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丽新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为助力国际抗疫,深圳各企业倾力向全球分享经验、捐助物资。作为深圳力量的一份子,万物梁行积极与国际同行共享抗疫经验。万物梁行是中国物业龙头企业万科物业与享誉全球的房地产服务和咨询顾问公司戴德梁行在2020年1月正式成立的合资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商业物业管理、综合设施管理和资产管理。目前,万物梁行共在国内80余个城市,管理超过1000个商写项目,拥有近20000名员工,公司总部位于深圳。 近日,万物梁行母公司之一戴德梁行宣布成立全球复苏筹备工作组,将通过实践总结、产品开发和伙伴合作,助力客户做好安全复工准备。戴德梁行全球复苏筹备工作组借鉴万物梁行在中国的实践经验,面向全球子公司发布完整指南,协助租户和业主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后的复工及返岗准备。 与此同时,万物梁行联合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总部,正在以万物梁行抗疫手册和具体实践为基础,制定写字楼防疫白皮书,并将于5月面向全球发布。这将是国内商办物业行业针对此次新冠疫情发布的首份中英文防疫标准化操作白皮书,该白皮书将会在RICS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会员中传播。另外,万物梁行近期还将联合RICS、上海陆家嘴金融城共同发起“全球金融城疫情下的合作”会议。三方将联名发布防疫手册,面向伦敦、新加坡、迪拜、卢森堡、卡萨布兰卡等全球知名金融城输出《防疫指引》。 万物梁行启动不久,即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1月28日,广东启动疫情防控一级响应后仅3天,万物梁行成立了由首席执行官叶世源担任组长的防疫专项工作组。2月3日,万物梁行向旗下所有项目下发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操作手册》和《复工标准动作手册》,从企业复工放前的防疫提示,到复工后人员进出写字楼、乘坐电梯、公共区域停留、办公等全流程制定了标准化防疫措施,全力做好防护,助力企业客户复工复产。2月10日开始,全国主要城市开始逐步迎来复工潮。截至2月下旬,万物梁行成功保障了全国超过1万家客户企业复工;截至目前,这个数字已超过2万家,顺利复工的企业员工超80万人,复工率达到95%以上。随着疫情防治工作的持续升级,万物梁行的防疫手册也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修订更新,目前已更新至第6版。(编辑 白宝玉)
一季度实到外资增长4.5%,其中3月份增长20.8%—— 上海利用外资势头强劲 本报记者 沈则瑾 4月9日,行人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建筑物旁走过。上海市一季度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家、外资研发中心5家。新华社记者 陈飞摄 今年以来,上海全力克服疫情影响,利用外资逆势上扬,一季度吸引外资实到46.69亿美元,同比增长4.5%。其中,3月份实到外资18.72亿美元,同比增长20.8%。一季度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家、外资研发中心5家。 1月份和3月份,上海两次举办外资项目集中签约,共签约129个项目、投资总额达239亿美元。4月份,上海市商务委又举办了第32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颁证仪式,31家跨国公司获颁证书。 外商投资的热土和高地 上海是外商投资的热土和高地。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杨朝介绍,近期落户上海的外商投资项目和企业具有四个特征。 一是开放力度大。一批扩大开放的首创项目落户上海,比如德国安联在沪设立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美国摩根大通、日本野村证券在上海设立外资控股证券公司等。 二是大项目多。比如香港怡和集团新设徐汇滨江综合体项目总投资45亿美元,日产与东风合资的汽车金融项目总投资8亿美元。近30个项目投资超过1亿美元。 三是产业先进。多数项目属于上海重点发展产业领域。31家获颁证书的企业制造业占比90%,其中,生物医药领域企业占比27%,数字信息科技及人工智能领域、智能制造领域企业占比均为13%。 四是项目能级水平高。多数项目体现出跨国公司将更多全球资源和关键供应链环节配置在上海,将承担更多功能的总部型机构设置在上海。 法国梅里埃公司继将大中华区总部落户上海后,又将大中华区研发中心设在上海,今年在上海还会有3亿元的投资,将原本只在美国的生产线放到上海来注册、研发、临床试验和生产。 近期,沃尔玛、三菱商事、福特等世界500强企业等都继续扩大在上海的投资。 山姆会员商店是沃尔玛旗下的高端会员制超市,目前在上海开有两家门店。