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品牌势能持续提升、门店规模稳健扩张,喜茶的“新茶饮”战略布局逐渐清晰。2月1日,喜茶发布《茶势喜人 灵感永驻 喜茶2020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喜茶已在61个城市开设了695家门店。值得一提的是,在快速扩张门店的同时,喜茶在创新业态的探索也初见成效,尤其是旗下全新子品牌喜小茶和喜小瓶在推出后,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关注。 强化品牌势能 探索特色门店 财经网产经注意到,在原有城市加密布局的同时,喜茶2020年先后进入18个新城市(300778),除了紧紧抓住以广东省为大本营,上海和北京为战略制高点的“头部市场”外,并在深圳、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香港、新加坡、澳门等地迅速铺开。2020年12月,喜茶在上海、深圳单城市相继突破百家门店。 为了营造不同的消费场景,作为“新茶饮”的先行者之一,喜茶在各地门店形态上的探索和呈现也略有不同。据悉,在其2020年新增202家主力店及102家GO店的同时,还结合门店所在城市的地方文化,开出多家特色门店,包括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黑金店、广州永庆坊店、深圳海岸城环保主题店、深圳京基KKMALL店和成都宽窄巷子店等。 与此同时,喜茶还在不断完善销售数字化应用,以提升运营效率。截至2020年底,“喜茶GO”微信小程序会员超3500万,全年新增超1300万会员。且2020年消费者使用“喜茶GO”小程序点单的人均等待时长比2018“喜茶GO”小程序刚上线时缩短了近三分之一。 据喜茶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喜茶产品制作共消耗葡萄超5800吨、草莓近2000吨、芒果超4700吨、椰子超3200吨、桃子近3000吨,为供应链上游的农户创收超7.5亿元人民币。“为了保障更有品质、更稳定的茶叶供应,我们在贵州建了茶园,从茶叶生长、采摘和拼配的环节进行把控定制。去年5月,这个茶园还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另外,在鲜果方面,也形成了规模化运作。” 加速研发创新 抢占新零售市场 作为芝士茶原创者和新茶饮开创者,喜茶一直保持着平均每1-2周推出一个新品的研发频率。财经网产经梳理发现,2020年,喜茶推出了包括生打椰椰系列、多肉玫珑瓜、雪山莓莓桂花冻、酒酿桂花冻、厚烧蛋糕波波茶、超厚牛乳波波等新产品,还首创“生打椰”工艺,在茶饮行业运用冷冻萃取牛乳技术制作产品。 除了产品的内在创新外,喜茶在包装和销售渠道上也“下足了功夫”。其中,喜小瓶便是喜茶深入新消费、新业态的代表作品之一。据悉,喜小瓶主打“纤维添加、不止零糖”,添加更多功能元素,超越地点、场景限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瓶装灵感”。目前,在便利店、商超等线下渠道,以及天猫、京东线上平台以及盒马鲜生等新零售平台均有覆盖。据喜茶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0年4月喜小茶首家门店落地深圳华强北乐淘里后,随着喜小茶产品口碑的不断累积,喜小茶初步形成自身的品牌势能,并在2020年底于深圳、广州、东莞、中山、佛山、惠州6个城市落成18家门店。 此外,为了顺应消费者需求和趋势的变化,喜茶不仅快速布局新零售,还应国家最新 “限塑”要求,鼓励消费者使用自带杯,减少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的使用。截至2020年底,喜茶自带杯活动累计减少超过3万个一次性塑料杯的使用,绿色环保纸吸管活动累计减少1200万支不可降解塑料吸管的使用。 【作者:许伟】 (编辑:许伟)
