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卫新 为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顺利渡过疫情难关,连日来,从中央到地方,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涵盖财政、金融、社保、税费、租金诸多层面。日前,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称稳企十条)。2月10日是南京市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首日,记者从南京市委宣传部了解到,截至当天9时,全市累计复工企业数2727家,复工人数16.2万人。 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复产复工 稳企十条的第一条措施是将对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下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按其对地方的税收贡献额给予补助。据了解,南京市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下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近25万户,占全市法人纳税户50%左右,涉及这部分小规模纳税人的补助资金约15亿元。 通知明确,2020年2月至4月,凡符合南京市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普惠性奖补条件的中小微工业企业,就近采购技改设备补助比例将由10%提高到15%。同时,对涉及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根据其研发投入实际,南京市将给予每家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研发奖补。以上两项措施预计财政支持额度在3亿元左右,具体由南京市科技局、工信局负责。 信贷方面,在鼓励金融机构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的基础上,南京市将加大对企业稳定生产和经营的流动资金贷款。依据通知要求,2020年2月至4月,对于南京市小微企业和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新增的流动资金贷款,在落实银发[2020]29号文件关于适当下调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的基础上,南京市财政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再给予企业贷款利率1个点的贴息补助。 为支持企业稳岗位稳生产,南京在稳企十条中明确提出对上年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以及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其所缴纳部分失业保险费,此项预计2020年发放稳岗返还资金约8亿元,惠及企业5.3万家。 除上述措施外,南京市还将根据不同情况对已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困难中小微企业,分别采取退、免、抵、延等多种方式,给予免收1个月房租、减半收取2个月房租的扶持,预计涉及减免的南京市属国有企业房产面积约230万平方米、金额约1.5亿元。 南京市出台的这些帮扶中小微企业的措施非常富有建设性和积极意义。上游财经专家顾问江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地从金融、信贷、社保、房租等多个方面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上述根据中小微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所作贡献,采取的流动资金贷款贴息、降低社保费用、减免房租、专项资金定向拨付等多种举措,预计南京市中小微企业将获益30多亿元。疫情当前,中小微企业面临着员工用工成本以及日常房租、水电、固定资产折旧等刚性成本开支等多重难题,各地陆续出台的帮扶中小微企业措施无疑是给企业送来了‘及时雨’。江瀚告诉记者。 全市2727家企业已复工 记者了解到,依据南京市复工复产计划,企业需分15天逐步有序复工,第一周企业复工总人数不超过20%,每天复工人数比例控制在5%左右。在安排次序上,重点先安排工业制造产业链的重点企业,防疫物资生产的企业,民生的超市、农贸市场(限农产品、副食品)、农产品批发市场、便利店、药店、食品生产等企业,物流供应、加油(气)站等企业需要保障。 2月10日起,南京企业逐步复工复产,道路上行驶的车多了,园区、办公楼又恢复了忙碌的景象。多家企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已部分实现复工复产,后续复产工作进展顺利在稳步推进中。 我们结合了可以复工的人员个人轨迹情况,优先安排未离开南京人员优先复工。