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软银考虑私有化。软银集团股价周三一度大涨7%,此前有报道称,该公司正考虑一项新战略,通过逐步回购股票,提高CEO孙正义的持股比例,使他能够挤走剩余的投资者,最终实现私有化。 据知情人士称,这一过程可能持续一年以上,并意味着软银将继续出售资产,以为后续的股票回购提供资金。由于这一计划尚属保密,消息人士要求匿名。 据称,孙正义本人将不会购买更多股票,但随着其他投资者出售他们的股份,他的持股比例将会逐步提高。孙正义目前持有软银约27%的股份。 根据日本相关法规,孙正义在他的持股比例达到66%以后,将可以迫使其他股东出售股份,而且可能无需支付溢价。 这一策略在软银内部被称为“慢动作”或“慢热”收购,其优势是将使软银可以在股价下跌时灵活地购买自己的股票。而在正式收购的情况下,将需要支付溢价,幅度可能高达25%。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这些天,软银可以说是站在风口浪尖上了。 先是曝出大手笔炒作美股期权被华尔街围剿,再是出售王牌资产ARM给英伟达,现在孙正义又把私有化摆上了桌面。联系今年一、二季度的大亏、大赚,2020年的软银给人太多“惊喜”。 有钱,并不一定值钱 很早之前,软银就想要私有化退市。2015年的时候,软银自身市值约为650亿美元,而其最大的3笔投资——阿里巴巴、Sprint、雅虎——价值约780亿美元,这种严重的低估直接导致孙正义意图回购退市。 尽管后来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这次私有化没能达成,但管理层对这种巨大折让的不满却没有消除,反而越来越大。 今年3月份,阿里巴巴股价大涨,软银持有的股权价值直接超过1500亿美元,加上其他投资项目,软银市值相比其持有的资产折价达到73%。 资本市场如此不待见,早就成了常态,大规模的股票回购、一系列的资产出售计划也没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3月份,软银宣布了出售4.3万亿日元的资产,约410亿美元,用于偿还债务和股票回购。之后,软银出售了其在阿里巴巴、T-Mobile及日本电信业务的一些股份,股价在8月份达到20年来的高位,但折价率仍超过45%。 这次400亿美元出售ARM也仅仅是让这个现象稍稍好转,因为软银的最大资产还是阿里巴巴,经过几次减持后,软银的持股比例下降到了24.9%,按照最新市值7517.88亿美元来算,价值约为1872亿美元。 而现在市场对软银的估值是1150亿美元,也就是说,光是它手中的阿里巴巴股权就比他自己还要值钱。平心而论,的确是挺憋屈的。 明明我很有钱,但市场却认为我不值钱。 去年业绩报告会上,孙正义就公开了抱怨了一下。在财务报告开头,他给了一个公式:“25-4=9?”。意指软银的资产价值25万亿日元,债务4万亿日元的,但市值为什么只有9万亿日元。 老虎基金也曾在2018年表示软银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仅有其净资产价值的一半左右。 但投资者们从来不买账。上周媒体曝出软银二季度买入了40亿美元的美股科技股期权,从中获得了40亿美元的利润,虽然后面美股有所回调,收益也非常之大。 让孙正义郁闷的是,市场非但不为这个高收益所动,反而视线全集中到了背后的高风险。当天软银的股价大跌逾7%,3天内市值蒸发880亿元,孙正义“赌徒”之名传播开来,不但被华尔街围剿,还遭到各种声讨,“反向指标”、“行业熄灯人”的调侃层出不穷。一代狠人,令人唏嘘。 不过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这种不信任其实有迹可循。 “纳斯达克鲸”搅动华尔街 如果《金融时报》对孙正义的评论是真实的话,他的做高策略大概是这样的: 首先,买入标的物的看涨期权,再买入正股。 有买期权的,就有人卖,这些人被称为“做市商”。做市商卖看涨期权是断定未来股价会下跌,买期权的人会选择不兑换成股票,他们就可以赚期权费。 这个角色的出现最开始是为了服务那些厌恶风险而做对冲的人:投资者买了一家公司股票,虽然是看好它,但也怕它跌,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同时买一个看跌期权,这样虽然股价涨上去的时候会有所损失,但万一股价跌了,也能一定程度上止损。 这些靠精准的眼光赚钱的做市商却成了做高股价的“工具人”。 软银的数亿美元资金领头,其他资金跟风进场,直接推动目标公司的股价上涨。 这时候做市商开始担心期权到期后,买方会要求兑现股票,为了解决到期交割的问题,有两种:一是向其他做市商买看涨期权做对冲,一是买入目标公司的股票做交割了结。 不管是哪种做法,最后一定都有做市商要买入标的股票。 这样就会导致股价上涨,做市商又要买入公司股票,又进一步推动股价上涨,甚至带动散户进场,放大期权市场的成交量,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高盛的数据显示,9月初美国单个股票的看涨期权总票面价值平均每天达到3350亿美元,是2017年至2019年间滚动平均水平的三倍多。 