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港股市场,打新潮正在来袭。仅6月30日当日,就已经有21家新股处于招股阶段。在药企、内房、物管、AI等新股纷至沓来上市之际,打新客应当Pick 谁? 其中,拥有“细胞治疗第一股”的永泰生物-B(6978.HK)已于昨日开始招股,截止发稿日公司已获得超额认购55倍以上,排在同期招股中第二的水平。公司招股区间为10.5港元至11港元,每手1000股,入场费为11110.85港元,预计7月10日挂牌交易。在今年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首日平均涨幅有33.62%之际,这家“-B”的公司资质如何? 医药新股引爆市场,康基上市首日上涨9 8 % 今年的行情,用四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药不能停”。全球医药板块领跑赢大盘,尤其以中国医药板块涨幅最为明显。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止6月29日收盘,A股申万医药生物板块今年涨幅已经达到40.93%,远超于沪深300指数涨幅。 “药不能停”的赚钱效应,也在港股的打新潮中显现。今年以来已经上市的医药公司共计6家,平均上市首日涨跌幅已经达到45.64%。其中,已经于29日上市的康基医疗上市开盘大涨98.85%,总市值达到246亿港元,一手净赚6860港元;海吉亚开盘大涨40.54%,总市值达到156亿港元,一手净赚1500港元。 图表一:今年以来医药新股上市首日表现 数据来源:WIND,格隆汇整理 未盈利生物科技类公司的表现也颇具亮点。自港交所在2018年设立18A章程,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类公司上市以来,截止目前,已经拥有18家公司先后上市,上市首日平均涨幅达到14.85%。其中今年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类公司上市首日平均涨幅更是达到了33.62%。 图表二:港股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首日涨跌幅情况 数据来源:WIND,格隆汇整理 永泰生物-B:细胞免疫治疗第一股 面对史上最强医药新股潮,拥有“细胞免疫治疗第一股”的永泰生物-B如何? 1. 赛道领域广,政策支持 中国是全世界肝癌患者最多的国家,死亡率高达88%。2018年,世界肝癌患者新增人数约89,1314人,中国肝癌患者新增人数达400,200人,新增病例占全球总数44.9%。2018年,中国约有350,800例患者死亡,死亡人数占全球的47.6%,死亡率高达88%。 然而,目前市面仅存2种药物,肝癌药物极其稀缺,治疗效果差。最常推荐的药物(如索拉非尼和 乐伐替尼),临床适应症为晚期肝癌,从临床数据上来看,普遍存在治疗效果差,副作用大等明显弊端。 图表三:目前肝癌有效药物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格隆汇整理 从政策态度上来看,目前国内细胞免疫治疗已获得国家大力支持。2017年,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通过《临床急需药品有条件批准上市》规定,允许市场紧缺药物在确证性临床试验前有条件批准上市。 永泰生物成为中国首家拿到CFDA临床试验IND的细胞免疫治疗企业,也是中国首家完成了完整临床前研究并完成申报的细胞免疫治疗企业。 2. 产品管线丰富,具有稀缺性 从公司的研发产品管线来看,永泰生物共计拥有10项在研产品,包括EAL®产品,CAR-T细胞系列药物和TCR-T细胞系列药物。其中,进展最快的是用于治疗肝癌(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EAL®进入临床II期试验。在研产品所覆盖的适应症,不仅有传统细胞治疗作用的血液瘤领域,还有其他同业难以攻克的以肝癌、胃癌等为代表的实体瘤领域。 图表四:已在临床上应用及商业化的EAL®在主要的不同肿瘤适应症中的病例及回输数目明细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格隆汇整理 永泰生物核心产品EAL®是首个针对肝癌实体瘤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也是首个进入临床II/III期试验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领先细胞免疫治疗领域至少2-3年(根据CDE公开披露信息,第2第3名分别于18年8月及19年3月开展II期临床),研发进程快。 换言之,从研发进程上来看,永泰生物领先于其他同业,并且在具备有条件上市资格的情况下,已经领先行业至少3年的研发周期。受政策专项支持下,EAL®的临床II/III期试验同步进行,预计2020年下半年完成全部患者入组,2021年上半年公司将会申请产品有条件批准上市。 图表五: 中国已提交NDA或正处于临床试验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格隆汇整理 除了EAL®外,公司的CAR-T-19预计2020年内开始临床试验,aT19作为公司另一核心产品在辅助CAR-T治疗上也有创新性的进步采用适当的免疫细胞和免疫途径, 可以在体内有效诱导肿瘤抗原特异性记忆T细胞的长期存活, 从而较大程地降低小鼠肿瘤复发率。 具体而言,永泰的NY-ESO-1TCR-T、CAR-T-19-DNA及aT19在研产品已经完成药效学研究,目标於2020年底前进入临床试验。 3. 强大基石投资者下注,未来可期 永泰生物此次上市基石投资者阵容强大,将为公司IPO以及未来商业化提供助益。其中,基石投资者包含:大湾区共同家园发展基金、天士力、中国联塑和季洪昌,分别认购2000万美元、1000万美元、500万美元和500万美元。 