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智飞生物(300122)公告称,与美国默沙东续签了疫苗代理协议。受此消息影响,智飞生物23日高开逾2%,盘中宽幅震荡,全天振幅达7.26%,最终收涨1.41%。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国内HPV疫苗的需求目前远未被满足,预计随着供应量的增加,智飞生物未来3年业绩将高速增长,结合重组蛋白新冠疫苗等联合研发、自主研发产品稳步推进,公司有望进入新一轮高增长的周期。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国产HPV疫苗呼之欲出,未来或会对默沙东产品造成冲击。为此, 明年HPV疫苗 采购最高120亿元 公告显示,智飞生物与美国默沙东药厂有限公司签署了《供应、经销与共同推广协议》,默沙东将向智飞生物独家供应协议产品,并许可智飞生物根据约定在协议区域内进口、经销和推广协议产品。 根据协议约定,智飞生物将在2021年~2023年上半年采购HPV疫苗、五价轮状病毒疫苗、23价肺炎疫苗、灭活甲肝疫苗四种疫苗合计超过315亿元。其中,两年半内预计基础采购HPV疫苗281亿元(2021年102.89亿元,2022年115.57亿元,2023年62.6亿元)。 双方还协议约定,默沙东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供应及基础采购额,调整后HPV疫苗2021年可上调至120.4亿元,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分别可上调至135.96亿元、89.43亿元。另外,五价轮状病毒疫苗2021年可上调至13亿元。上调后,智飞生物未来两年半内向默沙东采购的HPV疫苗金额最高将接近346亿元。 公司上述负责人对 默沙东是全球创新药研发龙头,凭借处方药、疫苗、生物制品和动物保健品,为全球140多个国家提供创新的医疗解决方案。智飞生物与默沙东的合作自2011年就开始了,主要负责默沙东产品在中国内地区域的进口、推广、销售等。与默沙东的HPV疫苗推广合作,早在2012年就开始了,当时HPV疫苗还未在国内获批上市。如今HPV疫苗代理已成为智飞生物业绩高速增长的引擎。 今年前三季度,智飞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10.5亿元,同比增长45.37%,归母净利润24.8亿元,同比增长40.59%。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收入40.56亿元,同比增长54.37%,归母净利润9.74亿元,同比增长58.13%。 智飞生物未在报告中说明业绩增长的原因,不过从公司产品的市场整体情况可窥见一二。根据中检院披露的批签发情况,今年前三季度九价HPV疫苗批签发459万支,同比增长144.5%;四价HPV疫苗批签发436.5万支,同比增长10%;而五价轮状疫苗、23价肺炎疫苗均出现了同比下降。 国产疫苗跑步进场 宫颈癌是危害我国女性健康的第二大癌症杀手,新增病例及死亡病例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并且年轻化趋势明显。HPV疫苗被证实对减少及预防宫颈癌有效后,逐渐被民众所接受。 目前双价HPV疫苗和四价HPV疫苗已在全球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上市。2016年、2017年、2018年双价HPV疫苗、四价HPV疫苗、九价HPV疫苗先后获得中国上市许可。 HPV疫苗在中国获批上市后,全球HPV疫苗市场规模开启了高增长模式。数据显示,2011年HPV疫苗全球总销售额约20亿美元,此后几年的销售基本稳定在此水平。2016年之后HPV疫苗销售额持续增长,与其在中国获批呈现正相关。 2019年全球HPV疫苗销售收入达38亿美元,是全球市场规模第二大的疫苗品种。据分析,中国市场空间可达439亿元以上,而目前国内市场累计渗透率仅2%,且基本依赖进口供应。在2019年之前,HPV疫苗全球仅两家公司3个产品在市场销售。 广阔的市场前景及进口替代预期,国内近些年也开启了疫苗研发热潮,目前的国产HPV疫苗已进入收获期。 2019年12月,首个国产双价HPV疫苗获批上市,所属公司为厦门万泰沧海,正式开启国产HPV疫苗时代。双价HPV疫苗研发中,沃森生物的III期临床试验数据已完成揭盲,有望于明年获得上市批准。 另外,博唯生物、万泰生物的九价HPV疫苗研发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中国生物成都所和中国生物研究院联合研发的11价HPV疫苗已启动Ⅱ期临床。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两三年内,国产HPV疫苗将有望陆续上市。 智飞生物向默沙东采购的产品后续增量将以九价疫苗为主。公司相关负责人对
