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们普遍觉得创新停滞,研发越来越贵,速度越来越慢。以前寄以厚望的无人驾驶汽车、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术好像并没有对真实的生活带来改变,只是在通信和虚拟的世界有所提升……但是《未来呼啸而来》这本书告诉我们,之所以觉得创新停滞,那是因为力量还在积蓄之中,时机还未到。而现在时机已经到了。这个时机就是从2020年开始的十年! 彼得·戴曼迪斯(Peter H.Diamandis)是一位成功的跨界创新者和连续创业者。他共创办了二十几家前沿商业科技领域的公司,涉及商业太空、长寿、医疗保健、风险投资、教育等多个领域,被《财富》杂志评选为“世界最伟大的50位领袖“之一。史蒂芬·科特勒(Steven Kotler)是顶尖性能专家,在《未来呼啸而来》这本书中,他们探讨了飞速发展的9大指数型技术(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网络、机器人、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3D打印、区块链、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指数型技术融合带来的7大加速力量、以及由此将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零售业、广告业、娱乐业、教育、医疗保健、长寿、商业、食品业等。 加速时代 指数型技术的加速发展 任何一种技术,只要它的“功率”翻倍,而价格却在不断下降,就可以称为指数型技术。 摩尔定律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1965年,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注意到,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就会增加一倍。这意味着,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计算机的性能就可以提高一倍,同时成本却保持不变。 摩尔认为这是相当惊人的,他预测这种趋势可能还会持续几年,也许5年,也许10年。但是到现在,早就已经过了20年、40年了,甚至都快60年了。摩尔定律就是使你口袋中的智能手机比20世纪70年代的超级计算机小1 000倍、便宜1 000倍,同时却强大100万倍的原因。 现在尽管有报道称,我们正在接近摩尔定律的“热寂期”(heat death)。但是到2023年,平均价格仅为1 000美元的笔记本电脑,就将拥有与人脑相同的计算能力(大约每秒1016个周期)。再过25年,同样的笔记本电脑将拥有与目前地球上所有人类大脑相同的计算能力。 更加重要的是,不仅仅是集成电路在以这种速度发展。20世纪90年代,发明家、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一旦技术变得数字化,或者一旦它可以被编辑为以0和1表示的计算机代码,它就能够脱离摩尔定律的束缚,开始呈指数级加速发展。 简单来说,指数增长的本质是个正反馈过程。现有的条件越好,技术越先进,就越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越能使用更好的知识去生产新的知识,再做下一步就越容易,所以常规情况下技术进步一定是越来越快。 指数增长的规律是“6个D”,对应六个阶段——数字化(digitalization)、欺骗性(deception)、颠覆性(disruption)、非货币化(demonetization)、非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和大众化(democratization)。每一个D都代表着指数型技术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并总是会导致巨大的变革和机遇。 1.数字化:一旦一项技术成为数字技术,也就是一旦可以将它转换为二进制代码1和0,它就能跃上摩尔定律的肩膀,开始呈指数级增长。再加上量子计算技术的加持,完成数字化技术就会跃上罗斯定律的肩膀,开启更加疯狂的增长之旅。 2.欺骗性:指数型技术在第一次引入时通常会引发很多炒作。由于早期的进展通常非常缓慢,因此这些技术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达到倡导者宣传的水准。不妨想一想比特币发展初期的状况。在那时候,大多数人认为加密货币只是那些“超级极客”(übergeek)手中的新玩具,或者只是在线购买非法药物的一种支付工具。而在今天,它却导致了金融市场的重塑。这是指数型技术发展过程中欺骗阶段的一个经典例子。 3.颠覆性:一旦指数型技术开始真正影响我们的世界,就会破坏现有的产品、服务、市场和行业,这就是颠覆性。3D打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单单是这种指数型技术,就对整个10万亿美元的制造业构成了威胁。 4.非货币化:在产品或服务曾经需要付出成本的那些地方,货币却突然从方程式中消失了。摄影曾经很昂贵。拍的照片数量不会太多,因为购买胶卷和冲洗胶卷要花很多钱。可一旦照片实现了数字化,这些成本就都消失了。现在你会不加思索地拍下无数张照片,困难的只是如何从太多的可选照片中选出真正令你满意的那些。 5.非物质化:刚刚你还能看见它,立刻你就看不见它了!非物质化指的就是这种产品本身也消失不见的情况。照相机、立体音响、视频游戏机、电视、GPS系统、计算器、纸张,甚至是熟悉的婚介服务这些曾经独立的产品(服务)现在都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维基百科使得百科全书非物质化了,iTunes消灭了实体形式的音乐商店。 6.大众化:当指数型技术规模扩大、受众变多的时候,大众化就发生了。曾几何时,手机是只有少数富人才能使用的砖头大小的通信工具。而在今天,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部或几部手机了,全世界几乎找不到不受这项技术影响的地方了。 技术的融合 改变整个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 简单来说,指数型技术的加速会让我们会用新电脑来设计更快的新电脑,这就创造了一个正反馈循环,进一步提高了加速度,也就是库兹韦尔所称的“加速回报定律”。 现在,正在这样加速发展的技术包括一些迄今为止最强有力的创新: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材料科学、网络技术、传感器、3D打印、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区块链等。 但是,所有这些技术进步,无论看起来多么强大,实际上都是旧闻。而新闻是,以前独立的指数型加速技术浪潮,已经开始与其他独立的指数型加速技术浪潮融合起来了! 例如,药物开发的速度之所以正在不断加快,不仅是因为生物技术正在以指数级的速度发展,还因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其他几个指数级加速发展的技术也在向这个领域靠拢。 再比如飞行汽车的例子。原来为什么没有飞行汽车,是跑道太不方便了,所谓飞行汽车,肯定得是某种垂直起降的东西,说白了也就是直升机。但是传统直升机有三个重大缺陷。一是不安全,二是噪音大,三是价格贵。 不安全和噪音大,都是因为直升机只有一个旋翼。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把一个旋翼变成多个旋翼。你要是有十几个旋翼,那即使坏了两个也能保证安全降落,也就有了冗余。小旋翼体积小,因此噪声也会很小。可是要做到这些,需要同时好几项以前没有的技术。 一个是大数据和机器学习。过去靠风洞实验设计有这么多个旋翼的飞行器是非常不现实的,有了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就可以用计算机模拟,甚至在云端进行设计。 一个是材料科学。以前直升机的金属机身太重,现在使用碳纤维材料,车体可以非常轻又足够结实。 一个是电池。汽油的能源转换效率只有 28%,不足以提供飞行汽车水平的动力,必须得用电动,而电动的效率能达到 95%。现在锂电池技术正好刚刚成熟。 一个是人工智能。十几个旋翼同时转,必须得靠人工智能。另外还需要随时了解飞行汽车的姿态,以及加速仪、各种雷达和 GPS 系统,也就是同时处理大量的数据,这些只有今天才能够实现。 还有一个是 3D 打印。用 3D 打印能非常便宜地大规模生产飞行汽车的部件。 所有这些技术,以前都是在各自的路径上独自迭代,它们的确都在像摩尔定律一样加速进步,但是因为它们互相之间的配合太少,所以我们就感受不到它们的力量。现在飞行汽车把它们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了技术的融合。融合是 1+1>2 的力量,能够带来巨大的改变。 