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广东梅州市蕉岭县东岭村依山傍水的特色民宿,预订电话源源不断。2019年3月底以来,这里接待游客人数已达26.3万人次……东岭村因发展红色旅游、特色民宿、林下经济入选全国脱贫攻坚典型村。 这样一个脱贫典型村,到底有什么脱贫秘诀?日前,记者深入广州市南沙区对口帮扶的梅州市蕉岭县、平远县等地,记录下当地在脱贫攻坚收官战中产业扶贫的新探索。 蕉岭县鹤湖村结合当地实际联合发展特色养鸡产业,建起了辣椒种植基地,每天都有100多个菜农忙着采摘辣椒,在小辣椒的带动下,去年该村60户贫困户121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万元;象岭村因地制宜建立丝苗米种植示范基地,富硒稻米销售顺畅;下南村盘活18亩百香果基地,引进农业企业种植蔬菜瓜果……一村一品,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 在对口帮扶过程中,南沙区与蕉岭县探索了“突出本地特色、增强输血造血、建立长效机制”的蕉岭县脱贫思路。充分发挥蕉岭县“世界长寿之乡”品牌和富硒资源的优势,村村联动打造致富路。 每天茶余饭后,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三达村村民谢远扬都会上一趟山,花1小时除草、观察灵芝长势。靠着这朵朵林下生长的“不老灵药”,谢远扬家添了新家具,修了旧房子,日子越过越好。如今,他还承担了村里的灵芝种植指导工作。“很满意,不后悔!”谈及目前的生活,谢远扬一脸满足。 林下灵芝是三达村的“致富武器”。在南沙区城管局派驻三达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杨晴的带领下,三达村于2019年开始发展林下经济。短短一年,林下灵芝已经给村里带来了10万元利润,其中有6万元直接分红给贫困户。杨晴告诉记者,三达村下一步将做好灵芝茶等系列灵芝产品的深加工,依托产旺三达农业专业合作社做好产品推广工作,并采取多种措施做好“三达灵芝”品牌推广。 在平远县向阳村,番石榴树已经挂果。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派驻平远县河头镇向阳村驻村第一书记刘鸿鹄的带领下,把南沙区万顷沙镇的番石榴种植技术引到了向阳村,首批引进的番石榴由合作社集体种植,共30亩,并邀请万顷沙优秀农户手把手传授番石榴种植技术。预计明年春夏季,向阳村种植的番石榴就能在梅州上市了。而在平远县黄沙村,主播们正在“田头直播间”直播蔬菜种植过程,网友们在直播间下单后,只需静待配送中心送货上门。 记者了解到,自广州市南沙区对口帮扶梅州市平远县、蕉岭县以来,通过产业扶贫方式,重点打造梅州本地区特色产业,引进可复制的成熟扶贫产业,将“输血式”产业扶贫向“造血式”转变。2019年底,南沙对口帮扶梅州市蕉岭县、平远县等省定贫困村就已脱贫摘帽,贫困户已退出1479户3944人。(经济日报记者 张建军)
接近年底,各地气候都进入了最寒冷的阶段,但海南岛仍无一丝冬意,温煦如春。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脱贫攻坚的任务并不比其他省份轻松。风从海上来,潮起海之南。20世纪80年代,海南省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战略位置被党中央定位为我国“对外开放、先行先试”战略实施的前沿阵地,成为我国最大经济特区。但是,海南省的脱贫工作在环境、经济、人口、制度等方面存在:农村贫困地区生产环境恶劣;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不合理;农村扶贫项目审批监督制度不合理等制约因素。这些因素从根本上制约了海南省贫困人口的脱贫增收。为此,“十三五”期间,海南省加大推进脱贫攻坚步伐,各级扶贫职能部门认真梳理薄弱环节,研究具体措施,以问题为导向,修订充实扶贫手册,统一设计、悬挂贫困户门牌卡,规范和完善“一户一档”,建立村、镇、县三级管理机制,加强“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培训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积极筹划精准扶贫工作。如今,海南省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2015年以来,海南省累计退出贫困村600个,脱贫64.8万人,5个国定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其中,海南省残疾人的脱贫攻坚工作更是走出了一条具有海南特色的扶贫之路,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基本实现脱贫,省残联也被省评为扶贫成效考核等次“好”单位。“一对一”结对 “手挽手”脱贫“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海南省通过挂职和选派等形式,先后派挂10余名干部到海口、文昌、万宁、定安、临高、乐东、白沙和洋浦等市县基层指导和参与残疾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想尽办法吸引致富能手和青年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增强基层脱贫的内生力,加快脱贫步伐。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扶贫点贫困户和全省2万多名建档立卡残疾人,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大力推进和实现扶贫点贫困户和困难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对全省突发困难残疾人家庭300多户实行一对一的精准帮扶。“嫁汉不嫁和新村,屋破路烂海腥臭。”多年来,和新村一直流传着这样的口头禅。那么,这个地区如此之穷,是因为位居险地、缺乏资源么?恰恰相反,和新村是一座邻海而居、良田千亩、交通便利的村庄,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占据了天时、地利。然而,全村773户,人口3575人,贫困户高达170户。究其根源,是这个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号召力不强,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的现象,2015年7月开始,海南省残联积极开展“对口服务”活动。尤其是2018年9月以来,按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省残联党组先后召开了30多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制定了和新村脱贫攻坚方案,成立脱贫攻坚“背水一战”领导小组,采取得力措施和省残联全体机关干部一对一的对口服务,和新村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变化。