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 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的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一 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 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13.0%,比上季提高6.5个百分点。其中,有74.9%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偏冷”,比上季减少12.3个百分点;24.3%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正常”,比上季增加11.7个百分点。对下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为29.8%,高于本季16.8个百分点。 二 银行业景气指数和银行盈利指数 银行业景气指数为63.9%,比上季提高5.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降低6.7个百分点。银行盈利指数为62.1%,比上季提高11.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降低4.6个百分点。 三 贷款总体需求指数 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75.8%,比上季提高9.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9.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为70.6%,比上季提高5.0个百分点;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为69.7%,比上季提高7.4个百分点。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为60.7%,比上季提高1.0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为66.9%,比上季提高4.3个百分点;小微企业为78.6%,比上季提高10.0个百分点。 四 货币政策感受指数 货币政策感受指数为74.6%,比上季提高2.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9.5个百分点。其中,有50.8%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宽松”,比上季增加3.6个百分点;47.7%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适度”,比上季减少3.2个百分点。对下季度,货币政策感受预期指数为75.7%,高于本季1.1个百分点。 编制说明: 银行家问卷调查是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建立的一项季度调查。调查采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境内地市级以上的各类银行机构采取全面调查,对农村信用合作社采用分层PPS抽样调查,全国共调查各类银行机构3200家左右。调查对象为全国各类银行机构(含外资商业银行机构)的总部负责人,及其一级分支机构、二级分支机构的行长或主管信贷业务的副行长。 银行家调查报告大部分指数采用扩散指数法进行计算,即计算各选项占比,并分别赋予各选项不同的权重(赋予“好/增长”选项权重为1,赋予“一般/不变”选项权重为0.5, 赋予“差/下降”选项权重为0),将各选项的占比乘以相应的权重,再相加得出最终的指数。所有指数取值范围在0~100%之间。指数在50%以上,反映该项指标处于向好或扩张状态;低于50%,反映该项指标处于变差或收缩状态。 主要指数计算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1.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反映当前宏观经济状况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经济“偏热”和“正常”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2.货币政策感受指数:反映银行家对货币政策感受程度的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货币政策“偏松”和“适度”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3.贷款总体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贷款总体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贷款需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4.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制造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制造业贷款需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5.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基础设施贷款需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6.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大型企业贷款需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7.中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中型企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中型企业贷款需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8.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9.银行贷款审批指数:反映银行家对贷款审批条件松紧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审批条件“放松”与“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10.银行业景气指数:反映银行家对银行总体经营状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经营状况“较好”与“一般”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11.银行盈利指数:反映银行家对银行盈利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增盈(减亏)”与“持平”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了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一 收入感受指数 本季收入感受指数为46.1%,比上季上升4.5个百分点。其中,13.8%的居民认为收入“增加”,比上季上升3.2个百分点,64.5%的居民认为收入“基本不变”,比上季上升2.6个百分点,21.7%的居民认为收入“减少”,比上季下降5.8个百分点。收入信心指数为47.9%,比上季上升2.0个百分点。 二 就业感受指数 本季就业感受指数为37.5%,比上季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10.7%的居民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46.9%的居民认为“一般”,42.4%的居民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难”或“看不准”。就业预期指数为50.1%,比上季上升2.8个百分点。 三 物价和房价预期 对下季度,物价预期指数为58.3%,比上季下降4.9个百分点。