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ID:wow36krchuhai ),及时获取前沿资讯、了解全球新趋势。文末扫码关注并加入出海社群,遇见全球商业伙伴。 中国企业全球化 TikTok 首次披露用户数据:美国月活用户1亿,全球下载量约20亿。TikTok 在针对美国政府的诉讼文件中首次披露了美国与全球增长的具体数据。数据显示,TikTok 在美国大约有1亿个月活跃用户,比2018年1月增长了近800%,而日活跃用户数量约为5000万;此外,TikTok 在全球范围内下载数量约为20亿次。(界面新闻) 富士康、和硕及立讯精密等企业或会在墨西哥建厂。据外媒援引消息人士报道,由于新冠疫情等因素,一些亚洲企业正重新审视全球供应链,并考虑将新厂建在墨西哥,这其中可能包括知名苹果代工企业富士康、和硕集团以及立讯精密。(财联社) 蒙牛终止收购日本麒麟控股澳洲饮料业务。中国蒙牛乳业与日本麒麟控股分别发表声明称,因未能获得澳大利亚监管批准,双方已同意终止蒙牛收购麒麟澳洲子公司雄狮乳品饮料公司的交易。去年11月,蒙牛宣布将以6亿澳元(约人民币28.6亿元)现金收购雄狮乳品饮料公司的100%股份。(新浪财经) 印度 印度社交平台 ShareChat 收购初创企业 Circle Internet。据 ET Tech 报道,ShareChat 收购了来自印度的新媒体企业 Circle Internet,收购金额暂未公布。Circle Internet 主要向印度非印地语地区的居民提供新闻聚合内容,ShareChat 希望通过本次收购扩大在非印地语地区的影响力。 印度教育机构 ISFC 获得3000万美元投资。据 ET Tech 报道,本轮融资的投资方为早期投资者 Gray Matters Capital,以及 Profectus Capital 等。ISFC 计划在未来开设15000家分校。教授课程内容包括 K12 教育内容以及职业培训内容。 东南亚 印尼电信巨头计划向 Gojek 投资。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印尼国有电信运营商 Telcom 旗下的移动网络运营商 Telkomsel 日前宣布,集团将向 Gojeck 注入一笔资金。目前双方已针对投资的细节进行了多轮谈话。 新加坡专注于农业科技的投资机构 AgFunder 募集专项资金。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AgFunder 日前募集了3000万美元的专项基金。AgFunder 成立于2013年,截至2019年,机构累计投资额达到200亿美元。 拉美 西班牙电子钱包公司 Lana 在拉美多国落地。据 Latamlist 报道,西班牙电子钱包公司 Lana 宣布,将在拉美多个国家落地电子钱包服务。Lana 主要服务中低收入阶层,致力于帮助低收入群体获得小额借贷服务,目前 Lana 正在与 Uber 和 外卖平台 ifood 等企业谈判平台接入事宜,Lana 首批入驻的国家包括墨西哥、智利、秘鲁、阿根廷等国。 其他 物流巨头 GLP 日前宣布,将在日本落地一支价值26亿美元的专项基金。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该基金主要用于投资东京以及大阪地区的11个物流产业园。GLP 目前在日本累计持有近190亿美元的资产。 36Kr Japan 36Kr Global 助力中国企业出海日本 ——36Kr Global 海外版图已经覆盖了东南亚、日本和印度。其中,36Kr Japan(https://36kr.jp/)于2018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旨在打破中日企业间的信息交流障碍,为中国企业出海助力。时至今日,36Kr Japan 已经成为日本市场最受关注的中国新经济新闻网站。渠道方面,36Kr Japan 和日本三大主流新闻平台——雅虎新闻、LineNews、SmartNews 都建立了合作关系。2019年5月,我们还与日本最权威的媒体集团 Nikkei 日本经济新闻社结为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亚洲科技交流与创新,增进企业间的跨国合作。寻求日文报道、日企对接合作等,欢迎邮件至info@36kr.co.jp。 图|Unsplash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码联系36氪出海运营。
欢迎关注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ID:wow36krchuhai ),及时获取前沿资讯、了解全球新趋势。文末扫码关注并加入出海社群,遇见全球商业伙伴。 本周值得关注的中国公司全球化大事件 联想笔记本2020年第二季度出货量全球第一。Strategy Analytics 发布了2020年 Q2 全球笔记本市场最新出货量报告。报告显示,联想、惠普、戴尔、苹果、宏碁排名前五。其中,联想笔记本以27%左右的份额稳居全球第一。 陆金所联合泰国银行,将在该国推出财富管理业务。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平安旗下陆金所日前正式与泰国泰华农民银行达成合作。未来,陆金所将在泰国推出一个 to B 的财富管理平台,平台将主要面向专注零售业的投资者。 阿里跨境及全球零售业务实现稳步增长。8月20日,阿里巴巴公布财报,报告显示,阿里巴巴本季度跨境及全球零售业务收入70.12亿元,同比增长26%。受疫情影响,东南亚地区也在加速转型线上消费,Lazada 季度订单量同比增长100%。 本周必读出海精品文章 从“一口小米粥”到世界500强,小米的全球化“简史” 从“一口小米粥”到世界500强,“雷布斯”四十而再奋起,为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小米。从亚洲出发,小米把橘色的旗帜插遍全球。6年海外路,小米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往事?在布局全球的征途中,又有着怎样“跑马圈地”的策略?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小米出海这些年“吃过的螃蟹”和踩过的坑。 全球新经济大事件 埃及诞生首家独角兽科技企业。据 Menabytes 报道,埃及电子支付公司 Fawry 近期估值达到了10亿美元,这标志着 Fawry 成为埃及首家独角兽科技企业。Fawry 今年业绩成长迅速,今年上半年,Fawry 收入达到3441万美元,同比上升40%。 Unacademy 计划融资1.5亿美元。据 ET Tech 报道,印度在线教育平台 Unacademy 即将完成一笔1.5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为软银。预计本轮融资完成后,Unacdemy 将成为印度估值第二高的在线教育平台。 谷歌计划投资印度社交平台 ShareChat。据 ET Tech 报道,ShareChat 正在寻求1.5-2亿美元的融资,而谷歌有可能为其提供资金。此外,Twitter 及微软等科技企业也表达了对 ShareChat 的投资意向。 MUFG 投资澳大利亚金融科技企业。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UFG)日前以139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澳大利亚金融科技公司 Afterpay 5%的股份。今年五月,腾讯也曾向 Afterpay 投资了2520万美元。 图| Pixabay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码联系36氪出海运营。
