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日召开的2020百度智能计算峰会上,百度智能云副总经理谢广军发布了六大智能计算新产品,覆盖数据中心、云服务器、网络、存储、数据库、智能移动边缘等领域。同时,百度自建的保定数据中心宣布开放,能够承载36万台AI服务器。 据介绍,百度自主研发的“太行”弹性裸金属服务器,采用了硬件虚拟化技术,在拥有弹性灵活的云计算基础上,实现了物理服务器高性能的计算能力,性价比提升20%,能够满足国产化信创要求,支持云游戏等更丰富的场景。“太行”将和百度智能云领先业内的云上虚拟网络、云存储等产品无缝融合。 此外,百度智能云Gaia(盖亚)是一款自主研发的云原生数据库产品,拥有全系列产品,涵盖云原生数据库GaiaDB-S、图数据库GaiaDB-G、分布式数据库GaiaDB-X,性能相当于原生MySQL的8倍。 同日,百度智能云四大应用开发平台迎来升级,分别是智能视频云平台、大数据平台、混合云/多云平台、区块链平台。其中,全新升级的百度区块链网络终端节点数量达到14万,已应用于金融、广告、政务等超过20个领域。
2020年7月20日,AI芯片设计独角兽寒武纪(全称“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码“688257”)终于成功登陆科创板,截至发稿,寒武纪最高涨358.15%,报295元/股,市值突破千亿元大关;二级市场的交易活跃度也充分展示了市场对寒武纪的认可。 资料显示,寒武纪成立于2016年3月,成立之初便得到了诸多明星投资机构的青睐。此次发行还新引入了美的控股有限公司和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两者未来将与寒武纪展开怎样的合作也引发了行业关注。 寒武纪董事长、CEO陈天石此前曾表示:“作为一家中立的芯片公司,我们走最正统的芯片设计公司的路径,把应用场景留给人工智能行业的客户,而我们自己做大家的垫脚石。我们有远大的志向,但长跑才刚刚开始,通往伟大芯片公司的赛程很长,寒武纪将沿大路而行。” 据了解,寒武纪专注于芯片设计,且在芯片设计领域不断突破,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公司产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终端产品的应用,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产品线及业务布局;招股书显示,寒武纪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已经形成了多方位的布局,已先后推出了用于终端场景的寒武纪1A、寒武纪1H、寒武纪1M系列芯片、基于思元100和思元270芯片的云端智能加速卡系列产品以及基于思元220芯片的边缘智能加速卡,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终端智能处理器IP、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和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三条业务线;产品应用领域可以覆盖各类消费类电子、物联网产品、云计算数据中心等众多领域。可以说,在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初创企业中,寒武纪是少数已实现产品成功流片且规模化应用的公司之一。 在上述三条业务线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智能计算集群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通过集成大量智能芯片来提供充裕的智能计算能力,从而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较高的性能和能效。寒武纪的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一般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定制化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思元系列芯片及加速卡产品的技术优势和特点,降低了客户使用和维护复杂计算集群设备的难度和成本,将计算能力以云计算的形式输出,降低了用户开发、部署智能应用的门槛,为智能应用程序的维护、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财报显示,2019年,寒武纪的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9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66.72%。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则作为当下“新基建”浪潮下的重点,未来的发展空间可谓广阔。据寒武纪测算,未来1-2年智能计算集群市场空间为52亿元-100亿元。而寒武纪凭借在该领域进行抢先布局及自身的技术积累,将有望在此领域取得较大的竞争优势,并给公司带来更多的盈利点。 公司发展战略方面,寒武纪始终以“为客户创造价值,成为持续创新的智能时代领导者”为使命,以“让机器更好地理解和服务人类”为愿景,聚焦于人工智能芯片领域,为客户提供系列化的人工智能芯片产品与技术支持服务。同时,为向客户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寒武纪持续进行大量的研发投入,据招股书介绍,报告期内(2017-2019)寒武纪研发投入分别达:2986.19万元、2.4亿元和5.43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80.73%、205.18%和122.32%。 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种子选手”,寒武纪的长跑才刚开始。未来,寒武纪将如何开拓这个千亿蓝海市场,还需拭目以待。
