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6月22日丨港交所(0388.HK)逆势涨2.46%,有望实现三连涨,报307.8港元续创历史新高,总市值3902亿港元。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今日在“2020财新夏季峰会:重启全球信心”上表示,未来一年,香港特区政府会加强推动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扩大香港居民异地见证开立内地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试点范围,推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纳入深港通等政策。 中金公司发表研究报告指,今年下半年港交所核心业务盈利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因去年下半年日均成交额仅771亿港元的低基数效应,此外,即将推出的MSCI亚洲及新兴市场衍生品等新产品将贡献增量收入并多元化收入结构,上调港交所目标价8%至343港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今日早盘,贵州茅台高开高走,盘中最高1443.1元/股,再创历史新高。截止发稿,贵州茅台报1442元/股,涨幅2.05%,总市值1.81万亿,距离总市值第一的工商银行仅差400亿。 消息面上,昨日贵州茅台新签约区域KA卖场、酒类垂直电商、烟草零售连锁合计22家直销渠道商。其中包括汇嘉时代、合肥百货、人人乐等上市企业。 据悉,贵州茅台向直销渠道商供货价为1299元/瓶,超过向传统经销商的供货价969元/瓶。因此,拓展直销渠道也被看做是贵州茅台增利的措施之一。 在昨日宣布成为茅台酒渠道商之后,今日汇嘉时代和合肥百货也迎来涨停。
根据国家邮政局安监系统和统计系统数据,5月份浙江省快递业务量单月达16.8亿件,同比增长52.5%,在传统业务淡季期间超过2019年11月“双11”业务旺季的15.8亿件,创造了新的历史单月最高纪录。
5月24日晚间,上市公司海航创新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了《关于公司经营正常的公告》,近期公司A股、B股股价出现了较大波动,公司管理层对公司股价异常波动表示高度关注,并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公司股价的下跌。 海航创新在公告中说明了公司目前运营正常,基本面良好,经营活动有序开展,公司资产安全,人员稳定。受疫情影响,公司一季度营收出现大幅下降,但随着疫情平稳缓和,景区内各运营主体及项目的恢复运营,景区旅游资源的良好整合,预计公司业务二季度将逐步企稳。 公告称,公司拥有九龙山旅游度假区的土地综合开发权益,拥有已回储待出让开发、已整理待规划回储的土地项目资产,在满足当地政府规划、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要求下,文旅综合、度假公寓等项目开发权益将继续为公司实现收益。 公司在2019年度经历了历史发展的最特殊阶段,受历史遗留问题、股东关系影响,导致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因此受到拖累。面临公司最近两年连续出现亏损,公司表示,已及时将相关情况向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进行汇报,争取取得支持,尽早平稳进行应对。根据公告内容,公司管理层也正抓紧推进以下措施解决问题: (一)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在公司业务、股东关系和解、发展政策支持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二)针对性加大公司债权、存量房产清理,拓宽融资通道,增强资金保障能力,保障公司现金流。 (三)以和谈、和解为主导方向,积极推进公司短线交易案、四方协议等核心诉讼案件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 (四)继续推动降本增效,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努力提升运营质量,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 (五)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体系与风险防范机制,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随着公司正积极、逐步解决诉讼及股权纠纷的历史遗留问题,公司管理层也表示,不怕应对危机和挑战,有信心做好各项生产运营,为游客提供更多高品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为运营单位及投资者创造价值回报。随着国内疫情平稳结束,国内旅游行业整体态势的持续向好,公司将继续深耕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多高品质旅游产品和服务。坐拥区位优势明显、优质景区资源的海航创新,未来实现新的突破值得期待。(编辑 李波)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程实、钱智俊 历史节点之上,后浪涌起之时。着眼于历史坐标系,2020年全国两会立于多重历史节点,将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路径产生方向性影响。由此,在应对短期风险冲击、实现“六稳”“六保”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深化,将是今年两会的应有之义。 “前后浪相继,洪波向东流。”随着今年全国两会的临近,增速目标、就业目标、赤字率等短期政策焦点已经引发市场的热烈猜想。但是放眼长远,今年两会的重要看点并不局限于此。放之于历史坐标系中,今年两会既处在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棒点,也将面向全球疫情后剧变的新格局。内外历史节点的交叠之下,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深化,料将是今年两会的核心主题之一。以此为起点,新一轮改革后浪预计将在三个方面率先奔涌。其一,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对下阶段中国改革全局发挥基础性支持。其二,在维持金融开放“高速度”的同时,激活金融改革“加速度”。其三,加快数字经济发展,释放其短期稳定需求、长期推动转型的双重红利。我们预计,相关的方向性信号有望在两会期间有所展现,并将揭示未来中国经济金融成长性机遇的长期脉络。 历史节点之上,后浪涌起之时。