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强调,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集中力量啃下脱贫硬骨头,多措并举巩固成果,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表示,得知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乡亲们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我感到很高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近年来,多个少数民族先后实现整族脱贫,这是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习近平强调,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集中力量啃下脱贫硬骨头,多措并举巩固成果,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毛南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全县有毛南族6.45万人,占全国毛南族总人口的约70%。2019年底,环江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48%。2020年5月,环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综合全国毛南族脱贫情况,毛南族已实现整族脱贫。近日,环江县毛南族群众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当地毛南族实现脱贫的喜悦心情,表达了坚定不移跟党走、再接再厉建设好家乡的决心。
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年,遭遇疫情冲击的中国,如何应对空前挑战,备受关注。 22日,推迟两个多月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以一系列务实的举措,勾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向。 不设GDP增速目标,求真务实争取最好结果 没提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政府工作报告这个安排,引起广泛关注。 “虽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特殊时期,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是务实之举。”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疫情尚未过去,不设增速目标是为应对风险挑战留出更多调节空间。 疫情发生后,科大讯飞的业务也受到影响,但企业紧急攻关智医助理电话机器人,加速布局线上教育、云端办公等业务。“全力以赴,就能开拓新空间。”他说。 今年首季中国经济增速同比下降6.8%,而当前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 “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不设经济增速目标,有利于聚精会神求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李说。 报告虽然没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但对事关百姓福祉的就业、物价、居民收入等均有明确设定。“发展重在惠及民生,这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来自河南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司富春说。 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经济增长目标已融入相关指标和宏观政策中。”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在当日首场“部长通道”上说,不纠结于经济增长指标,将使我们更加专注于扩大内需、做好“六稳”“六保”、实现高质量发展等任务。 两个“1万亿元”,特殊举措稳住发展基本盘 特殊时期,财政政策更能发挥结构调整、专项支持的“四两拨千斤”效应。 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令人瞩目的决策。 特殊时期特殊举措。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三支利箭”按小口径计算约8.5万亿元,有助提振市场信心。 特别国债是具有特定用途、服务专项需求的国债,针对性强、效果显著。根据安排,财政新增的两个“1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资金要落在刀刃上、紧要处。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代表说,受疫情影响,基层财政收入减少。“这些财政安排,对于一些财政困难县是‘雪中送炭’,解决了基层‘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1万多字的报告,39次提到就业,凸显特殊时期经济工作重心。 “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把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放在核心位置。”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王一鸣说,这样就守住了民生底线。 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资助以训稳岗,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针对就业、民生薄弱环节,政府工作报告逐一安排。 就业压力明显攀升,挑战巨大。今年设定了900万人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目标。计划报告指出,考虑到新成长劳动力在城镇就业的需求量,保持相当规模的就业增量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疫情期间,重庆一家名为“猪八戒网”的人才共享平台上,灵活用工人数增长200%至300%。“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冲击最大,很多企业选择灵活用工方式,项目制、包时制应运而生。”“猪八戒网”创始人朱明跃代表说,要抓住新业态带来的新机遇,加快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 “有加有减”保市场主体,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这是一道独特的“加减法”: 减——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减免国有房产租金,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 加——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 阶段性政策叠加制度性安排,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丕恕代表说,“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保就业才能保民生。要让这些政策落地生根,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 “产业链上下游是命运共同体。作为龙头企业,也要带动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委员说,各项政策持续发力,就能使中小微企业得到更加精准有效的扶持。 激活巨大内需蛰伏潜力,不断向改革要动力 通读报告,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到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从推动制造业升级,到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从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到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一系列新部署危中寻机,旨在激发经济蛰伏潜力。 “疫情期间,线下商户受到巨大冲击的同时,线上消费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直播带货、云旅游、线上问诊等新业态加快成长。”