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ID:wow36krchuhai ),及时获取前沿资讯、了解全球新趋势。文末扫码关注并加入出海社群,遇见全球商业伙伴。 中国企业出海 出海游戏《ABC Runner》登顶美国 iOS 免费总榜。记者获悉,JoyPac 的新游戏《ABC Runner》,登顶了美国 iOS 免费总榜。《ABC Runner》这款游戏采用的是跑酷+益智的玩法。在游戏中,玩家操纵游戏角色来完成障碍跑比赛,遇到障碍玩家需要答出一道英文词汇问题才能够顺利通过。《ABC Runner》此次佳绩背后除了推广上的努力,在玩法的设计上渗透着对海外用户的洞察。这款游戏的创新之处在于跑酷和词汇问答两种玩法的混合与内容化,而以上两种玩法在海外的普及度非常高。 智能家居产品提供商控客获恒大高科技独家战投。记者获悉,近日,恒大高科技以投后估值15亿元人民币,投资杭州控客3亿元人民币。据了解,控客创立于2010年,是全球领先的全屋智能家居产品和系统提供商。公司业务集自主研发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生态系统解决方案实施于一体,产品包括智能面板、智慧中控主机、智能安防、智能控制及智慧后台系统等。目前产品已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东南亚 新加坡教育科技创业公司 Cialfo 完成1500万美元 A 轮融资。 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本轮融资由 SIG 和 Vulcan Capital 共同领投,新投资者 January Capital 和 Bisk Ventures 等跟投。Cialfo 创立于2016年,旨在为学生提供大学申请咨询及相关流程管理服务。目前,已与90个国家的1200多所 K-12 学校合作,已跻身美国前三大高校招生平台。2020年,Cialfo 开始与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其中包括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布朗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 新加坡吉宝资本设立2.17亿美元中国物流地产基金。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吉宝资本与一家全球投资者共同发起了中国物流地产基金,初始总股本承诺约为2.888亿美元。在国内消费增长和电子商务的推动下,中国对优质物流设施的需求正在迅速扩大。吉宝资本致力于通过该基金以及与国内物流地产合作,为中国主要物流枢纽城市提供现代化的物流设施。该基金将是吉宝资本首只专注于中国的物流地产基金,而其全资子公司吉宝资本中国(SG)将担任该基金的投资经理。 印度 印度定制生产企业服务平台 Zetwerk 完成1.2亿美元 D 轮融资。据 Tech in Asia 报道,本轮融资由美国 Greenoaks Capital 和 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领投,Sequoia Capital India 和 Kae Capital 跟投。Zetwerk 成立于2018年,旨在将 OEM 厂商和 EPC(工程采购施工)客户与制造业的大小企业连接在一起,服务领域包括基础设施、航空航天和电动汽车等。目前,该公司在超过15个国家开展业务,为印度、北美、中东和东南亚25个行业的100多家客户提供服务。 印度数字医疗平台 MediBuddy 完成4000万美元 B 轮融资。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印度数字医疗平台 MediBuddy 完成4000万美元 B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 India Life Sciences Fund III 领投,LLC、FinSight Ventures、ALES Global Japan 和 Beyond Next Ventures 等跟投。MediBuddy 于2015年上线,致力于利用创新科技为用户打造零障碍就医体验。目前,MediBuddy 在印度拥有由9万多名医生、7000家医院、3000家诊断中心和2500家药店组成的数字医疗网络系统。本轮融资将用于技术研发、员工培训、品牌推广及市场开拓等。 欧美 贝索斯将卸任亚马逊CEO。据新华社报道,美国亚马逊公司2日宣布,公司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卸任首席执行官,转任董事会执行主席。届时现任亚马逊云计算部门负责人安迪·贾西将继任首席执行官一职。贝索斯当天表示,亚马逊首席执行官责任重大,占据他大部分精力。转任董事会执行主席后,他将继续参与公司重要决策,并将更多精力倾注在新产品和基金项目等方面。他认为,目前是公司历史上最具创造力的时期,也是(职务)过渡的最佳时机。 亚马逊:2020年四季度营收1255.6亿美元,超市场预期。据新浪财经报道,亚马逊公布2020年四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该公司去年四季度营收1255.6亿美元,市场预期1197亿美元;净利润72.2亿美元,市场预期35.59亿美元。亚马逊四季度云计算业务 AWS 营收从上年的99.5亿美元攀升至127.4亿美元,市场预期127.7亿美元,AWS 的营收占亚马逊总营收的10%。此外,亚马逊预期,2021年一季度营收将为1000至1060亿美元。 Uber 拟以11亿美元收购酒类配送服务 Drizly。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Uber 日前宣布,将以11亿美元的股票和现金收购酒类商品外卖服务公司 Drizly。Drizly 现已发展成为美国领先的按需送酒服务,服务范围涵盖1400个城市。交易完成后,Drizly 的市场平台将与 Uber Eats(Uber 的送餐服务)应用程序相整合。Uber 表示,将继续保留独立的 Drizly 应用程序。这笔交易预计于今年上半年完成。 美国低信用客户房贷平台 Divvy Homes 完成1.1亿美元 C 轮融资。据 VCnews daily 报道,本轮融资由 Tiger Global Management 领投,由 GGV Capital、Moore Specialty Credit、JAWS Ventures 和其他现有投资者跟投。迄今,该公司已经通过债务和股权资本筹集5亿多美元。Divvy Homes 成立于2017年,利用自身资产信用资质和能力,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房地产市场分析技术,为低信用客户提供房屋贷款。 中东 埃及在线支付科技初创公司 Fawry 市值上升至20多亿美元。据 MENAbytes 报道,埃及在线支付科技独角兽 Fawry 公司股票在过去六个月里翻了一番,昨日市值首次超过20亿美元,成为埃及交易所( EGX)市值第四高的公司。Fawry 通过其遍布埃及的20多万个包括自动取款机、移动钱包、零售商店、邮局等在内的服务网络,提供数百种在线支付服务。在过去一年里,Fawry 已经为消费者和企业推出了多种新的支付和贷款产品,并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继续推出新的服务。 拉美 哥伦比亚员工管理初创公司 PlayVox 完成2500万美元融资。据 Latam List 报道,哥伦比亚员工管理初创公司 PlayVox 完成由 Five Elms Capital 领投的2500万美元融资。PlayVox 是一家员工管理公司,专注于招聘、培训和员工福利。该公司此前收购了企业教育培训平台 Trainbox。据称,与2019年相比,2020年平台活跃用户数量增长400%,客户基础增长85%。 其他 以色列细胞培育肉初创企业 Future Meat Technologies (FMT)完成2675万美元融资。记者获悉,本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泰森食品 Tyson Foods,艾地盟 ADM,穆勒集团 Müller Group 以及维益食品 Rich’s Product,同时还获得了众多食品农业科技风投基金投资人的加码。FMT 成立于 2018 年,开发了直接从动物身上提取细胞和组织、在实验室培育肉制品的技术。本轮资金将用于研发创新和加速产品的规模化与商业化等。 36氪出海网站上线了!获取更多全球商业相关资讯,请访问36氪出海官网。 图|Unslpash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36氪出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合作需求,扫码填写表单,与我们联系。
