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已有16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全新制定。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到底该保什么、谁来保、怎么保、怎么用,有了更加明确的答案。1月27日上午闭幕的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版《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条例将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2005年,北京市制定《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在实施了十余年后,有必要对条例进行重新制定。在此前经过市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提请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 “保什么” 成片传统平房区“应保尽保” 与2005年版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相比,这次制定的条例,不仅扩大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同时还充实了保护内容。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不再仅仅是将保护的目光局限在核心区内,而是扩大到了整个北京市范围之内,包括三山五园、三个文化带等都涵盖其中。条例规定,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范围涵盖北京市全部行政区域,主要包括老城、三山五园地区以及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等。 同时,明确保护对象包括世界遗产、文物;历史建筑和革命史迹;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地区和地下文物埋藏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历史河湖水系;传统胡同等九大类。比如,成片传统平房区要求禁止破坏,实现应保尽保。 即使是初步被认定为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也不能随便损坏拆除,而是要预先保护。条例提出了“创设预先保护”制度。尚未纳入保护名录,区人民政府核实初步确认具有保护价值的,应当确定为预先保护对象,并自确定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向所有权人、使用人发出预先保护通知,告知其应当采取的保护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擅自迁移、拆除预先保护对象。 “谁来保” 历史建筑谁使用谁保护 历史建筑到底该由谁来保护?条例提出,历史建筑的所有权人为保护责任人,所有权人下落不明或者权属不明的,使用人为保护责任人。 “怎么保” 不得随意新建改扩建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不同,管控力度各有差异。其中,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核心保护范围内,除必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按照保护规划进行风貌恢复建设外,不得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活动。 不同的保护对象,保护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申请腾退的直管公房要进行保护性修缮,逐步恢复原有院落格局,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合理使用腾退空间。工业遗产等历史建筑在符合规划、正面清单以及结构、消防、环保等要求的前提下,实际使用用途与权属登记中土地用途不一致的,可以向规划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申请变更使用用途,有关部门按照变更后的用途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怎么用” 遵循“先保护后利用”原则 历史建筑可以开放、利用吗?条例提出,历史建筑可以合理利用、有序开放,不过,要遵循“先保护后利用”的原则。条例提出,鼓励历史建筑结合自身特点和周边区域的功能定位,引入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实体书店、非遗展示中心等文化和服务功能;鼓励历史名园采取多种方式开放,使历史名园贴近市民生活。 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根据保护规划要求,发展多样化特色产业,适度开展旅游、传统工艺和传统技艺加工制作等与传统文化相协调的经营活动。 保护和利用也将有据可依。条例提出,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需求,制定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正面或者负面清单,明确鼓励、支持或者限制、禁止的活动。