所以,指数型技术融合的这些浪潮现在预警开始汇聚、叠加到一起,产生了拥有海啸般力量的滔天巨浪,将会冲走前进道路上的几乎所有东西。 当一项创新创造了一个新的市场、冲击了一个现有的市场时,我们就会用“颠覆性创新”这个术语。在数字时代初期,硅芯片取代了真空管,这是一项颠覆性的创新。然而,随着各种指数型技术的融合,它们的颠覆潜力也在扩大。一项单独的指数型技术可能会扰乱产品、服务和市场,就像奈飞(Netflix)轻松吃掉了百视达(Blockbuster)那样,而融合为一体的多种指数型技术则会将产品、服务和市场冲刷得一干二净,甚至包括支撑它们的结构。 7大加速力量 现有的组织将很难跟上步伐 十几项指数型技术开始融合只是第一步,它们的影响还释放出一系列的次生力量。主要包括这7大力量。 原力1:节省下来的时间 原力2:资金的可得性 原力3:非货币化 原力4:更多的天才 原力5:通信的富足 原力6:新的商业模式 原力7:更长的寿命 这些力量范围极广,从我们获取信息、金钱和工具的途径的不断增加,到我们用于生产的时间和预期寿命的显著提高,都包括在内。这些力量汇成了又一个变革的海啸,加速了我们的步伐,加快了即将到来的破坏性创新速度和规模。 这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 坏消息与即将发生的事情关系不大,而更多地与我们适应变化的能力有关。大量研究表明,在未来几十年,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可能会威胁美国很大一部分劳动者的就业安全。如果我们想跟上变革的步伐,就必须让数千万人接受再培训然后“重装上线”。好消息则与再培训的另一面有关。 每当一项技术呈现出指数型发展趋势时,我们都会发现其中蕴藏着巨大的互联网机遇。想想互联网本身吧。尽管从表面上看互联网似乎摧毁了音乐、媒体、零售、旅游和出租车等行业,但是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发现,互联网每摧毁一个就业岗位,就会创造出2.6个新就业岗位。在接下来的10年里,我们将会在许多行业中看到这样的机会。因此,如果以互联网为基准,未来10年间新创造的财富将会超过20世纪整整100年创造的财富。 许多具有极强的环境意识和社会意识的企业家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好日子。筹集种子资本的时间已经从几年缩减到了几分钟。独角兽的长成,或者说从“我有一个好点子”到“我管理着一家价值10亿美元的公司”,在以前是一个需要熬过20年的漫长过程。而在今天,在某些情况下,却只需要不到一年的冒险。 不幸的是,现有的组织将很难跟上这种步伐。 我们最大的公司和政府机构都是在另一个世纪里设计建成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安全和稳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经久耐用”,但它们无法承受快速、彻底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根据创新大师理查德·福斯特(Richard Foster)的说法,今天《财富》500强企业中至少有40%将会在10年内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我们现在尚未听说过的新贵。 许多制度也将遭受同样的“苦难”。教育系统是18世纪的发明,目的是大批量培养少年儿童,为他们未来在企业工作做好准备。今天的世界当然不再是那个样子了,这也是为什么现有的教育体系不能满足我们当前的需求。当然,这也并不是唯一受到这种威胁的制度。 又如,为什么现在离婚率这么高?原因之一是,婚姻作为一种制度是4 000多年前产生的,那时人们十几岁就结婚了,四十多岁就死了。因此,婚姻制度最初设计的“使用期限”就只有20年。但是,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的寿命的延长,我们可以看到半个多世纪以上的婚姻生活,这就给“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这句誓言带来了一个新的诠释。 因此,能够看清事物的细微变化趋势,并足够快地适应即将发生的事情,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了! 书名:《未来呼啸而来》(TheFutureIsFasterthanYouThink) 作者:(加)彼得·戴曼迪斯(PeterH.Diamandis)、史蒂芬·科特勒(StevenKotler) 译者:贾拥民 出版社:湛庐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简介 彼得·戴曼迪斯(Peter H.Diamandis) 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学士和硕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全球商业太空探索的领军人,在长寿、太空、风险投资等领域创办了二十几家公司。 X大奖基金会创始人。戴曼迪斯创立了X大奖基金会,用X大奖的形式鼓励私人太空探索。此后,为了激励人们的创新活动,X大奖基金会在环保、汽车、健康等领域陆续设立了X大奖。 奇点大学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奇点大学的神圣使命,就是培养面向未来的、有“全球性”和“指数性”思维方式的人才。 2014《财富》杂志“全球50位杰出领袖”之一。 畅销书《富足》《创业无畏》作者。 史蒂芬·科特勒(Steven Kotler)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两次获得普利策奖提名,作品被翻译为40多种语言在全球出版。 “心流基因组计划”研究的创始人和执行主任。对世界前沿的科学技术感兴趣,致力于探索如何运用这些技术来应对各种看似不可能的挑战。 畅销书《富足》《创业无畏》作者。
【人物】“微光书苑”负责人李翠利 【故事】在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李翠利经营着一家便利超市。穿过琳琅满目的日用百货,超市里“藏”着一个小小的图书借阅室。12年前,李翠利创办了“微光书苑”,免费供孩子们借阅,并自掏腰包奖励孩子们学习。多年来,她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办好书苑,把这一借阅模式推广到旅店、诊所等,发展成为微光合作店,受众达30多万人次。致力于推广乡村阅读、文化建设的李翠利,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等荣誉。 【点评】 李翠利为何要创办这个书苑?这还要从12年前的一件事说起。当时,村里来了一个歌舞团,很多孩子来围观。但李翠利发现,演出中不少内容并不适合孩子观看。她有些担忧,决心改变这一状况。于是,就像在地里种庄稼一样,她选择在村里“种文化”,一个飘着书香的阅读空间就此诞生。 万事开头难,帮乡亲们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更是不容易。一开始,没人理解她,借阅者也寥寥无几,她就想办法吸引读者,比如发放铅笔、糖果等当作奖励,后来阅读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一开始,书苑的图书不多,她就想办法“找书”,旧书摊、网络募捐、当面请要等一一尝试,后来有不少爱心人士捐赠,书苑的书籍数量也变得多起来。从一个想法到一个书架,从一个阅读空间到一个书苑,正是在一点一滴积累中,村子里学习读书之风渐盛,汇聚起精神拔节的力量。 李翠利说,“微光虽微,但可以不断点燃火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一行动中来,有的捐书赠书,有的上门合作,有的模仿推广,很多乡村都有了图书的滋养。同时,书苑在经过改造后,还可以举办小小演讲家、旧物改造、科学小实验、民俗传承等活动,成为村民特别是孩子们的“第二课堂”。那些从这里走出去的青少年,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帮扶家乡。“微光”闪闪,汇聚星河,照亮了人们积累知识、涵养品格、前行成长的道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李翠利说,她的父亲经常说,“种下种子才能长苗,才有盼头”。如今,李翠利就是在播种、浇灌、育苗,用实际行动把知识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的心中,不仅种出了文化的森林,而且正在结出一个个回馈社会的果实。我们期待,更多人参与到推广乡村阅读、建设文化强国的行动中来,让“书灯”和“微光”照亮更多人。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6日 05 版)