58同城CEO姚劲波代表说,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加快我国数量众多的县域经济转型,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机遇。 困难挑战越大,越要用改革开放的办法,努力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报告释放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的强烈信号。 “短期抓住提振消费的牛鼻子,中长期抓住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牛鼻子。”南存辉委员说,整个经济形成良性循环,就能推动制造业新一轮发展。 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硬任务,向着决胜全面小康奋进 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面对疫情挑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不打折扣。报告明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天山堡村村委会主任冉慧代表在微信分享了家乡的视频:青山环抱之中,白色民居林立,道路蜿蜒平整。 “村里的贫困户从最多时188户到现在还剩3户,下一步将发展高山蔬菜、经果林、乡村旅游,我们对完成脱贫的硬任务充满信心。”她说。 今年还剩200多天。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的1113个村,当前已进入挂牌督战状态。 “脱贫攻坚紧锣密鼓、已进入冲刺阶段。全国人民可谓同频共振、一起奋斗。”河南辉县市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代表心情激动:“我们裴寨村已经跨过了脱贫攻坚阶段,正在凝神聚力投身乡村振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好消息不断传来! 今年2月,山西58个贫困县脱贫;3月,内蒙古所有贫困旗县脱贫;4月,安徽31个贫困县“摘帽”……截至4月29日,中国已有15个省区市的贫困县实现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这是充满历史意义的一年: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中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这一点…… 这是考验决心毅力的硬仗: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只差一篑之功,既要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又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3月初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 这是催人奋进的战鼓!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指引下,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正向绝对贫困发起最后总攻。 两个战场都要取胜 5月14日清晨,25岁的某色日服在新家卧室里醒来,阳光洒在身上,他感到生活如此幸福。“以前在老房子里,外面阳光再好,屋里也照不到亮光。” 如今,他的新家是100平方米的三居室,各种电器、家具一应俱全。“如果没有国家,我下辈子也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日服激动地说。 日服的新家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城北郊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这里背靠群山,前傍河流,能容纳3900多户、1.8万多名群众。一天前,包括日服在内的84户来自“悬崖村”——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的老乡,顺着钢管搭建的千余阶“天梯”走下悬崖,进入城市。 从山头到城头,搬得出还要稳得住。对于老乡关心的收入问题,昭觉县副县长廖宇超表示,将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提供就近务工渠道、成立专业合作社等,让搬迁群众有活干、能增收。 “悬崖村”的变迁,是各地贫困群众奔向新生活的生动写照。中国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累计减贫9300多万人;去年申请脱贫摘帽的344个贫困县全部脱贫。到今年2月底,全国贫困县从832个减少至52个——目前看,脱贫进度符合预期,成就举世瞩目。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时间的压力,细化到了每一月、每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疫情又增加了难度,必须尽早再动员、再部署。 减贫、战疫,两个战场,都是硬仗,都要取胜!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像一面旗帜,指引各地闻令而动、尽锐出战。 ——外出务工顺当了。5月14日,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贫困户翁新年在核酸检测合格后,和131名贫困兄弟一起乘坐“点对点、一站式”专车,前往山东务工。“我很激动。包吃包住,月收入有5000元左右,这比以前打零工更有保障。” 务工是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重要渠道,今年全国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超过2800万人。如何尽快把受疫情影响的农民兄弟送出去?各地紧密协调配合,引导企业复工复产和贫困劳动力“点对点”返岗复工、外出打工。5月18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目前,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已达去年外出务工总数的95.4%,中西部地区扶贫公益岗位安置343万贫困劳动力,扶贫龙头企业复工率97.5%、扶贫车间复工率97%、扶贫项目开工率82%。 ——滞销农产卖出去了。受疫情影响,不少贫困地区农畜产品滞销。阿里“爱心助农”、拼多多“抗疫农货”、京东“全国生鲜产品绿色通道”、苏宁“爱心助农专线”……各大电商来帮忙了。网红、媒体人、政府官员直播“带货”……在各方帮助下,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滞销极大缓解,一些贫困群众也学着把直播间搬进大棚,“云”上卖货。 ——后续帮扶更实了。在陕西、山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都提及此。群众脱贫了,后续帮扶跟上了吗?能否形成稳定连续的机制?关键在于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贵州脱贫出列县普遍保持“四个不摘”;对收入超过5000元的家庭用绿色信号灯标识、对收入4500元至5000元的用黄色信号灯标识、对收入4000元至4500元的用橙色信号灯标识、低于4000元的进入红色预警范围,新疆对脱贫群众采取四色信号灯分级预警,并分别落实动态帮扶措施……截至4月底,各省份纷纷制定出台本区域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办法,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 创新思路搞活产业 “小木耳、大产业!”“小黄花、大产业!”在陕西、山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分别给当地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方式点赞。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发展产业是重要抓手,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久之计。 初夏,南国阳光明媚。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东主村老缅新寨一片松林下,有机三七正撒欢生长。 “林下种三七,难着咧!”澜沧田丰林下三七种植管理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付美,操作完微喷浇水系统后向记者介绍,“比如浇水,只能在每天上午10时前、下午5时后进行。”“我们不施肥、不打药,一市斤三七能卖1000多元!” 扶贫先扶智,致富靠产业。2015年,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澜沧,一个“中国工程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产销模式逐渐形成: 以科技引领扶贫!