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同比增长2.5% 随着复工复产复市有序推进,中关村示范区高精尖企业创新活跃、经济运行逐步恢复,新模式新业态激发下的经济动能持续迸发。今年1到5月,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翻红”,同比增长2.5%,达到2.2万亿元,增幅由负转正。 高精尖企业企稳回升 分灯、SMT焊锡印刷、贴片、目检、箱体组装、校正……在利亚德位于大兴的工厂,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五六月份订单恢复很快,我们的生产线已经满负荷运转。”利亚德董事长李军说。 7月15日,李军和团队一口气发布了4款量产Micro LED商用显示新产品,将这一显示行业的新兴技术推向大规模产业化。不久前,公司还刚刚中标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大项目,全球应用面积最大的Micro LED项目花落囊中。 1到5月,以利亚德为代表的中关村示范区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生产快速回弹,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0%,增速比1到4月提高3.1个百分点。 全球疫情仍在持续,在全球科技战“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关村生物医药企业逆势而上,迎来暴发性增长。 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一周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FDA)为万泰生物的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颁发禁忌使用授权。前5月,公司出口较上年同期增长5倍以上,约20万人份万泰生物的检测产品发往韩国、捷克等全球40多个国家。 半个月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中关村企业北京推想科技的肺部AI辅助检测产品,这也是FDA批准的第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肺部辅助检测产品。近日推出乳腺超声智能检测新品的医准智能创始人兼CEO吕晨翀透露,尽管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公司仍收入3000多万元,已超过去年全年收入。 1到5月,因与疫情相关的检测产品、药品以及医疗器械的海外需求暴增,中关村生物医药领域出口同比增长超100%,包括电子与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 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 环境保护技术在内的中关村六大高新技术领域实现总收入1.8万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较1到4月提升3.1个百分点,占示范区总收入比重为82.0%。 新经济新动能不断增强 在直播课里看清华北大的“学霸”们怎么解题,遇到不懂的知识点上手机APP搜题解疑问……疫情期间,不少学生经历了令人难忘的“云学期”,线上教育企业则成了一抹增长亮色。 记者16日从中关村在线教育平台作业帮了解到,平台2020年高考直播课的观看量破2100万、服务用户数805万,近七成高三学生都成了其平台的受益者。 服务用户数不断扩大,意味着企业需要不断对产品进行迭代升级、研发投入。1到5月,作业帮运营主体小船出海公司的研发经费支出实现翻倍增长。半个月前,公司宣布完成7.5亿美元E轮融资,产品研发获得了一笔充足“弹药”。 全球清晰度最高的Micro LED商用显示屏、全国首个超声视频AI检测系统——在中关村企业一个个体现全球或行业领先水平的字眼背后,离不开长期技术研发与积累的支撑。利亚德技术负责人透露,今年5月,经过几年的技术积累后,团队自主研发的Micro LED驱动芯片研制成功并进行了小批量生产验证。该芯片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共阴节能技术,颜色处理能力理论上可达370万亿亿,但最大亮度功耗却比传统芯片节省40%,平均功耗节省50%,黑屏功耗节省50%。 1到5月,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研究开发费用994.4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较1到4月提高1.6个百分点。创新研发涌动下,新经济新动能不断增强。中关村高技术服务业前5月实现总收入5466.4亿元,同比增长10.7%,高于上年同期4.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中关村企业发挥产业链主力军优势,用投资驱动和硬核科技领跑“新基建”。中国铁塔、神州数码、软通动力纷纷布局新基建,其中中国铁塔已累计建成5G基站超20万个,凌云光获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2.5亿元战略投资布局发力新基建,用于机器视觉及工业人工智能在智慧工厂的研发及应用。 创新踊跃“火花”四射 作为全国智力最密集区域,高校、科研院所源源不断的科技成果是中关村发展的重要源动力。中关村通过“火花”活动助推科技成果转化,为好技术找“婆家”。 为推动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技术经理人等开展对接合作,带动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一年来,中关村管委会支持近40家高校院所、大企业科研机构、研究型医院等举办43场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火花”活动,重点推介230项优质科技成果及早期转化项目。其中,71个项目通过活动与投资机构实现深入对接,已有6个项目谈成2.26亿元投资。 创新合作的“火花”也为不少创新产品带来了订单。例如,航天科工206所空气净化凝胶项目产品在“火花”活动上首发,两个星期内销量突破10万套,销售额达千万元。6个“抗疫”技术产品在海外抗疫专场路演活动中亮相后,比利时瓦隆大区外贸及投资总署、新加坡驻华大使馆、塞尔维亚驻华大使馆等与相关防护设备项目达成1.5亿元意向采购订单,清华大学超自洁材料等项目找到了北美合作伙伴,实现首次出海。
