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旗下首个离岛免税店——海控全球精品(海口)免税城于海航基础旗下海口日月广场开业。 据了解,海控全球精品(海口)免税城位于日月广场东区的水瓶座1-3层及摩羯座1-2层,总建筑面积38920㎡,首期位于日月广场东区摩羯座1层开业,面积3000㎡,涵盖香化、电子数码、酒水、太阳眼镜等品类。 自2020年7月1日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以来,海南离岛免税政策效应不断释放。截至2020年12月份,海口海关共监管销售免税品2382万件、销售金额199.9亿元、购买旅客299.3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58.2%、191.6%和59.3%。 海航基础表示,公司抓住海南自贸港及离岛免税新政机遇,充分发挥公司旗下机场、商业的多元化产业优势,积极引入合作伙伴布局免税业务。公开资料显示,海航基础旗下三亚机场与中国旅游集团旗下中免公司加强免税业务合作,在前期增加机场离岛免税提货窗口基础上再次合作,于三亚机场隔离区内开设免税店;海航基础还参股了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美兰机场T1、T2航站楼免税店经营主体)49%股权,并为中免海口市内免税店提供经营场地。 截至2021年1月31日,海南自贸港共有10家离岛免税店,其中9家已开业,分别为:中免海口美兰机场T1航站楼免税店、中免海口市内免税店、中免三亚国际免税城、中免博鳌市内免税店、三亚海旅免税城、中服三亚国际免税购物公园、中免三亚凤凰机场免税店、海控全球精品(海口)免税城、深免海口观澜湖免税城;中免海口美兰机场T2航站楼免税店正在筹备开业,海航基础通过参股、提供经营场地的方式间接参与了5家离岛免税店。(见习记者 林娉莹)
(原标题:免税店概念持续活跃,机构看好国内行业发展空间丨牛熊眼) 12月22日,免税店概念股持续活跃,岭南控股午后一度拉升封板,海汽集团早盘涨停,百联股份、中国中免、王府井、凯撒旅业等走强。据海关总署网站今日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减免税管理办法》已于2020年12月11日经海关总署署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办法》提到,进口减免税货物的监管年限为:船舶、飞机:8年;机动车辆:6年;其他货物:3年。 申港证券表示,目前海南旅游进入旺季,免税销售预计继续提速。随着新冠疫苗接种即将开展,疫情影响逐步减弱,餐饮,酒店,旅游持续稳步复苏。看好免税龙头中国中免和具备旅游核心资源且布局免税的凯撒旅业。太平洋证券表示,12月离岛免税旺季升温,又逢圣诞元旦双节,离岛免税大规模促销活动持续,销售额有望再创新高。持续看好国内免税行业的发展空间,继续推荐中国中免。中信证券表示,海南自贸港政策给离岛免税和岛民免税都预留了充足的市场空间,海南省将会是典型的供给创造需求的市场,未来供应链能力决定了其消费空间。当前各家新增免税经营商在供应链能力建设上仍处于前期开拓阶段。在持续引导消费回流、加速免税市场扩容逻辑背景下,中国免税行业整体受益。
1月27日,蓝色光标发布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蓝色光标(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以自有资金1.3亿元增资海南云免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云免”),增资完成后蓝色光标将取得海南云免20%的股权。 交易完成后,双方将展开全方位合作,共同打造以海南云免为核心的免税经济2.0版。蓝色光标承诺将过去25年服务世界500强的整合营销能力,覆盖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整合能力,近年来高速增长的跨境电商服务和运营能力,与拉卡拉联合开发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能力以及中国领先的数字营销能力赋能给海南云免,共同打造免税经济的2.0版本。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免税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免税品和跨境电商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本次蓝色光标投资海南云免,将有助于营销和商业零售的深度融合,双方在全渠道业务建设以及全域营销等方面展开数字化合作,进一步改进提升免税品销售和跨境电商的数字化运营基础能力,引领免税经济2.0升级。 根据公告,海南云免是一家新型的商业零售企业。总部设在海南,海南云免制定并开始实施商业零售“境内境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免税有税相结合”的多元化布局,联合海外品牌免税企业拓展海外免税业务;在自贸区开展外国商品展示销售业务;按照跨境电商的销售模式,搭建新型商业零售平台。海南云免的创始人、核心管理团队曾在国旅集团、中免集团等免税企业担任董事长、重要管理职务,具有丰富的新型商业全业态专业管理经验,在免税品行业有杰出的运营经验、执行能力,与国际品牌企业和免税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通过此次投资,蓝色光标将充分发挥全链路的营销能力,协同联手跨境电商的全渠道整合能力,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渠道零售体系,以“技术+营销+免税资源”赋能海南云免新零售模式。蓝色光标董事长赵文权表示,“蓝色光标与海南云免的合作,不仅共同探索免税新零售和跨境电商的数字化、智能化,给消费者带来模式创新以及体验升级,还将进一步推动蓝色光标营销智能化的发展,从整合营销全链路的推广到与最终销售结果建立关联,进一步构建蓝色光标强大的服务能力,拓宽公司盈利模式。” 业内人士分析,受疫情影响,各地出境游近乎停摆,国内免税经济展示出惊人的消费力,相关政策的持续落地会推进免税品消费成为消费经济的新增长点,而免税品作为一种行政特许的细分行业,准入制和严格的监管保证了产品品质以及相对的毛利空间。为迎接持续扩容的市场,差异化服务与独特的消费体验将成为免税经济的核心竞争优势。蓝色光标在全域营销等方面具备的能力和优势,不仅将进一步为免税经济形成强有力的消费“磁力场”,更将提升数字化基础能力,实现庞大的境外消费回流,从而形成中高端消费正向内循环。
海口海关数据显示,7月1日至10月31日,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四个月,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120.1亿元,同比增长214.1%;购物人次178.3万人次,增长58.8%;购物件数1286.9万件,增长139.7%。 从7月实施免税新政以来,海南一夜间成为了新的购物天堂。最新的免税政策里,个人最高免税额度从3万提升到了10万,手机、酒类商品也纳入了免税范畴。相较于香港每次出境限额的 5000 元以及烟草、酒精特殊规定,海南的免税政策力度已然跃居上位。 海口海关数据显示,7月1日至10月31日,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四个月,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120.1亿元,同比增长214.1%;购物人次178.3万人次,增长58.8%;购物件数1286.9万件,增长139.7%。 与销售数字一样火爆的是免税板块的涨幅,二级市场上,7月1日至7月13日高点,仅两周之内,Wind免税店指数期间涨幅高达47%。尽管该板块此后整体回调,但概念龙头中国中免(行情601888,诊股)和王府井(行情600859,诊股)今年以来的涨幅仍高达约140%。 