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冷链物流成为了各方人士关注的焦点。 一 啥是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这个名词看似高冷,其实距离你我并不遥远。 由于生鲜产品从出厂到运输再到消费者手中,需要消耗较长时间,不利于其保鲜,因此人们想到将冷冻工艺与制冷技术应用至生鲜产品的物流过程,以此来确保易腐易损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特定的低温环境,从而保证质量、减少损耗。这便是所谓的“冷链物流”,多应用于食品、农产品、快消品与医药领域(见图1)。 举个通俗点的例子,如果“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故事发生在今天,那么为了让杨贵妃能吃到宛如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荔枝,大概要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运输荔枝: 先是有专门的冷藏设备设计和制造商,为荔枝运输提供技术保障与配套设施,比如冷藏车生产、冷机制造等等;再要经过干线运输、冷库运营与城市配送等环节的相互配合,以此来确保荔枝在流通中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之中,直到送达杨贵妃手中。 而这便是现代冷链物流大体上的全部过程(见图2)。 本质上讲,冷链物流还是物流,其核心目的自然是保障生鲜、快消品以及医药行业等特殊商品的品质,并保证货物运输的时效性。 可是,既然名字里多了高大上的“冷链”字样,冷链物流自然拥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征,主要有二: 其一,过程更加复杂。 冷链物流中的产品在流通的过程中需要遵守3T 原则(即Time流通时间、Temperature贮藏温度和Tolerance产品耐藏性)。由于这些产品的品质会随着温度与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同种类的产品都必须要有各自对应的温度控制和储藏时间,且要求运输者必须追踪监督商品的整个流通过程,这便极大地增加了冷链物流的复杂性。 其二,成本更高。 通常来说,需要用冷链进行运输的产品都要求时效和温度,同时在运输的每个环节也对温度和湿度都有较高要求,运输条件堪称“苛刻”。不仅如此,生鲜与其他易腐产品还需要特定的运输设备、温控设备、保鲜设备和储存设备,每一样设备都是价格不菲,这些都大大抬高了冷链物流的各方面成本。 至此,冷链物流的大致轮廓已呈现在各位眼前。 二 冷链物流缘何被重视? 长期以来,由于投入门槛高、运营成本贵、回报周期长等与生俱来的行业属性,冷链物流一直不温不火,2016年冷链物流收入甚至不到社会物流业总收入的3%。 然而,最近几年,冷链物流却摇身一变成为香饽饽,不仅各路商家竞相热捧,就连国家都多次发布政策文件对冷链物流予以支持,诸如“顺应现代流通模式发展趋势,加快冷链物流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以冷藏盒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一类的字样更是被频频提及。 是什么让冷链物流越来越被各界所重视?在我看来,原因有三: 首先是居民消费升级的提速。 根据国际惯例,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左右时,消费需求增长将从生存型、数量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2018年我国人均GDP为9771美元,2019年则突破1万美元,标志着国人已进入消费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反映到食品上,就是人们对于质量、营养、口感、安全等方面的价值日益重视。 低温食品售价虽然偏高,但一般保质期更短,口感相应更佳、营养也相对更丰富,是当前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冷鲜肉、低温奶等商品的备受欢迎就是佐证;而低温食品在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需要全程冷链,那么其需求的蓬勃增长自然就带火了冷链物流。 以冷鲜肉为例,冷鲜肉又称排酸肉,在冷链环境下经历了较充分的解僵成熟过程(加工、流通和零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0~4℃),微生物繁殖受到抑制,肉质细嫩,滋味更加鲜美;反观热鲜肉这种最传统的市售猪肉,多为半夜屠宰、清晨供应上市的新鲜肉,其生产简单易行,但口感和风味较差,食品安全同样难以保证。 其次是生鲜电商的爆发式扩容。 受需求端消费升级、互联网的大发展与便利生活趋势的影响,整个零售行业也开始自我革新,生鲜电商便是因此而得以蹿红。 由于生鲜购买为高频次的即时性消费,故而消费者对生鲜送达的时效性和新鲜度提出高要求,不断考验生鲜零售商的物流水平。而根据平安证券的研究报告,生鲜电商冷链物流成本占比达到了20%~40%,若是某一家能在冷链部分有实质性的突破,必然会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正因如此,以盒马鲜生、苏鲜生、每日优鲜等为代表的生鲜电商巨头们都开始重金投入自建冷链体系,并极大地推动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最后是国人安全意识的提高。 2016年3月,山东省“数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的消息霸屏朋友圈,事件的不断发酵引发了国民对疫苗与其他药品运输的高度关注,而其中的破题关键恰恰在于冷链,该事件的深远影响也在相当程度上倒逼着冷链物流的发展。 