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12月30日电 (记者 刘相琳)记者30日从重庆市委统战部获悉,中共十九大以来,重庆统一战线聚焦18个深度贫困乡镇和33个贫困村开展扶贫帮扶,累计投入扶贫资金近44亿元,为重庆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当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庆统一战线助力脱贫攻坚情况。重庆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王庆在会上介绍说,在脱贫攻坚行动中,重庆统一战线发挥增进共识的政治优势,压紧压实脱贫责任,扎实开展“访深贫、促整改、督攻坚”活动,制定专项工作方案。重庆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静带头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全体部班子成员和有关负责同志深入对口帮扶的贫困乡镇,广泛走访调研贫困户,全面摸清贫困户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方面实际情况,共计蹲点23次71天。对口联系帮扶的巫溪县天元乡、红池坝镇和天星乡寒峰村,现行标准下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脱贫攻坚行动中,重庆市委统战部组织引导该市统一战线成员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养殖业,扶持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持续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光彩行”等精准扶贫行动。重庆市工商联引导2299家民营企业投入31.97亿元扶贫资金。农工党重庆市委会为丰都县协调市级农业专项资金900余万元。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争取全国各级组织对酉阳引进和投入扶贫资金1265.4万元。为渝东南民族地区和18个贫困区县争取扶贫资金4.35亿元。与此同时,重庆统一战线发挥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通过建言献策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工作。充分利用中华职教社、新专联等平台,帮助贫困群众提升专业技能。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开展“巴渝新锋·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帮助贫困群众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重庆欧美同学会、重庆知联会联合组建的“同心·星火”帮扶服务团三次深入天元乡开展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共捐款捐物172.5万元。此外,重庆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医药卫生界成员众多的优势,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看病问题。重庆各民主党派成员、非公有制企业为贫困地区开展医疗救助,投入资金物资达6069万元。开展“侨爱心·光明行”助力重庆脱贫攻坚活动,两年内为重庆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2000例。引导重庆市政协香港委员出资1000万元,成立“小熊大爱儿童健康成长公益专项基金”,救助贫困残疾儿童。重庆统一战线还强化消费扶贫,切实提升稳脱贫的持续性。统战系统各帮扶成员单位采取有力措施,主动承担消费任务,帮助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截至目前,帮助重庆巫溪县天元乡实现消费扶贫3248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在脱贫攻坚行动中,重庆市委统战部支持重庆市级各民主党派分别对接8个贫困区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有力的监督力量。2019年,组织召开重庆市级各民主党派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座谈会,32项意见建议全部办结,8个民主党派先后回函表示“满意”。2020年,召开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座谈会和“助推民生爱心帮扶”活动座谈会,形成了《脱贫攻坚意见建议任务分解表》。目前,承办单位所有任务均已完成。重庆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李电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庆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积极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献计出力,帮助对口帮扶乡镇巩固发展生态文旅产业、特色种养殖业,提升医疗水平,改善教育条件,增强发展后劲。依托“三专一平台”积极建立消费扶贫工作机制。大力引导广大统一战线成员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形式购买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晒政策、晒党恩、晒奉献、晒努力的“四晒”活动为载体,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持续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积极性,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证券行业“一司一县”服务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中国证券业协会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证监会扶贫工作任务要求,精心组织行业开展“五个一”专题活动,通过一张成绩单、一本案例集、一部宣传片、一份县域研究报告和一位突出贡献人物,总结评估“一司一县”结对帮扶成果,生动讲好证券行业扶贫故事。 一、凝聚攻坚合力,谱写扶贫成绩单 自协会2016年发起“一司一县”结对帮扶倡议、2017年发起“一县一企”产业扶贫倡议以来,证券行业踊跃投身于这场全社会协同发力、合力攻坚的战斗中,五年来成绩斐然。2020年,按照证监会党委扶贫工作部署,协会组织证券公司对帮扶成效进行评估总结,用一份“一司一县”扶贫成绩单展现行业扶贫实效。