开门红!茅台站上2000元大关!A股、港股、汇率…都在涨!新年“红包”,你领了吗? 2021年A股开市首日,你领到新年第一个“红包”了吗? 2021年的首个交易日,A股三大股指早盘持续震荡走高,延续了2020年末以来的强势上攻走势,截至午间收盘,两市有102股涨停。 1月4日早盘,A股三大股指集体高开。创业板指在开盘后持续走高,突破3000点大关,创5年半新高。沪指站上3500点关口,为2018年1月以来首次。截至午间收盘,沪指涨0.91%,报收3504.57点;深成指涨2.30%,报收14804.01点;创业板指涨3.67%,报收3075.21点。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突破7000亿元。 港股同样表现不俗,科技股开年大涨,恒生科技指数走高涨超1%。 从大涨的行业板块来看,有锂电池概念股、有白酒股,也有军工股、猪肉概念股,几乎全面开花。 龙头股接连创出历史新高 2020年末最后几个交易日,A股市场给出了惊喜,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均以新高结尾。2021年A股首个交易日,市场延续升势。早盘创业板指上破3000点大关,创2015年6月来新高。沪指站上3500点关口,为2018年1月以来首次。 从走势上看,依旧是行业龙头趋势新高模式,宁德时代、金龙鱼等个股均创新高。创业板“一哥”宁德时代盘中一度拉升至401.93元,市值一度超9300亿元,超越中国人寿升至A股市场第8位。该股2020年年度涨幅为231%。 1月4日早盘,贵州茅台股价首次站上2000元大关,再创历史新高。2020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贵州茅台股价已逼近2000元,最终每股收于1998元,当日涨幅3.36%,总市值为2.5万亿元,2020年全年涨幅超过71%。 比亚迪AH股双双创历史新高。比亚迪H股现涨近5%,股价刷新历史新高至216港元;A股股价刷新历史新高至206.3元。公司此前公告,控股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筹划分拆上市。 小米集团港股再创历史新高,小米股价较发行价17港元已翻倍,实现了上市承诺。 特斯拉概念上演涨停潮 受益于假期特斯拉大幅降价的消息刺激,A股特斯拉概念股上演涨停潮,模塑科技、三花智控、旭升股份等超10只个股涨停。 元旦期间,特斯拉宣布国产Model Y大幅降价,长续航版起售价为33.99万元,此前为48.8万元,下调了14.81万元;Performance高性能版起售价为36.99万元,此前为53.5万元,下调了16.51万元。 白酒板块继续强势拉升,水井坊、古越龙山涨停。航天航空板块表现活跃,中航机电涨停,航发动力、航天电子、三角防务等涨幅较大。 而银行、保险、房地产等传统白马蓝筹股出现明显调整。
(原标题:阿里巴巴大跳水,花呗额度突然“被砍”!A股最“迷你”公司跌到不足4亿,股价暴跌97%,营收不到千万!超百股创下尴尬纪录) 港股巨星医疗背后:印尼涉贪逃犯的中国往事A股目前最“迷你”公司市值不到4亿元,与历史高点相比已下跌97%。美国当地时间12月24日,阿里巴巴低开近11%,随后股价继续下探,最低跌超17%。截至收盘,阿里巴巴跌13.37%,市值一夜蒸发超900亿美元。新华社昨日发布消息称,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消息一出,阿里巴巴港股开盘跳水,收盘时跌超8%。在12月24日上午8时,蚂蚁集团官方微信发布公告称,蚂蚁集团收到监管部门的约谈通知,将认真学习和严格遵从监管部门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做好相关工作的落实。阿里巴巴当天11时左右在微博公告称,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调查,目前公司业务一切正常。蚂蚁集团最近风波不断,在主动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之后,花呗的额度下调了。一些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截图,表示自己的花呗额度被降低了,不少网友反馈额度被降到了3000元以下。针对有部分网友称其花呗额度被降到了2000元或3000元一事,蚂蚁集团12月23日回复称,花呗近期正在调整部分年轻用户的额度,倡导更理性的消费习惯。花呗是蚂蚁集团推出的依托于场景的信用消费工具,“花呗”的用户量超过1亿,其中约50%分布在三线以下城市。用户在消费时,可以使用花呗的额度,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购物体验。酿酒板块大面积跌停酿酒股暴涨告一段落。在创下阶段高点后,一大批酿酒股昨日跌停,如会稽山、兰州黄河、皇台酒业、古越龙山、金枫酒业等。东吴证券认为,近期白酒、光伏及新能源等品种的走强明显跟博弈有关,短期要防范抱团品种的情绪高点。下半年的这段时间里,A股“酒香四溢”,沾酒就涨成为新风口。坊间曾称A股科技公司只有两种,一种是酱香型,一种是浓香型,可谓一语道破。