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疫苗及相关产业链被轮番炒作。尽管新冠疫苗还未面世,但是聪明资金也不会放过任何可以赚钱的机会。 以正川股份、山东药坡为代表的疫苗玻璃瓶股,2020年初至今股价分别上涨了426%、137%,丝毫不亚于疫苗股的涨幅。 与此同时,也有人表示担忧:疫苗玻璃瓶是否够用?相应公司被炒得过热,后市是否还有投资价值? 1 疫苗产业链:药用玻璃 众所周知,资本市场不仅擅长“讲故事”,还熟络商业模式。 以苹果手机产业链为例。真机还未发布,手机壳就先批量生产。反过来,通过手机壳的造型也能得知这一版本苹果手机的外形设计、尺寸等。像这种“真机未出,配件先行”的情况,就是资本市场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赚钱的有力武器。 同样地,疫苗产业链也是如此。比如,本文要谈到的“主角”药用玻璃。 疫苗瓶,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装载疫苗的玻璃瓶,一般称为药用玻璃,属于一种医药包装材料,常用于注射剂、输液药物、口服剂、保健品等的包装。 工艺技术上,药品玻璃的耐水性越高,其储存的药品安全性和稳定性越好。按耐水性由低到高,药用玻璃可分为:钠钙玻璃、低硼硅玻璃与中硼硅玻璃。 中性硼硅玻璃是国际公认的最佳药用包装材料,具有膨胀系数小、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等优势。因此,新冠疫苗使用的正是品质最高的中硼硅玻璃管。 除了按照耐水性的分类,按照制作工艺不同,药用玻璃还分为:模制瓶与管制瓶。其中,模制瓶是直接将玻璃液注入模具制成药瓶;而管制瓶则先将玻璃液制成玻管,然后切割玻管并制得药瓶。 目前,我国仅有山东药玻、正川股份等几家公司有能力生产中硼硅玻璃管。 其中,山东药玻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六家掌握中性硼硅玻璃模制瓶生产技术的龙头企业。2019年,模制瓶系列实现销售收入12.52亿,占据总营收的半壁江山(52.24%)。而且,一类模制瓶占据国内80%以上市场。 2 行业现状:供求失衡 现如今,除了新冠疫苗研发以外,全球疫苗玻璃瓶的供求失衡问题也急需解决。 4月30日,牛津大学医学院教授John Bell在接受BBC采访时曾说:“目前全球只剩2亿个疫苗玻璃瓶。”7月4日,张文宏教授也表示:“装疫苗的玻璃瓶的产量比疫苗还困难。”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9年全球中硼硅药用玻璃总用量约为25万吨。在国外疫情仍不断蔓延的情况下,产能远远不够。 不过,好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传来了好消息。据8月5日披露,“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通过国家生物安全检查”。这就意味着新冠疫苗可以投入大规模生产了。 据报道称,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两个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武汉)的生产车间投入使用后,将能够保证新冠疫苗年产能合计达到2.2亿剂次。 不过,我国药用玻璃行业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根据国际Reportlinker报告,全球药用玻璃市场2025年将达到220.5亿美元,印度和中国的新兴市场的增长率将达到9%,中国将成为药品玻璃包装瓶的主要消费国之一。 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发展突飞猛进,使得医药包装和药用玻璃的市场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医药包装行业市场规模达1068亿元,较上年增长10.6%,总体高于全球增速。其中,药用玻璃市场规模达219.4亿元,占医药包装行业20%左右。 从需求端来看,目前国内药用玻璃每年需求共约800亿支左右,其中模制瓶和管制瓶需求各约150亿支、安瓿瓶(管制工艺)需求近400亿支。可见,需求量不是一般的大。 而我国药用玻璃产能最大的公司是山东药坡和正川股份,分属模制工艺和管制工艺龙头。 其中,山东药坡是国内最大的模抗瓶生产厂家,截止2019年底,拥有模抗瓶年产70多亿支的产能。目前,拥有8条模制瓶生产线,产能约15亿支,2019年销量约10亿支;另外,公司管制瓶的销量一直维持在12-14亿支左右、安瓿销量一直维持在12亿支左右。 而正川股份的管制瓶年产能为80亿只、药用瓶盖40亿只。 对比海外巨头,德国Gerreshiemer公司主要生产管制和模制药用玻璃包装年收入约6.9亿欧元;模制I/II/III类产品大约35亿支,管制大约40亿支;德国肖特公司主要生产管制产品包括安瓿年销售量大约70亿支,销售额约5亿欧元。 