沃尔玛宣布将在上海外高桥开设山姆会员店中国首家旗舰店,预计2021年内开业。沃尔玛中国公司事务部华东区总监杨雯说,“上海一直是沃尔玛在中国的重点市场,随着上海营商环境的日益优化,沃尔玛更加坚定了在上海投资的决心”。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扎堆 今年一季度,浦东新区实到外资21.55亿美元,同比增长36.6%。 4月29日,又有1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意向项目在浦东集中签约,这些企业均是全球行业领军者,他们投资浦东的长期战略没有改变,浦东是他们在中国设立总部的首选地之一。今年以来,浦东新区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家,累计340家,约占上海近一半。 全球领先的聚合物生产公司设立的科思创(上海)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雷焕丽表示,“今年我们决定对现有的地区总部进行升级,新升级的地区总部将会转型为投资性总部,并提升能级,将亚太区研发创新中心纳入其中,形成在浦东的完善布局,期望通过其在中国的运营,更好服务中国、辐射亚太、引领全球”。 史密斯(上海)科技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万江表示,“中国是集团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亚太市场对我们吸引力越来越大,我们希望在未来5年,亚太业务总量可以提升到集团全球业务总量的三分之一,和北美、欧洲市场三分天下”。 世界知名往复式压缩机制造商设立的布克哈德压缩机(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执行董事李思敏说:“浦东拥有优质的营商环境和诸多优惠政策,还有一流的教育医疗设施、高端的人才资源等,早已经是最具有外商投资吸引力的区域之一,许多外商都将张江作为投资总部的首选”。 卡尔史托斯内窥镜(上海)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入驻浦东11年,我们的销售收入增长超过12倍,成为集团全球价值创造的重要贡献者。德国总部决定,继续加大在华投资,投资近2.65亿元建设的卡尔史托斯中国区总部将是卡尔史托斯集团在海外的最大投资项目”。 “全球制造业都在思考,工厂应该放在哪?我们非常真诚地说,未来我们会加大在中国、在上海浦东的投资。”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董事长郭腾泽宣布,将亚太区总部从新加坡搬来上海浦东,管辖业务量超过全球一半以上。借助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沃尔沃建筑设备走通了中国离岸贸易的第一单,推动了离岸贸易在浦东的先行先试。 “24条”新政引领长远发展 去年11月7日,第二届进博会期间举行的2019上海城市推介大会上,上海外商投资促进服务平台揭牌。这个“全球投资上海第一站”将紧紧围绕外国投资者的需求,对标国际先进投资促进平台标准,不断提升外商投资促进服务能力。 德勤在近日发布的上海外商投资指南中总结了上海吸引外资的三大特点:开放的基因成就了上海海纳百川的胸怀;创新的特质积淀了上海追求卓越的实力;服务的本色塑造了上海大气谦和的姿态。 德勤中国副主席蒋颖认为,得益于这些独特的魅力与亮点,上海已成为中国大陆利用外资最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为集中、综合竞争力最突出的超级城市,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受外资欢迎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4月10日,上海出台《本市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若干措施》,从落实国家扩大开放政策、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工作、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强化外商投资保护等四个方面发布“24条”措施。 杨朝认为,“24条”措施可重点关注三方面。首先是开放,“24条”提到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按照“一项目一议”的方式,争取在电信、科研和技术服务、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实现更大力度的开放,会给企业创新带来机遇。其次,“24条”中有10条为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工作,强调了政府参与,特别是鼓励专业化的社会组织、招商机构引进外资,这对于上海形成稳外资促外资的氛围非常重要。第三,“24条”要求完善政企合作圆桌会议等机制,加强重点外商投资企业联系服务制度。这些措施必将引领长远发展。