五年来,证券公司共服务18家贫困地区企业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绿色通道”政策发行上市,累计募集资金126余亿元;通过公司债券、并购重组、新三板股权融资、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服务贫困地区企业融资累计超过2500亿元;设立或参与设立公益基金66个,规模6.08亿元,贫困地区产业基金47个,规模201.42亿元;采购贫困地区特色产品2.53亿元,推广销售特色产品2亿元;通过发放助学金、生活补贴等方式资助贫困学生7.65万人次,通过走访慰问、帮助购买各类保险等方式资助贫困家庭6.35万户;开展资本市场教育培训1200多场,培训人员12万多人;累计公益性支出17.98亿元,并保持连年增长态势;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项目511个;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和走访1.29万人次,调研、指导当地企业2452家次。截至目前,101家证券公司结对帮扶的294个国家级贫困县(占全国国家级贫困县的35%)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二、总结特色经验,汇成扶贫案例集 五年来,证券行业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借助资本市场作用,创新帮扶形式,在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公益扶贫等领域探索具有证券特色的扶贫工作。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努力,行业扶贫实现了由“被动”向“主动”、由“输血”向“造血”、由“全面”向“精准”的转变。证券公司综合运用承销保荐、并购重组、投资融资、财务顾问等手段,为贫困地区企业规范公司治理、改善融资状况提供专业服务,解决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的“瓶颈”问题,培育县域经济支柱产业,成为金融行业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积累了众多值得借鉴推广的行业经验。协会在收官之年进一步系统总结行业扶贫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编纂发布了《证券公司助力决胜脱贫攻坚案例汇编》,收录79家证券公司的138个典型案例,全面展现证券行业助力脱贫攻坚的实事和实效。案例集近期已通过“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正式向社会发布,并向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等有关部门报送,取得了积极反响。 三、推广生动实践,制作扶贫宣传片 协会持续创新宣传方式,近期,联合第一财经制作了一部金融扶贫宣传片,宣扬证券行业及资本市场服务脱贫攻坚的担当作为。宣传片上集《看得见的力量:证券行业助力扶贫开出“幸福花”》以服务贫困地区龙头企业首发上市(IPO)为例,展现了证券公司借助资本市场力量,为河南省内乡县、陕西省柞水县等地扶持一批上市公司,通过上市融资注入金融活水,实现促进贫困家庭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帮扶成效;下集《看得见的力量:证券行业助力扶贫结下“丰收果”》以帮助贫困县域打造支柱产业为例,展现了证券行业为甘肃省静宁县、山西省隰县等地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一体化服务,实现以产业扶贫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有效作为。两集宣传片通过第一财经电视及网络媒体播出,向全社会讲述资本市场扶贫故事,并制作成免费培训视频课程供证券从业人员学习观看,促进行业树立社会责任文化。 四、接续乡村振兴,贡献扶贫智慧经 协会积极探索证券行业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研究证券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新内涵。连续九年发布《证券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报告》,推动行业探索接力乡村振兴、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此外,证券公司还结合“一司一县”帮扶情况,因地制宜,开展深入调研,发挥投行专业作用,从贫困地区政策支持、资源优势、产业定位、困难挑战等角度,研究分析当地经济的发展难点、潜在机遇以及融资需求,向帮扶贫困县提供一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为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也为接续乡村振兴积极贡献行业智慧。 五、激励担当作为,弘扬扶贫扎根人 近年来,证券公司普遍成立由公司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业务骨干组建扶贫部门,选拔政治过硬、业务突出的优秀员工赴贫困地区挂职,现已累计派驻挂职干部、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等176名,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提供“融智”服务,既充实了贫困地区的金融力量,也为落实“志智双扶”提供了扎实的人才保障。近期,协会发布《中国证券》特刊——证券公司“一司一县”结对帮扶成果展,从一张扶贫成果图片、一份帮扶成绩单、一位突出贡献人物等方面,通过宣传典型人物突出事迹和工作感言,生动展现扶贫一线人员敢于迎难而上的奉献精神,彰显证券公司真抓实干决战脱贫攻坚的担当作为,激励行业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国家战略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对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协会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决策部署,按照《证券法》赋予协会督促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职责,进一步推动行业严格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对结对县域帮扶力度总体稳定,促进扶贫产业发展壮大,做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探索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继续贡献应有的力量。
