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继1月26日摊上“免税”概念股价涨停之后,2019年12月刚完成借壳上市的家居卖场巨头居然之家(000785.SZ)还是被打回了“原形”,连续四个交易日股价下跌,累计跌幅达11.21%。 2月1日,居然之家收报7.05元,跌3.03%,总市值约460亿元。期间,居然之家最低报6.90元,跌5.36%,创今年以来的最低值。 居然之家近五个交易日股价走势,图片来源:雪球 上一个交易日(1月29日)晚间,居然之家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13.5亿元-15亿元、扣非净利润13亿元-14.5亿元,同比下降57.21%-52.45%、8.60%-31.51%。 而居然之家在借壳上市时,曾与壳资源持有人武汉中商签署业绩对赌协议。2019年到2021年,居然之家要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0.6亿元、24.16亿元和27.19亿元。 2019年,居然之家“踩线”完成首个业绩期承诺。而2020年全年归母净利大幅下滑,扣非净利最高也仅为14.5亿元,距离业绩承诺要求的24.1亿元差距明显。 2020年扣非净利最高降三成仅14.5亿元 居然之家在业绩预告中,将2020年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归结为三方面。 “受新冠疫情严重影响”是首要原因,居然之家表示,初步估算,新冠疫情累计影响公司营业收入约 21-23 亿元,影响净利润约 13-14.5 亿元。 其二,2020年投资收益减少。主要原因是2019年7月居然设计家引进阿里巴巴,转让居然设计家的部分股权,产生了7.74亿元投入收益,2020年无此类投入收益。 2019年,正是在这7.74亿元的帮助下,2019年居然之家营收91元,归母净利润31.26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1.17亿元,完成对赌期首个业绩承诺,这也是居然之家上市之后的首份年报。 其三,2019年居然之家形成了3.3亿元的负商誉计入营业外收入,从一定程度上增厚了公司的利润,但2020年无此类变动。 公开资料显示,居然之家主营家居产品零售、家装服务、家居卖场业务、家居建材超市业务和装修业务等泛家居业务。 2019年12月26日,“武汉中商”的证券简称变更为“居然之家”。至此,历时近1年,居然之家借壳武汉中商登陆A股市场,成为继美凯龙(SH:601828)后,又一家登陆A股市场的家居卖场巨头。 彼时,单从账面资产来看, 356.5亿元的交易对价并不便宜。因为居然之家方面涉及交易的净资产仅为111.99亿元,溢价率为218.54%。 由此,这也留下了如今悬在居然之家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对赌协议。 根据对赌协议的内容,居然之家承诺在2019-2021年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将不低于20.6亿元、24.16亿元和27.19亿元。 图片来源:居然之家2020年年度业绩预告公告 以2020年业绩预告来看,受新管疫情影响,加“助力因素”减少的情况下,居然之家今年完成对赌协议压力颇大。 “初步估算家居连锁无法完成 2020 年度业绩预测。”居然之家也在业绩预告中表示,在2020 年业绩数据审计确定及履行必要程序之后,或将确定具体的业绩承诺调整方案。 为资金纾困,年末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35亿元 2020年以来,受到新冠肺炎影响,众多行业受到重创。居然之家属于房地产下游行业,与房地产行业高度绑定,但也受到了不小冲击。 2020年一季度,居然之家扣非净利润只有2.66亿元,同比下滑33.73%,仅为对赌协议中承诺利润的十分之一。 至上半年,居然之家扣非净利润3.86亿元,同比下降58.09%。同期,现金流由正转负,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5.58亿元。 居然之家表示,现金流主要是疫情期间给予商户减租、免租及缓交政策,代收商家货款沉淀减少所致。 三季度,居然之家实现了单季度环比增长49.75%,同比增长4.16%。 但即使如此,居然之家也没能挽回颓势,前三季度营收62.48亿元,同比下降4.00%;归母净利润9.15亿元,同比下降59.91%;扣非净利润8.74亿元,同比下降41.86%。 图片来源:搜狐财经 截止前三季度,居然之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4.02亿元,2019年同期为13.66亿元微增2.6%。 不过,去年全年居然之家这一指标为25.74亿元。要恢复到去年这一水平,难度也颇大。 居然之家也在想办法缓解自身的资金压力,扩充自己的资金池。 去年11月30日,居然之家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报告书,合计募资35.95亿元,小米、阿里巴巴等23位投资者参与认购,认购后股份数量占发行后总股本的7.8%。 此前9月,居然之家取消了“20居然之家MTN001”债券的发行计划,取而代之的是前述提到的定增。 除了自身经营之外,上市以来,居然之家的市值也一直在波动中往下掉。 截至2月1日收盘,居然之家当前的市值约为460亿元。相较于2019年12月上市时的市值最高点,仅一年零约一个月的时间里,已经蒸发约189亿元。 数字化转型之下,还搭上“免税”快车 从居然之家对外公布的信息来看,虽2020年受疫情重压,但其也在危机中寻找到了新的机会。 “公司同城站覆盖城市从 2019 年的 5 城扩大至 130 城,上线商品数量从1.2 万件增至 119 万件。”居然之家在2020年业绩预告中表示,2020年其全面推进数字化,开辟六个新赛道。 去年12月,居然之家还发布“新零售成果暨数字化战略”,推出六大IP以打造“数字化时代家装家居产业服务平台”。 居然之家称,这六大IP所对应的每个赛道跑通之后均可在5年内,为其贡献超百亿的营收。 居然之家计划,未来5年内(2025年)线下开业门店力争突破1000家,年销售额(GMV)超过1500亿元;10年内(2030年),线下开业门店力争突破1500家,年销售额(GMV)超过3000亿元。 而除了数字化转型之外,今年1月25日,居然之家还公告表示将涉足海南免税品经营,子公司将斥资1470万元与旅投黑虎展开合作。 此外,居然之家还与海南旅投免税品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将约4.7万平方米的物业出租用于开设海旅免税城和开展配套经营服务。 海旅免税城现为三亚市区内面积最大的离岛免税店,现已开业。 而本次对外投资成立合资公司,开展日用免税品经营业务,也是居然之家的首个免税项目,所涉的业务仍处在初期阶段。 受上述消息影响,居然之家在公告后的首个交易日(1月26日)涨停报7.94元,总市值约为518亿元,创下2021年的最高值。 但沾上“免税”概念的居然之家,仅维持了“一日风光”。此后的4个交易日里(1月27日至2月1日),居然之家股价一路下跌,跌幅从3.03%-5.29%不等。 而拉长时间线来看,受业绩及市场情绪的影响,居然之家股价下行已有时日。自8月3日创下阶段高点10.6元,至2月1日收盘已跌超53.62%。 居然之家2020年至今股价走势,图片来源:雪球 近年来,入局免税的企业不在少数。去年4月,“王府井控股股东首旅集团在申请免税牌照”的消息不断传出。 直到2个月后,上述消息坐实,王府井获免税品经营资质。在这期间,王府井股价持续走高涨超110%。 而如今,家居卖场龙头企业居然之家也要踏入这一赛道。不过,在零售经验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居然之家能否走好这一盘棋还是未知数。 而摆在居然之家面前的首要问题,还是在2020年业绩下滑的情况下,如何解决“第二个业绩承诺期对赌无法完成”的现实难题。
农历新年即将来临,深圳依旧温暖。在阳光照射下,位于罗湖口岸旁的罗湖商业城还是那么“耀眼”。只是,由于新冠疫情来袭,香港特区政府先后暂停了包括罗湖在内多个口岸的通关服务。没有了来往过关的游客,罗湖商业城陷入了一片寂静。“罗湖商业城要摆脱过去的帽子不容易,但所在的口岸火车站片区位置还是很优越,我们都希望可以尽快转型。”在罗湖商业城经商的黄经理还是有所期待。 那么,新的希望在哪里?不管是在罗湖商业城所在的罗湖人民南片区,还是盐田的沙头角片区,深圳多区都将焦点落在了当前火热的“免税购物”上。深圳的消费规模与自身在全国中的经济地位极不匹配,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新发力点似乎落在了“免税消费中心”。 罗湖盐田发力 免税消费中心 近年来各地纷纷发力免税业,正是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而在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已经提出多年。另一边,海南自实施免税新政以后成为了新的“购物天堂”。数据显示,2020年海南免税店总销售额(含有税销售)327亿元,同比增长127%,亮眼的成绩背后离不开海南离岛免税新政策释放的红利。而在A股市场上,免税相关概念股也一度成为市场追捧的焦点。 最近,深圳各区两会陆续召开。记者发现,罗湖和盐田区都将“免税消费中心”提上了日程。1月14日召开的深圳市罗湖区第七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就提出,未来罗湖要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为主要目标,推动东门、人民南商圈改造升级,部署“大湾区免税城”建设等龙头标杆性项目,以此带动罗湖商贸业整体转型升级。据悉,罗湖将积极争取市内免税政策落地,打造高端免税消费中心。发挥国贸大厦毗邻罗湖口岸优势,引进优质港货、国际精品、国货精品,推动境外消费回流和国货精品走出去。此前,罗湖区已经提出“全域消费”概念。按照规划,罗湖口岸至莲塘口岸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将建设免税购物区,优化口岸免税店品牌布局,支持国货精品进入口岸免税店。 将“免税消费中心”提上工作日程的不止罗湖区。盐田区提出接下来将全力推进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积极推进“一核四区”建设,重点打造0.73平方公里沙头角跨境免税消费核。盐田区委书记陈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正积极研究以“深港先行先试”,争取类似于“海南岛模式”的相关免税政策,在限定区域、限定额度内,游客可以购买到物美价廉的优质商品。 商家希望尽快落地 提起盐田,很多人就会想起“一街两制”的中英街,绝对是许多深圳市民和游客的“购物胜地”。 有购物者表示,这里的商品价格折算下来还是比深圳一些商店低,而且这里卖的主要还是港货。市民张先生对记者表示,“现在还去不了香港,在中英街买一些日常的港货还是不错的选择。”