虽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正在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冷库容量、冷链流通率以及农产品冷藏运输率等多项关键指标仍有显著差距,冷链基础设施不完备叠加生鲜产品自身保质期短、易损坏等特点,使其在层层流转中产生较高的损耗率,其中果蔬、肉类、水产品损耗率远超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见图3)。 不过,差距的存在也说明潜力的巨大,在国家政策支持、居民消费升级、行业不断进化的综合影响下,预计我国冷链物流将迎来一个高速增长的黄金期。 三 冷链物流的漏洞有哪些? 可即便如此,冷链物流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依然不容忽视。而近期发生的一些事情,又再度提醒了所有人: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漏洞亟需尽快补上,否则必定是后患无穷。 总结起来,冷链物流共有三大痛点: 一则,食品安全保障较低。 尽管我国先后出台了《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等冷链物流标准,但这些标准大多为推荐性参考标准,缺乏强制力。 对于生鲜农产品行业来说,由于流通环节众多,流通标准要求较高,在缺乏行业标准和有效监督的情况下,产品品质很难得到保证。即使部分平台会提供食品溯源服务,在经过复杂的流通环节后,也无法确保食品安全。更有甚者,很多企业表面打着全程冷链的旗号,实际上为了节省物流成本,运用敞篷车运送低温物品或进行间歇式供冷,在运送途中关掉冷冻设备。 这绝非少数现象,不仅会大大降低食品质量,还会给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埋下隐患,甚至可能造成疾病的传播。 二则,冷链物流体系不够健全,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不高。 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更为全面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然而,我国食品冷链体系建设进程较为缓慢,直接制约了冷链流通率的提高。 例如在运输环节,据统计我国约有13.4万辆冷藏车,仅占货运汽车的0.3%;且由于质量检验标准缺失,资源利用率低,导致专业的冷链运输设备利用率并不高。同时,市面上还存在许多非法改装冷藏车的现象,这又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挑战。此外,冷链食品在配送过程中信息化程度低,缺乏系统化、规范化、连贯性的运作,信息多靠人工传递,效率低下,“断链”现象颇为严重,极大地限制了冷链系统的及时性。 再如装卸环节,相当一部分企业依然采用人工搬运的传统方式,机械化水平偏低,既浪费了人力资源,又会因为在装卸过程中无法保持低温而造成食品的腐败。 三则,冷链物流技术专业人员匮乏。 冷链系统的建设和操作对专业化要求很高,需要由专业的人才来完成,大体包括技术型人才、信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三大类。然而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每年从全日制物流专业毕业的人数大约有20万,但物流人才的缺口高达130万,供不应求之势极度明显。这当中,专业冷链物流人才供给的形势更为严峻,很多企业员工都缺乏对冷链物流技术的深入认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这些痛点,也指明了接下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需要努力的方向。 四 结语 关于疫情倒逼产业升级的故事,我们已经见得太多太多。 或许对于冷链物流来说,这也是一个全新的发展契机。
北京防疫警报全面拉响!截至6月15日24时,北京本地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已在5天内破百,而这些病例几乎都有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活动史。当新发地市场的三文鱼案板被检测出新冠病毒后,不少人都将目光投向了三文鱼及其背后的冷链物流。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连肺都没有”的三文鱼基本不可能是病毒传播的中间宿主,故而疫情的卷土重来,很有可能是病毒通过冷链从海外传播进来的结果,很多传染病资深专家都给出了这一猜测。正因如此,与冷链物流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就此成为了疫情之外,各方人士无比关注的焦点。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现状如何?又存在哪些漏洞?我们不妨从头说起。一啥是冷链物流?“冷链物流”这个名词看似高冷,其实距离你我并不遥远。由于生鲜产品从出厂到运输再到消费者手中,需要消耗较长时间,不利于其保鲜,因此人们想到将冷冻工艺与制冷技术应用至生鲜产品的物流过程,以此来确保易腐易损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特定的低温环境,从而保证质量、减少损耗。这便是所谓的“冷链物流”,多应用于食品、农产品、快消品与医药领域(见图1)。举个通俗点的例子,如果“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故事发生在今天,那么为了让杨贵妃能吃到宛如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荔枝,大概要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运输荔枝:先是有专门的冷藏设备设计和制造商,为荔枝运输提供技术保障与配套设施,比如冷藏车生产、冷机制造等等;再要经过干线运输、冷库运营与城市配送等环节的相互配合,以此来确保荔枝在流通中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之中,直到送达杨贵妃手中。