不过,从2019年制造业收入体量(27.3亿元)对比来看的话,山东药坡仅次于Gerreshiemer和肖特公司,步入第一梯队阵营并成为全球前三强。但整体来看,我国药用玻璃企业仍有很大上升空间。 另外,根据全球玻璃网披露,虽然我国2018年全年药用玻璃使用数量在30万吨左右,但是中硼硅使用量占比仅有7%-8%,约2.2吨-2.3万吨。 最关键的是,目前我国能够生产疫苗所需中硼硅管瓶的企业少之又少。 一方面是由于生产技术的原因。 尽管国内企业可以通过向国外企业采购中硼硅玻璃管,再进行加工制作。但是,毕竟生产技术主动权在国外企业手上,不管是产量、技术成熟度、稳定性等,都有较大差异。 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药用玻璃行业本身所存在的缺陷所致。 由于之前我国中硼硅玻璃的需求较小,造成行业产品一直以低端的钠钙玻璃和低硼硅玻璃为主,从而制约了相关工艺的研究投入和技术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山东药坡和正川股份会澄清说,没有接到新冠疫苗瓶批量采购订单的原因。 不过,新冠疫情也的确给我国药用玻璃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加速了行业变局。 3 行业的几大变局 近年来,在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原辅包关联审评审批、环保要求趋严等政策影响下,我国药用玻璃行业面临诸多变局。 1、低硼硅玻璃向中硼硅玻璃转型 正如前面所言,目前我国仍以低硼硅玻璃和钠钙玻璃为主,占比超过90%。其中,大部分仿制药注射剂使用的是低硼硅或钠钙玻璃瓶,而原研药大部分使用中硼硅(或高硼硅)玻璃瓶。 反观国外市场,由于美国、欧洲、日本与俄罗斯均强制要求所有注射用制剂和生物制剂使用中性硼硅玻璃包装,因此早已普遍使用中硼硅玻璃。 不过,我国也同样进行了政策管制。 根据《2019版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征求意见稿》指出,“注射剂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质量和性能不得低于参比制剂,以保证药品质量与参比制剂一致”。 由于参比制剂基本均使用中硼硅玻璃,加上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的推动,无疑加速了药用玻璃的产品升级,逐步由钠钙玻璃与低硼硅玻璃向中硼硅玻璃转型。 2、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很显然,在我国药用玻璃市场中,经历多轮市场洗牌的山东药玻,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70%,形成绝对的龙头优势。 目前,我国生产低硼硅玻璃的企业非常多,而且规模普遍较小,竞争激烈。截止2019年7月,国内市场上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低硼硅玻璃注册证共有278个,钠钙玻璃注册证204个。 未来,“大鱼吃小鱼”的并购游戏会成为市场发展的趋势。而且,随着中硼硅管制瓶渗透率的提高,将会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 一方面,以低硼硅和钠钙玻璃为主的低端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竞争激烈也导致毛利率较低。而且,受到药用塑料包装替代的挤压,市场规模也难以提升。另一方面,高壁垒的中硼硅玻璃不仅促使龙头企业分化加大,而且高利润也吸引着众多企业入局。 为了应对竞争激烈的管制瓶市场,山东药坡不断扩充产能。目前已购置有10条安瓿生产线,2条玻璃套筒(卡式瓶)生产线,10条管瓶生产线,合计共22条生产线,形成年产6.87亿支一级耐水药用玻璃瓶的产能规模。 正川股份则选择投入中硼硅玻璃。7月30日发布公告称,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4.0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拟投入中硼硅药用玻璃生产项目、中硼硅药用玻璃与药物相容性研究项目,分别拟投入募集资金3.75亿元、3000万元。 另外,国内浮法玻璃龙头旗滨集团也宣布入局药用玻璃领域。2019年12月发布公告称,拟在湖南郴州投资建设药用玻璃项目,总投资6亿元建设规模为3窑8线100吨/天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素管及深加工。 4 结语 总结来看,目前药用玻璃行业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的助推下,产品不断升级,行业也在加速变局。 不过,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基于山东药坡、正川股份等龙头均没有接到新冠疫苗瓶采购订单基础上的股价暴涨,炒作意图非常明显。因此,投资者要更加注意风险,尤其是概念炒作。 但长远来看,药用玻璃仍然是个优质赛道。特别是那些具有产能优势、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其投资价值仍会不断显现。
