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堂基于全球公开可得的大数据,开发了“全球疫情经济追踪体系”(Global Pandemic Economy Tracker,简称PET),并由新浪财经中文独家首发! 全球疫情累计确诊突破2000万,印度增速最快 截至8月10日,官方估计全球新冠确诊人数达到2000万,死亡人数接近74万;自6月下旬第一个1000万以来,仅仅过去不到一个半月。过去三周以来,全球每日新增确诊大约为25万,死亡人数约5000人;美国、巴西和印度三个国家的确诊人数分别突破了500万、300万、和200万,印度已经连续多日成为新增病例最多的国家,并有望在9月份超越巴西。南亚、东南亚、东欧和南非以外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当前病例增长最快的地区。 罗汉堂的全球疫情经济追踪体系(PET)显示,截至8月7日,在132个被追踪的经济体中,进入恢复期的为76个,比上周增加3个,55个国家仍处于应对或低谷期,比上周减少5个。恢复期国家中确诊病例显著增加趋势仍然比较明显,预示着更多恢复期国家有可能在近期因为疫情反复退回到低谷期,全球处于低谷期国家的经济总量仍高于恢复期国家。 疫情的反弹影响了部分恢复期的国家,其总体经济活跃度下降了近0.5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亚洲除东亚以外的其他地区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济活跃度下降最为显著。 资金流入腰斩,发展中国家应对疫情经济举步维艰 发展中国家除了医疗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普遍面临着资金匮乏、债务高悬的问题。早在3月份,罗汉堂的三位学术委员就联合众多学者一起呼吁G20国家降低发展中国家地债务,过去几个月来,这一方面已经有了可喜的进展。但是,同期原本潜在流入这些国家的资金降幅严重,这里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外国直接投资(FDI)、国际汇款和官方发展援助(ODA)。 外国直接投资(FDI) 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2020年世界投资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贸易将下降20%,外国直接投资降幅可能高达40%,并将在2021年持续下去,这意味着全球FDI流量将达到过去二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分地区看,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地区,2019年FDI流入下降了5%,至4,740亿美元,但仍占全球流入量的30%以上。但新冠危机中的封锁和工厂停工严重影响了亚洲的供应链和生产,预计2020年在经济衰退的影响下,对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将下降多达45%,但不排除少数率先回复的国家(例如越南)能获得较小的投资增幅。 非洲在2019年就已经面临直接投资下降的问题,流入量下降了10%至450亿美元。在新冠疫情和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价格低迷的双重冲击下,对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下降趋势加剧。UNCTAD预测,2020年流向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预计将收缩25%至40%。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2019年FDI增长10%达到1,640亿美元。但新冠疫情加剧了该地区政治和社会动荡,加上经济和债务的结构性劣势,该地区的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对外国投资的吸力大幅降低,UNCTAD预测2020年流向拉丁美洲的投资预计将从去年的1640亿美元减少一半。 国外汇款 向发展中国家汇款一方面是众多移民家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在许多低收入国家是支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大量资金流入。全球范围内,2019年汇款总额达到7140亿美元,首次超过外国直接投资(FDI),接近全球GDP的1%。至少有60个中低收入国家的汇款占GDP的5%以上。印度是最大的汇款接收国,金额达830亿美元;尼泊尔、塔吉克斯坦等低收入国家汇款占GDP的比例高达30%以上。 疫情对旅行、贸易和经济活动前所未有的限制使得很多国家都处于全职工作和工作限制的状态,,导致了发往发展中国家的汇款急剧下降。