理论上,只要买入的期权量足够大,完全可以推动股价大幅上涨。而期权费相比股价低了太多,软银40亿美元的期权费就对应价值300亿美元的正股,相当于是加上了一个7.5倍的杠杆。 但这种单边交易策略有个最大的问题:要么全赢,要么全输。这就是为什么孙正义被称为“赌徒”的原因。 期权是一个对冲风险的工具,但也可以被用于投机,投资史上期权玩砸的负面案例并不少,尼克·里森一个人就能搞垮英国最古老银行之一的巴林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程度可想而知。 投资者在担心什么? 熟悉软银的人都知道,这家公司最开始是一家软件批发商,后面又做起了电信,但孙正义对投资情有独钟,先是风投雅虎一举成名,再是挑中马云名利双收。 到后来,软银逐渐就转型成了一家投资公司。大量投资科技公司,还成立了规模达到1000亿美元的愿景基金,今年8月份软银宣布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开始炒美股。 这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孙正义这个人。 一直以来,孙正义秉承着逆势出奇制胜的投资策略,敢于大手笔投资那些不被市场看好的新经济、新技术企业,鼓励这些企业不惜成本地扩大市场份额,迅速蜕变成行业翘楚,为自己赢得巨额回报。 同时,和主流投资理念“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相悖,他往往只重注行业中的一家。 这种激进的风格过去的确为他打下了一片天下,不过,时至今日,却显得和市场格格不入。 2019年WeWork 上市灾难之后,孙正义的投资方法更被质疑,就算靠着一场豪赌挽回二季度颓势,但公司盈利极不稳定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其中孙正义偏好风险的性格无疑是最大的因素。 同样,投资者之所以对软银通过押注科技股看涨期权所获得的收益不感到乐观,在市场看来,这是对冲基金才会做的事情,但软银并非对冲基金,也不应该成为对冲基金。 投资者关心的是收益,但更在意的是风险和稳定性。 而这些孙正义给不了。
步入9月,巨大财务压力下的软银,续写着它的烦恼与不堪。 如果说孙正义在豪掷80亿美元“炒”美股是危急之后的险招、卖掉阿里巴巴137亿美元股权是颓势之中的取舍,那么此次出售ARM则是已定败局下的卖子求生。 然而即便如此,ARM这个对于软银而言的“儿子”——想卖出去,还不一定那么容易。 特别是在当下,芯片“多国杀”愈演愈烈的时局之下,而买家恰又是虎视眈眈、极其渴望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的英伟达(NVIDIA)。 1软银卖“儿子” 9月14日一早,软银集团与NVIDIA已达成最终协议,NVIDIA将以4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软银集团旗下的芯片制造商ARM。 400亿美元的“转让费”包含支付给软银价值215亿美元的NVIDIA股票、120亿美元的现金;支付给ARM员工价值15亿美元的股票;ARM业绩达到约定目标后,支付给软银的50亿美元现金或股票。 ARM是一家英国芯片制造商和技术授权商,收入主要依靠授权费和版税。 如果一家半导体公司从事芯片研发需要用到ARM架构,则需要得到ARM公司的授权,ARM会在这家公司生产的每一个芯片上,都赚一笔钱。 说白了就是半导体行业自产自销的“专利贩子”。 公司以其ARM芯片架构而闻名,对整个ICT产业举足轻重。全球超过95%的智能手机采用ARM架构,苹果、三星、高通、华为、联发科等都是客户,公司在全球拥有超过1000+生态伙伴。 不过目前计算机主要采用的芯片架构还用不到ARM,因为采用ARM架构的CPU还不足以支持一台计算机的运行。 ARM在这次交易中,有望借助NVIDIA实现计算机CPU领域的突破。 至于以GPU闻名于世的企业,NVIDIA为何要吞并ARM这个“专利贩子”——NVIDIA在公告中给出的答案是:“联合NVIDIA在人工智能的领导地位与ARM庞大计算生态,为客户带来创新。” 从ARM架构的适用范围可以看出,二者联手势必有助于NVIDIA进入5G、边缘计算、无线设备、IOT、机器人等一系列公司渴望进入的领域,增强“人工智能公司”的定位。 除此之外,吞并ARM将进一步提升NVIDIA在智能手机CPU研发领域的竞争力。 早在2018年前后,NVIDIA就已无缘智能手机SoC市场的核心圈子。公司一直沿用数年前老旧的分离式显卡架构,而到了Tegra3,Tegra4时代,不仅CPU性能一般,其手机GPU芯片的性能也很快被高通等厂商迎头赶上。 NVIDIA心里清楚,“核弹厂”的标签贴久了,智能手机SoC市场或将再难见到自己的身影。 所以与其继续为“专利贩子”掏钱,倒不如做“专利贩子”的老板…… 按照经济学的原教旨,交易发生的那一瞬间,交易各方都是均衡的。但在真实的世界里,交易从来都不是公平的。长期来看,总有一方受益,一方受损。 这笔400亿的交易,如果能够达成,那么最高兴的无疑是英伟达;ARM也不会太亏。但作为卖家的软银,显然是不情愿的。下面就来说说最近一直在水逆的软银。 2软银“物联网帝国”,海市蜃楼 此次软银出手ARM,多少有点“卖孩子”的味道。