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程实、王宇哲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4月28日,WTI原油期货市场再现巨震,负油价担忧重新来袭,也为当下全球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信号紊乱提供了新的注脚。事实上,大宗商品市场近期异象频出,金融投机加剧了供求失衡,扭曲的资源配置仍在积蓄尾部风险。 从情绪面看,受新冠疫情急剧冲击的风险偏好在主要经济体空前的救市行动下有所平复,但二季度经济数据的“盈利杀”或将引致金融市场二次探底。长期而言,金融当局推陈出新的非常规政策边际效用递减,还阻碍了金融市场价格发现、提升效率的功能。在全球经济羸弱的大环境中,金融科技脱颖而出,不仅有望成为经济转型充满想象的新赛道,也为金融回归本位提供了新机遇。 价格边界屡遭刷新,过度投机放大真实供求缺口。4月20日,WTI原油5月合约结算价从18.27暴跌至-37.63美元的历史最低点,也创造了此前未曾出现的负油价记录(详见附图)。从基本面看,供需失衡无疑是年内原油价格下降约70%的主因。在疫情压制需求、价格战增加供给的双重打击下,全球原油库存压力空前。其他的大宗市场也面临相似或相反的窘境:疫情之下的封锁和隔离措施改变了长期以来的消费动态,欧洲多国3月以来频繁出现负电价现象;而在金矿停摆、运输受限的环境中,充斥着避险需求的黄金市场现货紧张,期货与现货价差创下近40年来的新高。除去基本面因素,缺乏存储空间和实物交割能力的大量投机头寸涌入放大了供求缺口,使得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极短期内的巨震。4月28日,全球最大的石油ETF美国石油基金(United States Oil Fund LP)出售全部WTI原油6月合约,导致该合约价格创下近30%的振幅,7、8月合约价格也在抛压下走低,市场再度出现对于负油价的恐慌情绪。移仓远期固然能缓释当前的价格下跌压力,但扭曲的市场已对实体经济带来了明显的负向反馈,比如对能源企业敞口较大的高收益债市场面临尾部风险。WTI原油期货合约结算价录得历史首次负值(单位:美元) 资料来源:WindWTI原油期货合约结算价录得历史首次负值(单位:美元) 资料来源:Wind 股票市场或二次调整,价格发现机制失灵影响金融本位。2020年3月,受新冠疫情影响,风险偏好的显著下行引发主要资本市场巨震。近一个月来,全球前所未有的协同救市举措暂时稳定了信心,部分市场甚至重回技术性牛市。但从疫情和经济冲击力度看,发达经济体正在经历基本面压力的顶峰,市场也很有可能迎来“盈利杀”驱动的二次调整。诚然,在多国推出无限量的资产购买计划后,负面情绪有了“以量换价”的泄洪道,但资本市场也在慢慢失去提升实体经济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本位。学理表明,价格发现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作用之一,资产价格信息含量的增长有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升[1]。但在当下救市措施几乎同时干预所有金融市场的背景下,价格发现的准确性、风险与收益的权衡被金融当局的行为所扭曲。比如,诸多研究发现,自从日本央行开始实施QQE以来,日本国债市场的成交量显著降低,这无疑意味着金融市场功能的下滑。4月27日,继美联储之后,日本央行宣布加码量化宽松,取消购买国债的上限。考虑到当前日本央行持有国债比重已超过45%,加大购债力度将进一步加剧金融市场价格信号与实体经济真实状态之间的偏离(详见附图)。日本央行加大国债购买力度将进一步扭曲市场(单位:亿日元) 资料来源:Wind和我们的计算日本央行加大国债购买力度将进一步扭曲市场(单位:亿日元) 资料来源:Wind和我们的计算 负利率加大经济扭曲,非常规货币政策效果递减。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发达经济体央行先后采用了各类非常规货币政策,以克服“零利率”下限约束。但2019年,随着贸易摩擦一波三折、地缘政治风险激化、全球经济复苏中断,以负利率、量化宽松、前瞻指引为代表的非常规政策尚未完全退出,便重又变成主要央行政策工具箱中的常规武器。最新的研究表明,尽管这些政策工具可以额外拓展央行的操作空间,但其政策效果仍然有上限,且在中性利率下降的环境中,需要进一步提高通胀目标或财政政策加以配合[2]。换言之,随着当前主要央行政策利率轨道沿低位下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边际效用正在下降,但与之相伴的额外风险却不断滋长。2019年三季度,全球负利率债券余额创下近17万亿美元的峰值,较2015年增长了近7倍。近一年来,除了政府债券之外,越来越多其他债券收益率也开始落入负区间,负利率对实体经济的扭曲将更为直接(详见附图)。此外,负利率债券的久期呈现增长趋势,在凸性作用下高久期债券价格对于利率变动的反应更为敏感,政策变化引致的市场调整将更甚。越来越多的债券收益率开始落入负区间(单位:万亿美元) 资料来源:Bloomberg越来越多的债券收益率开始落入负区间(单位:万亿美元) 资料来源:Bloomberg 货币之锚加速重构,升维竞争推动金融科技崛起。在全球经济存量博弈和升维竞争并存的新格局中,周期和结构性变量的共同作用也在重塑全球金融基础生态。一方面,顺周期的依附性和套息交易的逆转带来了汇率市场的异变。