欢迎关注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ID:wow36krchuhai ),及时获取前沿资讯、了解全球新趋势。文末扫码关注并加入出海社群,遇见全球商业伙伴。 中国企业出海 中国满帮集团拟今年赴美 IPO, 预计募集10亿美元。据彭博社报道,中国物流企业满帮集团(Full Truck Alliance)计划最早于今年赴美 IPO,预计募集10亿美元。该企业由软银注资支持,在上一轮融资后估值约为120亿美元,目前摩根士丹利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正在对其进行上市辅导。满帮集团于2017年11月成立,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降低货车司机的空驶率,提高货运效率。 VFineMusic 加入华为 HMS 出海生态联盟。记者获悉,1月29日,商用音乐发行平台 VFineMusic 宣布正式加入华为 HMS(Huawei Mobile Service)出海生态联盟,将为中国开发者的出海提供一站式、高匹配的商用音乐升级服务。 东南亚 印尼初创电商 Ula 完成2000万美元 A 轮融资。据 Tech in Asia 报道,本轮融资由 Quona Capital 和 B Capital Group 领投,现有投资者 Lightspeed India 和 Sequoia Capital India 跟投。Ula 于2020年1月上线,旨在帮助小型零售商实现数字化管理供应链、库存和营运资金,并通过应用程序和上门服务为小型零售商提供完整的实物商品目录,让零售商减少库存压力。 新加坡为 5G 创新计划注入新资金。据 ictnews 报道,新加坡 Infocomm(IMDA)通信发展局最近发布公告称,新加坡再次投入3千万新元以促进该国 5G 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应用。根据规定,申请资助的机构必须表明其对当地企业和行业的价值和重大影响,并包括经营和商业化 5G 产品的计划。新加坡政府优先考虑并鼓励机器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主要技术领域。 新加坡科技电视媒体 TechStorm 的 A 轮融资超额认购。据 KrASIA 报道,TechStorm 于2015年推出,为亚洲科技爱好者提供包括科技技术、创业生态等节目内容。TechStorm 亚洲现有观众达4300万。据称,TechStorm 在亚洲9个国家为100多个平台服务,最近的合作伙伴是马来西亚直接入户(DTH)平台 Sirius TV。 印度 印度生物医学初创公司 Elucidata 完成500万美元 Pre-A 轮融资。据 Tech in Asia 报道,本轮融资由 IvyCap Ventures 领投,Hyperplane Venture Capital 和几家天使投资人跟投。Elucidata 由来自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耶鲁医学院的毕业生们于2016年创立,该公司通过其云平台 Polly 为科学家提供来自10万多个数据库的生物医学数据,以便用于药物研发。 本轮融资筹得的资金将用于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扩展印度团队,以及扩大在美国的业务。 欧美 软银设立1亿美元迈阿密初创企业基金。据 TechCrunch 报道,软银 CEO Marcelo Claure 近日宣布将从旗下基金中抽出1亿美元投资于迈阿密的初创企业,基金将支持已经在迈阿密或计划搬到那里的公司。迈阿密作为免税天堂吸引着来自美国各地的投资者和创始人,希望在迈阿密不断发展的市场中分一杯羹。新一批投资者包括 Founders Fund 的 Keith Rabois、Blumberg Capital 的 David Blumberg、Andreessen Horowitz 的 Chris Dixon 和 Craft Ventures 的 David Sacks。 苹果加快生产多元化,将首次在中国以外地区生产产品。据 Nikkei Asia 报道,苹果最快将从今年年中开始在越南生产 iPad,首次在中国以外地区大批量生产其平板电脑。与此同时,苹果正在加强在印度的 iPhone 生产,该国是苹果手机的第二大生产基地。作为多元化的一部分,苹果还在东南亚提升智能音箱、耳机以及电脑的产能。 中东 沙特阿拉伯初创企业2020年共完成1.52亿美元融资。MAGNITT 平台数据显示,沙特阿拉伯的初创企业2020年总共获得了1.52亿美元融资,同比增长55%,创历史记录。据悉,在其他中东与北非国家资本市场表现平平的情况下,该地区一年内共完成了88笔融资交易,同比增长35%。其中,电子商务和金融科技企业在交易数量上遥遥领先,而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投资更是占了该国所有风险投资的45%。 沙特阿拉伯软件开发商 Ynmo 种子轮获得50万美元注资。据 MAGNITT 报道,总部位于沙特阿拉伯的软件开发商 Ynmo 获得了来自 Wa'ed 的50万美元投资。Ynmo 成立于2017年,是沙特阿拉伯地区迄今为止唯一一家为残疾学生提供教育支持的软件,家人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该软件获得特殊教育教师的支持,从而更好的与残疾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拉美 哥伦比亚食品分销商 Superfüds 获得330万美元注资。据 LatamList 报道,哥伦比亚食品分销商 Superfüds 完成了330万美元 A 轮融资,由 Alere Advisors 领投。据悉,目前该公司总共获得了510万美元注资。Superfüds 是一个食品分销平台,在线管理着来自多个类别的数百家供应商的健康环保产品,并直接提供给顾客和零售商,旨在为被传统分销商忽视的中小企业服务。 图|Unslpash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36氪出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合作需求,扫码填写表单,与我们联系。