而且还没有卖到好价钱。 须知早在2016年,软银将ARM的股权尽数收入囊中,作价已经是高达314亿美元。如今,4年过去,价格涨到400亿。勉强跑赢通胀吧~ 但如果考虑到当时孙正义收购ARM的宏伟愿景,那么与今天被迫低价抛售的境遇相比,岂是委屈二字能够道尽。 彼时收购成功,孙正义志得意满,放言道: “随着集团积极寻找物联网的机遇,ARM会成为软银绝佳的战略资产补充和未来增长战略的核心,这是软银所进行的最为重要的投资之一。” 2017年5月,膨胀中的孙正义,开始加大力度布局“物联网帝国”,与沙特和阿联酋主权基金合作成立了规模达1000亿美元的“地球最大”单只基金——软银愿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简称SVF)。 须知2017年全年,美联储加息4次,全球金融市场都在收紧。 成立SVF之后,软银投资了一大批着眼未来的企业。2020年最新消息显示,手里拿着SVF资金的公司有88家之多。软银集团的净利润也在2016~2019年之间达到了历史高位。 越吹越大的互联网泡沫,迟早是要破灭的,惊醒梦幻中软银“帝国”第一颗响雷,便是上市失败的WeWork。 2019年,WeWork上市失败,随后并开启裁员计划。WeWork估值也从470亿美元暴跌至120亿美元,软银血本无归。 打击接踵而至。 今年6月,SVF投资的德国支付巨头Wirecard因财务造假而“暴毙”。孙正义还预测,随着该公司收紧财务支出,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将继续撼动日本经济,SVF投资的公司中至少有15家会破产。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点点剥离可以换取的短期回报,不得不成为软银的权宜之计。 “作为NVIDIA的主要股东之一,软银很兴奋能够投资ARM的长期成就。”孙正义曾在一份声明中说道。可此前ARM利润却并没有达到孙正义的期望值。 眼下软银可能已经没有长期投资的空间了,所以也难怪软银最近开始变卖自己的投资资产,走上了“炒股”之路。近期有报道说孙正义在豪赌美国科技股泡沫,结合软银当前的囧境,看来这些都不是空穴来风。 这笔交易,长期来看,英伟达是收益的,软银虽然难以接受,但不得不认头。得意的英伟达还趁火打劫,对ARM的盈利提出了目标——只有ARM的运营表现达到约定目标,软银才能拿到400亿美元的“转让费”中价值50亿美元的现金或者NVIDIA股票。 3交易将冲击半导体行业格局 长期来看,如果交易完成,将会对全球半导体行业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笔收购或将对ARM作为“专利贩子”只收取授权费用的模式和中立的身份造成冲击,NVIDIA在计算机和智能手机CPU行业内的话语权将加强。 首先,如果ARM能够借助NVIDIA实现计算机CPU的突破,那么NVIDIA也有望通过这一突破与Intel和AMD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甚至是实现对这些公司的反超。 因为此前的NVIDIA几乎吃不到市场份额。最近美国能源部的一次竞标中,NVIDIA刚刚才输给了Intel和AMD。 其次,在智能手机CPU领域,产业链上游的ARM服务于全球多家公司的半导体业务,其中包括高通、苹果、联发科、华为海思等。但这些企业在芯片设计的业务上与NVIDIA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 对于NVIDIA是否会通过掐住ARM架构授权为自身争取利益,外界一直猜疑不断。 ARM联合创始人赫尔曼·豪瑟(Hermann Hauser)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如果ARM卖给NVIDIA将会是灾难性的,因为ARM作为立身之本的商业模式或难以为继。 NVIDIA当然知道这些猜疑的存在,因此在这次收购案的声明中也强调:“NVIDIA将继续保持ARM开放性的授权商业模式以及对客户的中立性。” NVIDIA关于收购ARM的几点声明 即便NVIDIA真的会信守承诺,这些竞争对手也不会停下找“备胎”的脚步。 这种情况下,ARM将来的市场份额可能不及预期。 其实三星、苹果早在2013年就已先后布局了自主芯片架构;高通在经过失败的骁龙810后,之后的骁龙820也回到了自主架构上。华为海思也开始把“鸡蛋”装到别的篮子里。 华为已经成功加入了ARM的竞争对手——RISC-V芯片架构阵列。这种架构和安卓一样,是开放使用的,受到了许多中国厂商的欢迎。 而且,即便NVIDIA真的会信守承诺,仅凭一家公司的力量,未必顶得住美国国家层面的压力。 4阻碍重重 对于这种会对产业格局造成巨大影响的交易,各国政府一向是高度警惕;特别是当下大国博弈白热化,冲突正面化——那么,这次这笔交易的三方,美国公司(英伟达)从日本人(软银)手中收购一家英国企业(ARM),而且这三家企业都与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的交易,难度可想而知。 