今年以来,遭遇资金净流出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贬值压力骤然增大,特别在3月新冠疫情开始全面压制全球化活动的背景下,巴西、南非、墨西哥等国货币兑美元年内贬值幅度攀升至20%以上(详见附图)。而港币却一改过去两年时常触及弱侧兑换保证的情形,近期维持在强侧兑换位置,反映出新一轮宽松大潮下被动的货币政策转向。另一方面,经济羸弱的大环境加速了数字经济时代下新赛道的综合国力比拼,货币支付与多样化数字服务相结合的国际货币体系变革拉开帷幕。近期,中国《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发布,首次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为五大要素,而央行的数字货币DCEP应用场景也顺势落地,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得以奠基。几乎同时,Libra以退为进,其2.0白皮书中提出除了提供锚定一篮子法币的币种外,还将引入锚定单一货币的稳定币,“超主权”属性的妥协之下拥抱了新的基因,也提升了竞争的位面。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重又大幅贬值 资料来源:Wind和我们的计算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重又大幅贬值 资料来源:Wind和我们的计算 参考文献 [1] Bennett B, Stulz R, Wang Z. Does the stock market make firms more productive?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9. [2] Bernanke BS. The new tools of monetary policy.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20. (本文作者介绍:工银国际研究部主管,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领域为全球宏观、中国宏观和金融市场。)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王永利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全球沦陷”的公共危机,在经济全球化、交往网络化、社会信息化、运行数字化时代,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交集,疫情传播速度非常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对经济金融和社会运行产生重大冲击,一旦形成疫情危机、经济衰退、金融危机相互交集,其影响将极其深刻。 一、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力和损害力远超预期 2月29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同),全球共有51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确诊病例,累计不足8万例(中国7.98万例),死亡病例累计超过2960例(中国之外不足90例)。中国累计确诊和死亡病例排名第一。 进入3月份,疫情开始全球爆发,到3月31日,已有204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确诊病例,累计超过85.8万例(中国8.15万例),死亡累计超过4.2万例(中国超过3千例)。中国新增病例数在3月中旬摸顶回落。 4月27日,212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确诊病例累计超过303万例(美国超过100万例;中国8.4万例),累计死亡超过21万例(其中美国超过5.6万例;中国超过0.4万例)。美国确诊和死亡病例全球第一。 4月下旬开始,欧洲总体新增确诊病例出现回落态势,但东南亚、拉美和非洲进入爆发期,全球总体上仍在增长,尚未出现明显拐点,而且病毒生命力、传染力和隐蔽性很强,几乎不受温度和湿度影响,存在很多无症状感染者,甚至可能出现变异。病毒可能长期存在,如果没有疫苗等有效药物,到秋冬季还可能再次爆发。 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全球沦陷”的公共危机,在经济全球化、交往网络化、社会信息化、运行数字化时代,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交集,疫情传播速度非常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对经济金融和社会运行产生重大冲击,一旦形成疫情危机、经济衰退、金融危机相互交集,其影响将极其深刻。目前看,至少加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0年以上的进程。 