金融界网站讯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全球经济汹涌巨变,不确定性大幅攀升,中国金融行业遭遇了巨大挑战,同样也是这一年,银行理财子公司横空出世,金融科技赋能如火如荼,财富管理转型风起云涌,基金业迎来前所未有之大风口。在此背景下,由金融界主办的第五届智能金融国际论坛暨2020金融界领航年度盛典于12月10日在京召开,百位金融业大咖齐聚一堂,就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金融科技在财富管理领域的应用、公募基金大时代、养老金融的未来等话题进行深入务实的探讨交流。 北京财蕴天下总经理姚鑫在证券平行论坛讨论时表示,数字化财富管理系统为传统企业赋能。 图为:北京财蕴天下总经理 姚鑫 姚鑫说道,“ 很可喜的看到,到2019年券商开始做理财资讯业务的架构系统的转型,我们也有几个头部券商的合作企业开始推出了自己的财富规划模块系统,从客户目标的角度来给客户做资产配置,做财富管理。” 姚鑫表示,数字驱动、技术驱动对财富管理转型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产品创新;二是服务创新;三是客户体验;四是到战略规划。 姚鑫提到,从业人员他们其实要想做好财富管理,比如KYC、KYP这件事,我们的一个想法或者我们的解决方案就是通过系统,通过一个标准化的工作流程,通过标准化的考核、设计、任务体系这些来让这些从业人员能够有一个辅助的工具,通过金融科技来辅助他们做工作,这样能够把大家拉到一个比较标准的起跑线上。 姚鑫表示,今年与我们合作的某头部证券也上线了一套系统,他们的投资顾问人员可以用这个系统,就类似于可能其实你只是一个投资顾问,但是从客户的眼中,通过系统的加持,你就变成了一个子女教育规划师这么一个感觉。一旦有这些目标就应该有相应的资产匹配这些目标,我就帮你设计你的整个投资方案。因为这个规划,一个目标都是一个长时间的目标,不是短短几年的。” 姚鑫最后说道“财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财富管理,绝不简简单单是个静态的财富管理,咱们只说那个静态的数字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它是一个动态,是呈几何数往上增长的一个行业也好,是一个社会现象也好。我们所有的这些同业人员,知道我们所肩负的,我们应该作出的贡献就可以了。”
中国人常常自诩最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不遗余力培养年轻一辈,年轻即筹码。 这样的人才观,是否格局太低? 诚然有人年轻有为,成就大业,但任正非44岁开始创业,柳传志40岁辞职下海,宗庆后42岁仍一事无成,而马云,35岁前还处于迷茫混乱状态…… 如何定义人才与成功,如何培养充满个性、富有创造力、怀揣魄力与激情的“黑马”人才?如何发掘并吸纳真正良才?下文从关于大人物的人才观入手,归纳此类人才的特质与成长路径,值得任何职场人换位反思。 “打工人”人才观:资源堆在30岁前,把人变成标准化产品 当代中国对人才培养的注意力都集中在 30 岁之前,而且是年龄越小越受重视。 对于还在上幼儿园、上小学的孩子,父母不但不惜重金聘请名师补习,期待他们有各种天赋,而且家长本人还要亲自指导、直接干预。可是到了中学,家长只能搞搞后勤、鼓励鼓励了。到了大学,家长可能就只剩下鼓励了。等到大学毕业之后,很多家长就会劝自己的孩子别努力了,赶紧找个安稳工作,老老实实上班,等着升职加薪,别惹事,买房结婚生小孩,然后等生出小孩,再来新一轮培养。 这个充满关爱之情的人才观,其实只是燕雀之志。规划来规划去,其实是在设定一条最保险的人生路线。各种不计成本的高投入,只不过是为了一个平庸的目标。 你考清华、北大就为买房子、生孩子吗?中国的英雄豪杰都哪儿去了?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中国需要的不仅仅是这帮整天研究升职加薪的人,还需要能治国安邦、经天纬地的大人物。古代读书人都要讲“修齐治平”,认为人才就得做大事,但是现在我们对“做大事”研究得太少了。 说直白点,当今的人才观都是“打工者心态”。社会上都有些什么位置、哪个行业挣钱多、哪个职位待遇好,我就争取成为这样的人;公务员稳定,可是程序员收入高, 那我就得在稳定和高收入之间做个取舍……拥有这种心态的人再厉害也不过是一只优秀的绵羊,还不如几十年前受教育程度很低的那一代人敢想敢干。 打工者人才观的本质是把人变成标准化的产品,去填充现成的位置,削足适履。大人物的成长,可不是这样的路线。伟大的国家不可能全靠打工者,我们需要一个更高级的人才观。 标准化出不了大人物 哈佛大学的托德·罗斯和奥吉·奥加斯的《成为黑马》一书,描写了一种关于大人物的人才观。这本书是他们一项历时多年的研究—黑马项目(The Dark Horse Project)—的总结。两个人有针对性地调查了各行各业的大人物,看看他们如何有了今天的成就,并从他们的成长经历中找到共同点。 “黑马”(dark horses)这个术语,是用来形容那些战胜重重困难,最终脱颖而出的人,也就是那些先前没有人想到会取得成功的人生赢家。 它最初是在 1831 年,也就是《年轻的公爵》(The Young Duke)出版之后才开始普遍使用的。在这部英国小说中,主人公押注一场赛马,结果输得很惨,因为“让大家始料不及的是,一匹不起眼的黑马赢得了这场比赛”。“黑马”很快就风靡一时。这样看来,“黑马”是指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胜利者,只是由于他不符合冠军的标准概念而事先不被人重视而已。 托德·罗斯2016 年出版过《平均的终结》一书,他这两本书的思想一以贯之,那就是人才不应该是标准化的产品,它没有固定的成长路线:高级人才是自由发展的产物。 2016 年里约奥运会女子铅球金牌得主、美国黑人选手米歇尔·卡特, 就完全不符合标准化的选拔标准。她的身材曲线很优美,并不男性化。她在高中甚至在大学的时候,上肢力量都不强,连一个俯卧撑都做不起来。苏联肯定不会选她,幸亏美国不搞举国体制,才没有埋没这个人才。 我们再设想一下,20 世纪90年代,如果说要在全中国范围内选拔几位未来领军人物,让他们在 20 年内把中国通信行业带到世界第一,你会选谁呢?你肯定得从通信技术的重点研究所、大专院校和国有企业中去选吧?你怎么可能会选一位退伍军人呢?所以你肯定选不到任正非。 同样,如果要选一位中国互联网的领军人物,让他改变零售商业模式,推出电子支付手段,你怎么会想到去从乡村教师中选拔呢?那你就肯定选不到马云。 事实上,行业领军人物这类人才比铅球运动员要复杂得多,标准化路线可能根本就出不了这种级别的大人物,任正非、马云这样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成长。 定型越晚的人,越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收入也更高 黑马项目中所有人才走的路都不是直线。有的人上学的时候表现不行,甚至辍学,后来竟然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有的人原本在一个领域做得很好,突然就不想干了,结果转行做得更好。这样的故事会让人担心其中可能有“幸存者偏差”,毕竟“黑马项目”选的就是“黑马”,而黑马的定义就是那些出乎意料的获胜者。有没有可能“黑马人物”都是特例呢? 有没有可能不走寻常路的大多数人都失败了呢? 好在还有别的研究可以和罗斯这个研究互相印证。戴维·爱泼斯坦(David J. Epstein)有本书叫《范围》(Range : Why Generalists Triumph in a Specialized World)就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一方面,像公司首席执行官这种级别的人物,统计表明他们的确往往都是大器晚成,尝试过很多不一样的工作; 另一方面,像那些敢于跨领域尝试不同工作的人,最后结局也的确是比一般人更好。 比如,有一项研究追踪了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地区学生的职业生涯。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学生高中时就要选定自己的专业,一直到大学都是上对口专业。但苏格兰正好相反,学生在大学头两年不需要选专业,到大三才分专业。跟踪研究发现,定型越晚的人,越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收入也更高;而那些早早定型的人则最好工作一段时间就赶紧换专业,因为统计表明,换专业能让他们的收入增长速度加快。 这里的普遍规律是:如果一开始就想好了这辈子要做什么,那么你不太可能取得特别大的成功;反而是一开始走错了,后来才找到人生目标的人,更容易取得高水平成功。 真正的人才,都有黑马气质。那么,黑马气质是什么气质呢? 黑马气质:追求“做自己”,不讲长远,只看近期目标 罗斯和奥加斯找到这些黑马人物的共同点并不包括“特立独行”“叛逆精神”等特质,其实黑马人物有各种各样的性格,而且很多人都是非常温顺的。而黑马气质,最主要的就是以下两点。 第一,黑马人物总是在追求“做自己”。 这些人不问这一行好不好找工作、这个工作挣多少钱、这个职位的地位高不高,他们也不问社会需要什么人,他们问的是“我到底喜欢做什么”。