美国来讲,过去几年中,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一直不遗余力地掐断美国公司竞争对手的供应链,以遏制对方先进技术的发展。 如果ARM变成一家美国公司,那么它对“实体清单”内企业的出口将需要遵守美国《出口管理条例》的规定,先获得美国商务部的许可。 这一点不一定能让中国监管部门接受。 这里需要强调,接下来,收购案还要经过美国、英国、欧盟监管部门的批准,方可落地。交易预计将在18个月内完成。而这些监管部门是有权否决这项收购案的。 按照《反垄断法》的规定,对于在本国开展业务的外国企业之间的并购案,中国监管部门会展开调查,尤其是对市场份额较高、关乎国计民生、涉及本国投资者利益的并购案。 这不仅是中国的法律,而且也是国际惯例。是否涉及垄断,是否会损害当地买家的利益,是调查的主要内容。 ARM架构在中国手机市场拥有95%的市场份额;ARM仅拥有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ARM注册于中国的子公司——49%的股权,而中国投资者拥有剩下的51%。 因此这桩收购案势必成为中国监管部门调查的对象。 在中国半导体产业由于美国“制裁”而面临危机的敏感时期,软银将ARM卖给NVIDIA,无形中等于将三家公司同时往火坑上推。 而NVIDIA和软银要过的坎,还不止中国监管部门一家。 英国对此桩收购非常关注且担忧,此前尽管ARM属于软银但总部在英国,如果被NVIDIA收购后其总部是否迁移引起英国高度重视。英国议员们敦促政府干预ARM与NVIDIA之间的谈判,以确保继续在英国创造就业机会,并将总部保留在剑桥。 NVIDIA也承诺将ARM的总部保留在剑桥,甚至会在当地落地更多的科研项目。 2019年10月16日,欧盟宣布对博通实施反垄断临时措施(来源:Getty) 不要忘了,美国和欧盟最近也在反垄断问题上纠缠不清。 数据显示,欧盟委员会是全球对科技巨头监管最严厉的竞争执法机构之一,已经对美国四大科技巨头(谷歌、苹果、脸书和亚马逊,简称GAFA)共计发起19起反垄断调查。 去年6月,欧盟委员会对美国芯片企业博通公司正式作反垄断调查。欧盟委员会认为,博通利用自身在调制解调器和电视机顶盒市场的优势阻碍竞争。去年10月,博通公司已暂停被认定为垄断的商业行为。 软银和NVIDIA的这笔交易,势必苦难重重。 所以软银的这400亿流动性,可能还要再等等……
软银大规模押注美股科技股龙头可能导致这些股票价格短期飙升,但市场走向的不确定性,也对软银看涨期权构成风险。整体上,软银大规模押注看涨期权,可能会放大市场波动。 从一级市场投资失利巨亏,到转向二级市场投资翻盘,今年63岁的软银CEO孙正义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头条。 9月7日,软银股价收盘大跌7%,原因是媒体曝出孙正义豪赌科技公司股票有关的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助长科技股泡沫。 据悉,软银不仅亲自买入了价值40多亿美元的成熟科技公司股票,还在上月买入几十亿美元的美股龙头科技股看涨期权,押注这些科技巨头的股价至少在未来十年还会上涨,以求将科技股暴涨带来的收益最大化。 市场人士称,这是危险的押注。 由于投资策略受到外界质疑,软银集团股价已经连续数个交易日下跌。截至当地时间9月9日收盘,软银股价再跌3%,市值降至11.9万亿日元(约合1121亿美元),较前一周缩水超120亿美元。 英国《金融时报》直接将软银称作是“纳斯达克鲸”(NasdaqWhale),形容它近期的投资操作,为科技板块乃至整个美国市场带来的巨大影响。 自3月下旬以来,美股屡创历史新高,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标普500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幅度分别达到了70%、55%、50%,在以苹果和特斯拉为代表的科技股带动下,纳指8月31日当周升至12000点。然而从当地时间9月3日开始,一路高歌猛进的美科技股遭遇抛售,有关市场泡沫的担忧甚嚣尘上。 软银的“赌注” 今年上半年,软银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一期愿景基金的大额亏损,导致二期募集遥遥无期。加上年初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软银最大的金主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公共投资基金(PIF)也处在水深火热中。 然而,63岁的孙正义并没有就此放弃,他很快转变了策略,从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发力。 8月11日,财报会上,孙正义透露,软银将设立新资产管理公司,旨在拓展软银集团的投资举措。当时,孙正义表示,软银已经收购了大量FAANG(Facebook、亚马逊、苹果、Netflix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股票。不过,软银并未透露具体持股规模。 有知情人士称,新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规模可能达数百亿美元。