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理想,也是世界难题。2020年,疫情持续蔓延,全球减贫事业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中国还通过推动南南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等方式,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非凡一年,意义非同寻常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是全球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方略指引下,经过8年持续奋斗,中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在人类减贫史上,中国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有8亿多人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世界银行前行长金墉称赞中国的脱贫成绩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之一”。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亚太局局长布雷特感慨,“没有其他任何国家能如此迅速完成这样一项影响深远的事业”,“中国的减贫经验是一座宝库”。中国减贫的巨大成就,推动世界减贫事业大踏步向前。没有中国的脱贫成就,国际社会实现全球贫困人口减半的千年发展目标便无从谈起,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更将遥不可及。世界银行前行长罗伯特·佐利克表示:“毫无疑问,这是消除贫困的历史上最大的飞跃。仅中国的努力,就极大促进了与世界减贫有关的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中国减贫的巨大成就,极大提振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的信心。乍得总统代比赞叹, 中国经验向世界表明,贫穷的国家可以改变自身命运,变得富裕。肯尼亚圣保罗大学经济学者库塞瓦说,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创举。其他发展中国家也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寻找新办法来减少和消除贫困。中国减贫的巨大成就,在极不平凡之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脱贫攻坚艰苦卓绝,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中国推进脱贫攻坚的坚定意志和扎实行动,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决心的体现,也是中国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信心的体现。”柬埔寨民间社会组织联盟论坛项目计划部主任谢莫尼勒表示,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干部对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积极、具体,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凝聚力、执行力,也得益于中国高效的政治体制。在巴基斯坦执政党正义运动党中央新闻书记艾哈迈德·贾瓦德看来,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功源于中国的制度优势——能够将全社会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人广泛动员和团结起来,为国家发展的正确方向而共同努力。“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和中国人民坚定的发展信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分享经验,增添减贫动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收入多少?”“扶贫贷款的发放有什么条件?”“摆脱贫困后,赤溪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在福建宁德福鼎市赤溪村扶贫展示厅,近30位外国驻华使节对赤溪村的脱贫过程和发展前景兴趣浓厚。“30多年来,赤溪历经就地农耕生产‘输血’式帮扶、造福工程异地扶贫‘换血’式扶贫、整村推进综合开发‘造血’式发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赤溪村党总支书记杜家住的这番介绍,让加蓬驻华大使恩东感慨道,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宁德找到了正确的脱贫之路,这启迪我们,政党要深入调研、因地制宜,持续为百姓创造更加美好富足的生活。如赤溪村一样,千千万万个中国农村拔掉了“穷根”,摘掉了“穷帽”。在中国大地上书写的减贫奇迹,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实地探寻“密码”。从规划宏观战略到实施精准扶贫,从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到增加扶贫投资规模,从实行开发式扶贫方针到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不少发展中国家通过学习借鉴中国脱贫经验,因地制宜地开展自身脱贫工作。泰国孔敬府省、县级的官员在赴中国实地考察和学习后,研究制定当地的扶贫方案——“下村子”“结对子”“找法子”:选派700多名官员对口帮扶;把贫困户家庭“看做自己的家,同甘共苦”;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因户施策”……扶贫计划实施1年多来,孔敬府1174户特困户中已有79%成功脱贫。孔敬府府尹颂萨自豪地说,这一对口扶贫模式得到泰国政府充分肯定,待全面成功后,将在全国推广。“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新境界,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重要参考。“未来的历史学家在撰写我们这个时代的编年史时,其中一个特写章节很可能就是中国的精准扶贫。”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如是判断。摩洛哥非洲中国合作与发展协会主席纳赛尔·布希巴多次访华,记录下很多脱贫攻坚的生动案例:“要想富,先修路”,道路畅通后,村民出行方便了,农副产品销路也广了;一些本土大型超市为贫困地区的优质果蔬、肉类等产品提供市场渠道和扶持;采用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相结合的方式让广东从化的村民走上致富道路……纳赛尔不仅把在中国学到的脱贫经验带回摩洛哥农村,还计划编写一本关于中国扶贫的书,为更多非洲国家提供参考。他说:“中国的扶贫成就和经验难能可贵。