大湾区共同家园发展基金为公司的现有股东及首次公开发售前投资者,目前持有本公司已发行股本的4.76%。天士力(600535.SH)主要从事中药及化学药产品的研发、制造及分销,为在现代中药发展方面的领先企业之一。季洪昌为保健专家及专业投资者。在医院、医药及保健行业有超过十年工作经验,拥有超过三家从事医疗科技、医药及保健信息与咨询业务的中国公司。 小结 港股打新潮来袭,如何在有限的资金之下甄选优质的标的?热门领域例如今年火爆的医药板块,容易受到资本界的关注。而面对6股齐发的医药新股接踵而至,“-B”类公司以其拥有独特的研发能力,也正在成为投资界的“香饽饽”。 对于永泰生物而言,所处的赛道优质并且标的稀缺。按照公司的进度来看,公司明年就将开始提交上市申请,商业化进程也在同步进行,相比起有些“-B”类公司产品获批遥遥无期,投资等待时间相对较短。 从长期来看,在人口老龄化时代之下,细胞疗法作为新一代生物治疗手段,在近5年已经得到飞速发展,未来伴随着政策扶持之下获批上市速度加快。参考新兴生物科技公司研发获批上市后的飞天涨幅,永泰生物手握重磅产品,未来值得期待与关注。
启明创投投资企业北京神州细胞生物技术集团股份公司(下称“神州细胞”)于今日(6月22日)成功登陆科创板。神州细胞(688520.SH)发行价格为每股25.64元,开盘价85元/股,市值370.04亿元。继石头科技(688169.SH)、三友医疗(688085.SH)成功上市后,这是年内启明创投第三家投资企业登陆科创板。启明创投于2017年领投了神州细胞的A轮融资。神州细胞创立于2007年,专注于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和疫苗等生物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生物药的创新型生物制药研发企业。经过十多年的生物制药技术积累和创新,神州细胞已建立覆盖生物药研发和生产全链条的高效率、高通量技术平台,并自主研发了多样化及具有特色的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疫苗等生物药产品管线。截至2020年5月15日,神州细胞拥有的23个药物研发产品管线中,包括21个创新药和2个生物类似药,其中2个产品上市申请获受理,6个产品获准进入临床研究阶段,6个品种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9个品种进入成药性评价阶段。此外,神州细胞还有多个靶点的药物处于候选药物发现和确认阶段,全部品种均为公司自主独立研发,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商业化权益。神州细胞还储备了涵盖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和细胞治疗等多类别、丰富的早期候选药物产品管线,可以持续不断地推出创新品种进入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根据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的预测,神州细胞所处的生物药市场增长迅速。全球生物药市场预计将从2018年的2618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402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接近9.0%。而国内生物药市场随着经济增长及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将从2018年的2622亿元增至2023年的641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接近19.6%。
投资就像赛车,“好赛道、好赛车、好车手”,已经成为了众多投资者挑选股票的三要素,同理,这也适合如今火爆的港股打新热潮。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赛道才能称得上“好赛道”?如何来评判这个“好”?标准是什么? 我们以即将招股的“细胞治疗第一股”永泰生物为例,来探讨在今年未盈利生物制药上市首日平均涨幅高达33.62%的这个“-B”赛道上,能否再创佳绩。 好赛道:细胞疗法,肿瘤治疗的下一代疗法 当癌细胞在人的体内循环的时候,T细胞可以找到其表面的异常信息,然后锁定并摧毁它们。但是癌细胞非常善于伪装,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伪装成正常细胞,从而躲避T细胞的监视。 细胞疗法则可以帮助T细胞正确识别并摧毁癌细胞。为此,首先需要从患者的血液中提取T细胞,并进行特定的基因修饰,增强其攻击和杀死癌细胞的能力。然后将修饰后的T细胞大量培养,并注射回患者体内。一旦进入患者体内,这些经过重新设计的T细胞会继续繁殖并监视体内的癌细胞,并将其摧毁。这种疗法可以极大的增强患者免疫系统的抗癌能力。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的细胞免疫治疗市场规模预计于2021年至2023年由人民币13亿元升至人民币10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81.5%,并预计于2030年达人民币584亿元,2023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8.3%。 从政策态度上来看,目前国内细胞免疫治疗已获得国家大力支持。2016 年,“魏则西事件”轰动全国,其中涉及的莆田系干细胞治疗饱受争议。全国的细胞免疫研究工作都处于停滞或缓慢状态。 2016 年 12 月中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对外发布了《细胞制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为国内细胞治疗行业制定了详细的一般性与通用性指导原则。