孙正义当时表示,其投资重点仍然是那些推动信息革命的公司,这是软银的宗旨。 近期,软银花费了几十亿美元购买与其所持股票相关的看涨期权。英国《金融时报》称,软银在美股科技股期权押注中获得40亿美元收益。《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称,这些期权带来了约500亿美元的敞口,使得软银能够从近期的股价上涨中获利,并随后建仓将其头寸出售给其他各方。 安澜资本执行董事陈达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孙正义购买看涨期权,说明他非常看好市场,因为如果市场是平稳的或者下跌时,看涨期权就会变成废纸。“看涨期权的获利机制其实很简单,它的本质就是给你一个权利,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价位去买入股票。比如,亚马逊股价现在3200美元,软银从卖方那里买下3400美元的看涨期权,即可以在到期日之前按照3400美元去买入亚马逊。当股价从3200美元涨到3500美元时,便履行看涨期权,软银以3400美元买入股票,但这个时候不是从市场买,而是向合约方买,那些被迫行权的机构不得不找正股(权证对应的股票)卖给软银,于是买股拉高股价,软银高价卖出获利”。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的数据显示,今年美国股票看涨期权交易量增长了68%。相比之下,看跌期权的涨幅为32%。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两者之间的差距,已经扩大到2010年以来从未见过的水平。 BleakleyAdvisoryGroup首席投资官PeterBoockvar指出,大规模地买入看涨期权使得市场上涨。这种类型的卖方必须购买股票并进行对冲,从而形成自我加强。 《巴伦周刊》表示,当看涨期权买入数量激增时,它会促使看涨期权卖方买入标的股票。当经纪商卖出期权合约时,他们不想承担标的股票所面临的风险。他们只想通过卖出期权和交易期权赚取佣金。这意味着他们经常持有标的股票以对冲他们的账面风险。 加剧波动性 据高盛统计,过去两周,美股每天的期权平均交易规模为3350亿美元,是2017年-2019年平均交易规模的3倍。这里面虽然有散户蜂拥入市的因素,但很多大规模的期权交易则出自软银这样的大机构之手。 分析师认为,期权市场的活跃加剧了美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 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期权损益并非线性,软银大规模押注美股科技股龙头可能导致这些股票价格短期飙升,但市场走向的不确定性,也对软银看涨期权构成风险。整体上,软银大规模押注看涨期权,可能会放大市场波动。“这些金融衍生品本身存在较高杠杆,投资者大规模押注看涨期权可能短期让股价飙升,一旦市场风向突然转变,投资者可能蒙受巨额亏损”。 陈达认为,看涨期权再怎么多,毕竟交易量有限。美股最大的风险是ETF大规模涌入,被动的指数型ETF投资占基金投资总额50%以上,不管公司如何,只要该公司在指数里面,并且占有较大的权重,ETF就疯狂涌入,导致强者恒强,像苹果、亚马逊市值越来越高。ETF是一个交易量非常大的市场,足以让市场产生剧烈的波动。 美科技股短期迎来震荡 周茂华表示,看涨期权交易量上涨是推动科技股上涨的动力之一,但本轮科技股上涨更多来自三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为应对疫情冲击,美联储实施“零利率”超宽松流动性环境;另一方面是疫情对经济构成不对称冲击。在旅游、酒店住宿、交通等服务业受严重冲击时,部分与信息技术、医疗卫生等行业相关的科技企业却是受益的,并且在当前周期全球经济缺乏新经济引擎的情况下,科技企业“寄托”人们对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期待,科技股的故事可以持续往下讲。 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看好科技股前景,主要是因为疫情推动了科技行业的发展,向科技领域转型的趋势会加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越来越多地应用这些在线平台,所以无论是提供产品还是服务,各大公司都会进一步创新,与消费者加强接触”。 但值得注意的是,FXTM富拓首席市场策略师HusseinSayed曾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股市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过高估值可能源于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支持。在利率接近于零、长期利率料保持在当前低水平的情况下,投资者几乎没有什么选择,这是科技公司备受追捧的原因所在。