中关村创业“地标”突围 逆境中释放新活力 ——这是一条仅200余米长的步行街,6年来,这里走出了3841家创业团队; ——这曾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图书零售集散地,6年的转型发展,这里已成为创业者的共同家园,创业团队总融资达770.32亿元; ——这曾是一批“北漂”来京打拼的第一站,一杯咖啡开启了创新创业新篇章。 中关村创业大街位于我国创新资源密集的中关村核心区,是我国的创业“地标”之一。 创新创业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这条百米长街如何释放蕴藏在社会之中的创新力,如何连接创新断点、打通创新堵点?记者走进这里,探访创新创业的新动向、新活力。 千家图书城变双创“编译器” 寓意“创新之路”的“Innoway”标识竖立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入口旁边,不长的街道上,各个创业机构、投资机构、孵化器的标识悬挂在街道两侧。行人们来来往往,有的为了一杯咖啡,有的为了一个梦想。 这条百米长街的“创业味儿”从一杯咖啡开始。 这些年来,有创业梦想的人们拿着创业计划书来到这里的一间间“创投咖啡厅”,他们彼此分享着创业点子,与投资人聊着未来计划,筹划着一个个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 曾经辉煌的“图书一条街”,在互联网的兴起和价格战的争夺中谋求转型。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创业公司,让这条街焕发出崭新生机,成为北京城市转型升级的代表性区域。 6年来,累计孵化外籍和海归团队436家,累计举办创新创业活动6300余场。中国-斯洛伐克创新企业交流对接活动、汇聚中韩科创力量的“创新中国路”加速营活动、瑞士知名企业诺华与中国创业团队对接活动等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先后举办。 从创业团队入驻到大企业入驻构建创业“朋友圈”,从创业要素物理集聚到创新生态化学反应,从被动扫清创新创业堵点到主动促成创新创业落地……创业的孵化模式也在不断升级,将一些“不可能”变为“可能”。 宽衍科技创业团队是中关村创业大街“翼计划”企业,专攻机器视觉在隧道检测中的应用。“这本被视为科研机构做的事,我们团队亦对这个领域充满信心。”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硬科技”项目离不开资本的支持。据宽衍科技团队反馈,正是因为该领域技术难度大,团队技术储备够,会让公司在该领域形成高壁垒,此外硬科技项目用户依赖性强、落地后持久稳定等特点,适合做长期投资。 《中国创投市场发展报告2020》显示,创投市场进入整合发展期,创业企业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的简单升级或者商业模式的复制叠加层面,对企业独特核心价值的要求正逐步提升。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正成为国内股权融资事件的最活跃区域。 中关村创业大街也是我国创投领域资本生态的缩影:在这里,“双创+产业+资本”形成闭环服务模式。这里集聚的创业大街资本、联想之星天使基金、北大创投基金、亚杰天使基金等一大批创投基金,通过资本手段加快企业成长。 据统计,中关村创业大街获得融资团队累计达到1212家,总融资额770.32亿元,融资比例超过30%。 目前,联想之星将前沿科技、医疗健康作为两条主要投资轴线。“做投资就是要‘与周期共舞’。”联想之星总经理王明耀认为,作为专业的投资人,要具备深刻的行业认知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拥有长周期投资布局的心态。 如今,中关村创业大街已成为整合各类资源的“编译器”。中关村创业大街总经理聂丽霞表示:“我们不仅仅要做对接‘政产学研用’的平台,更要深度嵌入创新链条中,‘编译’各类主体的优势资源与创新诉求,让不同创新主体在一个话语体系里沟通。” “坡越陡的时候 或许也是上升最快的时候”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不少创业团队来说是一次“生死劫”。供应链不稳、市场低迷、融资受阻……“双创”在逆境中寻求突围。 据中关村创业大街集群注册统计,今年月均申请36家,通过审核25家,实际入驻20家。去年月均申请27家,通过审核20家,实际入驻18家。双创团队数量“不减反增”,近一年累计近500家申请入驻。 《中国创业型中小微企业创新行为调研报告》显示,有接近半数的案例企业创始人或高管反馈疫情的影响不是很大,有些甚至从中看到机遇,而这些企业的商业模式大多侧重借助线上或互联网的技术手段。 科技硬实力有效化解疫情给创业型中小微企业带来的意外冲击,也强化了其发展韧性。 疫情期间,前百度研究院院长林元庆创办的爱笔(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迎来了新突破。在各大购物中心关闭线下服务的时候,林元庆和他的团队们正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购物中心、品牌门店,帮助他们将销售“搬到”线上。 记者打开团队开发的“VR购”平台,可以在屏幕前浏览商场的各个商品。据了解,在将商场数字化模拟后,还可以继续开发数据价值,为日后的商场精准推荐、停车场自动泊车等智能化服务打下基础。 400多人的团队,其中80%为技术研发人员,“硬科技”创业越来越成为时代的骄子。 “我们要应对的是‘挑战中的挑战’。”林元庆表示,作为科技领域初创团队,他们受疫情的直接冲击较小,但是其所赋能的客户正在经历“极端挑战”。此时最需要形成合力,共渡难关。 创业本身就是一场充满变数的冒险,或许每天都会经历不确定性事件。“在极端的考验下,创业者要敢于接受挑战、在变数中寻求稳定的胜利。”林元庆说,“坡越陡的时候或许也是上升最快的时候。” 锐意改革的创新、勇于开拓的创业、敢于失败的冒险,创业者们在这里做着“或许是世上最难的事”。 移动互联网时代,拿个电脑就可能创业,大学生在宿舍里也能创业。如今,技术门槛提高,互联网等基础设施与人工智能等叠加,技术产业的革命带来创新创业新态势,走出去、引进来等全球资源联动也正成为创新创业的新方法。 聂丽霞表示,如今我们迎来建立“创新创业生态”的新时代。“创新意味着开放,要以兼容并包的心态,吸收各方面甚至全球的研究成果,有效地集成应用,并向社会推广。”聂丽霞说。 沉浸在创业大街的氛围里,交流中不时蹦出创业的新“点子”,合作中不断摩擦出创新的新“火花”。 业内人士认为,战“疫”背景下,创业会更加聚焦在“保基础”“保战略”“保民生”领域。聂丽霞表示,大企业与小团队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创业团队“一招鲜”的技术或服务将更被市场认可,也需要大胆开辟新赛道、新路线。 开放创新 携手打造“未来世界” 咖啡“凉了”、创业颓了,本就是“九死一生”的创业事业见证了各类创客的起起伏伏,创业的内涵与途径也不断与时俱进。 从创业1.0到3.0时代,这条街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0时代,这里是创新创业要素集聚区。 2.0时代,这里逐步建立起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落地项目辐射全国。 3.0时代,这里放眼世界,以开放的格局,服务全球的技术和资本。 来自格鲁吉亚的郭凯赫(Gogiashvili Kaha)已经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他从去年开始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专职工作,可以熟练运用7国语言,帮助来自不同国家的初创团队启动项目、对接投资。 郭凯赫第一次来中国是在2015年,当时他是一名交换生。一个学期之后,他被这里创新创业的氛围所吸引,“爱上了中国!”郭凯赫说,“在中国,发展变化的节奏很快,半年时间发生的变化在其他地方也许要好几年。人们对新技术更加开放,渴望改变自己的生活。” 毕业后,郭凯赫最终选择到中关村创业大街工作。在他看来,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创新创业中心,在一条街内,初创公司能以快捷、简单的方式得到办公场地、投资等各方面的支持,可以专注于项目本身,免去后顾之忧。 据介绍,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全球创新社区已与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家国际创新机构建立创新合作,对接国际项目超过200个,为100多个全球项目提供孵化服务。 中关村管委会与相关部门相继推出外籍高层次人才“绿卡直通车”等政策,为外籍人才提供包括企业注册、知识产权等一系列支持,使得这里也成为不少全球创客来华创业的“第一站”。 创业没有止境,没有终点。一条街道见证了无数创业者的汗水,承载了无数创业者的梦想,也让各国创业者在此地拥有了融入感。