2017年,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通过《临床急需药品有条件批准上市》规定,允许市场紧缺药物在确证性临床试验前有条件批准上市,此后,国家也一直在完善免疫细胞治疗方面的政策,为行业未来重新起航保驾护航。 永泰生物则成为“魏则西”事件后,中国首家拿到CFDA临床试验IND的细胞免疫治疗企业,也是中国首家完成了完整临床前研究并完成申报的细胞免疫治疗企业。 细胞免疫治疗企业从2016年开始进入药物监管范围,而药物监管对临床的要求更高、企业的壁垒更强,一旦获批上市,领先企业的市场独占优势更为凸显。 图表一:中国细胞免疫治疗法规演变史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格隆汇整理 好赛车:18A章程后“细胞治疗第一股” 好赛道之下必然孕育出不少大牛股。曾在ASH(美国血液学协会)上被称为“黑马”的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HK),近期也将其子公司传奇生物(LEGN.US)分拆美国上市,上市首日便取得60.87%的涨幅。 而我们要讨论的永泰生物,则是将成为港交所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类公司上市后,首家以细胞免疫治疗产品为核心研发的生物公司,将成为好赛道之下难得的稀缺标的。 从公司的研发产品管线来看,永泰生物共计拥有10项在研产品,包括EAL®产品,CAR-T细胞系列药物和TCR-T细胞系列药物。其中,进展最快的是用于治疗肝癌(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EAL®进入临床II期试验。在研产品所覆盖的适应症,不仅有传统细胞治疗作用的血液瘤领域,还有其他同业难以攻克的以肝癌、胃癌等为代表的实体瘤领域。 图表二:在研产品管线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格隆汇整理 EAL®:中国首款且唯一获准进入实体瘤治疗的临床II期试验 肝癌,指来源于肝脏的恶性细胞于肝脏生长及扩散,我国肝癌人数约占全球的55%。肝癌已经成为中国最常见以及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中国肝癌病例数目由 2014 年的 360,100宗上升至 2018 年的 400,200 宗,复合年增长率达 2.7%,预期于 2030 年时达 526,000 宗。 然而,目前市面仅存2种药物,肝癌药物极其稀缺,治疗效果差。最常推荐的药物(如索拉非尼和 乐伐替尼),临床适应症为晚期肝癌,从临床数据上来看,普遍存在治疗效果差,副作用大等明显弊端。 图表三:目前肝癌有效药物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格隆汇整理 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显示,早期肝癌的 5 年生存率约为 60.0%,明显高于晚期肝癌(3%)。然而,60-70%的早期肝癌患者可能在 5 年内复发。复发可在肝切除后 2 个月内发生,而大多数复发发生在 1–2 年之间。因此,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并在肝切除术后接受治疗以防止复发相当重要。 永泰生物的核心产品EAL®主要适应症就是针对肝癌术后复发来进行治疗。 从药物机理上来看,EAL®产品为活化的自体淋巴细胞(AAL),旨在通过体外活化,扩增患者 CD8+杀伤性T细胞克服该等免疫抑制机制。相较于其他治疗方式,EAL®主要优势有:(1)T细胞活性及数量高;(2)副作用低;(3)多靶点杀灭肿瘤细胞;(4)作用范围广泛;(5)恢复正常免疫功能。 图表四:EAL®肿瘤杀伤机制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格隆汇整理 从竞争情况上来看,永泰生物研发进程快,存在至少3年以上时间壁垒。截止2020年4月,中国尚未有上市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共计有15个细胞免疫治疗产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其中13个产品用于治疗血液癌症,有且仅有两种用于治疗实体瘤的产品,即永泰生物的EAL®以及科济制药。与EAL®不同的是,因为其针对的患者群体(不符合肝切除条件的晚期HCC患者)有别于EAL®(已进行肝切除的早期HCC患者)。 换言之,从研发进程上来看,永泰生物领先于其他同业,并且在具备有条件上市资格的情况下,已经领先行业至少3年的研发周期。受政策专项支持下,EAL®的临床II/III期试验同步进行,预计2020年下半年完成全部患者入组,2021年上半年公司将会申请产品有条件批准上市。 图表五:中国已提交NDA或正处于临床试验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 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格隆汇整理 成熟靶点+新治疗方法确保后续管线研发 公司的研发平台具备血液瘤和实体瘤全管线能力。除了EAL®外,公司的CAR-T-19预计2020年内开始临床试验,aT19作为公司另一核心产品在辅助CAR-T治疗上也有创新性的进步采用适当的免疫细胞和免疫途径, 可以在体内有效诱导肿瘤抗原特异性记忆T细胞的长期存活, 从而较大程地降低小鼠肿瘤复发率。 具体而言,永泰的NY-ESO-1TCR-T、CAR-T-19-DNA及aT19在研产品已经完成药效学研究,目标於2020年底前进入临床试验。 