文|高歌 「反光镜」是36氪一档新的短特写栏目。商业世界的一束光打在个人身上,就成了反光镜。 跟着TikTok出海,才发现世界真大 TikTok美国事件发酵的这些天,郭鹏宇的微信消息一直处于爆炸状态。作为跟着Tiktok出海的大MCN,他不断被追问:字节跳动最近怎么样了? 过去一年多时间,郭鹏宇一直在TikTok上帮商家制作内容、投放广告,把TikTok到目前为止的商业化玩法统统尝试了一遍。2019年初,大多数MCN还在抖音苦苦缠斗,原本也是做抖音的郭鹏宇觉得“抖音已经是一片红海,比较痛苦,性价比太低”,但抖音算法和推荐机制自己已经比较熟悉,他选择将目光投向海外,首选“抖音海外版”TikTok。 在TikTok能做出“神话级的数据”,郭鹏宇发现。刚开始测试时,他把自己的内容放到TikTok上,并帮某大型公司做过一波投放后,发现在TikTok上的ROI(投入产出比)能做得非常高,峰值比此前尝试做抖音要高出10倍,商业化内容的短视频也在海外圈层传播得非常广、客户app的下载转化量非常不错。“说白了,就是老外没见过这些东西。”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TikTok的商业化仍然处在初始阶段,直到今年才明确提出商业化的目标——据路透社报道,2020年TikTok预计营收为10亿美元——而初始就意味着红利。 初始也意味着,以广告投放为例,国内抖音有购物车(抖音小店),但TikTok没有免费的购物车。因而在TikTok上,需要通过广告形式购买用户的点击,从而达到购买转化的效果。 投放TikTok是有门槛的。郭鹏宇告诉36氪,尽管TikTok广告页面的前端展示几乎与购物车非常相似,但相对于抖音小店,以及Facebook 5月推出的免费电商工具Facebook Shops,在TikTok投广告来实现电商转化,对中小商家而言是一个相对高的门槛。 他为36氪算了一笔账:TikTok的投放价格门槛是每天500美元(约合3500人民币),一个号需要先养两个星期,也就是7000美元(约合4.9万人民币)。也就是说,一个没有粉丝基础,还没有什么水花儿的账号,在养号过程中就要投入近5万人民币。相比之下,在抖音可以先不投广告自然跑,等想要放大流量时再去投抖+,预充个几千块钱都能玩。 这也意味着,TikTok的危机必然会牵连到生态中的服务商,投入程度越高,受到的打击也就越大。 TikTok上的一些广告商正在制定应急计划,考虑将营销预算从TikTok转移至其它社交媒体平台。从今年Q1开始,一再延迟的购物车计划上线时间也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以目前急转直下的情势看,TikTok今年10亿美元的营收目标恐怕已经很难达成。 “直到今天,TikTok美国的产品、流量都是一切正常的。”只是随着特朗普封禁TikTok事件的发酵,“大家都在等待一个结果。大家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 郭鹏宇在TikTok上做的是多国市场。他对特朗普要求TikTok“45天之内不出售,就封禁”的最后通牒,态度轻描淡写:“海外的市场并不是只有美国,欧洲、东南亚有那么多国家,比如TikTok在西班牙是最火的App没有之一,巴西人每天看短视频平均20-40分钟。为什么要一定盯着美国呢?”虽然对TikTok来说,丢失富裕的美国市场意味着财务上损失惨重,但对郭鹏宇这样的生意来说,“可能唯一能让我们慌的点是TikTok全球都不干了,直接就再见,但这种概率是很低的。” 他做好了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准备。于他而言,将精力投入TikTok的这一年,更重要的价值是打开了全球视野:一旦做海外市场,Facebook、Instagram、YouTube……都必须要做。 “外国人对于资源的分配非常严谨,节奏是很慢的,并不是重拳出击的这种感觉。”在各家生态里体验下来,郭鹏宇对于美国社媒平台商业化体系的感受,恰恰与字节跳动集中资源、重砸营销的风格截然相反。 他不再以MCN定义公司。“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和中国的好产品一起走出去,而不是要在哪个平台上做出100万粉丝,我们希望结果是100万粉丝帮你卖了1000万的货出去,把你的品牌知名度打出去。”他认为,过去中国产品出海都做不出品牌名气,因为缺乏接触海外消费者的点。而“社交媒体是一个工具,最终服务的是企业和供应链。” “TikTok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整个的全球视野。”郭鹏宇对36氪说。绕开中国互联网的红海市场,面向海外的大蓝海,不必再与十多亿人“拼刺刀”。 “TikTok让我们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然后发现,噢,(世界)真大。”郭鹏宇说。 被架在火上烤,被离开 前字节跳动员工李禾选择了离开。事实上,字节跳动的员工早在舆论劈头盖脸地砸下来之前,就已经提前感知到了风向的变化。 “从5月左右开始,UG部门的一部分员工基本上走光了。”李禾对36氪说。他此前的工作是负责字节系产品在海外的推广和投放。 李禾曾经见证过TikTok一路狂奔的高光时刻。彼时TikTok曾是Facebook全球广告量第一的广告主,“推广推得非常猛”。 一位美元基金投资人评价称,也正是因为早期Facebook的“不设防”,成全了TikTok的超高速增长。 不过到了2018年,Facebook开始回过神来,对TikTok提高警惕,不仅推出了TikTok复制品Lasso(后Lasso下架,Instagram Reels上线);还通过限制流量、下架广告素材等方式打压TikTok。 2019年中,Facebook曾集体下架一波TikTok的广告素材,在李禾看来,理由各种“找茬”。“一个女孩子在室内,一开始坐在床上,他说不行,然后我们把床去掉了;但在室内有诱导性,还不行;后面就不在室内了,女孩子必须要露全身或者半身。”李禾说。越到后面,投放素材的面越窄,效果也越来越不理想,“你好不容易协调好了一个点,又有新的问题来针对你了。”于是,TikTok后期的第一大投放平台从Facebook变成了谷歌。 比起竞争对手的打压,如今TikTok面临的是更为严峻的封禁威胁。