不过,如果其他板块不开始追赶涨势,这将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信号。如果低利率是股市暴涨的唯一理由,那么日本股市应该跑赢其他主要股市,但事实并非如此。” 9月初,科技股出现大规模抛售。周茂华表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这些科技股短期内累积巨大涨幅后,部分获利盘回吐压力释放;二、由于近期国际疫苗研发取得进展,中美贸易协议等利好消息,令投资者对全球经济活动回暖预期升温,此前旅游、酒店、航空及部分周期性板块获得部分资金流入;三、美国大选、美国贸易政策、地缘局势等不确定性因素继续令投资者对美股评估趋于谨慎。 对于科技股是否存在泡沫,陈达认为,从传统的估值角度来看,美科技股肯定是在历史的高估值区间。“因为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量化宽松时期,在这段时间内,优质的资产比较抢手,也导致了抗通胀资产最终可能会通过盈利提升的方式来化解泡沫。以亚马逊为例,一开始其实是亏很多钱,但估值一直很高。而现在市盈率又下降了,因为它的盈利能力上去了。所以很难说科技股是否有泡沫”。 周茂华认为,“短期内,美科技股可能进入宽幅震荡阶段,主要因为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欧美央行实施的空前的财政货币政策继续对美股估值有所支持;但基本面偏离‘V’型复苏路径,美科技股估值偏离基本面,叠加美国大选、美国贸易政策与地缘局势等不确定性因素干扰,短期投资者需要重新评估美股估值。”
“纳斯达克巨鲸”(NasdaqWhale)仍在搅局,受科技股暴跌拖累,美股至今已连跌三日。 截至9月9日凌晨(北京时间)收盘,标普500收跌2.78%,报3331.84点,创8月5日以来收盘新低;道指收跌42点,跌幅2.25%,创8月7日以来收盘新低;纳指收跌4.11%,收报10847.69点,创8月11日以来新低。美国劳工节(9月7日)假期结束后,8日开启本周首日交易。纳指最近三个交易日累计下跌10%,创3月3日以来最大三日跌幅,进入调整区间。 尽管华尔街无人对这种早该出现的技术回调感到惊讶,但“巨鲸”导致的负面效应如何影响市场仍引发担忧情绪。上周外媒首度报道,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软银购入约40亿美元科技股看涨期权,推高了交易量,一时间引发交易狂潮。眼下,软银被视为科技股涨势波动的幕后推手之一,由于投资者担忧这一交易背后的风险,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软银股价一度大跌7%。 根据记者对华尔街机构人士的采访,当前可以确定的是,大量看涨期权买盘导致了8月科技股暴涨,且势头逆转后加剧市场回调。但软银是否因此交易而亏损,还是已提前获利了结,抑或是看涨期权只是对冲策略?除了软银,“巨鲸”又还有谁?这仍是未解之谜。 经此一役,美国科技股很难迅速恢复元气。摩根士丹利美股策略师威尔逊(MichaelWilson)对记者表示,历史表明,科技股的这一回调幅度并不算太大,未来一两周可能会出现小幅反弹,但较高的波动率会提高风险。其他上涨的催化剂,例如更多财政刺激政策、更清晰的经济重启路径以及更高的长端债券收益率则意味着,动能会转向除了科技股以外的领域,例如早周期的板块等。 “巨鲸”连续3日重挫科技股 科技股的回调幅度和持续性已超出市场预期,因此市场对“巨鲸”的后续效应愈发关注。 威尔逊表示,股票风险溢价(ERP)指数在过去几个月也相当稳定,实际上仅高于6月初股市见顶时的最低水平——这意味着理论上美股没有进一步大涨的基础。“因此,大家认为8月市场融涨(melt-up)的‘罪魁祸首’是大量看涨期权的买盘。” 这一点从交易量数据便可窥斑见豹。根据SundialCapitalResearch数据,8月最后一周,美国所有交易所中,交易买入的看涨期权比看跌期权多出了2200万张,高于6月份创下的历史纪录。高盛提及,美股的个股看涨期权日均成交量高达3350亿美元,相当于2017年至2019年间平均水平的三倍还多,且聚集在大型科技股。 摩根士丹利量化衍生品策略团队也解释称,看涨期权买盘使许多做市商需要做空领先的大型科技股的gamma(实现风险中性),这意味着他们在这些股票上涨时几乎不加选择地成为买家,然后在反弹动能最终耗尽并下跌时成为卖家。 IPSStrategicCapital近期指出,市场对大型科技股看涨期权的旺盛需求,令做市商做空Gamma到了极端的程度,形成了成交量和股价同涨的循环。为了理解做市商做空Gamma的行为,这涉及两个期权相关的概念——Delta和Gamma。Delta指的是期权价格变动与标的资产价格变化的比率,衡量期权价值对标的资产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如果股票价格上涨1美元,而该股票的期权价格随之上涨了65美分,那么Delta值为0.65;Gamma则是指,当标的资产价格变化一个单位时Delta的变动量,衡量的是Delta值对标的资产价格变化的敏感度。一般来说,期权到期时间、期权执行价格等因素都会影响Gamma。 