相比酿酒股的火爆,部分股票的走势陷入尴尬局面。超150股周四创历史低点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剔除近一个月上市的次新股,12月以来,创历史新低的共有197股,其中昨日就有超150股创下历史新低。这些股票平均市值为59.7亿元,接近68%的股票市值不足50亿元。*ST成城、*ST拉夏、*ST环球、*ST长城、*ST中新等A股市值不足10亿元。市值最低的是*ST成城,该股昨日盘中创下历史低点1.11元/股,最新收盘价1.16元/股,与历史高点相比,累计跌幅97%。*ST成城A股市值3.9亿元,是当前所有A股上市公司中市值最低的一家。昨日晚间,*ST成城公告表示,公司正积极与相关各方联系,以免除公司的连带清偿责任。公开资料显示,*ST成城主营商业地产租赁业务,三季度末公司股东1.45万户。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仅958万元,报告期内计提的财务利息达到0.29亿元,是导致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另外应收款项计提的信用损失632.95万元,也是影响亏损的另一因素。由于应计利息不断增加,*ST成城营业收入无法弥补应计利息的缺口,预测2020年累计净利润可能为继续亏损。市值在百亿元以上的寒武纪、君实生物、中控技术、芯原股份、凯赛生物、北元集团等也在近期创下历史新低的名单之中。人工智能芯片龙头寒武纪于今年7月份登陆科创板,公司曾被视为AI领域的独角兽,上市第4天股价创下历史高点,之后震荡下行至今,最新收盘价与历史高点相比回撤47.94%,市值蒸发超57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58亿元,净利润亏损3.1亿元。另一只芯片公司芯原股份昨日下跌5.6%,收盘价创历史新低,较历史最高点回撤54.91%,A股市值蒸发超460亿元。从上述197股业绩数据来看,前三季度有超过六成净利润为亏损或者下滑状态。君实生物、*ST新光、锦泓集团、*ST拉夏、美邦服饰等股净利润亏损超亿元,君实生物亏损金额11.16亿元排在首位。君实生物以开发治疗性抗体为主,专注于创新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其他治疗性蛋白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除了业绩,资金参与度低也是上述股票的主要特征之一。一般说来,作为股价重要的推动力,成交额的大小反映了市场的认可度。由于新股上市初期活跃度较高,成交额往往会高出一般股票,但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恢复正常水平。为此,不考虑年内上市的新股情况后,12月以来创新低的股票年内日均成交额均值为0.63亿元,日均成交额低于亿元的股票数量占比达到83%。
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沉痛的日子,举国上下以各种形式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不管在哪、无论是谁,对苦难的经历感同身受,对和平的祈愿永不止息。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进占南京城,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死难者总数达30万以上,犯下了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制造了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一个缺少痛感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凝聚力的。”我们不能忘记战火连绵、硝烟四起的岁月,我们不能忘却国破家亡、生灵涂炭的苦难,我们不能忘怀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的抗争。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任何倒行逆施妄图篡改历史、否认暴行的图谋,历史不会答应,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不忘过去,恰恰是为了开创未来。今年,14家网络媒体平台共同推出大型网络在线公祭活动,南京600多所中小学举行“国家公祭日”主题活动……以国家之名祭奠死难者,把个体记忆、家庭记忆、城市记忆,上升到国家记忆、民族记忆、世界记忆。纵然侵略者的枪声淹没在历史尘埃,但捍卫正义的意志写进了中国人民的灵魂深处,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基因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中流淌。 只有铭记来时的路,才能走好脚下的路。如今,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不仅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且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意气风发地大踏步向前。