印度和美国——TikTok下载量第一和第二大市场接连被禁,令许多人感到措手不及。 如果说,字节跳动对美国禁令有所准备,上述接近字节跳动人士称,“字节跳动应该提前知道了一些政策性的事情,就把策略调整到了主攻印度方向。” 但对印度突然封禁包括TikTok、Helo在内的59款App则毫无防备。“没有预警,印度突然就被禁掉了。” “还挺混乱的”,李禾告诉36氪,我们手上一些大项目,突然做到一半就中止了,只能先到其它组临时打工。 字节跳动另一个国际化产品,印度本地语社交App Helo也面临类似的处境,TikTok毫无疑问是字节跳动最成功的出海产品,但据36氪了解,在印度禁令之前,Helo DAU已经达到超千万的量级。 “很尴尬,我当时走的时候也确实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李禾称,这与之前字节跳动的“狼性”加班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原本,字节跳动已经做好了本地化的打算:中国本地员工操盘的海外业务,大部分都挪给了当地公司。另一位接近字节跳动人士告诉36氪,从TikTok商业化负责人到下面的员工,陆续有一些人选择离开公司。因为TikTok的本地化策略更早前就发生了变化——为了使字节跳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拥有美国CEO的“美国公司”,从高层到员工都经历了一次大换血。 包括迪士尼前高管凯文·梅耶尔加入、曾被视为今日头条国际化标志的负责人柳甄离职,TikTok早期的中国员工也几乎全部退出。原TikTok总裁朱骏如今兼任字节跳动战略投资负责人,也被外界解读为“逐渐从TikTok中心位离场”。 人员和人心动荡随着封禁事件达到顶峰。一位机构投资人这样评价字节跳动的现状,“整个字节的团队,就像是被火架在上面烤。” 从8月1日晚间字节跳动同意将TikTok在美业务全部股权出售给美国公司(微软是第一大买家)开始,连续一周,几乎每天都是大消息。 8月3日至4日,张一鸣连发两封全员信安抚人心。第一封全员信称,不认同“CFIUS(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认定字节跳动必须出售TikTok美国业务”这一决定,但必须面对CFIUS的决定和美国总统的行政命令,同时不放弃探索任何可能性。 第二封全员信,张一鸣希望大家不要在意短期损誉,耐心做好正确的事,要做到“格局大,ego小”。 但在当地时间8月6日,封禁TikTok事件再次升级,特朗普连发两道禁令,要求在45天之内禁止与TikTok及其母公司字节跳动、WeChat及其母公司腾讯进行任何美国交易。 这道突然的行政令促使字节跳动不得不又一次发出声明,称美国总统最新颁发的这项行政命令没有遵循正当法律程序,并表示如果美国政府不能给予字节跳动公正的对待,将诉诸美国法院。 但这场诉讼的赢面并不乐观。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执行主任吴沈括告诉36氪,在美国诉讼中“国家安全”具有不可诉性,直接针对这个问题的诉求在法院获得支持的机率不高。当前的局面并非单个公司以一己之力可以扭转。 员工情绪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出来,有人被气哭、有人回怼、也有人加班到天亮。鲜少露面的张一鸣也坐不住了,他在内部信里写道,“我希望大家能在喧嚣和挑战中,依旧保持好的士气,看长期有定力,信任公司能在复杂局面下做出好的判断,给员工足够的支持。” TikTok的时代隐喻 “我们投的几个做美国市场的头部企业,最近都被吓坏了。”一位出海基金负责人对36氪说,“大家现在都谨言慎行。”一位投过Musical.ly的投资人则婉拒了采访,“最近是做事情的时候,不适合说话,而且我们也不能真正帮助到字节。” TikTok在英文里是时间“嘀嗒”的拟声词,它的命运因一道禁令进入了45天倒计时,这牵动了整个出海群体。 有出海圈内人士对36氪说,据说他们了解到,TikTok从去年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进行各种尝试,比如想把字节跳动做成一个美国公司,但是美国不同意;同期,有很多中国企业遭遇了Google、Apple的App生态政策调整带来的整改要求,有的公司下线了不少App——这件事情的导火索,是美国政府从2019年6月发起的对科技行业的反垄断调查,把矛头对准了亚马逊、Facebook、谷歌和苹果四大科技巨头。 但“合规了,还是不行。”而这背后无疑是政治诉求。于是TikTok开始谋求第二条出路。 从出售部分股权、出售全部股权、张一鸣发全员信、微软成为第一大买家、特朗普禁止与TikTok及字节跳动的美国交易、张一鸣再发声明、与潜在买家Twitter完成初步讨论…… 其中的复杂性不言而喻。上述出海基金负责人表示,就出售价格是多少,是否会遭遇“趁人之危、变成明抢”也很难说;以及,TikTok背后是字节跳动的核心算法,是否一并出售,也很难抉择——如果出售,等于是将杀手锏卖出去了;但如果不卖,很可能TikTok美国未来的增长也不乐观,从而影响价格。 因此,其实一早已经有人讲到TikTok“全部出售”的想法了。“当时听到(这个方案)我也很难接受。”上述人士说,稍微合理一点的,是找一个非竞品企业,把TikTok的美国资产给卖掉。“不至于让一个竞品到时候拿着你的刀枪棍棒,最后来反砍你一刀。” 但这些天,事态又开始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了:微软发布一份的声明称,正与字节跳动洽谈收购TikTok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业务——范围不再限于美国。 谁也不知道TikTok事件最终的走向将会如何,上述出海基金负责人表示,“说不定张一鸣被逼急了,干脆就直接关掉(TikTok),这也有可能。” 最后的结局并未尘埃落定,TikTok已经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一方面,美国扬言封禁TikTok,其它国家和地区也在讨论这个可能性,影响范围可能扩大至全球业务;紧接着,美国展开“清洁网络”行动,被禁止交易的不仅字节跳动,WeChat及腾讯也受到波及,其它中国互联网公司也可能遭遇同类型风险。 最新的动态是,TikTok印度业务也被盯上了。8月13日彭博消息称,印度信实工业公司Reliance正洽谈投资TikTok印度业务——很难不做联想,这是印度一定程度上对美国做法的有样学样。 在印度封中国59个App时,跨境电商Club Factory被逼走了。这家“浙江省重点跨境电商平台”当时已经成为印度非标品排名第一、综合排名第三大的电商平台。据上述人士所知,“Club Factory受到很大影响,裁了很多人。” 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可预见的最坏结果是,中国APP面临被迫退出美国市场,同时在全球市场都可能面临份额压缩的风险。 “整个出海圈的信心,肯定是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上述出海基金负责人称,目前能看到所有的出海企业都极其低调,怕被盯上,“不管是去印度的、去北美的,现在都害怕。” 毫无疑问,“完全的闭关锁国是不可能的,一定要出海——这个结论大家是有共识的,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但是中国企业的出海环境陡然复杂起来。既要做政策和本地化的应对,又要做更扁平的国际化——不能仅仅依赖一两个海外市场,必须分散风险。“以前我们对出海的认识还是相对比较狭义和单一的,没有真正放在全球商业里去理解。” 现在,距离特朗普限定的出售日期9月15日仅剩33天。TikTok在等待它的命运。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郭鹏宇、李禾为化名)