2月1日,喜茶发布《茶势喜人 灵感永驻 喜茶2020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喜茶已在海内外61个城市开出695家门店,其中成都、杭州、重庆、武汉等城市的新增门店数量排名前列,这意味着喜茶正在新一线城市逐步建立“腰部”支撑。同时,2020年喜茶还推出子品牌喜小茶和喜小瓶。 2020年以来疫情的出现,引发了不少餐饮企业在消费场景布局上新的思考,而随着茶饮进入高竞争阶段,不少茶饮品牌开始在渠道、场景、产品等方面进行新的布局。根据数据显示,喜茶2020全年新增202家主力店和102家GO店的同时,还结合门店所在城市的地方文化开出多家特色门店,包括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黑金店、广州永庆坊店、深圳海岸城环保主题店、深圳京基KKMALL店和成都宽窄巷子店等。 另外,2020年喜茶还推出了子品牌喜小瓶和喜小茶,喜小瓶目前已经在便利店、商超等线下渠道有所布局,同步覆盖天猫、京东线上平台以及盒马鲜生等新零售平台。而喜小茶目前已经在深圳、广州、东莞、中山、佛山、惠州6个城市落成18家门店。
编者按:2020年,一场突发的疫情使快消行业面临集体大考。商场门店流量下滑,宅经济悄然发展,休闲零食万亿市场蓝海出现……消费行业或迎来新一轮的重新洗牌。 随着消费升级和新消费群体的兴起,网红带货、社群营销……新兴的营销模式又会给快消业带来哪些改变? 搜狐财经推出《新消费观察》栏目。专题旨在结合当前经济形势,解读餐饮、零食、乳业、酒业等公司的新动态和新兴模式,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第30期关注的行业是近年消费市场火热,备受投资人青睐的新茶饮市场。 瑞幸咖啡的暴雷,戳破了中国“万亿”咖啡市场繁荣的假象。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今年以来茶饮市场的火热。 《2020年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茶饮市场的总规模为4420亿元,中国咖啡市场的总规模为2155亿元,不足茶饮市场的一半。据统计,新式茶饮市场规模预计到 2020 年底突破 1000 亿元。 今年以来,已有数十亿元资本进击新式茶饮市场,喜茶、奈雪的茶IPO消息频传。“新茶饮第一股”尚未落幕,更传出4元一杯的蜜雪冰城估值已高达200亿的消息。 继咖啡市场后,备受瞩目的茶饮市场正值风口还是资本炒作下的泡沫? 投资人对搜狐财经表示,目前过多的参与者进入市场,行业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但茶饮市场的未来增量有限,待头部企业上市后,茶饮品牌的高估值将受到挑战。 喜茶8个月内估值涨八成,雷军注资新茶饮 近日,长沙网红奶茶茶颜悦色首次出省,武汉首家门店外创造了排队8小时、150元一杯的新纪录。 三年前,喜茶排队的盛况还历历在目。全国门店爆单、排队7小时,喜茶早在2017年开启了黄牛代排奶茶的先河。初入北京时,喜茶三里屯店门口的黄牛靠每杯加价15元的排队费,甚至可以月收入上万。 喜茶公布的2019年数据显示,其单店单日最高营业额为17万元,单店单月平均营业额在100万以上,2019年共在43个城市开设390家门店,是2018年的两倍有余。而截止目前,喜茶已经开出650家店,且均为直营。 今年以来,29岁的喜茶创始人聂云宸以40亿身家登上多个富豪榜,被胡润评为榜单上唯一一位白手起家的“90后”企业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 聂云宸的底气来自于今年3月喜茶获得的由高瓴资本和Coatue联合领投的新一轮融资,这是自2016年正式更名后,喜茶获得的第4轮融资,投后估值超过160亿元。 对于资本的一路青睐,聂云宸曾公开表示,这是公司发展壮大的重要一步,且喜茶的掌控权一直牢牢握在他的手心里。 