移民工人及其家庭,其中许多人依赖从国外汇出的汇款,预计将遭受严重打击。世界银行估计流向最中、低收入国家的汇款将减少近20%(约1,100亿美元)。 移民原本是低收入国家居民应对经济周期中困难时期的适应手段,但据估计有75%的移民在疫情到目前最严重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工作,这将扩大问题的经济影响。例如一些海湾国家的潜在经济衰退有可能引发来自中东,北非和东南亚的移民劳动力外流,加剧这些低收入国家的失业,给其脆弱的公共卫生系统增加更大压力,甚至有可能加剧难民危机。因此,在一些欧洲国家,学者呼吁为移民工人提供更多支持,同时建议减低汇款费用。世界银行也敦促各国为移民建立更有效的社会保护体系。 国际发展援助 经合组织国家是全球国际发展援助的主要捐赠国,过去20年来这一资金来源提升了约150%。但新冠危机中捐助国自身的严重经济衰退和公共财政状况恶化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援助支出的减少。本周英国政府宣布,由于冠状病毒危机的经济影响,英国今年将削减全球援助预算29亿英镑;预计2020年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低收入国家,从捐助国获得的总援助减少约250至300亿美元。总体而言,这将使发展中国家在未来两年内损失相当于其当前每年发展支出的10%。 全球新冠确诊病例的第一个1000万主要来自北方国家,第二个1000万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比例已经超过发达经济体,可以预见到的是第三个1000万中的更大部分将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尽管世界银行等国家多边机已经承诺在2020财年大幅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投入,达到十年来的最高水平,但和总量可能约4000亿美元的各类海外资金流入降幅相比仍存在巨大的缺口。这会进一步放大这些国家经济衰退的影响,并将在未来几十年产生后果,严重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在应对疫情的进程中,进一步帮助维持和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流动性刻不容缓。
昨晚,全球企业一年一度的“高考”迎来了“放榜”时刻,《财富》杂志评选的2020年全球企业500强新鲜出炉。而从全球企业500强的名单来看,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今年500强的意义,当期《财富》杂志用封面“一画道破天机”。 封面上看似杂乱无章的线条,代表了各国入围财富500强的企业数量,而唯一有颜色的两条,便是美国和中国。 金色线条代表的中国,在2020年与美国交锋,然后反超。封面底部的头条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中国的崛起如何在后疫情时代重塑世界格局》。 今年,进入全球500强的中国大陆公司数量达到了124家,超过了121家企业上榜的美国。 2008年起,中国企业占据500强的数量开始了飞速增长。如《财富》杂志所言,从1995年全球500强开始同时涵盖工业和服务性企业以来,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大企业增速如此迅猛。 而美国的500强公司数量自2002年起就在不断的下降。 全球500强公司中的中国企业数量超过美国,对重新定义国家力量来说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因为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建立在经济实力之上的。虽然2019年美国GDP为21.4万亿美元,领先于中国的14.3万亿美元。但是从购买力平价的角度上,根据世界银行给出的数据,中国自2018年起已经略领先于美国,并且现在正在持续的扩大着差距。 强大的购买力也使中国成为了全球产品和服务的最大市场,中国消费者在产业方向上也有更大的发言权。 500强中的中国企业概览 在全球500强的前5名中,依旧有中国的“老3家”。分别是去年超越国家电网占据第2位的中石化、去年险些跌出前5今年又回升至第3位的国家电网、以及稳坐第4位的中石油。 中国企业中前10位的500强公司,除了平安保险,都是“国”字辈。而在国内排到第11位,在全球排到49位的,就是“小骄傲” - 华为。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企业在前50名中共有13家。 今年共有8家中国企业首次入选500强,分别是:上海建工、深圳投资控股、盛虹、山东钢铁、上海医药、广西投资、中国核工业和中煤能源。而榜单上其他116家中国企业中有63家排位提升,3家与去年持平,50家排名较去年有所下降。 纵观整个榜单,今年排名跃升最快的前10家公司中,有6家来自保险行业,其中英国保诚集团大幅跃升292位,是全榜蹿升最快的公司。