欢迎关注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ID:wow36krchuhai ),及时获取前沿资讯、了解全球新趋势。文末扫码关注并加入出海社群,遇见全球商业伙伴。 中国企业全球化 中国企业在手机基站、个人电脑等12个品类全球市场居首位。据日经中文网报道,日本经济新闻日前发布《2019年主要商品与服务份额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在手机基站、个人电脑、电子零部件等12个品类的全球市场份额位超越日本,位居第一。据报道,本次调查共涉及74个品类,其中华为智能手机全球市场份额 17.6%,位居世界第二。 联想、移动业务在北美和拉美市场份额创新高。据腾讯新闻报道,联想集团董事长兼 CEO 杨元庆日前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尽管联想本年度受每周疫情影响较大,但目前联想在北美移动业务中依然排名第四,仅次于苹果、三星和 LG;在拉美依然排在第二位。在拉美、北美和欧洲市场,联想移动设备销量同比增幅都高于大市,尤其是优势市场拉美市场份额达19.4%,北美市场份额达7.9%,市场份额均创下历史新高。 印度 印度最大私营集团信实工业计划投资 TikTok 在印度的业务。据路透社报道,字节跳动正在与信实工业就为 TikTok 印度业务投资进行初步谈判。报导称,两家公司于上月底开始对话,尚未达成协议。截至目前,信实工业、字节跳动均未就此次收购作出任何回应。 印度 Prime Venture 任命新合伙人。据 ET Tech 报道,日前印度创投机构 Prime Venture 任命 Ashish Gupta 为机构新任合伙人。Gupta 毕业于印度理工学院和美国斯坦福大学,是印度首家本土创投机构 Helion Venture 的联合创始人。目前 Gupta 常驻美国。 东南亚 马来西亚零售集团 Mr DIY 计划上市,募集规模约5亿美元。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马来西亚零售企业 Mr DIY 近期公布上市计划,公司预计募资5亿美元,这也是四年以来该国规模最大的一次 IPO。近期马来西亚股市疲软,2020年,全国 IPO 总额仅为7.07亿美元。投资者希望 Mr DIY 的上市能够帮助股市回暖,增加投资者信心。 Intuit 以8000万美元收购新加坡软件公司 TradeGecko。据 Tech in Asia 报道,新加坡软件服务初创公司 TradeGecko 日前被美国科技公司 Intuit 以8000万美元收购。TradeGecko 是一家 to B 软件服务公司,主营业务为库存及订单管理软件设计。 拉美 巴西金融科技公司 PegSeguro 日前宣布收购餐饮营销服务平台 Zygo Tecnologia。 据 Latamlist 报道,目前双方暂未公布收购金额。Zygo Tecnologia 是一家专注于餐饮企业的营销服务平台,通过监测用户就餐记录推荐餐馆。帮助餐馆增加“回头客”,Pegseguro 希望通过本次收购更好服务中小型餐饮企业。 其他 AT&T 拟以15亿美元的价格向索尼出售动漫流媒体平台 Crunchyroll。据报道,AT&T 打算将其动漫流媒体平台 Crunchyroll 以1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索尼。若这项交易完成,Crunchyroll 将归于索尼旗下的 Funimation。但目前索尼对高昂的价格犹豫不决,因此交易还有可能发生变数。(智通财经) 36Kr Japan 36Kr Global 助力中国企业出海日本 ——36Kr Global 海外版图已经覆盖了东南亚、日本和印度。其中,36Kr Japan(https://36kr.jp/)于2018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旨在打破中日企业间的信息交流障碍,为中国企业出海助力。时至今日,36Kr Japan 已经成为日本市场最受关注的中国新经济新闻网站。渠道方面,36Kr Japan 和日本三大主流新闻平台——雅虎新闻、LineNews、SmartNews 都建立了合作关系。2019年5月,我们还与日本最权威的媒体集团 Nikkei 日本经济新闻社结为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亚洲科技交流与创新,增进企业间的跨国合作。寻求日文报道、日企对接合作等,欢迎邮件至info@36kr.co.jp。 文|金恺悦@36氪出海 图|Pixabay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码联系36氪出海运营。
2019年9 月,世界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在其报告 The Future of Asia 中表示,“亚洲世纪” 已然拉开帷幕,亚洲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增长极和中心点。麦肯锡预估,到2040年,亚洲 GDP 将占到全球 GDP 的一半左右。 亚洲,尤其是东亚、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极富活力,区域内的商务往来及创新合作也日益频繁。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 2.0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5.6%, 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4.7%。与此同时,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创新合作日益深化,诸如阿里、腾讯等有实力的中国企业纷纷出海南洋,积极投资东南亚初创企业,扶植培育了一批模式新颖的独角兽。 风劲好扬帆,当下正是中国企业出海东南亚的最佳时机。