朱有勇院士团队研发出针叶林下三七生态种植技术,并引进深圳田丰科技有限公司等进行科学管理和规范销售。 农民变成技术员!朱有勇团队首开“院士为农民办班”先河,培育乡技术能手1500多人。付美刚学成后,成立了拉澜沧攀枝花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林下三七约275亩,84户农户入股。农民每年可通过地租、管理获得收入,三七产生收益后还可得到15%分红。 如今,竹塘乡现种植林下有机三七达4400亩,辐射带动了全乡近一半贫困户增收。去年,该乡1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3500元增至8079元。 竹塘乡变富是各地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2/3以上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随着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较快发展,贫困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搞好搞活扶贫产业,百姓才能脱贫致富,各地思路逐渐清晰。 ——因地制宜是关键。在山西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村民把种植黄花的传统发扬光大,去年贫困户户均收入1万多元。在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农户种上“牛庄稼”,一头牛一年至少净赚5000元。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柚子、桃子、蜜橘、椪柑、猕猴桃等果树漫山遍野。一车车水果运到山外,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金果果”。村民王安全感慨:“靠着精准扶贫,我们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延伸产业链,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养鸡场送我200只产蛋鸡,还教我养殖技术、帮助卖鸡蛋。”云南弥勒市朋普镇新车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唐惠莲,通过参与分享养鸡产业链利益摘了贫困帽。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92%的贫困户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参与到产业发展中。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越来越多贫困户奔向幸福新生活。 拔掉穷根关键在人 一张“扶贫地图”上,村里的未脱贫户、五保户、残疾户、重病户等,分别用不同符号和颜色标出。制图人是57岁的湖南省永州市毛坪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辉平。他说,通过一张图,可以直观了解村里贫困情况,便于精准施策。 改造路网、种植水果、养殖生猪、发展村集体经济……在扶贫工作队帮扶下,毛坪村去年底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55%。“现在已经到了5月中旬,我们要向最后的‘清零’决战。”李辉平说。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重在干部队伍作风。 在时代楷模黄文秀生前战斗过的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接棒”的驻村第一书记杨杰兴带领村民发展起“清水鸭”、砂糖橘、油茶等产业,向着百坭村贫困户全部“摘帽”冲刺!在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郊纳镇,当地干部大多下沉到村开展帮扶……这些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冲锋在扶贫一线,无数党员干部下沉帮扶,为贫困群众带去资源、技术和发展思路,用行动诠释担当。 ——脱贫攻坚的主体是贫困群众,需大力激发内生动力。 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北贺苏村村民车春芹如今生活越过越好。“只要咱肯想肯干,就能拔掉穷根!”3年前,在驻村干部帮助下,她利用国家政策补贴开始养猪,当年就出栏18头,增收3万元。眼下她又在自家院里开起豆腐坊,利用微信接单,“手机一响,马上送货上门”。 通过共商共建共管共享,贵州省长顺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心气更齐了;没有通用公式,坚持分类指导、因人施策,这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驻村扶贫队的工作原则……当贫困群众摈弃“等靠要”思想后,“懒汉回头”的故事越来越多。 ——群众能否长期稳定致富,需要补齐教育短板、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数据最有说服力。2019年底,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人数已由台账建立之初的29万减少至2.3万。 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是贫困群众致富的“发动机”。教育部发文要求,到2020年,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职业教育需求的学生能够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更多的建档立卡户中的劳动力能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山东省财政下达10亿元,助力职业教育发展;辽宁省今年将初步建成10个左右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广东省提出,到2021年,新增高等职业教育学位12万个以上……通过教育扶贫,越来越多贫困群众逐渐摆脱贫困。 200余天,52个未摘帽贫困县、2707个贫困村、551万贫困人口。啃下最后的硬骨头,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将变为现实。 “咬紧牙关!”“争分夺秒!”“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听!冲锋号已吹响!各省区市干部群众正凝心聚力冲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咱底气十足!
引 子 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串联起人民领袖同扶贫事业的不解之缘。 从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到泱泱大国最高领导人,40多年来,习近平同志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贫困群众,始终把扶贫使命扛在肩上。 早在陕北梁家河插队时,他就带领乡亲们打井、修淤地坝、修梯田、建沼气池,向着“一年四季能吃上玉米面”的朴素目标而奋斗。 在河北正定担任县委书记,他扛着自行车一步一步蹚过滹沱河,走遍全县200多个村子,探索农村改革脱贫路。 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他几乎走遍所有的乡镇,不断探索“弱鸟先飞”的路子。 到了省里工作,他盯住对口帮扶,推动“闽宁协作”在宁夏大地结出丰硕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减贫事业的历史高度,精心谋划中国精准脱贫工作,对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战略指引并躬身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考察了20多个贫困村,连续4年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政治局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汇报,连续6年召开脱贫攻坚座谈会,连续6年在全国扶贫日期间出席重要活动或作出重要指示,连续6年在新年贺词中强调脱贫攻坚,连续7年在全国两会同代表委员共商脱贫攻坚大计,还多次回信勉励基层干部群众投身反贫困斗争的伟大事业……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自己所说:“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 (一) 看真贫的故事— “你们得让我看到真正情况,不看那些不真实的” 2020年春天,中国正处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 在带领全国人民奋力战“疫”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始终还挂念着一件大事。 