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南京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已正式复工。采访中,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现有员工581人,公司制定的复工计划是先恢复临床急需的力扑素生产线和氨磷汀原料药,其他生产线暂缓的错峰复工方案。2月10日全厂共有147人复工,主要进行力扑素和氨磷汀原料药生产线的复工前进行消毒、灭菌等生产准备。 2月10日,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也进入复工状态,公司核心产品中央空调生产线已部分恢复生产,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南京市错峰复工返岗的要求,目前公司首批复产员工199人。按照公司的复工复产计划,第二批复工名单除继续增加生产人员外,还将适当增加研发人员,预期复工人数增加到400多人。 记者还了解到,为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保障防疫物资的生产储备和有序供应,部分医药和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已先行复工复产。位于南京经开区企业江苏卡思迪莱服饰有限公司是南京市首家复工企业。面对疫情物资紧缺的形势,江苏卡思迪莱服饰有限公司应势转型为医用、警用防护服定点生产单位。1月29日,公司接到恢复生产的批文后紧急投入防护服的生产。据公司董事长从金林介绍,公司目前日产能由最初的1000件提高到3000件,随着工人熟练程度的提高,新增专用设备的到位,接下来的产能将突破8000件。 根据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统计,2月10日当天全市批准复工企业1829家,复工职工98628人。截至2月10日上午9点,南京市累计批准复工企业2727家,复工职工16.2万人。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财经网汽车讯拜腾中国内地业务延期复工复产。 据盖世汽车报道,拜腾中国区业务再度推迟复工复产计划。 根据曝光的拜腾内部邮件显示,2020年12月31日,拜腾向员工发送了一封《中国区停工停产延期通知书》内部邮件,通知中国区(不含香港)所有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仍不具备复工复产的条件,经研究决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公司将延长停工停产期6个月,至2021年6月30日止。 拜腾表示,中国区所有公司全体员工待岗,公司不予安排工作;原则上目前在岗维持公司最基本运营状态的员工将继续保持现有状态,直至公司有新的通知;但公司在停工停产期间也保留后续结合持续的重组进展和公司停工停产期间维持基本运转的需要对在岗人员安排进行调整的可能。 另外,停工停产期间,所有待岗员工的工资待遇将依据法律法规进行支付。即自2021年1月起继续支付待岗生活补贴,具体标准将根据各地法规要求确定。 财经网汽车就此事联系到拜腾,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此传闻无法回应,目前拜腾正在按照业务发展需要对项目人员进行评估调整。 去年6月时,拜腾“暴雷”。 拜腾宣布,由于公司融资及生产运营遭遇重大挑战,中国区所有公司将自7月起,开始为期6个月的停工停产,以推进公司战略重组。 9月时,拜腾新公司南京盛腾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5亿元,一汽集团等股东领投。 10月,拜腾开启重组。拜腾方当时对财经网汽车表示,拜腾董事会和股东会已经正式批准了拜腾重组方案,项目正在重启,会推进M-byte尽快实现量产。 目前,拜腾两大创始人毕福康和戴雷已相继离职,公司现任实际负责人已变更为前首席事务官丁清芬。 如今,拜腾再度推迟中国内陆复工复产时间,或对M-byte量产造成影响。 资深汽车分析师任万付表示,拜腾进一步延长复工复产时间,应与融资不到位有关。他认为,在新能源市场二次爆发的情况下,拜腾依旧无法获得资本青睐,其前景堪忧。 不过有媒体报道,富士康正与拜腾进行洽谈,或将对后者注资。
海南海药公告,公司间接控股子公司汉阔生物因配合盐城市对辖区内所有化工生产企业开展安全环保整治工作已于2019年3月起临时停产。汉阔生物于近日收到复产批复,原则同意汉阔生物年产100吨美罗培南项目及相关配套设施恢复生产。此次复产将补强公司培南类产品的生产能力,增强公司培南类核心品种的成本控制、原材料掌控、产品质量管理等能力。
对于兴业矿业来说,2020年最美的期待就是银漫矿业复产。 7月底,从2019年2月份就因安全事故停产的银漫矿业终于恢复生产,市场对于这座矿山的复产有多关注? 银漫矿业7月27日领回被暂扣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才算真正进入实质性复产阶段,公司在8月5日披露的调研报告中表示,预计本周内可以恢复出矿。 详情请扫二维码↓