英国近期出现的变异新冠病毒,已在多国出现相关感染病例,引发关注。当地时间23日,英国卫生部长透露,该国又发现另一种变异病毒,传染性更强。不过,世卫官员称,病毒变异不会影响到部分新冠病毒检测;美、德等多家制药商也表示,对所研发的疫苗有信心,目前正在进行相关测试。 CF40成员、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执行院长彭文生和中金公司周子彭撰文认为,从现有的证据来看,英国的新冠病毒变异并未脱离病毒的演化规律,让上市疫苗失效的概率很低,不会改变人类抗击疫情的格局。 文章认为,坚持一定的防疫措施、减缓病毒传播,有助于降低病毒产生更具破坏力变异的可能。从美国和英国接种情况来看,尽管大规模接种初期遭遇了一些小的阻碍,但随着接种体系配合度的提高,高收入国家整体接种进度符合预期。 文章预计,从全球美英接种的速度来看,整体符合预期,高收入国家仍有望在2021年夏季基本完成大规模接种。但对中低收入国家而言,完成接种仍需拖至2022年。 英国变异毒株难撼全球抗疫格局——新冠病毒变异影响点评 2020年9月,英国伦敦首次出现新冠病毒的最新变异感染病例。11月,伦敦有约四分之一的新增确诊新冠病例由变异病毒引起,而到了12月中旬,这一数字就达到了约三分之二。多条线索似乎指向同一个源头——英国新冠新变异毒株感染速度更快。从12月20日开始,英国伦敦等地再次紧急封锁,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已开始对英国实施旅行禁令。然而各种误导信息层出不穷,叠加媒体的渲染,大众的疫情恐慌情绪再次蔓延。 不过从已有的信息来看,英国的变异毒株对人类抗击疫情的路线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从全球美英接种的速度来看,整体符合预期,高收入国家仍有望在2021年夏季基本完成大规模接种。但英国发生的新冠病毒变异也显示出保持一定防护措施、降低感染,对于减少病毒变异可能的重要性。最快几个星期后,辉瑞和Moderna将会完成针对这一变异病毒的分析,到时我们的判断将更为确定。 一、变异是正常现象,新冠病毒变异速度仅为流感病毒一半 病毒发生基因突变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而新冠病毒作为一种RNA病毒,相对于DNA病毒变异的几率也更大。病毒入侵人体后,通常会在细胞中自我复制数百万甚至数十亿次,这个复制的过程很可能会出现错误,例如基因链上的一个碱基被不同碱基取代,从而导致基因突变。 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如新冠病毒,更容易发生突变,因为RNA分子比DNA更不稳定,在复制RNA的过程中也更容易出错。但实际上,新冠病毒在RNA病毒中属于变异速度相对较慢的种类。 根据2020年9月Nature杂志发表的研究[1],新冠病毒的“校对酶”机制能够修正可能的复制错误,一个典型新冠病毒基因组在一个月内只会积累一到两个单碱基突变,这个变异速度只是普通流感病毒的一半。此外,许多病毒变异并不会对人体造成新的影响。 分子流行病学家Emma Hodcroft指出:“通常来讲,一个或几个复制上的错误并不会改变病毒的特性,甚至还可能会对病毒造成伤害[2]。” 但在极少数情况下,某些突变也可能会给病毒带来优势,比如让病毒更容易感染细胞或更快地在人群中传播,并使得这些突变株在种群中占主导地位。 二、本次英国发生的病毒变异引发大量关注的三个原因 此次英国出现的被称为B.1.1.7的新变异毒株之所以能够引发大量关注,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该毒株变异的点位比较多,并且部分出现在关键的刺突蛋白上。与最相近的病毒相比,新变异毒株发生了17个突变,比科学家预期的变异要多[3]。其中有8个突变发生在病毒的关键部分——“刺突蛋白”上,而刺突蛋白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密切相关。这8个突变中,有2个尤其值得关注:一种被称为N501Y,它使得病毒与人类细胞结合更紧密,并且也出现在了南非一种迅速传播的病毒变异中;另一种被称为69-70del,它导致了刺突蛋白中两个氨基酸的丢失,有可能使得病毒能够更好地逃避一些患者体内免疫系统的攻击。 第二,尽管仍缺少严格的证据,但有四条线索指向新变异毒株的传播能力可能更强。 其一,在英国出现新变异毒株的地区,大部分的新增确诊病例都是由这种变异病毒造成的。这就意味着,变异病毒比现有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更快。例如在截至12月9日的一周内,伦敦62%的新增新冠感染病例是由新变异毒株造成的,显著高于11月初的28%[4]。 其二,这种确诊病例增加的同时,人类的防疫措施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目前来看,在变异病毒蔓延的英国东南部,并没有证据表明人们取掉了口罩或违反了防疫禁令,说明此次疫情蔓延是由于防疫措施变化而导致的可能性较低。 其三,有早期数据显示携带变异病毒的患者体内的病毒数量更高,这意味着变异病毒在人体内可能更容易复制[5]。 其四,英国变异病毒中包含与南非变异病毒部分位置相同的基因突变,而后者同样使得南非的确诊病例数量快速上升。这就形成了一种可能合理的解释:这种特殊的基因变化可能导致了这两种变异病毒传播更快。 综上所述,尽管上述四条线索只是基于早期数据的推断,还需要后期更严谨的科学研究加以证明,但目前的证据更倾向于该种变异病毒的传播速度可能会更快的结论。 最后,本次事件体现出对新冠病毒进行及时追踪的必要性,但也提示了可能存在其它具有破坏性毒株变异的可能。在英国,科学家们利用基因追踪(Genetic Tracking)手段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病毒基因序列,试图绘制出传播链的实时图像,并借此密切关注病毒的变异。正是因为对病毒进行了大量的基因测序和实时追踪,英国才能够迅速发现新的病毒株,并可以提前预警。然而很多国家还没有必要的实时跟踪手段,有可能出现更有破坏性变异毒株但却未被发现的可能。 三、B.1.1.7基本不会改变人类抗击疫情的路径 尽管英国变异病毒引发全球关注,但从现有证据来看,英国新变异毒株不太会对人类抗击新冠疫情格局造成较大影响。 