而中国企业中上升最快的公司也来自保险行业,是上升了138位,位列250名的友邦保险。 除了保险公司排名的三级跳,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成长速度也不容小觑。 2019年,小米首次登上全球500强,作为新面孔,排在第422位。由于小米在榜单中被归类为互联网及零售企业,它的加入,使得中国在500强中的互联网企业数量首超美国。 2019年及2020年,500强中的7家联网公司,分别有美国的3家:亚马逊、Alphabet(Google母公司)、Facebook,和中国的4家:京东、阿里巴巴、腾讯和小米。 今年,阿里巴巴排名跃升50位至132位,超过了排在144名的Facebook;小米紧随其后,上升了46位至422位。 今年中国上榜全球500强的公司,从地域分布上看与去年基本无异。北京的500强公司较去年增加了2家,仍然在全国遥遥领先,也显示出在中国的上榜公司中,国企、央企占据了主导地位。 广东省的500强公司也较去年增加了2家,共14家,分别是中国平安保险、华为投资、正威国际、南方电网、碧桂园、恒大、招商银行、腾讯、广汽、万科、雪松控股、美的、格力和深圳投资控股。 加上香港的联想、华润、招商局、友邦保险、怡和集团、长江和记、太平洋保险集团7家,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共有21家公司入围了全球500强。 遥想10年前,广东GDP刚刚突破5万亿元。当时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只有7家500强企业,4家都在香港。而在去年,广东GDP已突破10万亿元,广东省的企业发展也全面进入了快车道。 (来源:金融行业网) 已经够大,正在变强 纵观整个榜单,今年全球500强企业的总营收达到了33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接近中美两国GDP的总和。其中金融和能源板块遥遥领先,贡献了总营收的近41%。行业层面上,商业银行、石油精炼和汽车制造处于领先地位,占500强总营收的近28%。 不过,中国公司在盈利方面成绩稍逊。 中国500强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和净资产基本与世界500强的平均值持平或略高。但是,世界500强的平均利润为41亿美元,而中国上榜企业的平均利润是35.6亿美元,并没有达到平均水平。 更残酷的是,500强中中国企业的平均利润只约为美国企业的一半。 另外,盈利榜前5名中,只有排在第4的工商银行一家。盈利榜的前15位中只有4家中国公司,除了平安保险,都是银行,加上平安保险,都是金融业。 今年进入500强榜单的中国企业中,银行有10家,这10家银行的总利润超过1900亿美元,占全部上榜中国企业利润总额的44%。 今年之前,500强中银行的总利润一直占所有企业总利润的50%以上。虽然今年占比下降,但这个比例还是很高。美国上榜8家银行,利润占比大概仅在15%左右。 说明全球500强企业中,中国非金融企业的利润实际非常的小,真正高利润的行业(除了中国的银行)还是由美国主导。 除此之外,美国成熟的跨境贸易,也是它可以在过去20年霸榜全球500强企业的首要原因。 跨境贸易是全球企业的发展趋势。 跨境贸易在全球GDP中的占比与中国企业的成长速度同样迅猛。在全球500强榜单面世的90年代初,跨境贸易在全球GDP中的占比不到39%。到2018年,已经占到了59%以上。 美国公司在2019年,总共出口了价值2.5万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虽然在大家的印象里,美国的进口增速远大于出口,但是实际上,美国在过去30年中,出口总值的增长率为152%(对通胀因素进行调整后),而进口增长了160%,基本持平了。 而跨境贸易带来的利益,从今年首次入围全球500强的星巴克(478位)身上,可见一斑。截至2019年,星巴克来自美国以外市场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0%。而星巴克国际销售额的增速,也比国内销售额的增速快30%。 而近60%的收入都来自美国以外地区的耐克,排名则更靠前,排在500强中的第322位。 可以看出,中国500强企业在数量上的飞速增长,已经是“大”的体现,而如何做“强”,除了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以外,还需要更加重视“出海”。 不过,毋庸置疑的是,“出海”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在并不熟悉的合规风险上面,屡屡摔跤。 但这背后恰恰也是全球心照不宣的事实,出了海的中国,将是真正的“大强”。