二、疫情对经济金融的冲击力远超预期 疫情能在两个月时间内席卷全世界,并让很多国家封城闭关,经济社会运行,特别是国际往来几近停摆,很多国家失业率大幅度上升,其瞬间爆发产生的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远超预期。 经济活动受阻,首先会反映到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上。3月份开始,石油价格从50多美元/桶快速下跌至20美元/桶,甚至到4月20日,美国WTI原油期货出现史无前例的-40美元/桶现象。受石油需求低迷、石油仓储饱和、石油减产乏力等因素影响,近期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价格低于20美元/桶,甚至10美元/桶,期货合约再次出现负价格都是完全可能的。 石油作为重要的大宗商品,又是很多金融衍生品的重要底层资产,其价格大跌,势必引发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4月21日,中国银行开办的“原油宝”理财产品就因WTI出现负价格而出现爆仓,给投资人和银行造成很大损失。 因石油价格大跌,新加坡最大石油贸易商(兴隆集团)已于4月申请破产。 经济活动受阻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又会很快反映到股市价格上,特别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美国股市指数上。所以,从2月下旬开始,美国股指出现大幅下跌,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迫使美联储于3月3日紧急召开会议并宣布降低基准利率50个基点。之后,根据市场形势不断趋紧的态势,3月15日再次召开紧急会议并宣布将基准利率降低100个基点至0-0.25%的水平,同时推出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到3月23日,进一步宣布将实施无限量宽松政策。 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欧元区、英国等很多国家央行也紧随其后宣布大幅降息或实施无限量宽松货币政策。 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股市依然在3月9-18日接连出现四次“熔断”,极其罕见。3月12日,全球11个国家股市相继出现“熔断”,更是前所未有! 4月20日,美国一般抵押品回购利率暴跌至史无前例的-0.25%,其影响可能比原油期货合约负价格更广泛。 由此可见,如果不加应对,疫情对经济金融冲击的结果可能超过“大萧条”。 与以往经济金融危机不同的是,此次疫情首先对经济社会运行产生冲击和阻隔,然后才传导到金融市场上,而不是先爆发金融危机,然后再影响到经济社会。所以,金融体系受到的冲击还远未得到充分暴露,更严重的情况可能还在后面! 在主要经济体集中推出大规模刺激政策情况下,全球经济依然开始大幅下滑。IMI于4月14日发布的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报告,已从去年底预测的3.3%,调降至-3%,表明世界经济正在严重衰退,其中发达国家更为严重。这还是建立在疫情能在4月底、5月初得到根本性遏制的基础上预测的结果。否则,问题将更加严重。 另外,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也警告,在世界应对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同时,全球也处于“饥饿大流行”的边缘,除原有的8.26亿人已经处于饥饿状态外,疫情可能导致额外1.3亿人粮食短缺。 更重要的是,即使没有疫情冲击,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地球承受力饱和,经济全球化发展阶段性走过头之后,全球性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已经日益严重,全球经济呈现“整体低迷、此起彼伏、摩擦加重”的衰退态势,逆全球化的民粹主义、贸易保护、制造业回归等明显抬头。 为刺激经济发展,资金零利率、负利率,资产负收益率或负价格中全球范围内越来越普遍,全球货币总量和社会负债大规模扩张,负债率快速提升,但在产能过剩、需求不足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国家面对的不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反而是日益僵化的通货紧缩。面对经济下行和通货紧缩,又不得不继续加大经济刺激和流动性投放力度,由此形成恶性循环难以自拔,推动世界进入一个货币比差的时代。如果不扩大货币投放、压低货币币值,就难以刺激经济、促进就业、增强外贸竞争力,所以,只能互相比着扩大货币投放。 此次疫情大爆发,只是在原本就明显衰退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突发的外部冲击力,使得问题更加集中暴露而已。 现在,美国、欧元区、英国等多个国家的央行宣布实施无限量宽松政策,全球刺激经济、扩大流动性投放的力度仍在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践行现代货币理论(MMT)。 