近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通过网络会议形式召开了主题为“中期展望:当前宏观形势与经济走向”的专题研讨会,邀请政府部门有关负责人、专家学者与市场人士就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下半年经济走向、相应的对策建议等进行分析与展望。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作主题发言,解答了与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相关的三个核心问题。 //主要内容 问题一:中国经济复工复产与复苏进程如何? 从参数看,二季度较最低点的回升幅度十分迅猛,说明复工复产和经济复苏比预期要好。 问题二:如何看待各类指标的反弹? 行政性复工复产是这一轮各类数据反弹的一个关键动力,其中有五大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对于高频数据的反弹不宜过度解读;二是复工复产不等于产能利用率恢复;三是供给侧改善幅度大于需求侧改善的幅度;四是价格参数持续回落,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快速显化;五是就业的问题还没有显化,未来压力严峻。 问题三:经济复苏下一步的关键点在哪儿? 第一,中小企业的救助与中小企业的复苏。第二,民营企业复苏和民营企业投资。第三,快速缩小供需缺口。第四,让“双直达”在基层发挥救助功能的基础上,有效地刺激需求。第五,有效对冲三四季度外部的冲击。 下半年,要高度关注一是地缘政治变化,大国博弈可能激化;二是国际金融市场和发达国家金融可能有第二波冲击。政策要保持力度,特别是在三季度,力度要有所强化。财政政策不应是简单规模性调整,而要对实施主体和发力点进行调整。 以下为发言全文 目前,大家可能都在讨论一系列的问题:今年上半年的复工、复产和复苏进程如何?各类指标全面反弹的性质是什么?外部环境是否像二季度数据显示得那样乐观?我们的财政政策是不是足够?未来的空间是不是充分?为了防止资金空转、金融泡沫以及脱实向虚等问题进一步恶化,应不应当对货币政策做出一系列调整?下一步“六稳”“六保”工作的着力点是否应当作出调整?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探讨的核心,也是我们要定位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必须首先解答的几大问题。由于时间关系,我就把一些重点放在前面两个问题和最后这个问题之上。 问题一:中国经济复工复产与复苏进程如何? 当前复工、复产、复苏的进程的确非常不错。先行指数,特别是信心指数回升。高频指数已经反映出经济社会从一季度停摆状态开始快速复苏,货运指数和发电量指数到6-7月份已经达到了常态化水平,挖掘机指数出现超常态的高增长。此外,支撑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两个板块——房地产和汽车也出现了非常好的复苏现象。前期大家所预测的,房地产可能出现一种崩塌式的变化,目前看,这种预测已经不成立,但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目前的分化非常严重。 从参数看,二季度较最低点的回升幅度十分迅猛,说明复工复产和经济复苏比预期要好。工业增加值回升18.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速回升了接近15个百分点,固定投资回升了接近28个点,消费品回升了22个点。原来我们预计外资、外贸可能会在去全球化和去中国化的进程中遭到重创,出现深度下滑,但事实上,出口在4-6月都分部出现了正增长,同时,外资也在5、6月出现了正增长。也就是说,对于去中国化的担忧,并不是像很多人所想象的那样。 问题二:各类指标反弹的性质是什么? 但是,我们可能要对目前反弹的一些数据的性质进行定性。很重要的一个总体判断是,行政性的复工复产是这一轮各类数据反弹的一个关键动力。复苏的不均衡和参数的分化是当前复苏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复苏的不均衡反映了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在行政性供给侧恢复的状况下,供给侧恢复大大快速需求侧,需求缺口的快速出现成为制约经济内生动力形成的关键因素,下一步需求侧的大推动是市场经济循环常态化的关键。因此,对目前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判断是,现在是国内经济大循环向常态化转变的关键期,控制这个关键期的核心因素是,快速地提升有效需求,特别是国内需求。 高频数据的反弹不宜过度解读,其快速反弹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活动的常态化 为什么这么说?观察发电量、货运量、交通指数、拥挤指数等高频数据最近的变化,这些高频数据在6月7日上升到100%,但随后却出现了部分回落和波动,到7月7日,八大类数据合成的高频数据指数又恢复到100%以下。因此,对于很多基于大数据对目前经济社会常态化的解读要审慎。对各个团队所做的一些调查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发现:由于所选择的参数在不同的时点、区域、样本所带来的差异化,不同调研数据得出的结论差异很大,我们不能简单地相信目前一些样本所给出的一些偏乐观的数据。 