天眼查显示,2016年,喜茶获得超1亿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为IDG资本和何伯权创办的今日投资。此后喜茶开始全国扩张,成为备受追捧的初代茶饮网红。 两年后,喜茶宣布再获黑蚁资本和美团旗下龙珠资本领投的4亿元B轮融资。2019年7月,喜茶被曝获得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腾讯和红杉资本,投后估值9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后8个月内,喜茶估值涨了近8成。上一个增长如此强势的还是曾在5个月内相继完成A、B轮融资,估值由10亿美元涨至22亿美元的瑞幸咖啡。 但喜茶还不是当前估值最高的茶饮品牌。 有消息称,蜜雪冰城即将完成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正筹备上市事宜,投资方为此前先后投资过喜茶的高瓴资本和龙珠资本,计划融资10亿-20亿人民币,投后估值约200亿。 这意味着,若消息属实,蜜雪冰城成为茶饮市场当前估值最高的品牌,赶超喜茶160亿估值。 竞争“新茶饮第一股”的还有另一网红茶饮,奈雪的茶。据搜狐财经不完全统计,奈雪的茶即将IPO的消息今年以来就传了3次,而奈雪的茶方面则每次都回应:真的没有上市计划。 而最近一次的消息称,“奈雪的茶已委任招银为上市负责行,将会再有其他承销团加入。”上市或再进一步。 资本助推下,“新茶饮第一股”究竟花落谁家还尚未可知,而古茗、7分甜、沪上阿姨等中小型茶饮品牌今年以来也先后获得首轮融资,颇受资本偏爱。 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茶饮品牌已拿到10笔融资,数十亿元的资本流向新式茶饮市场。 除了已经向头部品牌连投几轮的高瓴资本、红杉资本外,更有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首次出手新茶饮品牌7分甜,碧桂园创投则领投了茶包品牌茶里CHALI。其他投资机构此前亦无茶饮方向投资经历,且参投的皆为中小茶饮品牌。 数十亿资本堆出高估值泡沫,投资人回归冷静 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对搜狐财经表示,当前中国市场上过多的茶饮品牌,确实进入到了一个红海竞争的状态,但像前两年一样自由化发展的难度也比较大,这里面也不乏一些泡沫和一些有问题的商家。 启信宝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30日,中国茶饮企业总数超30万家,其中停业、清算、吊销、注销的企业超13万家,占比高达43%。哪怕在疫情影响下,全年茶饮行业注册仍新增超2万家。 与消费市场的火热不同,经过茶饮几年的迭代,资方情绪已经回归平静。 企查查数据显示,茶饮品牌今年共拿到10笔融资,与2019年全年持平,而2017年和2018年,茶饮品牌百花齐放,在一级市场也更为火热,分别获得15笔和13笔融资。 公开资料显示,传统奶茶的毛利率在60%到80%,称得上是“暴利”行业。而近年来,随着奶茶等茶饮店的转型升级,据联合利华发布的报告,从2018年起,一二线城市茶饮店关店率就已经超过了开店率,近九成的奶茶店赚不到钱。 (图片来源于网络)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搜狐财经,与传统低端奶茶毛利较高不同,新茶饮的成本是很高的,包括其体系的整合、人员管理成本、流程供应链的完整度、产业链的优化度等等,以及整个产品的创新升级迭代成本都比较高。 如瑞幸、喜茶之类的网红品牌发展模式又被投资人们称为经济单元(门店)快速复制模式。 “大部分的企业可能只有20%的头部单元是强盈利的,30%-40%是弱盈利,剩下的部分是失效的经济单元。而失效的经济单元如果用快速的资金去燃烧扩张,就会产生非常大的问题,这时快速扩张到一定规模之后,就会出现大面积流血亏损。”