好车手:知名上市公司股东持续加码,跑马圈地商业化加速 技术研发、实现获批上市是18A生物制药企业的第一步,更为关键的第二步是从研发阶段到商业化阶段,这个过程是公司收入、利润爆发式增长的阶段,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着公司市值的大幅提升。 商业化的重点是股东能力、生产能力、线下渠道拓展等,形成一个整体的商业循环和产业链条,才能够在竞争对手获批之前,更快、更高效的占据市场。 由于中国医药服务的区域性、渠道的特殊性、核心资源集聚的特点,因此在医药行业的商业化阶段,产业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贡献和协调程度,要远高于普通的财务投资者。 强大的股东背景助力公司的商业化推进。根据公司招股书显示,公司此次上已经拥有多家知名上市公司的支持,包括天士力(600535.SH)以及新开源(300109.SZ)。此外,公司也获得了大湾区产业基金的大力支持,未来公司有望借助知名股东的营销网络以及医疗资源开展产品商业化。 其中,天士力(600535.SH)主要以大健康产业为主线,以制药业为中心,涵盖科研、种植、生产、营销等领域,拥有完整的医药销售模式,这将为未来永泰生物商业化销售提供有效助力。 新开源(300109.SZ)主要业务包括精准医疗业务,以基因测序为主要技术平台的肿瘤早期筛查、妇女疾病的分子诊断、个体化医疗服务等。肿瘤早期筛查业务配合永泰生物的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将会形成协同,打造完整产业闭环。 大湾区产业基金作为永泰生物的重要股东,笔者了解到,大湾区产业基金中的LP包括华润集团。华润集团在大健康领域的主要业务布局有:华润医药(3320.HK)、华润健康、华润医疗(1515.HK)。一系列同业知名股东背书,看中的也是永泰生物硬核技术以及未来强大的商业化能力。 图表六:公司上市后企业架构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格隆汇整理 从商业化客户拓展方面,公司正在全国顶级肿瘤医院跑马圈地,筑起行业壁垒,具有先发优势。 具体来看,核心产品EAL®的临床试验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根据公司资料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2月,公司已获得14家研究中心的伦理批件,均为国内顶级三甲医院。其中,公司已与协和医院、301医院、北大人民医院等11家全国顶级三甲医院开展EAL®的临床试验(全国可以做肝癌手术的医院不超过50家),未来将可以直接转化为临床销售医院。 值得关注的是,通常而言,针对同种产品一般医院只会与一家公司合作,这对于国内唯一进入临床II期的治疗实体瘤的永泰生物而言,意味着在与各大三甲医院建立合作之日起,就开始建立行业护城河,高筑壁垒。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上市公司融资用途,公司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建立生产和研发中心,服务于中国核心三大城市群的患者,预计在2021年能够实现公司生产和服务能力的大幅提升。 图表七:公司获得国内三甲医院伦理批件名单 数据来源:公司资料,格隆汇整理 如果与海外已上市的公司相比,公司未来商业化后的销售情况或许更加直观明了。 目前,与EAL®的技术相类似的有日本与韩国,我们以对标韩国的上市公司Green Cross Cell为例进行探讨。2007年,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使用Green Cross Cell的Immuncell- LCTM产品,进行预防肝癌复发的临床III期试验随后获批上市。 从临床数据上来看,永泰生物的EAL®从无复发生存率和安全性的临床数据优于Immuncell- LCTM。其中,EAL®12个无复发生存率为84.16%,高于Immuncell- LCTM的79.9%。EAL®严重不良事件率为2.08%,远低于Immuncell- LCTM的7.8%。 从估值角度来看,韩国Immuncell- LCTM上市后每次注射5000美元,每个试剂包括16次注射,换言之,每位患者的试剂价格为8000美元。自Immuncell- LCTM获批上市后,公司股价也在随着公司业绩提升不断走高。仅2018年,公司净利润139.36亿韩元,同比增长1841.36%,截止2020年6月22日收盘,Green Cross Cell市值5207.8亿韩元(约30.35亿人民币)。 值得关注的是,韩国与中国的肝癌患者人数并非同等级别,我国患肝癌人数几乎是韩国的20倍左右。倘若永泰生物的EAL®获批上市,将在肝癌领域最起码5年以上难以出现同类的竞争对手,外加公司在研产品正在扩大适应症到肺癌、结直肠癌等领域,上市后的市场空间将远高于韩国。 图表八:韩国上市公司 Green Cross Cell股价走势 数据来源:英为财情,格隆汇整理 小结 何为好的赛道?就是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保证领头企业拥有足够的优势。超500亿的中国细胞治疗市场空间,肝癌患病率高、存活率低背后的治疗药品现状亟待改善,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特批将可以有条件上市,这些都将成为永泰生物好的成长环境。 赛车就是公司,好的公司拥有3年-5年的领先优势,地位不能轻易撼动。在这一点,永泰是优质的标的选择,相比起同类企业,研发进展快,且作用于范围更广的实体瘤领域。 车手就是管理层,稳固的管理层以及拥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才能带领公司走的长远。从公司股东的配置来看,未来公司的商业化能力也将十分强劲,值得期待。