其中,25.3%的居民预期下季物价将“上升”,52.5%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0.7%的居民预期“下降”,11.6%的居民“看不准”。 对下季房价,22.8%的居民预期“上涨”,51.2%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3.2%的居民预期“下降”,12.8%的居民“看不准”。 四 消费、储蓄和投资意愿 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4%,比上季上升1.3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2.9%,比上季下降0.1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23.8%,比上季下降1.2个百分点。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理财产品”、“基金信托产品”和“股票”,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48.4%、21.5%和16.1%。 被问及未来3个月准备增加支出的项目时,居民选择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为:教育(29.8%)、医疗保健 (28.3%)、旅游(19.7%)、购房(19.7%)、大额商品(18.8%)、社交文化和娱乐(16.7%)、保险(15.5%)。 编制说明: 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是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起建立的一项季度调查制度。每季在全国50个(大、中、小)调查城市、400个银行网点各随机抽取50名储户,全国共20000名储户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储户对经济运行的总体判断、储蓄及负债情况、消费情况、储户基本情况等四个方面。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中的指数采用扩散指数法进行计算,即计算各选项占比,并分别赋予各选项不同的权重(赋予“好/增长”选项权重为1,赋予“一般/不变”选项权重为0.5,赋予“差/下降”选项权重为0),将各选项的占比乘以相应的权重,再相加计算出最终的指数。所有指数取值范围在0~100%之间。指数在50%以上,反映该项指标处于向好或扩张状态;低于50%,反映该项指标处于变差或收缩状态。 主要指数计算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1.物价预期指数:反映居民对下季物价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先扣除选择“看不准”的居民数,然后分别计算认为下季物价“上升”与“基本不变”的居民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2.收入感受指数:反映居民对当期收入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收入“增加”与“基本不变”的居民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3.收入信心指数:反映居民对未来收入信心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先扣除选择“难以预计”的居民数,然后分别计算认为下季收入“增加”与“基本不变”的居民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4.就业感受指数:反映居民对当前就业情况感受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先扣除选择“看不准”的居民数,然后分别计算认为本季就业“增加”与“基本不变”的居民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5.就业预期指数:反映居民对未来就业预期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先扣除选择“看不准”的居民数,然后分别计算预计下季就业“好”与“一般”的居民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全国人大代表、步长制药(行情603858,诊股)总裁赵超建议,进一步加快布局“计算医学”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发挥算力、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带动作用,充分释放生物医学大数据的价值,赋能我国医疗和制药产业。 赵超表示,“计算医学”以信息科学与生物医学交叉融合为基础,深度挖掘生物医学大数据的全新医疗价值,提供全新药靶,加速新药研发。当前生物医学数据呈指数级增长,基于人工智能的新药研发管线平均1-2年就可以完成临床前药物研发,预计到2028年,人工智能为生物医药行业每年可节省约700亿美元研发成本。 赵超介绍,我国生物医学大数据技术处于全球“并跑”地位,但数据技术与生物医药产业的实践处于落后状态。同时,“计算医学”带动生物医药产业智能化升级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包括生物医学数据分散化、标准不统一,影响了数据成为有价值的生产要素;药物研发的关键要素——临床资源与计算医学的对接不畅通,临床领域与“计算医学”协同创新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和产业价值的提升;对人工智能、大数据认知不足等。 赵超建议,科研力量由国家队牵头,推动“计算医学”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计算医学”的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给予一定政策资金支持,用于扩容数据中心等硬件基础投入和学科交叉团队的培养,通过集约化建设,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带来的资金浪费与时间窗口流失等问题。 赵超建议,由国家药监局与国家卫健委、科技部联合牵头,组建“计算医学”虚拟联合实验室,打破深度交叉的界别限制。该实验室可以定期举办跨学科的交流沟通会,增强两大学科领域的相互理解。通过该机制引导相关企业、机构突破对新一代信息技术认知不足的瓶颈,促进产业应用的有效对接。此外,完善生物医学大数据的数据标准,推动有条件开放共享,保障数据要素质量,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促进数据要素的流通。
2020年5月19日,世界银行发布了按新一轮(2017年轮)国际比较项目(ICP)结果计算的2017年世界各参与经济体本币对美元的比价、GDP及其支出构成项目和人均GDP等数据。根据发布结果,以美元为基准,2017年中国购买力平价(PPP)值为4.184,相当于当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61.9%。因此,按新一轮ICP结果折算的中国GDP及其支出构成项目和人均GDP等数据与按汇率法计算的相应数据都发生了变化。 按PPP法计算的中国2017年GDP为196174亿美元,比美国同年GDP多出980亿美元,排在世界第一位;超过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五国GDP合计;占全球的比重为16.4%,与美国占全球的比重持平,比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五国GDP合计占全球的比重多1.3个百分点。有人据此认为,中国似乎已经不属于发展中国家。那么,中国到底还是否属于发展中国家? 按PPP法计算的结果,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衡量一个国家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指标是按PPP法计算的GDP吗?当然不是。世界普遍认为,北欧五国,挪威、瑞典、丹麦、芬兰、冰岛,社会福利体系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资源较为丰富、科技水平较为先进,属于高度发达国家,但是,这五个国家按PPP法计算的2017年GDP分别为3321、5300、3174、2615和191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前四个国家仅分别为0.3%、0.4%、0.3%和0.2%,冰岛还不到0.1%。