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负责人,就新冠病毒疫苗的相关问题接受了采访,期间透露,国药中国生物研制的两款新冠灭活疫苗紧急使用,已经接种了数十万人次,无一例明显不良反应,无一人感染;其中打完疫苗之后去海外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数万人,截至目前实现了零感染。 就在前天,陈薇院士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谈到了疫苗,也透露了重要的几个信息, 首先,我们的疫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这就意味着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不用看别人脸色来做我们的疫苗开发。在后续疫苗投产应用时,我们也能以更低的价格让中国百姓在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获得接种。 其次,一期和二期临床已经做完,证明是有效的和安全的,6月份,疫苗已经在特定人群中接种,现在三期临床和准备产能正在同时进行,年产3亿的目标可以实现,三期临床后产能就能同步跟上,可以做到无缝对接。昨天国药集团的负责人说的更准确一些,他说国药集团已投入资金约20亿元,建设了两个高等级生物安全生产车间。灭活疫苗最快12月底即可上市。 第三,至于疫苗能管多久,陈薇院士也说,最早的一针是3月份的时候打的,现在依旧有效。也就是说,至少半年。综合当前的各种说法,估计疫苗的保护期将在1-3年以上,应该不用反复的打。而且价格不会很贵,昨天国药集团说,肯定大幅低于1000块钱。7天就可以产生抗体。一般灭活疫苗要接种两剂,间隔2-4周,第二剂打完28天之后,就百分百产生保护。 第四,之前有人传言说,病毒持续变异,疫苗是否还有用?陈薇院士也正面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基因工程疫苗,就是找到最有用那一段基因,把它做成疫苗。从目前的数据分析来看,我们选的这一段基因产生变化的几率非常低。截至目前,我们的重组新冠疫苗对已经发生变异的新冠病毒能够完全覆盖。 第五,我们国家的疫苗,处于世界第一方阵,目前在世卫组织公布的三期临床试验疫苗当中,我们占据了一半以上,这个数据非常说明问题。 第六,疫苗出来了,可能会率先给高危人群接种,比如医护人员,海关,外交人员,需要跨国工作人员等等,先满足这些人员的需要,保证生产生活回到正轨后,再向普通人开放。 这可能是今年最大的好消息了,我们终于有盼头了,如果按照采访里说的,12月疫苗就能问世,明年初估计大家就能开始使用了,疫苗这个东西,现在全世界几十亿人都在翘首期盼,一旦我们率先搞出来,必将是一个上万亿的大生意,经济利益自不必说,国际影响力也必然极大的提高。目前从进度上来看,我们十分有可能拔得头筹。目前全球一共才有9个疫苗团队,开始三期临床,而我们手上已经开始的就有6个,还有3个即将开始,在全球最为先进的疫苗研究团队当中,牛津大学和阿斯利康的疫苗研究,是我们的主要竞争者,但他们就在不久前,发现了一名受试者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目前已经停止了疫苗接种,开始审查安全数据。 现在大家都在跟时间赛跑,都明白先搞出来的吃肉,后搞出来的连汤都喝不上,等人家的采购订单已经完成,这研发费用也就都打了水漂,疫苗出来之后,整个世界的经济秩序才能逐渐恢复,慢慢开始灾后重建。这可能给投资市场带来这么几个影响。 第一,医药股可能会有最后的疯狂,毕竟这么大的利好消息,足以让大家想入非非,但也正是因为这种超高的预期,无论疫苗是不是能够率先出来,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都已经不重要了,很可能会出现见光死的情况。 第二,经济将在明年逐渐恢复正常,各国宽松的货币将变成洪水泛滥,加上马上复工复产,带来的需求膨胀,届时可能会对大宗商品和物价造成冲击。强周期特征会出现。 第三,今年消费需求受到了疫情的抑制,明年恢复正常,库存消耗会非常快,企业也会快速的进入主动补库存周期,企业利润将持续回升。 第四,一场巨大灾难过去之后,就是该盘点损失的时候,之前欠的债,迟早都要还的。对于投资来说,千万别追热门。现在过热的一些东西,未来可能会有很大的杀伤。反而现在没人要的东西,避之唯恐不及的东西,在明年会迎来很好的爆发。