真实的海南免税店是否物美价廉?境外游复苏后免税行业是否仍然值得投资?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实地考察并且采访多位行业专家一探究竟。 海南旅游的金字招牌 对于消费者而言,免税新政落地后发生了几大变化。首先是额度的提高。7月1日以后,免税额度由每人每年3万上升到每人每年10万。其次是件数放宽了,过去来海南购物,一次性只能带走香化产品12件。新政后增加到香化类产品30件,手机4件,酒类1500ML,其他件数不限。 “以前小小一只口红也算一件商品,三件套的套装就算三件,12件的额度很快就用光了,现在放宽限制以后就自由多了。”每年都要来海南度假一次的胡小姐告诉记者。 与记者6月初走访海南免税店不同,12月的海南迎来了全年的旅游旺季,与之相对的免税店也迎来了全年消费的高峰期。 目前海口有两家免税店——海口日月免税城和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城。正值双十二购物节,叠加圣诞节和跨年的活动,日月广场免税店人流量巨大,每个柜台前都排着数十米的队伍,他们中不少兼职做着“代购”的工作。他们中间的一些人一边拍着手里的发票,一边和手机那头的顾客语音交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免税店的客流已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大家均表示海南免税店的价格相较于港澳地区更有优势,相当于“线下拼多多”。记者注意到,各大品牌最显眼的地方标注着品牌折扣,三件8.5折,5件8折是常见折扣,因此呼朋唤友一起买或者囤货式购买,是海南免税店的最佳打开方式。另外一些大排长龙的柜台是有闪购活动,也就是“限时折扣”。记者随手打开天猫进行比价,雅诗兰黛爆款产品小棕瓶精华天猫旗舰店75ml对应的价格是1150元,而在日月免税店的闪购活动中,该产品200ml(100ml*2)对应的价格是1253元。 在免税店中庭的一个格子间里,什么值得买(行情300785,诊股)APP与日月免税店联手玩起了直播带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这个直播间里的商品可以跨品牌跨公司进行累计折扣。是海口首家线下直播免税值选店。 有意思的是,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接触到的几位海南本地代购告诉记者,因为免税政策的巨大优惠和离岛免税的要求,岛内居民绞尽脑汁做起了代购。通常的操作是买一张从海口新海港到湛江徐闻港的船票,价格仅需41.5元,就可以大量购买免税商品。当然目前的政策并不鼓励这样的行为。 除了免税额度的增加,免税品品类的增加也为海南的免税消费带来增量。和过去主要以香化产品为主的国内免税不同,如今的海南免税品牌及品类的丰富堪比港澳地区。“以前来海南只能买买化妆品,现在宝格丽,罗意威这样的奢侈品入驻越来越多。” 券商分析师表示,在今年疫情背景下,新增离岛补购模式,件数已突破限制,渠道拓宽后,今年离岛免税营收规模仍有望创新高。这次离岛免税新政涉及免税品类扩充,将扩大消费人群覆盖面,带动购物人次及销售额增长。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此前接受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免税购物”是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一张重要的牌,既是疫情下形成海南自贸港开局新亮点的重大举措,也是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的现实需要。 免税新政助力行业复苏 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经营几乎由中国中免(601888)垄断。目前,该公司在海南拥有4家离岛免税店(三亚国际免税城、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琼海博鳌免税店)。此外,中国中免正在加紧海口国际免税城的建设。 今年7月1日,海南离岛免税新政正式实施,在品类、件数、行邮税门槛三方面同时放宽。二级市场上,免税板块应声大涨,中国中免股价一度飙升至8月3日249元/股的高点,公司目前已回落至220.36元/股,但年涨幅仍高达约149%,总市值达4302亿元。 中国中免此前名称为中国国旅,2020年6月,公司简称才正式由“中国国旅”变更为“中国中免”。公司成立于1994年,控股股东为中国旅游集团。2009年,中国中免登陆上交所,主要从事旅行社和免税业务。近年来,免税业务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2019年初,中国中免剥离公司旅行社业务,由此聚焦以免税业务为核心的旅游零售业务。 中国中免的经营模式为,在统一向供应商采购免税商品后,通过配送中心向中免系统下属免税店批发各类免税商品,再由下属免税店销售给出入境或海南离岛旅客。其中,部分免税店考虑到运输成本等原因,由供应商直接向这些免税店发货。 在免税经营领域,中国中免已是绝对龙头企业,免税行业属于国家特许经营行业,采用国企专营牌照管理,而中国中免不仅是国内最早获得牌照的公司,并且在现有的全部8张牌照中占据3张(中免、日上、海免)。另外5张则出自深免、珠免、中出服、中侨和王府井。 2020年上半年,中国中免营收达到193.1亿元,负责免税业务的全资子公司中免公司由此成为全球最大的免税零售商,超越Dufry和Lotte两大免税集团。 今年以来,在中国中免深耕的海南市场,公司通过积极开展折扣、满减、赠券等促销活动,培育发展离岛补购等新业态。新政落地后,中国中免亦持续加码海南离岛免税业务,包括增加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和三亚海棠湾免税城营业面积,吸纳更多国际品牌入驻,新增离岛提货点营业面积,等等。 另外,在20多公里外的海口西海岸,新的海口国际免税商城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据了解,这座免税城紧邻新海港,项目总占地面积675亩,地上建筑面积92.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8亿元人民币,由6个地块组成,预计今年年底地上主体封顶。建成后营业面积将是三亚国际免税城的两倍,成为亚洲最大的免税商城。 从业绩表现看,海南离岛免税新政也成为了疫情后公司业绩向好的关键。今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免税门店客源同比大幅下降,中国中免净利润下滑逾7成。但进入第三季度,由于公司离岛免税业务同比大幅增长,特别是毛利率较高的奢侈品箱包、腕表和贵重珠宝的销售大增,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58.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97%,实现净利润22.34亿元,同比增长141.90%,超出市场预期。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第三季度末,中国中免存货为127.7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2.51%,这主要是由于离岛免税政策利好,海南地区备货增加所致。 国海证券(行情000750,诊股)研报认为,中国在全球从疫情中恢复最快,国际奢侈品牌厂商逐渐认识到中国市场消费能力,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也有利于中国中免免税商品采购数量及品质的不断提升。 