疫情助推全球数字货币竞赛升温,多国将在3年内发行法定数字货币? 作者:后歆桐 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改变人们的支付方式。 在过去的几个月,相较于现金支付,疫情迫使很多人倾向于更加安全的支付方式:无现金支付。全球央行正是看到了这一机遇,纷纷推动法定数字货币(CBDC)在应用方面的进展,进入研发CBDC的快车道。 在业内人士看来,CBDC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同时也存在多项挑战有待攻克。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CBDC的兴起,到2020年初,全球80%的央行都在开发CBDC;40%的央行正在尝试对此概念的验证;还有10%的央行,主要集中在新兴经济体,正在进行CBDC的试点项目。”德银研究分析师劳伯(Marion Laboure)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的数字货币将在未来2年内成为主流。展望未来,多国央行很可能在3年内发行通用的CBDC,最终将取代现金。” 法定数字货币竞赛升温 近日,立陶宛全球首发CBDC,2.4万枚名为LBCoin的数字货币已于7月9日开始预售,并于7月23日正式发售。公开资料显示,LBCoin以6枚一组出售,价格为99欧元。LBCoin可以直接与立陶宛央行以及专用区块链网络进行交换。 “在央行开始改变其对数字货币的看法的时候,LBCoin可能是测试CBDC不同化身的最先进的实验场。”立陶宛央行副行长由基拉斯(Marius Jurgilas)如此表示。 立陶宛的做法是全球央行研发CBDC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各国央行加速了数字货币领域的角逐。 在七国集团(G7)中,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已经开展了多年研究,并发表了相关主题的重要报告。7月20日,G7还决定将就发行CBDC展开合作,拟于8月底到9月上旬在美国举行的G7峰会上开展进一步讨论。 此前,日本央行在结算机构局内新设立数字货币组,重点研究央行发行的CBDC,探索如何构建数字社会的最佳结算系统。 法国央行也于7月20日宣布,汇丰银行、埃森哲和法国兴业银行等8家公司入围数字货币试验计划。8家公司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共同探索将金融工具兑换成央行货币的方法,并改善其跨境支付条件。法国央行称,各公司参与试验的积极性体现出金融和技术参与者对于通过探索央行数字货币来改善金融市场的浓厚兴趣,而且,从试验计划中汲取的经验和教训将有助于推动建设以欧元体系为中心的全球数字货币。法国此前还与德国一起加入了国际清算银行(BIS)在欧洲的创新中心,该中心目前正在探索CBDC。 此外,7月13日,韩国央行宣布成立央行数字货币法律咨询小组,为数字货币发行建立法律基础和技术基础,以便更灵活地应对迅速变化的全球支付环境。 泰国央行已于7月开始使用数字货币与一些大型企业进行金融交易,标志着泰国央行的数字货币研发已进入第三阶段。泰国央行还计划于今年9月,在与中国香港金管局进行的数字货币交易中使用数字泰铢。 7月13日,新加坡政府表示,新加坡已开发出基于区块链的支付网络,可以实现更快、更便宜的国际结算,下一步计划是商业推广。该支付网络原型支持多币种,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与跨国投资企业淡马锡和摩根大通合作开发,属于“Ubin项目”的最后阶段。Ubin是新加坡于2016年开始推进的关于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的项目。 中国凭借在移动支付行业和金融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在CBDC的研究和探索上也跻身全球前列,并在持续推进。中国央行早在2017年就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所,今年以来也取得了进展。 劳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数字货币可能成为各国进行“数字竞争”的最佳工具,问题在于,哪个国家将成为第一个获得数字货币许可证并建立其主导的相关联盟的国家。“当CBDC普及的这一天来临时,数字货币、金融机构以及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的界线可能会变得模糊。”他说。 KuCoin高级合伙人阿莉西亚(Alicia Kao)也认为,央行数字货币意味着无现金社会的趋势已经开始,这将极大地推动未来的贸易全球化,货币市场的竞争也将导致一个更加繁荣的全球经济,这将深刻地改变社会,改变每个人的生活。 尚有多项挑战 不过,在劳伯看来,数字货币需要克服一些主要障碍才能变得普及。首先,必须在政府和监管机构方面拥有合法的身份。这意味着,数字货币的价格需要更加稳定,并为厂商和消费者带来益处。此外,数字货币还必须顾及支付市场的全球影响力。为此,数字货币必须与主要利益相关者结成联盟,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Apple Pay、Google Pay等移动应用商、Visa和万事达(Mastercard)等信用卡公司以及亚马逊(Amazon)、沃尔玛(Walmart)等零售商。 “如果能够克服这些挑战,那么数字货币有望挑战现金。”劳伯认为,“此后,央行数字货币还会面临新的挑战。对于刚开始尝试数字货币的央行而言,使用数字货币将意味着完全依靠消耗电力来建立起强大的金融体系。同时,为了实现向全数字化平台的平稳传输,金融系统还需要准备好克服任何形式的电力中断或网络攻击。政府还可能越来越需要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安全备份公民数据。” 此外,他补充道,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也是全球央行推行法定数字货币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情况虽然很少见,但可能会令数字货币的运作瘫痪。1989年,加拿大的魁北克就曾因太阳耀斑而陷入黑暗9小时。网络攻击在当今也越来越频繁。” 阿莉西亚则指出,数字货币等新事物的出现往往对监管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管制对于数字货币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监管是一门平衡的艺术。”她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张涛此前也撰文分析了CBDC的四个风险,比如银行业部门间的去中介化风险、所谓的“挤兑风险”、CBDC会对央行资产负债表和信贷分配产生影响以及央行的成本和央行自身所面临的风险等。他称,尽管有潜在的好处,但来自CBDC的风险还是会出现,需要采取措施,通过正确设计CBDC来降低风险。 鉴于此,他建议各国央行采取一种综合版本的CBDC。“在所有选择中,央行在提供安全替代现金的同时减轻某些成本和风险的一种潜在方法是与私营部门建立伙伴关系,以提供综合版本的CBDC(Synthetic Version of CBDC,简称sCBDC)。”他称,“私人部门将在央行的监督下发行完全由中央银行储备金支持的数字货币。”
8月10日,《财富》公布了2020年世界500强榜单,基于过去一年在零售和技术服务业务上的高质量增长,京东集团的排名再次提升至102位,位居中国零售及互联网行业第一、全球互联网行业第三。 从2016年第一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至今,京东集团的排名提升了264位。5年来,京东集团在零售、数字科技、物流、技术服务、健康、保险、产发、智联云和海外业务上的布局取得全面突破,正在推进从中国最大的零售平台向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的跨越。2019年,京东集团的全年净收入达到5769亿元,是5年前收入的3倍多,同时,净服务收入继续保持着44%的高速增长,占整体净收入的比例已提升到11.5%。 京东集团以坚定的变革决心和战略定力,完成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业务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一次次攻坚,将增长的原动力从市场红利换挡至技术红利,正在转型成为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5年间,京东集团在净收入和仓库面积均增长3倍多的基础上,存货周转天数始终处于行业最优水平。运营效率显著提升的背后,是京东体系的技术研发投入从5年前的34亿元增加至179亿元,这也使得京东成为对技术投入最多的中国企业之一。在今年6月份京东香港二次上市所募集的298亿港元资金,也将全部用于投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关键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及提高运营效率。其中,京东数字科技集团通过数字科技助力产业降本增效,提升用户体验,最终实现新增长,已经成为一家以AI驱动产业数字化的新型科技公司。 京东集团基于核心板块沉淀下来的技术能力,以及通过组件化、产品化、平台化、生态化的过程,最终实现从一体化到一体化开放。 目前,京东不仅是全球2600多家超亿元品牌和数十万个第三方商家的最大增量场,同时也通过与沃尔玛、五星电器、国美零售、迪信通、快手等众多合作伙伴深入合作,开放自身的基础设施,以技术与合作伙伴共建创新生态。 过去5年间,京东集团的员工数量从10万人增加到26万人,间接带动超过1500万人就业,成为就业的“稳定器”。京东与全球产业链的融合更加深入,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企业数字化采购发展报告2019》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服务了超800万活跃企业客户,这其中91%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与京东达成合作。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类突发事件给全球经济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但中国仍旧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京东将坚定“技术为本,致力于更高效和可持续的世界”的使命,不断为用户、员工、行业和社会持续创造最大价值。