2019年10月,和新村170户全部脱贫出列,目前全村人均年收入达12872元,位居全省脱贫村前列。“之前因为身体残疾不便,没有工作和收入,而且一个人呆在家里也很憋气。后来,经过驻村工作队和村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开导和帮助,我一年前来到这里开始工作。如今好了,不仅在家门口工作有收入,每天还能和残友们交流,性格和心情也非常愉悦。”在临高县东英镇和新村省残联创办的服装加工“扶贫车间”,肢体三级残疾人陈亚六脸上布满了愉悦的笑容。据记者了解,在和新村的这个扶贫助残车间里,还有20余名残疾人和困难残疾人家属及困难户像陈亚六一样,他们通过省残联驻村工作队的对口帮助解决了就业难题。“扶贫车间”建到家 “足不出村”有工作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唯有强化产业帮扶,才能夯实持续稳定脱贫根基。近年来,为加大推动残疾人脱贫工作力度,海南省残联、省扶贫办等部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定,为全省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此外,海南省残联还通过组织困难残疾人参加扶贫夜校和举办培训班的形式,进行文化知识的普及和生产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1-2门生产实用技术,助力脱贫攻坚。就在5月18日,海南省残联率先创办的农村阳光助残“扶贫车间”和阳光之家正式启用,不仅为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解放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劳动力,还带动了当地一批困难残疾人及困难残疾人亲属就地就近就业,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多方共赢的扶贫新路子。据记者了解,类似这样的助残基地,全省其他市县也相继铺开。如在万宁市大茂镇创办残疾人椰壳工艺厂,帮助了30多名当地建档立卡困难残疾人及重度残疾人亲属实现家门口就业;琼海市残联扶持创办的加工生产蜡烛的琼海阳江鸿运日用化学产品制造厂,安排了6名特困残疾人和15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便就业,并带动一批残疾人和贫困户群众创业就业,实现了脱贫。此外,海口、三亚、儋州、文昌、昌江、澄迈、乐东等市县也建立了一批就业创业基地,这些举措都精准助力残疾人脱贫,尤其为困难重度残疾人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就在今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省残疾人就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为解决残疾人就业和复工复产难题,省残联对全省盲人按摩店的部分月份租金进行补贴;联合省人力资源开发局连续举办了两场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公益性招聘会,提供了800多个就业岗位,共有37名残疾人与用人单位成功签约,步入工作岗位。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经过产业扶贫,海南省还出现了大量自强脱贫、带动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典型人物。在三亚市经营水果种植和电商超市的苏朝弘,在万宁市创办电脑维修公司的林觉养,海口市琼山市养蜂脱贫专业户黄广行,屯昌县养蜂和种植槟榔脱贫专业户王奕桂等等许多的残疾人——他们没有“等、靠、要”,而是“创业、勤劳、脚踏实地”,最终靠自己的双手织就了一套“黄金甲”,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命运。这些勤劳创业的残疾人,是海南脱贫攻坚最好的名片,也是奔小康路上最靓丽的风景线。今年是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也是海南自贸港建设开局之年,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中,海南省残联已“备好黄金甲”,让更多残疾人生活得到照顾、生命得到抚慰、就业得到保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其中,社会组织已成为中国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距离年底不到10天的时间,12月21日,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以下简称“思源工程”)脱贫攻坚总结大会在北京举行,向长期以来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的爱心集体、爱心个人,以及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个人颁发纪念杯和爱心证书,以感谢社会各界“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的慈行善举,激励更多社会力量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我国用了40年时间,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减贫目标。”会上,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原主席、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理事长陈昌智指出,“思源工程”作为全国性社会组织,联合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和媒体,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根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全国共有6万多家社会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活动,实施项目超过10万个,投入资金超过900亿元,很好地发挥了社会力量的重要补充作用。