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示范区朋友圈又“扩圈”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朋友圈又在扩圈。 12月25日,党建引领省属企业与苏州吴江区合作共建一体化示范区现场会召开。会上,37家江苏省属国有企业与25个吴江基层党组织携手共建,共建双方34个合作项目正式签约,涉及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项目招引、金融资本合作、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打造、文旅项目开发等各个方面,预期可以实现项目金额数十亿元。 这次合作有个孕育的过程。2019年7月至今,先后有两批共24个江苏省级机关的41个党组织与吴江45家重点民营企业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今年11月11日,江苏省属企业与一体化示范区吴江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洽谈会在南京召开,江苏省国信集团等40余家省属企业与吴江区各区镇板块、区属国企、重点民营企业的党组织就合作意向交换了意见。会后,意向双方纷纷“单线联系”“走亲访友”,各省属企业先后派人到吴江实地走访调研,并就结对项目进行精准对接。 记者了解到,这一合作模式借鉴了一体化示范区开发者大会和开发者联盟的经验和做法。“江苏省属企业是有意愿、有能力参与示范区建设的市场机构,它们既是行业领导者,也正成为示范区建设的利益相关者。”吴江相关人士解释说,参照开发者联盟的模式,吴江区创新以党建为媒,把自己作为“被开发者”,连接省属优质国资国企作为“开发者”。 从成立之初,示范区的建设就强调凝聚各方力量,充分调动发挥市场作用,实现业界共治,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成立开发者联盟。今年8月25日,在执委会的牵头组织下,中国三峡集团、中金公司、中美绿色基金、华为、阿里巴巴、中新集团等12家机构作为创始成员共同发起成立了示范区开发者联盟,包括5家企业、2家基金/投行、2家专业机构、2所高校、1家央媒,其中沪苏浙的龙头企业各有1家,另有2家来自长三角以外的地区,还有7家创始成员是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10月30日,13家单位作为新成员加入开发者联盟。 在今年8月的开发者大会上,来自市场的力量备受关注。大会由中国三峡集团、阿里巴巴、华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城投、普华永道、中美绿色基金、中新集团等8家机构共同承办。参会者有政府部门相关领导,还有高科技企业、规划设计公司、金融机构、高端智库、高校和研究院所负责人等。这些合作让示范区吸引了各类市场主体、专业机构,通过业界共治形式,为示范区建设赋能助力。 以平台化模式加强市场参与度,开启区域一体化发展各主体参与模式的先河,成为示范区打造新型治理模式的有益探索。记者了解到,吴江在吸引“开发者”上有着先天优势。吴江区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8位,形成了丝绸纺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光电通信四大主导产业。此前吴江已启动“创二代”薪火工程,致力于锻造“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优秀“创二代”民营企业家。
近日,江苏苏州吴江区交出前三季度区域经济运行“成绩单”,一串数字颇为亮眼:1月份至9月份吴江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7亿元,同比增长6.5%,工业投资166亿元,同比增长17.2%,实际使用外资7.58亿美元,同比增长127.4%。 “我们在江苏省率先举行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及时出台‘吴惠18条’等惠企政策,累计兑现112.1亿元各类优惠政策,减免社保10.7亿元,确保经济运行质效提升。”吴江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从年初至今,吴江区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全力以赴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项目建设成效明显,示范区形象加速展现。 产业项目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吴江区梳理排定示范区建设年度重点工作143项,其中136项取得实质性进展。京东方创新中心、恒力国际新材料产业园、中车绿地长三角绿色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区等项目签约,总投资1346.8亿元的102个项目集中开工。 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创新上,加快推动城市和产业双优融合更新,探索存量转型路径;携手青浦、嘉善打造“C位长安”政法协同品牌;积极承接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溢出效应。吴江区正在推进14项重点改革任务,积极把示范区“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强化生态共保方面,吴江区制定实施了太浦河“沪湖蓝带”计划、“联合河长制”,加快推进美丽湖泊群、大运河文化带、太湖百里风光带等生态工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比例同比提高11.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吴江区还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6月份正式开工建设沪苏湖铁路,年内开工通苏嘉甬铁路,加快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 深化教育、医疗、政务、文旅等方面合作,成立长三角基础教育一体化江苏研究中心,合作共建上海—吴江医疗卫生数据共享信息化平台、“云链通”产业供需平台、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专窗各区镇全覆盖,建立运行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体系。 “示范区建设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吴江区委书记李铭表示,吴江将作好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深化改革开放中的“先遣队”和开放再出发的“排头兵”,全力当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江苏窗口、苏州窗口。