杨歌表示。 招商证券2019年新式茶饮报告显示,从成熟的头部新茶饮品牌的单店模型来看,年销售收入千万元量级的茶饮店净利率为11%。而网传喜茶C轮融资时净利率只有8.97%。 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此前透露,疫情期间,奈雪的茶全国开出的420家线下门店十天共计亏损过亿元。 近年来各式茶饮品牌相继兴起、融资消息频传,而真正公开宣告盈利的连锁茶饮却寥寥无几。 瑞幸暴雷前后,喜茶恰好完成最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160亿元。而蜜雪冰城最新估值更是高达200亿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200亿的估值整体来说并不算高,但从可持续发展以及盈利能力来看,相对有些偏高了,因为它本身的品牌及运营的含金量并不高。 另有投资人表示:“聊过不少茶饮项目,喜茶也有聊过,当时觉得太贵了。” 继咖啡市场后,备受瞩目的茶饮市场正值风口还是资本炒作下的泡沫? 杨歌认为,茶饮市场确实是当前国运浪潮大风口下消费方面的一个垂直领域。 “当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消费品会涌现出一批国潮的品牌。”杨歌告诉搜狐财经,“而在后互联网时代,流量和整个行业的有效性下降,零售端饱和,很多消费公司趋向于往生产端转移,倾向于去自建品牌。” 多位投资人表示,茶饮市场以及元气森林等新品牌的火热确有其逻辑和趋势在,但当前的过热和泡沫实际上是资本在推动。“其实是带有泡沫在里面的,已经有过多的参与者进到了市场里面去,行业属于一个产能过剩的状态。” 在杨歌看来,估值主要由它的基本面和增速来决定。“但市场在增量预期上可能会削减,因为大家都看到这个市场,增量其实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并不认为过后两年大家再去追一个风口,能够追出更大的这种浪潮来。” 而从存量上看,大多数行业在红海市场竞争过后只会剩下2-3家头部企业,如今茶饮市场百花齐放的状态或将不复存在。 “茶饮品牌的高估值未来肯定会受到非常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头部企业上市之后。”杨歌表示。 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下沉市场、咖啡市场再厮杀 《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即使受疫情影响,2020 年中国茶饮市场的总规模仍达到了 4420 亿元,其中新式茶饮市场规模预计到 2020 年底将突破 1000 亿元。 投资者普遍认为,中国新茶饮市场是一片红海无疑,而红海之下是血淋淋的竞争,如不能杀出一条品牌化的道路,“网红茶饮”免不了昙花一现的结局。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尹军峰日前表示,新式茶饮让上游的技术、产品和消费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在众多新茶饮品牌形成的协同效应之下,技术、产品越来越走向趋同已是事实。 早在2018年,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在朋友圈公开指出喜茶抄袭,包括芝士草莓、霸气蜜桃、黑提等产品。随后,聂云辰回复称,“创新不是抢占时间先位,如果这样我们可以把所有世界上的水果或材料都拼凑起来先出了。” 截至目前,二者同品类产品仍有一半以上从配料到制作都极为相似,而经典饮品则会出现市面上的大面积模仿,也侧面体现了茶饮产品门槛较低、复制性强的特点,难保竞争力。 高度同质的不止是产品,作为头部品牌,喜茶和奈雪的“默契”还体现在不约而同地收割下沉市场的决心。 