首先,英国变异病毒似乎不会使感染者病情加重。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生物化学家Jeremy Luban指出[6]:“英国更高比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似乎也表明这种变异病毒不会更加致命”。 其次,英国的新变异毒株让现有疫苗失效的概率非常低。在注射新冠疫苗后,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识别刺突蛋白表面的多个不同抗原表位完成中和,从而起到免疫效用。从科学角度讲,一组变异就会改变原有刺突蛋白所有抗原表位结构的可能性非常低,也就是说英国新的变异毒株大概率不会逃过现有疫苗所产生的免疫保护。另外,德克萨斯大学医学分校的科学家们也宣布[7],根据初步研究结果,能够抵抗非变异新冠病毒的抗体同时也能够识别带有N501Y突变的病毒。这表明,接种疫苗后人体免疫系统很可能也可以对抗这种新的特定变异。 另外,病毒必须积累一系列能够侵蚀人类防御能力的变异才能完全避开人体的免疫系统,对于新冠病毒而言这个过程需要至少数年时间。根据Jesse Bloom的研究[8],即使是变异速度最快的流感病毒也需要五到七年时间才有可能变异至能够逃脱免疫系统的水平,新冠病毒需要的时间显然更长。这也说明短期内已上市的新冠疫苗失效可能性不大,这为人类监控病毒变异并调整疫苗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最后,目前辉瑞/BioNTech和Moderna都是采用mRNA技术进行疫苗研发,而mRNA技术的一大优点就是可以被快速研发制备,病毒变异后,只需调整有效抗原的RNA序列即可重制出疫苗。BioNTech的CEO Ugur Sahin表示[9],如果目前研发的新冠疫苗对变异病毒免疫效果不佳,他们可以在六周内研制出针对变异病毒的疫苗。 四、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后的分发速度符合预期 2020年11月,辉瑞/BioNTech和Moderna公司先后公布旗下新冠疫苗临床III期试验积极数据,在成功获得欧美监管机构紧急使用授权(EUA)后,多国的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开始逐步推进(图表1)。 资料来源:HHS, BBC,CNBC,中金研究院整理 图表1:多国陆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计划 2020年12月3日,英国成为首个批准辉瑞/BioNTech疫苗紧急使用授权的国家,并于12月8日率先启动辉瑞/BioNTech疫苗接种活动。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称,截至12月21日英国已有超过50万人接种了新冠疫苗[10]。 美国于12月11日和12月18日分别批准了辉瑞/BioNTech和Moderna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12月14日,美国正式开始接种新冠疫苗。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数据[11],截至12月23日,短短10天内美国各州和联邦机构已获得近1000万支的新冠疫苗(来自辉瑞/BioNTech和Moderna),每个州获得的疫苗量大致与其人口成正比,当前已有超过100万人接种了首剂疫苗[12]。我们预计到2020年底,美国将分发超过2000万支新冠疫苗至各州和联邦机构。 欧洲的疫苗接种计划也已经提上了日程。2020年12月20日,欧盟委员会正式批准辉瑞/BioNTech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13],德国、法国、奥地利、意大利、葡萄牙等国表示计划于12月27日开始正式接种。 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初期难免出现曲折,但发达国家接种进程基本符合预期。接种初期,一些负面事件曾短暂影响疫苗的接种进度,比如有英美医护人员在接种辉瑞/BioNTech疫苗后出现了过敏反应,对此英国监管机构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提醒对疫苗成分有严重过敏反应的人群应避免接种;由于新冠疫苗严苛的运输和存储温度,有少量不符合标准的疫苗交付被紧急叫停,比如在12月16日,大约3000剂辉瑞/BioNTech疫苗的运输温度降到了零下92℃,低于标准的零下70℃,导致这一批次的疫苗交付被紧急叫停[14]。 然而随着整体医疗体系配合度的提高,美国和英国整体的接种进度符合预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院长Francis Collins在12月22日表示[15],“美国从启动大规模接种开始,只花了10天,就将新冠疫苗从生产端到接种端的时间压缩到了2天”。 根据目前接种计划,美国将在2021年1季度完成高危人群的接种,而实际接种人数可能远超5000万人。根据美国此前的疫苗接种计划,第一阶段疫苗会优先分配给2100万医护人员和300万长期护理机构中的老年人,第二阶段疫苗接种人群原定为“基础工人”(约占美国劳动人口的70%)和65岁以上的人群。但受制于初期疫苗供应有限,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在12月20日提出了折衷方案[16],确定第二阶段将为“一线工人”(约占美国劳动人口的42%)和75岁以上的人群接种疫苗,共计约5100万人。 