记者在盐田区政协网站也查询到2019年提出的一份《关于如何活化改造中英街 构建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的提案》,《提案》提到中英街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繁琐的通关手续及限量限时限额措施等,提出包括翻新中英街,开拓第二关口,建立地下停车场,改善周边交通配套;简化通关手续,延长通关时间;引入高端品牌,提高免税额度等建议。如今,深圳中英街联检大楼新查验厅正式启用,中英街二通道也将建成,通关布局将进一步优化。 如果说中英街已经成了深圳“免税消费中心”的雏形,罗湖的商家则希望规划可以赶紧落地。“希望可以赶紧恢复通关。”黄经理显得有些无奈,“罗湖商业城经历过辉煌,享受香港人过关消费带来的红利,但那已经是过去时,现在的铺租和此前辉煌时期相比已相差甚远。现在政府有规划,我们都希望可以尽快落实,罗湖商业城还有整个人民南是时候要转型了。” 市内免税政策有望放开 提起深圳的消费,就离不开赴港消费。长期以来,赴港消费等异地消费对深圳消费存在虹吸效应。有市场人士也建议,目前赴港消费有所放缓,深圳应抓住时机直击消费短板,打造与深圳经济相适应的消费升级,但目前所欠缺的还是政策落地。 近日,在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广东提出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布局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推动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内免税店,引导境外消费回流。 可以说,这是一个重大机遇。中国(深圳)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对记者表示,相关政策会推进免税品消费成为消费经济的新增长点。从国际经验来看,免税品消费行业非常重要、不可或缺。此外,“双循环”经济思路下,免税行业消费人群精准定位于大量存在海外消费行为的国内居民,正在成为引导消费回流的有效工具。余凌曲认为,消费回流的效果应该会很明显,以深圳为例,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相比其他一线城市明显偏低,一个重要原因是深圳人喜欢在香港或者口岸购买各类免税商品。未来,市内免税店开业,拉平深港间相关商品的价格差、品质差,会有相当多消费能力在本地转化。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国内免税业适度开放是大趋势,在国家鼓励海外消费回流的战略背景下,我国市内免税政策有望放开。不过,海南离岛免税实际上是在“离岛”这前提下开展,这个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可能完全可复制可推广,深圳并不能简单完全模仿海南的模式。
农历新年即将来临,深圳依旧温暖。在阳光照射下,位于罗湖口岸旁的罗湖商业城还是那么“耀眼”。只是,由于新冠疫情来袭,香港特区政府先后暂停了包括罗湖在内多个口岸的通关服务。没有了来往过关的游客,罗湖商业城陷入了一片寂静。“ 罗湖商业城要摆脱过去的帽子不容易,但所在的口岸火车站片区位置还是很优越,我们都希望可以尽快转型。”在罗湖商业城经商的黄经理还是有所期待。 那么,新的希望在哪里?不管是在罗湖商业城所在的罗湖人民南片区,还是盐田的沙头角片区,深圳多区都将焦点落在了当前火热的免税购物。深圳的消费规模与自身在全国中的经济地位极不匹配,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新发力点似乎落在了免税消费中心。 罗湖盐田发力免税消费中心 近年来各地纷纷发力免税业,正是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而在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已经提出多年。另一边,海南自实施免税新政以后成为了新的“购物天堂”。数据显示,2020年海南免税店总销售额(含有税销售)327亿元,同比增长127%,亮眼的成绩背后离不开海南离岛免税新政策释放的红利。而在A股市场上,免税相关概念股也一度成为市场追捧的焦点。 最近,深圳各区两会陆续召开。 记者发现,罗湖和盐田区都将“免税消费中心”提上了日程。1月14日召开的深圳市罗湖区第七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就提出,未来罗湖要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为主要目标,推动东门、人民南商圈改造升级,部署“大湾区免税城”建设等龙头标杆性项目,以此带动罗湖商贸业整体转型升级。据悉,罗湖将积极争取市内免税政策落地,打造高端免税消费中心。发挥国贸大厦毗邻罗湖口岸优势,引进优质港货、国际精品、国货精品,推动境外消费回流和国货精品走出去。此前,罗湖区已经提出“全域消费”概念。按照规划,罗湖口岸至莲塘口岸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将建设免税购物区,优化口岸免税店品牌布局,支持国货精品进入口岸免税店。 将“免税消费中心”提上工作日程的不止罗湖区。盐田区提出接下来将全力推进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积极推进“一核四区”建设,重点打造0.73平方公里沙头角跨境免税消费核。盐田区委书记陈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正积极研究以“深港先行先试”,争取类似于“海南岛模式”的相关免税政策,在限定区域、限定额度内,游客可以购买到物美价廉的优质商品。 