3月6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为了既保障防疫安全,又能把党中央精神准确、快速传递到各地区各部门,座谈会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举行,所有省区市主要负责同志都参加,中西部22个省份一直开到县级。 座谈会一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开门见山:“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也考虑过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到地方去开,但又觉得今年满打满算还有不到10个月的时间,按日子算就是300天,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疫情又增加了难度,必须尽早再动员、再部署。” 向前看,300天!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迈向全面小康社会。中国人民千年宏愿梦圆今朝,何其激越! 事非经过不知难。回望来路,又是何等艰辛! 在最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创造出摆脱贫困的一个个奇迹,立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这是党中央向历史、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党的十八大闭幕后,新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掷地有声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面对这一奋斗目标,他深感责任重大—— “不能到时候,宣布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还有那么多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下。” 摸清贫困真实底数,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针对性地推进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便提出这个要求。 一个多月后,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天寒地冻的太行山深处。 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贫困户唐荣斌此前见过最大的官不过是乡长。那天,村支书顾润金来到唐荣斌家,说上面要来人视察,但没告诉他来人是谁。没想到来的竟是总书记习近平。 拉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手,唐荣斌紧张得把准备了一宿的话全忘了。 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次考察目的是“看真贫”。他强调,不管路多远、条件多艰苦,都要服从于此行的目的。 总书记对当地干部说:“专程来这里看望大家,就是为了解我国现在的贫困状态和实际情况。你们得让我看到真正情况,不看那些不真实的。所以走得远一点,哪怕看得少一些,是真实的,才是值得的!” 家里几口人,兄妹几个,家里有几亩地,收成咋样,农村合作医疗咋样……看真贫、察实情,总书记一句一句问得十分仔细。 灶台上的铁锅还冒着热气。总书记揭开锅盖察看,只见里面蒸着馒头、玉米饼子、红薯、土豆和南瓜。 唐荣斌老伴从锅里拿出一块蒸土豆递给了总书记。总书记掰了一块放在嘴里:“味道不错!”还让同行的人都尝尝。 行程万里,人民至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及一个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家院落、田间地头,一张方桌、几条板凳,体察百姓疾苦,细辨贫困症结。像发生在骆驼湾村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二) 账本的故事—— “扶贫攻坚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十八洞村,湘西一座普通的小村庄。 阜平之行一年后,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 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是一个藏在偏僻幽静山谷中的苗族聚居贫困村。总书记到十八洞村那年,全村贫困发生率高达57%。 村民石拔三清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到她家中看望,坐下来同一家人算收支账,询问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打算,察看了她家的谷仓、床铺、灶房、猪圈,勉励一家人增强信心,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生活。 “他希望大家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不要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扶贫攻坚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村民施成富回忆道。 2016年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审议现场: 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们一边回忆当时的情景,一边又算起增收账。 “我正式提出‘精准扶贫’就是在十八洞村”,“现在人均收入有多少了?”习近平总书记问。 “您当年来的时候是1680元,现在已经增加到3580元。”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郭建群告诉总书记,十八洞村百姓收入增加,村容村貌变化,已经成为全省文明村和旅游定点村,村民笑容多了、求发展愿望强了,连大龄男青年解决“脱单”问题也容易了。 “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妇儿?”总书记问。 “7个,就是‘脱单’的大龄青年7个。”郭建群说。 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说:“最近一段时间有些系列报道我都在看,看后也很欣慰,本身也起到示范作用。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打好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2016年,十八洞村实现整村脱贫。 “算账”,成为精准扶贫最生动的诠释。 2017年春节前夕,在北京向北200多公里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的贫困村德胜村,习近平总书记坐在村民徐海成家的客厅里,一笔一笔给他算收入支出账:“种植马铃薯原种3亩,亩产2000斤,一斤收入2元;一般的商品薯种了15亩,每斤是5毛钱。” “这价格差得很多啊。”习近平总书记从贫困户的小账本上指出了增收的门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马铃薯是个大产业。他问当地干部,马铃薯原种育种这一项有希望做大吗? “有希望,我们全县马铃薯育种占到全国1/5。”县委书记郝富国答道。 习近平总书记点点头说:“你们下一步的路子都有了,就是怎么把它市场化、规模化发展起来。” 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 在江西井冈山神山村张成德家中,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村吕有金家中,在安徽金寨汪能保家中、陈泽申家中,在宁夏固原杨岭村马科家中……习近平总书记翻开一本本扶贫手册,“移民直补”“公益林补贴”“计生奖”“劳务收入”,他察看着一项项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细致询问他们的收入和支出,同困难群众一起盘算脱贫致富的门路。 不仅是贫困户的收入支出账。全国到底有多少贫困人口,能否精确到一家一户,这本账,更是精准扶贫的基础。 “情况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河北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2013年参加全国两会人大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扶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不能搞“大水漫灌”,对贫困人口要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 总书记所说的“心中有数”“精准识别”,直指扶贫工作的要害。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一项史无前例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在全国展开。