而为了进一步加快疫苗接种进度,美国零售药店CVS和Walgreens已经与政府达成协议,于12月21日开始为居民提供接种服务。美国OWS计划官员Gustave Perna称[17],美国在圣诞期间预计将分发790万剂疫苗。OWS计划首席顾问MoncefSlaoui表示[18],12月将有2000万美国人接种疫苗,明年1月增加3000万,2月增加5000万,预计到2月底,将有1亿美国人获得免疫。 英国预计也将在2021年中之前,完成足够人群接种。英国目前已经预定了4000万剂辉瑞/BioNTech疫苗,足够给2000万人注射。为了加快新冠疫苗接种进度,NHS表示接种将在圣诞节期间持续进行[19]。BMA理事会主席ChaandNagpaul表示,医生正在一周七天地努力工作来分发疫苗,但是要完成足够的人口接种预计还需要三到四个月的时间[20]。 而对于中低收入国家而言,大规模接种完成或延至2022年之后。目前中低收入国家主要通过COVAX项目获取疫苗,该项目计划到2021年底中低收入国家将有20%左右的人口得到接种。然而据路透社12月16日报道[21],COVAX计划目前存在两大风险:一是资金风险,除了已经筹集的21亿美元,还需要额外的49亿美元;二是供应风险,COVAX计划并未涵盖目前已经获批的辉瑞/BioNTech和Moderna疫苗,而是和进度稍落后的阿斯利康、Novavax、赛诺菲达成了共计4亿剂的供应协议。此外,除了获取疫苗的速度相对较慢以外,我们认为中低收入国家的接种速度可能也由于基础设施的限制而慢于发达国家,最终导致中低收入国家完成接种至少延后至2022年[22]。 资料来源: 滚动查看资料来源: [1] Callaway, Ewen. (2020). The coronavirus is mutating — does it matter?. Nature. 585. 174-177. 10.1038/d41586-020-02544-6. [2] The New UK Coronavirus Mutations, Explained. Vox. Dec 22, 2020. https://www.vox.com/science-and-health/22192061/mutant-coronavirus-covid-19-uk-mutation-vaccine [3]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0-12-21/why-the-u-k-s-mutated-coronavirus-is-fanning-worries-quicktake [4]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uk-new-coronavirus-strain-what-we-know-2020-12 [5]病毒数量相关数据对患病时间和采样时间非常敏感,因此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证实这一点。 [6] What We Know about The New U.K. Variant Of Coronavirus — And What We Need To Find Out. NPR. Dec 22,2020. https://www.npr.org/sections/goatsandsoda/2020/12/22/948961575/what-we-know-about-the-new-u-k-variant-of-coronavirus-and-what-we-need-to-find-out [7]https://twitter.com/TheMenacheryLab/status/1341460341293723650 [8]Eguia, R., Bloom, J., et al. A human coronavirus evolves antigenically to escape antibody immunity. Dec 18, 2020. bioRxiv 2020.12.17.423313;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0.12.17.423313ons-for-encouragement-based-on-pfizers-covid-19-vaccine-results/ [9]Loh, T. Vaccine Makers Preparing for Mutant Coronavirus Strains. Bloomberg. Dec 23, 2020.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0-12-22/vaccine-makers-say-they-re-ready-for-mutant-coronavirus-strains [10]https://inews.co.uk/news/health/covid-vaccine-500000-uk-received-first-pfizer-coronavirus-jab-race-pandemic-803982 [11]https://covid.cdc.gov/covid-data-tracker/#vaccinations [12]https://covid.cdc.gov/covid-data-tracker/#vaccinations [13]https://www.nytimes.com/2020/12/21/world/europe/eu-coronavirus-vaccine.html [14]https://www.supplychaindive.com/news/pfizer-vaccine-deliveries-turned-around-after-becoming-too-cold/592447/ [15]https://www.cnbc.com/2020/12/22/why-covid-vaccine-is-more-like-a-tetanus-shot-says-nih-director.html [16]https://www.nytimes.com/2020/12/20/health/covid-vaccine-first-elderly-workers.html?action=click&module=Relatedlinks&pgtype=Article [17]https://www.wwlp.com/news/warp-speed-officials-expect-to-distribute-8-million-vaccine-doses-christmas-week/ [18]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moncef-slaoui-100-million-americans-vaccinated-by-march-2021-2020-12 [19]https://www.thetimes.co.uk/article/jabs-to-be-given-on-christmas-day-in-drive-to-halt-mutant-strain-b0ntvq557 [20]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9072571/NHS-continue-vaccinate-people-Christmas-Day.html [21] https://www.channelnewsasia.com/news/world/covax-covid-19-vaccine-scheme-who-risks-failure-poor-countries-13784724 [22]《疫苗之后,经济何时重回“正轨”?全球不同步的时间线》,2020年12月6日,中金研究院
12月21日晚间,沃森生物(300142.SZ)发布公告称,当日股东大会以73.10%的赞成率通过《关于放弃上海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权优先购买权暨关联交易的议案》。上海泽润是沃森生物的控股子公司,公司持股比例为65.14%。 公告显示,金晟硕达、金晟硕超拟转让所持有的上海泽润合计认缴出资额1.06亿元对应上海泽润11.6022%股权,股权转让价款合计人民币4.06亿元。沃森生物决定放弃此次股权转让的优先购买权。对于本次放弃优先购买权,沃森生物表示是综合考虑了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而做出的谨慎决定,符合公司的长远发展需要。 记者采访获悉,在2019年,上海泽润实现营业总收入763.54万元,营业利润-4743.22万元,净利润-4732.49万元,还需要长期培育和资本引入,与沃森生物目前的发展重心不符。如不放弃优先购买权,则加重沃森生物资金运作成本。 沃森生物认为,目前公司发展的核心战略为聚焦重磅产品,以保持行业的领先地位。一方面,公司的13价肺炎结合疫苗于2020年4月份获批上市销售,目前正处于市场份额与经营业绩快速爬升的关键阶段,公司集中资源、加大投入促进销售增长是重中之重。 另一方面,今年疫情肆虐,在预防性疫苗研发过程中mRNA技术脱颖而出,公司加快相关疫苗的临床研究,尽快实现产品早日上市迫在眉睫。同时,mRNA技术代表着更低成本、更加高效的技术路径,是未来疫苗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公司认为,应当把握机遇,对已经布局的mRNA疫苗产品持续发力。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发布当日,沃森生物在云南省玉溪市高新区疫苗产业园举行国内首个mRNA新冠疫苗生产车间的奠基仪式。该车间依托沃森生物玉溪疫苗生产基地,具备良好的疫苗生产配套设施,以及成熟稳健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预计开工后8个月内将建成投入运营。该mRNA新冠疫苗产业化建设项目投资2.8亿元,一期产能为1.2亿剂/年。 据介绍,mRNA疫苗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目前世界上仅有美国与德国少数几个公司掌握这一核心技术。国盛证券最新疫苗及疫情研究报告显示,欧美最先获批上市的新冠疫苗产品即为由德国BioNTech与美国辉瑞公司联合研制的mRNA新冠疫苗,以及美国Moderna公司研制的mRNA新冠疫苗,分别于本月上旬刚被美国FDA批准上市。 国内亟待在mRNA技术路径上的突破。随着后续临床试验的推进,沃森生物正在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产品一旦获批,将实现我国创新技术路线mRNA疫苗“零”的突破。