复工复产完成不等于产能利用率恢复 目前更重要的是,复工复产基本完成,但是产能利用率的恢复状况还远没有达到常态水平,工业产能利用率低于正常水平,服务业产能利用率比常态化产能利用率差得更远,比去年同期达产率比较状况更差。“智慧足迹”数据显示,在复工复产全面进展的过程中间,出现了很多企业第二次停工停产,导致已经返城的农民工出现第二次返乡。5月底,二次返乡超过7%,个别省市达到10%的水平。这是一个应当高度关注的现象。快速地推进全产业链、全域的复工复产,的确非常好,但是,在没有充足订单的状况下,复工复产就可能导致就业率质量的全面下降,企业的运行成本进一步上扬,部分企业亏损更严重。也就致使,部分企业在下一步常态化状态下,没有真正地内生动力,没有造血机能,从而使市场循环很难正常,导致第二次停工停产和第二轮的返乡潮。 供给侧改善幅度大于需求侧改善的幅度,建筑、工业快于服务业 更为重要的,进行测算可以发现,供给侧的复苏远远大于需求侧的复苏。固定投资和消费品累积的数据都是负的,也就是说,如果从供给侧衡量GDP的增长速度,绝对不是二季度的3.2%,我们估计可能在0左右的水平。从二季度产出缺口本身和整个供需缺口本身来看,发现可能会达到接近3个百分点的缺口,也就是说需求缺口越来越大。复苏进程在加快,为什么需求缺口在扩大?原因是,行政性的复工复产非常有效,但是需求扩张政策跟不上这样的速度,从而导致供给侧大大快于需求侧,工业大大快于服务业,投资大大快于消费,龙头企业的复苏大大快于中小企业,国有企业的复苏大大快于民营企业,这种不均衡的复苏是我们在救助过程中间的一种常态。但是,我们要高度关注,如果这种不均衡过度了,其后续的支撑力可能就会减弱。 价格参数持续回落,进一步说明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已经快速显化,并成为复工复产的最大阻碍。 另外一个需要被高度关注的是价格参数。目前价格参数回落明显,虽然6月份CPI出现了趋稳迹象,但是最近的核心CPI已经下降到0.9%的水平,表示紧缩。其次很重要的是,GDP平减指数也下降得非常厉害,按照二季度所测算的快接近于0了。大家就会看到,价格变化表明的有效需求不足是非常明显的。有人就讲,6月份CPI趋稳了,大家一定记住,上半年CPI的翘尾因素是非常大的,7月份以后,翘尾因素会大幅度下降,从而会导致价格水平出现明显回落。这里面可能是一个争议的很重要的分化:很多人认为下一步是通货膨胀,需求会快速回升,目前要防通胀。我觉得这可能是严重的误判。利用这种方法来说明币政策要转向,是错误的。 就业问题还没有完全显化,未来面临压力依然严峻 刚才提到大型企业复工复产很好,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很差,但是更重要的,就业问题还没有显化,未来的压力依然严峻。虽然6月份就业数据上扬的还是不错,但这主要依靠这几个月“保就业”“保主体”的行政性政策发力,各级政府利用各种方法要求很多企业不能够解聘员工,要求一些企事业单位扩招。如果政策常态化,一些失业问题会从隐性状态向显性方向转化。特别是,我们所看到的农民工的一些参数所体现的这样一个状况,不像大家所看到的那么好。 问题三:经济复苏下一步的关键在哪儿? 通过以上判断,下半年的核心问题到底怎么抓?我们认为,下半年的确压力非常大。 第一,中小企业的救助与中小企业的复苏是关键点。很多人把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的核心放在中小企业,这个决策是正确的。但是对中小企业的救助一定有一个度。虽然通过各种财政补贴,货币政策的扶持,能够维持短期中小企业主体的平稳,但是如果没有有效需求,没有真正的订单,没有整体市场循环的常态,中小企业是不能复苏的。原因很简单,中小企业自身的活动无法产生自我造血的功能。中小企业救助与中小企业复苏是两码事,救助成功不等于中小企业能够复苏。 第二,民营企业复苏和民营企业投资是整个经济复苏的关键。民营经济占整个经济的比重非常大,民营经济的复苏是整体经济复苏的标志。民营经济投资的复苏标志着整个民营经济的复苏,所以民营经济投资的复苏十分重要。但事实是,民营投资复苏的情况大大落后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投资缺口,从前年接近正的8%,已经扩展到现在的-9.4%。也就是说,目前疫情救助和复苏计划所有制的偏向性是非常明显的,所有制中性、竞争中性和规模化中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如何缩小民营与国有投资增速不断扩大的缺口,我们必须要做很多的功课。前段时间总书记座谈会上,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针对于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包括《民法典》颁布也是要给予民营经济以信心。但在政策控制中,民营企业复苏和民营投资的反弹,是我们各项政策、各种改革的一个试金石和一个很重要的落脚点,如果这个把握不住,我相信,下半年的问题将很严峻。 第三,如何快速缩小供需缺口。在5、6月份,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缺口可能在两个百分点左右。这个缺口如果越扩越大,导致的潜在损失就会越来越大,导致的第二轮停摆、第二轮返乡潮就会进一步加大。