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向未来砥砺前行,正需要“勿忘国耻”的觉醒,离不开“振兴中华”的呐喊。正如诗人写道,“我们今天需要的,不是枪炮、不是仇恨,而是清醒的头脑、沸腾的热血和自强的精神”。 遗忘不是对待历史的方式,尘封不是面对苦难的态度。张纯如在《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中写道,“历史并没有为这个故事写下一个适当的结局。”在过去的一年中,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朱秀英、姚秀英、蒋淑萍、马鸿祥相继离世,目前经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认证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73位。那些亲尝过屈辱和痛苦的人们终将离去,但那段苦难岁月绝不会随风飘逝。 “国行公祭,祀我国殇。山河犹在,国泰民安。”这来自历史,也必将通向未来。
12月15日丨李宁(2331.HK)涨5.56%,报48.45港元再创历史新高,总市值1206亿港元。 高盛上周调高李宁目标价18%至52港元,因行业复苏强劲,维持“买入”评级。 竞争对手安踏(2020.HK)也涨2%;特步(1368.HK)亦升1.3%;滔搏(6110.HK)涨0.4%。
(原标题:刚刚!A股最强板块刷新历史纪录,10年翻3倍,信仰不灭,股价还要涨?) 食品饮料指数盘中刷新历史纪录。今日早盘,指数震荡走高,创业板指涨逾1%,个股分化较为严重。板块上,风电、光伏板块受消息刺激大涨,资金继续抱团白酒、食品饮料板块,煤炭等顺周期板块大跌。截至收盘,沪指涨0.4%,深成指涨0.55%,创业板指涨1.04%。沪股通净流出11.05亿,深股通净流入10.52亿。行业迎来提价窗口,刺激股价上涨临近年底,白酒市场又现酒企涨价。牛栏山酒厂于周末公告拟上调三牛系列产品价格,400ml、500ml、1.5L产品每瓶上调10元,255ml产品每瓶上调6元,计划于2021年1月16日起执行。周一早盘,顺鑫农业高开高走冲击涨停,截至发稿,涨7.8%。虽然白酒行业即将进入春节备货旺季,但是已有酒厂提前提价。近日,据媒体报道,剑南春、舍得酒业、顺鑫农业等多家酒企陆续宣布上调部分产品价格,其中剑南春发布通知对旗下金剑南、银剑南系列五大产品全线提价,市场对于五粮液提升团购渠道价格预期也在升温。12月3日,泸州市酒业发展促进局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白酒商品批发价格月定基指数为105.45,上涨5.45%。开源证券认为,淡季提价是白酒常规操作策略,一方面为旺季到来打下基础,提振公司业绩;另一方面也利于品牌力拉升,抢占价格高点。白酒品牌力集中体现为价格占位,因此在消费升级为主要驱动力的背景下,直接提价或换代升级是品牌酒企的一致行动策略。市场对于调味品的提价预期也较高。多家机构在研究报告中均有提到,历史上看,酱油行业通常三年左右会普遍提价,现在距离上次提价已经接近四年;另外大豆价格上涨较多,渠道利润率下行,市场现状对产品涨价均具备较为充分的提价条件。开源证券认为,行业迎来提价窗口期,在2021年通胀的预期下,白酒与调味品是直接受益的板块。另外,国内生鲜乳价格自5月触底之后持续上行,目前已经突破2019年的高点并持续向上。食品饮料指数早盘刷新历史纪录食品饮料近期表现强势,与行业内企业提价有极大关系,刺激催化了股价上涨。今日早盘,申万食品饮料指数最高涨至26555.2点,刷新历史纪录最高点位,同时申万食品饮料指数今年累计上涨70.21%,为全部28个申万一级行业同期涨幅最大。拉长周期看,食品饮料也是近10年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涨幅最大的板块,累计涨幅高达332%。具体到每年的表现,食品饮料板块仅在2018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2019年和今年是历年表现最好的2年。实际上,进入12月,在A股整体下调的背景下,食品饮料板块逆市上涨。上一周(12月7日~12月11日),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全周累计净流出2060.09亿元,而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食品饮料行业全周逆市净流入67.76亿元居首,周涨幅1.19%,强硬地扛起了A股大旗,成为了近日最受资金关注的板块。具体到个股来看,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截至12月11日,食品饮料板块中近半数公司股价于今年刷新历史纪录高点,其中百润股份、酒鬼酒、山西汾酒、青岛啤酒、ST舍得和重庆啤酒在12月11日股价迭创新高。食品饮料板块包含了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等酿酒行业以及肉制品、乳品、调味品等食品加工行业。食品饮料行业中以白酒板块表现最为强势,今年白酒指数已累计上涨107%,酒鬼酒、山西汾酒和金徽酒今年均实现2倍涨幅。啤酒指数也有较好表现,今年累计上涨86.77%,其中重庆啤酒和青岛啤酒股价翻倍。调味品中,百润股份、千禾味业、海天味业等涨幅翻倍。机构预测2021年净利增速居前的公司曝光安信证券认为,看好行业赛道好、明年提价概率大的调味品板块,2021年“十四五”元年乐观,长期白酒结构性景气基本态势不变。