站在做市商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进行对冲风险管理,且并不想承担标的股票价格变动的风险,目标只是赚取期权出售以及交易所产生的佣金。所以,当标的股票的Delta是0.5时,做市商每卖出2张看涨期权,只需要买入一股股票来对冲:股票上涨1美元,意味着交易商在2张看涨期权中各亏损50美分;但同时买入了1股股票,获得了1美元的收益。这样做市商就实现了风险对冲。 然而,现实的情况可能是,当Delta从0.5升至1,做市商就需要再买入一股标的股票来进行对冲。换言之,当Delta升幅超预期,做市商就需要做空Gamma,买入更多的股票进行对冲。但期权对冲既可载舟,亦能覆舟。交易员也表示,问题在于,如果做空Gamma的对冲策略助长了股价涨势,当股票下跌的时候,做市商也可能会以更快的速度对对冲头寸进行平仓,引发更大的跌幅。9月初,苹果的股价已处于其200日移动均线上方近65%的水平,而在2月市场崩盘之前的大牛市中,只高出42%。风险已经不言而喻。 “其实,这轮回调早该出现,而且随着这些头寸被清空,未来几周或几个月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的下挫,”威尔逊表示。在他看来,除了看涨期权,还有其他结构性的变化也早该引发市场回调。例如,美联储宣布盯住平均通胀的新货币政策框架,但同时又没有表示要实行YCC(收益率曲线控制),这意味着对通胀的高容忍度会导致长端债券收益率攀升,这就会让股票的性价比大打折扣。此外,新一轮财政刺激迟迟不落地也打击了市场情绪。 目前,华尔街主流机构仍不否认这只是技术性回调,但机构也认为,后续市场波动仍将持续,尤其是科技股。 软银豪赌风险几何? 除了美股后续的走势,近期投资者似乎同样关注软银豪赌背后暗含的风险,随着消息不断发酵,周一软银股价大跌7%,这也导致日经225指数下挫0.5%。 几乎与此同时,软银集团首席合规官离职。 据报道,软银集团首席合规官查德·芬特雷斯(ChadFentress)已经离开公司,并离开了他在WeWork的董事会席位。现在,他在领英(linkedIn)上的资料显示,他是NovareConsultingLLC的创始人。软银集团跌2.87%,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累计下挫13.7%。 目前,软银该笔交易的细节仍不清晰,因此市场也尚不清楚这一押注对这家日本企业集团的风险有多大。软银创始人孙正义通过对快速增长的私有科技公司股权进行明智投资而赢得了声誉,但近期软银成立了一家投资二级市场股票的资管机构,据悉看涨期权的押注便是通过这家机构进行。目前该公司发言人拒绝置评。 “令人担忧的是规模,”日本咨询公司AstrisAdvisoryJapan分析师戴维·吉布森(DavidGibson)表示,如果软银在价值数百亿美元的股票上押注,“这将改变公司的风险面貌。” “软银积极利用其持有的现金进行二级市场投资,这在我们的企业文化中并不常见,”独立研究机构NewStreetResearch分析师皮埃尔·费拉古(PierreFerragu)表示,大多数公司将多余的现金投资于美国国债或公司债,因此他也表示,直到人们了解更多该交易相关的细节前,这都让投资者感到非常不安。
8月31日消息,在母公司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宣布计划出售其所持日本子公司软银公司(SoftBank Corp.)约三分之一股份后,后者股价于周一下跌3.4%,降至每股1383日元(约合人民币90元)。 软银集团在1981年由孙正义在日本创立并于1994年在日本上市,是一家综合性的风险投资公司,主要致力IT产业的投资,包括网络和电信。软银在全球投资过的公司已超过600家,在全球主要的300多家 IT公司拥有多数股份。 软银集团2020年3月23日宣布,正在寻求出售或货币化其多达4.5万亿日元(约合410亿美元)的资产,以回购2万亿日元的股票并减少债务 。 软银集团打算以3%至5%的折让价格出售其移动运营商子公司约10亿股股票,价值约125亿美元。目的是将这家规模庞大、专注于投资的公司资产货币化,以帮助其度过新冠疫情时期的经济混乱,并为新的科技公司投资筹集资金。周一,软银集团股价在东京证交所上涨了4%。 软银公司2018年12月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堪称是完美风暴。就在开始交易前几天,该公司遭遇了罕见的网络中断,导致日本各地的用户长达四个多小时没有信号。电商巨头乐天公司(Rakuten)进军日本无线市场的计划以及全球股市的抛售也吓到了投资者。软银公司的股价较1500日元的首日发行价低了约7%。 美国投行高级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软银集团在管理资产负债表方面表现出了非常有纪律的做法,这是一种可喜的转变,但对软银公司的股东来说,这却不是什么好兆头。” 软银集团上周五表示,计划向欧洲和亚洲(不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海外投资者出售软银公司2.235亿股股票,并额外配售3350万股。国内投资者将颗购买6.705亿股股票。该公司的目标是在9月23日和25日之间移交股份,或在定价和其他细节敲定后5个工作日完成股票转手。
