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痛哭,因为航空公司在疫情期间票价高达几万甚至十几万,导致很多家境一般的留学生无法负担而回不了国家,看到后很是让人痛心。 为此,一些网友大声疾呼:在人类的大灾大疫期间,国内的各家航空公司,你们这么做合适吗? 对此,国内一些航空公司也有难苦衷,他们表示疫情期间,航空公司成本大幅度上升,虽然机票比平时贵一些,但现在各大航空公司能保证通航就已经是很不错了。 一方面,现在国内疫情普遍严重,这直接导致了航公司成本比平时的成本大幅上升。现在我国航空公司去一趟国外,要两个甚至更多的机组成员轮班,为的就是飞过去不做更多停留就返回来,这样机组人员成本将会比平时大大增加。 另一方面,这几个班次的机组成员回到国内后,按照规定,还要隔离14天,这14天的工资以及隔离等费用也是由航空公司承担。可以说,机组人员冒着感染的风险在执行飞行任务的。 所以,航空公司能够保证通航就是相当好的事情了。而几万或十几万的机票也是因为成本所限。在特殊时期与航空公司的成本上涨相比,机票价格属于是良心价格了。 此外,由于疫情并没有平息的迹象,航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机票随时有被取消的可能,这就造成留学生或家长盲目刷票,多次刷到高价机票又被取消航班,因此在短时间内大量购票的资金被锁在机票上,即无法及时回国,又无法及时回款,还需要继续刷票,这就可能给留学生们造成很大的困难,因为不是家家都有大流量现金的。 而我们认为,如果留学生觉得回国机票贵,可以暂不回国,毕竟这几万甚至十几万的机票确实比平时贵出不少,但这样的机票也是因为航空公司成本大幅上升的结果,也不能太埋怨航空公司。 而且,即使留学生花了大价钱回国,除了在飞机上会受到交叉感染的风险外,还要回到国内自费进行14天隔离,如果现在留学生在国外多呆一些时间,等到疫情过去了,航空公司票价便宜了,再回来就更加容易了。 实际上,中国留学生在国外还是比较安全的,只要自己严守相关防疫措施,不去公共的场地集会,基本上也是不会染上疾病的。 从目前情况看,全球疫情肆虐,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大幅上升,能保证每周有正常的航班来往,就算是很不错了,这也需要机组人员冒的感染的风险一次次的往返疫情最严重的国家,而现在几万或十几万的票价,虽然贵了很多,但是与航空公司的成本大幅度上涨相比,也算是良心价格了。 当然,我们认为,留学生现在花几万或十几万回国也没什么必要,可以等到全球疫情过去了,飞机票价便宜了,再回国也不迟。
跨越百年的留学史,早已成为时代的注脚之一。中国留学潮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洋务运动”,其中最出名的是向美国派遣一百多名幼童。第二波留学浪潮始于20世纪早期,期间诞生的“庚款留学”先后培养出茅以升、钱学森、杨振宁等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为我国近代科学等各方面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每一轮留学热潮也都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比如1978年改革开放;1985年国家开始允许个人自费出国留学;1992年国家出台“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十二字留学方针;2001年加入WTO等,都让留学队伍人数迅速攀升,留学生增长率也在这四个年份达到四次峰值。 这些事件背后,不仅是一条条增长曲线,更勾勒出我国面向世界、拥抱世界的国际化趋势。 千禧年后,除了政策驱动,居民财富的增长使得留学“飞入寻常百姓家”,“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留学梦照进了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 而伴随国内科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后浪”留学生收获到更优越的创业环境。教育部先后出台多项激励政策,地方政府亦纷纷给予创业指导、资金支持,这些环境因素都吸引着留学生们回国就业,实践理想。 “大师辈出”虽再难觅,但也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1999年,“60后”李彦宏启程回国创立百度,成为我国互联网领军人物之一。2004年初,“70后”王兴中断了在美国的博士学业,回国创业,几次受挫后终创立美团,如今身价已逾百亿美元。2012年,“80后”刘自鸿放弃美国高薪工作,创办柔宇科技,公司迅速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独角兽企业之一。 而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国内独角兽企业中,至少有超过1/4的创始人拥有留学背景。不可否认,相当一部分优秀留学生成为我国新经济创新的排头兵。 2019年,我国留学生人数超过70万,再创新高。但不能忽视的是,其增速(尤其是留美)已明显放缓。2018年,美国出台了多项限制留学生的政策,使得中美教育合作出现寒流。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本就进入下滑期的留学行业雪上加霜。 眼下的留学生们,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挫折,一些学生回国之路遇阻,一些学生无法返校继续学业,一些学生因为企业留学生招聘取消面临就业困难,等等。虽然国家在学业、就业方面对他们给予了多项帮助,但社会上也出现了许多嘲讽的声音,甚至将留学生污名化,不欢迎他们回国,这无异于“伤口撒盐”。 对于个人来说,未来作出是否留学的决定可能会变得艰难、纠结。但对国家来说,留学并不仅仅意味着个人选择,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今天,我们更需要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化竞争的人才,新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多元化背景与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 人才战略是国家战略,而鼓励留学仍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长久之计。基于此,相关留学政策的支持仍然重要,社会各界也应对留学生给予更多理解与关爱。 中国的未来,需要留学生参与。