商家希望尽快落地 提起盐田,很多人就会想起“一街两制”的中英街,绝对是许多深圳市民和游客的“购物胜地”。中英街几经浮沉,这几年逐渐恢复了人气。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中英街的人气依旧不低,前来购物的人基本都是“大包小包”,购买的商品多数是日用品和食品为主。 有购物者表示,这里的商品价格折算下来还是比深圳一些商店低,而且这里卖的主要还是港货。市民张先生对记者表示,“现在还去不了香港,在中英街买一些日常的港货还是不错的选择。”记者在盐田区政协网站也查询到2019年提出的一份《关于如何活化改造中英街 构建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的提案》,《提案》提到中英街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繁琐的通关手续及限量限时限额措施等,提出包括翻新中英街,开拓第二关口,建立地下停车场,改善周边交通配套;简化通关手续,延长通关时间;引入高端品牌,提高免税额度;加强中英街两地合作,探索深港毗连地区发展模式等建议。如今,深圳中英街联检大楼新查验厅正式启用,中英街二通道也将建成,通关布局将进一步优化。 如果说中英街已经成了深圳“免税消费中心”的雏形,罗湖的商家则希望规划可以赶紧落地。“希望可以赶紧恢复通关。”黄经理显得有些无奈,“罗湖商业城经历过辉煌,享受香港人过关消费带来的红利,但那已经是过去式,现在的铺租和此前辉煌时期相比已相差甚远。现在政府有规划,我们都希望可以尽快落实,罗湖商业城还有整个人民南是时候要转型了。” 市内免税政策有望放开 2020年以来上海、深圳、北京等全国多地的奢侈品门店都出现了大排长龙的景象,类似的排队照片常常刷屏。而在罗湖区的深圳万象城,记者多次发现奢侈品门店门前排起长队,可见深圳市场的消费力不容小觑。提起深圳的消费,就离不开赴港消费。长期以来,赴港消费等异地消费对深圳消费存在虹吸效应。有市场人士也建议,目前赴港消费有所放缓,深圳应抓住时机直击消费短板,打造与深圳经济相适应的消费升级,但目前所欠缺的还是政策落地。 近日,在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广东提出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布局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推动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内免税店,引导境外消费回流。 可以说,这是一个重大机遇。中国(深圳)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对记者表示,相关政策会推进免税品消费成为消费经济的新增长点。从国际经验来看,免税品消费行业非常重要、不可或缺。此外,“双循环”经济思路下,免税行业消费人群精准定位于大量存在海外消费行为的国内居民,正在成为引导消费回流有效工具。余凌曲认为,消费回流的效果应该会很明显,以深圳为例,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相比其他一线城市明显偏低,一个重要原因是深圳人喜欢在香港或者口岸购买各类免税商品。未来,市内免税店开业,拉平深港间相关商品的价格差、品质差,会有相当多消费能力在本地转化。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国内免税业适度开放是大趋势,在国家鼓励海外消费回流的战略背景下,我国市内免税政策有望放开。不过,海南离岛免税实际上是在“离岛”这前提下开展,这个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可能完全可复制可推广,深圳也不能简单完全模仿海南的模式。“毕竟这是一种特殊情况,或者更多的是为了刺激旅游业,吸引国外的消费回流,从而牺牲少部分税款,不能说完全在全国推广这个模式。”
2021年消费加快复苏趋势明显。最新公布的银联交易额、免税销售额、代表消费新模式的在线教育额数据,折射出2021年消费新气象,感受到消费的暖意。 银联交易数据:消费信心逐步恢复 中国银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元旦期间(1月1日至1月3日),银联网络交易总金额为1.02万亿元,为历年元旦小长假最高值。从假期整体来看,日用百货、宾馆住宿、餐饮、景区售票等多个日常消费行业的日均消费金额均不同程度高于去年元旦当天。 “伴随经济恢复向好,消费市场复苏加快,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从消费者信心指数看,当前消费者信心还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付一夫认为,要进一步促进消费,应从三方面着力:一是继续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民众消费后顾之忧;三是改善偏远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并规范消费市场秩序,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潜力。 在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看来,2020年,消费在三大需求中遭受疫情冲击最大,恢复最为缓慢,基数效应也最大。