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社会力量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到村到户精准扶贫”;2016年12月,国务院《“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提出“支持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各类组织从事扶贫开发事业”。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在致辞中表示,“思源工程”等近2300家全国性社会组织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勇于投身脱贫攻坚,开展丰富多样的帮扶举措,推动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的大扶贫格局,“我为以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为代表的社会各界的扶贫善举点赞”。同时,洪天云希望在“十四五”时期,“思源工程”继续当好社会力量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排头兵,在巩固成果、创新发展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为接续推进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民建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世杰称,长期以来,民建始终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号召,参与扶贫事业。其中,民建中央于2007年发起成立以扶贫为己任的全国公募基金会——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是民建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平台,是民建参与社会公益和赈灾救灾的先锋队,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社会力量,希望“思源工程”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负重托、继往开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再立新功。此外,陈昌智理事长围绕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从“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上,对新历史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和公益慈善事业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做出贡献;二是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为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提高再立新功;三是积极建言和实践,为提升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水平不懈努力。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国性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主要聚焦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异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并积极发挥产业信息汇集、行业资源聚集、专业人才密集等优势,积极参与贫困地区就业、电力、水利、科技、文化和金融等多方面的扶贫工作。累计帮扶困难群众超2000万人次据了解,多年来,“思源工程”始终坚持集约化扶贫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从教育扶贫、卫生医疗扶贫、社会救助、新农村建设、救灾赈灾等方面开展扶贫工作,努力帮扶困难群众过上美好生活。在教育扶贫领域,“思源工程”已在全国贫困地区1万多所学校开展了帮扶工作,共援建100多所“思源学校”,为3000多所学校捐建“思源电教室”,为104个国贫县、145所学校捐资开设302个“思源教育移民班”和21个育才班,为5399所学校捐建“思源扬帆图书室”,为137个学校捐建“思源零钱电影院”,为313所学校捐建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教室、为1887所幼教学校(含幼儿园)捐建2094套“儿童安全教育平台”,并开展了“思源助学金”、“乡村舞蹈”、“小荷图书角”等一系列教育扶贫项目,帮助贫困地区改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卫生医疗扶贫领域,已向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三区三州”等的1076个国贫县和省贫县等3500家医院,捐赠3728辆救护车、上百台大型医疗设备、为84家医院捐赠3D卫生医疗诊断平台,捐建198个村卫生室,培训2000多名村医,提高贫困地区医院医疗水平,推动医疗资源向贫困地区延伸。特别是,“思源工程”于2017年超额完成“到2020年前向592个国家级贫困县、每县至少捐赠3辆救护车”的宏大目标,又于2018年实现“向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主要乡镇中心卫生院各捐赠1辆救护车”的目标。在大病救助领域,“思源工程”开展了“天使妈妈”、“爱的分贝”、“温暖童心”、“脊椎侧弯”等大病救助项目,联合爱心网友和爱心人士,救助和资助先心病患儿、唇腭裂患儿、听力障碍患儿、血液病、胆道闭锁、器官移植等63种大病贫困患者累计超过3万人。在新农村建设领域,“思源工程”实施“思源沼气”、“爱心玫瑰谷”、“思源水窖”、“思源阳光计划”,以及“公益组织+地方政府+合作社+企业+受助农户”五位一体产业扶贫等项目,先后援建思源沼气池和思源水窖2万口,援建太阳能光伏电站14座、户用光伏电站400多座,捐建小型水利设施18处,扶持200个规模化生态种植养殖产业项目等。同时,“思源工程”联合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知名电商企业,于2018年8月成立的中国电商扶贫联盟,已在北京、黑龙江、重庆、新疆、陕西、四川、广西、青海等8省(直辖市、自治区),举办了8场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推介洽谈会,还举办了3场大型农产品网络促销活动,累计帮助贫困地区对接销售农产品超110亿元,资助270余家企业获得“三品一标”认证证书。全国人大代表、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电商扶贫联盟主席、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李晓林在总结报告中介绍,自2007年成立以来,“思源工程”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开展脱贫攻坚,联合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和媒体,募集款物26亿元,对接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超110亿元,帮扶困难群众超2000万人次。