而这便是现代冷链物流大体上的全部过程(见图2)。本质上讲,冷链物流还是物流,其核心目的自然是保障生鲜、快消品以及医药行业等特殊商品的品质,并保证货物运输的时效性。可是,既然名字里多了高大上的“冷链”字样,冷链物流自然拥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征,主要有二:其一,过程更加复杂。冷链物流中的产品在流通的过程中需要遵守3T 原则(即Time流通时间、Temperature贮藏温度和Tolerance产品耐藏性)。由于这些产品的品质会随着温度与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同种类的产品都必须要有各自对应的温度控制和储藏时间,且要求运输者必须追踪监督商品的整个流通过程,这便极大地增加了冷链物流的复杂性。其二,成本更高。通常来说,需要用冷链进行运输的产品都要求时效和温度,同时在运输的每个环节也对温度和湿度都有较高要求,运输条件堪称“苛刻”。不仅如此,生鲜与其他易腐产品还需要特定的运输设备、温控设备、保鲜设备和储存设备,每一样设备都是价格不菲,这些都大大抬高了冷链物流的各方面成本。至此,冷链物流的大致轮廓已呈现在各位眼前。二冷链物流缘何被重视?长期以来,由于投入门槛高、运营成本贵、回报周期长等与生俱来的行业属性,冷链物流一直不温不火,2016年冷链物流收入甚至不到社会物流业总收入的3%。然而,最近几年,冷链物流却摇身一变成为香饽饽,不仅各路商家竞相热捧,就连国家都多次发布政策文件对冷链物流予以支持,诸如“顺应现代流通模式发展趋势,加快冷链物流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以冷藏盒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一类的字样更是被频频提及。是什么让冷链物流越来越被各界所重视?在我看来,原因有三:第一,居民消费升级的提速。根据国际惯例,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左右时,消费需求增长将从生存型、数量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2018年我国人均GDP为9771美元,2019年则突破1万美元,标志着国人已进入消费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反映到食品上,就是人们对于质量、营养、口感、安全等方面的价值日益重视。低温食品售价虽然偏高,但一般保质期更短,口感相应更佳、营养也相对更丰富,是当前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冷鲜肉、低温奶等商品的备受欢迎就是佐证;而低温食品在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需要全程冷链,那么其需求的蓬勃增长自然就带火了冷链物流。以冷鲜肉为例,冷鲜肉又称排酸肉,在冷链环境下经历了较充分的解僵成熟过程(加工、流通和零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0~4℃),微生物繁殖受到抑制,肉质细嫩,滋味更加鲜美;反观热鲜肉这种最传统的市售猪肉,多为半夜屠宰、清晨供应上市的新鲜肉,其生产简单易行,但口感和风味较差,食品安全同样难以保证。第二,生鲜电商的爆发式扩容。受需求端消费升级、互联网的大发展与便利生活趋势的影响,整个零售行业也开始自我革新,生鲜电商便是因此而得以蹿红。由于生鲜购买为高频次的即时性消费,故而消费者对生鲜送达的时效性和新鲜度提出高要求,不断考验生鲜零售商的物流水平。而根据平安证券的研究报告,生鲜电商冷链物流成本占比达到了20%~40%,若是某一家能在冷链部分有实质性的突破,必然会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正因如此,以盒马鲜生、苏鲜生、每日优鲜等为代表的生鲜电商巨头们都开始重金投入自建冷链体系,并极大地推动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第三,国人安全意识的提高。2016年3月,山东省“数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的消息霸屏朋友圈,事件的不断发酵引发了国民对疫苗与其他药品运输的高度关注,而其中的破题关键恰恰在于冷链,该事件的深远影响也在相当程度上倒逼着冷链物流的发展。虽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正在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冷库容量、冷链流通率以及农产品冷藏运输率等多项关键指标仍有显著差距,冷链基础设施不完备叠加生鲜产品自身保质期短、易损坏等特点,使其在层层流转中产生较高的损耗率,其中果蔬、肉类、水产品损耗率远超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见图3)。不过,差距的存在也说明潜力的巨大,在国家政策支持、居民消费升级、行业不断进化的综合影响下,预计我国冷链物流将迎来一个高速增长的黄金期。三冷链物流的漏洞有哪些?可即便如此,冷链物流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依然不容忽视。此次北京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弹,又再度提醒了所有人: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漏洞亟需尽快补上,否则必定是后患无穷。总结起来,冷链物流共有三大痛点:一则,食品安全保障较低。尽管我国先后出台了《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等冷链物流标准,但这些标准大多为推荐性参考标准,缺乏强制力。对于生鲜农产品行业来说,由于流通环节众多,流通标准要求较高,在缺乏行业标准和有效监督的情况下,产品品质很难得到保证。