他们更在意对工作本身的享受,他们想要一种满足感—不是因为收获而满足,而是做这件事就很满足。他们不是因为卓越而满足,而是在满足中达到卓越。 第二,黑马人物没有长远的目标。 标准化思维总是树立一个长远的目标并为之奋斗。如果认为金融工作最厉害,那么你就要先考上一所 985 院校的金融专业,最好再去国外留学几年,然后拿着亮丽的文凭加入一家顶级金融公司,一路努力拼搏,最后成为一个成功的金融人士。这样可以是可以,但是这是金融打工者的攻略。 那些最厉害的、说了算数的、对市场有影响力的金融人士,他们并不是这条标准化流水线的产物。他们有的在大学学的是历史,有的学的是哲学,有的以前是物理学家或者数学家,有的从小爱好赌博……他们是用五花八门的方式折腾出来的。 经历复杂思想才能复杂,思想复杂才能想大事儿;经历简单思想只能简单,思想简单的都是工具人。 但黑马人物并不是为了复杂而复杂,他们只是在探索。 所以,大部人不太可能大学一毕业就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那些一直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的人并不是早早地就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而是根本没想过自己想干什么。连想都没想好的人,又怎么能干好呢? 那么,大家为了“做自己”而选择工作,是不是不够理性呢?不理性就对了。人生的重大决策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 芝加哥大学的女哲学家阿格尼丝·卡拉尔(Agnes Callard)在 2018 年提出了一个理论叫“渴望理论”,即现在的你并不知道未来的你喜欢什么。也就是说,人的价值观是会变的。 比如,高中生想考上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将来做一名计算机科学家。这条路怎么样?不知道。上过清华之后的你,不会跟作为高中生的你喜欢完全一样的东西;在清华读过几年书的你,是作为高中生的你所不能理解的。 所以黑马人物的策略是走一步看一步,他们不讲长远目标,只看近期目标。只要近期目标符合现在的价值观,然后想方设法完成这个目标,那么完成之后该干什么,那时候的你自然知道。每次选择一个自己最关心、最适合、最能获得满足感的项目,从一个个局部最优中寻找全局最优,这才是不确定世界中的最佳路径策略。 英雄豪杰应该人生由我 罗斯(编者注:《成为黑马》作者之一)强烈批评了标准化思维,但是我们也得知道,这个批评只在今天才成立。标准化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过去标准化生产方式的产物。要生产,就要有同样的流水线、同样的操作流程,人们就必须步调一致才行。机械化生产方式本来就是让人去适应机器,而不是让机器适应人。 但是现在不同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 3D 打印正在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标准化的事情应该交给机器去做。现在连制造业都越来越讲求个性化定制、创造性、多样性合作,每个人做什么事情都得做出自己的特色来才好。这种社会分工要求人是一个一个的,而不是一批一批的。你做的跟老张、老李他们做的都不一样,这个工作才值得让你做。 所以,标准化只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插曲。古代人不讲标准化,未来的人也不会讲标准化。标准化思维是按照固定的模式批量生产人才,事实证明,那样的人才既不快乐也不厉害,都是教育工业化制造的残次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发挥自己的个性,这并不是对人的一种祝福或者一种愿望,而是一个要求。 希望中国的人才教育和选拔机制尽快改革,拥抱百年未有之变局。我们当前对标准的评价过高,对自由的评价过低,向谁谁谁学习、按照教学大纲温课备考、模仿满分作文、参照职场攻略……这些都是在把人变成产品。你认为这个事儿现在的做法不对,那你想怎么做?你觉得这篇范文写得很俗气,那你会怎么写?你看社会上有些事情不合理,那你能怎么改?敢问这些问题的,才是真正在培养人才。 真正的奢侈是冒险,真正的富足是自选探索方向,真正的优秀是藐视标准,真正的自由是个性发挥。英雄豪杰应该人生由我,伟大的国家应该人人如龙。 书名:《成为黑马 : 在个性化时代获得成功的最佳方案》 著者:[美]托德·罗斯,[美]奥吉·奥加斯 译者:陈友勋 作者简介 托德·罗斯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心灵、头脑和教育”项目主任、教授,个体科学实验室负责人,TED超受欢迎的演讲人。著有畅销书《平均的终结》。此外,他还是“个人机会中心”的合作创始人兼主任。这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旨在促进职场、学校和社会接纳个性原则。 奥吉·奥加斯 神经科学家,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黑马计划”项目负责人。
1 从哀鸿遍野到“幸福来得太突然” 今天想和各位一起交流全球经济格局和大宗商品投资的变化,做理论和实践的探讨。 2014 -15年的时候,钢铁行业曾经是哀鸿遍野,日子非常难过,直到出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20年钢铁行业整体转暖,出口加速,主要得益于全球对于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特别是中国制造开始替代欧洲和美国。 我想分两部分和大家一块交流,第一个是怎么看现在全球经济,从三个维度和大家一块探讨。 第一个维度就是疫情。2021年整个疫情的情况,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具体的行业,包括钢铁行业也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 疫情包括疫苗对钢铁行业影响挺直接的,一种情景是疫苗被证明非常有效,这对人类是个好消息,对钢铁行业意味着原来能够替代美国的一部分生产制造可能重新由美国的企业自己开工。还有一种情景是疫苗接种低于之前的预期,欧美特别美国的疫情应对仍然比较糟糕,目前我看美国疫情的应对有可能是我们说的第二种情形。估计2021年的疫情应对仍然可能不太乐观。2020年因为疫情成为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这个分水岭不仅是中国制造,也是世界历史的分水岭。 2 中国未来要跨越四大陷阱, 其中三个与美国有关 第二个维度是全球格局。钢铁行业的各个环节,不仅仅有经济层面的影响,还有世界格局的影响。从短期来看,中美关系在战略层面不会有什么太大变化。 经济学家在十几年前就在谈论由于全球化利益分配不均导致的大国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全球化分工导致产业大转移,美国出现了所谓的产业空心化。产业的空心化带来产业工人的失业,这种变化势必导致上层政治生态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分配不均等势必带来中美关系的质变。 经济层面的变化,从政治层面来讲,大国之间确实进入了激烈的博弈期。相对于过去这些年,整个市场环境,金融环境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头,最大的变化在于它的波动性增强了。就像我们说疫情的冲击,只是一个突发因素,大国之间的博弈会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变动。而且这些变动几乎是不可预测的。 无论企业家还是投资者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我们不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或者大脑揣测政治家的思考方式,他们和我们的思考方式不一样,他们要站在地缘政治和历史维度去思考问题,不像我们是站在一个企业或者站在一个机构思考问题,全球是有很多所谓的目标冲撞。 未来十年对中国是极其重要的,我们需要跨过四个陷阱:既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又跨过中美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政治博弈)、金德尔伯格陷阱(公共产品缺失和霸权转移)以及萨缪尔森陷阱(美国试图重新构建自由贸易体系)。 从行业角度来看,无论在钢铁的上游还是在中游,还是在供应链上,我们面临的市场环境最大的不同是波动性真的加剧了,从投资、做实业这个角度来讲,最好的应对策略抓住确定性。 3 金融市场已经脱离了凯恩斯主义的世界 全球经济的情况来看,2020年,中国是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比较大的经济体。