但随着疫情防控有效推进,疫苗上市,消费者信心会不断提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会有所提高,预计2021年消费会出现补偿性反弹。 免税店销售额:回流趋势明显 受益于国内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叠加离岛免税新政落地的双重作用,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消费实现逆势增长。据商务部监测,元旦期间,海南7家离岛免税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13%。 “海南离岛免税店销售额同比大增,反映出国人的消费回流已经在兑现。”付一夫表示,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经过多轮调整,优惠力度更上一层楼,激发了国人前去购物的热潮。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董超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南离岛免税店销售额大幅增长,释放了我国境外消费回流趋势加快的信号,更多的中高端消费开始在国内落地。下一步只要我国有针对性地加大消费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消费环境,中高端消费将释放出巨大潜力。 中信建投(行情601066,诊股)报告称,预计2025年国内免税业市场空间将突破1500亿元,长期看或突破2000亿元。 付一夫表示,布局免税行业发展可谓正当时:通过采取增加免税店数量及免税商品种类、提升免税购物限额等措施,可精准锁定特定消费人群并为之提供丰富的消费选择,且不会对全国零售体系及生态造成大规模冲击,堪称是承接海外消费回流最有效抓手。 线上消费崛起:展现新动能 受疫情影响,以在线教育为代表的消费新模式异军突起。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为4538亿元,2021年有望达到5455亿元。 疫情倒逼之下,2020年线上消费呈现象级崛起之势。从生鲜电商、直播带货、在线拼团,到短视频娱乐、游戏、线上教育、线上医疗问诊、远程办公,各种场景悉数“触网”。 “上述现象背后,是消费增长新动能的体现。”付一夫说,借着“新基建”的东风,消费市场的数字基础设施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叠加线上线下融合进程的全面提速,智慧供应链正不断整合,各种新业态与新模式都在蓬勃发展,国人新的消费习惯也正在养成,这些都会给消费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可以预期,2021年“新消费”将继续扮演消费“压舱石”的角色。
图片来源:网络 12月30日晚间,格力地产公告,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公司董事长鲁君四正在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公司正在进行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本次重组可能存在被暂停或终止的风险。公司将持续关注该事项的进展情况。”格力地产在公告中表示。 董事长被查,涉嫌内幕交易违法 12月30日早些时候,格力地产曾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鲁君四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违法行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不过,格力地产在这份公告中称,上述事项不会影响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公司经营管理、业务及财务状况正常。 此前于11月23日,鲁君四曾因为未尽职履行信披义务,遭到上交所通报批评,纪律处分通报证监会,并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 上交所当时的文件显示,2016年8月,格力地产以6.78元/股的价格,以非公开方式发行4.42亿股新股,募集资金30亿元。非公开发行方案实施过程中,格力地产控股股东珠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投资”)应6个定增对象要求,签署《附条件远期购买协议书(下称《协议书》)》。 但珠海投资未将签署协议书的非公开发行股份重大事项及时披露,时任格力地产董事长兼总裁,并同时担任珠海投资的董事长鲁君四,未尽职履行信披义务 。 公开资料显示,鲁君四是格力地产发展史上一位绕不开的重要人物。 鲁君四,1966年出生,研究生学历,管理学硕士。2004年3月,时任格力集团副总裁的鲁君四,出任格力集团房地产专责工作小组组长。 鲁君四上任后,重新确立了格力集团房地产板块发展定位,并于次年2月重新建立了珠海格力房产有限公司。 2008年6月起,鲁君四任格力地产董事长至今。2009年11月至2017年6月期间,鲁君四曾兼任格力地产总裁。 此外,2014年3月起,鲁君四还任珠海投资董事长。 其中,于2009年9月,格力地产通过定向增发获得*ST海星控股权,成功借壳上市,并将后者主营业务转向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建筑材料的销售等,更名为格力地产。 