9月28日下午,中国海南自由贸易港琼港澳服务业合作示范区揭牌仪式在海口观澜湖旅游园区举行。 设立琼港澳服务业合作示范区,旨在对接“港澳所长”和“海南所需”,加深琼港澳服务业对接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动发展,推进“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该示范区位于海口观澜湖旅游园区北部的观澜湖新城板块和电影公社板块,可用于招商引资和产业聚集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目前,两大板块均已建成,可直接进行产业及要素资源导入。 下一步,琼港澳服务合作示范区将加快促进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资源、人才、活动等要素的聚集,计划到2025年,基本完成产业布局和招商,成为落实海南自贸港政策早期安排、形成早期收获的展示区和示范区;到2035年,进一步推进琼港澳三地规则衔接和制度对接,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高标准发展的样板区,制度集成创新的先行区;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贸港的标杆性开放高地和地标性特色园区。 据悉,作为琼港澳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先行项目,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老北京街也于当日开街。 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肖杰出席揭牌仪式。
吉林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揭牌 深化与宁波海洋产业对接 10日,在吉林省珲春市,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揭牌。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成立后,将成为吉林省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平台,同时进一步加深与浙江省宁波市海洋产业发展对接。 会议宣读了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关于同意设立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联合复函。宁波舟山港与珲春市政府围绕“珲春—扎鲁比诺—宁波”航线常态化运行,进行了深入对接。 根据发展规划,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成立后,将着力打造成图们江区域海洋产业集聚中心、港航物流集散中心、临港产业制造中心、跨境国际贸易中心和对外开放合作中心,同时推动示范区与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中部城市群相互支撑,加强与浙江省特别是宁波市的对口合作。 近年来,吉林省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发挥珲春近海的区位优势,已经开通“珲春—扎鲁比诺—宁波”航线。随着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成立,吉林作为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的地位作用将进一步凸显。(记者邵美琦)
在今天(11日)举行的2020中关村论坛新闻发布会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工作专班负责人孔磊表示,北京将建设全球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 孔磊表示,自动驾驶是当前世界各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也是北京市高精尖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北京市在管理政策创新、道路开放里程、产业生态建设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随着国家新基建推进和国务院对北京市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的正式批复,北京市拟在前期领先的工作基础上,瞄准L4级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规模化运行,统筹“车、路、云、网、图”等各类优质要素资源,规划建设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的建设目标是支持L4级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的规模化运行,向下兼容低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运营和车联网应用场景实现,引导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上采用车路云一体化解决方案,改变众多企业被动选择单车智能的现实局面,实现技术引领,推进技术进步。在建设原则上,示范区建设采用“底层打通、全网融合、多方投入、共同使用”的原则,注重建设开放型平台,致力于构筑统一数据底座,同时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探索政府与企业投资边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建设,增加一体化网络使用效率和产业粘性,探索可持续的投资建设模式。 在建设内容上,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将部署高可靠、低时延的通信网络设施、可持续发展的感知基础设施、符合国家政策的高精度地图与定位基础设施和底层技术联通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边缘云、区域云与中心云等逻辑统一、物理分散的三级架构云控基础平台。同时结合基础设施部署情况,以车端真实需求为核心,以商业模式探索为驱动,实现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智能网联公交车、自主代客泊车等高级别应用场景。 经过充分考虑,北京市先期选择在产业基础较好、创新资源集聚、管理体制灵活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先行推进。采取“小步快走、迭代完善”的方式,以3~6个月为一个迭代周期,不断修正完善后续建设方式和内容,逐步识别出车路云之间的最佳配置关系,按照1.0阶段(试验环境搭建)、2.0阶段(小规模部署)、3.0阶段(规模部署和场景拓展)、4.0阶段(推广和场景优化)的步骤层层推进,形成成熟模式后将逐步向北京市其他区域复制推广。 目前,北京市已开展1.0阶段建设,部署10公里城市道路、10公里高速公路和1个AVP停车场的智能化基础设施,形成车、路、云等各类交通要素和交通基础设施互联的大型工程开放试验平台,将车、路、云的物理层、信息层、应用层连为一体,探索通过路侧信息提供,参与车辆决策控制,今年年底前基本建成并同步开展2.0阶段建设。(总台央视记者 王丰 陈宝善)