2014年,扶贫系统在全国范围开展贫困识别。建档立卡使我国贫困数据第一次实现了到村到户到人。 有了这本“账”,扶贫开发进入了“滴灌式”精准扶贫新阶段。 小账本,大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对扶贫工作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提升,形成精准扶贫方略,促进了中国扶贫工作大发展。 脱贫攻坚以来的7年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9000多万,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规模。 (三) 茶和果的故事——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这句话讲得很好” 端起一杯清香的安吉白茶,这一片片致富的金叶子曾经只是偏僻山村的普通作物。 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时任白茶基地负责人梅喜英还清楚地记得:2003年4月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沿着泥巴路走进茶园,询问白茶推广种植情况——白茶是怎么引进的,怎么扦插、采集、加工,销售情况如何。 “没想到作为省委书记,竟然对茶园里的事这么清楚。”梅喜英回忆,那次调研后不久,安吉县的白茶产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政府注册了“白茶之乡”品牌,免费培训茶农,拓展出茶文化、茶工艺、茶食品等白茶产业链。 如今,黄杜村白茶种植面积已从5000余亩扩大到1.2万亩,年产值达1.5亿元,昔日荒山变身“茶海”,村民收入也从“一天赚一块钱”变为年人均超过3.6万元。 致富不忘党恩,先富不忘后富。 2018年4月,黄杜村20名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件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这句话讲得很好。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2年过去了,1500万株茶苗在湖南、四川和贵州3省4县的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扎下根来,带动受捐地1862户5839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于,扶贫从来不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人的事。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梁家河。他特意坐上越野车沿着崎岖的山路前往山梁高处的苹果种植园察看。 得知坡地上种植的苹果亩产4000斤,能够收入2万多元,习近平总书记很高兴。回想起40多年前插队时,乡亲们受苦受累种的农作物亩产只有几十斤,他非常感慨。 “一定要坚定地把苹果产业抓下去。”总书记的嘱托,延安市委常委、宝塔区委书记刘景堂记忆犹新。“我们这几年坚定不移地落实总书记指示,不断发展壮大苹果产业。这两年丰产,亩产8000斤左右,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刘景堂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研究如何解决好因灾减产、同果不同价、丰年难丰收等问题。特别是提出的对口帮扶,让曾经被认为和贫困地区不沾边的金融产品成为苹果产业发展的稳定支撑。 在证监会统筹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对口帮扶的陕西延长县,创新推出苹果“保险+期货”金融产品——由保险公司负责为果农提供价格保险,最终价格波动风险由期货公司在期货市场进行对冲平抑。 受益的第一批试点户有安沟镇阿青村果农肖金光。他2018年按一斤4元把家里30吨苹果上了保险,后来遇上市场行情波动,一斤跌了1.8元,“换做以前又要返贫了,如今保险公司真给赔了,有底气就更有干劲。” “苹果也能上保险!”肖金光的经历带动了村民参与。有了价格保险保“价”护航,贫困老区的苹果成了“金苹果”,走向迪拜等国际市场。 2019年5月延安各县整体脱贫摘帽,苹果真正成为“致富果”。 一杯清茶、一个苹果、一块火腿、一壶小酒……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特色产品走向大城市的百姓餐桌。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时强调,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格局。 2019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发出《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消费扶贫的倡议》。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逐步形成。 (四) “弱鸟先飞”的故事—— “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1988年,走完闽东九县后,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以“弱鸟如何先飞”为题写下闽东九县调查随感。 他写道,“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等等,这些观念全应在扫荡之列。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 当时,不少同志把脱贫的希望寄托在国家多拨资金、多一点关照上。习近平同志认为:“我们有必要摆正一个位置:把解决原材料、资金短缺的关键,放到我们自己身上来,这个位置的转变,是‘先飞’意识的第一要义。我们要把事事求诸人转为事事先求诸己。”“我们完全有能力在一些未受制约的领域,在贫困地区中具备独特优势的地方搞超常发展。” 要“先飞”,得拿出“敢飞”的精气神来。 习近平同志发现,因为在福建9个地市中经济排老九,宁德的同志到省里开会,都坐在最后一排,不敢大声说话。 习近平同志深感这一局面要改变。到宁德工作后,他到省里开会,总是坐第一排,争着第一个发言。他深信,扶贫扶志,贫困地区缺精气神不行。不能因为定为贫困县、贫困地区,就习惯于讲我们县如何如何贫困,久而久之,见人矮一截,提不起精神,由自卑感而产生“贫困县意识”。 有了“先飞”的意识,还得有“能飞”的“翅膀”。 在西宁市回族中学高级教师拜秀花心里,2016年那个玉兰花盛放的日子永生难忘。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带着自己对几个农牧区学校进行调研的成果来到北京,希望在全国人代会上为改善乡村教师师资力量建言。 在青海代表团审议中,她直言不讳:“乡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汉语和民族语言双语教师力量薄弱。” 坦率的发言,引起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扶贫先扶智,要更加注重教育脱贫,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均等化问题,不能让贫困人口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只有打破“穷”和“愚”的恶性循环,“弱鸟”才能展翅高飞。 然而,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马太效应”的案例并不鲜见——越穷的地方就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 这种状况令习近平总书记深感痛心—— “我到一些贫困地方去看,有的孩子都七、八岁了,还在家里待着,没有上学。贫困地区教育一定要搞上去,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让他们有受教育的机会,有上大学的机会,再过十年八年能够成为致富能手,起码有本事挣到饭吃,不至于再过穷日子。” 只有教育,能让贫困地区插上腾飞的双翅,实现“弱鸟先飞”的梦想! 为了“扶智”,他看实情——辗转3个多小时来到重庆大山深处的中益乡小学,仔细察看师生食堂的餐厅、后厨,了解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为了“扶智”,他想办法——“对贫困山区,要乡村教师进去,或者让孩子们在外面寄宿。对实在太偏远的,可以不搞集中住宿,为了到寄宿点,孩子要走几个小时的路,很不安全。可以派教师进去,把待遇搞得好一点,搞轮换制,把这样的经历作为教师提级的一个重要依据。” 为了“扶智”,他提期望——在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中,谆谆叮嘱年轻人要“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弱鸟可望先飞”的信念和志向让变化悄然发生—— “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不加油干,我们就对不起总书记!”