总体来看,在离岛免税政策红利释放,加之出境游受阻,中高端海外消费回流的背景下,离岛免税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根据海口海关统计,截至10月31日,免税新政实施4个月以来,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120.1亿元,同比增长2.14倍;购物人次178.3万人次,同比增长 58.8%;当前,海南离岛免税日均销售额已突破1亿元。 免税板块崛起是否可持续 免税行业已是大消费领域的明星板块,概念龙头中国中免和王府井2020年涨幅均在140%左右,海汽集团(行情603069,诊股)年内上涨约99%,百联股份(行情600827,诊股)、格力地产(行情600185,诊股)涨幅也在50%以上。不过上述个股自8月份以来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调。 在行业人士看来,免税行业作为促进消费回流的重要抓手,是政策红利加持下的优质赛道。 日前,在证券时报举办的“2020中国上市公司消费与投资论坛”上,国信证券(行情002736,诊股)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大消费组组长曾光表示,内循环的背景下,国内消费处在爆发期,中国中免今年的亮眼表现是很好的佐证。 曾光表示,以中国中免为例,虽然公司是典型的央企,但是符合赛道、格局和质地的三维度模型。从赛道的角度来说,中国的免税2019年收入达500亿元,但是中国人每年的海外购物消费能达到约五、六千亿元左右,国内消费仅占海外消费十分之一,在内循环以及消费回流的背景下,免税赛道长期增长空间十分可观。 就免税行业的强劲吸引力,光大银行(行情601818,诊股)金融市场分析师周茂华认为,一是中国消费升级,旅游等服务需求快速增长,海外免税消费成为旅游伴生;二是国内消费升级对海外部分高品质商品偏好;但从趋势看,两个市场未来潜力均较大,主要是国内经济持续发展,国内消费潜力巨大,中国进入卖全球、买全球并行发展阶段,同时,随着国内免税市场服务和免税商品质量提升,与海外免税商品“同质”或更有性价比,海外免税消费将不可避免出现回流。 当前,尽管业内对免税板块整体看好,但投资者仍需关注免税牌照发放带来的潜在竞争压力、出境游恢复等方面的影响。民生证券在2021年投资策略分析中指出,海南免税政策放宽后免税销售额高速增长,从长期视角看,免税行业将会持续承接海外消费回流。另外,免税企业陆续拥抱线上渠道,通过直邮和跨境电商等模式进一步提高免税销售额。但潜在风险是,免税牌照的放开如果引来行业竞争加剧,容易冲击当前较高的估值。 对于放开免税牌照后牌照含金量是否会稀释,曾光认为,整个行业过去也是“中免+几个地方牌照”的模式。“免税行业一看牌照,二看规模。虽然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有可能影响中免未来的市场份额预期和毛利率预期,但是整体上,中免占据主导地位的格局预计不会大幅改变。” 在出境游受阻,消费回流叠加双循环的背景下,免税行业似乎驶入了黄金赛道。一片喝彩中也不乏质疑之声,一部分投资者认为待海外疫情稳定,出境游复苏之后,会对国内免税市场造成冲击。对此,周茂华认为,从大趋势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消费升级潜力释放,国内加快对外开放与政策支持,免税消费市场发展空间仍大。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社服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内循环是未来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基调,而免税行业是将消费力留在国内的重要环节,也能创造出更多的服务业岗位。出境游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至少仍需要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免税市场对海外购物的替代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消费者可能逐渐会发现,免税商品的价格甚至会低于海外市场。一旦这种消费意识和认知被培养起来,即便出境游完全恢复也无法逆转免税行业蓬勃发展的趋势。
海口海关数据显示,7月1日至10月31日,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四个月,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120.1亿元,同比增长214.1%;购物人次178.3万人次,增长58.8%;购物件数1286.9万件,增长139.7%。 从7月实施免税新政以来,海南成为新的购物天堂。最新的免税政策里,个人最高免税额度从3万提升到10万,手机、酒类商品也纳入了免税范畴。相较于香港每次出境限额的5000元以及烟草、酒精特殊规定,海南的免税政策力度已然跃居上位。 海口海关数据显示,7月1日至10月31日,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四个月,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120.1亿元,同比增长214.1%;购物人次178.3万人次,增长58.8%;购物件数1286.9万件,增长139.7%。 与销售数字一样火爆的是免税板块的涨幅,二级市场上,7月1日至7月13日高点,仅两周之内,Wind免税店指数期间涨幅高达47%。尽管该板块此后整体回调,但概念龙头中国中免(行情601888,诊股)和王府井(行情600859,诊股)今年以来的涨幅仍高达约140%。 真实的海南免税店是否物美价廉?境外游复苏后免税行业是否仍然值得投资?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实地走访海南免税店并且采访多位行业专家一探究竟。 海南旅游的金字招牌 对于消费者而言,免税新政落地后发生了几大变化。首先是额度的提高。7月1日以后,免税额度由每人每年3万上升到每人每年10万。其次是件数放宽了,过去来海南购物,一次性只能带走香化产品12件。新政后增加到香化类产品30件,手机4件,酒类1500ML,其他件数不限。 “以前小小一只口红也算一件商品,三件套的套装就算三件,12件的额度很快就用光了,现在放宽限制以后就自由多了。”每年都要来海南度假一次的胡小姐告诉记者。 与记者6月初走访海南免税店不同,12月的海南迎来了全年的旅游旺季,与之相对的免税店也迎来了全年消费的高峰期。 目前海口有两家免税店——海口日月免税城和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城。正值双十二购物节,叠加圣诞节和跨年的活动,日月广场免税店人流量巨大,每个柜台前都排着数十米的队伍,他们中不少兼职做着“代购”的工作。他们中间的一些人一边拍着手里的发票,一边和手机那头的顾客语音交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免税店的客流已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大家均表示海南免税店的价格相较于港澳地区更有优势,相当于“线下拼多多”。记者注意到,各大品牌在最显眼的地方标注着品牌折扣,三件8.5折,5件8折是常见折扣,因此呼朋唤友一起买或者囤货式购买,是海南免税店的最佳打开方式。另外一些大排长龙的柜台是有闪购活动,也就是“限时折扣”。记者随手打开天猫进行比价,雅诗兰黛爆款产品小棕瓶精华天猫旗舰店75ml对应的价格是1150元,而在日月免税店的闪购活动中,该产品200ml(100ml*2)对应的价格是1253元。 在免税店中庭的一个格子间里,什么值得买(行情300785,诊股)APP与日月免税店联手玩起了直播带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这个直播间里的商品可以跨品牌跨公司进行累计折扣。是海口首家线下直播免税直选店。 有意思的是,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接触到的几位海南本地代购告诉记者,因为免税政策的巨大优惠和离岛免税的要求,岛内居民绞尽脑汁做起了代购。