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软银可以说是站在风口浪尖上了。 先是曝出大手笔炒作美股期权被华尔街围剿,再是出售王牌资产ARM给英伟达,现在孙正义又把私有化摆上了桌面。联系今年一、二季度的大亏、大赚,2020年的软银给人太多“惊喜”。 有钱,并不一定值钱 很早之前,软银就想要私有化退市。2015年的时候,软银自身市值约为650亿美元,而其最大的3笔投资——阿里巴巴、Sprint、雅虎——价值约780亿美元,这种严重的低估直接导致孙正义意图回购退市。 尽管后来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这次私有化没能达成,但管理层对这种巨大折让的不满却没有消除,反而越来越大。 今年3月份,阿里巴巴股价大涨,软银持有的股权价值直接超过1500亿美元,加上其他投资项目,软银市值相比其持有的资产折价达到73%。 资本市场如此不待见,早就成了常态,大规模的股票回购、一系列的资产出售计划也没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3月份,软银宣布了出售4.3万亿日元的资产,约410亿美元,用于偿还债务和股票回购。之后,软银出售了其在阿里巴巴、T-Mobile及日本电信业务的一些股份,股价在8月份达到20年来的高位,但折价率仍超过45%。 这次400亿美元出售ARM也仅仅是让这个现象稍稍好转,因为软银的最大资产还是阿里巴巴,经过几次减持后,软银的持股比例下降到了24.9%,按照最新市值7517.88亿美元来算,价值约为1872亿美元。 而现在市场对软银的估值是1150亿美元,也就是说,光是它手中的阿里巴巴股权就比他自己还要值钱。平心而论,的确是挺憋屈的。 明明我很有钱,但市场却认为我不值钱。 去年业绩报告会上,孙正义就公开了抱怨了一下。在财务报告开头,他给了一个公式:“25-4=9?”。意指软银的资产价值25万亿日元,债务4万亿日元的,但市值为什么只有9万亿日元。 老虎基金也曾在2018年表示软银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仅有其净资产价值的一半左右。 但投资者们从来不买账。上周媒体曝出软银二季度买入了40亿美元的美股科技股期权,从中获得了40亿美元的利润,虽然后面美股有所回调,收益也非常之大。 让孙正义郁闷的是,市场非但不为这个高收益所动,反而视线全集中到了背后的高风险。当天软银的股价大跌逾7%,3天内市值蒸发880亿元,孙正义“赌徒”之名传播开来,不但被华尔街围剿,还遭到各种声讨,“反向指标”、“行业熄灯人”的调侃层出不穷。一代狠人,令人唏嘘。 不过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这种不信任其实有迹可循。 “纳斯达克鲸”搅动华尔街 如果《金融时报》对孙正义的评论是真实的话,他的做高策略大概是这样的: 首先,买入标的物的看涨期权,再买入正股。 有买期权的,就有人卖,这些人被称为“做市商”。做市商卖看涨期权是断定未来股价会下跌,买期权的人会选择不兑换成股票,他们就可以赚期权费。 这个角色的出现最开始是为了服务那些厌恶风险而做对冲的人:投资者买了一家公司股票,虽然是看好它,但也怕它跌,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同时买一个看跌期权,这样虽然股价涨上去的时候会有所损失,但万一股价跌了,也能一定程度上止损。 这些靠精准的眼光赚钱的做市商却成了做高股价的“工具人”。 软银的数亿美元资金领头,其他资金跟风进场,直接推动目标公司的股价上涨。 这时候做市商开始担心期权到期后,买方会要求兑现股票,为了解决到期交割的问题,有两种:一是向其他做市商买看涨期权做对冲,一是买入目标公司的股票做交割了结。 不管是哪种做法,最后一定都有做市商要买入标的股票。 这样就会导致股价上涨,做市商又要买入公司股票,又进一步推动股价上涨,甚至带动散户进场,放大期权市场的成交量,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高盛的数据显示,9月初美国单个股票的看涨期权总票面价值平均每天达到3350亿美元,是2017年至2019年间滚动平均水平的三倍多。 理论上,只要买入的期权量足够大,完全可以推动股价大幅上涨。而期权费相比股价低了太多,软银40亿美元的期权费就对应价值300亿美元的正股,相当于是加上了一个7.5倍的杠杆。 但这种单边交易策略有个最大的问题:要么全赢,要么全输。这就是为什么孙正义被称为“赌徒”的原因。 期权是一个对冲风险的工具,但也可以被用于投机,投资史上期权玩砸的负面案例并不少,尼克·里森一个人就能搞垮英国最古老银行之一的巴林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程度可想而知。 投资者在担心什么? 熟悉软银的人都知道,这家公司最开始是一家软件批发商,后面又做起了电信,但孙正义对投资情有独钟,先是风投雅虎一举成名,再是挑中马云名利双收。 到后来,软银逐渐就转型成了一家投资公司。大量投资科技公司,还成立了规模达到1000亿美元的愿景基金,今年8月份软银宣布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开始炒美股。 这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孙正义这个人。 一直以来,孙正义秉承着逆势出奇制胜的投资策略,敢于大手笔投资那些不被市场看好的新经济、新技术企业,鼓励这些企业不惜成本地扩大市场份额,迅速蜕变成行业翘楚,为自己赢得巨额回报。 同时,和主流投资理念“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相悖,他往往只重注行业中的一家。 这种激进的风格过去的确为他打下了一片天下,不过,时至今日,却显得和市场格格不入。 2019年WeWork 上市灾难之后,孙正义的投资方法更被质疑,就算靠着一场豪赌挽回二季度颓势,但公司盈利极不稳定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其中孙正义偏好风险的性格无疑是最大的因素。 同样,投资者之所以对软银通过押注科技股看涨期权所获得的收益不感到乐观,在市场看来,这是对冲基金才会做的事情,但软银并非对冲基金,也不应该成为对冲基金。 投资者关心的是收益,但更在意的是风险和稳定性。 而这些孙正义给不了。
