统,推动研发、生产、经营、运维等全流程的数据采集。支持重点企业研制工业数控系统,引导工业设备企业开放数据接口,实现数据全面采集。 (二)加快工业设备互联互通。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实现工业设备的全连接。加快推动工业通信协议兼容统一,打破技术壁垒,形成完整贯通的数据链。 (三)推动工业数据高质量汇聚。组织开展工业数据资源调查,引导企业加强数据资源管理,实现数据的可视、可管、可用、可信。整合重点领域统计数据和监测数据,在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信息等行业建设国家级数据库。支持企业建设数据汇聚平台,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和汇聚。 (四)统筹建设国家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汇聚工业数据,支撑产业监测分析,赋能企业创新发展,提升行业安全运行水平。建立多级联动的国家工业基础大数据库,研制产业链图谱和供应链地图,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三、推动数据共享 (五)推动工业数据开放共享。支持优势产业上下游企业开放数据,加强合作,共建安全可信的工业数据空间,建立互利共赢的共享机制。引导和规范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流动,鼓励相关单位通过共享、交换、交易等方式,提高数据资源价值创造的水平。 (六)激发工业数据市场活力。支持开展数据流动关键技术攻关,建设可信的工业数据流通环境。构建工业大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体系,研究制定公平、开放、透明的数据交易规则,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开展数据资产交易试点,培育工业数据市场。 四、深化数据应用 (七)推动工业数据深度应用。加快数据全过程应用,发展数据驱动的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引导企业用好各业务环节的数据。 (八)开展工业数据应用示范。组织开展工业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总结推广工业大数据应用方法,制定工业大数据应用水平评估标准,加强对地方和企业应用现状的评估。 (九)提升数据平台支撑作用。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势,提升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面向中小企业开放数据服务资源,提升企业数据应用能力。加快推动工业知识、技术、经验的软件化,培育发展一批面向不同场景的工业APP。 (十)打造工业数据应用生态。面向重点行业培育一批工业大数据解决方案供应商。鼓励通过开展工业大数据竞赛,助力行业创新应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开展线上线下数据应用培训活动。 五、完善数据治理 (十一)开展数据管理能力评估贯标。推广《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GB/T 36073-2018,简称DCMM)国家标准,构建工业大数据管理能力评估体系,引导企业提升数据管理能力。鼓励各级政府在实施贯标、人员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十二)推动标准研制和应用。加强工业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数据质量、数据治理和数据安全等关键标准研制,选择条件成熟的行业和地区开展试验验证和试点推广。 (十三)加强工业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落实《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试行)》,实现数据科学管理,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工业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体系。 六、强化数据安全 (十四)构建工业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明确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和各级政府监督管理责任,构建工业数据安全责任体系。加强态势感知、测试评估、预警处置等工业大数据安全能力建设,实现闭环管理,全面保障数据安全。 (十五)加强工业数据安全产品研发。开展加密传输、访问控制、数据脱敏等安全技术攻关,提升防篡改、防窃取、防泄漏能力。加快培育安全骨干企业,增强数据安全服务,培育良好安全产业生态。 七、促进产业发展 (十六)突破工业数据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数据汇聚、建模分析、应用开发、资源调度和监测管理等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部署和融合。 (十七)打造工业数据产品和服务体系。推动工业大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和服务等环节相关产品开发,构建大数据基础性、通用性产品体系。培育一批数据资源服务提供商和数据服务龙头企业,发展一批聚焦数据标准制定、测试评估、研究咨询等领域的第三方服务机构。 (十八)着力构建工业数据创新生态。支持产学研合作建设工业大数据创新平台,围绕重大共性需求和行业痛点开展协同创新,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八、加强组织保障 (十九)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大数据产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工业大数据推进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地方工业大数据发展。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加强政策创新,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实施政策评估咨询,助力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 (二十)强化资金人才支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政策性银行加大精准信贷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扶持工业大数据创新创业。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育既具备大数据技术能力又熟悉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二十一)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围绕政策、技术、标准、人才、企业等方面,推进工业大数据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合作交流,不断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