12月4日,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指导单位,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华夏时报社主办的第十三届(2020)中国经济媒体高层峰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峰会以“脱贫:媒体、企业的温度和力量”为主题,围绕媒体与企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展开对话。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闫永在会上分享了央企特色的扶贫经验,以及媒体助力扶贫的成果。据他介绍,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对口帮扶了24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先后承担了11000多项各类结对帮扶任务,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近千亿元、派出各类扶贫干部1万余名,全力以赴决战坚中之坚、贫中之贫,探索出了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基金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等模式。截至11月23日,中央企业对口帮扶的贫困县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为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表示,中央企业精准扶贫的实践再次证明,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在国资央企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国资委新闻中心和中央企业在国资委宣传局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优势,以“大道康庄”为主题,众筹、众包、众创,以传播助力脱贫攻坚,以服务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在扶贫攻坚的传播上,国资委新闻中心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做法:一是“整合央企资源,创新传播模式”。国资委新闻中心整合了央企在扶贫资源和媒体传播方面的资源,通过多种传播方式聚焦脱贫事业。例如,推出了3万多字的《央企脱贫攻坚纪实》重磅报道,还推出“央企扶贫地标”新媒体产品,并组织了一系列整合传播活动。7月,组织了“视觉新国企·大道康庄”融媒体作品征集活动,面向整个社会,统计了大概有4000多部作品,国庆节期间正式亮相“2020北京国际摄影周”,传播国有企业“可敬、可亲、可信”的品牌形象。在国家扶贫日当天推出了“央企扶贫地图”新媒体产品,全景式展现了248个国资央企定点扶贫县的扶贫成效,全网总阅读量2000多万,仅国资小新微信阅读量超过130万,企业深度参与、网民深入互动、媒体深入报道,形成了一部决战脱贫攻坚的大合唱。“在整个过程中,企业、媒体、网民都参与进来,我们把央企这些年具体的扶贫成果通过大数据的方式进行可视化呈现。”闫永说道。二是“聚合服务功能,创新扶贫渠道”。作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今年5月,国资委新闻中心组织了“百县百品央字号”暨“小新带货”融媒体扶贫行动,整合政府、企业、媒体、平台和地方等方面资源,发挥政务新媒体“传播+服务”功能,解决产业扶贫之后的渠道和品牌两大痛点,以消费扶贫推动定点扶贫特色产品销售,用直播为脱贫地区特色产品直接带货,过程中还帮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征集广告语,让网民充分参与,免费找公益代言人,累计直播的观看人次是1.9亿人次,销售额共计5422.32万元,销售所得直接增加了当地乡亲的经济收入,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得到了各地政府部门和扶贫主管部门的肯定。三是“融合媒体力量,创新传播形态”。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单靠一家媒体或者企业去做传播,力量远远不够,必须整合各大媒体资源。9月底,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人民网开展“对话新国企·大道康庄”融媒体访谈,既有短视频,也有长视频,邀请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电信等8家中央企业分管扶贫工作的同志及扶贫干部,畅谈扶贫攻坚工作成效、讲述扶贫一线故事;联合央视《创新进行时》做了一些融媒体产品,联合北京电视台《全面小康全面解码》节目,推出央企脱贫攻坚相关系列报道,另外还组织了国资报告等专题报道,也产生了良好的反响。闫永指出,2021年春节,国资委新闻中心将继续发挥新媒体优势,继续开展第六届“央企大拜年”,将持续聚焦扶贫主题,携手高铁电视共同打造“高铁年货节”,在新春佳节期间,每天为网友送上一家中央企业相关定点扶贫县的扶贫产品,用免费回馈粉丝的方式让更多人共享改革红利、扶贫成果,把温暖与幸福带进千家万户。闫永提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奋斗的起点,助力脱贫地区走上不再返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推进乡村振兴,是未来共同的新课题。“从我们这些年央企的实践中来看,脱贫攻坚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他说。