刺激性宏观政策的本质就是扩大货币投放,通过降低货币币值实现社会财富最广泛、最深刻的重新分配,包括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水平,以此维持经济金融和社会稳定。无限量宽松的实施,将使货币政策没有边界。 这让不同的人受到的影响不同:持有货币性资产越多的人,被转移的财富(所受到的损失)就越大;负债越大的人,直接受益就会越大,因为其扩大负债相应扩大投资或消费,有利于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但在经济下行期,增加负债扩大投资,也可能带来很大风险,造成很大损失。 无论如何,疫情全球大爆发,正在引发经济大衰退、金融大动荡,现在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阻止经济金融出现大萧条、大危机! 三、中国处在防控疫情和发展经济的关键时期 (一)中国率先取得抗击疫情决定性胜利 中国于1月21日开始实施严格的大范围的封城隔离,此时正好是春节长假即将开始,大量企业正常停工停产、学校全部停学放假,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被大大推后和减弱。 在付出巨大努力和代价之后,到2月底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开始快速回落,3月中旬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现在中国确诊和死亡的人口比率已经排在全球120位之后),在巩固国内抗疫成果的同时,已将工作重点转向抵御外部输入和经济复苏上,并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抗疫支持,国际影响明显扩大,赢得了抗击疫情和恢复经济的先机。 (二)疫情使原本下行压力就很大的经济发展面临更大挑战 1999年全面深化住房、教育、医疗体制改革,通过引进社会资本乃至外资,推动三大领域作为产业加快发展,将资源变收入、收入转投资、投资加杠杆,带动整个经济明显升温,为中国加入WTO奠定重要基础。2001年加入WTO之后,大量产能和国际资本涌入中国,带动国家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大规模扩张,推动经济社会更快发展。 2008年9月开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给中国经济金融带来巨大冲击。中国及时调整宏观政策取向,很快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使中国经济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止跌回升,到2010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经济从2011年开始,增长下行压力不断加大,2015年更是出现转型调整真正的拐点。这主要表现在: 1.财政收入结构:从资源性收入快速增长到明显萎缩。2015年以前,资源性收入快速增长,在整个财政收入中的占比快速提高,税费收入压力降低,优惠政策频频出台。2015年之后,资源性收入增速快速下降,税费征管力度明显增强,政府负债快速扩张,财政收支压力大幅加大,优惠力度明显减弱。 2.货币投放结构:从以央行外汇占款为主转为以银行贷款和购买债券为主。2015年以前,货币投放最主要的渠道是央行购买外汇增加外汇占款(从1999年末的1.41万亿元增长到2014年5月末的27.3万亿元),社会获得人民币的成本很低,且不会因此增加债务。2015年开始,央行外汇占款大幅收缩,从27.3万亿元快速下降到2016年末的21.9万亿元,之后持续小幅下降,现在勉强维持在21万亿元之上的水平。在基础货币大规模收缩情况下,货币投放越来越多地依赖银行发放贷款或购买债券等间接融资方式,社会获得人民币的成本和整体负债率大幅提高。 3.2015年股灾爆发并留下严重后遗症。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股市升温,沪市综指从2200点一路上升到2015年6月的5176点,不少人预期将突破1万点。公司市值大涨,不仅让很多人获得巨大收益,并通过股票变现或质押贷款获得大量资金,而且使更多人信心大增,纷纷加大杠杆扩大投资,并更多地注重资本运作而非发展实体经济,经济泡沫快速积累。到2015年6月份,监管部门收紧入市资金监管,股市急速下跌,到7月份下跌到3000点左右,很多股票抵押爆仓,形成严重股灾。这使很多人和企业深陷流动性陷阱难以自拔。恰恰在2015年底国家明确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去杠杆”要求,使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2017年底进一步提出“三大攻坚战”,首位就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明显收紧,资管新规从征求意见开始已经对社会融资产生影响,到2018年正式实施,影响更大。 