文 |陈淑雅 章婷 比快时尚更快的是谁?中国网红电商。如今,答案恐怕要多一个——SHEIN。 这家极度低调、被称为“中国版Zara”的跨境电商公司用12年时间默默长成小巨头。据官方信息显示,SHEIN 2019年的GMV已突破200亿元,并在今年8月完成E轮融资,据传估值超过150 亿美元,正在筹备上市。SHEIN 的服装产品单价仅15美元左右,价格比Zara低,上新却比Zara快,凭借丰富的SKU和性感的设计,在欧洲、北美、中东等多个地区收获了大批忠诚用户。 中国品牌出海的另一个明星是消费电子领域的安克创新(品牌名Anker)。今年8月在创业板上市,至今短短四个月内股价涨至3倍。2014年从不起眼的“充电配件”打造自有品牌,打磨“爆款方法论”,并快速复制到无线耳机、扫地机器人等品类,到2019年末,安克所销售产品在美国亚马逊平台车载充电器、蓝牙音箱产品中排名第一。其财报显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营收达到60.19亿元。 SHEIN和安克的发光发热,让不少跨境电商从业者看到了一个比代工贴牌和低价卖货具备更高溢价空间的新机会——品牌出海。投资人们也马不停蹄开始寻找下一个SHEIN和安克: 今年7月,原车好多集团联合创始人&CTO张小沛选择了类似SHEIN的快时尚出海品牌作为创业方向,并已获得约3000万美元天使轮投资; 9月,衣二三原COO王琛也进入这个赛道,公司还未注册就获得了来自硅谷A16Z、IDG资本、德迅投资等机构的近千万美元融资; 10月,消费电子出海品牌万拓科创获红杉3亿元A轮投资,其投影仪产品销量连续24个月排名Amazon(北美)第一,连续三年销售额复合增长率超400%; 11月,潮牌服装出海品牌TAKA Original获得千万元天使轮投资,已通过自建站进入欧洲、美洲、亚洲的多个国家。 Roger是一位跨境快时尚服装品牌的创始人。他的项目创立于今年下半年,目前已顺利完成了首轮融资,产品即将上线。提及融资和业务信息,Roger十分谨慎:“资方觉得现在说太早,怕暴露商业模式,要先跑一跑。” 这样的“水下项目”还有很多。36氪接触的不少出海品牌团队及其投资方都像Roger一样三缄其口。在窗口期,出海品牌们默契选择了“低调蓄力”的路线,毕竟就连标杆SHEIN也依然神秘。 热闹不仅是出海品牌的,不少崛起于国内市场的新锐消费品牌也开始把出海写进下一步发展规划,渴望成为全球品牌。 国货美妆品牌完美日记今年在东南亚电视平台Shopee的双11大促活动中,获得马来西亚全站彩妆类目第一和跨境美妆品牌榜第一;元气森林于8月通过新加坡健康促进局(HPB)认证,获得新加坡HCS健康优选标识,进入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内衣品牌neiwai内外今年针对美国市场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站。 过去,华为、小米等大品牌都在海外寻求增量,而如今更多创业公司加入这个浪潮。在品牌出海火热的这一年,36氪试图梳理其发展逻辑,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为什么品牌出海在今年集中爆发? 目前,出海品牌的主流发展模式是怎样的? 初创公司追随SHEIN、安克的基本逻辑是什么? 万事俱备,哪些品类还存在机会? 国内品牌创业的溢出 品牌想要“走出去”,跨境电商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路。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是,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在2019年已经占到总出口的47%。其中,直接卖给海外消费者的商品就超过1.7万亿元——介于2019年京东和拼多多的GMV之间。 早期虽然无品牌、低利润,但基于中国制造的优势,中国卖家们靠着“搬砖模式”也将卖货生意做得红火。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纯卖货的模式不可持续,品牌化发展成了趋势。加之聚光灯下的安克、SHEIN,带给市场更加直接的冲击。珠玉在前,创业者和投资人都蠢蠢欲动。 而从各个维度来看,品牌出海的条件已经成熟。跨境电商平台、支付、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中国还具有先进的电商运营经验和作为“世界工厂”的供应链能力,这都让品牌“走出去”后仍能在当地保持较强的竞争力。 离制造端更近,让品牌们与工厂的沟通更高效,也懂得如何绑定工厂。但这已不是能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Zara最早就是这么做的,它有50%以上的商品在其西班牙总部科鲁尼亚小镇的工厂里生产。 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供应链更重要的进步是“标准化”。险峰长青投资经理秦潇向36氪表示,中国工厂在市场化竞争下不断迭代,实现了这种“标准”,比如快时尚领域的小单快返——这意味着,SHEIN花费十年时间建立供应链能力,后来者需要的时间可能更短。这是最近5年中国供应链发生的变化,也是新品牌快速成长的巨大机遇。 与早期国内电商的投资逻辑类似,险峰最早关注出海的平台类项目,在发现平台和基础设施都已经成熟之后,便开始关注其中的“内容”,并先后投资了Outer、Vesta等品牌。 不过秦潇认为,品牌出海这波机会,最关键的变量还是在于“人”。传统外贸公司不愿意在品牌上做太多投入,而新的创业人群来自互联网,比如有工厂资源的二代、海外工作生活多年的华人、留学生等。他们不单纯追求利润,愿意投入创新,能给品类带来新的活力,也更擅长理解海外的市场与消费者,讲述品牌故事——如果说中国供应链经历了从1到10的进步,那么中国品牌的自信才刚开启从0到1的过程。 另一边,传统巨头正因为消费人群的结构变化面临“品牌老化”和“业绩下滑”的危机。欧莱雅的业绩报告显示,集团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下降11.7%,其他快消巨头如宝洁、联合利华,可口可乐等,近年来也不断传出销售额增速放缓、通过削减品牌“瘦身”的消息。 加上疫情对线下的冲击,部分未及时完成数字化改造的品牌“回血”失败,业务萎缩甚至破产。以服装快时尚市场为例:今年,Topshop母公司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ZARA母公司Inditex出现史上首次季度亏损,宣布将永久关闭旗下1000-1200家门店;H&M发布公告称截止2020年11月30日,全年销售额同比下滑18%;内衣品牌维密迎来关店潮,其英国公司进入破产清算。新品牌由此赢得了空间。 深圳繸子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了20多家跨境电商企业,其投资总监刘子楠告诉36氪,疫情以来海外品牌的产品迭代遇到阻碍——受限于库存压力,线下商品更新本来就比较慢,疫情期间这个问题更加凸显。这时候,功能领先、成本优势明显的中国商品几乎是降维打击,欧美品牌原本最擅长的营销也难以弥补这种产品力层面的核心差距。 海外实体零售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电商却迎来一波扎实的流量红利——以美国为例,过去十年电商渗透率从5.6%上升到16%,而疫情期间这个数字快速增长到27%;SHEIN就是吃到这波红利的幸运儿,今年3月的销量同比去年增长近两倍。 锦上添花的是,随着to C领域投资热点的今年国内也迎来一波消费热潮——大量资本涌入消费赛道,新兴消费品牌层出不穷,国内消费热度溢出,也是推动品牌出海的一个因素——36氪采访的部分创业者表示,现在在海外做一个品牌显得更容易一些。 做出海行李箱的太浩创新团队是在美国创业的一类典型的“新人群”。创始人唐春林在美国留学期间开始创业,毕业回国后继续专注于品牌出海。他认为,国内商品极大丰富,很难玩出花来,但对于海外消费者来说还是很新奇。海外市场竞争环境也更友好——国内上线一个新品,竞品会火速跟上,但海外的竞品反应速度就没那么快。生产一个月、海上一个月、销售一个月,出海的压货困扰,都是壁垒。想要做创新的品牌们,至少有几个月的时间差“闷声发大财”。 一个更大的背景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十年的高速发展、巨型独角兽的批量涌现,从copy to China到 copy from China的演变,让整个中国创投圈的自信心不同往日,出海资本和出海创业自2014年起就开始了征途,到2020年,尽管TikTok在美国,Club Factory、BIGO、 UC Browser在印度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挫折,但实物交易领域的品牌出海依然保持了活力。 