自零陵区“冲刺问题清零”动员会召开后,农发行湖南省永州市零陵支行迅速行动,5月11日,该行深入贫困村开展“冲刺问题清零决战脱贫攻坚”重点帮扶行动,入村重点帮扶人员及全行帮扶责任人共10余名干部职工进村入户走访,核查脱贫质量“回头看”问题排查整改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清零中的“疑难杂症”,实现“村村清零、户户清零、事事清零”,打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 该行行领导带队一行来到灵仙观村委会组织村干部、扶贫工作队召开座谈会,传达学习了区委、区政府“冲刺问题清零、决战脱贫攻坚”重点帮扶行动动员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好动员会议精神和帮扶行动方案,认真听取灵仙观村脱贫攻坚情况汇报,并对户层面突出“十大方面问题清零”和村级层面突出查找“六大短板弱项”进行了详细了解。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农发行零陵支行行长何镇华慰问魏远跃 该行主动提高政治站位,把扶贫工作当作第一民生工程、头等大事,在帮扶期间吃住在村,并按标准支付伙食费,夜宿灵仙观村,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核实整改及政策落实情况,并对帮扶对象贫困户魏远跃等进行了慰问;详细了解已脱贫人口的脱贫质量和稳定性,看是否存在返贫风险;了解边缘户(非贫困户)情况,看是否存在新增致贫风险;跟踪督促涉贫重点信访件办理,协助做好矛盾化解、息诉息访工作,回应群众关切。帮助解决该村问题清零中的“疑难杂症”,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脱贫攻坚工作上来;走访入户扎扎实实完成好摸底排查,坚持问题导向,对查找的问题一件一件地改,一项一项地清;按照“村村清零、户户清零、事事清零”要求,补齐扶贫村“六大短板”,突出抓好家庭收入不达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失学辍学、基本医疗保障、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安全饮水、社会保障政策落实、“防返贫、防新致贫”等10个方面问题清零,带头发扬不怕吃苦、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振奋精神持续发力,用实际行动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认同感、幸福感、获得感,确保脱贫攻坚任务高质量完成。 来源:永州市零陵区金融办 供稿人:王 霖 审核人:蒋小军
6月10日,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主持召开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会议,贯彻落实6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精神,研究做好下半年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具体措施。 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脱贫攻坚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国“两会”关于脱贫攻坚的具体部署,及时传达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报告和胡春华副总理在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对下半年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细化措施,研究部署中国残联各位领导赴重点任务省蹲点督导和作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参加国家脱贫攻坚督查有关事宜。 会议指出,到年底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只剩下200天左右的时间,贫困残疾人在未脱贫人口中的占比高、脱贫难度大,完成剩余贫困残疾人脱贫任务,重在做实做细兜底保障及脱贫解困各项工作。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重要指示,认真配合做好会领导蹲点督导工作,层层压实攻坚责任,督促整改问题,推动基层残联全面精准掌握贫困残疾人现实情况,精准发力,坚决夺取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程凯强调,一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两会”部署和胡春华副总理讲话要求,攻坚克难确保剩余贫困残疾人脱贫任务如期完成。二要全面排查贫困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情况,聚焦贫困残疾人兜底保障“应保尽保”目标及纾困解难需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持续加强部门协作和蹲点督导,确保各项惠残政策措施落实落细,不留死角。三要加大贫困残疾人创业就业扶持力度,帮助受疫情影响的残疾人领办或安置带动贫困残疾人就业企业及合作社等全面复工复产,组织推动贫困残疾人通过易地就业、扶贫基地及公益性岗位等途径实现就业,采取有效途径帮助残疾人家庭及扶残助残企业销售农产品,保障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稳定增收,努力减小疫情影响。四要督导各地残联将有返贫风险和贫困边缘残疾人纳入党委政府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数据共享与比对分析,推动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因残致贫家庭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叠加落实,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成色。五要积极参与、主动配合,严肃认真开展好脱贫攻坚督查和普查。 中国残联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参加会议。 来源:中国残联
为确保贫困户脱真贫、真脱贫,娄星区扶贫小额信贷的投放侧重以种养殖等产业为主,为贫困户生产发展“输血”,增强内生动力,并建立了以帮扶责任人、帮扶单位、电商平台有机整合的产销一体化服务,确保贷款投放能持续稳定增收。今年以来,娄星区共投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48笔208.8万元,有效带动全区农户增产增收,提供就业岗位近200个。 来源:娄星区金融办 供稿人:卢顺利 审核人:刘 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