今年以来,喜茶推出廉价版“喜小茶”,产品价格在11-16元之间,主攻三四线城市;奈雪则在二三线城市开起了奈雪酒屋、梦工厂等“第三空间”,增强茶饮的社交属性。相关数据显示,喜茶、奈雪在三线以下城市的门店数量目前已经超越了二线城市。 然而茶饮市场并不是两家独大,下沉市场更面临着不少劲敌。 “奶茶界的拼多多”蜜雪冰城的主战场始终就在三四线城市,3-10元的客单价让它在下沉市场更具优势。 在不少县城中,开业首日的蜜雪冰城往往也围得里外三层,从点单到拿到饮料需要排队1小时。“市区里以前没有蜜雪冰城,附近很多人没喝过,价格又很便宜,排队的学生比较多。”附近的居民表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年6月,蜜雪冰城宣布门店突破万家,成为首个步入万店时代的茶饮品牌,这个数字不止远超星巴克,甚至比喜茶和奈雪的茶门店数之和的十倍还要多。 当然,与喜茶、奈雪不同,开出上万家店的蜜雪冰城采用加盟制,走出了一条“包围城市”的增长之路。数据显示,2019年蜜雪冰城收入为65亿元,净利润约8亿元,营收同比翻倍。 除蜜雪冰城外,茶饮品牌1点点、CoCo等也多采用加盟制,全国店面数千家。截至今年3月,CoCo的门店已经超过3000家;而一点点去年7月公布的门店数量也达到了2300家。 招商证券报告显示,当前一线城市茶饮门店经营已经趋于成熟和饱和,门店开店数量出现负增长,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开店数量增长率则超过138%。 地域上的跑马圈地外,新茶饮品牌将产品上的增长锁定在了咖啡市场,推动茶饮和咖啡等饮品的融合消费。 去年3月,喜茶宣布上线咖啡产品,正式拉开进军咖啡市场的帷幕;奈雪的茶近期开启PRO店战略,将精品咖啡作为主打线;蜜雪冰城的咖啡饮品延续5元起步的低价策略;茶颜悦色也在今年双十一期间宣布和互联网网红咖啡品牌三顿半合作,售卖联名限量款咖啡。 朱丹蓬对搜狐财经表示,新茶饮和咖啡是新生代最受青睐的两个品类,随着新生代人口红利的叠加和消费升级,这两类产品几乎成为新生代的日常必备品,也受到资本端的频繁加持,未来还会持续有玩家进入,但整个行业进入了一个相对固化的阶段。
自从喜茶子品牌喜小茶上线后,瓶装系列产品层出不穷。7月14日,记者了解到,喜小茶推出瓶装汽水饮品。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产品的售卖渠道除了喜茶自身渠道外,还将在全家便利店、盒马等便利店、超市渠道出售。 在业内人士看来,加码零售业务的喜茶,这次渠道布局剑指拓展品牌流量。也有观点认为,一般产品进商超很难赚钱,喜茶此举或许是铺路融资上市。 便利店卖汽水 继喜小茶推出瓶装果汁产品后,这次“盯”上了汽水。记者从喜茶小程序上看到,两款不同口味的汽水产品已经在小程序上线,从文字介绍来看,该款汽水加入了喜茶经典茶饮元素,并且“零卡”的特点也很贴合年轻消费群体,目前北京线上多家门店已经显示售罄。 从价格上来看,与喜小茶品牌自身定位相符,价格相对较低,每瓶5.5元。同时,在喜茶小程序“喜茶百货”一栏中,也推出了整箱购买限时9折的优惠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瓶装汽水产品的售卖渠道与以往不同,除了喜茶线下门店、线上小程序、旗舰店外,还将在其他外部渠道售卖。记者了解到,该瓶装汽水饮品将在喜茶北京、上海、广东线下门店和线上天猫、小程序、京东渠道出售。除此之外,还将在盒马、华南地区的7-11便利店以及华东地区全家便利店外部渠道出售。其中,北京地区盒马门店将在8月份上线该款汽水产品。 实际上,自喜茶推出子品牌喜小茶以后,陆续推出不少饮品系列单品。喜小茶饮料为喜茶旗下的子品牌,其定位为“提供合适、刚好的产品,在合格的标准上尽可能实惠”。就在上个月,喜小茶推出了首款瓶装NFC果汁新品,这也是喜茶第一款瓶装饮料,售价为每瓶19元。 喜茶这次将自己的产品开始布局外部渠道,接下来关于其他产品在渠道的布局以及零售方面的规划,记者联系到喜茶,喜茶相关负责人表示,子品牌喜小茶的产品定位更希望找到“合格”与“便利”的平衡点,由此也推出一系列“以一瓶随身携带的喜茶”为定位的瓶装产品。