2020年下半年的增长其实超出我们的预期,特别是出口超出我们预期的。2021年应该是全球同步复苏的过程,大家注意,2021年从经济增长、资产表现、大宗商品会特别像2016年。从现在看,2021年整个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复苏是比较强劲的,尤其是商品市场。全球政策取向,这个跟商品市场的走势密切相关,2020年是无限宽松,2021年大方向还是宽松,总体上政策比较友好。 2008年以后全世界的金融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脱离了凯恩斯主义的世界,经济波动性周期非常长。2008年以后的实际政策操作表明,欧洲、美国、日本在实践MMT理论,就是当出现机构的问题,股市的危机或者金融产品的危机后,中央银行往资本市场注入流动性。例如,2020年疫情这么严重的冲击,导致美国股市出现了30%的剧烈下跌,通过注入流动性的方式,迅速美国股市出现了反弹反转,创新高。 我们再来看经济层面的变化,从领先指标上来看,确实领先指标表现非常抢眼,是这几年没有遇到的非常繁荣的景象,全球确实在回暖。但是从整个市场上来看,你会发现这个领域或者这个市场的突然繁荣和大部分人是没有关系的,从投资者的角度会发现很难跟得上所谓出口的繁荣、汽车突然的加速。 4 美元可能步入相对弱势阶段 目前来看,至少2021年美元应该还是相对弱势。当然我们可以解释,美元保持弱势可能有几个原因。第一个,中国经济复苏力度大。全球经济在复苏,包括美国也有可能出现经济复苏,现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经济组织对于美国的经济复苏预测在4%以上,中国应该是在8%以上。中国经济恢复确实比较快,同时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而且我估计拜登上任以后仍然采用宽松的政策,因为他们疫情应对确实比较糟糕,不可能采取紧缩。至少上半年,美国宽松的态势应该是比较明确的。经济反弹复苏阶段和美元贬值这两个因素对大宗商品市场算是戴维斯双击。 第二个,金融开放。中国的金融开放吸引外资机构进入,吸引外资机构进入导致对人民币的需求大增。大家知道2020年7月份以后的中国股票市场的上涨,我主要解释不是上半年是下半年,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什么呢?在2020年上半年抄底美国股市那一波资金他们赚到30%以后,有一大批流入到新兴市场,中国资产的吸引力仍然会导致资金持续地流入,这也是人民币可能会保持强势的一个原因。当然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人民币在2021年会不会破6,这事不知道,真的说不准。从目前我们看到人民银行对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来讲,破6的可能性确实不大,但会保持强势,但是破6有难度。因为人民银行对汇率的把控力度还是比较强的。不希望人民币出现单边的贬值和升值,更希望保持双向的波动。 第三个,经济复苏对美元的避险需求下降。这是我们现在能找到的三个原因,仅供参考。在2021年仍然是弱美元周期的特征。 现在很多人还在讨论一个问题,也涉及到我们在座的各位,行业未来三五年是不是会处在一个总体上弱势美元周期,目前看这个情况,特别是疫情以后对于中美之间经济、贸易关系的改变,特别是2018年,中国经受住贸易战的冲击。2018年从资产角度来讲是非常惨烈的,没有人赚钱。现在看,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大概率是人民币进入一个上涨的周期。三到五年的时间段里头看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总体上处于相对强势,美元处于弱势的状态。我说的稍微保守一点,主要在于汇率确实非常难判断。从投资这个角度,我在企业一线工作这么多年,不在于预测准确,预测不可能准确,而在于如何适应当时的情况。我们更多地是去适应,比如美元是贬值或者升值的策略。 5 多重均衡中的低位均衡正在逆转 再看一看行业层面,这里头我稍微掉点书袋。个人观察石油市场有个重要经验,多次用多重均衡模型,也就是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这个模型准确预测了亚洲金融危机和高油价周期,也预测到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从做企业角度来讲,这个模型只是参考作用,不是我们交易的依据。 我们不妨以原油市场为例,看看大宗市场的供给需求。第一个从供给端角度来讲,原油市场的变化很可能带动整个大宗市场的变化,这是我们过去的一个经验。OPEC+墨西哥的产油国和俄罗斯达成减产协议,大家知道石油价格在2018年、2019年遭遇了惨烈的冲击,减产确实还是发挥了作用。 第二个是需求在慢慢恢复,但是需求没有恢复到疫情以前。大家注意,我们比的不是供给需求的绝对量,而是边际上的变化。这里面会用到多重均衡模型,在最近几年的低油价过程当中,特别是大家看2020年初沙特和俄罗斯之间的石油价格战,导致原油供给、勘探开发投入、E&P的投入锐减。这个行业是这样的,是重资本重投入的。跟钢铁行业有点类似,原油是上游行业。同时我们看到,仅2020年全球石油勘探资本支出大概削减了26%。这是过去一年,还不包括前几年的,这一点值得大家注意。低油价导致大量的资本开支削减,当然会影响到供给,只是在缓慢发生。 目前来看,原油库存压力比较大,OPEC组织和俄罗斯这些国家在继续减产。这里头有一个统计数据,从现有的每天770万桶减到每天720万桶。我过去做研究的时候有一个体会,这些变化只能给我们一个所谓趋势的参考。从库存层面来看,现在从美国市场的角度来看,美国原油库存其实不低。炼厂的开工率明显下降,也是个行业问题。原油生产需要炼厂,炼厂的开工率下滑是比较严重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美国油井,原油的钻井数出现了剧烈的下跌。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拜登替代特朗普后的政策变化。拜登对外政策的思路其实比较明确。他是个建制派,他告诉你他要做什么,也告诉你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跟中国合作,对环境问题非常注重。大家注意中国领导人打出非常好的牌,我们率先提出了碳达峰及碳中和。搞钢铁的应该熟悉气候变化领域,因为钢铁和石油都是减排的重点行业,都会一直都影响我们。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压力是很大的。我2007年的时候还在做博士后,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以前,通过不同场合向有关方面建议,明确提出中国政府绕开具体的部委部门和协会,量化减排指标。那时候量化减排指标是压力很大的,中国的能源需求还比较大。 6 碳达峰碳中和是约束,是压力, 也是动力和机会 我觉得碳中和这张牌打得很好,有利于长期实施产业结构的升级,这是一个压力,中国在国际上说话是算数的。但是作为行业从业者,我们知道达峰和实现碳中和极其困难。但是这个事我们主动先提了,现在拜登就比较难选了。因为拜登是希望在上任第一天重回巴黎协定,特朗普时期退出了。现在看重返巴黎协定在国际上所做的姿态和承诺,跟中国人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中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按照正常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改变了我们整个行业未来的很重要的一些运行逻辑。和“十三五”、“十二五”时期还不一样,当时我们承担的是比例。现在实际上要承担总量碳达峰,对钢铁行业影响很大。既然要碳达峰和碳中和,中国政府将会义无反顾地继续支持清洁能源产业链的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发展,包括相关产业链对我们来讲是个重大机会,也是一个长远的机会,好日子才刚刚开始,现在的规模还不够大不够强。 发展清洁能源,无论新能源车也好还是电池也好,对于钢铁行业最大的好处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巨大需求。我在石油工作这么多年,知道从全生命周期看,新能源车一点不环保,排放一点不少。但是它可以用电。所以相当于对咱们钢铁行业来讲,新增了一个巨量的需求,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碳达峰、碳中和这个政策会倒逼新能源行业继续快速发展。这个所谓的倒逼和之前 “十二五”、“十三五”时期不一样,“十四五”肯定要落实这个事情。 简单说,一方面需求在恢复,另一方面确实没有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正常水平。