量子计算机潜力巨大 说起颠覆性技术,量子计算机都是当下科技界的闪耀明星。 30多年前,物理学家提出了利用量子构建计算系统的设想,此后科技界就没有停止过探索。量子计算机究竟有何能耐,如今走到了哪一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在量子计算机面前,传统的计算机就像‘算盘’” 近段时间,量子计算机领域频频传来重要进展:美国霍尼韦尔公司表示研发出64量子体积的量子计算机,性能是上一代的两倍;我国本源量子计算公司与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一种控制、读取量子比特的新思路,为扩展量子比特提供了可能性…… 何为量子计算机?简单地说,当某个装置处理和计算的是量子信息,运行的是量子算法时,它就属于量子计算机。 人们对量子计算机充满期待,与传统计算机遭遇瓶颈不无关系。近年来,传统计算机性能增长越来越困难,探索全新物理原理的高性能计算技术应运而生。 “量子计算机是芯片尺寸突破经典物理极限的必然产物,是后摩尔时代的标志性技术。”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光灿说,在微观状态下,量子是一个不可再分割的基本单位。人们所熟知的电子、光子等微观粒子,都是量子的一种表现形态。 传统计算机用0和1储存与处理数据,俗称经典比特。量子计算机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的基本计算单元——量子比特可以同时是0和1,即允许“叠加态”共存,从而拥有更强大的并行能力。举个例子,假使在800万本书里找一个单词,经典计算机的方法是一本一本地搜索,提高速度要用多个处理器来协同求解。而量子的叠加性质,与二进制算法的运行逻辑不同,使得量子计算机可以分身为800万台计算机同时寻找。“在量子计算机面前,传统的计算机就像‘算盘’。”郭光灿表示。 据本源量子计算公司副总裁张辉介绍,在需要大规模计算的领域,量子计算机可一展拳脚,如助力先进材料制造和新能源开发等。在药物研发方面,量子计算机通过精准模拟各种分子、原子的自然演进,可帮助科研人员快速找到对付病毒的药物;在公共交通领域,量子计算能够迅速对复杂的交通状况进行分析预判,从而调度综合交通系统,最大限度避免道路拥堵。 量子计算应用走出实验室,得益于它的工程化推进。当前,不少国家都把量子计算当作未来技术制高点,国内外知名的企业纷纷涉足量子计算,全球量子计算创业公司超过百家。郭光灿表示,量子计算发展比想象的更快,许多停留在纸面上的想法逐渐变成了现实。 “如果以经典计算机发展进程来衡量,现在量子计算机处于早期的‘电子管时代’” 量子计算机虽然前景广阔,但落地应用仍是长路漫漫。郭光灿指出,做出量子计算机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量子芯片、量子编码和量子算法。它们分别是实现量子计算的物理系统、确保计算可靠性的处理系统和提高运算速度的关键。 “做量子计算机,首先要足够多的量子比特。”腾讯量子实验室高级研究员郑亚锐解释说。什么是量子比特?理论上,自然界中一切有量子效应的载体都可用作量子比特。经过长期探索,科学家发现,超导、离子阱、光子、超冷原子、半导体量子点等,都存在量子效应,意味着能够用于开发量子计算机。而这些不同的体系,造就了量子计算机不同的技术实现路线。 量子计算机走向实用,要控制多少个量子比特?郑亚锐说,一般认为要控制100万个量子比特。但眼下,工业界能控制的量子比特还不超过100个。 在宏观环境下,如何保持微观环境下的量子特性,是量子计算机落地应用的另一个重要障碍。实现这一点,要求较长的相干时间(量子系统衰退的时间常数),以及非常高的保真度。“提高比特数量的同时,又不降低保真度,是学术界聚焦的难题。”郑亚锐说。 “每一个体系都有优缺点,到底哪条路线能实现量子计算,大家心里也不清楚。”张辉说。具体地说,半导体量子点路线操控性方便,但相干时间很短;光学或者离子阱路线相干时间长,但可扩展性差。清华大学量子信息中心副教授金奇奂表示,近年来,学界对离子阱路线的基础研究很多,但工业界关注不够,工程、工艺上细致的工作刚刚起步。 目前,多数开发者选择的是超导和半导体两条路线,两者的工程化、工艺化也快速推进。开发者希望,借助先进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在推进量子计算机研制的同时,为未来量子计算机与经典计算机的潜在融合做准备。 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随着材料和工艺的迭代,经典计算机性能不断提升。“如果以经典计算机发展进程来衡量,现在量子计算机处于早期的‘电子管时代’。”张辉说,现在量子计算机还很“笨”,比智能手机、手提电脑的速度要慢得多。量子计算机也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 “量子计算技术是颠覆性技术,关系到未来发展的基础计算能力” 张辉认为,真正衡量量子计算能力,是用它来解决问题时,与经典计算相比谁消耗的资源更少。 “目前量子计算机还没有找到比较合适的应用场景。”金奇奂认为,真正意义的量子计算机,不能单单证明它能比经典计算机做得好,而是要做出更有价值的工作。如果只能处理某一个专门问题,量子计算机只是一个高效的“伐木工”,知道如何利用木头做家具,才是真正有用的量子计算机。 科学家预测,未来10至15年,科学界有可能操纵100量子比特,从而真正实现“量子优势”。郭光灿说,经典信息技术时代,我国是跟踪者、模仿者,量子计算是我国成为未来信息技术引领者的机遇。“量子计算技术是颠覆性技术,关系到未来发展的基础计算能力。谁先把量子计算机搞出来,谁就占据了量子信息时代的制高点。” 开发量子计算机门槛较高。成立2年来,本源量子计算公司仅在硬件上就投入数亿元。但科研人员表示,量子计算就像一个山洞,不知道里面有没有“宝藏”,但一定要有勇气冲进去,看看里面什么样。 