欢迎关注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ID:wow36krchuhai ),及时获取前沿资讯、了解全球新趋势。文末扫码关注并加入出海社群,遇见全球商业伙伴。 中国企业全球化 消息称大疆裁撤约三分之二的销售团队, 包括海外团队。据腾讯科技报道,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大疆已在大规模削减其全球销售和营销团队。知情人士透露,作为全球最大的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已把深圳总部的企业销售和营销团队从180人削减至60人。大疆的全球视频制作团队曾被用来突出该公司的无人机拍摄潜力,但现在团队规模已从40至50人缩减到了3人左右。一个由6人组成的营销团队已被派往韩国。 二季度全球笔记本出货量同比涨27%, 联想份额领衔。市调机构 Strategy Analytics 发布了2020年 Q2 全球笔记本市场最新出货量报告。报告显示,联想、惠普、戴尔、苹果、宏碁排名前五,其中联想控制了约27% 的份额,为全球第一。 微软有意收购 TikTok 在英国的业务。据彭博社报道,微软表示对收购短视频应用 TikTok 的英国业务也有兴趣。此前,微软已确认就收购 TikTok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业务与 TikTok 母公司字节跳动开展谈判。此前,微软已确认就收购 TikTok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业务与 TikTok 母公司字节跳动开展谈判。 印度 Unacademy 计划融资1.5亿美元。据 ET Tech 报道,印度在线教育平台 Unacademy 即将完成一笔 1.5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为日本软银。预计本次融资完成后,Unacdemy 将成为印度估值第二高的教育科技平台。 三星计划将部分手机生产线转移到印度。据 ET Tech 报道,三星电子计划将一部分手机生产线从越南转移至印度。目前,三星电子在印度诺伊达已拥有一个手机制造工厂。越南目前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智能手机出口国,预计未来五年将出口价值高达400亿美元的手机。 信实集团计划收购两家初创公司。据 ET Tech 报道,印度巨头信实工业日前传出计划收购印度在线家具交易平台 Urban Ladder 和 牛奶配送平台 Milkbasket。据了解,信实方面已与 Urban Ladder 团队进行了数月的谈判,预计收购价格将在3000万美元左右。而 Milkbasket 的收购价预计在 1500万美元左右。 东南亚 印尼政府向多家科技巨头征收10%增值税。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印尼政府日前宣布将向Facebook 和迪士尼征收10% 的增值税。因疫情严重挫伤印尼线下经济,印尼政府向互联网巨头加征增值税,目前网飞、亚马逊、Spotify、谷歌都被印尼政府要求缴纳增值税。 Netflix 计划在东南亚推广手机端订阅服务。据路透社报道,Netflix 计划在东南亚市场推广手机端订阅服务,并增加东南亚本土内容在各个国家的权重。此举是为了应对迪士尼 Disney+ 在东南亚的扩张计划。目前,网飞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尼推出一项仅供手机端使用的订阅计划,月费低至5美元。 拉美 软银投资巴西医疗科技初创公司 iClinic。据 Latamlist 报道,巴西医疗科技初创公司 iClinic 日前完成 B 轮融资,投资方为软银集团,但双方暂未公布融资金额。 iClinic 主要业务为开发医用 SaaS 软件,助攻方向为医疗预约管理和病历管理。 其他 英伟达或将收购软银旗下芯片设计公司 ARM。美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有意收购英国科技巨头 ARM。知情人士透露,这笔交易最快有望在今年夏末完成。届时,ARM 的估值或将达到400亿英镑。此前,ARM 的私募股权持有者日本软银于今年4月份首次提出出售该公司。当时,软银聘请高盛物色买家。高盛与苹果接触后,后者决定不收购 ARM。(新浪科技) 巴基斯坦出行公司Airlift获得1200万美元投资。据 Menabytes 报道,本轮投资由美国 First Round Capital 领投,戈壁创投跟投。这是巴基斯坦今年来规模最大的融资之一。Airlift 专注提供高端的长途出行服务,目前开设了从卡拉奇到拉合尔的专线。 图|Pixabay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码联系36氪出海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