日前,软银发布了2020财年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软银4-6月录得营收2799.5亿日元,同比增长4.1%;净利润1521.4亿日元,同比下降7.7%,不及市场预期。数据来源:软银财报具体来看,该公司此前受疫情影响的手机销售在6月份有所回升,并且消费者业务利润的下降被企业业务的增长所抵消,后者受益于新冠疫情爆发期间对远程工作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数据来源:软银财报此外,软银维持全年营收指引,预计净利润将增长2.5%,至4850亿日元(合46亿美元),预计营收持平于4.9万亿日元。上财年因为旗下的愿景基金和其他SBIA管理基金亏损1.9万亿日元,软银股价跌出历史性低点,随着孙正义宣布进行创纪录的2.5万亿日元股票回购计划,公司股价也逐渐回归正常走势。行情来源:雪球软银似乎已经走出了困境,但孙正义还没有。1、滑铁卢的影响阴影2019财年,疫情爆发,Uber和WeWork遭遇重创,投资方软银亏损9615.76亿日元(约合88.36亿美元),创下自1994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记录,孙正义也一度被外界认为是“跌落神坛”。为了弥补在投资上的损失,减轻债务,孙正义频繁减持手中的优质资产。3月底,孙正义抛售阿里股份115亿美元;6月,抛售了其第二大优质资产,减持T-Mobile(德国电信)股份210亿美元;7月,抛售了价值22亿美元的阿里巴巴股份;将其持有的日本国内通信子公司股份从67.1%减至62.1%;近期,孙正义又将卖出标的瞄上了4年前收购的英国半导体设计厂商ARM。到现在,孙正义手中价值3万亿日元(约284亿美元)的资产已经变现,最终出售规模预计会超过4.5万亿日元(约426亿美元)。另一边,在美联储3万亿美元的放水救急之下,美股迎来一波狂欢,推动整个市场走出惊人涨势,纳斯达克指数4个月涨幅超过50%。软银投资的主要的公司当中,Uber已从低位累计上涨120%,最新市值为566亿美元;Slack也已经上涨了56%,市值达到172亿美元;Wework也宣布将在明年开始盈利。行情来源:富途一切看起来都是在往好的方向走,但这是美国空前放水带来的,本质上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和发展速度并未改变,甚至因为疫情的原因受到削弱。以Uber为例,疫情封锁加上美国国内矛盾,经济受到极大的影响,美国二季度GDP下滑32.9%,创上世纪40年代以来最大降幅,加上经济重启遇到各种阻碍,八成左右人口的城市还未复工复产,这就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方面,Uber从今年3月份到9月份将近半年的营收必然会严重下跌;另一方面,美国民众的经济水平受到极大的削弱,即便疫情结束也会减少大量的消费,打车也可能会是被放弃的“奢侈行为”。这就意味着整整一年Uber都会过得比较艰难。Wework和Slack同样如此,线上办公因为疫情受到热捧,当世界重回正常后,也不可能依旧歌舞升平。总的来说,表面上看,在美国的一通操作下,孙正义的投资重新开始赚钱,但他却不再是“跌落神坛”之前的自己了。2、孙正义彪悍的投资风格孙正义的传奇故事,一向被当成风投界的典型案例。1995年,孙正义开始了他的投资之路。当年日本的互联网刚刚兴起,但徒有其表,因为即便是在美国也还没出现明确的商业盈利模式。那时有一家互联网公司刚刚成立,从上到下只有5个穷学生,名不见经传。孙正义不顾公司股东的一致反对给出了他的第一笔风投——200万美元,投资这家叫做“雅虎”的公司。第二年,孙正义再度注资1亿美元获得雅虎33%的股份。包括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在内的大多数人都认为他疯了,但当年雅虎就大获成功,85%的日本网友曾造访此站。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2000年,孙正义迎来了他的投资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5分钟决定注资阿里。相比于巴菲特,孙正义则充满了争议:有人说他是天才,也有人说他是疯子。因为他的投资风格。一直以来,孙正义秉承着逆势出奇制胜的投资策略,敢于大手笔投资那些不被市场看好的新经济新技术企业,鼓励这些企业不惜成本地扩大市场份额,迅速蜕变成行业翘楚,为自己赢得巨额回报。“20年前,当我投资互联网公司时,人们说这是一个泡沫,但现在,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有七家是互联网公司。”——孙正义他也不像大多数的投资者那样,看好一个行业,然后把钱分别投给这行业的佼佼者。