5月21日消息,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今年两会计划提交三份提案,全部聚焦教育领域,就利用5G推动城乡教育均衡、乡村英语教育、国际高考移民等话题建言献策。 以下为提案详情: 案由:关于充分利用5G优势进一步推进我国城乡教育均衡的建议 提案人:俞敏洪 提案内容: 随着2019年领先运营商纷纷开启5G商用,未来5年全球5G进入全面加速发展阶段,5G产业链快速成熟,5G创新应用蓬勃涌现,以大视频业务为代表的5G+新基建在教育领域应用前景广阔。高速率、低延时、大连接的特性进一步优化远程直播教学,支持4K/8K超高清视频直播和分发;全息、沉浸式的体验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场景;AR、VR创新教学形式,真正打破时空壁垒;集AI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人脸识别、校园办公、校园安防为一体的智慧校园系统正在为教学场景提供整体智能管理。可以说,5G正在带来教育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也为城乡教育均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019年10月31日,三大运营商公布5G商用套餐,由于仍处商用初期,虽在全球范围来看中国5G资费较低,但在国内总体定位中高端。工信部近日表示,将推动5G加快发展,力争2020年底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覆盖5G网络。目前的5G网络建设呈现出“城区热点深覆盖、县乡浅覆盖、村不覆盖”的局面。从教育场景来看,在5G时代,城市地区已经率先进入自适应教学的智能教育阶段,乡村地区尚未完全进入以互动教学为特征的数字教育阶段。 教育部《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对于5G应用,我们也需要统筹城乡学校信息化发展,大力支持乡村学校区域5G网络覆盖,确保师生可以享受高速率、低延时的5G教学设计和应用。 为了充分利用5G优势进一步推进我国城乡教育均衡,提出建议如下: 第一,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在乡村学校区域搭建5G微基站,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乡村学校5G网络覆盖,在网络基础建设和服务上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乡村学校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往往更加需要优质、稳定网络传输下的远程直播课堂、教师培训以及多媒体教学产品和服务,5G网络的覆盖是新时期互联网教学的必要保障,也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必然要求。 第二,为乡村学校提供终端设备和资费补贴。深入实施网络提速降费,鼓励运营商推出优惠资费套餐,通过定向捐赠网络流量包等方式助力网络扶贫。全力以赴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努力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搭上互联网发展快车。 第三,进一步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对贫困地区进行政策倾斜和经费补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按不低于 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教育信息化拥有持续、稳定的政府财政投入。2018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指出,一些地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水平还不高,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还未产生实质影响。部分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没有根本性改变。5G时代到来,信息化投入需求随之增加,建议提升教育信息化经费所占教育经费比例,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现状,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第四,支持民营教育企业开发5G和AI应用,进一步提高研发经费税前加计扣除的比例,保护知识产权,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动力。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110.2%,占网民整体的46.8%。