可以说,2020很可能成为中国消费品牌规模化出海的元年,未来各个垂直领域的出海品牌将会不断涌现。 不同市场不同打法 目前的出海品牌玩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种是在跨境电商的激烈竞争中出现的精细化运营品牌,具有更高的质量和更统一的标准,包括视觉、上新等运营细节,在用户端有一定的品牌心智,比如安克和万拓; 一种是原本主打中国市场的品牌,为了寻求新的增长而出海,比如完美日记、元气森林等。不过原有的品牌知名度并不算很大的先发优势,如何本地化是关键; 还有一种是新入场的消费品牌,创始团队接受过西方教育,在精神文化层面更懂海外消费者,擅长讲好品牌故事。这类品牌一般选择DTC模式(即Direct to Customer,“直接面对消费者”),比如Outer、VORII等。 不同市场的打法不同。起源于欧美的DTC模式被认为是品牌的下一个重要趋势,过去几年,数十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涌入海外新兴DTC品牌,催生了欧美市场品牌创业的一个热门方向。眼下,这股风潮正从海外风靡至国内。 唐春林向36氪介绍,DTC品牌在美国发展多年,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方法论。其发展路径可大致总结为:设计产品上众筹网站,建立独立站,众筹成功后,得到一笔资金投入生产,再通过Facebook、Google、Instagram等渠道投放广告增加销量;随后拓品类,丰富产品组合,并适时开出线下体验店。 这是一个可复制的模式。唐春林在2019年创立了行李箱品牌,上线半年时间,达到了月销售17万美元(约113万人民币)。考虑到团队初期只有1个人,这个成绩给了他很大的信心,目前已经融资并开拓了新的品类。 近年来独立站兴起,是因为品牌们想要逃离亚马逊——15%的佣金太高,加上平台上大部分产品走低价路线,平台算法的逻辑是销量优先,主打差异化、个性化的品牌在流量上处于劣势,且难以打造品牌溢价。 独立站的核心是让品牌拿到用户数据,并以此撬动复购。独立站减少了被平台关店、冻结资金和被竞争对手攻击的风险,增加了销售渠道的多样性。只要精准投放的成本占带来的客户终生价值(LTV)的比例低于甚至略高于15%,独立站的运营都是划算的。 帮助中国商家做海外独立站的店匠商务总监Sylvia介绍,之前公司接触的很多客户是亚马逊、ebay等平台上想要转型的卖家,但今年接触更多的是新锐DTC品牌。这些品牌本身有强烈的出海意识,有清晰的品牌理念,聚焦在某一垂直品类,希望把品牌通过差异化的营销打法推向海外市场。 与中国的分散化趋势不同,欧美的投放渠道已经非常稳定,以Google、Facebook以及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为主,并且广告投放方式很灵活,品牌方对基于人群定位的投放自由度非常高。同时市场上外包服务及企业服务工具越来越丰富,品牌如果想要快速启动,甚至可以把营销在内的其他环节都外包,只专注做好产品和品牌调性即可。 唐春林帮36氪算了一笔账,从备货、包装设计、视频素材、网站搭建、网红合作、初始广告测试到物流仓储,一个DTC品牌出海的最低成本大约只需要10万美元。去年其行李箱品牌一共投入70万元,但不到半年就实现了25万元的月净利润。 “独立站和各个流量网站的官方主页、图片视频素材是门面,Google和Facebook等数字广告是传单。店开在这里,投广告把人带进来,再根据人流和反馈调整你的门面及产品。效果好就增加广告投放,不好就通过A/B测试,基于用户反馈不断优化,很简单的逻辑。” 唐春林认为,只要团队配置合理,对产品具有敏锐度,再加上相应的资金支持,在一年内打造一个年销几百万美元的小品牌还是比较容易的。 刘子楠表示,在美国做一个DTC品牌,核心并不是考验投放效率。在欧美各大流量渠道现有的成熟投放机制下,广告投放ROI大家基本能做到70分,而且和100分的差距没有想象中明显。相比之下,用户复购的优化空间更大。流量会越来越贵,如果复购率不够高,这个流量投放模型无法继续跑下去——这也是靠大规模建站收割一次性流量的“站群模式”(很多公司做独立站不是为了打品牌,而是一次建数百上千个网站,用低质产品薅流量羊毛)不可持续的原因。因此,打造品牌的落脚点仍在于产品和用户体验。 而在以东南亚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则是另外一套逻辑。由于电商生态还处于早期阶段,平台仍具有流量红利,对于品牌的扶持力度也非常大,品牌们更倾向于借助平台的力量出海。 东南亚拥有世界上最活跃、人口结构最年轻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人群基数大且充满活力,是出海品牌们首要考虑的市场之一。其次,东南亚在物理上更靠近中国,两地在文化、消费习惯上相似,品牌在产品设计、仓储物流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便捷性。而近期,中国正式签署RCEP协定,这对于东南亚跨境电商和想要出海的品牌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今年8月,Lazada联合天猫发布"新国货出海计划",宣布未来一年将扶持天猫平台上超2000个品牌拓销东南亚市场,孵化出500个以上年成交过千万的品牌。平台鼓励品牌发展东南亚市场,并在选品、定价、语言服务、直播、物流仓储等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一家Lazada的平台服务机构创始人Tommy向36氪介绍,品牌化是电商平台们发展到现阶段的重要战略,“因为品牌入驻后,能提升平台整体的商品质量,同时品牌的目光更加长远,在品牌建设、用户经营等方面愿意做投入,反过来也会给平台带来更多营收。” “所有平台都在表现品牌出海东南亚的风潮,给市场一种越来越火的感觉。”Tommy表示,每逢购物节大促平台频繁发战报,尤其喜欢强调某某国货品牌在东南亚销量翻倍。 就像当年品牌涌入天猫,现在也是品牌借助东南亚电商平台出海的红利期,而电商平台们也正在努力复制淘宝直播的经验。数据显示,4月以来Lazada吸引了超过2700万用户观看直播,总GMV环比增长了45%;而背靠腾讯的Shopee也不断加大对直播的投入力度,疫情期间Shopee在马来西亚直播场次同比增加70倍。 还有抖音海外版TikTok,结合字节跳动的“麦哲伦XYZ”出口电商战略,未来海外直播电商的战局同样精彩。对于出海的品牌来说,想要布局直播电商,或许现在就是最佳时间。 万事俱备,什么品类还有机会? 尽管“所有品类都值得重做一遍”,但在什么时间点做什么品类,仍然考验创业者的商业嗅觉。 品类的机会可能来自某一个价位档或细分功能上的空白,或消费升级和科技进步带来的产品升级可能。对于出海品牌来说,需要分辨的因素还包括国外消费者对于不同类别国货产品的信任基础、市场教育成本投入、当地法律法规的限制等。 目前国内已经成长出的头部出海品牌大多出现在3C消费电子和服装领域。 在中国品牌出海的浪潮里,消费电子长期处于C位,已经出现了像海尔、华为、小米、大疆等全球性品牌。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新品牌们可以选择从巨头们无暇顾及的细分场景和品类切入,快速占领市场,在某一个或某几个品类内形成影响力。安克最早切入的品类就是“不起眼”的充电宝,万拓科创的发力品类则是投影仪。 清洁、个护家电品牌追觅创始人俞浩总结了国内消费电子厂商成长为全球性品牌的五大要素:中国有全球最好的供应链能力,可以同时保证价格和品质;国内企业具备正向研发能力,即掌握研发原理;掌握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不会再被"卡脖子";具备全球销售能力;懂得如何积累品牌。 