从投资轨迹来看,孙正义往往只重注一家,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希望找到能主导整个行业、有远见的创业者。换句话说,孙正义的投资看的不是公司业绩、商业模式,而是创始人和未来构想,一如当年的阿里巴巴,并且他还擅长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找到一个有潜力的行业,再找到行业中的雄心勃勃的公司和创始人,重注、砸钱,推动其规模快速增长,尽快占据市场,用成长性弥补溢价。这样的激进风格过去的确为他打下了一片天下。时至今日,软银已经投资过600家公司,在全球主要的300多家IT公司拥有多数股份。收益方面,从1999年到2018年的19年间,孙正义领导的日本软银通过累计投资580亿美元,累计收益超过3000亿美元,内部收益率更是达到惊人的43%。但现在不一样了。3、再难找到第二个马云在中国互联网还是一无所有的时候,拿钱可以砸出一个新生态,即便没遇见马云,也可能砸出一个百度。时至今日,互联网行业格局基本形成,巨头扎堆,两眼冒光地四处寻找“金矿”。机遇窗口的出现越来越转瞬即逝,在移动互联网创业鼎盛时期,创业公司的进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这个月估值50亿的公司,下个月可能100亿,几年后就可能是天文数字了。共享经济模式一问世,资本就争先恐后的找好了目标,在线打车是这样,共享单车还是这样,孙正义还没找到他的千里马的时候,新兴行业的赛道就已经建好了。行业盛行,孙正义热衷的互联网再难帮他找到第二个马云。低端产品或商业模式现在很容易就能复制,高端技术的研发也需要背靠大树,钱也好找,加上巨头盘踞,新兴企业难以形成真正的护城河。拿在线办公来说,孙正义投资的Slack Technologies是一家企业办公沟通协同软件提供商。其产品Slack是一款企业协作应用软件,集合聊天群组、大规模工具集成、文件整合以及统一搜索功能于一体,允许团队和企业通过群组进行沟通,类似国内的钉钉和企业版微信。潜力很大没错,但这类软件的技术门槛并不高,其他企业能够很就复制它的功能,运营上还可能更甚一筹,更不用说还有巨头在虎视眈眈。2014年,Slack正式成立,2015年日活跃用户达到50万人。然后,2017年微软就推出了Teams,基本上复制了前者的功能,虽然产品一开始没Slack好用,但凭借微软的雄厚实力和行业地位,逐渐靠齐。在微软的影响规模和庞大的用户群的威胁之下,Slack极有可能为他人作嫁衣裳。也就是说,这个行业的创业公司几乎绕不开这些巨头,就像游戏公司躲不过腾讯一样。所以孙正义的玩法越来越难进行下去。4、结语“大多数时候,当我作出一个大动作,人们说我疯了,但我考虑的不是如何能锦上添花,我考虑的是20年后的事情。”孙正义曾经这样说道。孙正义曾经凭此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其实他的投资理念从来没错,未来就是收益。只是他的玩法却不再适用,高举高打的投资策略能载舟也能覆舟,一个真正的行业龙头企业,未必靠的是资本烧钱式的拔苗助长,而是扎扎实实的业绩积累。
德国支付巨头Wirecard因财务造假申请破产重组,令一再投资受挫的原亚洲首富孙正义再度雪上加霜。 去年4月,孙正义旗下的软银愿景基金通过投资顾问公司(SBIA),斥资9亿欧元买入Wirecard可转债。 然而,正当金融市场笃定孙正义这笔巨额投资又将“打水漂”时,事态出现意外反转。 市场传闻,在去年9月软银与Wirecard达成战略性合作协议的第二天,瑞士信贷等投行便将软银愿景基金所持有的Wirecard可转债头寸悉数卖给众多高净值投资者客户,令孙正义与软银愿景基金“逃过一劫”。 一位熟悉软银愿景基金运作的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目前软银愿景基金内部对Wirecard项目“讳莫如深”。因为软银愿景基金与孙正义很可能扮演了代持角色,真正出资方是软银愿景基金两名高管Rajeev Misra与Akshay Neheta,以及软银重要的出资人——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Mubadala。 “以往,LP借道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单个项目,并不少见。”一位国内大型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人透露。一方面,LP可以借私募股权基金名气提升项目估值,获取更高的回报,另一方面也可以确保LP投资布局的私密性。然而,若上述投资项目遭遇“黑天鹅事件”,私募股权基金只能为投资巨亏“背锅”。当前,中东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对下一期软银愿景基金的注资普遍持谨慎态度,令孙正义借助“新资金”打业绩翻身仗的难度骤增。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从软银愿景基金接盘Wirecard可转债的部分高净值富豪正打算向孙正义“索赔”,原因是软银方面一再“力挺”Wirecard未来发展前景,对他们构成“投资误导”。 从救世主到踩雷者? 去年4月软银愿景基金与孙正义斥资9亿欧元认购Wirecard可转债,的确令后者一度摆脱财务造假质疑。 “毫无疑问,软银与孙正义的这笔投资,给Wirecard做了极大的信用背书。”一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认为,这令Wirecard成功抵御对冲基金沽空潮涌冲击,市值一度站上历史新高逾130亿欧元。 