为了让初创公司了解全球资本对于各地创投趋势的看法,36氪出海联合兄弟品牌 KrASIA 一起开设了「VC看全球」栏目。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拓展创业者的全球视野,同时促进跨境投资的发展和各地区市场的交流融合。 上一期「VC看全球」,我们对话了三菱日联金融集团旗下的企业风险投资部门MUIP CEO 铃木伸武先生(Nobutake Suzuki)。在对谈中铃木表示,虽然日本风投需要较长的时间去进行投资决策, 但他们有一个优势:“有耐心并且视野更长远。” 在第五期「VC看全球」直播栏目中,我们有幸请到了亚洲风险投资机构Venture Gurukool 联合创始人兼合伙人 Ntasha B,她不仅是一名投资人,同时也是一位颇有影响力的导师,她通过帮助公司融资和业务运营协助亚洲初创企业成长。在本期栏目中,她将向我们揭示亚洲的创投生态,以及分享关于亚洲新兴市场如何蓬勃发展的见解。 分享话题: 在亚洲新兴市场中,企业面临的机会与挑战 第五期栏目预告: 日期:2020年8月13日,星期四 时间:19:00—19:30 语言:英语 嘉宾:Ntasha B —— Venture Gurukool 联合创始人兼合伙人 主持人:Tan Swee En —— KrASIA 东南亚市场区域经理 关于 Ntasha B Ntasha B 是 Venture Gurukool 联合创始人兼合伙人。 她早期成功投资了 Olly、MaxMyWealth、Sattviko、Meddo 和 Karbon&HomeCapital,并积极为初创企业提供成长和筹款策略方面的建议。 她是在黎巴嫩贝鲁特证券交易所上市的 Lerthai Finance 公司和 Qihoo India 360 的董事。 在此之前,Ntasha 曾在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协会(IVCA)领导创新企业方案,专门针对初创企业进行投资,并吸引国外风险投资机构投资早期阶段的公司。 关于Venture Gurukool Venture Gurukool 成立于2016年, 是一家关注早期项目的风险投资机构,其 portfolio 包括 MaxMyWealth、Vistarooms、Ambee、Roadpiper 等14家初创公司,涉及的领域包括社交媒体、金融科技、共享经济、旅游、医疗科技等。 以下是直播链接,欢迎大家收藏并准时观看:https://36kr.com/live/826149956214660。 最后,非常期待来自各机构的朋友参与我们的分享,也期待我们能为各地科技公司带来更有价值的内容和观点,任何反馈请联系:sunny@36kr.com。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码联系36氪出海运营。
据路透中文网消息,包括亿万富翁对冲基金经理Ray Dalio和高盛集团策略师在内的一些投资者担心,近期美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规模支出,正在沉重打击美元,有可能加快侵蚀美元的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地位。 报道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维持极低利率以及对通胀可能上升的担忧,正在削弱美元的吸引力。这些因素已经在给美元造成压力。今年7月,美元指数重挫4.4%,创过去10年来最差的月度表现,期间一度跌至2018年5月以来的两年多新低。 资料图 视台表示,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符合美国利益,政府希望予以保持。 报道指出,美元的主导地位给美国带来诸多好处,从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强大影响力,到允许它在海外“秀肌肉”。对全球央行而言,美元目前仍然是储备货币的首选。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一季度美元在全球央行储备中占比约为62%,欧元和人民币分别为20%左右和1.9%。 过去围绕美元主导地位的担忧,包括2011年标普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后出现的担忧,都已经证明是短暂的,部分原因是缺乏可靠的替代者。安联的首席经济顾问Mohamed El-Erian认为,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目前没有什么迫在眉睫的危险,“在没有其他货币可代替美元的情况下,要想取代美元的地位是很难的”。 