我们身处一个选择和进取同样重要的时代,纵观东南亚诸国,人口结构年轻,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治理正不断向现代化迈进。以历史的眼光看,出海东南亚,既符合企业做大做强的眼前利益,也符合企业做实做长的远期目标。 而在东南亚国家中,新加坡可谓是十分理想的出海前哨站。得益于地缘政治及港口优势,成长于几代人民筚路蓝缕,今日的新加坡宛如马六甲海峡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发达的经济是新加坡引以为傲的国家名片;包容的文化、进取的心态则是新加坡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从新加坡出发,就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 尽管前景广阔,但我们应当看到,出海东南亚,同样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收益与风险同在。东南亚各国的商业生态有什么异同?如何寻找得力的当地伙伴?如何同本地政府与社会团体友好相处?如何解决财务、用工方面的具体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出海企业的征程能走多远。 为了切实帮助企业了解东南亚商业及创新事业的新发展和新机遇,打破投资兴业与商业活动中的信息壁垒,拓宽企业发展的思路,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联手 KrASIA 共同举办新加坡X亚洲创新合作论坛 2020,联动大中华区及东南亚顶尖的投资机构和企业,分享在东南亚地区的投资与商业经验,共话当前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相信这样一场活动,能够帮助广大参与者拨云见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了解在东南亚投资、创业、经营的全流程和重难点,积累行稳致远的必要知识。 本次论坛将分为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深科技三个板块 ,现在我们将限时开放全部三场活动的报名,请点击下方链接抢先注册早鸟票,同时抢占与嘉宾互动的观众席位。报名成功后,请文末扫码添加36氪出海运营,加入活动社群。 报名链接:https://www.huodongxing.com/event/655276529312 在活动前期,我们荣幸地采访了部分受邀嘉宾,嘉宾们针对东南亚新经济发展趋势、中国企业出海和本次活动安排等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今年对东南亚的新经济发展趋势有哪些方面的预测? Alex Lau, Anacle 首席执行官: 传统经济在疫情期间遭受了重大的打击,暴露出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未来将变得不可持续,虚拟经济、数字化转型、万物互联、云服务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依托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进行决策,也会成为未来商业社会的必然选择。今后,智慧城市相关的科技将会迎来爆炸式发展,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东南亚很多国家还没有资金和技术能力来支撑这次转型,所以各国必须携手共进。 Yau Teng Yan,Holmusk 首席医药官: 新冠疫情是前所未有的黑天鹅事件,我预计这一事件将对东南亚地区产生较大影响,但同时也为科技发展,尤其是大健康领域的技术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已经注意到,各方对大健康领域的深科技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疫情当前,人们对于健康的观念有所转变,政府对于相关产业的管控也会发生变化,这有可能将健康护理类产品全面普及的时间提前3-4年。 黄佩华, 启明创投 合伙人: 东南亚的新经济今年受到疫情影响,短期(除了纯线上的服务领域)会比较艰难,但中长期来看会发展的更快。主要的原因是数字化得到了很大的推动。疫情期间,用户使用在线产品和服务,企业在远程办公期间也开始利用各种办公软件和SaaS服务。在金融领域,我们一直看好普惠金融的大趋势,移动支付会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线上服务更加便捷,线下的交易也可以跟线上打通,形成一个循环。电子钱包积累的数据对每个用户的征信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黄榆镔,云启资本 创始合伙人: 东南亚是一个正在高速发展且有很大未来潜力的市场,GDP 增速快,人口基数大,同时东南亚与中国的文化具有许多相似性,便于跨国团队管理,所以许多中国企业选择将东南亚作为“出海”开展业务的关键地,其 To B 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我们投资的一些金融科技、无人驾驶、基础软件公司也在积极地进行尝试。虽然有这些明显的优势,要想在这个市场乘风破浪,除了运用一些中国经验,创造价值增量,还需要关注一些社会结构性趋势变化,搭建多元化的团队,加强对当地文化、用户习惯、监管法规等方面的认知。 如何看待中国公司在东南亚开展业务和创新的优势和挑战? 姚乃胜,京东数科 副总裁: 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中国将继续同东南亚的企业共生发展,稳健开拓。首先,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比如华为在东南亚多个国家都得到了当地用户的认可。第二,当地企业和中国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和友谊,包括泰国的 Central Group 同京东。第三,疫情给很多企业带来巨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控制好风险,又要在危机中寻找机遇,优秀的企业家不会浪费任何一次危机下的洗牌机会。第四,我预判在疫情的背景下,数字化的浪潮可能会加快。 宋玄壁, 众安科技国际集团 首席运营官: 中国公司与东南亚公司有着更相似的文化背景、商业逻辑,很多东南亚公司都有来自中国的股东,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非常清楚,所以中国公司与东南亚公司有着天然的联系。