跨域一体,绿色共生。昨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在上海举行,示范区开发者联盟也正式启动。同时,6个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重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项目聚焦高质量发展、医保一体化等领域。 示范区率先开展一体化制度创新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一年多来,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正在形成。作为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昨日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一体化示范区要积极探索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强化改革系统集成,畅通区域经济循环,努力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模式。 从去年挂牌初始,探索一体化制度创新就是一体化示范区的核心使命。围绕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项目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和公共信用等8个方面,一体化示范区率先开展了一体化制度创新,示范引领全国区域协调发展。 今年来,相关制度创新呈加速态势。7月初,苏浙沪共推一体化示范区22条支持政策。8月19日起,青浦、吴江、嘉善的15个高频率涉税事项可跨区域通办。凡在示范区内注册经营的纳税人,都可以在青浦、吴江、嘉善就近选择实体办税服务场所申请办理清单所列涉税事项。 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正式启动 为更好地推动示范区建设发展,昨日开幕式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正式启动。 “在示范区执委会统筹指导下,联盟由有意愿参与示范区建设的12家创始成员单位本着平等、自愿、互利和共赢的原则,共同发起并成立。”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介绍,联盟将探索从项目协同向全面一体化合作模式,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发展生态圈,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目标。 12家创始联盟成员分别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美绿色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普华永道、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社长三角新闻采编中心。 其中,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当选为示范区开发者联盟首任轮值执行长。据悉,接下来,示范区开发者联盟将搭建好市场与政府之间搭建对话新平台,为示范区建设持续赋能,与示范区共生共建共成长。 一体化重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深化、升级一体化,需要一个个项目的支撑。昨日,6个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重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项目聚焦高质量发展、医保一体化、绿色发展、绿色保险、一体化发展指数体系、中医联合体等领域。 其中,一体化示范区医保一体化建设合作协议由上海市医疗保障局、江苏省医疗保障局、浙江省医疗保障局三方签订,将积极探索示范区内区域就医免备案、经办服务一站式、结算项目广覆盖、网上医院互联通、异地审核协同化等医保一体化试点,全力打造示范区“医保一卡通2.0版”,力争率先实现医疗保障领域同城化。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青浦区人民政府等单位还共同达成了合力助推示范区绿色发展框架合作协议,拟联动共建一体化绿色项目库,助力打造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 同时,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复旦发展研究院、阿里巴巴(上海)有限公司等还联合达成了共同开展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一体化发展指数体系研究框架合作协议,拟共同研究构建示范区一体化发展指数体系。
三峡集团、阿里巴巴集团、华为集团、普华永道……8月25日下午,行业巨头、高校院所等12家机构的代表聚首上海,举办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成立大会。由此,这12家机构正式结盟,成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的创始成员单位。 除了上述4家企业,开发者联盟创始成员还包括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美绿色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华通讯社长江三角洲新闻采编中心。其中,三峡集团担任开发者联盟首任轮值执行长。 开发者联盟是由有意愿、有能力参与示范区建设的各类市场主体、专业机构自愿结成的开放型社会组织。联盟由创始成员共同发起,致力于以业界共治形式,推动形成示范区建设能量场,构建新机制,传播新理念。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与联盟定期举行对话。 “12家创始成员涵盖了不同类型的社会机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多元化和广覆盖的特点,体现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地域特点和广泛辐射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