6月22日,神州细胞将正式登陆科创板。这家成立18载,尽管至今尚未盈利,但估值却高达110亿元的生物制药公司,到底藏着什么“高科技”?“真正的高科技领域,不是靠故事,不是靠数量,一定是靠技术。”神州细胞董事长、总经理谢良志对记者说。据了解,神州细胞目前已能够独立进行靶点评估、机制研究及验证,并且在临床药品筛选、功能学验证及开发生物药等关键步骤中具有较强的能力。在公司拥有的23个药物研发产品管线中,21个为创新药物,2个为临床需求大的生物类似药。全部品种均为公司自主独立研发,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商业化权益。同时,公司已经具备研发技术产业化能力,7个品种已获得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创业:在新药研发领域上下求索1991年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进入世界生物工程技术泰斗王义翘教授的实验室,1996年加入美国知名药企默克公司,从事病毒疫苗的研发工作。在美国学习和工作12年后,谢良志于2002年回国。回国后,谢良志成立了神州细胞,在生物制药领域开始了他艰辛的创业历程。从事该行业多年的谢良志明白,生物医药不是一个短平快、能弯道超车的行业。他做好了心理准备,下决心放弃挣快钱,但创新远比他想象的还要艰难。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每天吃两顿饭,睡眠五到六个小时,剩下的时间用谢良志的话来说就是“能工作就工作”。或许是因为真正热爱,他并不觉得漫长。创业多年,谢良志的工作、生活习惯依旧未变。工作人员都说,他是个“典型的科学家背景的企业家”。创业是艰难的。神州细胞在招股书中写道:“截至2020年5月15日,发行人尚无产品获得药品注册批件,亦未实现任何药品销售收入。”这家成立18年的企业,至今仍在新药研发领域上下求索。谢良志却依然自豪地告诉记者,自成立以来,神州细胞就坚持通过生命科学和工程技术创新,建立具有领先技术水平和成本优势的生物药研发和生产技术平台,解决新药研发和生产中的技术断点和瓶颈,为全球患者提供高质量并在经济成本方面可被大众承担的生物药,以提高我国和发展中国家患者对高端生物药的可及性。“不做Me-too,要做就做Best-in-Class或者Me-better。”坚持研发创新生物药产品的神州细胞,历年来获得了多家专业投资机构的认可,并获得多轮融资。回顾18年的创业历程,谢良志坦言“艰苦、漫长”,“但静下心来打基础,今天来看,不是坏事。”截至2020年5月15日,在公司拥有的23个药物研发产品管线中,21个为创新药物,2个为临床需求大的生物类似药。另外,还有多个靶点的药物处于候选药物发现和确认阶段。同时,公司按照GMP标准建立了可实现商业化生产的动物细胞培养生产线,多个品种已获得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坚持:专注做百姓最需要的药品“我们做有价值的创新,不单纯为了创新而创新。”那么,谢良志眼中的价值是如何体现的?“品种上,我们选的时候是看临床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可及性是否得到满足,疾病是否得到了最好的治疗,能否开发出更好的药。”谢良志说,自己不太关注在研产品竞争品种的数量,更注重这些品种是否能解决问题,再根据临床需求决定是否研发,从而控制风险。“以血友病来说,2018年,中国血友病患者有14万,其中85%都为甲型血友病。八因子是这类患者的特效药和必备药,一旦用药不够,病人将会出血难止、疼痛难忍,甚至有残疾、死亡的风险。但这样的救命药,因为工艺复杂、生产难度高,全球几十个厂家加起来只能满足千分之五的患者。而且,这类药极其昂贵。”谢良志谈到,受限于甲型血友病为罕见病,以及产品供应、价格和支付能力等原因,目前国内凝血八因子市场规模远不及预期。据悉,神州细胞自主研发的重组凝血八因子蛋白产品SCT800产品的首轮上市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为我国首个提交上市申请的国产重组凝血八因子产品。同时,神州细胞正在进行SCT800产品的儿童、成人及青少年预防治疗III期临床研究,并正在开展SCT800产品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准备工作。招股书显示,目前神州细胞针对SCT800的生产线已达到每年最高100亿IU。“我们把每个环节优化到极致,不用特别大的投资,利用工程技术和产业化的优势,解决可及化的问题。”谢良志介绍,药品一经获批,即可投入生产,以更低的成本满足大量患者的需求。尽管专注做百姓最需要的药品,但也要选择“高门槛”,这是谢良志作为科学家的坚持和骄傲。HPV病毒是引起宫颈癌的元凶,HPV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能预防癌症的疫苗。目前,全球已上市的HPV疫苗包括多家企业的2价疫苗,以及默克4价疫苗、9价疫苗。神州细胞目前在研的SCT1000是14价HPV疫苗,涵括了WHO公布的全部12个高危致癌病毒亚型,以及2个针对尖锐湿疣的亚型,能预防超过96%的宫颈癌和90%的尖锐湿疣。经过十几年的临床前开发,目前神州细胞已获得SCT1000产品的临床试验批件,并正在开展I/II期临床研究准备工作,该产品为独家已获准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14价HPV疫苗。“价数越高,生产成本和难度、复杂度也越高,挑战性非常大。”谢良志解释称。野心:让高端药物走向国际市场“我们的很多产品,包括重组八因子、14价疫苗,在世界范围内均极具竞争实力。投资不是投机,投资要看长线,做投资决策的时候要看技术能力。”谢良志说。据招股书显示,神州生物自主建立了从靶点蛋白筛选到候选药物的全套创新生物药发现上游技术平台体系,还建立了CHO细胞和昆虫细胞的高效表达体系和生产工艺技术平台,可满足不同分子量大小、不同糖基化修饰蛋白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抗体片段药物、病毒样颗粒疫苗等生物药产业化需求。