此后于2015年1月,格力集团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51.94%的股份,无偿划转至鲁君四担任法人的珠海投资,格力地产从此脱离格力集团“独立”。 此后,在鲁君四的带领下,格力地产确立"房地产业、口岸经济产业、海洋经济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现代金融业并行发展"的"3+2"产业格局,涉足地产、口岸、海洋、金融、旅游、酒店,以及正在重组的免税业等多类业务。 之后,格力地产原本的房地产主业逐渐收缩,2017年至2019年间,土地储备面积从172.86万平方米降至105.82万平方米。 因对新业务的持续投入,2016年至2018年间,格力地产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7.85亿元、-9.59亿元、-3.45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则连续3年为负数,净流出均在12亿元以上。 过去四年,格力地产房地产收入由30.19亿元降至23.47亿元,营收占比由96.71%降至55.98%。但长期以来,地产业务依然是格力地产业绩的最大支撑。 今年上半年,格力地产录得营业收入29.78亿元,同比增长11.61%;净利润4.22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房地产板块录得营业收入26.79亿元,同比增长111.66%。 “转型”中的2016年8月,格力地产进行了前述的定向增发。而鲁君四担任法人和董事长的珠海投资,与6个定增对象签署的《协议书》实则是一份“对赌协议”。 根据这份《协议书》,定增股份锁定期满后一年内,格力地产股价(收盘价)需要达到一定条件,否则就要由珠海投资向定增对象,回购上市公司股份。 按照相关规定,这份协议书本应被及时披露,但在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均为对外披露且不为外界所知。 2018年8月(即定向增发完成刚满两年后)相关条款触发,珠海投资没有进行回购。 2019年11月14日,格力地产发布公告称,因“合同纠纷”,珠海投资所持有的16.83%股份被华润信托、广州金控、杭州滨创申请冻结,这份协议书才为外界所知。 彼时,上交所曾发函问询,格力地产却表示,这是股东之间的协议或安排,自己并不知情,不存在信披方面的重大遗漏。 珠海投资也声称,自己持有格力地产41.13%的股份;而冻结的股份合计占格力地产总股本的16.83%,占比较小,不会对格力地产控制权产生影响。 2020年4月4日,格力地产再次披露控股股东股份冻结情况时,珠海投资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已被全部冻结。 此后便有了今年11月,鲁君四被上交所予以通报批评。再到如今,鲁君四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违法行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收购珠海免税“生变”,122亿元交易或被迫终止 董事长被立案调查之后,格力地产公告,收购珠海免税存在被暂停或终止的风险。 此前于11月6日,格力地产公布了对珠海免税的收购报告书,拟122亿元收购珠海免税100%股权 珠海免税为国内第二大运营商,坐拥珠海口岸免税业务。成立于1983年,主要经营珠海-澳门区域的口岸出入境免税业务,下属拱北口岸免税店、港珠澳大桥免税店、九州港免税店、天津滨海机场入境免税店等多家免税门店。 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珠海免税集团实现开业收入分别为16.37亿元、22.56亿元、26.69亿元,实现净利润4.52亿元、6.43亿元、9.44亿元,营收和净利连续三年增长。 上述收购还附带业绩承诺,珠海市国资委、城建集团承诺珠海免税于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5亿元、6.41亿元、7.47亿元,即珠海免税未来三年间净利润不得低于19.38亿元。 格力地产收购珠海免税始于今年5月,前者发布公告拟筹划收购后者100%股权,同时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10月30日,格力地产发布重组草案,拟向珠海市国资委、城建集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珠海市免税100%股权,交易价122.15亿。 格力地产在相关公告中表示,本次收购完成后,其将具备以免税业务为特色的大消费产业、发展可期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以及坚持精品化路线的房地产业三大核心业务板块, 产业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升级。 申万宏源证券曾预计,珠海免税2020-2022年分别实现免税销售收入7.82亿元、23.26亿元、25.28亿元,预计珠海免税现阶段主营业务稳定利润在6-7亿元之间;参考头部企业估值折价后给与20倍PE,预计免税部分合理市值120-140亿。 “上述收购完成后,预计格力地产整体合理市值在211-231亿元之间。”申万宏源证券预计。 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时,上市公司及其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存在因涉嫌犯罪正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涉嫌违法违规正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情形。 曾经,市场普遍认为格力地产重组珠海免税集团进军免税赛道事项进展良好;如今,随着董事长被立案调查,格力地产的“免税梦”已“前途未卜”。