即使部分平台会提供食品溯源服务,在经过复杂的流通环节后,也无法确保食品安全。更有甚者,很多企业表面打着全程冷链的旗号,实际上为了节省物流成本,运用敞篷车运送低温物品或进行间歇式供冷,在运送途中关掉冷冻设备。这绝非少数现象,不仅会大大降低食品质量,还会给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埋下隐患,北京新发地市场上的三文鱼案板上检测出新冠病毒,或许也能由此得到解释。二则,冷链物流体系不够健全,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不高。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更为全面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然而,我国食品冷链体系建设进程较为缓慢,直接制约了冷链流通率的提高。例如在运输环节,据统计我国约有13.4万辆冷藏车,仅占货运汽车的0.3%;且由于质量检验标准缺失,资源利用率低,导致专业的冷链运输设备利用率并不高。同时,市面上还存在许多非法改装冷藏车的现象,这又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挑战。此外,冷链食品在配送过程中信息化程度低,缺乏系统化、规范化、连贯性的运作,信息多靠人工传递,效率低下,“断链”现象颇为严重,极大地限制了冷链系统的及时性。再如装卸环节,相当一部分企业依然采用人工搬运的传统方式,机械化水平偏低,既浪费了人力资源,又会因为在装卸过程中无法保持低温而造成食品的腐败。三则,冷链物流技术专业人员匮乏。冷链系统的建设和操作对专业化要求很高,需要由专业的人才来完成,大体包括技术型人才、信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三大类。然而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每年从全日制物流专业毕业的人数大约有20万,但物流人才的缺口高达130万,供不应求之势极度明显。这当中,专业冷链物流人才供给的形势更为严峻,很多企业员工都缺乏对冷链物流技术的深入认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这些痛点,也指明了接下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需要努力的方向。四结语疫情的反复无常,相信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好消息是,在发现新增病例的第一时间,北京就做出了迅速的反应,并且在信息通报上做到及时透明,各项防控措施也都执行得到位且彻底。更何况几个月下来,我们在防控新冠疫情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再次战胜新冠病毒。不过,冷链漏洞导致病毒输入的可能性,仍然值得行业去反思。关于疫情倒逼产业升级的故事,我们已经见得太多太多。或许对于冷链物流来说,这也是一个全新的发展契机。吃一堑长一智,衷心希望,类似的情况不要再次发生。北京疫情反弹暴露冷链三大痛点
日前,伴随一声鸣笛,编组35车的集装箱列车满载着汽车配件、机械设备等产品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新乡车务段塔铺车站缓缓开出。这趟班列自塔铺车站出发经国铁新石线,到达青岛市黄岛港后经海运出口,最终到达美国汽车之城底特律。 这次新线路班列首发,标志着河南新乡已初步形成铁海联运物流双向通道,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落实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本次班列的开行,通过简化货运流程,减少运输过程中掏箱、短倒环节,缩短运输时间,降低当地企业运输成本等措施,协助物流园区实现了新乡“一站式”报关,让此次班列架起了新乡与国际贸易的新桥梁。随着此次铁海联运顺利开行,新乡及周边出口规模和种类将不断扩大,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将不断提升,有效增强了新乡乃至豫北地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经济日报 记者夏先清、通讯员张腾鸣)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目前,交通运输经济主要指标在经历第一季度大幅下降后不断反弹,积极因素持续增多,行业主要领域均已基本复工复产,铁路民航客运加快恢复,货运运行总体平稳,部分指标已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介绍,截至5月23日,在建重点项目复工率达99.7%,运输企业复产率达98.4%,其中客运企业复产率达97.6%,货运企业复产率超99%。 同时,我国货运明显回暖,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正增长。5月中旬,公路水路营业性货运量同比增长2.3%,其中油品运输增长了16.1%。港口货物吞吐量和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均转为正增长,集装箱吞吐量已经接近去年同期水平。交通运输部监测的21个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达1.73亿吨,同比增长3.4%。 客运方面,孙文剑表示,客运正在加快恢复,但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仍在五成左右,完全恢复还需要一个过程。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为保障出口货物出得去、进口货物进得来,孙文剑表示,交通运输部会同12个部门成立了国际物流工作专班,全力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畅通。 着力提升货运能力。在铁路方面,提高中欧班列运输保障能力,适度增加班次密度;道路运输方面,加强运力调配,通过在边境口岸接驳运输等方式,确保国际道路货运正常运行;在海运方面,开辟国际快船运输,为解决邮政快件的积压开辟新渠道;在航空方面,增加国际航空货运运力,鼓励航空公司开展“客改货”、货运包机等方式增加航空货运能力。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会同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国际道路运输车辆入境受限、通关难等问题,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提供物流运输保障。同时统筹中欧班列、国际道路运输、国际航空货运、国际海运等各种运输方式资源,为援外医疗物资提供运输保障。(齐慧)