消费电子细分品类还存在新品牌崛起的机会,但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成功出海的品牌已经在单一品类形成优势后快速扩展品类, 比如充电宝之后,安克开始做车载充电器、蓝牙音箱、无线耳机,而除了投影仪,万拓的产品还包括平板、安防、无人机等。 与消费电子相比,做服装出海品牌称得上是一个万亿规模的“新赛道”。 Roger告诉36氪:“服装市场太大了,哪怕SHEIN今年做到100亿美元,在整个市场的占比也可能不到1%,很多欧美消费者还不知道SHEIN。所以新品牌现在出来不需要和SHEIN或者Zara直接竞争。” 做服装出海,SHEIN是绕不过的研究对象。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疫情给海外线上服装品牌带来的红利,恰好能被SHEIN收割? 和消费电子的逻辑相似,中国服装品牌出海的最大优势是供应链,毕竟品牌能力、全球销售能力可以复用,而供应链条件却不是一蹴而就。基于长期积累,中国服装供应链的成熟度全球领先——SHEIN可以做到一天上新超过1000个SKU,而快时尚的核心就是“快”。 正如苹果在中国扶植了一批电子供应链企业成长,已经发展了12年的SHEIN也深刻教育了国内服装供应链。Roger解释说,SHEIN模式成功之后,工厂基本都接受了这种“小单快返”模式,即先用小量订单试水,再根据市场反馈加单。新品牌现在去找这些供应链谈合作,变得容易了很多。“现在中国的服装供应链反应速度非常快,哪怕这个货现在只有100件,你要1000件,基本上三天就可以生产出来交付。” 在SHEIN模式的基础上,一些创业项目选择从大码女装、内衣、运动服饰、儿童服装等其他细分品类切入建立品牌、切入服装出海市场。而SHEIN主打低价策略,单件价格在15-20美元之间,在用户端不乏关于产品质量的负面评价,因此在SHEIN产品定位上进行升级,瞄准更高价格带的打法也可能存在机会。 除了3C消费电子和服装领域,出海品牌们也正在围绕家居用品、美妆产品、宠物用品、母婴用品等品类进行尝试。其中,36氪认为美妆很可能是下一个成长出代表性出海品牌的赛道。 事实上,美妆也是SHEIN继快时尚女装之后发力的第二大品类。据亿邦动力报道,SHEIN最近推出了美妆独立站SHEGLAM,将其美妆产品线进行独立运作。SHEGLAM延续了SHEIN的低价打法,产品定价在1-15美元之间,目前品牌网站主要覆盖欧美地区。 除了欧美市场,出海服务商摩柯负责人郭兮若告诉36氪,日本美妆市场虽然相对成熟和封闭,但随着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成长,最近两三年China Make(中国妆容)在年轻人中慢慢流行起来。摩柯以前的主要业务是服务日本品牌在中国落地转型,今年开始尝试服务国内美妆个护品牌出海日本。 有知情人士向36氪透露,今年国内很多美妆企业都开始考察日本市场,包括花西子。目前已经进入日本市场,并获得一些成绩的国货美妆品牌包括花知晓、滋色、Venus Marble等。 以花知晓为例,这个定位于国货少女彩妆品牌的创业项目,今年7月获得天图资本的Pre-A轮投资,目前已进入日本Loft、cosme等300多家美妆杂货店渠道销售,预计年底规模拓展到500-800家。 花知晓创始人杨子枫认为,彩妆和护肤类目不同,本身也是一种快时尚,更偏向服装类的打法,更新换代要快,通过视觉冲击引发冲动消费,提高复购率。而国货美妆品牌从卖货到建立品牌认知,关键是两个问题:风格是不是无可替代、能不能持续保持高速高质量的上新。 “日本彩妆品牌一般按四个季节上新,有的只在秋冬两季上新,一次上新差不多8-10个SKU已经算多了,我们一年上新6次,一次差不多出20个SKU,对他们来说是轰炸级别的。价格也是他们的1/2或1/3。”杨子枫说。 日本市场外,花知晓还计划在明年进入东南亚市场。除了完美日记在东南亚市场的试水,Shopee提供的数据显示,国产美妆跨境美妆品牌Focallure,O.TWO.O,Sacelady三家在11.11大促共售出超30万件商品。 有着多年东南亚跨境业务经验的国内创业者Aron也正在筹备自己的新项目——面向东南亚市场的美妆品牌。在Aron看来,中国已经具备了美妆领域优秀的产品经理和品牌经理,拥有可以媲美日本和韩国的供应链体系,还有更强大的资本力量用于广告和渠道的投入。 同时,东南亚市场目前新品牌兴起的红利存在于方方面面。比如在国内现电商平台买一个流量现在可能要大几十块人民币,甚至上百。但在东南亚,几毛钱就可以买到一个下载,即使在Facebook做投放,流量成本也很低。 “很多人在观望,觉得完美日记(在东南亚)现在一个月也才卖这么点,自己进去可能1/10都没有,就觉得不性感。而真正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是这个市场有多少人口、有多大需求,怎样360度满足他们。市场比肉眼看到的大得多。” 但东南亚市场也不乏挑战。Aron告诉36氪,东南亚有10多个国家,很多是岛国,不同国家有自己的信仰,流行的趋势差异化也很大。 实际上不只在东南亚,中国品牌出海到任何国家都面临本土化的难点。即使做一个DTC品牌,从产品研发到成品推广销售的整个链条也很复杂,具有本土化能力的人才是稀缺的。这也是为什么仍有不少创业者和投资人选择持续观望的原因。 曾经,欧美消费品巨头率先在众多消费品类上建立起垄断优势,欧莱雅、可口可乐、玛氏、Zara等品牌将触角延伸至全球市场,在中国站稳脚跟。如今,消费电子、服装等领域,国内厂商通过几十年的积累,在供应链、电商等方面迎头赶上,甚至形成领先优势。 历史会轮回,而疫情打开一扇门,让蛰伏12年的SHEIN走进大众视野,也让品牌创业者们加快了脚步。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Roger、Aron均为化名)
近日发布的《2020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54.5亿美元,同比增长33.25%,已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与国内游戏市场上腾讯、网易等巨头占据明显优势地位不同的是,海外市场上,新兴游戏厂商表现亮眼。 出海收入持续增长 《2020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走出去”依然是国家、企业关注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游戏企业尤其是新兴厂商在海外市场表现抢眼。近日,市场研究机构APP Annie最新发布的2020年11月中国厂商出海收入榜单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FunPlus、莉莉丝、米哈游,而老牌游戏厂商腾讯、网易名列第四、五名。 FunPlus、莉莉丝、米哈游均已在国内外市场推出多款游戏产品,尤其是今年以来,米哈游旗下《原神》、莉莉丝旗下《万国觉醒》等产品在海外市场表现亮眼,让几家公司成为出海收入榜中的常客。据记者统计,FunPlus今年共有5个月位于出海收入榜榜首,而莉莉丝仅在今年10月份跌出前三名,今年1-4月,莉莉丝曾连续4个月蝉联该榜榜首。 除了FunPlus等厂商外,近两年频繁出现在出海收入排行榜前20名的,还有多家专注海外游戏市场的新兴游戏厂商在列,表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国产游戏出海经历了从山寨化、高仿山寨到精品化的过程,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已经形成了良性的游戏小生态,形成了新的协作关系,最终产品也越来越优质,出现了《原神》等优质作品。”量江湖联合创始人史建刚表示。 “现在国产游戏在设计、品质、商业化上都做得非常好,商业化又表现在本地化、运营精细化、买量多元化等方面都做得非常优秀,当然这些好游戏也都挣到钱了。”史建刚表示。 