特别是对很多欠发达国家来说,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展现担当,深化国际合作“新桥已经建好,村民再也不用绕山路、过水路了。”老挝万象市版索村副村长坎占望着中国援建的新桥高兴地说:“中国援助项目为村庄带来许多新理念。我和其他村民一起学习养牛、种玉米等经验,准备扩大产业规模,带动更多人增收。”版索村是中国援老挝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村之一。项目启动3年多来,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有了明显改善,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立己达人,兼济天下。从自身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深刻体会到,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积极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减贫交流合作关系,以实际行动支持国际减贫事业。从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到设立丝路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从全面落实南南合作圆桌会上宣布的“100个减贫项目”,到扎实推进“东亚减贫合作倡议”“中非减贫惠民合作计划”框架下合作,再到不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一批批合作项目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落地生根,为世界减贫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根据世界银行报告,“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将使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今年以来,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国际减贫面临巨大压力。联合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年度评估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将有1亿人因疫情重新陷入极端贫困。这是自1998年以来全球贫困人口首次增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报告显示,到2030年,全球或将再有2.07亿人陷入极端贫困,从而使极端贫困总人数突破10亿。关键时刻,习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重要倡议和举措,为推动国际减贫合作发挥了重要引领性作用。“我们要直面疫情挑战,推动国际社会将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置于国际发展合作核心,将消除贫困作为首要目标”“中国已有多支疫苗进入Ⅲ期临床实验,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优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将落实好两年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的承诺,深化农业、减贫、教育、妇女儿童、气候变化等领域国际合作,助力各国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呼吁国际社会凝聚共识、砥砺前行。中国积极支持二十国集团“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是成员中落实缓债金额最多的国家。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全面落实符合倡议要求的缓债申请,缓债金额达13.53亿美元,23个国家从中受益。截至9月末,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有关受惠国家签订协议的缓债金额达到7.48亿美元。南非政府高级顾问韦斯利·道格拉斯说:中方缓债决定,“对疫情困境中的非洲国家是雪中送炭”。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敞开胸怀,团结合作,才能迎来共同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放眼长远,标本兼治,中国积极携手各方为消除全球贫困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二阶段会议上,习近平主席重点阐述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看法,指出要打造包容性、可持续、有韧性的未来,不断推进全球减贫事业至关重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表示,在人类通往消除贫困、打造更可持续、更加繁荣和谐的道路过程中,“中国作用不可或缺”。共促世界减贫,中国诚意满满。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合力建设远离贫困、共同发展的美好世界。(记者 邹志鹏 王芳)《人民日报》(2020年12月28日 第03版)
经济日报讯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强化资源转化、利益联结,大力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不断培育群众增收脱贫、持续发展的稳固支撑点。目前广元市已建成规模较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107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园2540多个、农户脱贫自强产业园7万多个。 岁末年初,广元市中子镇校场村农民靳维学掰着手指头高兴地算着账。今年,他家收入比2019年增加了3万元,主要是他在村冬草莓园的劳务收入和自家承包地的流转收入。 经过一年多努力,2019年已实现整体脱贫摘帽的广元市34.5万贫困人口与靳维学一样,向全面小康又迈出一大步。 “稳定增收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广元市扶贫开发局副局长李坪介绍,广元市因地制宜,形成富硒茶、红心猕猴桃、核桃、中药材、山地蔬菜、油橄榄、畜禽水产等七大全产业链,带动全市发展特色产业480万亩,实现贫困村、有能力的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形成了“七大百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在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广元各地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培育出大批优质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七大百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分别组建了产业技术研究院,每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都建立了专家工作站,每个贫困村派驻了一名驻村农技员。 广元市昭化区多低洼地,水稻产量低、品质差。为此,当地对2.5万亩低产田进行改造,建成稻渔综合种养特色产业园。如今,这里新产的“王家贡米”十分畅销。 各类产业园区还成为当地农民就业的好去处。广元市有8.8万户26.7万人依靠产业园如期脱贫,占全市脱贫总人口的77.4%。