但中国公司在东南亚开展业务还需要尊重当地的文化、法律法规,多与当地公司合作,追求平等互利;在国际化人才储备上,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Santitarn Sathirathai, SEA Group 首席经济学家: 东南亚各国本身在经济、文化和数字化生态建设程度差异巨大。但更为关键的是,每一家在东南亚发展的公司都必须要对当地经济发展模式和文化有深刻的认知。尽管外国公司能够带着全球的创意落地,但也必须在各个单一市场做到本地化,要适应本地市场持续的变化。 Oliver Tan, Visenze 首席执行官: 在我看来,中国公司出海东南亚会面临三项挑战:第一,本地化。东南亚6.5亿人口极其多元,方言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同。第二:物流。“东南亚自贸区” 尚未落地,跨境物流的效率仍然有待提升。第三,数据。在东南亚,各国数据化建设程度不尽相同,这就导致跨境传输数据存在困难。但同时,中国公司出海东南亚也有一些优势:中国企业成长于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业务沉淀较为深厚;中国与东南亚距离较近,具有物流优势;中国在 AI、5G 技术上有较大的技术突破,这些都是中国企业出海东南亚的加分项。 李剑威,真成投资 管理合伙人: 中国的创新企业在国内经过充分竞争之后,在研发和经验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东南亚本地的公司,在对市场和消费者理解方面,肯定比外来者更深入,竞争的关键在于把别的市场的经验跟本地情况相结合,形成接地气的有效的策略。 对此次活动的期许: Reuben Lai, Grab Financial Group 高级总经理: 疫情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重大影响,我们预判,疫情期后,随着线上平台的发展,消费者的习惯会产生巨大的转变。我们将持续见证消费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我们也希望看到消费者未来更加关注公共安全及公共卫生问题。在 Grab,我们会持续关注变化,从而帮助用户及合作伙伴更好地面对疫情后的世界。我们相信,持续探讨这类“新常态”问题至关重要,我们也希望在本次论坛中分享我们在创新方面的努力,并针对当下形势提出可行举措。 Paul Santos, Wavemaker Partners 管理合伙人: 我希望在论坛中了解一些合伙企业运作的的实例。既可以是成功的经验分享,也可以是过往合作投资的解析。我希望能够在论坛上了解到不同的企业是如何在合作中既贡献自己的力量,又从伙伴身上汲取有益的知识。 Kay-Mok Ku, Gobi Partners 管理合伙人: 我非常希望论坛中能讨论关于亚洲地区供应链系统联动的话题,同时,鉴于东南亚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信息化革命)的关键时期,我也非常想了解东南亚产业转型和生产力提升方面的议题,比如智慧城市、智慧工业等等。 活动海报: 关于主办方: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是隶属于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的法定政府机构,负责规划战略,旨在加强新加坡作为全球商业、创新和人才中心的地位。 报名成功后,请添加36氪出海运营,回复「EDB活动」,进入EDB活动社群。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稿等也敬请联系出海运营。
带着观点看商业。超级观点,来自新商业践行者的前沿观察。 口述| 特约观察员 韩晟 特约观察员 韩晟 近日,TikTok在美国发展受阻的事情引起全行业的关注,这也可能成为最近几年来最重大的商业事件之一,TikTok的遭遇比较极端,但其实国内移动互联网企业出海普遍都面临着困境:一方面,疫情使得全球经济持续下行,国际形势有着诸多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出海成本提升,竞争加剧,中小企业架不住资金雄厚的大厂挤压,生存环境艰难。 十年前,国内相对领先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给了移动互联网出海创业者充裕的时间窗口和技术红利。但是今天,创业者要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经历了从工具、游戏出海,到内容、服务出海的变迁,创业模式也由单一地聚焦技术,演变为打好技术+资本+人员+本地化的组合拳。 作为一名十余年出海的老兵,我想以行业观察者的角度来跟大家分享下我们经历的变化,以及我们看到的一些比较好的做法和模式。 从工具到服务,移动互联网出海变迁 中国移动互联网出海有几个重要的节点,每一个节点都与新事物的产生,或者红利密切结合。 第一个节点是苹果公司推出iPhone3G,同步上线了App Store。苹果手机的发布带动了整个行业生态的崛起。早在2007年,中国就有极个别的一些开发者关注到了这波红利。当时的苹果应用商店,创业模式很像PC时代,工具软件都是付费的,比如手电筒,或者定制桌面,背后的开发者是以iHandy、久邦数码为首的一些公司。 当时北美市场在工具类产品这一块还是空白,这些工具软件从收费方式到用户体验,整个创业模式都完全围绕北美用户的需求。一直延续到2012年,出海企业思考变现模式,也只把目光聚焦在北美市场。也是在这个时间段,中国出海开发者获得了第一波红利。 第二个节点是从2012年开始,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安卓的崛起,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所有头部的智能手机品牌都在做安卓系统,手机出货量大幅增长。大批工具类产品依靠这一波红利,以免费的打法在海外获客,且获客成本非常低。 以Facebook、Google为首,开始在整个生态中布局商业化,也就是广告。广告平台在早期也有非常强的红利,平台规则宽松,会给开发者以及广告主非常多的福利,工具类产品早期买量很便宜。可以说,用户红利、广告红利是移动互联网创造的新一波的出海机会。小影当时也是趁着这波红利发展起来的。 第三个节点,是2016年起的内容出海以及服务出海。内容出海的典型代表是musicly.ly,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能够在北美开花结果的社区型产品。再后来就有了TikTok、BIGO等平台。服务出海更多的是O2O的业务,比如出行。 这一整个时间线上,出海企业经历了很重要的变化:早期依靠流量红利快速发展的系统工具对于谷歌这样的巨头生态来说,价值越来越小,接受的管控也越来越严格。很多过去做工具的企业被迫转型做内容。但是很多创业者会发现做内容和服务平台对于产品、用户理解的要求都会比工具、比游戏高很多。