海外“船小好调头” 在国内,拥有雄厚资金和技术实力的老牌游戏厂商,牢牢占据着优势地位,但为何海外市场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情况? “老牌大厂在国内的版号储备非常丰富,其他中小游戏厂商没有这样的储备,如果在海外不努力,就可能面临生存危机,在生存面前,中小厂商自然会更努力拓展海外市场。”在资深游戏从业者孙峰(化名)看来,新兴厂商出海实力强于传统厂商,与版号限制下游戏厂商的选择有关。 史建刚也认为,新兴游戏厂商出海,是游戏版号限制以及中国工程师红利结合的产物。“游戏版号审批的限制,导致游戏产能无法在内部消化,出海就变成了不得已的被动选择。” “中小厂商有自身的优势,它们很多都是专注一个国家,能够摸清玩家的心理和需求,同时海外发行经验丰富;而大厂都是工作室制,经常是各顾各的。海外可以说是‘船小好调头’,‘大船’反而会动作迟缓。”孙峰表示。 在产品层面,不同于老牌厂商“先国内,后海外”的市场战略,很多新兴厂商的产品从立项开始就面向海外玩家,其产品更符合海外玩家的需求,自然也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海外一些爆款往往是不太重度的游戏,现在在海外比较火的那几个品类,无论是腾讯还是网易都比较缺失。大厂有固有的思维模式,比如他们就想做MOB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其他游戏可能没有太多的热情。”孙峰认为,未来新兴厂商在海外的优势可能持续领先。 目前,国内主流游戏厂商均将全球化作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战略,随着全球化战略的推进,中国游戏厂商在海外市场的份额,或将进一步增强。
欢迎关注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ID:wow36krchuhai ),及时获取前沿资讯、了解全球新趋势。文末扫码关注并加入出海社群,遇见全球商业伙伴。 「从东八区出发」是36氪出海推出的新栏目。波谲云诡的世界局势席卷全球商业,还要不要做全球化?怎么做全球化?对海外市场有着野心的公司不停尝试和摸索,试图找到答案和方法。我们能拥有的未来,一定不只有“东八区”,观望和等待、战略收缩和转移重心也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方式。在这档栏目里,36氪出海通过关注各大行业全球趋势,传递灵感和启发。 本篇是「从东八区出发」系列的第2篇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36氪出海,持续收获聚焦全球新经济玩家的系列内容。 《原神》爆了。据SensorTower 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7日,《原神》手游上线仅十天的时间,这款游戏在全球 AppStore 和 Google Play 的收入达到近9000万美元,全球下载量超过1300万次。 如果这个数字看起来还不够直观,那么横向对比或许更能说明问题——游戏上线一周的时间,它以首周全球6000万美元的收入来到了当周中国手游全球畅销榜第二位,仅次于以6400万美元的周收入占据首位的《王者荣耀》,并且已然超过今年首季度全球收入第一的《PUBG Mobile》。 而这并不是一款仅被中国玩家捧起来的游戏。根据七麦数据显示,截至10月21日,原神在中国、美国、韩国、加拿大、新加坡等九个国家均位列畅销榜首位。Sensor Tower 的数据显示,《原神》手游公测十天时,全球收入的分配比大致在中国40%、日本27%、美国13%、韩国7%;下载量的分配则更突显“全球化”:中国仅占24%,美国11%,巴西、日本分别约占6.5%……这款游戏似乎是实实在在地被全球游戏玩家所认可了。 但纵观国际市场,备受认可的国产游戏作品不仅仅有《原神》。根据南华早报今年5月的报道,2020年第一季度,美国游戏市场收入前一百名中,中国手游占了19个位置,总收入达到4.87亿美元。这个数字在全球前一百的游戏收入中占比16.3%,同比去年还增长了0.4个百分点。 这个阶段帮助中国手游占领全球游戏市场20%头部名额的,还没有《原神》和其背后的米哈游,而是腾讯、网易、莉莉丝、Funplus(趣加)、游族等公司。腾讯旗下的《王者荣耀》在全球市场上的排名始终居于前列,而同时,莉莉丝旗下的《万国觉醒》、Funplus 旗下的《火器时代》、游族旗下的《少年三国志2》等游戏,都在全球游戏市场上始终排在畅销榜前列。 除了腾讯、网易等大厂外,这些专注游戏的企业,也都在这个行业里扎根生长了许久。对海外市场的长期调研和开发、面向特定区域市场本地化的布局,让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崭露头角,有了一席之地。 游戏,以其独特的形式作为载体,传递着公司的文化意识。这也是这些公司想做的——好的产品是第一要素,产品同时还传递着文化和思想,他们在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游戏文化,在用中国的ACG文化,联动世界。 “对目标市场的理解是第一要素” 对游族、莉莉丝、米哈游这样的公司来说,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弯道超车”似乎都并不容易。 根据易观分析发布的《中国移动游戏年度市场综合分析2020H1》数据,2020年上半年,腾讯游戏、网易游戏、三七互娱的市场占比分别达到54.46%、15.29%、10.51%,以绝对的优势占据了游戏市场的前三名。在中国市场中,其它的游戏企业似乎很难撼动这三家企业所占据的80%市场份额。 这样的问题在全球也同样存在。Newzoo 发布的2019年全球Top25的游戏公司排行榜中,中国游戏企业仅占据了5个席位,分别是腾讯、网易、三七互娱、世纪华通和完美世界,其它二十家为索尼、任天堂、拳头、暴雪这样的北美或日韩企业。 但就像有可能“歌红人不红”的娱乐圈,这些小公司的游戏产品似乎比公司本身更有机会打败头部的厂商。即便排在前位的游戏企业占据着极高比例的市场份额,只要产品本身足够优秀,就还是有机会在游戏世界的“厮杀”中脱颖而出。Sensor Tower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热门游戏收入榜上,共有六款游戏都为“中国制造”,而它们并不都来自上述的几家头部游戏企业。 总收入榜第七名的游戏产品《剑与远征》的开发公司——莉莉丝游戏告诉36氪出海,要想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最重要的就是本地化:“本地化不只是翻译游戏的文本,而是从游戏体验到市场包装的整体的本地化策略。针对不同的产品,我们有不同的打法和策略,对于目标市场的理解是第一要素。” 理解目标市场——是所有游戏公司出海之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对他们来说,选择哪些市场、不同的市场有哪些不同的需求,都是需要团队反复琢磨分析的。 游族网络的出海之路始于欧美,又在2018年成立新加坡分公司,探路公司一直十分重视和看好的东南亚市场。游族在全球的布局相当广,目前其发行版图已经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游族网络海外发行副总裁刘万芹看来,每个区域市场内部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欧洲各地和北美用户游戏用户在喜好、语言、文化背景、审美倾向等方面均有不同。东南亚地区常被认为与国内文化相对接近,但其实该区域生态特殊,区域内各国的文化、语言、用户偏好、经济发展情况均有较大差异。”刘万芹解释道。 在刘万芹看来,东南亚是海外游戏市场中十分重要的板块:“东南亚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游戏新兴市场之一,亦因成本较低、文化相对接近而成为许多中国厂商出海的第一站。” 根据Newzoo在2020年2月发布的全球游戏市场观察显示,2019年东南亚市场创造了超过43亿美元的游戏收入,年同比增长13.9%。