【搜狐财经年终策划】我的2020 2020即将过去,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被不少人称为“糟糕”的一年。 “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年里,中国由于率先控制疫情,经济逐渐复苏,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搜狐财经将目光聚焦各行各业最普通的个体,讲述他们的2020故事,希望通过每个个体的故事,拼接出最真实的经济世界。 今天推出专题第七期,体悟多重冲击下海淘代购者的跌宕2020。 你预想中的2020是什么样子? “预想中,2020年应该是规模更上一层楼的一年,想在国内招几个代理扩大客户规模,希望业务量能在2019年的基础上再提一提。“ 现在呢? “年中业务几乎完全停滞了4、5个月。和去年相比,即便是现在,流水也整体打了对折,少了一半还多。” 2020年,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生活的节奏,一时间,封城、停运、街道萧条、店铺歇业……在此背景下,以旅游和留学产业为主要动力源的代购业,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现在已经不是能够靠做代购发财的年代了” “想要换一种生活方式”,2017年,丹阳登上了前往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的飞机,开启了留学生涯。 一开始丹阳只是帮家人、朋友代购一些澳洲的小玩意儿,后来在朋友的推动和鼓励下,才逐渐发展成了副业。 如今,丹阳拥有自己的代购群,通过客户们的口碑营销,群成员已近300人,月流水十数万。 在澳洲的商品中,最受国人欢迎的无非奶粉和保健品了。 每天十点,丹阳会从位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的家中出发前往附近的商业街,那里有着许多家大型超市和药店,也是丹阳最主要的采购地。 采购后,丹阳会将商品统一打包成箱寄回国内的家中,之后由母亲帮忙寄往国内各地。 丹阳说,2019年是她做代购以来收入最好的一年,每月流水超过20万,月平均净收入达2万人民币,“但今年非常不好,过年的时候,突然一下,完全停滞了” 。 受疫情影响,丹阳的代购生意停滞了近5个月,直到6、7月,国内和澳洲的疫情都相对稳定后,她才逐渐恢复营业。但采购频次降为1-2周才去一次,每次购买一大批,7、8月后,才恢复到原来每日一买的模式。 国际运输放缓对代购生意的影响也很大。丹阳说,商品从澳洲寄往国内,正常来讲,物流周期在1-2周,但现在最快也要3周才能到。而在疫情最为严重的阶段,直飞航班中断,国际航班通航情况瞬息万变,丹阳甚至遇到过一箱商品辗转各国历时三个月才得已抵达国内的情况。 疫情、物流等诸多因素对代购行业的影响很直观地体现在了收入上。 丹阳透露,现在她每月流水大概在11-12万,平均利润在1万人民币左右,且极不稳定,“和去年同期相比,现在流水打了对折,少了一半还多”。 月入一万,听起来足够高,但在澳大利亚这个高收入高物价国家,1万元人民币仅够丹阳支付每月房租费用,不含水、电、网络。 丹阳和朋友们在塔斯马尼亚合租了一个三室一厅的房子,房租每周500澳元,折合每月房租9900元人民币;另有网费折合每月500元,水电按季度缴纳。 “现在已经不是能够靠做代购发财的年代了”,丹阳感叹道。 有人黯然离场,有人伺“机”启航 在澳大利亚,购买奶粉是有限额的。在药房,一人一次性最多可以购买四罐奶粉,超市则更为严格,一次购买最多只售两罐。 “很多留学生都在国内出不来,导致代购少了很多。去年人最多、代购最夸张的时候,超市会有营业员专门盯着买奶粉的人,防止有人买完两罐后又重新排队继续买。”丹阳说。 据统计数据,疫情前,澳大利亚约有15万人从事代购行业,除了专业代购,还有许多游客和留学生充当着临时代购的角色。 2019年,澳大利亚代购行业价值已超过25亿澳元(约118亿元人民币)。同时,得益于代购行业的火热需求,澳大利亚有近1000家的实体专卖店开放了代购业务。 然而,受疫情、山火等诸多因素影响,今年以来,赴澳游客、留学生数量急剧减少,澳大利亚的代购行业也随之进入“寒冬”,目前已有约30%的代购专卖店宣布暂时或永久关闭。同时,澳洲最大的代购物流公司蓝天物流,也已在今年5月宣布破产。 但正所谓“有危便有机”,有人离开,自然便有人逆势入行,陈然便是其中之一。 陈然的代购生涯始于今年8月,虽然也是兼职代购,但不同于丹阳的“独立买卖”模式,陈然只负责“卖”,业务模式类似于代购代理。 陈然家中在韩国做旅行社生意多年,但其主营业务并非带团旅游,而是承接国内旅行团及个人的消费服务。 在韩经营多年,陈然家中积累下了许多韩国免税店和连锁商场的资源,因而往往能够拿到比商场活动更低的折扣。 也因此,“许多大代购都和我们家有合作关系,他们用我们的账户采购,一来我们的黑卡拥有最低的折扣,二来还有店铺返点”。 但“疫情也使得代购们亲自来国外采购变得艰难”,陈然家中的生意受到了很大冲击,“自救式转行”迫在眉睫。 结合自家在韩多年的经营优势,陈然家将目标瞄准了代购们的上游市场——国外采购端——为不便出国的广大“韩代们”提供商品,降低成本。 同时,陈然家还在深圳建立了货物仓库并组建了专业的国内代理团队,陈然便也由此入行。 