很多人提出下半年的重点是扩大内需,我认为这个说法只对了80%。因为简单平稳地扩大内需,并不能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当前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快速地复工复产之后,必须要快速地缩小供需缺口,也就是扩大内需必须要有速度。如果没有速度,我们的循环就很难常态化,基本面就很得到巩固。 第四,如何让“双直达”在基层发挥救助功能的基础上,有效地刺激需求。“双直达”政策我们认为很重要,特别是在疫情救助中很重要。但是,“双直达”要想产生快速扩大有效需求的效果是非常难的,原因就是基层很难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形成有效的大项目、大刺激,这是大家一定要认识的。同时,中小企业也很难在大规模的帮扶下产生内生的造血功能,而只会出现“存款搬家”等一些行为的变异。 第五,如何有效对冲三四季度外部的冲击。我们认为,在世界范围,疫情不仅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广泛,同时,持续的时间可能也越来越长。这个问题所带来的一个冲击,是我们要高度重视的,世界经济下滑的底部,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出现在二季度,有可能会出现二次停摆,特别是欧美国家。同时,下半年欧美金融市场的调整、疫情长期化带来的政策变异、地缘政治恶化带来的风险外溢都可能给中国外部环境带来巨大的冲击,疫情所诱发的黑天鹅效应并没有远离。 因此,下半年,有几个问题要高度关注。一是地缘政治变化,大国博弈可能激化。二是国际金融市场和发达国家金融可能有第二波冲击。从这些角度来看,下半年,我们的政策要保持力度,特别是在三季度,力度要有所强化。在财政,货币上的定位,并非快速地进行收缩,因为我们所看到的6月份财政支出力度在减弱,主要因为基层实施主体和中小企业等救助主体很难组织有效的项目和扩张的计划。因此,财政调整不是简单规模性调整,而是实施主体和发力点的一些调整。
我们必须要将复苏的主体不仅集中在中小企业,还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复苏上,而民营企业的复苏一方面是他常态化的供应链、生态链的生产,另一方面是要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使民营企业的投资有个常态化的状态。 我也是这个报告撰写者之一,所以很多想法已经融入到这个报告里来了,我主要讲补充的几个观点: 第一,我们要弄清楚为什么当前各类宏观参数出现了超预期的反弹,也就是说中国目前是第一个取得疫情阻击战和复工复产胜利的经济大国,原因是什么。报告里已经谈到,最典型的指标,发电量同比增长了4.3%,货运量同比增长0.4%,服务指数由负转正,增长1%,供给侧的参数表明,目前5月份宏观参数对应的GDP名义增长速度达到了2.25%的水平,也就是说供给侧恢复比预期要好得多,因为很多人特别是国外很多专家认为中国经济能够在6月底出现正增长就算不错的了。目前来看,我们在5月份已经实现了供给侧的正增长。 这里很重要的原因是,目前供给侧参数的分摊在本质上是行政性复工复产的一种产物,因此,它与我们在前期进行疫情阻击战和经济保卫战是同出一脉的,显示了我们党领导一切,举国上下一盘棋的显著制度优势,这是大家一定要认识到的。 第二,从3月份全面进行复工复产或者在4月8日武汉开城之后,全面加足马力进行复工复产,到6月初期取得这样的胜利,也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弹性和韧性。这个弹性和韧性体现在很多方面: 1、很多企业尤其大中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没有恶化,相对健康。 2、金融市场相对稳定,股票市场1月20日3000点,今天6月20日,就是5个月之后也接近3000点,没有大上大下,债券市场违约率不仅没上升还在下降;债券融资同期新增长差不多2.8万亿,功能还不错。这几个方面保证了我们的基本面。 3、中国40%的储蓄率,居民的储蓄存款达到88万亿,接近GDP90%的规模,是我们社会秩序不乱,经济秩序不乱的关键,也是我们采取中国式抗疫很重要的一个关键点。也就是说,我们停工停产,但大家腰包里还有钱。当然,我们要关注目前腰包里没有钱的这批人。 4、我们秩序所在,复工复产所产,健全的供应链、产业链没有受到根本性的损失。所以,我们在国外就会看到,疫情带来的是供给侧损失大于需求侧。依据一季度宏观数据和5月份的宏观数据公布,我们的感性认识是,在停工停产全面停摆的过程中,好像供给侧损失更大。事实上从复工复产过程中会看到,供给侧损失相对较小,而需求侧的损失比较大,而需求这种潜在性的萎缩很厉害。原因是在生与死的抉择中,生存与发展的决策中,我们的居民、企业选择更保守,从而导致耐用品的消费,扩张性的投资会大幅度地减少。这个我们可能要认识到。因此,中国供应链、产业链相对健全是我们复工复产快速的基础。当然,这也与我们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国内大循环相关联。 这样的基本面以及这种基本面所构成的弹性和韧性,是复工复产在行政化的主导下出现超预期现象的一个关键点,我们要认识到超预期反弹的核心原因在于中国基本面不错,供给面的损失较小,行政性的复工复产展现了我们的举国体制强大的制度优势,这是我们要看到的。 