此后,在外界看来,软银继续扮演着“救世主”的角色,一面在去年9月与Wirecard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供数字支付、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支持,一面在今年Wirecard因19亿欧元存款“不见踪影”而饱受财务造假质疑时,一度强调“没有任何理由相信Wirecard存在财务欺诈,这家机构顺利引入独立审计方揭开真相”。 然而,Wirecard随即承认19亿欧元存款极可能虚构,令软银与孙正义不但“颜面扫地”,还从“救世主”一下子沦为“踩雷者”。 “从6月25日Wirecard因财务造假申请破产重组起,整个股权投资市场就密切关注孙正义的这笔9亿欧元投资是否悉数打水漂。”上述国内大型私募股权基金合伙人介绍。由于Wirecard股价因财务造假直线下跌逾90%,市场普遍预期孙正义持有的Wirecard可转债市值可能只剩下6000万欧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相比OYO、UBER、Wework等项目投资巨亏,此次孙正义仿佛“如有神助”,早早实现“金蝉脱壳”。具体而言,在去年9月软银与Wirecard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第二天,软银借着当时Wirecard发行5亿欧元投资级债券备受追捧的机会,通过瑞士信贷等投行悄悄将所持有的Wirecard9亿欧元可转债头寸转卖给高净值富豪,因此“逃过一劫”。 “这反而令孙正义陷入更大的烦恼。”一位美国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不少从软银接盘Wirecard可转债遭遇巨亏的高净值富豪正打算向孙正义“索赔”——一是软银与Wirecard开展战略合作给他们造成极大的“投资误导”,二是软银一面力挺Wirecard,一面悄悄“抛售”可转债,不排除其早已洞察Wirecard财务造假内幕而提前脱手自保。 上述熟悉软银愿景基金运作的知情人士透露,当时软银愿景基金之所以急于抛售Wirecard可转债头寸,未必是提前获悉后者财务造假内幕,而是它急于筹措资金救助其他岌岌可危的投资项目,包括有“美国版拼多多”之称的平价居家用品/食品电商平台Brandless,以及明星互联网初创公司OneWeb等。此外,投资Wirecard的决策主要由软银两位高管做出,且主要出资方是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Mubadala。因此,软银整个投资团队与孙正义并未对Wirecard可转债短期内出售“发表意见”。 “然而,部分高净值投资者对此不依不饶,他们依然认为孙正义作为软银愿景基金的最重要决策者,需要对上述抛售举措做出合理解释并给予投资误导赔偿。”这位美国投行人士透露。 富豪索赔“来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孙正义能否从这场潜在的索赔官司“全身而退”,很大程度取决于Wirecard破产重组进展。 近日,市场传闻德意志银行正考虑收购Wirecard AG旗下的银行业务,目前德意志银行正与德国监管机构BaFin、Wirecard Bank破产重组管理委员会沟通,根据实际资产状况考虑是否收购Wirecard Bank整体业务,或存在发展空间的部分业务。 投行对此评估,若德意志银行收购成功,能令上述9亿欧元可转债头寸减少10%-20%的损失。 “不过,这不足以令我们感到满意。”一位欧洲富豪家族办公室亚太区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由于接盘软银所抛售的部分Wirecard可转债遭遇巨亏,目前数位欧洲富豪客户正打算暂时将软银剔除在其PE投资组合范畴之外。 他透露,由于这些富豪家族办公室所持有的Wirecard可转债头寸(借道瑞士信贷从软银愿景基金购入)不到其资产配置规模的1%,因此其巨亏对整个投资组合净值下滑的影响力极低,但这些富豪最不开心的是,孙正义与软银愿景基金存在“言行不一”状况——一面通过战略合作力挺Wirecard未来发展,一面却悄悄借“利好”抛售可转债,将收益留给资金,将持仓风险留给众多被“误导”的投资者。 前述美国投行人士向记者透露,瑞士信贷等投行也因此面临不小问责压力——有部分欧美富豪质疑他们与软银愿景基金“合谋”制造利好消息,将Wirecard可转债卖给他们“背锅”。 “这直接导致投行也开始收紧与孙正义、软银愿景基金的业务合作。”他透露,这意味着孙正义再要借助投行力量开展一系列资本运作救赎已投资项目的操作难度骤增,给自己打业绩翻身仗“添堵”。
导读:有投行对此评估,若德意志银行收购成功,能令上述9亿欧元可转债头寸减少10%-20%的损失。 德国支付巨头Wirecard因财务造假申请破产重组,令一再投资受挫的原亚洲首富孙正义再度雪上加霜。 去年4月,孙正义旗下的软银愿景基金通过投资顾问公司(SBIA),斥资9亿欧元买入Wirecard可转债。 然而,正当金融市场笃定孙正义这笔巨额投资又将“打水漂”时,事态出现意外反转。 市场传闻,在去年9月软银与Wirecard达成战略性合作协议的第二天,瑞士信贷等投行便将软银愿景基金所持有的Wirecard可转债头寸悉数卖给众多高净值投资者客户,令孙正义与软银愿景基金“逃过一劫”。 一位熟悉软银愿景基金运作的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目前软银愿景基金内部对Wirecard项目“讳莫如深”。因为软银愿景基金与孙正义很可能扮演了代持角色,真正出资方是软银愿景基金两名高管RajeevMisra与AkshayNeheta,以及软银重要的出资人——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Mubadala。 “以往,LP借道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单个项目,并不少见。”一位国内大型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人透露。一方面,LP可以借私募股权基金名气提升项目估值,获取更高的回报,另一方面也可以确保LP投资布局的私密性。然而,若上述投资项目遭遇“黑天鹅事件”,私募股权基金只能为投资巨亏“背锅”。当前,中东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对下一期软银愿景基金的注资普遍持谨慎态度,令孙正义借助“新资金”打业绩翻身仗的难度骤增。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从软银愿景基金接盘Wirecard可转债的部分高净值富豪正打算向孙正义“索赔”,原因是软银方面一再“力挺”Wirecard未来发展前景,对他们构成“投资误导”。 从救世主到踩雷者? 去年4月软银愿景基金与孙正义斥资9亿欧元认购Wirecard可转债,的确令后者一度摆脱财务造假质疑。 “毫无疑问,软银与孙正义的这笔投资,给Wirecard做了极大的信用背书。”一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认为,这令Wirecard成功抵御对冲基金沽空潮涌冲击,市值一度站上历史新高逾130亿欧元。 此后,在外界看来,软银继续扮演着“救世主”的角色,一面在去年9月与Wirecard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供数字支付、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支持,一面在今年Wirecard因19亿欧元存款“不见踪影”而饱受财务造假质疑时,一度强调“没有任何理由相信Wirecard存在财务欺诈,这家机构顺利引入独立审计方揭开真相”。 然而,Wirecard随即承认19亿欧元存款极可能虚构,令软银与孙正义不但“颜面扫地”,还从“救世主”一下子沦为“踩雷者”。 “从6月25日Wirecard因财务造假申请破产重组起,整个股权投资市场就密切关注孙正义的这笔9亿欧元投资是否悉数打水漂。”上述国内大型私募股权基金合伙人介绍。由于Wirecard股价因财务造假直线下跌逾90%,市场普遍预期孙正义持有的Wirecard可转债市值可能只剩下6000万欧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相比OYO、UBER、Wework等项目投资巨亏,此次孙正义仿佛“如有神助”,早早实现“金蝉脱壳”。具体而言,在去年9月软银与Wirecard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第二天,软银借着当时Wirecard发行5亿欧元投资级债券备受追捧的机会,通过瑞士信贷等投行悄悄将所持有的Wirecard9亿欧元可转债头寸转卖给高净值富豪,因此“逃过一劫”。 “这反而令孙正义陷入更大的烦恼。”一位美国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不少从软银接盘Wirecard可转债遭遇巨亏的高净值富豪正打算向孙正义“索赔”——一是软银与Wirecard开展战略合作给他们造成极大的“投资误导”,二是软银一面力挺Wirecard,一面悄悄“抛售”可转债,不排除其早已洞察Wirecard财务造假内幕而提前脱手自保。 上述熟悉软银愿景基金运作的知情人士透露,当时软银愿景基金之所以急于抛售Wirecard可转债头寸,未必是提前获悉后者财务造假内幕,而是它急于筹措资金救助其他岌岌可危的投资项目,包括有“美国版拼多多”之称的平价居家用品/食品电商平台Brandless,以及明星互联网初创公司OneWeb等。此外,投资Wirecard的决策主要由软银两位高管做出,且主要出资方是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Mubadala。因此,软银整个投资团队与孙正义并未对Wirecard可转债短期内出售“发表意见”。 “然而,部分高净值投资者对此不依不饶,他们依然认为孙正义作为软银愿景基金的最重要决策者,需要对上述抛售举措做出合理解释并给予投资误导赔偿。”这位美国投行人士透露。 富豪索赔“来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孙正义能否从这场潜在的索赔官司“全身而退”,很大程度取决于Wirecard破产重组进展。 近日,市场传闻德意志银行正考虑收购WirecardAG旗下的银行业务,目前德意志银行正与德国监管机构BaFin、WirecardBank破产重组管理委员会沟通,根据实际资产状况考虑是否收购WirecardBank整体业务,或存在发展空间的部分业务。 投行对此评估,若德意志银行收购成功,能令上述9亿欧元可转债头寸减少10%-20%的损失。 “不过,这不足以令我们感到满意。”一位欧洲富豪家族办公室亚太区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由于接盘软银所抛售的部分Wirecard可转债遭遇巨亏,目前数位欧洲富豪客户正打算暂时将软银剔除在其PE投资组合范畴之外。 他透露,由于这些富豪家族办公室所持有的Wirecard可转债头寸(借道瑞士信贷从软银愿景基金购入)不到其资产配置规模的1%,因此其巨亏对整个投资组合净值下滑的影响力极低,但这些富豪最不开心的是,孙正义与软银愿景基金存在“言行不一”状况——一面通过战略合作力挺Wirecard未来发展,一面却悄悄借“利好”抛售可转债,将收益留给资金,将持仓风险留给众多被“误导”的投资者。 前述美国投行人士向记者透露,瑞士信贷等投行也因此面临不小问责压力——有部分欧美富豪质疑他们与软银愿景基金“合谋”制造利好消息,将Wirecard可转债卖给他们“背锅”。 “这直接导致投行也开始收紧与孙正义、软银愿景基金的业务合作。”他透露,这意味着孙正义再要借助投行力量开展一系列资本运作救赎已投资项目的操作难度骤增,给自己打业绩翻身仗“添堵”。