依托核心技术,神州细胞独立或牵头承担了29项与公司创新药研发技术或业务相关的重大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全人源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的临床前研究、制备抗体和融合蛋白药物的动物细胞大规模高密度流加培养关键技术等项目。谢良志觉得,尽管走过了18年,神州细胞才刚刚开始,中国的生物医药也刚刚启程。“让科研成果能够变成药”是他未变的初心,也是他坚持的动力,他还有更大的野心——使中国制造的高端药物走向国际市场。“全球的合作在科技创新生物医药领域是尤其重要的。这是一件公益性的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合作。跨国公司希望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也需要走出去。”按照谢良志的规划,未来神州细胞将继续聚焦临床需求,并不断努力保持技术上的竞争优势,在解决国内老百姓的切实问题后,再慢慢走出国门。“这个时间不会太长,5到10年。”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把人类医学的发展拽入了大众的视野。 当相对滞后的抗体检测(感染后数日至数周产生)、抗原检测(初期含量较低)无法满足狙击病毒的需要时,核酸检测试剂盒被用于新冠病毒感染确诊,疫情持续一个月后,检测时间也被缩短到了1.5个小时。 1月底,美国的一例重症患者在被实施瑞德西韦同情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这款仍处于临床实验阶段的药物被认为有治愈新冠肺炎的可能。 在过去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医疗行业的发展,为人类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原本被认为不可战胜的疾病,而其中最旷日持久又艰难的一场是与癌症(恶性肿瘤)的战争,最被予以厚望的利器则是免疫疗法。 在“治愈癌症”这一宏大目标的吸引下,有志于此的生物科技企业投入了免疫治疗的战役中,中国生物科技服务也在其列,其子公司上海隆耀生物就以T细胞免疫治疗为主要方向。 免疫调控点阻断剂采用了给免疫系统“松刹车”的原理,而CAR-T细胞免疫治疗则是为免疫系统加了一脚油门并预装了一套雷达导航系统。 2019年10月,中国生物科技服务控股有限公司(08037.HK)发布公告,其新一代CD20靶向的自体CAR-T临床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4例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回输细胞并进行28天的临床评估后,未发生严重细胞因子风暴和神经毒副作用,其中1例得到完全缓解,2例肿瘤病灶明显缩小,还有1例在回输21天后无疾病进展。 相比上一代CD19靶点,CD20靶点所独有的信号传导结构和隆耀的CAR结构设计,使得新型CD20靶向CAR-T在病人外周血中显示出较强的扩增能力,这也意味着该项疗法有望克服实体肿瘤中CAR-T细胞扩增难的挑战。 一、CAR-T治疗往事 与抗击病毒的外部战争不同,免疫治疗打的是一场内部战争,癌细胞之所以难以战胜,因为它本身就是自体的基因突变,往往被免疫系统识别为“自己人”。 传统的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都不可避免地会杀伤病人的健康细胞,因为化学药物、放射线不具备识别癌细胞的能力。 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有两个思路,一个是用免疫抑制解除,活化病人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识别癌细胞并进行攻击;另一个方向则是给免疫细胞(T细胞)插入嵌合抗原受体(CAR),使其能够识别肿瘤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增殖后输回患者体内。 免疫抑制解除的策略,目前最广为人知的是广谱抗癌药PD-1/PD-L1单抗,其适用范围极广,包括但不限于胃癌、食管癌、小细胞肺癌等大适应症,刚一上市就受到了临床医学界和资本市场的欢迎。 相较之下,CAR-T免疫疗法的成名之路却十分坎坷。 2012年,国际制药巨头诺华公司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达成合作协议,开发后者用于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疗的相关CAR-T疗法。当时,30位重症患者接受了CAR-T治疗,其中27位的癌细胞在治疗后完全消失,半年后复查也未发现任何癌细胞,这一结果令全球医疗界震惊。 但参与治疗的患者中,有的出现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甚至高烧到长时间昏迷不醒,也让一战成名的CAR-T被打上了风险大、副作用大的烙印。 除了可能的神经毒性和免疫副作用之外,CAR-T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价格高昂,因为CAR-T需要从患者身体中分离免疫T细胞,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改造,所以每一次治疗都是定制化的,也就导致价格高企不下。 2017年8月,美国FDA批准了来自诺华的全球首个CAR-T疗法Kymriah,定价为47.5万美元,其后两个月获批的CAR-T疗法Yescarta,定价为37.3万美元。 