该疫苗制备快速简便 可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生产用于应对突发疫情 本报讯(记者 雷嘉 李卓雅)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消息,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及康希诺生物联合申报的新冠疫苗专利申请,近日已被授予专利权,这是我国首个新冠疫苗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予发明专利权通知书上,该项专利的名称是“一种以人复制缺陷腺病毒为载体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发明人包括陈薇、吴诗坡、侯利华等共15人,成为我国首个新冠疫苗专利。据了解,该疫苗就是此前陈薇院士团队开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Ad5-nCoV疫苗),于今年3月18日申请,8月11日获得授权。陈薇院士8月11日当天因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与张伯礼、张定宇一起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该项专利的摘要中写明:“本发明提供一种以人5型复制缺陷腺病毒为载体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该疫苗在小鼠和豚鼠模型上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在短时间内诱导机体产生强烈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HACE2转基因小鼠上的保护效果研究显示,Ad5-nCoV14天后能够明显降低肺组织内部的病毒载量,说明该疫苗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此外,该疫苗制备快速简便,可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生产用于应对突发疫情。”据此前报道,该疫苗在国内和国际分别率先进入I期、Ⅱ期临床试验,验证了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Ⅲ期国际临床试验正在有序推进。 据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报道,当前全球大约有250种候选新冠病毒疫苗在研发中,其中至少有17种正在临床试验阶段。
据路透社援引越南国家电视台14日报道称,在几个月没有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越南最近暴发了新的疫情,越南卫生部长称已经登记并将购买俄罗斯生产的新冠疫苗。 越南国家电视台报道称:“与此同时,越南将继续推进本土的新冠疫苗研发。”目前越南累计确诊病例达911例,其中死亡病例21例。 俄罗斯12日称,俄罗斯研制的世界首批新冠疫苗将在两周内推出,一些安全专家对迅速批准疫苗生产提出安全担忧,俄罗斯方面予以驳斥,认为这种担忧是毫无根据的。
塔斯社援引俄罗斯卫生部长称,俄罗斯将在两周内开始生产新冠疫苗。
据今日俄罗斯网站报道,俄罗斯联邦常驻联合国代表称,俄罗斯已经注册了世界上首款新冠病毒疫苗,准备与一切有兴趣研发和生产疫苗的对象展开国际合作。 “我们准备在疫苗的研发和生产领域与所有感兴趣的伙伴展开国际合作,以确保对新冠肺炎的蔓延做出协调一致、有针对性地反应,并共同战胜新冠病毒,”瓦西里·内本齐对联合国安理会说。 本周二,俄罗斯注册了世界上第一种新冠病毒疫苗,该疫苗通过了所有测试,并将继续对俄罗斯和国外志愿者进行临床试验。内本齐说,临床试验证明这种疫苗安全有效,并指出俄罗斯正在努力研发其他疫苗。 一些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成就报以轻蔑的态度,要求拿出证明疫苗安全性的有力证据,尽管这些国家本土的制药公司却要求在面对非议和责难的诉讼时,拥有绝对豁免权。 现任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亚历克斯·阿扎说,“重点不是要抢第一,关键是要研制出对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安全有效的疫苗。” 而俄罗斯官员对这种批评置之不理,俄卫生部长米哈伊尔·穆拉什科称这种诋毁是“毫无根据”的,认为这是担心俄罗斯产品的巨大竞争力。资助疫苗研究的俄罗斯主权财富基金负责人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则更为强硬的回应,称一些西方国家因政治原因诋毁和拒绝俄罗斯疫苗的做法是直接置该国公民生命于不顾的行为。
