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员工帮助出借账户、介绍配资,还建了一个微信群为客户服务,在协调2亿元融资的过程中,部门负责人管理疏忽,未能及早发现问题,还回复“我问下,现在资金紧张”。 这是两年前的两融违规事件,给恒泰证券带来了多张罚单,多名机构交易部员工牵涉其中。 8月11日,证监会公示对恒泰证券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券商与机构交易部员工各自领下罚单。 证监会责令恒泰证券改正、予以警告并处以100万元罚款。同时,恒泰证券机构交易部相关人员余安义、陈维杰、张超分别被处以10万元、10万元和3万元罚款。 详情请扫二维码↓
中国诚通资产海南公司拟转让海南宏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3.8%股权。 8月12日,北交所预披露信息显示,中国诚通资产海南公司拟转让海南宏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3.8%股权。 披露资料显示,标的企业成立于1992年8月,注册资本1300万元,为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范围包括房地产销售、装饰装修工程、生产销售建筑材料等,转让方中国诚通资产海南公司持有其53.8%股份,香港昌兴行商品代理有限公司持有其23.1%股份,陈子文、海南宸晟科技有限公司各持有其11.55%股份。 天眼查APP显示,转让方中国诚通资产海南公司成立于1989年10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为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间接子公司。 标的企业2019年度审计报告数据显示,其营收74.19万元,利润42.39万元,净利润43.76万元,总资产2418万元,总负债1207.84万元,所有者权益1210.16万元。 标的企业2020年6月30日财务报表数据显示,其营收19.51万元,利润-67.93万元,净利润-66.96万元,总资产2282.66万元,总负债1139.46万元,所有者权益1143.2万元。
看点 1.先惠技术财报亮点,其中上汽系光在2019年下半年就贡献了2.53亿元的收入; 2.客户不仅贡献收入,还贡献毛利。先惠技术2017年和2018年的毛利水平都差不多,在30%左右,到了2019年,提高到了46.1%,比同行高了不少。 3.专注早期投资的昆仲资本却在公司上市前一年以24.32元/股突击入股,如今一年下来账面浮盈1.5亿元。 据适道(ID:survivalbiz)消息,今日,上海先惠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先惠技术”)正式登陆科创板。 开盘首日大涨111.53%,收盘价82.01元/股,换手率72.22%,总市值62.02亿元。 先惠技术成立于2007年,公司产品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智能自动化装备和工业制造数据系统。公司2017、2018、2019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9亿元、3.25亿元、3.6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7万元、2812万元和7193万元。 数据来源:先惠技术招股书 是什么支撑了先惠技术有如此高的增速?这样的增速可持续吗? 财报亮点,客户不仅贡献收入还贡献毛利 智能制造装备产品均为非标产品,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进行设计制造,不存在标准化、大批量的生产方式。 所以在智能制造这个行业,能否获得高端客户的青睐决定了企业能否“活得舒服”。因为在中低端市场,产品主要为不具备成套系统能力的单机,产品价格较高端成套生产线低,竞争相对充分,毛利也会被压得很低。 对于高端客户来说,他们在选择装备供应商的过程中,由于更看重装备本身的柔性及智能化程度、装配精度、运行稳定性等技术质量指标及后续维护服务能力,所以对产品价格并不是那么的敏感。 根据招股书,先惠技术2019年的前五大客户名单,上汽大众系、上汽集团系分别为第一、第二大客户,销售金额分别为2.4亿元、4491.99万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65.86%、12.31%。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上半年,公司对上汽大众系、上汽集团系的销售分别仅为480.55万元、2700.23万元。也就是说,2019年下半年的销售收入对公司全年营销很大,按照全年贡献了2.85亿元来看,光是下半年就贡献了2.53亿元。 再看2018年和2017年,上汽大众系、上汽集团系虽为公司的前五大客户,但销售金额明显也都没过亿。根据招股书,公司在2018年对上汽大众系、上汽集团系的销售额分别为4937.68万元、4443.12万元,合计9380.8万元。 那这2.53亿是哪儿多出来的? 根据先惠技术在给交易所二轮问询的回复中披露,由于公司承接了单体金额较大的大型项目,2019年公司新能源汽车智能自动化装备-生产线的销售收入为27296.95万元,数量合计4台套,销售均价大幅上升至6824.24万元。 可奇怪的是,在2019年上半年,公司同样的新能源汽车智能自动化装备-生产线的销售收入为4439.19万元,数量合计2台套,销售均价为2219.60万元。 由此可见,同样的业务,下半年的销售均价比上半年高了3倍都不止。 