2020年初,全国大中小学校推迟开学,2.65亿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课程,用户需求得到充分释放,在线教育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支持民营教育企业开发5G和AI应用,5G时代的在线教育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案由:关于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西部乡村小学英语教学及师资的建议 提案人:俞敏洪 提案内容: 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2017年义务教育在校生数达1.45亿人。其中,城区为5029.43万人,镇区为6087.56万人,乡村为3418.77万人。义务教育在校生2/3在县域以下,农村仍然是中国义务教育的重点。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也指出,全国城市、县城、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小学英语的教学方式。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充分利用远距离教学手段和英语教学音像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对于乡村地区的小学来说,日常开展英语教学并不容易实现。根据北京新东方公益基金会在2020年3月针对青海、甘肃、宁夏、贵州、湖南、四川、云南、广西、新疆等全国20个省份的部分乡村小学英语教师所做的问卷调查,目前乡村小学英语教育普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师资匮乏且稳定性不足;教师工作压力较大,业务提升机会欠缺;乡村教师生活面临实际困难。 第一,师资匮乏且稳定性不足。通过对全国500多所乡村小学(乡镇中心校40%,村完小38.2%,县城小学14.8%,教学点7%)的调研,英语学科师生比均值为1:227,有的学校甚至达到了1:2400,师资严重匮乏。英语任课老师20岁—30岁占67.5%,31岁—40岁占24.3%,教龄1-5年的老师占比69%,10年以上教龄的老师仅占不到20%,乡村英语教师队伍普遍为年轻、教龄短的新老师,职业经验和稳定性相对欠缺。 第二,教师工作压力较大,业务提升机会欠缺。英语教师数量不足导致一人承担多个年级的教研、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有的老师还兼任班主任或其他科目任课教师。62%受访乡村英语老师每周工作时长为8-10小时,10小时以上的占14%。55.5%表示工作压力比较大,19.8%表示压力很大。业务提升乏力也是英语老师普遍反映的问题。71%受访者表示,学校教学任务重,没时间参加培训, 47.8%受访者认为,培训会带来启发,但工作中用不上,理论多实践少。 第三,乡村老师生活面临实际困难。受访乡村教师中女性占比92.3%,由于学校距离县城普遍较远,且日常工作繁重,夫妻分居、无法照顾老人和孩子也成为影响职业稳定性的重要原因。此外,81.8%受访者表示,收入与当地公务员相比偏低,45.8%受访者从来没有享受过定期免费体检。 为了稳定乡村英语教师队伍,提升乡村英语教育质量,为农村学生后续学习打好基础,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出建议如下: 第一,利用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双师直播课堂”等远程教学,打破空间壁垒,让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同时缓解乡村地区英语师资匮乏、工作压力过大、提升机会欠缺的现状。现在只要有稳定的网络传输和基本的电子设备,山区的学生就可以在教室里听到北京、上海等地的老师带来的直播课,即时互动和交流。乡村老师也可以与城市里的教师同步教研、备课,实时观摩经验丰富的老师如何组织课堂、设计互动、讲解知识点,在工作中提升业务水平。当地学校和教育局提升教师管理和培养,加强英语教学意识,县域教育一盘棋,教师离岗不离人,全方位提升乡村教育的整体面貌和质量。 第二,继续提升乡村教师待遇,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近年来,乡村教师待遇、生活补助覆盖率和金额逐年提升,《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显示,县城、镇、乡、村屯小学高级教师每月实发工资分别为3461.9、4317.9、4289.2、4511.1元。2017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首次实现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的全覆盖,其中乡村学校和教师覆盖率分别为97.37%和96.41%。建议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让乡村教师住有所居;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继续提升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在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乡村青年教师倾斜;关心乡村教师工作生活,丰富精神文化活动,巩固乡村教师队伍。 案由:关于规范外国留学生招生政策防范国际高考移民的建议 提案人:俞敏洪 提案内容: 近年来,由于国际留学生指标是评价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扩大国际留学生规模成为国内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一项核心工作,外国留学生数量快速攀升。