另外,目前CAR-T疗法的临床成功主要适用于液体瘤的治疗,而对于以异质性为显著特征的实体瘤束手无策,然而全球约90%的癌症病例都是实体瘤。 所以尽管成功治愈过癌症患者,CAR-T细胞免疫疗法却背负着价格高昂、副作用大、适应症窄的负担,极少有患者能够使用,而有限的临床数据也反过来制约了这一疗法的发展。 二、志在攻克实体瘤 为了打破僵局,包括中国生物科技服务在内的企业开始研究通用型CAR-T疗法,目前CD19UCAR-T、CD20UCAR-T均已进入Pre-IND阶段。 通用型CAR-T疗法改造所需的免疫T细胞不再需要由患者提供,而是对异体T细胞进行提前制备,随时供给患者。这样一来,治疗不会受到患者自身免疫细胞质量的影响,且治疗价格也会明显降低。 中国生物科技服务首席科学家杨选明教授告诉格隆汇,“通用型CAR-T技术路线上的企业有不少,但发展思路都基本一致,提高疗法的通用性,避免免疫排斥,另外再加上一个安全开关。未来临床使用规模扩大后,整个产业的配套设施成本也会下降,一个疗程定价在10万元以内是完全有可能的。” 为了与其他对手实现差异化竞争,中国生物科技服务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实体瘤相关的疗法上,在研的10项产品中,有7项针对的适应症属于实体瘤,攻克重点包括过去几无突破的“癌症之王”胰腺癌。 要将CAR-T疗法用于实体瘤,需要克服更多难题。2019年12月,外媒有消息称诺华也将暂时放弃集团内部对实体肿瘤领域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研究计划,后被其公开否认。 杨教授告诉格隆汇:“诺华内部可能也保持着一种观望和等待的心态,这是CAR-T在实体瘤领域的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早期大家受到血液瘤疗效的鼓舞,很多企业就试图用类似的策略去攻克实体瘤,把靶向的部分换了,但信号传导还是用以前的结构,但实际上实体瘤和血液瘤在靶点、肿瘤微环境和异质性方面都有很大差异,这就导致当前CAR-T治疗实体瘤所取得的临床数据都不太理想。” 为了攻克实体瘤的挑战,中国生物科技服务对CAR-T疗法进行了改良。“我们很早就在布局实体瘤治疗,系统性设计了优化T细胞功能的关键信号通路的近80种CAR结构,去筛选能适用于实体肿瘤的新型CAR结构,其中一些已经在小鼠模型验证了安全性和有效性,很快会有临床数据出来。最困难的部分就是最初的设计,首先你的设计从原理要具有先进性和系统性,其次是要有要扎实的体外筛选平台和体内验证模型。我们采用了两种思路,一种是基于先验知识的半系统性筛选,另一种是基于全基因组的无偏见筛选方法。目前我们通过这两种方法,已经筛选出一批有潜力的新型CAR结构。” (图为中国生物科技服务首席科学家杨选明教授) 目前,中国生物科技服务进展最快的实体瘤疗法是MSC-LIGHT(一种表达人源免疫刺激因子LIGHT的间充质干细胞),该项目预计将在2020下半年申报美国和中国的IND,目前已在终末期患者中得到初步验证,有望破解CAR-T实体瘤治疗中免疫细胞浸润难的挑战。 此外,在市面上已有产品的血液瘤领域,中国生物科技服务也在研发Me-Better的产品,对于CD20靶点,采取增强型CART-OX40结构,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 中国生物科技服务董事会主席刘小林对此很有信心,“技术上我们属于第一梯队,针对液体瘤的第一代疗法用的都是CD19靶点,我们用的是CD20靶点和CAR-T-OX40增强型CAR结构,临床病患观察28天后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非常高。针对实体瘤的第一代CAR-T多数采用了和液体瘤类似的CAR设计,但是治疗实体瘤要增强免疫细胞的浸润性和靶向性,还要加强攻击性,所以联合治疗技术是方案” 在实体瘤领域,刘小林认为中国生物科技服务也选择了最有突破价值的适应症,“实体瘤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PD-1免疫抑制剂只能解决不足30%的问题。我们针对的第一个实体瘤是脑胶质瘤,这就要解决血脑屏障的问题,如果能顺利通过血脑屏障,就有望治疗其他脑部的癌症。第二个是消化系统实体瘤,尤其是胰腺癌(因附近关键脏器较多、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而被认为是癌中之王),如果攻克的话会产生比较轰动的效应。” “目前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试验的结果,都让我们非常振奋。” 三、中美双报组合拳 众所周知,药物研发的成本非常高昂,有“十年十亿美金”之说,且仍在不断攀升。 对于中国生物科技服务而言,尽管与医疗机构进行合作产生了一定的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服务收入,但要覆盖研发成本仍是杯水车薪,此时检测业务就成了公司主要的现金流来源。 2019年前三季度,其医学实验室检测及健康检查服务收入4005.9万港元,占总收入的93.77%,该项业务与免疫细胞治疗形成了协同效应。刘小林提到,“肿瘤检测业务是我们的基础,也是我们稳定的现金流来源。患者在检测确诊后希望我们帮忙找合适的医生,所以我们一直与临床专家联系非常紧密。但有些疾病利用传统的放、化疗根本不能解决问题,这些医生看到自己的重症患者无药可医也是很绝望的,一些愿意尝试CAR-T疗法的病人就会加入我们的临床试验。” 此外,在项目的申报上,中国生物科技服务也有一套中美双报、区域差异的组合拳。 中国生物科技服务首席医学官、董事会联席主席姚毅教授原是美国FDA基因与细胞治疗部高级资深评审主任,曾获得过美国FDA该领域的第一个终身成就奖,于2019年5月加入中国生物科技服务。凭借多年的细胞治疗审批经验,姚教授判断,“中国的药品审批一直非常谨慎,但如果是在美国已经获批的药物,就相对容易通过国内的审批。