其中,移动游戏收入为26亿美元,年同比增长17.4%,使东南亚地区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移动游戏市场。 日韩和欧美则又有其特殊性——这些地区的游戏市场已经相当成熟,进入的成本高,和本地巨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但对于游戏厂商来说,这两块市场也是最不可放弃的:成熟的市场意味着用户付费习惯好、消费力强。 在这样的基础上,不同的厂商又选择了不同的开拓市场的方式。 游族网络多采取收购和设立分公司的方式。2018年,他们收购德国第三大游戏公司BigPoint,加强面向欧美市场的产品研发实力的同时,也成为海外业务拓展的资源枢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市场,他们选择设立分公司,由熟悉当地市场的发行团队开展该地区发行业务。 而莉莉丝旗下游戏的全球发行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团队和外部供应商合作展开,他们也针对不同的区域设置了各自的专业团队,比如欧美团队,日韩团队、中东团队等等。 收购、合作、驻扎,游戏公司们在尝试打入市场的过程中越来越贴近本地,精于本地。当最基础的“要素”达成后,企业们开始“落地”。 深度本地化 《原神》成功后,若要试图分析它为什么会“爆”,会发现这款游戏本身是存在争议的。 “抄袭”、“碰瓷”,是许多网友对这款游戏的内容和运营的评价。它的游戏画面和部分机制与任天堂旗下《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的相似性,是大家对这款游戏最大的不满。 而游戏公测前发出的一则似是在“致敬”塞尔达的预告,更引发了玩家们的愤怒,认为它是在“碰瓷式营销”。一时间,塞尔达玩家和米哈游的粉丝们,在这样的争议下讨论不休。 但不可否认,“黑红”也是红。凭借似是而非的抄袭和营销争议,《原神》在国内已经打响了第一波热度。而对许多玩家来说,游戏可免费下载,并在手机、主机、switch等全平台上线,意味着游戏的门槛更低,产品可应用范围更广。而《原神》的全球落地,则比起“本地化”,更偏向于“全球化”。 虽然面向不同地区的语言选择了更贴近本地风格的配音,但虚构的神话意味着它不太会因为背景故事太过遥远、难以理解而受到排斥。此外,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原神》并没有为某一地区的审美或喜好所改变,相同的logo和文案思路,米哈游似乎想通过一种“统一”,来协调全球玩家对游戏的需求。 但目前很多游戏,仍然在做更有针对性的事情。画面画风和产品营销方式,是最明显的两种。 2019年,游族网络代理的游戏《圣斗士星矢:觉醒》先后在中国港澳台地区、东南亚、欧美、韩国等区域市场发行。 “在港澳台、东南亚等亚洲市场,这个IP给人的印象为‘和自己的伙伴共同守护雅典娜、共同奋斗与成长’,因此在发行这些地区时主打‘守护伙伴’概念,延续了原作的经典主题。”为了更好地契合本地用户对产品的理解,游族在宣发推广对游戏概念进行了区分,刘万芹向36氪出海介绍:“而在欧美地区,大多用户更加接受‘个人英雄主义’,因此游戏主打‘玩家是被圣衣选中的人’,更能让玩家产生代入感。” 除了概念之外,由于不同地区玩家的审美不同,刘万芹和团队也通过对图标的调整来贴近大众对游戏的第一印象:“亚洲玩家更青睐细腻柔和的画风,而欧美玩家更喜欢热血、粗犷的感觉,因此亚洲版本的游戏图标中星矢表情柔和,而欧美版游戏图标中的星矢更加坚毅。” 在不同地区的Appstore中搜索《圣斗士星矢:觉醒》,游戏的logo款式各有不同 上:欧洲地区;中:东南亚地区;下:日本地区 而莉莉丝自主研发的几款出海游戏,也对不同市场做了细致的划分。如《剑与远征》在日本发行时,了解到日本用户更重视剧情,团队就对剧情重新进行过本地化的包装。《万国觉醒》在韩国推广时,就会考虑到韩国玩家的民族自豪感,来有针对性地包装游戏内韩国的统帅角色。 莉莉丝还在不同的市场根据目标受众和产品调性选择不同的代言人,如《剑与远征》在韩国的代言人是金裕贞,日本则选择了川口春奈做代言,两位代言人均是在国内热度相当高的女演员。而以日本为例,川口春奈的形象更多是乖巧可爱,莉莉丝也因此搭配制作了一款广告,广告讲述《剑与远征》是一款“乖巧懂事的游戏”,在主角忙碌与充实的日常生活中会自动变强,以此传达了游戏的核心玩法。 莉莉丝的《剑与远征》也和游族一样,根据海外本地用户的审美需求调整了画风。日本用户早期对《剑与远征》的立绘画风有些排斥,这种排斥从数据表现上反馈到了游戏的开发团队。随后莉莉丝通过邀请本土画师、Coser、KOL 进行引导,配合各式素材宣传,提高了游戏的画风接受度。 《剑与远征》手游中特别的画风 内容和运营搭配进行的同时,游戏公司还会面向不同的地区,结合当地的热点设计活动。比如游族代理运营《圣斗士星矢:觉醒》时,根据巴西的情人节和狂欢节推出特别运营活动。甚至让许多国内玩家发帖感叹“巴西服的活动好棒”。 “科技传颂文明” 出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游族从2013年开始就布局海外发行,莉莉丝从自己的第二款自研游戏就开始开拓全球市场,米哈游则是从2015年开始正式布局全球化,在海外开设分公司。 从中国互联网出海的节点来说,2012到2015年是工具类产品的出海热潮,而2015年之后,有更多的内容产品开始走向海外。现在看来,国产游戏在内容产品出海的浪潮中,似乎已经走出了一条不错的路。 能同时承载文字、美术、音乐、剧情等多种内容的载体的游戏,似乎已经不仅仅是一件产品。公司们强调自己在通过游戏,将中国的文化带到海外,并促进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3月,中国出海的7415家企业中,有3575家企业涉及了游戏业务,其占比高达48%。而毕马威的2019年中国出海50强品牌报告指出,中国游戏品牌在全球的信任度是所有品类里最高的。 正如游族介绍自己的使命为“科技传颂文明”,他们确实正在通过一款又一款的优秀作品传递着这些信息。现在的中国的游戏品牌,正在以庞大的数量和优质的产品进驻和占领全球市场。 前赴后继的中国游戏企业们,在全球游戏市场的大海中随着波涛起伏,旧的游戏有着深度的用户粘性和粉丝市场,但每一年、每一天,都有新的企业在看准角度想要跃入这片海洋,都有新鲜有趣的游戏产品在等待市场的检验。 前有游族与莉莉丝,如今有米哈游与《原神》,下一次爆发的会是谁呢? 编|赵晓纯@36氪出海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码联系36氪出海运营。
欢迎关注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ID:wow36krchuhai ),及时获取前沿资讯、了解全球新趋势。文末扫码关注并加入出海社群,遇见全球商业伙伴。 中国企业全球化 蔚来正筹建出海事业部,旗下车型将销往欧洲。据亿欧报道,消息称蔚来正在筹建出海事业部,内部代号暂定为“马可波罗计划”,旗下车型将销往欧洲。据知情人士透露,海外第一家 NIO House 或将落地丹麦哥本哈根。另一位知情人士称,蔚来目前已有负责出口业务的团队,并计划在两年时间内向当地销售7000辆 ES8 和 ES6 车型。 菜鸟核心系统在12国同时完成,双11海外网购实现当日达。记者获悉,菜鸟方面10月31日透露,一项动用600名技术人员,用时6个月的“物流换脑术”近期在东南亚和南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完成。这项系统改造被命名为“阿波罗计划”,由阿里菜鸟主导,联合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菲律宾、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家的多家电商平台、近百家快递公司、以及中小卖家共同完成,新系统可以覆盖10亿人口规模。 