9月16日,A股三大指数均走弱收跌,截至收盘,沪指报3283.92点,跌0.36%,深证成指报13011.28点,收跌1.01%,创业板报2554.80点,收跌1.55%。北向资金净流入7.42亿。 图片来源:wind 两市成交量继续缩量,不足7000亿,值得一提的是创业板综指缩量,次新股卡倍亿连续4日涨停。军工、猪肉、食品、疫苗等板块跌幅居前,两市个股跌多涨少,涨停仅30余家,市场赚钱效应较差。 具体来看: 创业板次新股继续炒作,卡倍亿连续4日涨停,大叶股份、迦南智能、欧陆通、蓝盾光电涨停,其余个股纷纷大涨。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新《证券法》要求,深入推进企业债券注册制改革,加强信息披露和事中事后监管,推动企业债券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图片来源:同花顺 汽车整车延续强势,长城汽车、ST海马、长安汽车、比亚迪涨幅均超4%,宇通客车、长安B、广汽集团等个股纷纷跟涨。 惠誉评级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经销商盈利能力和杠杆率的恶化将是暂时的,业务复苏将持续到2021年。 图片来源:富途 储能概念走强,龙头股阳光电源再度大涨超6%,国轩高科、比亚迪等个股纷纷跟涨。 华安证券:“十四五”规划中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预期未来新能源装机将有较大增长,导致光伏和风电板块均有一定程度上的上涨。长期来看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的确定性极高,短期风电光伏企业的业绩均保持高增长。在业绩和政策的双驱动下,板块热度有望持续,行业有望迎来二次上涨。 图片来源:富途 生物疫苗继续调整,长春高新、康华生物、东宝生物跌幅超5%,复星医药、赛升药业、未名医药跌幅超4%。 中金报告指出:新冠疫苗年内落地是大概率事件。保守估计2020年4季度出现疫苗宣布临床试验成功的概率超95%,偏乐观估计11月和12月单月出现疫苗宣布临床试验成功的概率皆超98%。 图片来源:富途 猪肉股再度重挫,权重股牧原股份大跌4.14%,天康生物、湘佳生物、上海梅林等个股纷纷跟跌。 国家发改委:菜价有望短时间回落,确保两节期间猪肉价格平稳 图片来源:富途 资金流向方面,房地产、银行、电工电网均净流入超6个亿;制药、酒类、软件、生物科技等行业净流出超10个亿。 图片来源:wind 科创板方面,光云科技、固德威、龙腾光电涨幅居前,均超9%;瑞晟智能、绿的谐波、安恒信息、传音控股、新光光电等个股跌超4%。 图片来源:wind 北向资金方面,全天净流入7.42亿元,沪股通净流入22.28亿元,深股通净流出14.86亿元。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中原证券指出:近日两市持续缩量,后市再度面临突破方向的选择,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政策面,资金面以及外部因素的变化情况,谨慎关注低估值蓝筹股的投资机会。
每年9月至10月,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机。记者近期在北京、甘肃、四川、吉林等地了解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秋冬流感疫苗接种需求比往年同期有所增加。业内人士认为,接种流感疫苗或可减少因罹患流感而到医院就诊的人数,避免流感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减轻防控压力。各地应加大流感疫苗的生产调配,提前安排接种人员和场地,合理应对今年的流感季。 今年更怕得流感 “今年更怕得流感。”北京“80后”女士刘悦说,因为一旦罹患流感,很可能产生发热症状,不仅自己心慌是不是感染了新冠肺炎,去发热门诊就医也会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概率。所以,今年全家都打算去接种流感疫苗。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刘晓菊说,流感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咽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极个别病例伴有消化道症状,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与新冠肺炎没有特异性区别。单从这些症状来看,人们无法直接区分流感与新冠肺炎。 记者在北京、甘肃、四川、吉林等地采访发现,大家的接种需求普遍高过往年。四川成都高新区居民田晶莹每年都会带孩子接种流感疫苗,她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就连从来不打流感疫苗的丈夫都认为,患流感会导致抵抗力减弱,接种疫苗可以避免患上其他疾病。” 记者8月31日从甘肃省疾控中心获悉,甘肃省第一轮调度的6万支流感疫苗,目前已经接种结束。“往年这个时候,全省才接种2万支流感疫苗,今年接种高峰提前到来,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是一个重要原因。”甘肃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张晓曙说。