需求的恢复确实比较明显,我们就要看价格,现在是需求恢复的快还是供给收缩的快。毫无疑问,我们目前对2021年原油市场的情况估计,可能还是供给收缩的快。供给收缩的快意味着需求相对于供给就占优势。因此我们今年分析原油市场,认为整体的价格中枢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抬升,这也符合我们之前对于所谓的经济复苏预期的判断。 拜登接手以后,美国和中东之间的关系仍然值得我们关注,美伊之间仍是个大问题。伊朗最高领袖说过不论谁当总统,伊朗对美国的政策都不会有太大变化。拜登也讲过一个话,大家注意,俄罗斯是美国的最大威胁,中国是美国的最大竞争者。我觉得我们分析钢铁行业产业链,特别是国际市场波动的时候,确实可以好好看一看原油市场的变化。 7 黄金是大宗商品市场上的例外 从黄金这个角度,我们简单说一说,黄金我们知道其实有多重属性,黄金价格在2020年从1500美元左右一直涨到涨超过2000美元。从投资角度来讲,一千美元的时候已经应该买黄金了。未来在零利率和负债率不可改变的情况之下,仍然有上升空间。只是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再次突破两千,国际市场的波动给予这样的评论,零利率负利率是长期的动力。黄金我们知道是不生息的,因为出现了负利率,黄金的相对投资关系和价值就出现了。黄金已经不能作为关注大宗商品的基准了,没有多大意义。 8 未来大宗商品非常重要的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我们说的零利率负利率。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当然成为资产高地。同时,黄金的各种属性和油价有点类似,和铁矿石不太一样。很多时候它的触发因素是避险,也有的时候是宽松,具体原因不一样。 第二个维度是供给需求缺口。先看需求端,我们确实发现了一个现象,现在消费确实需求比较旺盛,特别是出口。再看供给端的变化。当然这个确实有2015年供给侧改革所逐渐产生的作用。2020年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来自于需求突然加速,而且主要是出口,越南印度这样国家的订单回流,中国出口替代美国市场,这种情况在2021年仍然会延续,至少是上半年。另外比较重要的是成本,这个具体数据不跟大家说了。 9 物价上涨暂时不会制约货币政策, 但资产价格上涨会 最后再强调一点,2021年货币政策目前预计不会太紧,不会突然收紧,不急转弯,这里头有很重要的问题,所谓测度通货膨胀的标准出现了问题。什么问题呢?现在CPI里头能够反映资产价格上涨的只有住房装修这一点,人们感知到的通货膨胀现在主要是股价、房价以及上游价格。从CPI来看,生猪产能开始恢复,猪周期进入后半场,能繁母猪存栏数已经恢复。生猪期货开盘首日表现确实不太好,一度出现跌停,这说明猪周期主导的CPI在2021年压力不大,反映货币政策因为CPI的上涨收紧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来看,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还是受生猪影响,不是受钢价影响。而且我们的PPI上涨和CPI出现了大分叉,我们PPI迅速上涨主要是得益于出口,跟美国人有关系,跟中国的猪没关系。2021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因为猪的影响仍然保持相对比较友好和宽松。第一个是目前来看,有疫苗的接种,全球政策仍然比较友好。第二个是大宗商品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第三个是大宗商品结构分化比较大。能源化工应该还有机会。我们总体觉得大宗商品在2021年会出现价格中枢上移的态势。
记者 | JT 编辑 | 张信宇 日前,一则京东金融的贷款短视频广告被骂上热搜。 这条80秒长的竖屏广告在一个模拟飞机客舱的摄影棚里拍摄,大部分镜头都是摄像头直怼到演员面部的特写,大字体字幕横亘在屏幕中央,配之以短视频流行的说唱BGM,讲述了一个网贷挽救普通人颜面的故事。 一位农民工打扮的男子带着妈妈坐飞机,妈妈晕机,男子询问空姐能否开窗而遭其它乘客嫌弃。空姐随后建议男子可以升舱,但升舱价格不低,男子手头没钱。正当无奈放弃之时,后排一个西装男路见不平说道“升舱的费用我来出”。然而,反转出现了,西装男拿过该男子的手机一顿操作,却开始推销京东金融。 舆论被这条低成本却充满情绪的广告刺痛了。一条微博网友评论此广告称“突出借贷者的困窘,弱化还钱的压力,夸大免息的福利”。新华网也措辞严厉地批评其“为了流量不顾吃相,三观不正,低劣奸诈”。 随后,京东金融及其母公司京东集团先后作出道歉。京东方面称这条广告反映出操作团队的“导向、文化和价值观出来问题”,“迷失了自我,丧失了责任,丢掉了初心”,因此将“对下属企业出现的问题严格问责,面向全集团进行反省教育”。 实际上,在短视频营销领域,这类广告流行已久。金融网贷公司本来就是短视频平台的大客户,而京东金融作为客户之一,由于大量投放,不可避免终于有一次走进了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另一个舆论场,在此之前,360借条也曾因低俗短视频广告而致歉。 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回答。这些流行在短视频平台的夸张广告到底都是谁在生产、怎么生产出来的? 常规情况下,京东金融、360借条等品牌方的短视频广告是外包给广告代理商,没有内容生产能力的广告代理商还会找专门的视频内容供应商。内容供应商和代理商做出视频,甲方审核通过后,由代理商在广告后台投放到抖音、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里。 36氪采访了一位短视频广告的创业者秦雨,他曾为金融平台提供短视频内容,以20人左右的团队,每个月可以产出五百多条短视频广告。他经历过“一支视频成本几十块、提成十几万”的风口期,也曾目睹过这一行的残酷。他们随着抖音快手的兴起而生,目标是瓜分这个千亿级别的广告市场。 红利期时,一支成本在千元内的爆款广告,最高能带来百万级别的收益,这种回报率足以让无数传媒人,前仆后继地进入这个位于行业鄙视链最低端的领域。跟抖音快手的非广告类视频内容一样,一支广告转化的用户越多,效益越高,代理商就能获得更高提成。 如果说抖音快手里的短视频内容竞争是“速生速死”,短视频广告的竞争则更为血腥。 同处在短视频信息流里,广告要比正常内容更吸引用户才能达到转化的目的。而现在的大多数短视频广告,在小范围流量池里测试后就会被算法立刻放弃,拿不到更多的流量、也带不来任何回报——这支广告废掉了,废掉的广告占了短视频广告的99%。 秦雨认为,京东金融这条广告只是借贷短视频广告里的常规款,是因为搬运出了抖快平台才会被舆论引爆。在事件之后,大家都选择了“躲一躲”,等过了风头再拍。 他并不觉得京东金融广告招致的批评会毁灭这个行业,或者能发生什么实质性改变。很多批评者并不知道,短视频用户确实爱看这些广告,所以无论平台还是品牌,有决定权的人,却没有动力去变革。 以下是这位从业者的自述。 用户喜欢正能量,就批量生产正能量 我之前是影视行业的编导,做网大的,2018 年进入信息流广告行业做了这家公司。 我们公司现在有 20 多个人,一个月要做五六百条视频出来。最开始这个行业很暴利,平台给补贴、加上广告转化用户的分成,三个员工加一两个演员拍一天广告,轻松到账三五万,最高我们一条片子能提成十几万。我朋友的公司挣得更多,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挣四五百万,毛利超过80%。当时在这个行业就是捡钱。 京东金融出事儿的那条广告,在借贷广告里很常规,短视频平台上的借贷广告全都是这个套路。 为什么这类广告火?因为大家就喜欢看这类广告。如果用户不喜欢,这类视频就不会存在。 大众就是喜欢一夜暴富、喜欢古道热肠、喜欢离谱和刺激。 举个例子,拍两个人谈恋爱,看拉手的情节你可能没什么感觉,拍两个人接吻你可能觉得有点害羞,但如果直接拍两个人更刺激的情节,你不想看吗? 在这个平台上,每天有几万、几十万的视频,你想靠广告挣钱,就要变本加厉的去抓住流量,流量在这个行业就等于现金。我们要做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用这条视频把这个东西卖出去,那就必须要一秒钟抓住大众眼球。 具体到借贷场景里,大家爱看的就是,比如我推倒了一个老太太,然后老太太让我赔钱,但我拿不出钱来,这时候来了一个特别正义的老板,说这小伙子我帮你下载一个XX贷款,一秒到账。 再比如,一个员工突然被老板扇了一耳光,老板质问,为什么不让我们的用户下载XX贷款?员工解释说因为放出去的额度太大,我们公司会亏损。接着老板义正言辞地说,我们应该对用户的利益负责,宁愿亏损也要保护用户利益,把额度放开! 这种故事我随口就能跟你讲几十个,这些都是短视频广告里的常态,过分的是那些擦边球的情节。 比如一个男生回家,发现自己爸爸和自己媳妇在房间里独处。他冲进去一看,看到爸爸在给媳妇按摩,他就生气地问媳妇,你怎么能让咱爸给你按摩?咱爸把我含辛茹苦的拉扯大,应该你给咱爸按摩。然后媳妇就笑着说,没事,我给咱爸买了XX保险。 