对于之后其他产品是否也将在外部渠道上线目前没有更多细节可以透露。 加码零售信号 从之前喜茶推出零售消费品到开天猫旗舰店,就可以看出喜茶开始探索零售场景,而此次再拓展零售渠道,将喜茶自己的产品进入便利店、超市等场景,也是喜茶下定决心进一步加码零售业务的信号。 对于喜茶接下来在零售方面的规划,喜茶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没有更多具体的细节可以透露。不过此前子品牌喜小茶推出时,喜茶方面表示,喜茶做零售希望借此持续提升品牌力、扩充消费场景以及进行内容输出。 实际上,今年以来疫情的出现,让不少餐饮企业在消费场景布局上引发了新的思考,而随着茶饮进入高竞争阶段后,不少茶饮品牌开始在渠道、场景、产品等方面进行新的布局。明星奶茶品牌谢谢茶谢谢包在前不久推出了袋装版的即饮奶茶,其中售卖渠道除了门店还有微店、淘宝店等。另外,记者从奈雪的茶了解到,奈雪的茶接下来会重新进行资源配置,线上和新零售等多元消费场景是下一阶段发展的方向。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从喜茶的布局看来,除了喜茶自控渠道进行品类拓展外,逐步开始在多品牌、多品类、多渠道、多场景以及多消费人群方面进行战略布局,建立起品牌本身的多渠道模式。渠道的拓展对于喜茶整体的核心竞争力或者整个产品的界面率以及品牌调性,起到了一定的提升作用。 铺路融资上市? 一般而言,产品进商超很难赚到钱,有观点认为喜茶此举或许是在铺路融资上市。 喜茶拓展渠道可以带来新流量、新订单以及新的影响力,不过单从产品来说,进入便利店、超市等场景也意味着要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朱丹蓬看来,喜茶在不断进行多品牌、多品类布局,同时有资本的加持,不难看出,喜茶要借力快速的进行扩张。从整个技术壁垒、品牌壁垒和规模壁垒的角度去看,整个新中式茶饮的技术壁垒已经不存在,现在就需要利用品牌壁垒和规模壁垒。“在品牌壁垒方面,喜茶自身存在优势,最终还是要利用品牌的壁垒去达到规模壁垒,这个才是最终的目的。” 朱丹蓬进一步表示,在拓宽零售渠道的同时,要注意其产品的差异化。对于便利店、超市这类场景来说,喜茶的产品竞争环境发生变化,在外部渠道形成优势,关键需要凸显差异化竞争能力。 另外,还有观点认为,喜茶开始在便利店、商超渠道进行布局,或许在为上市做准备。餐饮行业连锁顾问王冬明表示,“一般产品进商超很难赚到钱,因为商超对食品安全、物流、供应链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投入成本高、渠道打通费用高,而这两种情况都不是餐饮企业能够承担的。而做这类布局的企业其中有一种可能是为了融资上市,以喜茶此前的布局和动作来看,这种可能性较大。” 记者 王晓然 郭缤璐/文并摄
近日,南京市玄武区市场监督管理者对“夏日冷饮”进行了专项抽检,涉及喜茶、奈雪、一点点等茶饮品牌,结果显示:在此次抽检的16批次果茶、6批次食用冰中,喜茶旗下有5批次产品被检出问题。 这5批次问题产品来自南京中山路分店和珠江路分店,其中3批次果茶取样来自中山路,1批次食用冰和1批次纯奶茶取样来自珠江路分店。珠江路分店食用冰的菌落总数为检测标准的12倍,另外4款果茶/奶茶菌落数均高于同类标准,其中3款还检测出了大肠菌群。 一边道歉一边犯错 南京市玄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检测标准称,本次抽检参照预包装食用冰的标准进行风险评估(菌落总数和大肠菌落的标准分别为100CFU/g、10CFU/g),而喜茶珠江路分店食用冰的菌落总数检测为1200CFU/g,为检测标准的12倍。 南京市玄武区市场监管部门已经约谈喜茶相关负责人,要求整改到位,6月13日喜茶也在官方发布说明并道歉,说明中提到将对南京15家门店展开自查。 喜茶官方已于6月17日披露南京所有门店已经完成整改和第三方SGS冰水质检,同时提及其它地区门店的冰水检测也在加急进行。 