所以我们会进行‘美中双报’,先FDA后NMPA。” (图为中国生物科技服务首席医学官、董事会联席主席姚毅教授) 在这样的药品审批背景下,中国生物科技服务也为不同市场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战略。在刘小林看来,“美国医药企业对无形资产的定价比国内高很多,药品定价的空间也比较大,所以在海外拿到临床批文后,我们会一次性授权给其他药厂。但在大中华区的申报完成后,我们会自主生产并销售。因为国内的患者基数比较大,市场比较大,我们需要成熟的产品证明疗法的有效性并提供长期的现金流,过程中我们也能建立起完整的生产、销售团队,给以后的产品打通一条路。另外,持有和销售产品的医药企业能获得比研发企业更高的估值溢价。” 目前,全球已有数家企业的CAR-T疗法已获批进入临床试验,包括金斯瑞(南京传奇)、药明巨诺、恒润达生、Cellectis等,甚至药品进入受理阶段都会令其估值大涨,也印证了资本市场对该疗法的认可。 在杨教授看来,不同企业侧重的适应症各有不同,仍有大量待开发的新品种,后发企业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全世界众多科学家都在推动这一疗法的发展,预计五年之内实体肿瘤的CAR-T或TCR-T的临床治疗会实现突破,但这不是一家独大的血液瘤时代了,实体瘤市场更大、靶点更多元,没有一个企业能把市场全部吃下,所以实体瘤时代能成就更多的企业。” 而对于中国生物科技服务而言,无论是突破通用CAR-T,还是攻克实体瘤,未来都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5月31日,北京神州细胞生物技术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神州细胞”)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显示,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为5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1.49%。 本次发行初始战略配售发行数量为250万股,占发行数量的5%。最终战略配售数量与初始战略配售数量的差额将根据回拨机制规定的原则进行回拨。回拨机制启动前,网下初始发行数量为3800万股,占扣除初始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80%,占发行数量的76%;网上初始发行数量为950万股,占扣除初始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20%,占发行数量的19%。 根据公告,本次发行采用向战略投资者定向配售、网下向符合条件的网下投资者询价配售与网上向持有上海市场非限售A股股份和非限售存托凭证市值的社会公众投资者定价发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网下发行对象为经中国证券业协会注册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及符合一定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初步询价期间为2020年6月4日(T-3日)的9:30-15:00。网下发行申购日与网上申购日同为2020年6月9日(T日),其中,网下申购时间为9:30-15:00,网上申购时间为9:30-11:30,13:00-15:00。 招股书显示,神州细胞专注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遗传病等多个治疗和预防领域的生物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已建立覆盖生物药研发和生产全链条的高效率、高通量技术平台,并自主研发了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疫苗等生物药产品管线。 经过长达近18年的努力,神州细胞在发现及研发创新药的领域拥有较强的能力。截至2020年5月15日,公司拥有的23个药物研发产品管线中,其中有21个为创新药物,2个为临床需求大的生物类似药。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自主研发的14价HPV疫苗已获得临床试验批件并正在开展I/II期临床研究准备工作,该产品为独家已获准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14价HPV疫苗。 近来来,神州细胞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产品管线的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根据招股书披露,公司2017年度、2018年度及2019年度,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89亿元、4.35亿元及5.16亿元。根据现有研发计划,公司预计未来三年(2020年至2022年期间)需发生研发投入13.8亿元至18亿元。 根据公告,神州细胞本次拟科创板上市是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本次拟申请公开发行5000万股A股普通股,实际募集资金金额将由最终确定的发行价格决定。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临床研究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编辑 张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