当前的核心问题,报告中总结了六大方面,我觉得这六大方面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行政式复工复产已经到了尽头,如果我们依然依靠行政式的推动复工复产在供给侧来做文章,中国经济的复苏很难走上稳定的市场自我循环的良性复苏路径。因此,当前的核心要点是,我们要通过快速地提升有效需求来弥补目前越来越扩大的供需缺口,从而使市场循环能够常态化,从行政性的复工复产转向市场自我循环式的复工复产,这是一个关键点。这个关键点里我们要抓哪些核心问题呢? 1、对于中小企业的救助要迅速到位,在救助的同时对于中小企业的资金救助、供应链救助以及其他的短板救助,要转移到给中小企业订单,通过大河涨水小河满,市场需求的快速提升,给予企业(特别是边际企业)以订单、需求、利润,从而使它走上一个自我循环的良性的复苏路径。在这上面,如果简单地还按照疫情期间的主体救助,来按照欧美模式的企业主体救助,我认为不太合适,一定要根据中国目前的状况把供给侧救助向需求侧扶持进行全面转变。 2、我们必须要将复苏的主体不仅集中在中小企业,还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复苏上,而民营企业的复苏一方面是他常态化的供应链、生态链的生产,另一方面是要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使民营企业的投资有个常态化的状态。1-5月份,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从过去-25%的水平反弹到-6.3%,反弹幅度接近20个点,就是投资反弹很厉害。大家一定看到,这个投资反弹主体来源于我们的国有控股公司,基础建设投资等等大型项目的投资反弹上,民营企业固定资产增速依然是-9.63%,比国有企业足足低了8个点。而民营投资占整个投资60%。因此,民营企业没有全面地复苏、信心没有全面地提振,要想我们整个经济全面复苏就很难。 那么我们围绕民营企业投资反弹要做一系列文章: 1、在大规模财政救助、货币投放过程中,一定要消除所有制歧视。因为任何一次刺激政策在过去历史上都是偏向型的,都是以国有企业、地方政府为先锋、为主力军,民营企业靠边站。所以,目前我们在新基建、在城市群、城市带的构建上,在一些大型项目构建上,要充分考虑民营企业。 2、我们一定要在改革上进一步做文章,进一步地落实在今年所出台的三个重要的文件和法律:一是市场经济体系改革的若干意见。二是要素市场改革的一揽子方案。三是民法典的全面宣传和落实。这是我们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发展的方向,具有举棋定性的作用,稳定民营企业成为一个关键点。 3、目前财政政策有2万亿赤字要通过特殊转移支付直达基层,解决保基层运转的作用。我觉得这非常重要。 4、货币政策要通过对于小微企业延期支持和信贷支持,一系列直达工具,使4.7万亿的资金能到位。这些资金能够使小微企业保生存没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小微企业的救助方式是什么?如果通过传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大量的边际企业、边际人群没有纳入到税收体系和信贷体系之中的这些企业怎么办?因为目前微型企业的社保参与率只有46%;其中失业保险,小微企业参保率只有15%;养老保险只有31%;工伤保险只有18%;对于各种银行资金的获得性,小微企业里面不足50%。一是获得性的问题,浸润不到;二是新式的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你会发现短期也很难,这么大剂量的直投,我们怎么考虑它的有效性? 在保证生存之后,我们能不能够利用这些方案保证它发展,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要使中小企业、小微经济发展不是简单的给他资金,给他财政补贴,而是必须要有大规模的市场。因此,我们一些宏观经济政策的途径和着力点应不应该在目前已经完成保生存、完成供给侧复苏的基础上,向需求侧进行大规模的转移?有效需求提升战略就需要快速落实,政策工具也要集中在这上面,同时也要对于供给侧工具进行梳理,需求侧的工具也要进行梳理,这个供给侧就是要回归到常态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侧的疫情救助转换到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和中长期改革定位上。 需求侧,必须要从前期的小规模救助向大规模需求扩张,特别是短期的需求扩张上进行进展。当然,这个短期需求扩张并不等于中期的大水漫灌,这是要拒绝的。我们要在一揽子方案的基础上调整宏观政策的节奏,特别是二季度末和三季度是关键点。如果留到四季度,使供需喇叭口越张越大,反而出现的问题会更为严峻。我们“双直达”的规模、途径要做出一个再评估。对于供给侧的救助举措必须要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转变。对于需求侧的疫情救助要向规模化的有效需求提升进行转变。这是我们高度关注的一个点。 下半年,怎么有效对冲三季度、四季度的外部冲击。