春节以来,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河北同光晶体有限公司生产线一直满负荷运行。“今年前5个月,我们实现了产能逐月提升,月产碳化硅单晶衬底2000片,不仅完成了订单任务,产品验证通过率也达到100%,全部达到国家5G通信设施建设标准要求。”河北同光晶体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清超介绍,碳化硅单晶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企业快速发展,离不开“检测平台”的优势。 郑清超所说的平台,是由保定市政府、保定高新区管委会和同光晶体联合出资建设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检测平台。该平台建设于2017年,先后引进了晶圆缺陷检测系统、拉曼光谱仪、超景深显微镜等国际高端检测装备20余台(套),已形成了标准化、专业化检测体系,达到月检衬底3000片的检测能力,为助力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平台是我们优化科技投入机制的成果。”保定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裴冬梅告诉记者,为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裂变”效应,保定市瞄准科技前沿和顶尖水平,优先支持重大创新功能型平台建设、重大战略项目实施、社会公益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等公共科技活动,为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提供科技支撑。 保定在科技领域“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做法成效显著。2019年,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9.4%。最新统计显示,保定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27%,连续3年居河北省第一。保定市用7000万元的财政资金,撬动了全社会超过80亿元的科技研发投入。 为激活创新基因,近年来,保定市着力构建优质创新生态体系,通过“内育外引”增加创新主体。据了解,保定市先后出台了涵盖科技投入、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36项政策文件,依托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产业创新团队等创新平台,吸引京津高校、科研院所等入驻,联合开展技术难题招标和技术攻关合作。 几年来,北京市计算中心保定分中心、京津冀技术交易保定信息平台、中国智能电网技术交易服务平台相继投入运行,保定市还先后组建了第三代半导体、新能源应急产业、智能电网装备等40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京津疏解、保定承接”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为保定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从发展态势看,保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保定市市长郭建英说,随着百度、中国信通院等一批高端资源要素快速涌入,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创新实力和水平整体跃升,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创新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壮大,区域性产业优势正在强势聚集。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作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基地,是全国首家由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创新中心。目前,已累计有6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在中心实现转化,已吸引包括中国信通院、海康威视、华凯光子等300多家知名企业和机构注册办公,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70%。据统计,入驻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产生知识产权600余件,吸引双创人才4000多名。 诺未科技是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去年9月份该企业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基地的万级洁净GMP实验室投入运营。“目前,实验室的亚全能干细胞年提取能力达1.2万份,存储能力达100万份,将为多种疾病治疗拓展新的治疗技术和临床方案。”在诺未科技实验室里,正在检查干细胞存储系统运行的主管年聚会告诉记者,企业拥有亚全能干细胞国际PCT专利技术,“在保定建设生产实验室,就是看中了这里的创新生态”。 在保定市与中关村共同推动下,创新中心按照“一中心、一基地、多园区”三级跳的协同发展路径,将创新生态系统从点逐步延展到线、到面,汇集中关村创新要素,建设中关村产品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及生产基地,引领保定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 保定中关村信息谷公司副总经理张曙光表示,“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将持续打造创新生态系统,助推实体产业落地发展,实现创新生态互鉴、创新链条的互补、创新主体的互动,力争在创新合作、协同发展中创造最大价值”。