为什么? 中国的创业者出海通常会有一种思路,就是我在国内已经做出了这个产品,那我是不是可以去海外复制。举个简单的例子,滴滴在新加坡推广共享单车的时候,因为新加坡很热,且地势陡峭,所以自行车并不是新加坡人首选的交通工具,这也导致了中国很成功的共享单车模式在新加坡难以推广。 但从2016年开始,我们会发现在海外复制中国经验,甚至很多大厂推自己的产品,整体增长都是低于预期的。我们尝试总结过原因: 第一,版权。发达国家对于版权非常的重视。大家都知道头条早期是依靠爬取别的平台的内容,这样的模式在海外是不可复制的,因为要付出大量的版权成本,获得增长的成本也非常高,做好内容非常困难。 第二,付费转化率。做内容、做服务,营收模式很多都不是依靠广告,而是依靠订阅等方式向用户端收费。但是海外文化环境复杂,做产品和运营的时候每个国家侧重点都不尽相同,难度是翻倍的。 第三,投入产出比。很多创业者把目光放在新兴市场,就是印度、印尼、巴西包括土耳其、中东这些地区,他们的手机或者说网络普及率远不及国内,增长空间很大。但是相应的广告价值远远低于美国、日韩、中国等成熟市场,企业的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第三,融资能力。不同于做早期做工具,做内容、服务平台非常考验创业团队的融资能力。我们所知道的TikTok,或者欢聚集团的BIGO LIVE,在海外就是敢于一直砸钱。小公司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在现阶段的生命周期中就会逐渐消亡。 出海的关键词—“本地化” 那为什么有很多内容创业做得好?中国企业出海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经验+技术的输出。也就是抓住了一个新兴市场的互联网红利,就把国内成熟的互联网玩法推向海外,用技术驱动商业化。早期的出海企业都是靠着样的模式做起来的。第二种是经验复制+本地化创新。这种模式是当前做内容、服务出海的最优解,这里面的关键词是“本地化”。 举个例子来说,出海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每个企业都会面临“水土不服”。可能市场在不成熟的时候,会有一波红利,这是因为国家管控不够严格。但是一旦监管严格之后,企业怎么去适应?比如Yalla在沙特做社交,社交是变现比较快的一种商业模式,但涉及到社交内容、或者金钱交易的时候会受到政府很多的监管。 技术监管也好,政策监管也好,这些东西它跟民生、文化都是很相关的。尤其非洲、东南亚地区的国家,文化受宗教影响非常大,企业如何融入到当地的环境中?每个国家监管下都会有一种“牌照”,创业者的一大竞争力在于能不能自己的方式快速拿到牌照,提前预测变化,快速做出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本地化会发挥极大的作用。 本地化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创始团队的搭建。互联网出海早期,几个程序员在国内就能做出一款系统工具,也不需要去思考不同国家地区的用户需求差异。但是现在的内容、服务类出海企业,基本上都会在海外有驻扎团队,而且规模不小。比如说BIGO,他们在全球有1500名员工。我们小影自己的经验是招募当地的运营人员,因为他们更加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 第二个层面就是分区、分层运营。分区是对于目标国家的区域划分,比如说在印度这样的国家,一二线城市高度发达,移动互联网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真正的蓝海在三四线城市的small town,这意味着我们的团队需要针对不同地域用户做精细化运营。分层则是针对用户不同的受教育层次、文化背景。印度官方承认的语言多达23种。很多团队一开始进入印度市场,会以为印度人都看得懂英语,后来才发现大部分印度用户受教育水平不高,不会用英语交流。且印度有四大种姓,种族隔离严重,人们都倾向于和相同圈层的人交流。 2017年我去印度调研后就在反复思考,小影要怎样做到本地化,就是怎么去fit culture。既要发挥本地创业者的激情,因为他们更加了解本地讯息,有更好的洞察力,又要充分利用我们在国内的中台能力。 我们的思路是用户需求、商业模式都是基于本地化创新,而技术上的方法论就能够充分借鉴国内的优势,两者结合迸发出新火花。 我把本地化运营划分为三个阶段,1.0阶段,非常注重人工的力量,包括我自己,带着团队深入到印度的小镇,去挖掘当地用户的需求。2.0阶段,我们开始结合数据,将用户做细分,打标签,一款模板的上线都会做A/B test,测试不同地区用户的反馈。最终慢慢地能够构建起用户画像,形成一些产品上线、运营的SOP,同时也利用很多分析工具来提升运营的人效。3.0阶段,也是现阶段我们把目光放在AI上,不仅仅是基于产品的AI技术,比如人脸识别、分割、美化;未来是希望前端能够把本地化的运营逻辑与后端进行学习、匹配,快速迭代,最终实现包含客服在内,都由AI来负责,做系统化的决策。 创业者要去看到新的商业模式,中小企业仍有机会 除了本地化运营,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今天的出海企业如何去看待市场空间的问题。出海企业发展到现阶段,会发现大部分赚钱的赛道,都已经挤满了竞争对手。国内实力雄厚的大厂会选择用资本撬动海外市场,那中小企业就没有机会了吗?未必。 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也有很多自己的优势,比如说在运营和商业模式创新上。中国14亿人口市场的大环境,南北文化差异、贫富差异让很多创业者看到了创新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两年在淘宝、头条等巨头已经瓜分大部分一二线市场以后,还会有像拼多多,趣头条这类产品出来,他们更聚焦的下沉市场,三四线市场同样有巨大的增量。 同样的放眼全球各个国家,下沉市场的增量在北美或发达国家不多,但是在新兴国家,比如印度、印尼、巴西等地的人群和中国有相似的差异化。比如上文中我提到的印度,印度的上层人民有非常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教育环境,但是在三四五线小城镇的人民的生活条件就天差地别。这个差异就能够带来多元化的机遇和增量,只要创业者能够做好精细的本地化运营。 往更宽泛的层面去思考,其实现阶段中国企业出海,是经济文化影响力在全球大幅提升的结果,也是一种文明的输出。创业者要去看到新的商业模式,用创新去迸发出更多的可能。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实体贸易出海。虽然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世界工厂”,我们凭借着劳动力、成本优势,成为发达国家的供应链。中国的制造业快速成长,是依靠着“借鉴性创新”。