在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朴实的村民异口同声。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总书记当年讲的这句话真的灵验了!”乡亲们笑着说。 小小的村庄,一年一个样。蜘蛛网悄悄爬满往日香火旺盛的小庙。“靠烧香是拔不了穷根的。”一位村民说,也不能等救济,大家要一起想办法、找门路、抓机遇,谁上了脱贫志气榜、光荣榜谁就行。 这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讲过这句话:“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摆脱贫困,不仅是物质条件的改善,更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反贫困斗争的题中之义。 (五) 县委书记“返岗”的故事—— “贫困县的县委书记、县长要稳在那儿,把责任担到底,不脱贫‘不能走’” 不久前,一张“五位书记同框”的照片在互联网上“刷屏”。 淅沥春雨中,正在陕西秦巴山区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面带微笑,向正在劳动的茶农们走来。在他身旁,是陕西省委书记、安康市委书记、平利县委书记、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 远山如黛,茶园如画。从党的总书记到基层党支部书记,人们看到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扎根泥土、一心为民的质朴情怀,也看到中国共产党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所在。 时光回溯至5年前。 2015年11月,北京京西宾馆。被外界称为“史上最高规格”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这里举行,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部出席。 会上,22个中西部省(区、市)主要负责人,在脱贫攻坚责任书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些肩负脱贫攻坚重任的“一把手”们,向党中央立下了“军令状”。 军中无戏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军令状不是随便立的,我们说到就要做到。” 省里向中央立“军令状”,地市向省、县向地市也要立下“军令状”,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压实。 这次会议召开后约半年,2016年6月3日,地处大别山区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召开了一次县领导干部会议,会上宣布上级决定,潘东旭同志不再担任县委书记。此前,他已任六安市委副书记。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12天后,潘东旭同志又回来了——职务还是六安市委副书记、金寨县委书记。 原来,就在一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到金寨县考察,明确提出:“打好扶贫攻坚战,要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把扶贫工作锲而不舍抓下去。”潘东旭同志“离任”又“返岗”,正是总书记亲自作出的指示。 “得来点儿真的,贫困县的县委书记、县长要稳在那儿,把责任担到底,不脱贫‘不能走’,一个萝卜一个坑,出水才见两腿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这一条,谁都能拍拍屁股就走,那就变成流水宴、流水席了。” 2017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河北省张北县德胜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在村民徐海成家,县委书记郝富国指着德胜村第一书记苏会彬向总书记汇报:“这是省里派来的第一书记,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引进光伏扶贫项目、打井修路、联系科研院校开展农技培训、加强基层党建。” “我们的目标是‘不脱贫、不脱钩’。”苏会彬接着向总书记汇报,他2016年2月份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每个月都要在村里干上20多天。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攻坚的火车头就是党支部。派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这些举措都有了,关键是要夯实,发挥实效。第一书记要真扶贫,扑下身子在这里干。 苏会彬记下了这些话。 “深度贫困是坚中之坚,打这样的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这是总书记始终坚持的观点。 他多次指出,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注重选派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和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 对于第一书记如何开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也常常给他们支招: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不能蜻蜓点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 贫困地区干部工作辛苦,总书记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他暖心地问候第一书记。在人民日报社,他视频连线人民日报派驻河北省滦平县于营村第一书记,了解工作情况,并向全国所有扶贫驻村第一书记致意。 “要关心、关爱、关注他们,努力为他们的工作生活排忧解难,各方面素质好、条件具备的要提拔使用,激励他们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说。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县级领导班子要保持稳定,对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可以就地提级。”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怀指导下,自2015年以来,全国累计选派第一书记45.9万人,现在岗23万人,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全覆盖,被群众誉为“党派来的好干部”“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六) 路的故事—— “那真是披荆斩棘、跋山涉水” “中国减贫之路的特别之处何在?” 2019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联合国驻华系统协调员罗世礼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探寻答案,只有回溯走过的路。 50年前,陕西梁家河的黄土地上沟壑纵横,习近平同志亲眼目睹百姓艰难、体会群众疾苦。 “知青刚去时,还有些粮食供应,后来要靠自己劳动,跟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一样,就挺紧张的了。”多年后习近平同志仍记得,当地老百姓常说:“肥正月,瘦二月,半死不活三四月。”春耕时,家家户户都把仅有的粮食留给种地的壮劳力,婆姨带着孩子出去讨饭。 “刚开始,知青脑子里都是概念化的东西,觉得要饭的都是不好的……后来,我们自己落到快去要饭的地步了,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就主动帮着出去要饭的人开路条、开介绍信。那会儿,这些现象让我们心里大为触动,感觉农民怎么这么苦啊。” 几十年后,习近平作为中国国家主席访问美国,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对全世界坦陈了自己当年质朴的心愿:“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 正是走过这样艰难的路,向贫困开战的决心才会如此坚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自己所说:“回顾中国几十年来减贫事业的历程,我有着深刻的切身体会。” 在中国共产党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中,千千万万个“梁家河”旧貌换新颜——“修起了柏油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享有基本养老,村民们有医疗保险,孩子们可以接受良好教育,当然吃肉已经不成问题”。 福建寿宁县下党乡的山路,见证了一段动人的往事。 