进一步看,先惠技术在给交易所二轮问询的回复中披露,公司2019年承接的新能源汽车智能自动化装备-生产线大型项目中,其中电池包装配线和电池包测试线2个项目的合同金额分别为1.92亿元、7024.6万元,项目进度为已经完成客户现场安装调试,通过客户生产批量试制,截至2019年底,累计收款分别为77%、80%。 金额倒是对的上,看来2.53亿就来自于新能源汽车智能自动化装备-生产线项目。 新能源汽车智能自动化装备-生产线项目不仅贡献了大额收入,也让公司的毛利在2019年有了“飙升”。 2017年和2018年的毛利水平都差不多,30%左右,到了2019年,提高到了46.1%,比同行高了不少。细看来,还是这个新能源汽车智能自动化装备业务的“贡献”最大。 公司对此的解释是,部分项目毛利率较低,主要原因系为了开拓新的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切入新客户的供应商名录,公司会在部分首套设备的合同定价等方面作出适当的价格让利。 不过适道奇怪的是,难道拿下上汽集团、上汽大众这样的客户就不需要“让利”吗? 大客户做出的贡献不仅提高了公司收入,还提高了公司毛利水平,还让公司在申报科创板的关键时候满足了“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这一套上市标准。 真可谓,不想帮乙方上市的客户不是好甲方。 昆仲资本“一见如故”,突击入局1年赚了1.5亿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IPO前,先惠技术共经历了两轮融资,投资方分别为君盛资本、昆仲资本、高鲲资本、尚欣资本。 根据招股书,2019年6月18日,公司股东潘延庆将其持有的股份分别作价500.00 万元转让给昆仲元昕、昆仲元熠;王颖琳将其持有股份作价1,000.00 万元转让给昆仲元昕。潘延庆、王颖琳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据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吴子烁透露,与先惠技术董事长潘延庆的首次相识,便缘起于这次投资。而从相识到最终决定下注,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左右。 可是,先惠技术这样的公司本不在昆仲资本的投资轮次和投资赛道内。根据昆仲资本官网解释,其专注于投资具有前沿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早期及成长期企业,重点关注前沿科技、创新消费、教育行业等领域,并积极寻找投资(人民币和美元)最具高潜力的初创公司和企业家。 事实上,先惠技术也是昆仲资本第一家科创板IPO项目。那这么一家智能制造行业的pre-IPO公司,是如何得到进入昆仲视线的? 用吴子烁的话说,先惠技术是一个几乎没有短板的企业。“先惠技术的团队互补且凝聚力很足,兼具技术能力与商务能力。简言之,先惠技术的长板足够长,也没有明显短板。”吴子烁表示。 按照今天62亿的市值来算,仅用了1年的时间,昆仲的2000万元投资就变成了1.786亿元,年化收益793%。吴子烁的眼光果然厉害。 而实控人眼看着公司就要上市了,还能按照24.32元/股把股份转让,转让原因则是“用于改善家庭生活”,这个“一见如故”,足足价值1.5亿元。 写在最后 如果是按照以前核准制的规则,先惠技术财报里体现的这些风险,大概率是过不了会的。 但是现在科创板实行注册制,审核主要是关注披露的完整性,并且通过问询和回复把风险充分披露了,然后由市场来决定。 这就需要股民能有足够的辨别能力去识别风险。 不过从市场的反应来说,看起来似乎并不在意。 这到底是打新股的思维惯性,还是理性分析后的决策,“市场”是对是错,相信时间会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选股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如今为了满足消费者各方面的要求,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全面屏的手机逐渐成为市场趋势。同时,新款式的手机层出不穷,各大品牌在屏幕方面做的创新也越来越多,对于这样的手机,如何保护好屏幕成为手机使用者着重考虑的问题。调查表明有超过75%的消费者会在购入手机之后立马购入手机壳。 1、“中国制造”手机壳销往全球,疫情中盈利情况仍稳步增长 市面上的手机壳的型号、材质、款式、图案种类各式各样,生产手机壳的厂商也比比皆是。在地摊、手机配件市场有着无数品牌的手机壳并且价格低廉,但鲜少有厂商可以做到像杰美特(行情300868,诊股)一样,一年的销售量能超过5000万个。除了自身设计生产的手机壳,杰美特还给其他品牌做代加工。例如华为的手机壳,还有泰格斯、派力肯这样大品牌的手机壳。线下有亚马逊、沃尔玛和华为等商店;线上有亚马逊商城、京东、苏宁易购(行情002024,诊股)等网商。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杰美特2017-2019年度营业收入分别为54,105.84万元、64,692.04万元、82,934.29万元,净利润分别为3,982.84万元、6,129.54万元、13,116.28万元。智能手机保护类产品和平板电脑保护类产品为公司主营业务产品,2017 年、2018年和2019年公司上述两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合计分别为45,849.35万元、60,208.83万元和76,606.61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9.33%、97.05%和98.65%。即使在疫情的影响下,公司在2020年1-6月公司盈利情况仍然良好。