通常的操作是买一张从海口新海港到湛江徐闻港的船票,价格仅需41.5元,就可以大量购买免税商品。当然目前的政策并不鼓励这样的行为。 除了免税额度的增加,免税品品类的增加也为海南的免税消费带来增量。和过去主要以香化产品为主的国内免税不同,如今的海南免税品牌及品类的丰富堪比港澳地区。“以前来海南只能买买化妆品,现在宝格丽,罗意威这样的奢侈品入驻越来越多。” 券商分析师表示,在今年疫情背景下,新增离岛补购模式,件数已突破限制,渠道拓宽后,今年离岛免税营收规模仍有望创新高。这次离岛免税新政涉及免税品类扩充,将扩大消费人群覆盖面,带动购物人次及销售额增长。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此前接受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免税购物”是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一张重要的牌,既是疫情下形成海南自贸港开局新亮点的重大举措,也是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的现实需要。 免税新政助力行业复苏 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经营几乎由中国中免(601888)垄断。目前,该公司在海南拥有4家离岛免税店(三亚国际免税城、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琼海博鳌免税店)。此外,中国中免正在加紧海口国际免税城的建设。 今年7月1日,海南离岛免税新政正式实施,在品类、件数、行邮税门槛三方面同时放宽。二级市场上,免税板块应声大涨,中国中免股价一度飙升至8月3日249元/股的高点,公司目前已回落至220.36元/股,但年涨幅仍高达约149%,总市值达4302亿元。 中国中免此前名称为中国国旅,2020年6月,公司简称才正式由“中国国旅”变更为“中国中免”。公司成立于1994年,控股股东为中国旅游集团。2009年,中国中免登陆上交所,主要从事旅行社和免税业务。近年来,免税业务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2019年初,中国中免剥离公司旅行社业务,由此聚焦以免税业务为核心的旅游零售业务。 中国中免的经营模式为,在统一向供应商采购免税商品后,通过配送中心向中免系统下属免税店批发各类免税商品,再由下属免税店销售给出入境或海南离岛旅客。其中,部分免税店考虑到运输成本等原因,由供应商直接向这些免税店发货。 在免税经营领域,中国中免已是绝对龙头企业,免税行业属于国家特许经营行业,采用国企专营牌照管理,而中国中免不仅是国内最早获得牌照的公司,并且在现有的全部8张牌照中占据3张(中免、日上、海免)。另外5张则出自深免、珠免、中出服、中侨和王府井。 2020年上半年,中国中免营收达到193.1亿元,负责免税业务的全资子公司中免公司由此成为全球最大的免税零售商,超越Dufry和Lotte两大免税集团。 今年以来,在中国中免深耕的海南市场,公司通过积极开展折扣、满减、赠券等促销活动,培育发展离岛补购等新业态。新政落地后,中国中免亦持续加码海南离岛免税业务,包括增加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和三亚海棠湾免税城营业面积,吸纳更多国际品牌入驻,新增离岛提货点营业面积,等等。 另外,在20多公里外的海口西海岸,新的海口国际免税商城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据了解,这座免税城紧邻新海港,项目总占地面积675亩,地上建筑面积92.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8亿元人民币,由6个地块组成,预计今年年底地上主体封顶。建成后营业面积将是三亚国际免税城的两倍,成为亚洲最大的免税商城。 从业绩表现看,海南离岛免税新政也成为了疫情后公司业绩向好的关键。今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免税门店客源同比大幅下降,中国中免净利润下滑逾7成。但进入第三季度,由于公司离岛免税业务同比大幅增长,特别是毛利率较高的奢侈品箱包、腕表和贵重珠宝的销售大增,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58.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97%,实现净利润22.34亿元,同比增长141.90%,超出市场预期。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第三季度末,中国中免存货为127.7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2.51%,这主要是由于离岛免税政策利好,海南地区备货增加所致。 国海证券(行情000750,诊股)研报认为,中国在全球从疫情中恢复最快,国际奢侈品牌厂商逐渐认识到中国市场的消费能力,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也有利于中国中免免税商品采购数量及品质的不断提升。 总体来看,在离岛免税政策红利释放,加之出境游受阻,中高端海外消费回流的背景下,离岛免税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根据海口海关统计,截至10月31日,免税新政实施4个月以来,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120.1亿元,同比增长2.14倍;购物人次178.3万人次,同比增长 58.8%;当前,海南离岛免税日均销售额已突破1亿元。 免税板块崛起可否持续 免税行业已是大消费领域的明星板块,在行业人士看来,免税行业作为促进消费回流的重要抓手,是政策红利加持下的优质赛道。 日前,在证券时报举办的“2020中国上市公司消费与投资论坛”上,国信证券(行情002736,诊股)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大消费组组长曾光表示,内循环的背景下,国内消费处在爆发期,中国中免今年的亮眼表现是很好的佐证。 曾光表示,以中国中免为例,虽然公司是典型的央企,但是符合赛道、格局和质地的三维度模型。从赛道的角度来说,中国2019年的免税收入达500亿元,但是中国人每年的海外购物消费能达到约五六千亿元左右,国内消费仅占海外消费十分之一,在内循环以及消费回流的背景下,免税赛道长期增长空间十分可观。 就免税行业的强劲吸引力,光大银行(行情601818,诊股)金融市场分析师周茂华认为,一是中国消费升级,旅游等服务需求快速增长,海外免税消费成为旅游伴生;二是国内消费升级对海外部分高品质商品偏好。但从趋势看,两个市场未来潜力均较大,主要是国内经济持续发展,国内消费潜力巨大,中国进入卖全球、买全球并行发展阶段,同时,随着国内免税市场服务和免税商品质量提升,与海外免税商品“同质”或更有性价比,海外免税消费将不可避免出现回流。 当前,尽管业内对免税板块整体看好,但投资者仍需关注免税牌照发放带来的潜在竞争压力、出境游恢复等方面的影响。民生证券在2021年投资策略分析中指出,海南免税政策放宽后免税销售额高速增长,从长期视角看,免税行业将会持续承接海外消费回流。另外,免税企业陆续拥抱线上渠道,通过直邮和跨境电商等模式进一步提高免税销售额。但潜在风险是,免税牌照的放开如果引来行业竞争加剧,容易冲击当前较高的估值。 对于放开免税牌照后牌照含金量是否会稀释,曾光认为,整个行业过去也是“中免+几个地方牌照”的模式。“免税行业一看牌照,二看规模。虽然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有可能影响中免未来的市场份额预期和毛利率预期,但是整体上,中免占据主导地位的格局预计不会大幅改变。” 在出境游受阻,消费回流叠加双循环的背景下,免税行业似乎驶入了黄金赛道。