2016年,全国动员近200万人,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进村入户摸底排查,共剔除识别不准人口929万,补录贫困人口807万,识别精准度进一步提高。精准识别为中央制定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实行严格考核制度和保证脱贫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十三五”期间,全国贫困人口每年净减少1000万以上,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所有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国家级贫困县,又称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或国定贫困县。 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全国综合排名最低的600个县中,有521个在这14个片区内,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宣布,紫云县、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沿河县、榕江县、从江县、晴隆县、望谟县9个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这些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2020年1月25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挂牌督战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对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开展挂牌督战工作,紧盯这些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 中央明确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六个精准”是指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靠的就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改革现行扶贫思路和方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输血”为“造血”,变重GDP为重脱贫成效。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搬迁群众乔迁新居,“搬得出”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如何实现搬迁群众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首要任务。 生态补偿脱贫是“五个一批”脱贫工程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林草局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生态产业扶贫。 国土绿化扶贫方面,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共组建扶贫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队)2.3万个,吸纳1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 生态产业扶贫方面,大力支持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竹藤、种苗花卉等生态产业,带动16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选派驻村工作队,是落实“因村派人”的具体措施。根据贫困村实际需求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做到务实管用。县级党委和政府统筹整合各方面驻村工作力量,根据派出单位帮扶资源和驻村干部综合能力,科学组建驻村工作队,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全覆盖。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这些驻村工作队的奉献与努力。 2015年10月,“万企帮万村”行动启动。截至2020年6月底,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台账管理的民营企业10.95万家,帮扶12.71万个村;产业投入915.92亿元,公益投入152.16亿元,安置就业79.9万人,技能培训116.33万人。 2020年9月,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11个部门组织开展全国消费扶贫月活动。 活动启动以来,各地区各单位通过集中宣传发动,广泛组织动员各类企业、组织和公众积极购买扶贫产品,倡导消费扶贫理念,营造了人人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已超额完成2000亿元年度销售任务。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要靠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脱贫摘帽后,也不能有松松劲、歇歇脚的念头,要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苦干实干,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日前到云南省西畴县采访,当地人不屈不挠与贫困抗争的脱贫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山区行路难,一个个现代“愚公”凿石开山,打通了一条条出山路;石漠化地区土层薄,山里人坚持生态治理,让这里花果遍野,成了网红打卡地。