30年前,下党的山路蜿蜒崎岖,习近平同志着手探索带领群众摆脱贫困的道路。 “那个地方,由于过于偏僻难行,上面的干部很少去。地委书记我是第一个去的。”习近平同志时常回忆起当年的场景,“那真是披荆斩棘、跋山涉水。乡党委书记拿着柴刀在前面砍,我们每个人拿个竹竿,沿着河边走,他说这样走近一点。” 当地百姓自发来到路上,每隔上两三里就摆上一桶一桶用土药材做的清凉汤,让习近平同志一行消暑。 “虽然很累,但我很感动。”习近平同志深情地说,“那样一个地方,你去了一次,人家记你几代。现在他们还会说,当年习书记到过下党乡。冯梦龙在寿宁当过知县,上任时路上走了半年。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为官都想当舒服官,那还不如封建时代的士大夫呢。” 今天,千千万万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正坚守在最贫困的地方,进村入户、一人一策,找准“病根”,拔掉“穷根”。 两年前,四川大凉山的山路崎岖险峻,习近平总书记不远千里去到那里,给那里的彝族群众带去关怀和希望。 开门是悬崖,背后为绝壁——大凉山深处,阿土列尔村人祖祖辈辈对“路”的形象认知,是从一道道绝壁、一道道天堑开始的。 公元前130年,汉朝使节唐蒙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意欲修建西南夷道而“不成”。夷道艰险,难于登天。这里的村民们用木棒和藤条在最险要的地方编成藤梯,这些“天梯”就是他们抗争命运的唯一出路和希望。 “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态,感到很揪心。”2017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有关凉山州“悬崖村”的电视新闻报道时,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在了解到当地建了新的铁梯后,总书记的心里“稍稍松了一些”。藏在云端的“悬崖村”办起旅游,招揽客人;忧心忡忡的父母,从此不再为儿女的上学路担惊受怕。 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脱贫攻坚为亿万人民打通奋斗之路—— “我们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贫困地区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较快发展,贫困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此刻,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奋力冲刺时不我待。 “我多次讲,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面对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等现实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清醒冷静、沉着应对。 从初到梁家河的知识青年,到为国为民夙夜在公的人民领袖,习近平同志走过坡急沟深的盘山路、走过覆满冰雪的乡村路、走过滚滚麦浪间的田野小道……风雨兼程、一往无前。 今天,他正带领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赵承、霍小光、张晓松、侯雪静、林晖、施雨岑)
本报见习记者 昌校宇 5月19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到去年底,我们已经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贫困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的通车率也达到了99.1%,群众“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小康路上决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交通而掉队,这是交通人向党中央、向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立下的军令状,我们必须要如期实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的力度,加大工作的力度,加大帮扶的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一,加大力度。我们要以“三区三州”为重点,尽最大可能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努力完成好“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规定的各项任务。 第二,集中攻坚。加快推进剩下的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的任务。目前还有12个乡镇、287个行政村还没有通客车,今年这个任务要如期完成。 第三,凝聚合力。发挥行业优势,做好定点扶贫、对口支援、联系片区扶贫的收官工作。 第四,确保实效。要认真抓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问题的整改,交出实实在在的脱贫账,严防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 第五,远近结合。要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推动交通扶贫项目向进村入户倾斜,还要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 我想说的是,“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没有过时,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小康路上决不让任何地方因为交通而掉队。(编辑 张明富)
中新社记者 李纯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历经数年努力,今年中国迎来脱贫攻坚决战之年。然而在冲锋号吹响之际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将怎样兑现承诺打赢打好这场硬仗,各界期待从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找寻答案。 锚定贫中贫、困中困,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中国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成就。但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仍需攻坚克难。 从任务单上看,全国尚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总量虽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已脱贫地区和人口中存在就业不够稳定等问题,返贫、致贫风险依然存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难度亦不容小觑。对此,中央有着清醒认识。今年3月6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会上作出了非同寻常的动员和部署。这也是中共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 对于留下的“硬骨头”,习近平提出,要继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方案,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攻坚克难完成任务。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要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反弹。 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连年将脱贫工作列为当年重点任务。在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将如何锚定“最后的任务”,细化脱贫攻坚施政规划啃下“硬骨头”;代表委员们又将如何结合工作实际,为各地脱贫“路线图”的实施建言献策,都将事关最后攻坚的具体战术和成效。 答好疫情带来的“加试题” 2020年还剩下200多天,脱贫攻坚紧迫性不言自明。而受疫情影响,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农具农资运输不畅影响产业扶贫增收,易地搬迁配套等扶贫项目停工……这些无疑给脱贫攻坚之战出了一道难度不小的“加试题”。 在做好常态化防控前提下,中国如何统筹战疫战贫两个战场,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这是时下脱贫工作中的最直接挑战。