作者 |Leo 来源 | 新股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疫苗巨头康希诺生物-B(6185.HK)可谓是今年港股股市最闪耀的明星,自研发新冠疫苗的消息出现在市场之后,公司股价一路上行,最高触及285.8港元,较年初上涨近484.82%。截至今日,公司港股股价年内涨幅达到了6.82%,收盘价为207.8港元,总市值达到462.7亿港元。 明日,康希诺(688185.SH)将于科创板上市并开始买卖,发行价定为209.71元,市场在上市前夕给予了公司极高的预期,预计中签一支收益在20万人民币以上。然而,今日港股康希诺生物-B(6185.HK)持续下跌,今日盘中跳水最大跌约7%,月内已累跌23.43%。港股走势似乎和A股的热度形成了强烈背离,那么,科创板上市之后公司还会有如期的表现吗? 图表一:康希诺生物-B(6185.HK)股价图 数据来源:同花顺,整理 一 龙头上市前,疫苗股掉头向下 先来看看今日市场的总体表现,作为康希诺(688185.SH)上市的前一天,今日A股的总体表现也不及预期,沪深两市开盘后单边下行,沪指失守3300点关口,创业板指跌破2600点支撑位。两市个股普跌,市场情绪低迷。盘面上仅农业种植、航空运输等板块表现相对活跃,其余热点板块全线下挫。截至午间收盘,上证综指报3273.75点,下跌1.99%;深证成指报13070.44点,下跌2.94%;创业板指报2588.53点,下跌3.73%。 而A股疫苗板块近期也是持续走弱,就今日数据而言,板块内29只下跌,康华生物、康泰生物、海利生物盘中触及跌停,可谓是表现非常不好。再看看整个板块的表现,从近一年数据来看,疫苗板块指数达成了翻倍,并且仅仅近三个月就上涨了43.84%,在所有板块中涨幅一骑绝尘,然而本月数据却是在所有行业中垫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情呢? 图表二:疫苗行业及其他行业指数对比 数据来源:同花顺,整理 从港股登陆A股科创板,上市前夕所属板块出现暴跌,这样的剧情简直就是中芯国际登陆科创板时的剧情翻版。国产芯片龙头中芯国际在科创板上市的前一天,A股芯片板块也是出现暴跌,并且跌幅居两市第一。市场普遍认为当时的板块下跌是源于中芯国际的抽血效应,中芯国际上市后会导致芯片板块资金向中芯国际聚集,从而使得板块内其他公司大额卖出,导致了板块整理股价下跌。疫苗板块的下跌是否也是因为康希诺即将上市形成的抽血效应呢?答案可能并不是这样。 康希诺和中芯国际这两家公司存在显著的区别,康希诺生物-B(6185.HK)流通市值仅为276亿港元,而中芯国际(0981.HK)的流通市值却高达1542亿,完全不是一个体量。所以康希诺上市还不足以形成如此大的资金抽离,其主要原因还是医药板块整体估值过高引发的价值回调。最近的疫苗板块整体的回调是否会造成康希诺上市后涨幅不及预期呢?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港股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登陆科创板市场都将给予较大程度的估值溢价。以君实生物为例,君实生物(688180.SH)在登陆科创板首日便大涨172.07%,收于151.00元每股,公司市值也达到1300亿元。然而,当日港股君实生物(1877.HK)早盘却以67港元每股刷新历史新高后,股价快速回落,振幅达16.23%,盘中最高跌幅达13.37%。所以,康希诺(688185.SH)上市后大概率会延续科创板以往的规律,预计首日涨跌幅在150%以上,市值很可能突破千亿。 图表三:君实生物股价表现 数据来源:同花顺,整理 那康希诺(688185.SH)上市后,疫苗板块会下跌吗? 二 该跑步入场还是亡命天涯? 就新冠疫苗方面,俄卫生部已首次对本国研制的一款新冠疫苗给予国家注册,普京女儿已经进行注射,世卫组织将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此外,据穆拉什科称,俄罗斯主权财富基金和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负责疫苗生产的投资及海外推广。该基金主管表示,已经收到全球20多个国家的请求,要求购买10亿剂俄罗斯新冠病毒疫苗。国内的其他疫苗也在持续跟进,目前今日进入临床Ⅱ期之后的在研疫苗共有六家,康希诺(688185.SH)在研发进度方面排名第四。 图表四:国内新冠疫苗主要在研项目 数据来源:西南证券研报,整理 在康希诺的新冠疫苗后续研发及商业化方面,墨西哥政府已经公布,将协助康希诺和沃森生物,以及美国强生三家新冠肺炎疫苗研发企业,于当地进行疫苗第三期临床测试,预期有关测试于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期间进行。