着眼于历史坐标系,2020年全国两会立于多重历史节点,将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路径产生方向性影响。由此,在应对短期风险冲击、实现“六稳”“六保”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深化,将是今年两会的应有之义。 从内部来看,2020年既是“十三五”与“十四五”的过渡期,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棒点。相较而言,在第一个百年目标收官之后,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第一阶段将更加突出两大发展重心。一是“民富”,即人民生活在总量上更为宽裕,在结构上水平差异收窄。二是“国强”,即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面向两大重心,未来要素市场料将成为改革深化的核心阵地。一方面,通过土地、资本、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以传统要素的生产效率提升抵减边际投入收益的下滑,以要素间收入分配的优化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石。另一方面,通过数据、技术等新要素市场的发展,将“激励兼容”这一上轮改革的成功秘钥应用至最富活力的数字经济领域,打造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从外部来看,新冠疫情正在瓦解全球旧格局,强博弈、高风险、多不确定性的新世界逐步到来。对于全球经济,本次疫情并非一次性冲击,而是从根本上拆解了过去数十年经济增长的“黄金范式”(要素投入×生产效率=稳健增长)。一方面,疫情的长期化正在持续抑制资源、人口、资本等要素供给。另一方面,疫情以及其加剧的地缘政治冲突,逐步导致国际贸易阻滞、经济活动停滞、产业链条疏离,进一步拖累生产效率。两者交叠之下,再考虑全球财政货币政策已近极限,未来全球经济的增长中枢料将长期下行。在这一全球趋势下,中国经济亟待做好两方面的改革应对:一方面促进消费升级,以内需的稳步扩大克服全球总需求的长期失稳;另一方面加速产业升级,以科创能力的提升跨越全球化的退潮。基于此,中国有望从供应链单一中心成长为供应-需求链双枢纽,主动适应并参与重塑疫情后产业内贸易区域化、产业间贸易全球化的嵌套体系。 由远及近,当上述历史的长趋势发轫于2020年的短时点,新一轮改革后浪预计将在以下三个方面率先奔涌。相关的方向性信号有望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所展现,值得市场予以密切关注。 后浪之一: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是财富之母”。过去四十余年的历史表明,土地制度改革始终对中国经济改革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随着2020年新版《土地管理法》、《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推出,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已经提速,今年两会或将进一步聚焦“一点一面”两大关键。对于土地改革自身而言,建设用地改革将是下一阶段的关键“点”:在结构上,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桎梏、跨区域调配障碍,激活建设用地对农民增收、产业落地、城乡发展的多向支持作用;在效率上,加快完善建设用地的定价、配置和收益分享机制,进而脱离粗放式的土地宽供应,从存量土地中挖掘提效空间。对于中国改革全局而言,充分发挥土地改革的全“面”辐射作用,构筑多项关键性改革的正向循环,正是当务之急。其中,土地改革与户籍改革相互配合,有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而新型城镇化不仅在需求端培育更多层次的内需市场,在供给端亦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为中国制造业全体系升级提供坚实基础。 后浪之二:金融体系改革。十九大至今,中国金融开放在蹄疾步稳中不断取得成果,同时也对内部金融改革形成了积极的“鲶鱼效应”。以今年全国两会为承接,在维持开放“高速度”的同时,下阶段发力重心或将转至改革“加速度”。我们预计,两会期间四方面的改革举措或将加码。第一,以注册制改革为核心,配合多元退市机制,将金融资源导向实体经济的高效率领域,尤其是加速资本与科创的结合,支持中国经济新动能的发展。第二,以贯彻新证券法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力度,维护效率、公平、韧性并存的市场生态。第三,以盘活资本存量、提升直接融资比例为目标,进一步推动高流动性、高稳定性的金融工具创新,从而为经济短板领域拓展融资渠道。第四,以LPR为“利率锚”,加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打通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公里”,坚持通过改革方式持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避免因短期经济压力而重拾旧模式。 后浪之三:数字经济发展。今年4月9日,《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发布,首次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为五大要素,标志着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我们预测,在两会的新规划下,数字经济或将承担起短期稳定需求、长期推动转型的双重职责。从短期来看,新一轮消费促进政策预计将与数字经济紧密结合。一方面,在政策实施中用好数字化渠道,实现降低搜寻成本、精确化投放、差异化执行,从而提高消费券、社会救济等工具的乘数效应。另一方面,把握疫情后数字经济模式固化为日常生活必需的历史机遇,从在线办公、教育、娱乐、医疗、餐饮等领域激活新一轮的消费红利。从长期来看,两会或将从“软”、“硬”两个方面发力,加速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在硬实力方面,新基建料将得到积极财政、资本市场工具创新的双重加持,加快支撑起产业互联网的运行框架。在软实力方面,数据、技术两大要素市场的培育,以及DCEP与现实经济循环的融合,预计将成为下阶段的建设重点。 (本文作者介绍:工银国际研究部主管,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领域为全球宏观、中国宏观和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