尽管如此,报道援引IMF数据显示,美元的地位在过去20年里一直在缓慢下降,其在全球央行储备中所占的份额下降了约10个百分点。 一些市场人士担心,美国最近的行动可能会削弱美元的吸引力,影响因素之一是美国的财政状况。 评级机构惠誉表示,美国政府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在2021年底前预计将超过130%,其上周五将美国“AAA”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 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Dalio亦有同样的担忧。在7月底的一个节目中,Dalio公开表示担心“钱的稳健性”。Dalio称,“不能一直靠赤字发债或印钞过活,必须提高生产力并长期保持下去”。 另一更为直接的促成因素是美国政府公债收益率下滑。 美国常年享有比其他发达国家更高的收益水准,但在今年3月,美联储为了应对疫情将借贷成本调降至历史低点,收益率的差距明显收窄。 部分分析师亦担心美国政府支出激增终将引发通胀,损及美元的购买力。 高盛大宗商品研究团队近期写道,政府支出恐将造成美元问题,特别是若决策官员决定放任通胀走高以支应预算大规模缺口,甚至是经济成长趋稳后还这么做,“美元能否持续作为储备货币的实质疑虑开始浮现。”
全球避险情绪持增 国际金价升至“2K”时代 参考消息网8月6日报道 综合外媒报道,由于市场担心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投资者继续寻找避风港,黄金价格出现创纪录的涨幅,金价8月4日首次达到每盎司2000美元。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8月4日报道,近几个月来,被视为避险资产的黄金价格一直在稳步上涨,今年来的涨幅已超过30%。美元涨势的逆转也对周二的金价有助推作用,白银价格也跟着上涨。此外,世界多地债券收益低迷以及持续维持零利率,也让黄金成为今年全球表现最好的主流资产之一。 美国银行全球研究中心的分析师预测,金价在未来18个月内将飙升50%,达到每盎司3000美元左右,而其他贵金属也将从新冠肺炎疫情中受益。 美国安达公司的爱德华·莫亚说:“因投资者押注经济刺激计划、美元有些疲软,以及风险资产因经济数据改善和控制疫情的前景向好而得到提振,黄金再次受到热捧。随着美国国债收益率继续下滑,黄金现在是最受欢迎的避险资产。” 报道称,投资者4日仍在关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国是否会通过另一项支出法案来支持其经济。新的经济刺激法案可能会给市场增加额外的流动性,并对利率产生压力,而这将进一步支撑黄金价格。 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议员们正竭力争取在参议院周五开始夏季休会前敲定新的一揽子刺激计划,交易商们正在关注进展情况。 据报道,8月4日,12月交割的黄金期货价格上涨34.7美元,收于每盎司2021美元,涨幅为1.7%,而9月交割的白银期货价格也上涨6.6%,收于每盎司26.03美元。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8月5日援引分析人士的观点指出,黄金升值背后的因素包括其在动荡时期的投资避风港地位以及市场对美元稳定性的质疑。 由于投资者担心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今年来股市剧烈震荡。不断激化的地缘政治关系加剧了紧张气氛,增强了黄金的吸引力。近几个月来,白银价格也出现了类似的上涨,这两种贵金属是今年来全球表现最好的资产类别之一。2000美元的价位被黄金市场分析人士视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关口,他们曾认为金价很难突破这一大关。 盛宝银行大宗商品策略主管奥勒·汉森说,能对冲通胀风险的黄金早于预期突破了关键性水平。黄金上涨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国债收益率暴跌。 包括美联储在内的世界各国央行为遏制新冠病毒对经济造成的影响而采取的刺激措施,已导致债券收益率达到创纪录低点,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转为负值。这提高了黄金相对于其他类型投资的吸引力。 报道认为,围绕美国不断增加的新冠肺炎病例的担忧导致美元下跌,美元的疲软也助推了黄金的升值。这种贵金属的价格往往与美元的走势相反。 华尔街投资银行高盛公司的分析师上周对金价未来12个月的预测上调至2300美元。该行分析师对客户说:“人们开始真正担心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寿命问题。黄金是最后的选择,尤其是在目前这样的环境下,各国政府正在贬低其法定货币的币值,并将实际利率推至历史最低水平。” 每盎司黄金价格首次突破2000美元(英国《金融时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