东南亚 新加坡社交电商平台 WeBuy 完成600万美元融资。据 Tech in Asia 报道,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社交电商平台 WeBuy 近日宣布完成600万美元融资,由风投机构 Wavemaker Partners 领投。据悉,迄今为止,该公司融资总额已达到900万美元。WeBuy 创立于2019年,致力于通过团购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价格低廉的食品与饮料等产品。继新加坡之后,该公司于今年将业务先后拓展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并将下一步目光投向菲律宾。 马来西亚旅行科技公司 Tourplus 完成1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记者获悉,本轮融资由马来西亚天使投资人黄锦辉和马来西亚公司 GT-MAX 领投,SOSV 及其加速器中国加速等跟投。公司表示40%的资金将被用于产品平台扩展和技术解决方案的完善;30%将被用于获取和留住客户,巩固品牌,扩展市场;剩下的30%将被用于招揽人才和扩充团队。 印度 印度数字借贷平台 FlexiLoan 获2000万美元注资。据 TECHSTORY 报道,印度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借贷平台 FlexiLoan 近日宣布通过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方式获得总数约2000万美元的注资。据悉,本轮融资由 Falguni 和 Sanjay Nayar 领投。 印度社交电商平台 GlowRoad 完成700万美元融资,公司估值达7500万美元。据 ENTRACKR 报道,本轮融资的投资方为 GlowRoad 的一众现有投资者,其中包括了:Accel Partners、Vertex Ventures 和 IND Fund。此轮融资后,GlowRoad 估值将达7500万美元。GlowRoad 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印度班加罗尔,是一家以女性为中心的 C2C 社交电商平台。 非洲 非洲企业与拉美跨境支付公司 dLocal 合作搭建 API。据 Tech in Africa 报道,尼日利亚银行卡发行机构 Verve 和埃及电子支付公司 Fawry 与拉美跨境支付公司 dLocal 合作搭建 API,旨在共同为商户提供在线支付服务。目前网络已覆盖塞内加尔、加纳、肯尼亚和喀麦隆等国家。 中东 阿联酋电商平台 Noon 在阿联酋推出移动钱包 Noon Pay。据 Menabytes 报道,阿联酋电商平台 Noon 近日宣布推出移动钱包 Noon Pay,此前 Noon 已经为其移动钱包业务准备一年多,但从未透露任何细节。在阿联酋,用户可以在 Noon Pay 的应用程序中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支付订单。此外,Noon 已获得沙特货币管理局批准,Noon Pay 下一步将会进入沙特市场。 图|图虫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码联系36氪出海运营。
欢迎关注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ID:wow36krchuhai ),及时获取前沿资讯、了解全球新趋势。文末扫码关注并加入出海社群,遇见全球商业伙伴。 曾经我们认为,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人类将在物质和精神的极大丰盈中,走向文明的巅峰。然而我们身处的世界却并非风平浪静。 在高度不确定和大变动的时代环境中,商业也在经历迭代与更替。资本、大公司、创业者,有的在一路高歌猛进,有的却渐渐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然而,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在快速的变化中,我们总能发现一些激动人心的机会,建构一些前所未知的洞见。而这些机会与洞见,将成为下一个十年,人类社会发展与奋进的养料与动力。 没有一成不变,唯有螺旋式上升,也许这才是世界最真实的图景:有时代潮汐的冲击,也有迎难而上的勇气。而当机遇与挑战在这个时点交汇,我们也在畅想,下一个十年,人类世界与商业社会又将迎来哪些机遇?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在2020年12月15、16日,36Kr Global 推出的「你好,世界 2020」年终盛典中,我们将 Part 1 确定为“2020全球商业盘点”。我们希望通过回顾这一年的跌宕起伏与峰回路转,探索通向未来的前路与征途。 Part 1预告:2020全球商业盘点 未来十年机遇: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回溯过去十年世界的变局和中国的崛起,嘉宾将会和我们分享他们对社会演变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个十年的洞见,共同探索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描绘新科技领域的新蓝图以及人类社会的新动能。 回眸2020: 今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新冠疫情让冰山之下的矛盾与冲突逐步浮出水面;而矛盾与冲突中又穿插着时代进步的星星之火,当人类在不安与变化中迎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我们能从过去的一年中学到什么? 跌宕的全球二级市场: 在动荡与希望中,今年的资本市场在震动中前行。中国大型企业纷纷选择回港“二次上市”,会不会为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南亚、东南亚的独角兽正在焕发前所未有的生机,是否会成为资本市场新的宠儿?国际政治的风波诡谲,是否会改变经济的基本面? 全球投资洞察: 当民粹主义抬头,保护主义死灰复燃,资本会做出怎样的判断和抉择?在新的形势下,投资人会向创业者和企业给出哪些建议?在这个环节,我们将邀请两位业内嘉宾,聆听他们关于资本出海、创业投资方面的真知灼见。 栉风沐雨的全球化: 出海是门大生意。面临前所未见的重大挑战,中国的出海企业能不能转危为安,在险境中锻造和磨炼自己?从产品出海到品牌扎根,中国企业在征战世界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经验教训?又形成了哪些方法论?未来,面对更加复杂的形势,企业应该如何积极适应、主动破局? --------------- 除了 Part 1 “2020全球商业盘点”外,我们还安排了“新兴市场创投”、“中国企业出海”、“全球热门产业”三个部分。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你好,世界 2020」年终盛典,回顾这一年全球新经济的波涛汹涌与峰回路转,我们将会持续更新嘉宾和讨论话题。如果不想错过这次年终盛典,欢迎文末扫码关注36氪出海,回复「2020」加入社群,参与到关于全球新经济的讨论中来,我们也将第一时间在群中同步观看方式。 所有嘉宾预告 同时,我们还将在12月底发布《你好,世界 | 2020全球科技 & 商业盘点》年终特辑,将持续收集读者的意见。期待大家的参与。 商务合作,请扫下方二维码,联系36氪出海小助手。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码联系36氪出海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