中国企业全球化贝壳找房寻求通过美国 IPO 融资30亿美元。软银参与投资的贝壳找房寻求通过美国 IPO 融资30亿美元。2019年11月,贝壳找房引入 D+ 轮融资,参与方包括软银、腾讯、高瓴、红杉,总融资额超过24亿美元。其中软银投资了10亿美元。(道琼斯)字节跳动评估 TikTok 公司架构变化,考虑海外设总部。字节跳动一位发言人周四表示,公司正在寻求对 TikTok 的企业结构进行调整,为其设立海外总部。知情人士透露,TikTok 还在建立总部的早期阶段。 此前,该公司曾表示五个最大的办事处分别位于洛杉矶、纽约、伦敦、都柏林、孟买。(彭博)印度印度数字娱乐平台 JetSynthesys 完成 4000 万美元融资。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本轮融资由印度家族办公室 Adar Poonawalla 和 Infosys 创始人 Kris Gopalakrishnan 领投。据悉,JetSynthesys 成立于2014年,为印度用户提供手游、流媒体、资讯平台、金融支付等服务。位于钦奈和硅谷的 SaaS 公司 Freshworks 已经以未公开的价格收购了印度 IT 云管理平台 Flint。Freshworks 在新闻稿中宣布了这一消息,该声明指出,此次收购将增强其 Freshservice 部门的 IT 服务管理和 IT 运营能力。(金融界)Flipkart 将为印度服装品牌 Arvind Youth Brands 投资3460万美元。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沃尔玛旗下的 Flipkart 宣布将以346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印度服装品牌 Arvind Youth Brands的少数股权。该交易的具体信息暂未披露。东南亚Bukalapak 计划同本地银行开展合作,将街边“夫妻店”升级为银行网点。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蚂蚁金服投资的印尼初创公司 Bukalapak 计划利用自身 B2B 平台,与该国银行开展合作,为“夫妻老婆店”接入银行开户等功能,服务偏远地区民众。印度尼西亚的数字媒体和广播平台 Svara 计划为 A 轮融资800万美元。据 e27 报道,该公司目前正在与多家风险投资机构进行谈判。Svara成立于2017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广播、音乐及播客服务。中东阿联酋房地产科技初创公司 Nomad Homes 完成4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据 KrASIA报道,本轮融资由 Comcast Ventures 领投,参投方包括了Abstract Ventures、Precursor Ventures 和Class 5 Global 等等。据悉,Nomad Homes 是一家从事在线房产买卖、租赁的平台。拉美巴西中央银行正式公布其开放银行的管理架构。据 LatamList 报道,日前巴西央行正式公布了其开放金融系统的管理架构。该架构包括战略层、管理层和技术层,分别负责决策制定,日常管理和技术维护。其他孙正义身价突破200亿美元,过去三个月激增近120亿。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过去三个月身价激增了近120亿美元。周四,软银股价飙升至20年来最高水平,孙正义的净身价达到200亿美元,较3月份的84亿美元增长逾一倍。这是自2013年1月彭博亿万富翁指数开始跟踪孙正义以来,他的财富首次突破200亿美元。(新浪财经)索尼2.5亿美元投资游戏开发商“Epic”获1.4%股权。索尼与游戏开发工作室和发行商Epic Games周四联合宣布,索尼已投资2.5亿美元收购了Epic的1.4%股权,后者最近一次的估值高达178.6亿美元,是“堡垒之夜”的开发商。这两家公司称,这笔投资将可“扩大双方在索尼领先的娱乐资产和技术组合、以及Epic社交娱乐平台和数字生态系统方面的合作”。(新浪科技)图| 图虫
意见领袖丨苏宁金融研究院 诸神黄昏,用来形容今年几位投资界传奇人物的境遇再合适不过。 孙正义,诸神之一。 日前,孙正义主掌的软银集团公布了2020财年业绩,净亏损高达9616亿日元,约合636亿人民币,与上一财年1.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36亿元)的净利润相比,净利润自由落体168%。 风暴眼中的孙正义,何去何从? 孙正义的成功史 软银的历史,是一个从成功走向更大成功的传奇史(见图1)。PC时代、互联网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孙正义均挺立潮头,他对行业发展的深邃洞察,远超同侪。 孙正义的出手式就不同凡响。1977年,当他还是加州伯克利一个在校大学生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专利——口袋翻译器卖给了夏普,价格是100万美元。