安信国际认为乳业上游处于周期景气阶段,预计将持续至明年,奶价的上行将为乳制品上游带来投资机会。不过,目前食品饮料行业中的白酒板块投资进入炙热阶段,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白酒整体估值处于历史高位,对于没有业绩支撑的炒作,应注意高位股的回调风险。从业绩和涨价催化的角度,以机构看好的乳品、酿酒、调味品为主线,数据宝粗略梳理出了29家机构预测2021年净利增速超20%的公司。数据显示,机构预测白酒行业多数公司的2021年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2020年,其次啤酒行业和调味品行业在2021年均有较高增速。机构预测张裕A、古越龙山、三元股份、伊力特和老白干酒2020年的净利润增速出现下滑,2021年有望实现增长。(数据宝 吴琦)
P2P清零了,批判与反思成了主流声音。作为一种投资者警示教育,严厉批评未尝不可;但对金融从业者、潜在的金融科技创业者,若也把这段历史简单看过,一概否定了事,是无法真正吸取经验教训的。后视镜思维下,P2P的缺陷一目了然,那是因为历史进程本身已经把千万种可能性走成了唯一的一条路;身在其中时,受各种正面、负面因素影响,眼前总有多条路可选,不是那么容易看清的。正因如此,简单对P2P下个断语,是远远不够的。事出有因谈论中国历史时,历史学家黄仁宇曾如是说:“中国人重褒贬,写历史时动辄把笔下之人讲解成为至善与极恶,这样容易把写历史当作一种抒情的工具,产生一种骂历史、骂祖先,甚至骂地理的读物。……可是这样情绪激动之后,把当初寻觅因果关系的初衷整个忘记。凡是一件事情的发生,必有它的前因后果。我们只能说历史为何如是之展开,无法坚持历史应该如是展开才合情理。”同样,对于P2P,与其抓住事后的问题批个不停,或纠结于“如果当初这样或那样就好了”,不如剖析其兴起的大环境与土壤,寻觅背后的因果关系,知其所以然,然后镜鉴未来。国内最早的P2P产生于2007年,当时还没有智能手机,网络支付也刚刚兴起,金融线上化的土壤还不成熟。作为一种创业舶来品,P2P几乎一点水花也没能溅起。到了2012年前后,尽管P2P尚不为大众所知,但智能手机驱动的“互联网+”浪潮已经开启,电子商务、团购、微博、微信……,越来越多的场景从线下走到线上。虽然人们还不习惯在线上办理金融业务,但对于金融业务的线上化,已经做好了准备。春江水暖鸭先知。当时我在银行工作,就已经听闻个人金融部的几个同事跳槽去了P2P公司,当时还颇感惊奇,事后来看,或许这便是两三年以后银行员工离职潮的滥觞。2013年,互联网宝宝理财引来全民热议,被视作互联网金融元年,整个社会舆论都不吝赞美之词。支付、理财的线上化,又加速了贷款线上化,在用户心智层面,在线上办理金融业务,渐渐成为一种风尚,成为某种新生活方式的象征。至此,P2P的市场环境才趋向成熟了,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旗下,P2P的发展步入快车道。截止2014年末,运营平台1575家,待还余额超过千亿。致命缺陷P2P的快速发展,除了大环境给力,主流平台推出的“担保兑付”模式也至关重要。2009年,红岭创投等平台推出了担保模式,出借人不需再评估单个项目风险,只要评估平台的跑路风险即可,大大降低了决策成本,也给P2P投资披上一层“低风险”的外衣,为2013年之后P2P乘风而起奠定基础。经历过P2P爆雷潮,我们已知道担保兑付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扩大规模的利器,也是风险反噬自身的利刃。除此之外,平台兑付还是资金池模式的元凶。事后看,抛开蓄意欺诈的伪P2P不谈,多数P2P平台都死于资金池,有了资金池就有期限错配和风险错配,简单清晰的信息中介变成了复杂的类银行业务,披着信息中介的帽子又缺乏杠杆约束,不可能不出问题。但资金池并非凭空的“创新”。P2P点对点模式与资金池模式本不相容,之所以从点对点过渡到资金池,中间需要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平台担保兑付。既然平台承诺本息保障,点对点也就不重要了,为提高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间的资金配置效率,资金池模式应运而生,潘多拉的盒子就打开了。担保兑付背离了信息中介定位,但当时主流的资管产品都有刚兑属性,P2P平台的做法也就不显得突兀。此外,不少平台的本息保障引入了担保公司,也有些平台主打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房抵、车抵或股权质押等“低风险”业务(不论真假,起码宣传上如此),在一定程度上也让本息保障看上去是可行的。当然,事后看,市场还是低估了担保兑付模式的巨大破坏力,这背后,也与当时的大环境有关。风险无人识?这几年P2P问题频发,很多人在回顾这段历史时常常不能理解:为何P2P快速崛起时,其潜在风险不受重视呢?其实,市场对P2P的风险很早就有认知。2014年虽是P2P大发展之年,也是问题集中显现的一年,先后有275家平台出现问题,要么关门跑路,要么资金兑付出现问题,涉嫌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的更是比比皆是。针对行业暴露的这些问题,监管机构和行业专家也在各种场合给出了解决思路,涵盖了资金第三方存管、严禁平台兑付、严禁资金池、充分信息披露等要求,与后续P2P备案的基本规则一般无二。