5月20日,承担着"西煤东运"、"北煤南调"国家战略任务的大秦铁路召开2019年年度股东大会。资料显示,公司拥有成熟、先进、可靠的铁路煤炭重载运输技术体系。所辖大秦线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年运量最大的现代化专业煤炭运输线路。这两年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在铁路货物领域一直保持领先水平。 2019年,公司完成货物发送量68,417万吨,同比增长6.6%,占全国铁路货物发送总量的15.58%。完成煤炭发送量5.67亿吨,同比增长2.8%,占全国铁路煤炭发送总量的23.05%,继续在全国铁路货运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区域煤炭运输方面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下游煤炭市场正在好转。”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煤炭产需大幅收缩,加之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及油价下行使得公路货运成本下降,对煤炭购销和运输形成较大抑制。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国内复工复产加快,全社会用电需求已经出现恢复性增长迹象。同时,新一轮大规模基本建设投资也有望带动煤炭产运需各环节得到持续改善。 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布局,未来国内煤炭生产重心将继续向晋陕蒙等资源禀赋好、竞争能力强的区域集中,公司货源吸引范围内的煤炭供应能力将进一步得到强化。同时,在国家“推进运输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下,资源输出省份陆续出台配套文件,山西省在《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中提出“出省煤炭、焦炭基本全部采用铁路运输”等重点任务。“公转铁”增量将继续为公司稳定大宗货源基础提供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和潜力不断释放,也必然增强对铁路运输供给的需求,进而为铁路现代物流、多式联运、集装箱、冷链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此外,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铁路煤炭重载运输核心技术和先进高效的集疏运一体化运营体系,通过出资参股浩吉铁路等,初步构建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战略协同格局,实现了货物运输网络的持续扩展,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公司在“三西”区域煤炭外运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这次股东大会上,还通过了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相关议案。为进一步完善资产权属、减少关联交易,拓展路网布局,提高综合竞争力,公司拟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320亿元(含320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用于收购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国有授权经营土地使用权和持有的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有限责任公司51%股权。 太原铁路枢纽是山西境内横向、纵向铁路的交汇中心,设有太原北、榆次两个编组站以及太原、太原南两个大型客运站,衔接同蒲线、太中线、太焦线等普速干线和石太客专、大西高铁,是华北地区,尤其是大秦铁路管内最重要的区域性铁路枢纽。 当前,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所辖太原枢纽线路呈“一字型”单通道格局,通道能力紧张、作业繁忙,客货争能矛盾突出,一定程度制约了公司运输发展,且通道两侧用地基本开发完毕,已不具备扩建条件。通过收购西南环铁路公司国铁股权,将大大增加枢纽运输组织的机动灵活性,打通南北车流交换通道,消除枢纽运输“瓶颈”制约。同时,由西南环线承担全部货物运输功能,实现枢纽内客货分线,推动运输衔接高效顺畅,可优化运输结构,助力“东融南承西联北拓”战略落实落地,助推公司运量持续提升,效益规模增长。 本次收购完成后,西南环铁路公司将纳入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合并范围,有利于减少或避免关联交易。未来,西南环线可承接多条线路货流,运输市场需求充足,将持续增加货物列车开行对数,有利于大秦铁路整体运营质量和效益提升。(编辑 张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