这件事点燃了孙正义创业创新的热情,成为支撑他一生事业的原动力。 1981年,当日本人认为PC机只是一个玩具时,孙正义回国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主攻PC软件销售。 公司成立之日,他站在包装箱上,对两位兼职员工发表了创业宣言:“5年内,我们将有1000家销售分支机构,销售金额达到7500万美元。” 员工视之为妄语,双双辞职,但孙正义吹的第一个牛实现了。 对于PC时代的成功,孙正义没有一丝留恋,互联网刚刚萌芽,他就全力投入。 1996年和雅虎合作成立日本雅虎,在雅虎风流星散的今天,日本雅虎——门户类网站日本第一的地位稳如磐石。 2000年,2000万美元注资阿里巴巴,2014年阿里巴巴登陆美股,2000万美元暴涨3000倍至600亿美元。 2000年后,软银在互联网战场三箭齐发:一是投资互联网基础设施;二是投资互联网平台公司和内容提供商;三是拿下苹果的日本独家专营权,把住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2010年后,孙正义双轮驱动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 一方面,通过累积的人脉、口碑联合其他机构成立创投基金,包括愿景一期、二期和拉美基金,募资、融资达2000多亿美元,软银成为这笔巨量资金的管理人; 另一方面,基金为孙正义提供源源不断的金流,投资头部前沿科技企业,包括优步、滴滴、Wework、波士顿动力、ARM等等。 孙正义由此成为在人工智能行业呼风唤雨的标杆人物。 孙正义下的注 孙正义看好互联网和AI对现有行业的颠覆和重塑能力,这种颠覆和重塑当下集中在零售、广告等行业,未来可能是房地产、交通、健康科技和金融科技。孙正义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干的。 我们汇总了软银及其三只基金(愿景一期、二期和拉美基金)的投向,总共100多家公司。从区域来看,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中国、印度和拉美地区;从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物流运输、消费娱乐、金融科技、健康科技、AI、半导体、房地产等行业(见表1)。 孙正义在今年3月曾表示,受软银财务收缩和新冠疫情的影响,愿景基金投资的88家公司中可能有15家会破产。与此同时,软银投资的一些明星企业业绩和估值也大幅滑坡。 孙正义说:“就像台风过境一样,这是我创业以来从未有过的亏损。” 被媒体广泛报道的软银踩雷案例包括WeWork、Brandless、Compass、OneWeb、Uber、Vir等等。其中,软银(包括愿景基金)对WeWork的投资超过100亿美元,2019年WeWork估值暴跌,软银累计亏损达82亿美元;软银投资达34亿美元的卫星通信领域的明星公司OneWeb今年3月也宣布破产;此外还包括Uber和Vir的股价暴跌。 孙正义面临的坎 在软银和愿景基金业绩面临巨大压力的同时,孙正义还面临一系列麻烦。 首当其冲的是,两位重量级大佬退出软银董事会。 2019年12月迅销(优衣库母公司)CEO柳井正、2020年5月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先后宣布退出软银董事会。 两位大佬的退出,引发资本市场两大疑问:一是重量级董事可能因不认同目前软银的做法而退出董事会;二是因重量级董事退出,现有董事会缺乏制衡孙正义的能力。 其次是AI估值泡沫破裂。从2013年开始,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例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开始吸引资本市场的眼光,资金不断流入,估值泡沫越吹越大。从2018年开始,形势逆转,大批标杆型的AI企业估值剧烈下跌,资金开始撤离,参照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的进程,AI挤泡沫可能才到中途。 再次是愿景基金的融资模式。愿景基金规模巨大,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类:一是各大LP的注资;二是通过公开市场发行债券融资;三是一些夹层资金。债权和夹层资金对公司短期业绩表现的要求较高,一旦公司业绩有大幅波动,风险就会随之而来,评级下调、融资成本上升、资金链断裂均有可能发生。 最后是外部因素的冲击。外部不确定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新冠疫情的发展;二是中美可能的科技脱钩。这两大因素对软银和愿景基金旗下公司的业绩和估值均可能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风雨飘摇之中,孙正义能否冲出重围,续写神话,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介绍:宏观、行业及个股的走势分析,大类资产配置。)