喜茶已经不是第一次因卫生问题出现在公众视野。 2018年上海兴业太古汇喜茶店就有消费者表示喝到疑似“透明指套”的异物;2019年1月西安赛格喜茶店被爆“环境脏乱差”;同年4月厦门思明区万象城门店就曾被爆出后厨地面积水较多、水果等食材未按规定存放、装水果的容器ATP指数严重超标(餐具清洁程度不达标)等问题;一个月后又有孕妇在苏州圆融喜茶店喝到绿头苍蝇;再到这次南京饮品微生物污染事件,喜茶可谓是食品卫生问题缠身,剪不断理还乱。 每次爆出问题,喜茶都在第一时间迅速道歉,可一边道歉、一边犯错也不禁让人质疑其道歉的诚意。 其实,喜茶在解决卫生问题方面并非不作为,比如在南京饮品及冰块被检查出问题后,喜茶方面就宣布将每月对门店冰水进行质检,消费者在喜茶GO小程序点单页面以及微信公众号后台都可查看检测报告。近期还通过“食安自查”向公众披露不合规的卫生问题等等,但门店数量多,员工的培训管理效率提升难,卫生问题也就难以在一朝一夕间改善。 快速扩张带来管理培训难题 喜茶官方公众号显示,从4月份开始新增了一个“食安自查”板块,即每月披露出自查的卫生问题和对相应门店的处理办法。 可以发现喜茶披露出的处理办法一般分为三步:扣除问题项目得分、责令改正、加强培训宣导。但扣除得分具体操作细则、分数与员工绩效考核之间的关系以及整改后跟踪的反馈都没有具体公布。 食安自查板块下,有消费者提出质疑:每月的自查项目是由独立部门负责调查,还是店铺自查?若是门店内部人员定期自查,检查的专业性和结果的可信度都无法保证。 因此也有消费者建议喜茶设立专项核查部门,每个月检查门店的服务、卫生与制作标准,若是专门设立部门聘请专业人士,所需的管理费用占比巨大。 关于自查模式,记者向喜茶求证,喜茶方称其实已经成立了运营监督组,其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每月的门店巡检、督检;此外喜茶还引入了电子形式“巡店助手”来提升督检效率。可见喜茶在整改方面是下了决心的,但后续效果有待观察。 管理费用与门店数紧密相关,截至2019年底,喜茶已在全国开出390家门店,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其门店总数已经达到451家,平均每周就增加2家,扩张的速度还在持续加快。同行业中与喜茶营业模式和商品类型类似的奈雪的茶截至2019年末共开设230家门店,仅为喜茶门店数的一半。 今年年初,喜茶创始人聂云宸还曾表示今年内喜茶门店总数要达到800家,实地考察后发现每家门店一般需要工作人员5-10人,以451家门店计算,需管理培训的员工总数最低也达到了2705人。 据了解星巴克的新员工在正式入职前都有一个月的培训期,不同门店按照统一的标准培训,最后考核成功后才能成为正式伙伴。就员工培训问题和门店管理模式向喜茶求证,喜茶方回复称公司设有专门的员工培训部门,全国门店新员工也会在入职前进行系统培训,由“师傅”带领进行岗位学习,类似的只有通过相应线上考试和实操考试后,才能独立进行相应岗位的工作。 虽然喜茶的员工培训制度较为完善,但面对如此快速的扩张速度、如此巨大的员工人数,再加上门店分布在各个城市,管理效率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管理不完善带来的食品卫生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长期重视的问题。 调整控股结构或将上市 一边频频陷入卫生问题,一边管理效率改善有难度,两面夹击下喜茶融资开拓市场的步伐却未放慢。 公开资料显示:喜茶完成新一轮D轮投资,由高瓴资本和Coatue(蔻图资本)联合领投,投后估值或将超过160亿元。相比此前由腾讯和红杉资本领投的C轮融资后的90亿估值,估值接近翻倍。 2016年至今,喜茶共完成4轮融资,几乎每一轮融资背后,都是门店数不断翻倍的计划,今年初还在新加坡开设了3家分店,逐步开拓海外市场。 除了喜茶门店数翻倍的计划,2020年4月3日喜茶也于深圳华强北开设了首家喜小茶,商品定价在11元到16元之间,与喜茶30元起的定价相比十分亲民。