一片喝彩中也不乏质疑之声,一部分投资者认为待海外疫情稳定,出境游复苏之后,会对国内免税市场造成冲击。对此,周茂华认为,从大趋势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消费升级潜力释放,国内加快对外开放与政策支持,免税消费市场发展空间仍大。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社服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内循环是未来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基调,而免税行业是将消费力留在国内的重要环节,也能创造出更多的服务业岗位。出境游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至少仍需要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免税市场对海外购物的替代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即便出境游完全恢复也无法逆转免税行业蓬勃发展的趋势。
(原标题:实探免税海南:价格媲美拼多多 岛内居民忙代购) 证券时报记者 张骞爻 李曼宁从7月实施免税新政以来,海南成为新的购物天堂。最新的免税政策里,个人最高免税额度从3万提升到10万,手机、酒类商品也纳入了免税范畴。相较于香港每次出境限额的5000元以及烟草、酒精特殊规定,海南的免税政策力度已然跃居上位。海口海关数据显示,7月1日至10月31日,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四个月,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120.1亿元,同比增长214.1%;购物人次178.3万人次,增长58.8%;购物件数1286.9万件,增长139.7%。与销售数字一样火爆的是免税板块的涨幅,二级市场上,7月1日至7月13日高点,仅两周之内,Wind免税店指数期间涨幅高达47%。尽管该板块此后整体回调,但概念龙头中国中免和王府井今年以来的涨幅仍高达约140%。真实的海南免税店是否物美价廉?境外游复苏后免税行业是否仍然值得投资?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实地走访海南免税店并且采访多位行业专家一探究竟。海南旅游的金字招牌对于消费者而言,免税新政落地后发生了几大变化。首先是额度的提高。7月1日以后,免税额度由每人每年3万上升到每人每年10万。其次是件数放宽了,过去来海南购物,一次性只能带走香化产品12件。新政后增加到香化类产品30件,手机4件,酒类1500ML,其他件数不限。“以前小小一只口红也算一件商品,三件套的套装就算三件,12件的额度很快就用光了,现在放宽限制以后就自由多了。”每年都要来海南度假一次的胡小姐告诉记者。与记者6月初走访海南免税店不同,12月的海南迎来了全年的旅游旺季,与之相对的免税店也迎来了全年消费的高峰期。目前海口有两家免税店——海口日月免税城和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城。正值双十二购物节,叠加圣诞节和跨年的活动,日月广场免税店人流量巨大,每个柜台前都排着数十米的队伍,他们中不少兼职做着“代购”的工作。他们中间的一些人一边拍着手里的发票,一边和手机那头的顾客语音交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免税店的客流已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大家均表示海南免税店的价格相较于港澳地区更有优势,相当于“线下拼多多”。记者注意到,各大品牌在最显眼的地方标注着品牌折扣,三件8.5折,5件8折是常见折扣,因此呼朋唤友一起买或者囤货式购买,是海南免税店的最佳打开方式。另外一些大排长龙的柜台是有闪购活动,也就是“限时折扣”。记者随手打开天猫进行比价,雅诗兰黛爆款产品小棕瓶精华天猫旗舰店75ml对应的价格是1150元,而在日月免税店的闪购活动中,该产品200ml(100ml*2)对应的价格是1253元。在免税店中庭的一个格子间里,什么值得买APP与日月免税店联手玩起了直播带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这个直播间里的商品可以跨品牌跨公司进行累计折扣。是海口首家线下直播免税直选店。有意思的是,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接触到的几位海南本地代购告诉记者,因为免税政策的巨大优惠和离岛免税的要求,岛内居民绞尽脑汁做起了代购。通常的操作是买一张从海口新海港到湛江徐闻港的船票,价格仅需41.5元,就可以大量购买免税商品。当然目前的政策并不鼓励这样的行为。除了免税额度的增加,免税品品类的增加也为海南的免税消费带来增量。和过去主要以香化产品为主的国内免税不同,如今的海南免税品牌及品类的丰富堪比港澳地区。“以前来海南只能买买化妆品,现在宝格丽,罗意威这样的奢侈品入驻越来越多。”券商分析师表示,在今年疫情背景下,新增离岛补购模式,件数已突破限制,渠道拓宽后,今年离岛免税营收规模仍有望创新高。这次离岛免税新政涉及免税品类扩充,将扩大消费人群覆盖面,带动购物人次及销售额增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此前接受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免税购物”是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一张重要的牌,既是疫情下形成海南自贸港开局新亮点的重大举措,也是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的现实需要。免税新政助力行业复苏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经营几乎由中国中免(601888)垄断。目前,该公司在海南拥有4家离岛免税店(三亚国际免税城、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琼海博鳌免税店)。此外,中国中免正在加紧海口国际免税城的建设。今年7月1日,海南离岛免税新政正式实施,在品类、件数、行邮税门槛三方面同时放宽。二级市场上,免税板块应声大涨,中国中免股价一度飙升至8月3日249元/股的高点,公司目前已回落至220.36元/股,但年涨幅仍高达约149%,总市值达4302亿元。中国中免此前名称为中国国旅,2020年6月,公司简称才正式由“中国国旅”变更为“中国中免”。公司成立于1994年,控股股东为中国旅游集团。2009年,中国中免登陆上交所,主要从事旅行社和免税业务。近年来,免税业务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2019年初,中国中免剥离公司旅行社业务,由此聚焦以免税业务为核心的旅游零售业务。中国中免的经营模式为,在统一向供应商采购免税商品后,通过配送中心向中免系统下属免税店批发各类免税商品,再由下属免税店销售给出入境或海南离岛旅客。其中,部分免税店考虑到运输成本等原因,由供应商直接向这些免税店发货。在免税经营领域,中国中免已是绝对龙头企业,免税行业属于国家特许经营行业,采用国企专营牌照管理,而中国中免不仅是国内最早获得牌照的公司,并且在现有的全部8张牌照中占据3张(中免、日上、海免)。另外5张则出自深免、珠免、中出服、中侨和王府井。2020年上半年,中国中免营收达到193.1亿元,负责免税业务的全资子公司中免公司由此成为全球最大的免税零售商,超越Dufry和Lotte两大免税集团。今年以来,在中国中免深耕的海南市场,公司通过积极开展折扣、满减、赠券等促销活动,培育发展离岛补购等新业态。新政落地后,中国中免亦持续加码海南离岛免税业务,包括增加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和三亚海棠湾免税城营业面积,吸纳更多国际品牌入驻,新增离岛提货点营业面积,等等。