(原标题:盘前情报丨仁东控股惨遭11连跌,监管出手了!干冰价格暴涨20倍,疫苗冷链新风口来了(附股)) 昨日A股12月9日,A股三大指数延续震荡走势,券商板块午后走弱,尾盘大幅跳水,带动三大指数下行,收盘跌幅均超过1%。两市合计成交7915亿元。盘面上,行业板块呈现普跌态势。“煤超疯”行情再现,煤炭股逆势大涨,大有能源、云煤能源、郑州煤电、山煤国际、陕西黑猫等5只个股涨停。隔夜外盘受科技股拖累,美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全线收跌,纳指跌1.94%,终结四连涨,道指跌逾百点;小鹏汽车跌近9%,特斯拉跌7%,百度涨近5%;国际金价失守1840美元关口;欧洲主要市场涨跌互现;21老虎证券中国50指数微幅收涨,50只成分股中26只上涨,百度、小米集团、申洲国际涨幅居前。重磅资讯1、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 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防止保险资金运用投机化,加强风险防控。 对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设置差异化监管比例,最高可至公司总资产的45%。 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等重大工程建设,更好发挥支持实体经济作用。 深入开展关联交易专项整治,打击挪用、套取保险公司资金的违法违规行为。 2、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正式发布: 积极争取数字货币运用试点,构建联通全球的数字化金融基础设施。 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倍增。 加大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 3、交通运输部: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围绕自动驾驶在行业应用的关键技术开展攻关,指导地方谋划和组织一批自动驾驶先导应用示范工程。4、央行行长易纲:人民银行将继续探索利用金融科技发展绿色金融。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在绿色金融中的运用前景非常大。5、全国股转公司总经理徐明表示,在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中,调整了投资者投资门槛要求,基础层、创新层、精选层的投资门槛分别降低到20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未来投资门槛还要继续降低。6、由于辉瑞等新冠疫苗需要极低温储存,冷链物流成为疫苗存储、分发和接种的新难题。新冠疫苗冷链需求推高干冰运输价格,部分地区干冰运输价格暴涨20倍。近日,多家A股上市公司发声,称公司拥有超低温冷冻存储产品或符合疫苗冷冻运输条件。点评:国融证券指出,疫苗研发成功后,冷链运输市场的新增量在7.2倍以上,此外还有巨大的海外市场,全球的冷链运输需求将非常巨大,相关疫苗冷链企业将迎来机遇。相关标的:国药一致(000028)、复星医药(600196)、海尔生物(688139)风险预警 深交所:12月9日起,暂停“仁东控股”的融资买入,仁东控股已连续11个交易日跌停 郑商所:近期动力煤期货价格波动较大,市场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提醒投资者谨慎运作,理性投资 大湖股份:连续三日涨停,提示股票交易风险,白酒产品营收占比较小 ST舍得:天洋控股所持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被冻结 ST威龙:公司将变为无实际控制人 *ST兆新:股东彩虹集团被宣告破产 英飞特:两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4.14%股份 康泰生物:股东、监事拟合计减持不超2.49%股份 机构点睛 东吴证券:目前市场处于大箱体的相对高位进行震荡,市场资金观望情绪较为浓重,在盘面并未出现明确信号前可能继续保持缩量震荡的态势。操作上,参与热点轮动的同时密切关注大盘的成交量变化以及方向的选择,若盘面给出较为明显的信号则可做后续的跟随动作。 海通证券:近期经济基本面表现良好,短期指数休整后仍有向上的空间,建议投资者静待市场情绪回暖,可逢低关注顺周期板块,以及大金融、大消费、新能车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招商证券:短期而言,预计市场将会继续保持上行趋势,不排除在金融的带领下,蓝筹权重指数出现阶段性快速上行。中期来看,展望至明年一季度,顺周期的领域业绩均在不同程度改善。保险银行等金融板块,建材、化工等周期板块,轻工家电等地产后周期消费,航空酒店机场影视等出行消费有望依次恢复。科技领域的消费电子、电动智能汽车也将会开启复苏周期。估值性价比将会重新成为市场考量的重要因素。 中信建投:把握明年一季度行情,明年市场整体收益水平将显著低于去年和今年,全年最主要行情在一季度。明年首个主线或是出口领域内优秀的消费和制造类板块,比如在全球具备竞争力的中国制造公司。 资金雷达行业资金流个股资金流北向资金据21投资通智能监测,12月9日,北向资金净买入38.9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19.47亿元,深股通净买入19.43亿元。从净买入金额看,北向资金共增持30个行业,其中电子元件居首,净买入金额达10.90亿元;共减持31个行业,其中安防设备最多,净卖出金额达3.10亿元,其次是酿酒行业行业,净卖出2.05亿元。个股方面,北向资金净买入歌尔股份(002241.SZ)、宁德时代(300750.SZ)、贵州茅台(600519.SH)、东方财富(300059.SZ)、立讯精密(002475.SZ)居前;净卖出恒瑞医药(600276.SH)、天齐锂业(002466.SZ)、洋河股份(002304.SZ)、海康威视(002415.SZ)、京东方A(000725.SZ)居前。