这种广告很硬,第一个独处的情节就是打擦边球,然后很硬地去卖广告。 做这种广告情节就是要离谱,只有离谱才能筛选出那批“智商不高”的用户。这种广告对你来说可能就像“秦始皇给你发短信,说我现在被封印了,给我打2000元帮我解除封印日后还你5000元”。你不是目标人群所以对它嗤之以鼻,但你爸妈那一代就可能会相信。 我们自己分析了一个常规的视频广告套路,跟好莱坞电影的结构有点像:第一步,主人公陷入了一个困境;第二步,靠他自己的力量解决不了问题;第三步,旁边的人讲了一个方法,帮主人公解决困境,主人公也随之变强;第四步,问你要不要也试试这个解决方案,如果你现在还不试试的话,你就比别人落后了。最后再加码个优惠之类的,比如现在下载再送你个电饭锅。 这套情节和理发店卖会员充值有什么差别吗?剧本也很容易,我们的编剧什么背景的都有,零门槛。 做短视频的,每过一段时间平台就会流行一类主题,不只是擦边球的会受欢迎,卖惨的、下沉的、土味的、炫富的,每个阶段用户就是爱看那个主题。比如之前有个很火的扶贫主题,一个人扶贫一个老大爷,给他饭吃给他买新衣服,这个时候大家就会感动,觉得好人一生平安。 扶贫情节完了之后这个人就去帮老大爷卖货,因为老大爷家里有个桃园,桃子滞销大甩卖,本来6块钱一斤,现在就老铁们5块钱一斤就行了。卖完桃子卖衣服、卖完衣服卖羊肉,比如羊肉25块一斤,其实拼多多上10块一斤,剩下15块钱就是广告费了。 用户以为是正能量扶贫,其实全都是策划出来的脚本。大家既然喜欢正能量,“正能量”的内容就会被批量生产出来。 有决定权的人,没有人想推动这个行业 我不会把这个广告完全定义成“骗”,因为这些产品确实提供了借贷机会,是有价值的。假如我有急事但从朋友那儿借不到钱,借贷平台就能应急,而且它毕竟不是那种违法搞裸贷的。 但它确实隐瞒了一些东西,比如利息。你借钱的时候没问题,借1000元然后一年要600元的服务费,利滚利。在这件事上其实银行、贷款公司的做法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这是放贷这个行业本身的问题。 你去查一查这个行业,会发现全是大公司做的,什么360、百度、京东、平安全都在做。然后用各种方式去忽悠别人去转化,分好多梯度结算,第一层是下载或者注册、第二层是授信,一直能考核到是谁的用户把钱借出来这一层;越往后面回报越大。 京东金融那个飞机客舱上的广告本质上不算欺诈。我妈晕机想升舱但没有钱,一个老哥说我帮你弄点钱出来,“我出钱”后面那部分说清楚了是借贷行为。如果这个场景不是农民工第一次坐飞机晕机,而是生命垂危、借钱救人的话骂声可能就会小一点。 短视频平台上全是这类型的广告,之所以会爆就是因为被搬运到了微博上,传播的过程中离谱的部分被放大了,他们觉得你就是无条件诱导高利贷,所以就批评。但微博和抖音快手完全不是同一个受众群,微博没抖音快手那么下沉,他们觉得这不是我的价值观,但其实这就是抖音快手用户爱看的情节,要不然这广告就不会出现。 价值观这个事情你怎么去判断对错? 这个事情出来之后,金融、贷款广告基本都停拍了,要避一避风头。从经验来看,最近涉及飞机客舱、农民工这类要素的都会是敏感话题,有钱人推荐产品这个情节应该也不能拍了;接下来几个月贷款广告的份额会变少,因为品牌方也不敢投放了。最近金融广告应该会强调价值观积极阳光。 但过一段时间、风头过了,这类故事又会回来的,直到下一次又有哪个广告被转发到其他平台曝光。 从机制来讲,这个市场的进化是很慢的。它是几方的博弈,上面的监管、平台方,下面是用户、广告代理和我们这种制作内容的公司,这几方相互作用才能慢慢推动这个市场的变化。 平台和品牌对这种广告的审核之前都是放过去的,因为每个部门都有业绩考核。金融公司想今年借贷业务要做到大盘的30%,那就要靠短视频平台里的广告拉新,抖音快手也要挣这个广告费冲一冲收入。大家都是要吃饭的。 有决定权的人,没有动力推动它进步,大家就想着一起躲一躲就好了。之前就有一个广告因为色情擦边球被点名了,里面的演员被平台算法封杀了一段时间,甚至长相身高相似的其它演员都被封了,但过了一阵子就又回来拍了。 互联网的记忆跟鱼一样。 但如果不考虑回报的话,我立马就不干了 这个行业里,我给自己公司的定义就是内容批发商,就把成本压到最低给人批发内容。 从内容的质量上来看,除了特定的甲方,大多数人都觉得没必要提高质量,提高质量意味着提高成本。因为一个广告只投放一次,绝大多数广告又都是炮灰,大家要考虑成本的问题。既然是批量做内容,成本就要压的越低越好,几百块一个片子就够用了。 我感觉这个行业挺割裂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行业是有意思的,它比别的行业更自由,你每天研究爆款是好玩的,想拍什么拍什么,别触碰太过的红线就行了。但你心里也清楚,很多时候你做的东西是很“弱智”的。 而且这个行业比一般做内容的更残酷。钱在哪里,竞争就在哪里。你投一个几百万的网剧可能回报最多几千万,但你在短视频广告这个行业里是有机会拿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回报的。 所以我们很累,要不断去想用户今天心情好还是不好,他们最近想看什么东西,他们会为什么样的内容买单,还要揣摩平台会给哪一类视频流量。 所以我们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去翻拍爆款视频,一天拍几十条。这个行业就是这样抄来抄去的,一个视频火了,所有做短视频广告的就都赶着去抄爆款,去分析爆款用什么音乐、写什么脚本、节奏怎么样,然后再“升级”一个爆款出来。只要把爆款的要素分析全了之后去升级一个,坚持下来一定能有爆款。 我们自己也有一些原创爆款,爆了我们一边翻拍一边赶快告诉这行的朋友去翻拍,拍得快就有机率能爆。反正你这视频迟早要被抄,为啥不让朋友抄?有钱一起赚不好吗。 有时候就算你想创新,代理商也不会理你,他会扔给你一个片子说这个爆了跑了100万流量,赶快抄几条出来让我拿去投放,抄的快就有可能小爆。关系好的代理才会这样给你递消息,给你一个爆款确定性高的方案,不然你原创做 100 条也不一定能爆一条。 平台的机制也不封杀雷同视频,我们有一次拍广告,一模一样的剧情拍了十几套,就给演员换了身衣服也能过审核,而且也有几条跑出量。 这事情很好理解。因为一个广告没法直接覆盖所有用户的,抄得快就有机会爆,而一条广告爆了之后就是真金白银的收入。就像你写文章在公众号下面挂一个茶叶的链接,文章爆了之后茶叶就能稳定卖几万,这事情你干不干?你又不是傻子。 但红利期过了之后,大家的收入就降下来了。现在我们这种制作公司很多都是片子不算钱,或者客户给片子的出价根本覆盖不了成本的,大家就靠提成过日子,那就更依赖爆款带来的收入了。我身边朋友的公司有连续亏了几个月的,现在我们一条片子的提成封顶就是两三万,挣一点微薄的收入。 所以这个行业流动率超级高,2个月挣不到钱大家就会想换一份确定性更高的工作。 我们已经忙到麻木了,一直拍一直拍也会掏空你,你没时间去想这个事情的意义啊价值啊什么的。朋友、前同事们从来不评价我在做的事,大家都很忙也比较麻木,没有那么敏感的,身边哪有那么多艺术家。 但就算这个行业再不好,但它至少能让我生存下来,能带着一帮人一起做个事情,我觉得这就挺好的。疫情期间,影视行业全停工的时候,我们至少还能有个事情干、能吃口饭。这个行业本身的门槛没有那么高,能容纳一批人活下来。 不考虑回报的话你还会选择这个行业吗?那我立马就不干了。 —————— 应采访对象要求,秦雨为化名;文娱、教育行业交流、爆料加微信 jtaihuoguo
近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学术委员会第一届、二届主席、名誉主席,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出席“融资中国2021(第十届)资本年会暨颁奖盛典”并发表演讲。 他通过对汽车、新能源、新发电领域的三组典型公司的市值比较,分享了私募股权投资的三个新姿态:所有资金都向无限责任担当者,向真正的市场化投资追求的标的靠拢;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流动性越强,越能吸引更多资金进行短期资源配置;风险不是用来回避的,是用来管理和攫取收益的,这样才可以在新赛道、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当中得到有效的成长。 最后,他表示,2020年,在投资机构的所有排行榜中,比较前五年、前十年的投资量、退出量、IPO数目、准备IPO的数量,这个敞口正成为检验爆款和回报率的核心时代命题。 以下为演讲整理。 我通过三个典型的市值比较来为大家分享私募股权投资的三个新姿态。如果把2020年拉长到现在,有三组股权市值比较会给人们强大的视觉冲击和投资冲击。 第一组,新能源汽车市值比较。如今特斯拉八千多亿美元的市值超过了汽油汽车排名前十家的市值总和。中国的蔚来汽车在1月份一天的涨幅让它的市值达到一千亿美元,跃升到所有汽车排行榜前列。 第二组,光伏产业从崛起,到衰落,再到今天重新崛起。陕西隆基股份在过去一年里的股票市值翻了两倍,已经超过了煤炭发电企业巨头中国神华的市值。 第三组,新能源汽车要靠电池,中国电池企业宁德时代九千多亿人民币的市值如今已经超过了中石油的市值。 在2020年爆发出来的,到2021年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该涨的都涨了,该跌的都跌了,呈现两极分化。