另外,在20多公里外的海口西海岸,新的海口国际免税商城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据了解,这座免税城紧邻新海港,项目总占地面积675亩,地上建筑面积92.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8亿元人民币,由6个地块组成,预计今年年底地上主体封顶。建成后营业面积将是三亚国际免税城的两倍,成为亚洲最大的免税商城。从业绩表现看,海南离岛免税新政也成为了疫情后公司业绩向好的关键。今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免税门店客源同比大幅下降,中国中免净利润下滑逾7成。但进入第三季度,由于公司离岛免税业务同比大幅增长,特别是毛利率较高的奢侈品箱包、腕表和贵重珠宝的销售大增,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58.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97%,实现净利润22.34亿元,同比增长141.90%,超出市场预期。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第三季度末,中国中免存货为127.7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2.51%,这主要是由于离岛免税政策利好,海南地区备货增加所致。国海证券研报认为,中国在全球从疫情中恢复最快,国际奢侈品牌厂商逐渐认识到中国市场的消费能力,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也有利于中国中免免税商品采购数量及品质的不断提升。总体来看,在离岛免税政策红利释放,加之出境游受阻,中高端海外消费回流的背景下,离岛免税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根据海口海关统计,截至10月31日,免税新政实施4个月以来,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120.1亿元,同比增长2.14倍;购物人次178.3万人次,同比增长58.8%;当前,海南离岛免税日均销售额已突破1亿元。免税板块崛起可否持续免税行业已是大消费领域的明星板块,在行业人士看来,免税行业作为促进消费回流的重要抓手,是政策红利加持下的优质赛道。日前,在证券时报举办的“2020中国上市公司消费与投资论坛”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大消费组组长曾光表示,内循环的背景下,国内消费处在爆发期,中国中免今年的亮眼表现是很好的佐证。曾光表示,以中国中免为例,虽然公司是典型的央企,但是符合赛道、格局和质地的三维度模型。从赛道的角度来说,中国2019年的免税收入达500亿元,但是中国人每年的海外购物消费能达到约五六千亿元左右,国内消费仅占海外消费十分之一,在内循环以及消费回流的背景下,免税赛道长期增长空间十分可观。就免税行业的强劲吸引力,光大银行金融市场分析师周茂华认为,一是中国消费升级,旅游等服务需求快速增长,海外免税消费成为旅游伴生;二是国内消费升级对海外部分高品质商品偏好。但从趋势看,两个市场未来潜力均较大,主要是国内经济持续发展,国内消费潜力巨大,中国进入卖全球、买全球并行发展阶段,同时,随着国内免税市场服务和免税商品质量提升,与海外免税商品“同质”或更有性价比,海外免税消费将不可避免出现回流。当前,尽管业内对免税板块整体看好,但投资者仍需关注免税牌照发放带来的潜在竞争压力、出境游恢复等方面的影响。民生证券在2021年投资策略分析中指出,海南免税政策放宽后免税销售额高速增长,从长期视角看,免税行业将会持续承接海外消费回流。另外,免税企业陆续拥抱线上渠道,通过直邮和跨境电商等模式进一步提高免税销售额。但潜在风险是,免税牌照的放开如果引来行业竞争加剧,容易冲击当前较高的估值。对于放开免税牌照后牌照含金量是否会稀释,曾光认为,整个行业过去也是“中免+几个地方牌照”的模式。“免税行业一看牌照,二看规模。虽然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有可能影响中免未来的市场份额预期和毛利率预期,但是整体上,中免占据主导地位的格局预计不会大幅改变。” 在出境游受阻,消费回流叠加双循环的背景下,免税行业似乎驶入了黄金赛道。一片喝彩中也不乏质疑之声,一部分投资者认为待海外疫情稳定,出境游复苏之后,会对国内免税市场造成冲击。对此,周茂华认为,从大趋势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消费升级潜力释放,国内加快对外开放与政策支持,免税消费市场发展空间仍大。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社服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内循环是未来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基调,而免税行业是将消费力留在国内的重要环节,也能创造出更多的服务业岗位。出境游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至少仍需要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免税市场对海外购物的替代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即便出境游完全恢复也无法逆转免税行业蓬勃发展的趋势。
2020年已彻底成为历史。 回顾这令人百感交集的一年,除了疫情,我们听到最多的词语大概就是促消费了。为了提振经济,从中央到地方都不约而同地将“促消费”作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抓手,很多人也都见证了直播带货的异军突起,记住了消费券、内循环等关键词。 即将到来的2021年,消费市场又将有哪些看点值得期待呢?我们不妨做一番展望。 一 增长将成全年核心基调 众所周知,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扰乱了所有人的节奏。为了防控疫情,一季度全国居民大面积居家隔离,各地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交通运输管控措施,导致一些地区物流不畅,影响了消费的实现,部分企业的复工复产有所延迟,消费品供给受影响,市场需求难以被充分满足……种种原因,致使消费增速骤降。 此后,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日渐稳定与持续向好,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稳步推进,国人的跨省流动也不再受限,国民经济运行日益回归正常轨道,消费增长势头不断恢复,8月份就实现了社零当月同比增速的由负转正,累计同比的负增长幅度也在不断收窄,航班的班次也回到了疫情之前的水平,既彰显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又反映出国人消费的巨大潜力(见图1、图2)。 那么,这种良好的势头会在2021年得到进一步延续吗?在我看来,除非再度发生极端情况,否则答案将是毫无悬念的肯定。 经过了一整年的历练,我们已在疫情防控上积累了大量成熟经验,即便是国内零星病例依然时有发生,我们每次也都能够迅速掌控住局势并将其扑灭,况且疫苗已经问世并推广,因此国内再度大面积爆发疫情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就为后续消费市场的持续回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人们不用再像2020年春节期间那样大面积隔离,商场、餐馆、影院都不用再停业,物流也不会再度大量积压……当疫情不会对消费场景和生产活动造成强限制之时,消费的增长自然水到渠成。 