报告里谈到二季度是个关键点,实际我认为,目前我们团队应该对这个看法做出一些调整。也就是说全球疫情的蔓延,已经显示出这一轮疫情的拐点并不是在以前预测的二季度。目前全球每天新增的病例还在持续上涨,在欧美出现阶段性控制住之后,第三波疫情已经开始在扩张,同时局部区域还在进行反弹。因此,我们看得见的是,疫情拐点在往后退,全球经济最底部可能会从二季度向三季度进行蔓延,因为大家一定要认识到,欧美发达经济体虽然有可能在二季度见底,但是新兴经济体总体规模已经超过了欧美体量,他们的经济持续恶化会带动全球经济的底部向三季度进行迈进。 因此,对于外部需求,对于我们资金畅通的冲击,三季度甚至四季度依然是我们高度关注的点,因为这里面包括地缘政治的问题。最近中美关系好像有一些缓和的迹象,但大家一定记住,现在大国极限博弈存在着不确定性,政治家翻脸比翻书还要快。同时,疫情本身就具有“黑天鹅”的属性。所以,我们在未来思考外部环境上面要进一步地下功夫,要进一步地进行底线思维,有效对冲三季度、四季度外部冲击是我们下半年可能要高度关注的一个着眼点。 上述观点整理自刘元春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2020年中期)上的发言
中国经济复苏步入新阶段,在行政性复工复产完成其历史使命的同时,出现了“供需缺口扩大”的新现象——需求端复苏的速度越来越慢于供给端复苏的速度,导致中国经济循环常态化的瓶颈性约束从产业链供应链等供给侧因素转向订单缺乏等需求侧因素。 要想推动行政性复工复产向市场型深度复苏进行顺利转换,需要我们在快速落实中国一揽子规模化政策和有效需求提升战略的同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快速提升有效需求应当成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焦点,普惠式的疫情救助应当向全面刺激有效需求进行转变,供给侧扶持政策应当向需求侧刺激政策转变。 5月的宏观数据大幅度反弹表明中国复工复产取得了超预期成效,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恢复比预期要快。 一是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以及大型项目复工复产率快速提升说明中国行政性复工复产已经完成其使命。到5月底6月初,规模以上大型企业和大型项目复工复产率超过了99%。工信部数据表明,5月下旬全国中小企业复工率达到91%,全部工业复工率接近100%; 二是供给侧恢复基本完成,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比去年同期增速近低0.6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第一次有负转正,有4月的-4.5%上升到1%。全社会发电量也从4月的0.3% 上升到4.3%; 三是从挖掘机销售来看,大型工程和基本建设在恢复的基础上得到迅猛的扩展。全国挖掘机销售增速从3月取得11.4% 增长的基础上,4月和5月分别达到了61%和68%。在复工复产和相关政策的作用下各类需求参数出现了持续反弹。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停留在这些快速反弹的数据之上,必须深入把握一下几个现象。 一是复工复产率的快速提升和接近全面完成,并不意味着产能利用率和达产率常态化。到5月下旬,产能恢复到8成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仅占67.4%,规模以上工业还有15%达产率不足50%,规模以上服务业还有30%企业达产率不足50%,有资质的建筑业40%企业达产率不足50%。要提升企业的产能率和达产率必须要有充足的订单和市场需求,否则生产越多就亏损越多。特别是大量的服务业企业的产能恢复状况由于没有市场需求基本处于停摆状态。 二是各类高频数据上升速度很快,但是总量水平却没有达到去年的常态水平。第一财经研究院公布的基于交通、能源环境、消费、贸易、企业与消费者信心5个维度、8个分项的日度高频指标体系“第一财经中国高频经济活动指数(YHEI)”,在6月4日仅为86%,还没有达到常态化100的水平,显示经济活动已快速改善,但仍未回到正常水平。 三是供给端在行政性复工复产的推动下上升很快,但需求端的恢复速度却相对延缓,供需缺口在经济运行常态化进程中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出现持续扩大的现象。 利用6季度、4月、5月的供需宏观参数所测算的供需两端GDP名义增速缺口分别为1、1.7和3.8个百分点,其中利用5月的供给端参数测算出来对应的GDP增速在2.22%,而需求端参数对应的GDP名义增速却为-1.6%。因此供需缺口在复工复产进程中反而扩大了2.8个百分点。 其原因在于,在各类疫情救助政策作用下经济的供给能力能够得到快速提升,生产的基本面在2个月的停摆下没有出现系统性损伤,但需求端却在疫情不确定性和收入下滑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出现了系统性损伤,同时即使在政策救助下也难以在短期中得到恢复。 四是各类价格指标的持续回落也充分表明中国面临通货紧缩和需求不足的威胁。