这样看来,公司资产总额和所有者权益稳步增长,资产结构合理。 2、不甘于每日“机械”工作,19岁成为“深漂”仅仅四年创业 杰美特的创始人谌建平从学校毕业后先进入了一家五金厂做统计工作。每天重复性的工作虽然能让他较为轻松地拿到一份不错的薪水,但谌建平渐渐发现这样的工作无法给他带来成长,个人的提升空间大大缩小,于是谌建平选择了辞职。 从五金厂辞职后谌建平并没有立即去求职面试,而是先进入电脑培训公司学习。凭借他的努力,仅用一个月就迅速掌握了5套软件的操作。当时学习机构的老板看到了谌建平的进步,就让他白天学习,晚上化身老师给学员讲课。在这样的过程中,谌建平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这份能力也就成为他寻找下一份工作的底气。 在2002年,19岁的谌建平进入深圳,在一家广告公司成为了设计师,在这工作期间,他接触到电子行业的平面设计,他发觉市场上还有很大的空白,这对他来说是个不可得多的机会。在2003年,谌建平从广告公司辞职,用掉自己所有的积蓄往掌上电脑等电子产品配件的生产方向发展,又找朋友借了10万元,终于在2004年春节后成立了一家公司,佳盟科技公司。 3、创业后继续学习,偶然机会加入手机壳制造行业 新公司从成立一开始就有良好的态势,谌建平也认识到了公司管理的重要性,于是在2004年底他报名到中山大学上EMBA班,也因此结交了他的伙伴黄新。 2005年一个欧洲客户到佳盟参观,他的手机壳引起了谌建平的注意,谌建平留下了客户的手机并马上开模他的系列保护套,这一产品给谌建平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由此谌建平开始了他漫长的手机壳生产之路,由最初的底端个人定制手机壳,到如今定位高端,品牌手机的量身定做,谌建平和他的团队一次次研发,一次次创新,公司有了上百项的专利技术,谌建平可谓是货真价实的“手机壳大王”,把手机壳的生产做到了极致。 4、杰美特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但仍有客户集中风险 从2016年以来,杰美特的手机壳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升,从2016年的1.53%提升到了2019年的4.94%。由于近几年移动智能终端行业的快速发展,大量企业加入到行业内,竞争者鱼龙混杂。尽管如此,根据预测,到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年出货量将达到15.7亿部,移动智能终端配件的市场空间仍然旷阔。 但公司的大客户集中情况也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了风险。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公司对华为的销售收入分别为 12,697.48 万元、26,517.85万元和37,711.4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3.47%、40.99%和45.47%。也就是说,如果华为的手机等产品出货量下滑,对杰美特来说影响也较大。 5、科技创新不断,智能终端发展保证行业市场增长 杰美特除了在防摔、防撞等功能性方面做出了创新,在个性化、时尚化的方面也下足了功夫。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为3,212.1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3.87%。公司目前的技术储备足以支撑未来业务的发展。 未来,随着 5G 技术产业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传统移动智能终端仍将保持较高的更新换代频率,以智能手表等为代表的新型移动智能终端仍在不断涌现和发展变化。这样的情况保证了移动智能终端配件行业仍具有良好的收入增长空间,杰美特作为行业内十分成熟的企业,前景也十分广阔。
图片来自网络 8月11日晚,银保监会发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内容显示,浦发银行因在2013至2018年间存在12项违法违规行为,而被上海银保监会开出2100万巨额罚单。这是银保监会今年开出的最大额罚单,也是国内银行业今年收到的第二大额罚单。 图片来自银保监会官网 罚单内容显示,浦发银行在2013-2018这六年间,存在如未按专营部门制规定开展同业业务、同业投资资金违规投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为银行理财资金投向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违规提供担保、未按规定进行贷款资金支付管理与控制、个人消费贷款贷后管理未尽职等共计十二项违法违规行为,浦发银行被银保监会上海监管局做出责令改正,并处罚款共计2100万元的处罚决定。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银保监会今年开出的最大额罚单,也是国内银行业今年开出的第二大额罚单。最大额罚单为央行在2月份对民生银行开出的2360万元罚单,因其存在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等违法行为。 图片来自网络 公开资料显示,这是浦发银行今年收到的第20张罚单。6月,浦发银行重庆分行因存在与担保公司合作严重不合规、贷前调查不尽职、违规发放贷款掩盖信用风险、贷后管理不尽职等问题被罚款200万元。 7月7日,浦发银行大连分行再领4张罚单,主要为贷后管理不到位、票据业务办理不合格等问题,合计罚款190万元。 