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秋冬季节是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流感、肺炎等的高发季节,就诊的病人数量将会增加,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叠,将给医护人员鉴别诊断带来困难,加大隔离难度和医疗负荷,不利于疫情防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重点人群尽早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充足 针对今年增加的流感疫苗接种需求,各地是否已提前应对,疫苗供应充足吗? 张晓曙说,甘肃省考虑到疫情因素,已提前预判,积极协调疫苗生产企业,保障市场供应。吉林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程涛介绍,吉林省疾控中心也已进行疫苗短缺研判,并对部分新上市的流感疫苗进行了二次增补采购。目前市场上可供采购的各类流感疫苗品种已全部纳入采购平台,各级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可以充分进行选择。 日前,记者在四川成都桂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接种的市民已经排到40多号。在登记身份信息、领取接种注意事项告知书以后,等待了不长时间,他们都打上了三价流感裂解疫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伴随接种需求增加,今年流感疫苗到货库存也有所“补给”,能够满足接种需求。 据了解,针对近一两年部分地区出现的流感疫苗短缺现象,2019年国家加大了流感疫苗的统一调配力度,2020年,又有多家企业加入流感疫苗的生产,一些老疫苗企业还投入了流感疫苗新品种的研发,目前全国流感疫苗产能有所提高。 “充足的接种人员和场地也是满足人们接种流感疫苗需求的重要环节,需要提前调研、协调。”曾在省级疾控中心从事疫苗接种管理工作的陶黎纳说,部分省份实行儿童和老人免费接种政策,每年接种疫苗期间疾控人员均需到各个学校完成工作,工作量很大。面对今年可能出现的接种高峰,必须提前做好接种人员的准备。 为避免人员聚集,各地也已做出一些安排,包括提供更多接种场地、时间,做好接种预约等。9月1日下午,记者在吉林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以往只有上午可以接种,由于目前流感疫苗接种量大,这里专门开放了下午的时间段。 合理应对特殊之年流感季 专家提醒,按照各地流感高发季节,广大市民于10月前完成接种为宜。甘肃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副科长刘舒瑜说,尽早接种既能避免扎堆,又能保证在流感季到来前,接种者有足够时间产生抗体。 四川省眉山市疾控中心主任冷军认为,流感疫苗大量生产并无难度,难在如何合理配置资源避免浪费。今年流感疫苗需求虽然会增长,但是增长幅度不好说,建议相关部门和疫苗生产企业开展充分调研,抽取一定样本量,预估疫苗需求的增长幅度,进而在生产端做出安排。 甘肃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科副科长杨筱婷说,目前我国对流感的监测是全年度、全覆盖的,全国有400多家网络实验室和500多家“哨点”医院承担本土流感活动监测任务,应充分发挥这些“哨点”的作用及时预警。 专家倡议,希望人们通过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降低呼吸道传染风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对预防所有呼吸道传染病都是很有效的措施。杨筱婷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们养成了不少良好的卫生习惯,甘肃每年夏季高发的手足口病,今年发病水平明显低于历年同期,风疹、腮腺炎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也普遍低于往年。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14日发布的年度《目标守卫者报告》说,新冠疫情是对国际社会能否作为一个社群协同应对的一场大考,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才能加以遏止。 由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共同撰写的报告呼吁全世界在新冠诊断、疫苗和治疗方法的研发等方面展开合作,以最快的速度生产检测试剂和疫苗,并以公平原则根据需求而非支付能力提供这些工具。 报告说,疫情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取得的进展陷入停滞。数据显示,几乎按照每个指标的衡量,世界都在倒退。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增加了7%,衡量卫生系统运行状况的有效指标疫苗接种率下降到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同时,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加剧了不平等问题。 