5年前,中国科学院与阿里巴巴集团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开展前瞻性研究,这是国内较早在量子计算上的布局。近些年,在量子计算领域,我国科研人员发表了不少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在张辉看来,我国与国际上的“领头羊”的差距主要不在科研上,而在工程、工艺方面。量子计算机是一个整体,芯片之外,测控、软件、算法等同样应高度重视。“哪怕几根导线之间微弱的干扰,都会影响整体计算性能。” 量子计算机与经典计算机不是对抗关系,不会全面替代经典计算机。“玩电脑游戏,我们永远用不着量子计算机。”张辉说,经典计算机发展至今,已经能处理日常中绝大部分任务,未来两者应该会相互融合。 郭光灿认为,掌握量子计算机的关键核心技术急不得,需要下真功夫。只有经过深入细致钻研,经过技术沉淀,才有可能实现突破。尤其是要重视解决工程上的问题,才有可能抓住量子计算机的发展机遇。
7月16日,高盛在最新评估中上调阿里云估值至930亿美金,较两个月前摩根大通给出的770亿美金估值上升超两成。此前的15日,阿里云宣布推出第三代神龙云服务器,其综合性能较上一代提升高达160%,比目前全球最顶级云服务器还要快30%以上。 过去十年,阿里云的存储性能提升了2000倍,网络性能提升了500倍,整体算力以平均每12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向摩尔定律的极限发起挑战。 从最早单一的通用计算,到推出异构计算与高性能计算产品,再到今天的一系列新品,阿里云弹性计算已覆盖互联网、金融、零售等行业近300种场景,支撑了各种流量高峰:如12306的春运抢票、微博热点的暴涨流量、钉钉2小时扩容10万台云服务器等。 近期多家机构上调阿里云估值,分析认为其在规模和战略布局上有突出优势,调整其估值向亚马逊AWS靠拢。 阿里云弹性计算负责人张献涛表示,传统服务器主要依赖堆硬件提升性能,而阿里云自研的神龙架构基于硬件云原生理念,创新性打破了虚拟化技术与CPU、内存、网卡等硬件的天然鸿沟,可发挥出比传统物理机更强的性能。 “随着云计算往纵深方向发展,软硬一体和云原生将成为云计算技术架构的主流。”张献涛表示,“未来3至5年内,容器在IT架构里面占比将达到一半以上,云原生需要我们将虚拟化推向极致,实现更极致的启动速度、并发能力、部署密度等。”
中国信科集团下属武汉长江计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长江计算”)在武汉隆重举行成立揭牌仪式。 中国信科集团总经理鲁国庆出席会议并为新公司揭牌,集团副总经理何书平出席会议并致辞。 何书平在致辞中首先对新公司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指出,当前世界正进入以信息科技为主导的数字经济发展阶段,后疫情时代全球科技供应链、价值链正迎来深度调整,算力决定潜力,运力决定能力,面向拓展算力的“新大陆(000997)”,拓宽运力的“新赛道”,以持续自主创新推进国家信息产业国产化进程,是提升我国信息科技全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他要求新公司全体员工,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集团时发表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科技攻关要摒弃幻想靠自己”等重要讲话精神,以“长江”为名,勇担强国使命。 据了解,集团计算业务这两年实现快速成倍增长,已成功跻身中国IDC排名前列,在运营商市场已成为主流供应商,也在国计民生领域得到了社会客户的广泛认可。长江计算公司的正式成立,是集团自主可控战略迈出的一大步,它将以构建国产计算产业基地、构筑国家自主可控产业高地、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强省为目标,用坚实的信息技术国产化底座,为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持。
本报讯 记者李治国报道:近日,作为通用智能芯片设计公司,壁仞科技在成立仅9个月后就完成总额1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创下近年同行业A轮融资新纪录。 本轮融资由启明创投、IDG资本及华登国际中国基金领投,格力创投、松禾资本、云晖资本、国开装备基金、华映资本、广微控股、耀途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和产业方联合参投。据悉,A轮募集资金将用于加速技术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 据了解,壁仞科技致力于开发原创性通用计算体系,建立高效的软硬件平台,同时在智能计算领域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在发展路径上,壁仞科技将首先聚焦云端通用智能计算,逐步在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图形渲染、高性能通用计算等多个领域赶超现有解决方案,实现国产高端通用智能计算芯片的突破。 启明创投合伙人周志峰表示:“在智能计算/人工智能领域,芯片占整体技术栈价值近一半,其他领域不到10%。壁仞科技的核心团队在技术、市场和资本三个方面都拥有一流的经验。另外,中国是人工智能芯片最大的消费市场,靠近需求更容易成功。” IDG资本合伙人李骁军表示:“GPU和AI计算芯片是个巨大的、飞速发展的重要市场,因为技术的复杂性和难度,对团队的综合能力是个大挑战。作为行业新锐,壁仞科技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就积累了近百名优秀专业人才,也证明了团队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