此外,还有三股力量在推动消费市场的提振: (1)需求方面:居民消费需求企稳,信心不断修复。 国民经济的回暖,带动了国人收入增速的反弹。从数据上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累计同比已在2020年第三季度实现了由负转正(见图3),同时人们的消费者信心以及对后续市场走势的预期都在日益改善,这将为消费需求的稳定与消费潜力的释放打下基础。 (2)供给方面:新业态有望继续引领新消费。 在疫情的倒逼之下,2020年线上消费呈现象级崛起之势,从生鲜电商、直播带货、在线拼团,到短视频娱乐、游戏、线上教育、线上医疗问诊、远程办公,各种场景悉数“触网”。现象的背后,是各行各业数字化进程的提速,是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是互联网的全面覆盖,也是消费增长新动能的展现。 如今,借着“新基建”的东风,消费市场的数字基础设施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再叠加线上线下融合进程的全面提速,智慧供应链正不断整合,各种新业态与新模式都在蓬勃发展,国人新的消费习惯也日益养成,这些都会给消费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可以预期的是,2021年新消费将继续扮演消费“压舱石”的角色。 (3)政策方面:政策利好不断涌现。 近些年,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并着力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激发国人消费潜力的释放,而正如前文所说,从中央到地方都将促消费作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抓手。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重申了消费的重要地位。随着前期政策的逐步兑现,消费市场势必继续繁荣。 一言以蔽之,“增长”将会成为贯穿整个2021年消费市场的核心基调。 二 免税消费引导消费回流 元旦假期刚过,一则新闻引来了市场高度关注: “今年元旦假期期间,海口海关共监管销售离岛免税品66.9万件,购物人数7.6万人次,销售金额5.4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200%、80.9%和195.16%,创历年元旦假期新高。” 数据揭示了免税经济的巨大能量,以及海外消费回流的事实。 出于种种原因,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可选择的情况下,都热衷于把钱花到海外去,这在奢侈品消费领域表现尤甚。 连续多年,我国都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根据贝恩的《全球奢侈品市场跟踪》,2019 年全球个人奢侈品市场销售规模约为2810亿美元,其中有35%的份额来自于中国居民,然而超过七成的奢侈品消费都是在境外完成的,包括服饰、香水、箱包、珠宝、手表等等。大量的海外购物不仅造成了每年超过2000亿美元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还消耗了我国大量的外汇储备,更是加剧了消费外流之势。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奢侈品的关税率较高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国内外价格差异普遍较大,海外更为友好的价格也就成为了吸引中国消费者目光的最大筹码。 不过换个角度看,若是能通过某些有效措施来真正改善奢侈品在国内的售价和丰富程度,那么这部分外流的消费是很容易留在国内的,这种消费的“转移”自然要比一味地“挖掘”国内消费更加容易。 在此背景下,免税经济站上了风口:由于免征了进口海关税、进口环节消费税、增值税等税收,免税商品普遍要比百货公司相同商品的价格低30%左右;同时,免税商品均为国际著名品牌,都是从各国际品牌供应商直接采购,具有正品保障;商品主要门类包括烟草制品、葡萄酒及烈酒、香水化妆品、时尚品及配件、腕表珠宝及高级书写工具、糖果及食品、旅行用品等等,结构上同外流的海外消费结构也更加接近。 因此,通过积极布局国内免税行业的发展,采取增加免税店数量及免税商品种类、提升免税购物限额等措施,能够精准锁定特定的消费人群并为之提供更为丰富的消费选择,而且不会对全国零售体系及生态造成较大规模的冲击,堪称是承接海外消费回流的最有效的抓手。 于是我们看到了在2020年,我国大力推动海南免税政策的落地,通过减免关税和增值税等方式来降低商品价格;而在“国内大循环”的发展基调下,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又经数轮调整,优惠力度更上一层楼(见下表),也大大激发了国人前去购物的热潮。 除此之外,免税牌照的放开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长期以来,我国的免税业务都是由国家专营管理,采用的是牌照准入制,企业须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方可具备开展免税品业务的经营资格,开设新的免税店网点同样需要征求有关部门的审批,免税品则是由免税商店的经营单位统一进口、统一制定零售价格、统一制定管理规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国有资本的进入,再加上免税牌照数量的稀缺,既不利于市场竞争,也不利于运营水平的提升。 不过,这一局面已经有所转变。 就在2020年6月9日,王府井(行情600859,诊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已获得免税品经营资质。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主营业务还是企业性质,王府井集团同此前几家企业相比均有不同,反映出国家对免税资质审批条件和方向正在改变,也表明了我国免税政策的进一步放开,以及市场化改革程度的加强,而基于自身强大的门店布局,及其在品牌商资源、消费场景、运营经验等领域的积累和优势,王府井集团很有可能会在免税店上发力——这可是又一片浩瀚无垠的蓝海。 一边是海外疫情依然严峻,出国旅游人次急剧下滑,曾经外流的消费都将转移至国内,一边是免税政策的逐渐放开,免税店或将踏上发展快车道。这些对于消费市场来说都是好消息,且看免税经济如何在2021年大展拳脚。 三 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 疫情期间,市场上涌现出了不少关于“消费降级”的讨论。不过在我看来,国人消费升级的步伐并没有因为疫情的到来而有所停止或是倒退,只因消费升级的内涵被很多人误读了。 判断消费是否升级,应立足于考察消费者福利是否得到提升;而所谓的“消费者福利”,除了包括人们熟知的消费总量增加、消费结构的优化等内容外,还应涵盖消费品质的提升、消费内容的丰富、消费形式的多样等多个范畴。 根据国泰君安(行情601211,诊股)证券的研究报告,使消费者福利提升的作用机制有二:一是居民收入增加而引致的“财富效应”,二是科技进步促使生产曲线变化,进而引致居民消费选择与消费方式变化的“进步效应”(参见图5、图6)。各种复杂的消费升级现象与市场行为,基本都可以从中找到合理的解释,而这也告诉我们,仅从商品价格或质量来判断消费的升级或降级,都是有失偏颇的。 不难发现,当前国人的消费升级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来,品质消费需求旺盛。 疫情爆发,引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全民健康教育,广大消费者对于健康消费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无论是产品使用上还是生活方式上,消费者普遍对带有健康、安全、品质等属性的选项格外重视。