而全球制造业的心脏实际上是德国、日本。所以现阶段中国要不断地往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发展,比如疫情之后,资本市场会更加关注医疗、健康相关的制造;5G、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会融合很多产业互联网的创新。 回到移动互联网出海,与实体贸易的发展有一样的共性,就是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切入,创业者的思维方式也需要跟上变化。创办小影以后,我在2015和2017年分别去了一趟硅谷,会发现很多硅谷的创业者思考的方向不只是赚钱,更多是在于创造一种新的价值,比如说对未来10年、50年内人类社会的新贡献,因此他们会把更多精力投在人工智能领域,也会诞生马斯克的SpaceX这样的企业。而中国创业者目前更多所做的事情还是满足普罗大众的生活、娱乐需要。 我本人会更看好人工智能、虚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经过这一波疫情,线上教育、直播等产业都有了大爆发,而当高科技的虚拟技术实现低成本运用,很多产业模式会被完全颠覆。比如VR技术实现更好的落地,全息投影能否与在线教育实现更好地结合,让教学变得更生动。再比如AI技术的发展,我们小影也把AI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研发方向,希望通过与AI深度结合,让视频编辑过程更加简单化、智能化。 总的来说,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已经进入到一个深水区,距离我们真正地赢得国际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超级观点”栏目现发起“特约观察员入驻”计划,邀请各赛道的创业者、大公司业务线带头人等一线的商业践行者,在这里分享你的创业体悟、干货、方法论,你的行业洞察、趋势判断,期待能听到来自最前沿的你的声音。 欢迎与我们联系,微信:cuiyandong66;邮箱:guanchayuan@36kr.com
欢迎关注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ID:wow36krchuhai ),及时获取前沿资讯、了解全球新趋势。文末扫码关注并加入出海社群,遇见全球商业伙伴。 本周值得关注的中国公司全球化大事件 字节跳动考虑在美国之外的主要市场重新设立 TikTok 总部。记者获悉,字节跳动发表声明称,公司始终致力于成为全球化公司。根据目前情况,字节跳动考虑在美国之外的主要市场重新设立 TikTok 总部。 7月抖音及 TikTok 吸金超1.02亿美元,蝉联全球移动应用收入榜冠军。记者获悉,据 Sensor Tower 商店数据显示,2020年7月抖音及 TikTok 在全球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吸金超过1.02亿美元,是去年7月的8.6倍,再次蝉联全球移动应用(非游戏)收入榜冠军。 阿里巴巴国际站6月份实收交易额同比增长126%。记者获悉,据阿里巴巴方面介绍,今年上半年,阿里巴巴国际站36个行业全部实现正增长,内衣所在的服装行业是增幅最快的十大行业之一。阿里巴巴国际站总经理张阔还透露,6月份国际站实收交易额同比增长126%,7月以来仍保持三位数的增速。 滴滴出行进军俄罗斯市场。据新京报报道,近日,滴滴开始在俄罗斯喀山招募司机,为在该市提供出行服务做准备,喀山将成为滴滴进入俄罗斯市场的第一站。目前,滴滴已经在拉美、澳洲、日本等 8 个国家落地,为当地用户提供出行和外卖服务。 本周必读出海精品文章 追赶中国的脚步,东南亚便利店的数字化“变形记” 近年来,门店数字化、无人化成为了中国各家连锁便利店的必修课。无论是对顾客还是对企业来说,便利店数字化都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好处。那么中国成功的经验在东南亚是否能推而广之?哪种数字化模式更加适合东南亚地区?跟随36氪出海,一起来看看吧! 天堂口还是地狱门?疯狂的“亚洲高考”与跑马圈地的在线教育 “亚洲学生成绩好因身处考试地狱。” 这是一位日本教授的感慨,“决胜高考”则是亚洲考生的共同命题。其中,韩国和日本的考试文化与中国相似,而拥有11个国家的东南亚地区,在考试文化上各有不同。然而“考试地狱”所独有的考试文化和应试教育却成为了孕育教育企业的一方沃土。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公司开始闯入“线上江湖”。对于拥有数以亿计考生们的亚洲来说,专注于 K12 在线教育的教育科技公司时机已现。36氪出海将一同带你了解亚洲莘莘学子们的备考生涯,以及亚洲市场中“一路狂奔”的在线教育。 腾讯遭遇“美国劫” 一纸行政禁令,把和华人生活关联最密切的微信也推上了风口浪尖。明眼人都懂,这已经超越了经济的范畴,到达了政治的层面。面对极端不稳定的国际形势和前所未见的变局,腾讯将会面临怎样的挑战?美国的封禁对腾讯的未来又会有怎样的影响?跟随36氪出海,陪你洞悉这一切。 全球新经济大事件 印度教育科技独角兽 Byju’s 完成4亿美元融资。据 ET Tech 报道,Byju’s 日前获得俄罗斯亿万富翁 Yuri Milner 4亿美元投资。据悉,此轮融资后,Byju’s 的估值预计将达到105亿美元。Yuri Milner 是世界知名投资人,早年曾投资过阿里、Facebook 和 Twitter 等巨头。 Grab 获得2亿美元投资。据彭博社报道,东南亚出行巨头 Grab 日前获得韩国私募股权机构 Stic Investment 注资的2亿美元。据悉,2亿美元的投资中,有1亿美元由 Stic Investment 旗下基金承担,剩余1亿美元则由 Stic Investment 寻找的其他投资者提供。 微软或将为印度社交媒体平台 ShareChat 投资1亿美元。知情人士表示,微软正与印度社交媒体平台 ShareChat 进行洽谈,计划为其投资约1亿美元。据知情人士透露,如果该交易顺利完成,微软的注资将达到 ShareChat 最新一轮融资目标的三分之一左右。(智通财经) Gojek 在越南推出网约摩托车服务。据越南 Vietnamplus 报道,近日 Gojek 正式在越南落地网约摩托车服务。据悉,Gojek 还计划日后在越南推出包括外卖在内的其他服务。 Youtube 印尼业务正式接入 Gopay 支付。据 Tech in Asia 报道,Youtube 印尼业务日前正式接入电子钱包 Gopay,未来印尼用户可使用 Gopay 在 Youtube Premium 上支付会员费用。Gopay 也成为第一个可在 Youtube 印尼上使用的电子钱包服务。 图|图虫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码联系36氪出海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