举例来说,早在2014年4月公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就已经提出“P2P和众筹融资要坚持平台功能,不得变相搞资金池,不得以互联网金融名义进行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非法从事证券业务等非法金融活动。”这句话对P2P的风险识别是很准的,后续P2P平台出问题,多数都死于资金池运作或非法集资。但看到风险,不代表要一杆子打死。当时,主流金融体系在普惠群体融资难、民间金融规范化、传统金融创新求变等领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市场各方对互联网金融寄予厚望,愿意包容新金融创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普惠群体融资难。截止2014年末,央行有信贷记录自然人仅为3.5亿人,年增长保持在3000万人左右,信贷服务基本仍在存量客群中打转。同时,2010-2015年间,除房贷以外的个人贷款增速持续下滑,普惠金融破局变得愈发急迫,这种情况下,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贷款模式探索自然被给予厚望,而P2P恰恰是个中翘楚。此外,当时P2P平均出借利率高达18%以上,现在看不可思议,在当时并不算离谱。2014年之前,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基本在20%以上,事实上,市场甚至希望借助P2P的力量来引导民间借贷利率下行,毕竟相比线下,线上模式低成本、高效率特征广为人知。更重要的是P2P行业的规模尚小,一般认为掀不起什么大浪,市场的容忍度也就高一些。所以,尽管市场人士都呼吁平台不能刚性兑付,不能搞资金池,但也仅限于呼吁。毕竟大家的共识是解决问题需循序渐进,急是没用的。硬着陆可是,当P2P发展速度远超市场预期时,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互联网的“破坏力”。2015年中,泛亚金属交易所爆雷,下半年,e租宝兑付出现问题。百亿级平台接连出事,针对P2P的监管提速。但借助互联网威力,P2P扩张的速度远超规则落地的速度,短短两三年内,竟趋近于“大而难倒”之势。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总原则下,大而难倒也不能不倒,不得不以“硬着陆”结束。2014年末,P2P待还余额刚突破千亿大关,2017年9月,便已突破万亿大关。在这期间,P2P监管暂行办法落地,持续夯实地方监管力量,备案开始推进。进展不可谓不快,只是P2P扩张速度更快。同期,实体经济推动供给侧改革,结构优化、优胜劣汰,一些经营困难、产能过剩的企业无法从主流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继而转向了P2P平台。而P2P大扩张过程中,不少平台为追求规模背离了小额普惠定位,也在积极向企业借款人靠拢。二者的结合,为2018年中的爆雷潮埋下隐患。这次爆雷潮的展开,是环环相扣的流动性危机。2018年6月16日,唐小僧爆雷,市场解读为平台返利模式的陷落,行业内出现了流动性冲击波,但大平台依旧具有吸引力;7月14日,投之家爆雷,市场开始对所谓的大平台失去信心,引发行业流动性恐慌。之后半个月内,日出借人数从2.3万人降至6000人左右,流动性压力袭击所有平台,很多实力薄弱的平台在冲击下陷入困境,引发爆雷潮。当然,此次爆雷潮,不能不说有一定的偶然性,但经此一役,各方对P2P的态度发生了大转弯:之前小心翼翼地整改是为了避免批量爆雷冲击出借人,既然已经对出借人造成巨大伤害,小心翼翼就没有必要了。2018年8月,全国P2P网贷整治办下发《关于开展P2P网络借贷机构合规检查工作的通知》,以12月末为限,要求P2P走完“机构自查、自律检查、行政核查”三道程序,整改全面提速。再后来,在严监管约束下,头部平台加速转型,中小平台持续退出,在此起彼伏的清退潮中,P2P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镜鉴未来“西湖一勺水,阅尽古来人”。P2P短短几年的兴衰,尽显互联网金融领域创业百态,几乎每一类机构,都能在这段历史中找到一个剖面。站在从业者的角度,真正让人感慨的,还是兴衰背后不同平台的不同结局。P2P作为一个行业覆灭了,但并非每一家平台的下场都很惨淡。这背后的区别,便是行业发展蕴含的经验教训之所在。那些成功转型的平台,既没有提前预料到P2P的清退结局,过程中也曾采用“担保兑付”模式,最后之所以挺了过来,很大程度上源于始终敬畏市场、持续夯实发展基础(客户、风控等),并保持了高度的灵活性,愿意着眼于未来随时调整策略。行业发展过程充满了偶然性和必然性,必然性由偶然性因素引发,偶然性又受必然性制约,二者互为因果,使得在行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展现出了多种可能性,也使得预测市场终极走势变得不可能。唯一能做的,便是对市场保持敬畏,不去做一些与基本规律相左的事情;同时,积极把握能把握的,以不变应万变。P2P的覆灭,有一定的必然性,但背后也受很多偶然因素的影响,若只是对P2P简单下个断语,不仅会抹杀这段历史蕴藏的多种可能性和启发意义,也无益于培养我们对市场不确定性的敬畏之心。展望未来,B端产业互联网的大潮迎面而来,这其中,也蕴藏着很多机会和陷阱。何为机会、何为陷阱,我们无从识别,但如果能吸收P2P这段历史的经验教训,相信我们能走得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