(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发明)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聊城5月28日综合报道 据山东齐鲁网消息,5月28日,聊城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选举李长萍同志(女)为市长。 李长萍简历 李长萍,女,汉族,1975年4月生,籍贯山东荣成。199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7月参加工作,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经济专业,大学学历,工程硕士。 1993.07―1997.07 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经济专业学生; 1997.07―1998.06 北京市政府办公厅秘书处见习生; 1998.06―2006.03 北京市政府办公厅秘书三处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 2006.03―2008.06 北京市政府办公厅秘书三处副处长; 2008.06―2012.12 北京市政府办公厅秘书三处处长; 2012.12―2013.09 中关村(行情000931,诊股)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投资促进处(北京市海淀区投资促进局)处长(局长)、北京市海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 2013.09―2015.02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投资促进处(北京市海淀区投资促进局)处长(局长)、北京市海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 2015.02―2016.08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中关村科技园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投资促进处(北京市海淀区投资促进局)处长(局长),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2016.08―2016.10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投资促进处(北京市海淀区投资促进局)处长(局长),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2016.10―2016.11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工作委员会书记(兼)、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主任(兼); 2016.11―2018.09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工作委员会书记(兼)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兼),中关村西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兼); 2018.09―2018.10 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常委、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 2018.10―2018.11 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常委、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 2018.11―2019.12 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常委、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工作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电子城(行情600658,诊股)科技园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理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电子城科技园管理委员会)主任; 2019.12―2020.05 中共聊城市委副书记,聊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代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 2020.05― 中共聊城市委副书记,聊城市人民政府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
记者26日从天津开发区管委会获悉,国内车用化学品领域的领军企业北京蓝星清洗有限公司近日与天津开发区管委会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将公司总部基地和研发中心均迁到天津开发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成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落户的首家北京整体搬迁央企。 此次,蓝星清洗拟在开发区设立研发中心及全国项目总部,投资额达到10亿元,主要从事车用化工新材料、工业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航空清洗材料领域的研发及制造。公司将北京业务板块和兰州业务板块整体搬迁至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预计年营业额不低于15亿元,办公人数200-300人。 北京蓝星清洗有限公司是首家落户滨海中关村的北京整体搬迁央企。除了看重港口优势外,让企业下定决心的更是天津的利好政策。2月28日,天津市发改委印发《天津市支持重点平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试行)的通知》,对于符合天津产业定位,由北京转移来津项目,对符合条件的职工,放宽落户条件、提供医疗保障以及子女可以享受天津本地义务教育等六项举措。该政策的首批试点就设在滨海中关村和宝坻中关村。 北京蓝星清洗有限公司化学品事业部总经理庞力衡说:“在我们企业员工的子女教育、医疗、住房保障落户方面有很多利好的政策,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更坚定了我在天津发展下去,做大做强的信心。”疫情期间,蓝星清洗公司为支持天津开发区抗击疫情,无偿捐献200桶工业消毒剂,应用于工厂、写字楼宇的消毒。 作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典型代表项目,蓝星清洗在泰达“安家”对央企落户滨海新区具有较大的示范和带动效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