康希诺有意在墨西哥设厂生产疫苗,以供应当地与拉丁美洲国家。另外,康希诺则与加拿大国家研究中心合作,已开展疫苗初期临床测试,预期很快开始第三期测试。 单从疫苗的产能方面就可以看出,一家公司的疫苗不足以供给全球整个市场。仅俄罗斯疫苗出现后就已经收到全球20多个国家达10亿剂疫苗订单。这样的需求量是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单独提供的。 此外,从6月中旬起,以日本东京为中心点,出现了大量具有新型基因序列的变异病毒,而且迅速向日本各地扩散。6月以后染病的患者,大多感染的是这种变异后的新冠病毒。并且,目前日本发现的这些变异与早期欧洲型流行株之间的中间变异体没有找到。根据数据库的病毒基因序列分析更接近美国佛罗里达分离的病毒株。一种可能是从美国输入后在日本流行起来的一个亚型。至于是否全球均出现了这些变异目前还没有定论,需要今后更多的病毒解析加以确认。 由于目前在研的疫苗选择了各种不同的免疫路径,如果疫苗发生变异,势必出现效果上的差异。研发路径优质的公司所生产的疫苗针对变异后的新冠病毒将会产生更显著的免疫效果,研发路径不佳的公司可能生产的新冠疫苗对变异后的病毒将会效果微弱甚至完全无效。各家拥有新冠疫苗的企业必然出现分化,反应在股价上就是一些公司价值将会提升,溢价不再是溢价。而另一些公司,就会面临溢价泡沫破裂的结局,最近的西藏药业就是一个例子,本月已有四日跌停。 康希诺会是他们中的哪一种呢? 三 小结 明日,“新冠疫苗第一股”康希诺(688185.SH)终于将要在科创版挂牌交易,A股许多投资者眼睁睁看着康希诺生物-B在港股疯涨,苦于A股没有投资的机会。中签的股民也盼望着上市之际20余万盈利能够落袋为安,没中签的投资者也观望中上市后的机会,似乎所有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了明天。 然而,康希诺基本面固然扎实,我们在康希诺申购前的文章中就已经提到康希诺生物的医药巨头之路似乎已然起势,长期来看,康希诺的的成长性是巨大的。然而,科创板企业上市之初普遍溢价严重,新冠疫苗确定性依旧扑朔迷离,若想过早进场,恐怕并不是一个好的时机。
“我们应该充满信心。”中牧股份董事长王建成告诉记者,“中牧股份将为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保障动物安全和食品安全积极贡献力量。” 诞生于1998年,中牧股份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至今已走过了近22年的岁月。但如果纵观中国动物疫病防治史,中牧股份的历史其实可以追溯到80多年前我国第一支动物疫苗诞生的时代。 上世纪30年代,当时的国民政府在北平成立了中央防疫处,后因抗战爆发,中央防疫处迁往南京等多地,并在抗战期间相继成立了中央畜牧实验所和中央兽疫防治队。 这是我国利用生物制品科学技术为国民经济和畜牧业服务的萌芽,中国的第一支动物疫苗因此得以诞生。 时至今日,当时的中央防疫处和中央畜牧实验所在南京留下的设施已经组建成了后来的南京药械厂,如今更名为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生物药厂,为中牧股份的重要组成部分。 久经沙场的“战场”记忆 如果将每次对于重大疫情的防控攻坚称做一场“战役”,那么中牧股份已经久经沙场。 时光倒回至12年前,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 “人们常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当时又是夏天,更容易引发疫病。”对于12年前的那场“战役”,王建成仍然记忆犹新。 为了防控未知但可能发生的疫情,就要积极做好疫苗储备,第一时间把可能需要的疫苗生产出来。“当时我亲自到一线参与生产。不放心。我们几乎把所有的生产全都停了,就只留了一个厂,集中全部力量供给灾区。只要有需要,只要我们有疫苗,就能随时调剂,而且是无偿提供,不讲经济利益。”王建成告诉记者,“没有国家,没有老百姓,还谈什么技术转化效益。”在王建成看来,这就是央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回顾那段历史,大灾之后的大疫被防范于未然,中牧股份在疫情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2年过去,再次回顾这段往事,王建成脸上仍扬起一股自豪的神气。 中牧股份的2008年财报也记录了那段历史。财报信息显示,“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牧股份迅速行动起来,捐款捐物。同时把支援灾区疫病防控,把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举公司全力抓好猪乙脑、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疫苗的应急生产和供应。