意见领袖丨苏宁金融研究院 诸神黄昏,用来形容今年几位投资界传奇人物的境遇再合适不过。 孙正义,诸神之一。 日前,孙正义主掌的软银集团公布了2020财年业绩,净亏损高达9616亿日元,约合636亿人民币,与上一财年1.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36亿元)的净利润相比,净利润自由落体168%。 风暴眼中的孙正义,何去何从? 孙正义的成功史 软银的历史,是一个从成功走向更大成功的传奇史(见图1)。PC时代、互联网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孙正义均挺立潮头,他对行业发展的深邃洞察,远超同侪。 孙正义的出手式就不同凡响。1977年,当他还是加州伯克利一个在校大学生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专利——口袋翻译器卖给了夏普,价格是100万美元。这件事点燃了孙正义创业创新的热情,成为支撑他一生事业的原动力。 1981年,当日本人认为PC机只是一个玩具时,孙正义回国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主攻PC软件销售。 公司成立之日,他站在包装箱上,对两位兼职员工发表了创业宣言:“5年内,我们将有1000家销售分支机构,销售金额达到7500万美元。” 员工视之为妄语,双双辞职,但孙正义吹的第一个牛实现了。 对于PC时代的成功,孙正义没有一丝留恋,互联网刚刚萌芽,他就全力投入。 1996年和雅虎合作成立日本雅虎,在雅虎风流星散的今天,日本雅虎——门户类网站日本第一的地位稳如磐石。 2000年,2000万美元注资阿里巴巴,2014年阿里巴巴登陆美股,2000万美元暴涨3000倍至600亿美元。 2000年后,软银在互联网战场三箭齐发:一是投资互联网基础设施;二是投资互联网平台公司和内容提供商;三是拿下苹果的日本独家专营权,把住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2010年后,孙正义双轮驱动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 一方面,通过累积的人脉、口碑联合其他机构成立创投基金,包括愿景一期、二期和拉美基金,募资、融资达2000多亿美元,软银成为这笔巨量资金的管理人; 另一方面,基金为孙正义提供源源不断的金流,投资头部前沿科技企业,包括优步、滴滴、Wework、波士顿动力、ARM等等。 孙正义由此成为在人工智能行业呼风唤雨的标杆人物。 孙正义下的注 孙正义看好互联网和AI对现有行业的颠覆和重塑能力,这种颠覆和重塑当下集中在零售、广告等行业,未来可能是房地产、交通、健康科技和金融科技。孙正义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干的。 我们汇总了软银及其三只基金(愿景一期、二期和拉美基金)的投向,总共100多家公司。从区域来看,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中国、印度和拉美地区;从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物流运输、消费娱乐、金融科技、健康科技、AI、半导体、房地产等行业(见表1)。 孙正义在今年3月曾表示,受软银财务收缩和新冠疫情的影响,愿景基金投资的88家公司中可能有15家会破产。与此同时,软银投资的一些明星企业业绩和估值也大幅滑坡。 孙正义说:“就像台风过境一样,这是我创业以来从未有过的亏损。” 被媒体广泛报道的软银踩雷案例包括WeWork、Brandless、Compass、OneWeb、Uber、Vir等等。其中,软银(包括愿景基金)对WeWork的投资超过100亿美元,2019年WeWork估值暴跌,软银累计亏损达82亿美元;软银投资达34亿美元的卫星通信领域的明星公司OneWeb今年3月也宣布破产;此外还包括Uber和Vir的股价暴跌。 孙正义面临的坎 在软银和愿景基金业绩面临巨大压力的同时,孙正义还面临一系列麻烦。 首当其冲的是,两位重量级大佬退出软银董事会。 2019年12月迅销(优衣库母公司)CEO柳井正、2020年5月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先后宣布退出软银董事会。 两位大佬的退出,引发资本市场两大疑问:一是重量级董事可能因不认同目前软银的做法而退出董事会;二是因重量级董事退出,现有董事会缺乏制衡孙正义的能力。 其次是AI估值泡沫破裂。从2013年开始,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例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开始吸引资本市场的眼光,资金不断流入,估值泡沫越吹越大。从2018年开始,形势逆转,大批标杆型的AI企业估值剧烈下跌,资金开始撤离,参照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的进程,AI挤泡沫可能才到中途。 再次是愿景基金的融资模式。愿景基金规模巨大,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类:一是各大LP的注资;二是通过公开市场发行债券融资;三是一些夹层资金。债权和夹层资金对公司短期业绩表现的要求较高,一旦公司业绩有大幅波动,风险就会随之而来,评级下调、融资成本上升、资金链断裂均有可能发生。 最后是外部因素的冲击。外部不确定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新冠疫情的发展;二是中美可能的科技脱钩。这两大因素对软银和愿景基金旗下公司的业绩和估值均可能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风雨飘摇之中,孙正义能否冲出重围,续写神话,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