比尔和梅琳达在报告中说:“在对抗新冠肺炎大流行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最美好的人性:研发工作者的开拓创新、一线工作人员的英雄壮举以及普通民众尽其所能为家人、邻里和社区所做的一切。这是一场全球危机,需要全球共同应对。” 报告指出,没有国家能独自应对新冠疫情挑战,为保护本国而忽视其他国家所做的任何尝试只会延长疫情造成的困境。如果不能保证疫苗公平分配,那么仅凭开发和生产疫苗并不能快速遏止疫情。 报告还说,尽管存在诸多限制,各国仍在以创新方式应对挑战。疫苗和治疗药物的开发达到前所未见的速度;一系列以应对疫情为核心的创新技术应运而生;全新或升级的数字化现金转账项目已惠及131个国家中的11亿人口。 梅琳达说,疫情正在破坏全球医疗系统和全球经济,正在逐渐抹去人们在朝着更健康、更具成效的生活迈进时取得的成绩,这是最让人揪心的。这份报告强调了全球为扭转这一局面可以采取的行动。
周一,美大型科技股集体收高,特斯拉涨幅近12%,苹果涨近3%,收复此前部分失地。受此带动,纳指大涨近2%,重上11000点整数关口。 多个并购案提振科技股表现 美股集体反弹 当日,受疫苗研发积极进展及多个企业并购案消息提振,美股大幅收涨。 截至收盘,道指上涨327.69点,涨幅为1.18%,报27993.33点;纳指收涨203.11点,涨幅为1.87%,报11056.65点;标普500指数收涨42.57点,涨幅1.27%,报3383.54点。 当日,英伟达、甲骨文等公司的并购新闻主导了市场乐观情绪。 日本巨头软银宣布,将以400亿美元的价格将剑桥芯片制造商ARM出售给美国图形芯片公司英伟达(Nvidia)。交易细节方面,英伟达将向软银支付总计215亿美元普通股和120亿美元现金,其中包括在交易签署时应付的20亿美元。英伟达还承诺向ARM员工发行15亿美元股本。软银在ARM中的持股比例将低于10%。 据悉,如果这笔收购在18个月内按预期完成,将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笔半导体资产交易。但这项交易也有被否的可能性。 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看好收购前景。他称,交易可将英伟达的人工智能计算功能与ARM的广阔生态系统结合起来,可以将计算“从云、智能手机、个人电脑、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技术推进到物联网,并将人工智能计算扩展到全球每个角落。” 受该消息提振,美芯片股集体大涨,英伟达上涨5.82%,美光科技涨6.38%,西部数据涨超4%。 另据央视新闻报道,甲骨文证实,它已与TikTok的中国所有者字节跳动达成协议,成为其“可信技术提供商”,但该协议仍需美国政府批准。甲骨文股价当日上涨了4.32%。 在科技领域外,抗病毒巨头公司吉利德科学(Gilead )近期宣布,将以210亿美元收购生物技术公司Immunomedics,这将扩展吉利德在癌症治疗领域的药品组合。Immunomedics周一涨近100%。 疫苗研发方面也传来积极消息。英国阿斯利康制药公司12日宣布,该公司已恢复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研发的一款新冠疫苗在英国的临床试验。 虽然疫苗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欧盟、澳大利亚、阿根廷和墨西哥等多地有关部门和企业已宣布与阿斯利康公司达成协议,以在临床试验成功后获得该疫苗或其生产许可。 详情请扫二维码↓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当地时间9月12日,英国牛津大学在一份声明中宣布,将恢复和药企阿斯利康公司合作研发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此前,该试验因一名志愿者接种了试验性疫苗后出现不明原因疾病而暂停。 声明称:“作为试验的一部分,全球约有18000人接种了试验性疫苗。在如此大规模的试验中,预计会有一些参与者出现不适的现象,必须对每一个病例进行细致的评估,以确保对安全性进行谨慎仔细的评估。” 目前,牛津大学方面并没有透露该试验具体将于何时恢复。
罗汉堂基于全球公开可得的大数据,开发了“全球疫情经济追踪体系”(Global Pandemic Economy Tracker,简称PET),并由新浪财经中文独家首发! 新冠候选疫苗研发格局快速演变,中美竞争激烈 从疫情爆发早期就开始的全球新冠疫苗研发的速度和力度是空前的,进入第三季度后半程,全球新冠疫苗研发格局的演变开始加速,呈现出以下四个主要特征。 候选疫苗技术种类多样、数量多且且增速快 - 根据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统计,截至2020年9月7日,全球共有超过320种候选疫苗,比两个月前增长约60%;其中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疫苗数从23 种增加到38种,分别在超过30个不同国家广泛招募受试者。