中牧股份系统广大员工累计捐款115万元,捐赠动物防疫冷链系统重建等物资价值550万元,为抗震救灾工作贡献了自己力量,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做出了突出贡献。 再让我们回忆起2004年禽流感肆虐的历史。2004年1月27日,农业部宣布,广西隆安县丁当镇的禽只死亡为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这是中国内地首次确诊禽流感疫情。那一年,百万羽家禽感染或死亡。 这不仅是简单的经济损失。据了解,禽流感最大的危害在于其演变的未知性,能够吸收重组其他病毒的遗传特征后迅速变异。对于变异后的新型流感病毒,人类尚不具备任何免疫力。一旦流感患者再次感染禽流感,两种病毒可能会在人类细胞中交换基因,从而演变成人际传播的疫病,而一旦进入那样一个阶段,只要几天时间,就可能造成全球感染。 “那个时候也是非常紧张。当时,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是研发禽流感疫苗的国家级实验室,与之合作的生产单位只有中牧股份。”王建成告诉记者,“那个时候是全国一盘棋,全国的疫苗生产都是由中牧股份来承担的。”时任中牧股份总经理的王建成亲自挂帅总指挥,与一线员工并肩奋战,在短时间内就生产出了足够的合格产品。 在王建成看来,能够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大生产成品,满足国家疫情控制需求,这就是中牧股份作为央企的优势所在。 “其实动物疫病离人非常近。”王建成告诉记者,在数以千计的病源微生物中,大概有60%的病原微生物能够同时引发动物和人的疾病。“我们称之为人畜共患病。除了禽流感,还有更为严重的猪丹毒、炭疽病、霍乱等。这些都是人畜共患的,因此动物的疫病防好了,就意味着人得病的机会就会减少。”王建成如是说。 2005年人感染猪链球菌突袭四川,造成12人死亡,疫苗生产迫在眉睫。2005年7月25日,农业部向中牧股份旗下的成都药械厂下达了疫苗生产任务。 “大家根本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生产车间副主任孙勇,从7月26日至今就没离开过车间,没好好睡过一次觉。”药械厂工程师李洪润彼时对媒体谈道。 2005年8月1日,70余万头份猪链球菌2型灭活疫苗顺利产出。这项壮举被后来被称为“七天的神话”。王建成告诉记者,这样的神话,至今仍在发生。 “神话”是如何成真的? 回望过去,中牧股份见证并推动了新中国动物疫苗从废到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我觉得现在我们在某些技术领域已经走上了国际前沿,在行业里头也有了一点影响力。现在我在行业会议上也敢说话,也敢去做报告了。”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中牧研究院,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齐鹏告诉记者。 谈及中牧股份生物技术上的先进性,齐鹏如数家珍。“我们的合成肽动物疫苗技术是国际领先的,这项技术我们已经研发16年了,最近几年我们已经走在了国际前列;同时与国外相比,因为很多综合因素我们的研发速度要更快些,很多新兽药成功研发的周期在5年至8年左右,国外的研发速度大概要在10年乃至15年以上……” “药物研发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这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做到的事,是一个团队好几十人、好几十年才能做成系列产品的事情。”中牧股份相关研发人员告诉记者,央企有其自身的社会责任,追求利润不是主要目标,投入大、周期长,很多项目甚至是公益性的,如果只为追求利润,这些事情就做不成。 研发绝不是每一项投入产出能够成绝对正比的工作。据前述研发人员回忆,此前他所在的研究所针对一个病毒当年的流行毒株研发出了安全性更高的合成肽新疫苗,也获批了新兽药证书,但他们仅高兴了不到一年,就被告知这个流行毒株已经被传统的灭活疫苗所消灭了。谈及此事,该研发人员苦笑道,这在研发过程中是难免会遇到的事情,未来如果这个疫情卷土重来,中牧股份很快能够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控手段和产品,这项研究工作并不是毫无意义的。 实验室也不是一个舒适的“安乐窝”。齐鹏对记者回忆道,有一年春节前,他在内蒙古做新抗生素原料药的中试生产,一直做到第三批,但还是没有达到中试生产预期的考核指标要求。当时齐鹏的夫人已经怀孕待产,全家人都在等着他回家,但如果那个时候实验停下来,就会耽误整个研发进展。 就在距离春节还有一星期的时候,齐鹏终于完成了中试生产,带着中试样品回到了北京。“当时代表部门述职,我就把大瓶中试原料药样品往桌子上这么一放,告诉大家,这就是我们奋斗了两年的成果。”齐鹏拿起手边的杯子,啪的一声放在桌上,“那时候我们是真的高兴,到现在那个抗生素产品还是工厂的主打产品,年销售额还在亿元以上,我们研发团队跟内蒙古工厂的老同事感情都还很好,很怀念在一起战斗的日子。” 