它们之间的根本差别是什么?如果结合我们本次会议持续关注的焦点来看,所有涨了的企业都是私募股权投资投出来的企业,而所有跌的那些都是传统的、单一资本结构的企业。即使在资本结构中有早期投资、PE投资占据相对小的产业,也发生了一次历史性变化。在这当中,汽车、新能源、新发电领域都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变化。 回顾2020年,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尽管融到的钱少了,投出去的项目少了,但是在注册制下,退出的项目多了,收益率高了,用资产本身去衡量的话,投资效益更高了。 根据这些案例和我们统计的结果,出现了以下三个新的姿态: 第一,不管什么样的资金来源、资金性质,到2020年的时候,都向无限责任担当者,向真正的市场化投资追求的标的靠拢。 如果过去政府引导资金可自己确定返投比例、投资产业的比重、交易结构,甚至可以用一票否决权,我们在2020年看,把引导基金放到一个公开可竞争的市场当中,让过去所有管理的比较好的管理公司,有无限责任的GP,在真正的市场实践中有业绩的GP来争抢,谁管的好,政府引导基金才会把份额给谁,让谁去管理。这是一个市场当中的变化。 资管新规推出之后,所有二级市场中的钱开始发生两个变化。做固收的钱向权益市场流动,但是权益市场更多的钱流动到二级市场去,二级市场催生新产业的市值成长,新产业一定会把高估值中的一部分钱放到一级市场中去投资产业链,投一级市场中的短板,投一级市场相关链条上的重要企业,使其快速推进和发展,并得到持续成长。 更关键的还在于,这给了大家一个明晰的信号。刚才我比较的那三家传统赛道当中的企业,如果原来也是上市公司,在当初净收益率、资本收益率高的时候,为什么不拿出一部分钱早早的布局到相关产业的私募股权领域当中呢?用基金的方法投向新产业、新技术、新应用,才可以做到产业的更新、提升和改变,而不是等到今天再也没有高市值市场机会的时候,再想从股权端拿回来钱就不可能了。 如果市场化的钱也向无限责任、向GP、向真正的合伙靠拢的时候,我们发现,不仅是它的逻辑,一切境内外的钱都在2020年发生了一个向无限责任要收益,向GP的合伙价值要收益,向市场化投资逻辑要收益的变化,这是2020私募股权领域当中的最新姿态。 第二,一级市场也好,二级市场也好,越是流动性强,越可以吸引更多的钱去进行短期,或者说较短时间的资源配置。 我们如果能够有一种把久期长,交易性差的钱,通过私募股权、VC、天使投资的逻辑组织成有机的交易结构的组合,投到社会经济最有潜力发展的领域去的时候,这些钱也需要通过市场可流动性的层次来缩短久期,扩大交易结构的时空组合、产业组合来推进私募股权领域的持续成长和发展。这个新姿态就是2020年S基金的爆款而生。 政府引导资金如果长到20年,让政府怎么投?如果新基金到了新份额转让的时候可以转到后十年,如果政府引导资金是母基金,而且是庞大的母基金的时候,就可以把前面投的一部分在久期改变格局当中转让出去。 我们再看刚才那三个案例,如果前期所有投资都是在没有爆发的、不同的点的时候,把久期时间可以重新组合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前面不同久期的东西在母基金结构当中通过份额的转让,重新聚焦在一个新的可爆发点当中进行一次结构调整。 如果久期和结构都可以调整,我们就可以在S市场当中既把久期灵活的拉长缩短,也可以将结构再改变,再聚焦,再重组,实行整合性的创新和应用。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逻辑,才使得2020年,无论是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基金,还是新成立的基金,或基金的一期二期三期,大家都追求着S基金把过去非流动性的、久期较长的市场,通过可流动、可交易、可公允化的交易让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变成一个强流动的市场。这个市场因为注册制大大提升了还没盈利投资的部分产生流动性和退出的可能。 如果我们还有S市场,也可以让更大的份额流动起来,我们会发现2020年不仅因为注册制前期的投资空间在不同市场当中得到拓展,而且因为我们推出了一个基于二级市场交易逻辑的一级市场,使得所有的流动性改变结构、聚焦、久期,改变投资当中的无限新的组合,才产生了新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投资流在这个市场当中的重大改变。 第三,风险不是用来回避的,是用来管理和攫取收益的。 拿特斯拉举例,上海引入特斯拉的这笔交易结构对上海的价值何在?一定是催生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上海,在长三角,或在中国区域的拓展、影响和链接,一定会对当年投资的上海的GDP、就业、财政、税收等产生庞大影响。但是最根本的影响是,这是一个新能源汽车在上海这样一个愿意引入新产业并砸下重金的案例,它是敢于担成新赛道当中是否能够爆发、能够成功的关键的一次风险投资。在PE这个环节,这是政府决策和市场投资力量决策的一次整合和聚焦。 今天,如果拿当时投资特斯拉的市值去看,上涨了多少倍?这笔投资除了在市值投资的初始价值之间产生了庞大的成长性之外,还让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品牌,新世界新赛道当中投资的亮点给上海带来了庞大的效应。当然,马斯克已经在公开场合说了,中国政府开放、开明,以至于给我们在疫情期间迎来了开放的投资环境、开放的全球产业链、开放的全球产业链的中国式引入和循环。 如果把这个案例放到安徽合肥,安徽合肥过去有汽车产业链,但没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里最有形的品牌。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地方政府敢不敢砸一百亿到一个新企业?合肥市政府投资蔚来的时候是3美元,现在蔚来股价已经上升到60多美元。合肥这笔投资从3美元涨到60多美元,翻了多少倍?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引入了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事情,而是在这个品牌最低落、最不被看好的时候,能不能引入这种合伙机制,和它背后的其他投资人一起砸入重金?合肥市政府用了一个典型的、用高流动性资产做抵押,而且可以随时把交易结构当中的对赌交易结构放到一个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和新产业链当中给出的新逻辑。这个新逻辑就是把电池的云管理的系统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新能源汽车的故事合肥政府听懂了,拿二级市场当中股权的质押砸进去做一次风险管理下的,而且是高风险管理下的地方政府多级联动的投资,结果成了。今天不仅挣了大钱,赢得了声誉,合肥市政府还被私募界贴了一个标签,VC Government。现在是直接把VC贴在它的脑门上了。 能不能把一个全球上市公司的股权,用新的、合适的,可以锁定风险的交易结构去完成投资,决定了最后能否实现高收益、高成长,把风险变成收益,把投资变成一个风险管理工具。 回望2020,如果市场流动性增强了,交易结构复杂了,风险管理的工具越多,我们这个市场当中可以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就越多。 2020年也是一个风险投资人转变身份,特别是市场光亮度变化的年份,这个人就是孙正义。在2020年之前,大量公司不能上市的时候,因为两三单的失败,他已经跌到了低谷,甚至一期基金的40%都跌没有了。2020年很多公司可以上市后,他又翻本回来。 我们做一个私募股权领域当中风险管理的一般模式,如果融了一批在VC阶段的投资,一期投了十家公司,抓住未来合伙的无限责任担成的那些公司投进去,如果有两家爆款的企业持续成长,可以让它涨。其他如果有一般性成功的三分之一,就按正常的回报。如果还有几单有风险的,只需做一个止损性的交易结构就可以。这个时候就不会跌的很惨,有大量的平均收益,同时有爆款,就会有成绩了。 2020年,不仅原来做天使、VC、PE的投资人会管理风险,向风险要收益、要成长、要未来,连地方政府投资的引导资金,地方政府的多级整合的一体性基金也是如此。风险不是用来规避的,是用来管理的。这样才可以在新赛道、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当中得到有效的成长。 所以这三个案例给了我们三点有机的启示,这个启示不仅是2020年的,在2021年的第一个月的前半个月,这三个趋势持续强化,持续精进,持续在二级市场中爆发出新的能力和亮点,以至于把所有原来的其它非基金投资,非风险投资聚焦的领域,全部打压在低市值的通道当中。 2020年,在投资机构的所有排行榜中,比较前五年、前十年的投资量,退出量,IPO数目,准备IPO的数量,这个敞口正成为检验爆款和回报率的核心时代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