于是我们看到了,能够减少疾病、符合营养健康长期需求的商品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生鲜类食品备受追捧,健康家电产品的需求持续上升,全民体育运动兴起使得健身器材热销,这些都是“升级”的表现。 与此同时,偏高端领域的消费需求依然强烈。从数据上看,代表高品质消费的化妆品、通讯器材、金银珠宝等品类,零售额当月同比增速基本都显著高于社零总额(见图7),更加佐证了国人整体的消费升级态势。 二来,消费心智愈发成熟。 经历了疫情,部分人开始重新思考财富的意义,消费也随之变得更加理性,越来越注重对自我实现需求的追求,也越来越注重商品的品质和性价比:原本就崇尚高性价比商品的消费者变得更加坚定,而之前还在追求个性化商品与名牌的消费者开始有意识地淡化对品牌溢价的执着——这有些类似于日本的“第四消费社会”,即回归消费的真谛,看重商品本身,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个性化和高端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受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同抗疫经历的感染,国人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得到强化;同时在“国内大循环”的新发展思路下,我们将更加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寻求发展,这些对于本土品牌的崛起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新一轮国货潮已经在路上。 在消费升级的倒逼之下,“品质革命”在2021年势必会进一步提速,而这也将带动产业端的全方位升级,包括产品研发、创意设计、性能把控、产品包装、市场营销各个环节;与此同时,本土品牌也将会快马加鞭地迎头赶上,更加注重商品质量与价值创造,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并有望在抢占未来市场和产业竞争制高点上大放异彩。 这些,都将为2021年我国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持续赋能。 四 跨境电商迎来机遇 虽然海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但却给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创造了机会,理由有三: 首先,是中国出口持续回暖,产能正在弥补海外缺口。 放眼全球,中国经济可谓一枝独秀,出口数据可以佐证这一点。Wind数据显示,自2020年第三季度起,中国的货物出口当月同比一直都呈正增长态势,反观美国、英国、日本、欧盟等经济体的出口,尚不能彻底摆脱疫情的困扰(见图8)。 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其他国家和地区部分行业的停摆引发了明显的产能缺口,而由于中国经济率先走出泥潭,产能持续复苏,故而全球订单中的相当一部分都集中涌向了中国,进而带动了出口的增长。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前10个月,我国机电产品、纺织品、塑料制品和家具的出口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3.8%、34.8%、18%和7.9%。 其次,是海外消费者的线上消费习惯得以形成。 当前,海外各国抗疫之路依然艰难漫长,很多无法出门的消费者不得不更多地诉诸于互联网,由此潜移默化地重塑着他们的线上消费习惯,这从亚马逊公司的财报中可以窥探一斑。 数据显示,2020年Q3亚马逊营收达到961亿美元,与2019年Q3的700亿美元相比,大幅度增长了37.3%;其中,在线商店的净销售额为483.5亿美元,同比增长38%,占总净销售额的一半;净利润为63.31亿美元,同比增长197%。 而statista数据也表明,2020年来,Amazon.com访问次数(台式机和移动设备)呈持续上升趋势,9月访问量达24.37亿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8.4%;沃尔玛线上购物平台9月访问量也达到了3.86亿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6.2%。 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海外消费者消费行为自线下至线上转移的趋势。可以预期的是,随着全球疫情防控工作的长期持续,海外的线上消费也将变得常态化,就像2003年我国非典过后,线上消费方式得以沿袭并发展壮大一般。 最后,是海外电商的渗透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我们不妨以中美两国为例来加以对比。根据Euromonitor的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在家用电器、消费电子、酒饮、服装与鞋类、美容与个护、包装食品、宠物护理多个领域的电商渗透率均显著高于美国(见图9),而差距的另一面,恰恰是提升空间的客观存在。 上述三个方面,正是利好我国跨境电商的重要因素。事实上,目前我国跨境电商在欧美韩等国家和地区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已经颇为完善,外汇支付、境内外仓储物流、转运清关等环节都已较为成熟,而借助此次疫情的东风,海外消费市场的电商渗透率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也为中国商品的出海提供了机遇。 其实,我们已经尝到了其中的“甜头”。以家居板块为例,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2020年9月,国内某大型电商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上的订单和收入均呈爆发式增长,其中大件家具销售额同比暴涨3倍,居家办公椅在欧洲销售额暴涨500%,沙发销售额同比上涨超200%,大型室内灯具上涨超50%,紫外线杀菌灯同比增幅近200%;另外,该电商平台国际站数据也显示,截至10月下旬,家具行业交易额同比增长191%,支付订单数同比增长112%。行业出口需求火爆,许多工厂订单已经排到年后…… 2021年的跨境电商会逆势崛起吗?拭目以待。 五 结语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或许有人会觉得本文的展望有些偏乐观,但我想说的是,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小池塘,既然是大海,就会既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巨浪,有挑战,也有机遇。纵然狂风骤雨能掀翻小池塘,但却无法撼动大海分毫,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任何艰难险阻我们都挺过来了。更何况,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2020年,即便如此艰难,我们依然有希望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展望2021年,我们不是更应该充满信心吗? 当然,国家的发展也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奋斗。2021年,让我们携起手来,一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