说罢,齐鹏还对记者指了指身边的同事说道:“王飞博士前几年也是经常下班回不了家,加班到深夜是常事,过年也都在做实验,我们都说他是不疯魔不成活。”“做细胞和病毒培养的实验都是这样的。”中牧研究院反向遗传与基因工程技术研发平台负责人王飞腼腆地对记者表示,“细胞需要培养,需要照料,因此实验一旦开始就不能中场休息,否则一切就前功尽弃。”王飞告诉记者,在中牧研究院,很多同事都是这样的,“研究院里有员工加班休息室,专门‘收留’因做实验不回家的同事。”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牧研究院作为中牧股份研发部门,主持或承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北京市科委重大专项等项目和课题近30项,争取外部资金超亿元;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攻关,累计申报专利80余项,获得授权52项;获得新药证书5项,其中牛口蹄疫合成肽疫苗为国际首创。 在强化中牧研究院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主阵地的基础上,中牧股份围绕“大研发”的规划,已布局构建由中牧研究院、公司总部、各事业部、乾元浩和工厂共同组成的“大研发”体系,整合系统内部资源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开展重点产品及工艺的技术攻关。近10年来,中牧股份累计投入约10亿元用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技术引进和对外科研合作,口蹄疫、禽流感等疫苗的产品工艺技术和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中牧股份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才能缩小与世界一流的差距,只有加快科技创新,才能加快实现三大变革,进而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也只有依靠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均劳效人均绩效,进而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 展望“百年”中牧 “基本上每一年,中牧股份都会有一场硬仗要打。”作为我国畜牧业保障支撑体系中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中牧股份自成立起就承担着“保护动物安全、关爱人类健康”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回忆起抗击疫情、保障安全的风雨历程,王建成告诉记者,从禽流感、口蹄疫的肆虐,到汶川地震灾后防御,20多年来,中牧股份在历次阻击、抗击疫病疫情暴发的战役中充分发挥了“国家队”作用。 自1999年登陆资本市场开始,中牧股份上市已满20年。以上市20周年为标志,中牧股份的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牧股份的新目标就是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我们希望,向国际一流的动保企业看齐,行稳致远,做百年老店。”王建成表示,“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握行业和企业发展规律,以创新为驱动,保持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持续变革。” “第四次工业革命在中国将率先开场。”在王建成看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成为绿色革命,通过生物科学技术所引发的产业革命。谈及未来的研发方向,王建成表态坚决,“已经明确为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 王建成透露,目前公司的创新方向将围绕基因工程开展,比如研发新一代口蹄疫疫苗、禽流感疫苗等等,生物科学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及应用是创新的主攻方向。比如,中牧股份的合成肽技术能够让疫苗安全性更高、反向遗传与基因工程技术能够根据分子生物学的特点去进行基因修饰等等。 “新的工业革命正在到来,我们要拥抱它、引领它。”在王建成看来,第四次工业革命一定会诞生在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之时,我们必须要在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方面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