世界普遍认为,OECD成员国一般都是发达国家,但是,许多OECD成员国按PPP法计算的2017年GDP并不大,例如卢森堡、新西兰、爱尔兰、奥地利和比利时分别为673、1945、3756、4807和5775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分别为0.1%、0.2%、0.3%、0.4%和0.5%。这足以说明,按PPP法计算的GDP不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指标。 看一个国家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是看人民平均生活水平的高低,GDP不是反映人民平均生活水平高低的指标,反映人均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人均GDP,更能反映人民平均生活水平的高低。例如,北欧五国,挪威、瑞典、丹麦、芬兰、冰岛,按新一轮ICP计算的2017年GDP虽然不大,但这些国家人均GDP却分别达到62940、52693、55046、47471和55492美元,在全世界范围处于相当高的水平,更能反映这些国家相当高的人民生活水平。作为OECD成员国的卢森堡、新西兰、爱尔兰、奥地利和比利时按新一轮ICP计算的2017年GDP也不大,但这些国家人均GDP分别达到112701、40261、78211、54653和50771美元,在全世界范围处于相当高的水平,更能反映这些国家相当高的人民生活水平。 按新一轮ICP计算的2017年中国GDP虽然很大,但中国人口多,2017年为13.86亿人,占同年全球人口的19.2%,是美国的4.3倍,是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五国人口总和的3.4倍。按新一轮ICP计算的2017年中国人均GDP为14150美元,相当于同年美国人均GDP的23.6%,日本的34.7%,德国的26.7%,英国的30.8%,法国的31.7%,意大利的33.9%,OECD(这里的OECD人均GDP是按它目前的36个成员国计算的,其中包括2016年加入的拉脱维亚和2018年加入的立陶宛。)的31.7%。如果把OECD国家的人均GDP作为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的话,中国人均GDP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在金砖国家中,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按新一轮ICP计算的2017年人均GDP分别14520、26079、6149和12870美元,PPP法的中国人均GDP低于巴西和俄罗斯,高于印度和南非,居于中间水平。 与PPP法的世界人均GDP相比,PPP法的中国人均GDP也是比较低的。按新一轮ICP计算的2017年中国人均GDP相当于世界人均GDP的85.3%,在参加2017年轮ICP的176个经济体中排在第90位。 可见,即使按新一轮ICP计算,中国也属于发展中国家,根本谈不上发达国家。如果把中国归入发达国家,那么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属于发达国家,这显然是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按PPP法计算的结果高估了中国的经济规模和人均经济发展水平 表1分别给出了按PPP法和按汇率法计算的2017年GDP世界排名前10位的国家。从中可以看出,与按汇率法计算的GDP世界排名相比,发展中国家按PPP法计算的GDP世界排名都跃升了,发达国家的排名都后移了。中国由第2位跃升为第1位;印度由第7位跃升为第3位,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由世界排名第10位以外,分别跃升为第6位和第10位;美国由第1位后移到第2位,日本由第3位后移到第4位,德国由第4位后移到第5位,英国由第5位后移到第7位,法国由第6位后移到第9位,意大利和加拿大分别由第9位和第10位后移到世界排名10位以后。与按汇率法计算的GDP相比,发展中国家按PPP法计算的GDP提高的幅度明显高出发达国家。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分别高出61.5%、215.4%、142.6%、46.3%和185.0%;美国持平,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分别高出6.4%、19.5%、13.8%和15.5%。这种排名的变化和提高幅度的差异存在不合理成分。 表1:2017年PPP法计算的全球前10大经济体的GDP情况 按PPP法计算的GDP 按汇率法计算的GDP 排名 经济体 GDP (亿美元) GDP占全球比重(%) 排名 经济体 GDP (亿美元) GDP占全球比重(%) 1 中国 196174 16.4 1 美国 195194 24.5 2 美国 195194 16.3 2 中国 121436 15.2 3 印度 80505 6.7 3 日本 48600 6.1 4 日本 51730 4.3 4 德国 36659 4.6 5 德国 43818 3.7 5 英国 26696 3.3 6 俄罗斯 38295 3.2 6 法国 25927 3.3 7 英国 30370 2.5 7 印度 25525 3.2 8 巴西 30177 2.5 8 巴西 20628 2.6 9 法国 29945 2.5 9 意大利 19618 2.5 10 印度尼西亚 28936 2.4 10 加拿大 16506 2.1 注:(1)表中数据取自世界银行;(2)“GDP占全球比重”为占176个ICP参与经济体经济总规模的比重。 在ICP中,规格品在各经济体之间的可比性和对各经济体的代表性是保证比较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但是,受各国发展水平、地理环境、文化习俗等诸多因素影响,具有代表性的规格品与具有可比性的规格品往往并不一致。尤其是对于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往往比较突出,收入差距较大,消费偏好迥异,规格品的代表性与可比性很难统一。不同类型规格品具有不同的价格表现,具有代表性的规格品的价格往往要低于具有可比性的规格品。同时,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规格品质量较好,价格水平较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规格品质量相对较差,价格水平也较低。如果将不同质量的规格品放一起比较,而不剔除将因质量差异产生的价格差异,导致的结果是产品价格实质上不可比,而实际比较中假设它们是同一个东西,在国际比较中造成对发展中国家价格的系统性低估,因此,发展中国家的PPP值往往存在系统性低估,从而按PPP法计算的发展中国家的GDP和人均GDP往往存在系统性高估。 经过有关国际组织和国际专家的长期努力,国际比较方法不断改进,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方面。针对一些细分类项目,例如建筑、房租、教育、医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等,所采用的方法不能客观地反映中国的实际情况。例如,2017年轮ICP针对建筑项目仍然采用投入品价格比较法,在假定各国建筑项目溢价(即利润和税金)相同的基础上,测算各国建筑项目PPP。但是,中国建筑项目投入品与产出品价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建筑项目的溢价要高于其他国家,建筑产出品价格高于投入品价格。而其他许多国家采用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无显著差异。中国建筑投资占GDP比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建筑项目价格被低估,会导致PPP值被低估,从而使按PPP法计算的2017年中国GDP和人均GDP被高估。 综合以上因素,世界银行发布的按PPP法计算的GDP及其支出构成提供了分析研究的另一个视角,但中国仍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不会改变。 (作者: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 许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