此外, 2020年4月16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0年第4号通报《关于浦发银行、中华财险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例的通报》,其中,浦发银行涉及其代销的私募产品在准入环节未对所代理的产品进行充分分析,尽职调查不到位等五项问题。7月8日,银保监会消保局通报《关于银行违规涉企收费案例的通报》时,再次点名浦发银行。 此前,浦发银行客户称征信报告被“虚增”1200万元贷款一事,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一客户发文称,在银行打印个人征信报告时,发现其在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于2011年及2012年有两笔各600万元的贷款。报告显示该贷款已核清,但其并未向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申请上述贷款,拿到贷款合同复印件时,发现涉及的签字及手印均不是该网友本人,系模仿签字。 浦发银行随后公布了司法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书》,表明《借款申请书》等材料上的署名字迹与程女士在成都分行提交的《异议申请书》等材料原件署名字迹一致。 此事截至目前还未有后续消息。 官网显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1992年8月2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1993年1月9日开业、199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2020年一季报显示,一季度浦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54.24亿元,同比增长10.66%;净利润173.61亿元,同比增长5.48%。2020年一季度不良贷款率为1.99%,比2019年一季度增加0.11个百分点。
8月10日晚间,蓝科高新披露半年度业绩报告称,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6亿元,同比增长1.7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9.04万元,同比增长1312.23万元,上年同期为-433.19万元。 蓝科高新主要从事石油石化专用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安装、技术服务等。公司表示,受疫情影响,公司2月-3月份产能部分恢复,影响了产品的生产进度。报告期内,完成产品重量9694.06吨,同比下降15.84%。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新签合同额5.15亿元,同比下降37.17%。公司表示,合同额的下降主要是因为脱硫塔产品同比下降了2.04亿元。
中法人寿再向股东借款800万元,上半年净亏损2764万 澎湃新闻记者 胡志挺 在刚刚披露了今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之后,中法人寿又发布一则与股东签署借款协议的关联交易公告。中法人寿表示,鉴于公司目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并已出现流动性风险,鸿商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鸿商集团)向中法人寿提供借款800万元,借款资金主要用于应对出现的流动性风险,满足维持日常运营的基本需要。此次进款日期为2020年6月17日。 2020年度,中法人寿已向鸿商集团借款2次,累计金额1600万元。 近几年,中法人寿流动性陷入枯竭,均是靠股东鸿商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鸿商集团)的借款度日。2017年,中法人寿向鸿商集团累计借款9次,共13084万元;2018年,累计借款9次,共6910万元;2019年共5次借款合计5400万元。 8月4日,中法人寿披露的2020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该公司今年二季度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167.79元,净利润-1374.14万元。2020年上半年,中法人寿累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70631.29元,净利润-2763.99万元。 在偿付能力方面,截至2020年6月末,中法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一季度末的-18227.01%进一步降至-22687.57%。此外,中法人寿2020年一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D级。 目前,鸿商集团为中法人寿第一大股东,持股50%。中法人寿于2006年3年正式对外开业,最初由中国国家邮政局与法国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分别持股50%。2009年,中国邮政集团另起炉灶设立全资寿险公司中邮人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