“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西畴人勤劳实干,凭着一股子精气神,攻克了一个个贫困堡垒。 西畴的脱贫故事不是个例。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成绩来之不易,是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艰苦奋斗干出来的。在脱贫一线,许许多多扶贫干部用脚步丈量山村的路,入田头、坐炕头、出实招,满腔热情促攻坚。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靠勤劳的双手摆脱了贫困、奔向了小康,贫困乡村激荡起奋进力量。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不能有松松劲、歇歇脚的念头。应当看到,当前已经脱贫的地区中,有的产业基础薄弱,脱贫人口有的就业不够稳定,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较高、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还有一些边缘人口存在致贫风险。巩固脱贫成果,保障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任务依然艰巨。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扶贫先扶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讲好脱贫攻坚故事,不断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这方面,西畴县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他们将脱贫好故事编成小品、戏剧,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乡村、进社区,激发广大群众强大的内生动力。 扶志必扶技。对贫困群众长远发展来说,掌握一技之长,比给钱给物更重要。要把更多的扶贫资源投入到教育培训上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务培训和职业教育,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实现就业的能力,使扶贫由“输血”向“造血”加速转变。 摘帽后巩固脱贫成果,仍需付出更大的努力。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在过渡期内,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为脱贫群众“扶上马送一程”。要建立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提前发现、及时帮扶脱贫不稳定户和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发展产业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计,要围绕扶贫产业,下足绣花功夫,提高生产标准化、组织化水平,延长产业链,让村民捧起稳稳当当的增收“饭碗”。 脱贫摘帽是新起点,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只要我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坚持苦干实干,农业农村现代化壮美图景必将越来越近。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27日 07 版)
寒冬时节,秦岭南麓,69岁的赵吞娃一大早就带着一辆满载2吨多洋姜的机动三轮来到陕西省商洛市森弗大健康菊芋产业园门口,准备“交货收钱”。按照订单,赵吞娃可以当场从森弗天然制品公司领到2700多元。 虽说“秦岭都是宝”,但一直务农的赵吞娃还是很难想象,动辄亩产上吨的洋姜居然可以造出一种名为“菊芋粉”的高科技膳食纤维产品。森弗天然制品公司副总经理杜永茂告诉记者,2019年,产业园与当地17个镇234个村2.75万种植户,签订菊芋种植收购协议4.79万亩,免费发放菊芋种子2319吨。通过两轮收购,共计收购菊芋6.99万吨,为种植户带来收益8393万元。 商洛脱贫,殊为不易。商洛是陕西唯一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市6县1区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商洛还是大秦岭保护核心区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生态重地。 “一头泥土气,一头高科技”,当地群众对菊芋产业的笑谈,道出了商洛统筹脱贫攻坚与经济振兴,把产业扶贫与构建绿色循环的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有机衔接,谋求追赶超越的探索。 围绕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和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战略,近年来,商洛市针对“一矿独大”和产业链条短等短板,统筹宁商扶贫协作等产业帮扶资源,聚力构建一系列既利于稳定脱贫、又利于长远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平台。 在商州区森弗大健康菊芋产业园,以洋姜为基础原料的菊芋产业已延伸出10个特色产业链、23个产业扶贫示范园,3万多名贫困群众在产业链上实现了稳步脱贫。 近年来,商洛市采取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带动和创新金融扶贫为载体的“三创一带”模式,在逾百家现代农业园区,扶持培植了一批新型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加工龙头企业。 商洛市还按照“产育联销”的思路,大力推进消费扶贫和产销对接创新,建立了消费扶贫办公室统领管理、消费扶贫协会运营、扶贫超市销售三大体系,创新推行超市推销、电商广销、主体直销等九大路径,推动群众增收、企业增效。 商洛消费扶贫协会会长、陕西君威农贸公司总经理胡勇表示,消费扶贫走向常态化要立足促进消费升级。协会正推进消费扶贫产品认定申报,目前已有20多个品种通过认定。 当冬日的暖阳照进山阳县城关镇丰东新区的就业培训课堂时,80多位家政女学员结束了一上午的学习。社区就业协管员冯志超介绍:“我们成立了社区搬迁后续就业服务站,不仅培训免费,而且还给学员每天提供50元补助。” 社区党支部书记周萍介绍,该社区共有易地扶贫搬迁户和生态搬迁户3441户。走进丰东社区东区卫生室,诊断室窗明几净,1.3万多搬迁户的健康档案整齐摆放。商洛市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汪昭斌介绍,商洛市出台了20项后续扶持措施,投资4.47亿元实施了45个安置点补短板项目,所有搬迁群众都能享受医疗、养老和低保等的接续保障。(经济日报记者 张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