交易提示 (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原标题:神药≠牛股 为什么有的机构甚至做空医药股?) 疫情全球肆虐,全人类对特效药的翘首期盼带动了一批概念股集体上涨。然而,随着特效药问世的希望越来越大,投资者开始变得越来越理性,意识到一款成功的特效药能够拯救数百万的生命,但并不必然能够给股东带来利润。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例如面对狡黠多变的病毒,一款特效药就能够一劳永逸了吗?一旦疫苗问世,特效药的需求是不是就受到限制了?政府会否允许研发企业自由定价来盈利?除了定价问题,生产和销售方面的瓶颈如何解决?考虑到前期的上涨可能已经透支了一些医药公司的实际估值,一些投资者甚至开始做空热门医药股,而另外一些投资者则另辟蹊径,押注一些研发抗体疗法的小型企业。股价和盈利潜力之间脱节被寄予众望的吉利德,今年以来股价上涨了17%。该公司旗下的瑞德西韦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新冠药物,临床数据显示,瑞德西韦能够有效减少病程时间。吉利德预计到年底前将会生产出满足100万个疗程的瑞德西韦,这将为公司带来数十亿美元的营收。如果公司开发出吸入式或其他替代静脉注射版本的瑞德西韦,其药物销售数据将更高。有投资者估计,假如瑞德西韦每疗程收费4000美元,那么100万疗程预计将带来40亿美元的收入。而这一数字远低于吉利德今年以来的市值增幅——146亿美元。而定价对于吉利德来说是一个棘手的难题。由于此前曾因为对艾滋病和慢性丙肝药物定价过高而备受争议。这一次吉利德对定价尤为谨慎,公司发言人称,公司尚未为瑞德西韦定价,目前重要通过捐赠方式来保证供应,未来也将致力于让全世界的患者获得负担得起的用药。吉利德已经表态,将向医院捐献150万剂瑞德西韦(预计满足14万个疗程)并向低收入国家免费授权专利加速大规模生产。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些“慈善之举”无疑会进一步削弱公司的盈利前景。管理Perceptive Advisors的对冲基金经理Joseph Edelman认为,目前大多数股票的价格没有考虑到现实因素,类似吉利德这样的医药公司,它们的股价和盈利潜力之间存在脱节。对冲基金经理Joseph Lawler则坦言,其管理的JFL Capital Management正在做空吉利德,他认为即使瑞德西韦的效果不大,人们还是会使用这种药,但吉利德不会赚很多钱。特效药和疫苗之外的第三选择对于研发特效药的药企来说,他们面临的一个潜在“威胁”是疫苗。一旦疫苗成功问世,患者数量大幅下降,那么特效药的需求自然也就下来了。不过在等待疫苗问世的过程中,投资者们正把目光转向那些研发抗体疗法的企业身上,比较代表性的是中和抗体领域的美股上市公司VIR Biotechnology和再生元(Regeneron)。所谓中和抗体是一种可通过中和或抑制病原体(例如病毒)的生物学活性来保护细胞免受侵害的治疗性抗体。中和抗体的最大优势在于,不仅可以治疗新冠病人,也可以在短时间3-6个月内避免人体感染,类似一个超短效果的疫苗。今年以来,再生元的股价上涨了52%,市值增加了230亿美元,VIR的股价上涨了148%,市值增加了23亿美元。 作为行业新星,VIR去年底刚刚上市,但发展迅速。公司预计最快可以在3-5个月内开始人体临床实验,在秋季疫情卷土重来的时候首先获得应用。再生元则预计,夏末开始生产10万份剂量的药物供人体实验。风投公司ARCH Venture Partners联合创始人RobertNelsen十分看好抗体疗法,他表示研究人员可能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才能找到疫苗,这将为抗体治疗创造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Nelsen认为,疫苗从来都不是100%有效的,所以抗体疗法可能是防止病毒再次出现的关键。
5支国产新冠病毒疫苗进行了Ⅲ期临床试验,正做好新冠病毒疫苗大规模生产准备。 国产新冠病毒疫苗冲刺中 昨日晚间新华社报道:我国目前已有5支新冠病毒疫苗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数量位于全球前列。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疫苗研发已经进入冲刺阶段,我们处于全球第一方阵,但不为第一而抢跑。” 据了解,疫情发生以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和有关方面以战时状态推进疫苗各方面工作,科研人员争分夺秒、奋力攻关。目前5条技术路线共15支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疫苗包括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2支灭活疫苗、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的1支灭活疫苗、军事医学研究院和康希诺公司联合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中科院微生物所和智飞生物(300122)公司联合研发的重组蛋白疫苗。 为何说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5支疫苗是处于冲刺阶段呢?