目前的新冠候选疫苗种类包括广泛的技术平台,既包括传统的灭活病毒方案,也有尚未有任何疫苗获批的创新方法,例如核酸疫苗,且不同的候选疫苗在各个平台中分布相对比较均匀。 参与和支持研发国家数量多、机构种类复杂 – 目前38种疫苗的研发机构来自15个国家,和7月初相比新增的五个国家中既包括法国、意大利和奥地利这几个发达国家,也包括古巴和哈萨克斯坦两个发展中国家。大型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新冠疫苗研发中,临床期候选疫苗中至少有8个曾获得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的资助,均已纳入全球新冠疫苗获得机制(COVAX)的购买和分配方案中。政府和大公司的合作水平也远超其他疫苗研发的历史,例如美国于3月份开始的“竞速行动”计划(Operation Warp Speed),迄今已宣布拨款超过70亿美元用于8个公司9种疫苗的研发支持和购买,该计划的目标是在2021年1月之前交付足够可在全美部署的COVID-19的疫苗。 研发、审批和量产速度快,但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据尚不足 – 相比历史上研发速度最快的腮腺炎疫苗用时4年而言,在仅仅8个月内中国和俄罗斯共有4种新冠疫苗进入有限使用,这一速度背后是各国在疫情、经济和国际国内政治压力下加大疫苗研发力度的结果。尽管几种候选疫苗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均显示了较好效果,但本周被寄予厚望的阿斯利康-牛津大学合作开发的腺病毒疫苗AZD1222近期因一例受试者出现不明原因疾病而暂停,显示疫苗研发仍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尽管美国政府希望能够在11月初大选之前推出新冠疫苗,但这有可能反而引发公众对有效性证据不足的疫苗的抵制或犹豫。本周欧美9位跨国制药公司CEO共同发布声明,称“只有在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足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后,才会申请批准或紧急使用授权”。 国际竞争加剧,呈现一定“地缘政治”格局 – 考虑到疫苗生产的成本远低于疫情经济下的经济损失,中、美、俄等国均在III期疫苗结果尚未出炉的情况下开启或准备大规模量产,一旦相关疫苗获得批准,则可以快速分发。目前全球已经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九种候选疫苗中,除了俄罗斯的卫星五号和英国的AZD1222,四种来自中国,三种来自美国。这些疫苗在十多个国家开展的临床试验,分别招募了数以万计的受试者,其中中国研发的疫苗主要在数个疫情严重的亚洲国家测试,而英美的疫苗测试除了在本国之外,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疫情严重的美国和巴西正在开展的III期疫苗试验最多,均为4种。根据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统计,来自中国和英、美的各四种III期临床阶段疫苗的总受试人数基本相当,均为约17万人。 新冠疫苗的研发和生产速度和力度均达到空前的水平,最早启动III期临床试验的疫苗可能于四季度中期拿到结果,最理想状况下,第一款得到批准新冠疫苗有可能在2020年底面世,这对全球疫情、经济和社会的意义重大,可以部分缓解逐渐迫近的流感季节的压力。但整体而言,疫苗在部分国家正式上市或向公众开放,更有可能要等到明年上半年,在全球完成大规模分发和接种则要等到2021年底甚至更晚。 南亚成为新震中,经济活跃度提升增速 截至9月9日,全球总确诊人数接近2800万,死亡人数达到90万;平均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保持在27万左右,日均死亡人数略微下降到5000上下。随着印度以每天近10万病例的速度上升,并超过巴西确诊人数仅次于美国,南亚地区的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已经超过拉丁美洲,成为全球疫情的新震中。欧洲疫情的反弹仍在延续,日均确诊病例已经接近历史最高值,和持续下降的北美水平相当。 罗汉堂的全球疫情经济追踪体系(PET)显示,截至9月4日,在132个被追踪的经济体中,进入恢复期的为81个,另外51个国家仍处于应对或低谷期。本周恢复期国家的整体经济活跃度显著提升了1.4个百分点,达到96.6%的疫情以来高值;应对或低谷期国家也有0.8个百分点的提升,达到92.8%。 分地区来看,尽管全球所有其他地区的经济活跃度在本周都有所上升,但区域间差异仍然非常显著,活动水平最高的东亚达到了98%,而大多数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的相对经济活跃水平均低于全球中位水品。少数国家例如菲律宾、尼泊尔和秘鲁仍低于90%,疫苗是解锁这些地区疫情经济困境的唯一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