梳理发现,自今年2月以来,中国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多次专门召开高层级扶贫会议作出动员和部署,应对变数。有评论认为,一系列动作显示,中国正在扶贫时间和扶贫质量上加快节奏,谋求以精准的政策“平衡术”,来抵消或降低疫情对脱贫工作的不利影响。 此背景下,中央明确提出各地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疫情严重的地区,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可以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地区,要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又如,中央还要求各地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在战疫的同时,各地也结合实际不断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径。例如,疫情期间,不少基层官员为滞销农产品直播带货,开启消费扶贫的新模式。 驾驭时下“战贫+战疫”的复杂局面,最大可能对冲疫情对脱贫工作造成的影响,还需国家层面加强政策统筹、出台具体帮扶举措。两会期间,与会者料将为解好疫情“加试题”排兵布阵,为打赢决战出谋划策。 新起点,谋划脱贫摘帽后的新奋斗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承前启后,中国需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换,详细谋划全面脱贫之后的新奋斗征程。 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是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交汇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事实上,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已提出,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今年4月在陕西省考察时,习近平再次指出,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分析认为,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持续战略,是对全面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和提升。因而如何把产业基础打牢,使欠发达地区彻底拔掉穷根,增强发展能力,释放乡村振兴的新功能,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是下一步的重点。在这方面,一些地方已有了有益探索。 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认为,2020年后的中国扶贫将开启战略性变革,从解决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减少收入差距和社会不公平。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比绝对贫困问题还难以解决。“中国要闯出一条新路来。” 站在新历史起点上,如何在时序和内容衔接上做好文章,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闯出一条新路”,应是今年全国两会的又一重点话题。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是国务院挂牌督战的52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2017年,天津市静海区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单位,与镇原结为小康路上的“伙伴”。3年时间过去,贫困人口从当初的18933户、67732人,减少到2019年的3195户、8570人,贫困发生率从13.8%下降至1.75%。 天津市静海区委书记蔺雪峰表示,我们在脱贫攻坚一线奋战,必须把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体现“精”和“准”,做到“实”和“新”,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助力受援地区打赢这场战役。 攻坚战役:“精准”加“全覆盖” 脱贫的主体是农民,攻坚要以农民为中心,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自2019年以来,静海区委动员全区力量投身扶贫协作,从区级领导到乡镇园区负责同志,与镇原101户贫困户结对认亲。他们还开展了“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发动富仁板带、海吉星、爱玛科技等87家企业负责人深入镇原19个乡镇86个贫困村160余户贫困家庭开展结对帮扶,实现与镇原80个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 “山头儿上喊话听得见,下雨天想过去实在难。”这样的场景不仅出现在电视屏幕里,更真实发生在马渠乡三合村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为了解决下雨天“水漫山涧而不过”的窘境,帮扶组多方筹调了20万元资金,再由当地出资10万元,用于修建漫水桥涵。 一座小桥架起党心和民心,连着东部和西部。目前,镇原仍有13个村,累计3195户、约8570人未实现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收官战时间紧任务重。为此,静海区确定了推进资金支持、产业合作、人才就业、消费扶贫等38项重点任务,推动当地尽快实现脱贫。 搭建平台:“输血”变“造血” 景海子是平泉镇景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年前患上重病,老父亲多年瘫痪在床,一家人因病致贫。村党支部书记史宏伟告诉记者,对景家村村民来说,贫穷就像身上一块顽固的“牛皮癣”,久治不愈。 “要彻底脱贫,生产模式和产业结构非调整不可,变‘输血’为‘造血’,帮助镇原建立特色产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静海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督战帮扶工作六组组长黄淑芳告诉记者。 在走遍镇原19个乡镇、21个村,与170余名镇村干部和贫困群众逐一座谈后,静海的扶贫干部决定推广肉兔养殖。 “兔肉可加工成美食,兔粪能做有机肥,皮毛还能做服饰材料,这肉兔浑身上下可都是宝啊!”肉兔养殖带来的巨变,让景海子一家人心里亮堂起来了。 此外,4家静海龙头帮扶企业与镇原近2.8万名贫困群众捆绑,创立了镇原县久鼎联合社,在19个乡镇全部建立了肉羊养殖示范合作社。镇原县县长侯志强告诉记者,“预计年产羊羔万余只,纯利润达到350万元至400万元,带动脱贫1300余户、4500余人”。 产得出、还得销得快。“线下线上要齐步走。镇原种,静海售,全国用。”静海区政协主席窦双菊告诉记者,这几年通过津洽会、年货节、扶贫日、书画义卖等大型会展活动,搭建线上电商销售平台,已经顺利销售了镇原农特产品数百吨,销售额超过2500万元。 找准路子:“扶志”又“扶智” “造血”式扶贫,关键在思想解放,增强贫困人口脱贫的志气和信心。 今年,疫情阻挡了外出打工的脚步,镇原的一些务工人员十分焦虑。而在千里之外的静海,加快推进复工复产的企业也面临着困难。作为静海龙头产业,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缺口多达800人。 一头是务工人员出不去,一头是企业复工招不来人,静海与镇原想到了两全之策――两个“零疫区”,又是对口帮扶单位,何不从镇原组织招工,解静海“燃眉之急”? 仅仅5天,镇原务工报名人数就超过200人。2月29日下午,第一批173名工人先行出发,其中有9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3月6日下午,第二批167名务工人员也顺利抵达。 “我们还将出台新的扶持和奖励政策,吸引镇原劳动力外出就业。”静海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凤桐表示,静海将利用线上精准对接,及时发布用工信息,为镇原来静海的务工人员提供优质岗位。 扶智是目的,也是支撑。3年来,静海不遗余力对镇原开展党政干部、教育、医疗、电商、园区等各类人才支援,完成致富带头人培训540人、就业技能培训1035人。静海93所初中小学、21所幼儿园与镇原267个学校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实现了两地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 跨越千里,共奔全面小康。东部沿海静海与西部陇东镇原,正在追梦的路上,携手谱写新时代美丽动人的乐章。(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自然、通讯员 宋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