这里为大家简单介绍,临床试验一般分为Ⅰ、Ⅱ、Ⅲ、Ⅳ期: Ⅰ期临床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为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期,又称为早期人体试验; Ⅱ期临床试验为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 Ⅲ期临床试验为治疗作用确证阶段,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 Ⅳ期临床试验是指新药在获准上市后的进一步的研究,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上市后的研究被称为“IV期临床试验”。 可以发现,通过Ⅲ期临床试验的疫苗已经达到药物上市的标准,可以获准上市销售,也可以认为进入Ⅲ期的疫苗离正式面世并不遥远,且5只疫苗同时进行Ⅲ期临床试验,成功率上也有保障。部分参研单位曾经表示,新冠肺炎疫苗预计会在2020年底或2021年年初上市。 我国新冠疫苗正做好大规模生产准备 昨日报道中,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表示,“我们正做好大规模生产准备。”新冠疫苗研发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与之息息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疫苗的生产、保存、储运、接种也被国内正式提上日程。 国外的DHL等企业也已宣布启动新冠疫苗国际配送业务,将DHL承运的首批疫苗配送至以色列。DHL还专门组建了包括超过9000名专业人员的专家团队,通过其全球网络,为包括制药商、医疗器械商、临床试验和研究机构、批发商、分销商以及医院和医疗保健提供商在内的全价值链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 除疫苗的研发、生产外,因为疫苗的特殊性,为保证活性及安全,对容器、运输条件、接种器具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部分疫苗甚至需要零下几十度的超低温度条件。 在疫苗接近大规模量产的时期,疫苗瓶、疫苗冷链、注射器等成为争抢的资源。按需求预计,这些都可能成为市场紧俏资源,其紧缺程度可能不亚于前几个月的口罩熔喷布。 目前能够存放疫苗的玻璃瓶需要由化学性质稳定且不易发生反应的硼硅玻璃制成。但这种玻璃瓶的技术门槛较高,实现量产的难度非常大,且费时程度不亚于疫苗的生产。 机构预测,若每人接种3次,新冠疫苗全球渗透率达到20%时,需要疫苗瓶50亿支,全球渗透率达到70%时,需要疫苗瓶将近160亿支。据报道,全球范围内,几乎所有参与新冠疫苗研制的生物医药公司都在排队抢购疫苗瓶。公开资料显示,仅强生一家公司就已购买了2.5亿个疫苗瓶。 在冷链运输方面,目前已经出现超低温存储冷柜供不应求的局面,美国超低温存储冷柜已经出现脱销,中国部分企业的产品订单出现暴增。业内人士推算,疫苗研发成功后冷链运输市场的新增量在7.2倍以上,有望接近16000亿元。 此外,大规模接种对于注射器的需求也将大幅提升。据境外媒体报道,美国已经预定(至少)数十亿支注射器,以备未来注射潜在的新冠肺炎疫苗。欧洲联盟日前也提醒,一旦新冠疫苗开始大规模接种,可能面临注射器、防护服等医疗物资短缺风险,敦促各成员国考虑联合采购。 接种新冠疫苗已在安排 日前,江苏省药品(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和综合监管平台发布《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关于公布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采购结果的通知》,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中标,中标价格均为200元/支。 这是国内省级平台第一次公布疫苗采购价格,国内新冠疫苗大规模使用或将越来越近。四川也在推进新冠疫苗的采购工作,部分地区也开始试点。对于新冠疫苗的价格,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梁宗安教授透露:四川的新冠肺炎疫苗每支价格为200元/支。 在新冠疫苗全球紧缺的情况下,中国疫苗成为全球发展国家最重要的依仗之一,中国新冠疫苗安全性获国际社会认可。阿联酋成为首个正式批准使用中国新冠疫苗的国家,巴西、巴林、埃及等国也接收了国产疫苗。 A股的潜在受益股有这些 新冠疫苗的研发逐步推进,A股关于疫苗相关题材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一大批牛股扎堆逐渐涌现。 随着前期热度下降带来的部分回调,新冠疫苗产业的相关个股安全边际相对提升,未来具有的上涨空间获得放大,疫苗在2021年有望获得大规模应用,产业链的概念股值得长期关注。 疫苗研发、生产、代销的概念龙头股,包括康希诺、智飞生物、复星医药(600196)、康泰生物(300601)、西藏药业(600211)、冠昊生物(300238)等;疫苗瓶的概念股包括正川股份(603976)、山东药玻(600529)等;疫苗冷链的概念股包括冰轮环境(000811)、海尔生物、澳柯玛(600336)等;注射器方面,概念股有华仁药业(300110)、康德莱(603987)、万邦德(002082)、三鑫医疗(30045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