虽然具体盈利情况陈然不便透露,但可以肯定的是,转型是成功的,目前陈然家的业务已逐步走出韩国,“现在和日本、欧洲的一些公司都达成了合作,全平台在售商品种类已经突破400了”。 “一单平均只赚10块钱” “今年代购行业的惨淡,疫情影响占七成,另外三成是国内电商和直播的影响。双11的时候,国内直播间卖的保健品,价格比澳洲药房还要便宜”,丹阳叹息道。 2019年时,申万宏源证券便已对全球19个大牌的52款明星产品的专柜价、免税店价格以及天猫双11预售价三种价格进行对比分析。其数据表明,最为大众流行的52款化妆品中,有37款的天猫双11预售价不但比专柜便宜,更是便宜过免税店。 需求永不灭,促销永不眠。在商家活动、电商平台补贴满减、直播间主播独家福利的层层优惠加持下,近年来,电商平台的大牌商品价格连年走低,销量也自然水涨船高。 而与此同时,代购群体面临的却是潜在客户群体的缩小和利润空间的一再降低。 除了国内电商的竞争,在化妆品行业,陈然认为,“压死”代购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品牌专柜和免税店的大幅降价。 由于疫情期间线下门店人烟稀少和民航近乎停滞等因素,各大品牌专柜和机场免税店纷纷“出招儿”以求“自救”,开放线上平台、开放线下直邮,甚至启动“跳楼式降价”。 中免集团免税店里,雅诗兰黛集团旗下品牌曾打出了3件及以上6折的优惠,150ml的海蓝之谜修护精萃液价格更是低至513元每瓶(官网价830元/瓶)。不过很快,上海浦东机场日上免税店的促销活动,就因价格过低影响了国内专柜的销售而被投诉取消。 对此,积极响应疫情前期“囤货潮”的代购小七也怨声载道,“年初,雅诗兰黛小棕瓶100ml卖720元,我囤了十几瓶,结果免税店活动一来,不赚钱也就算了,每瓶还倒赔120,就像被免税店割了韭菜”。 陈然也表示,“之前日上(免税店)搞活动的时候,小程序崩了整整一天。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跳过了代购这个步骤,通过线上直接和免税店建立联系了,代购的日子更难过了”。 内外重重压力之下,代购的利润空间业被压缩得越来越小,“现在一单平均就只能赚10块左右了”,陈然无奈道。 “如果疫情反弹的不是很严重,国内的经济能再景气些,明年应该还是会继续做这个行业的。但现在代购确实越来越不好做了,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如果未来还持续这种很难很难的模式,也许会放弃吧” ,面对未来,丹阳这样展望。 (文中丹阳、陈然、小七均为化名)
自7月1日离岛免税购物新政实施以来,海南免税购物市场迅速放大。中国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日前透露,从7月1日至11月30日,海南离岛旅客累计免税购物296.3万人次、购物总额159.0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79%、204%。在旅客购买的商品中,化妆品最受追捧,无论在销售量还是销售额上均在各项商品中排名居首。 海口海关数据显示,从7月到10月的情况看,销售金额前三大商品分别为化妆品、手表、首饰,销售金额分别为58.2亿元、14.7亿元、14.5亿元,分别增长164.5%、353.8%和404.7%,前三大商品销售金额合计占同期离岛免税销售总额的72.8%。销售数量前三大商品分别为化妆品、香水和首饰,销售数量分别为1078万件、61.4万件、21.1万件,分别增长144.6%、205.3%、116.2%。 中免集团表示,7月1日新政的实施,极大程度的点燃了国内消费者的购物热情,为了迎接消费浪潮,集团正从全球各地积极调货,加大采购并提升供应链效率,保障国内市场备货。同时,通过对免税店进行升级改造,扩大营业面积;增加客服人员,扩增提货点面积、增加提货窗口等措施,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 在孟玮看来,一系列迹象都显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已顺利开局。23日,中国官方进一步明确了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取得更大进展的系列措施,其中就包括“加快出台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新政策,进一步推进部分进口商品‘零关税’”。 利好政策的出台让市场对海南购物市场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中免集团表示,在系列政策的驱动下,海南自贸港的发展一日千里。未来离岛旅客免税购物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可能望都望不到边,想都想不到头。在已拥有国内免税行业最强的采购能力的情况下,企业将进一步加强与品牌商的沟通,从全球调货,优先满足中国市场的供应,并努力实现品牌、品种、价格与国际“三同步”。 孟玮表示,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抓紧研究提出明年重点工作安排,持续推动早期政策落地,着力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快集聚优质生产要素,大力培育产业链、产业集群,不断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取得新成效。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