不少专业人士怀疑这是喜茶在为下沉市场做准备,但喜茶官方却发布声明称喜小茶的开设并不是在为下沉市场做准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年底企查查上公开数据显示喜茶隶属的深圳美西西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进行了多项工商信息变更,多名原投资人在名单上“不见”了(包括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在内),但与此同时投资人名单中却新增了一家深圳企业――深圳灵感之茶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灵感之茶科技有限公司背后的股东是深圳喜茶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喜茶投资有限公司的股东又是两家2019年5月、4月成立的位于香港地区的境外公司――HongKong Inspiration of Tea Co。, Limited和Inspiration V (HK) Limited。而这两家境外公司的董事正是“消失不见”的原投资人聂云宸等人。 这一系列操作其实只是控股结构调整,而实际控制权益并没有变动。将境内的股东(聂云宸)变更为境外股东,或许正是喜茶为了在境外上市而做的准备。 聂云宸此前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不抵触上市,但也完全不着急。虽然喜茶暂时并不缺钱着急上市,但上市计划是否受到瑞幸造假案影响,就上市的有关问题向喜茶公司求证,喜茶在这方面未给出具体回复。 奶茶行业各类品牌层出不穷,品牌间的斗争十分激烈,网红饮料如浪潮般被快速复制,市场更是不断洗牌,对喜茶而言也是机会与挑战并行。如今,800家门店的目标近在眼前。但同步提升创新能力与管理效率,打造出自己的生态系统或许才是稳坐C位的关键。
6月13日,喜茶于官微发布《关于喜茶南京门店饮品及冰块抽检的说明》,对涉事2家门店进行整改,并对在南京的15家门店进行自查。本周内完成全国所有门店的制冰机与冰块质量专项检查。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前一日,南京喜茶被曝因两门店抽检时发现1批次冰块和4批次果茶(奶茶)菌落总数超标被约谈。 近日,南京抽检16批次果茶、6批次食用冰,涉及喜茶、奈雪、一点点等品牌。结果显示:喜茶的一款食用冰菌落总数超标;4款果茶/奶茶中菌落总数高于同类标准,其中3款被检出大肠菌群,存在微生物污染。南京市场监管部门已约谈喜茶相关负责人,要求整改到位。 喜茶官微6月13日午间发布说明称,在得知抽查结果后,其第一时间展开了内部调查,目前初步了解主要的原因是门店操作不规范造成的,如取冰时把使用过的冰铲直接放置在冰块上,制作饮品时冷藏牛奶放置在常温状态中时间太久等。 喜茶在说明中对此事道歉,并称继续努力完善提升标准给大家带来更好的体验,并杜绝比类事件的发生。 记者了解到,喜茶也针对此事出台了5项整改措施: 第一时间对两家门店进行整改,对门店其他重要食安环节进行彻底排查;除门店自身做彻底清消毒外,请第三方专业消杀消毒公司到店进行消毒作业。同时对南京15家门店马上开展自查。 在目前制冰机门店毎周清洁消毒一次的基础上,安排制冰机厂家专业人士每季度增加一次拆机深度清洁。本周内完成全国所有门店的制冰机与冰块质量专项检查,排查和整治高风险门店,同时再次对门店设备管理员做制冰机操作培训,加强门店制冰机管理的标准,并定期由总部和第三方检测单位到门店进行现场检查和校准。 此外,还有规范门店冷藏牛奶使用后要立刻及时归位冰箱,避免脱离冷链,冰铲严禁放于冰槽或制冰机内;重新宣导洗手消毒规范,并在日常营运过程中追踪落实;积极配合政府的后续食安调查,同时向大家透明公开门店食安状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