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共有来我国高校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25.8万人,远超2010年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中“2020年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留学生达到15万人”的目标。然而,随着留学生人数的增加,外国留学生录取标准的“超国民待遇”问题饱受争议,与此同时出现了“国际高考移民”的现象,破坏了高校留学生的招生生态,进一步引发社会舆论的质疑。2017年,教育部会同外交部、公安部出台《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要求各地各高校严把入学门槛。近年来,不断出现中国人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外国国籍或永久居住签证,以外国人或华侨身份参加国内高校的外籍留学生考核或华侨联考,从而避开国内高考,进入我国名牌大学读书的案例。目前“国际高考移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2009年的外国留学生规定对当下国际高考移民现象的约束力降低。现行认定外国留学生的标准源于2009年《教育部关于规范我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有关工作的通知》,规定来华留学申请人必须持有有效的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之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1年中实际在国外居住满9个月可按1年计算)。该规定主要针对2006年—2009年间通过中介直接购买外国护照进入中国参加外籍留学生考核而发布的。然而,近年来的案例已不再是简单的购买护照,而是通过获得绿卡、移民、永久居留签证转变华侨身份等方式进行,加之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移民政策、长期居住政策的放开,使得这一门槛不足以限制想要跨过国内高考的家长和学生。 第二,教育国际化的强力驱动与留学生申请入学的软性评价导致入学门槛不断下降。根据教育国际化的共识,高度国际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其研究生中留学生比例占20%以上,高等学校和地方政府面临着留学生规模数字的指标压力。2019年来华留学教育的财政预算为39.2亿,比2018年增长18.1%,留学生数量与高校财政拨款的正向关系以及自费留学生学费收入等进一步驱动数量和规模的递增。不同于中国籍学生进入高校需要经历高考这一硬性门槛,外国留学生采用国际接轨的申请入学制,即根据护照、汉语考试(HSK)成绩、高中成绩单等材料进行综合考虑、自主录取。在目前“重量不重质”的背景下,导致了外国留学生的入学实际门槛一再下降。 第三,缺少对外国留学生学业成绩的统一考核评价标准。与美国、英国等国际教育大国相比,我国关于留学生招生考试、学业标准考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当前各高校招收外籍学生唯一的统一考试是汉语水平考试(HSK)。一方面汉语水平考试对于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中国学生而言过于简单,另一方面它仅仅对汉语语言水平进行考核,无法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衡量。统一考核评价标准的短板,进一步催化中国家长与学生的跨国高考移民选择。 因此,为规范外国留学生招生政策,防范国际高考移民现象愈演愈烈,损害教育公平,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升级外国留学生的认证条件。将现有“持有有效的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文件4年(含)以上”、现有“最近4年之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的年限提高,延长取得外籍的时间和在国外的生活时间,进一步限制国际高考移民。严格根据上述新规对申请者外国护照证明、国籍证明、中国国籍注销证明、出入境签章时间进行审核及核算,可增加个人陈述、审查者对话交流、证明人制度等方式进行辅助审查认证。 第二,改进外国留学生招生培养机制。反思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系,转变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思路,尽快降低对高校留学生数量指标的要求。结合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2016年试点认证、2019年正式认证的实践,建议两年内完成全国招收外国留学生高校的质量认证工作,确保高等院校的招生更加透明地接受社会监督。高校承担对申请者严格审核的责任,对出现违规情况,教育主管部门应细化问责追究的处理办法。 第三,确立外国留学生学业水平基准。落实来华留学生招生录取工作、培养质量、汉语水平和趋同化管理的要求,是真正治理国际高考移民问题的路径。借鉴美国(SAT、GRE、GMAT等)、日本(EJU)等国的考试体系和标准,尽快完成我国留学生学业考试的体系设计、操作模式选择、考试标准及内容界定。进入“双一流”建设序列的高校,必须制定高于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和留学生学业考试的录取标准。教育部应每年发布资助外国留学生的中国政府奖学金、各地方各高校奖学金的监督评价报告,确保享受奖学金的外国生源与中国籍学生具备同等学业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