5月CPI和PPI持续回落,其中PPI持续4个月负增长达到-3.7%,说明工业萧条已经出现,核心CPI连续4个月低于1.5%到5月仅为1.1%,这说明中国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已经开始抬头,并存在加速的现象。 五是出口参数虽然4、5月连续正增长,但深入分析却发现外部环境对于中国外需的冲击刚刚开始体现,而不是中国已经渡过了世界经济恶化带来的深度冲击的艰难期。 1)人民币贬值效应对冲了一些外部冲击,如果用美元计价,1-2季度出口增速存在在波动中恶化的趋势,5月人民币计价出口增速为1.4%,但美元计价增速为-3.8%; 2)中国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提前恢复不仅很好地补偿了一季度经济停摆的出口供应缺口,同时也在一些贸易竞争对手国家经济停摆时替代了很多的出口供应; 3)疫情带来的卫生防护物质需求激增是中国外贸稳定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4)各类微观调研和宏观出口先行数据表明,2季度末和3季度的出口订单面临大幅度下滑的冲击 ; 5)中国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增速的大幅度回落充分说明目前国内内需十分疲软。5月份进口增速在4月份下滑14.2%的基础上进一步回落到-16.7% ,2季度激增的贸易顺差具有强烈的“萧条性顺差”的特性。 6)更为重要的是全球疫情并没有达到高峰,3月以来欧美第二波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刚刚全面体现,对于进口需求的冲击需要3个月滞后期,考验中国外部需求压力可能在3季度全面显化。 从上面5个方面可以清晰看到几个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 1)为什么有效需求不足会在经济复苏进程中反而加剧呢? 2)这种有效需求缺口扩大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复苏进入到新阶段呢? 3)这个新阶段是否意味着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应当适度进行调整呢?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于,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停摆以及带来的各种问题与传统的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具有本质性的差别。新冠疫情不仅给宏观经济带来供给的冲击,同时也带来需求和预期的冲击。经济社会的停摆在初期可能使供给冲击和预期冲击更为明显,供给收缩较需求收缩力度更大,而经济危机往往直接体现为需求的大幅度下滑,然后才是企业倒闭和供给损失;二是在疫情冲击下对冲政策首先是疫情救助,然后是经济恢复,往往体现为生命救助和经济主体生存救助,然后是复工复产和经济刺激,因此疫后经济恢复首先体现为社会恢复、生产恢复,然后才是预期与需求的修复,因此疫情之后的经济恢复往往体现为供给恢复快于需求恢复,特别是在行政性复工复产进程中供给过快恢复往往会带来需求缺口的放大,导致第二次停工停产。而常态的经济危机治理中往往直接体现为有效需求的扩张和需求缺口的缩小。 需求缺口的大幅度放大以及复工复产率超过90%,就意味着行政性复工复产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因为我们不可能进一步通过行政性手段来疏通疫情时期产生的断点和堵点来进一步提升复工复产率和产能利用率。市场经济循环面临的最大瓶颈不是企业在疫情中的停摆,而是有效需求不足。 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必须从行政性复工复产转向有效需求的快速扩展之上。我们不仅要扩张有效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要快速缩小已经扩大的供需缺口,需求扩展速度必须大大快于供给扩展速度。这就需要我们将政策的核心从经济主体简单的行政救助和保生存阶段向全面提高企业市场订单和需求的阶段。在补贴中小微企业的同时,应当加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扩张,供给端补贴政策、供给端扶持政策、供给端刺激政策必须让位于需求端刺激,通过促进供需平衡来恢复市场的循环。 因此,下一步的政策应当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1、必须从行政性复工复产转向市场自发型复工复产,在自发性复工复产阶段如果没有快速的有效需求扩展,很可能面临需求缺口进一步放大、就业难题全面显化等问题,因此供给扶持必须全面转向需求扩张,使需求扩展速度大大快于供给恢复的幅度,以快速缩小供需缺口,防止出现第二轮停工停产。 2、对于生产者的资金救助应当转向订单扶持和政府采购,对于生产者扶持应当转向消费者补贴,小微企业主体资金救助很重要,但必须惕防过度资金投放和过度授信。 3、考虑到3季度外部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快速强化内需的提升以缓解外需的收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