在金融监管不断收紧的情况下,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大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2018年下半年宏观政策有所调整,但很多企业依旧难以摆脱流动性困境甚至破产倒闭,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这种局面的存在,2015年股市大涨之后爆发股灾是一个重要原因。 一个国家经济转型调整一般需要3-5年时间,如果2015年成为中国经济转型调整真正的拐点,那么,2018-2020年就成为调整探底、转型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疫情爆发,则使今年的压力更大。 (三)现在仍处于抗击疫情与恢复经济的关键时期 尽管中国赢得了抗击疫情和发展经济的国际先机,但目前仍面临着抗击疫情需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疫情全球蔓延、国际关系更加复杂给中国对外贸易、供应链和产业链带来更大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可能剧烈震荡产生的冲击;封闭隔离时间拉长加重经济重启成本;传统周期性下滑因素和趋势性下滑因素交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在挑战不是消除了,而是更加严峻了。 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下滑6.8%,创下40年来的最低。 受疫情输入防控(特别是周边国家疫情加重)和外需萎缩影响,二季度所面临的压力可能比预期还要大。 正因如此,中央对抗击疫情和经济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3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 4月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强调: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防范疫情输入压力不断加大,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毫无疑问,在疫情影响世界经济乃至政治格局剧烈变化之际,中国要做到“六保”,实现“六稳”,巩固和增强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决胜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度非常大,但这又是巩固抗击疫情难得的先发优势,对实现十九大提出的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国家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意义深远,必须全力以赴,积极争取! 为应对经济下行和疫情冲击,今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已经出台一系列举措,接下来还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 总体看,今年利率水平会进一步降低,货币总量扩张速度会明显提高,减税降费和社会救济力度会进一步加强。 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明显下滑,但中国政策潜力和市场容量很大,产业链比较完善,经济发展韧劲较强,特别是中央强调要不失时机推动改革,坚定扩大对外开放,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这就推动中国经济在主要经济体中依然保持领先地位,人民币汇率应该基本稳定,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应充满信心! (本文作者介绍:前中国银行副行长)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29日电(张旭)27日,全球最大ETF基金US Oil Fund宣布将售出所有的美国WTI原油期货6月合约(主力合约)。受此影响,WTI原油期货6月合约当天重挫24.56%,北京时间28日WTI原油期货6月合约跌幅一度超过20%。 低油价下,除了投资人信心不足,能源企业也在苦苦挣扎。27日,美国戴蒙德海底钻探公司宣布破产,这已经是4月份第二家破产的美国大型能源企业。 不少机构认为,如果需求不能回暖,加上储油空间不断填满,负油价将再次出现。 需求疲软,储油空间告急 疫情之下,原油市场正面临需求断崖式下滑、原油存储空间所剩不多的巨大挑战。 欧佩克公布最新月报显示,预计2020年全年全球原油需求同比下降690万桶/日,原油需求将降至30年来的最低水平。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数据更加悲观,其预计第二季度全球城市封锁将导致石油需求下降1810万桶/天。 船货追踪公司Kpler数据显示,全球燃料油需求下降了30%,而存储空间正变得越来越珍贵,截至上周,全球约85%的陆上存储空间已见顶。 世界权威金融分析机构标普认为,全球原油等能源的剩余储存能力为14亿桶,其中陆地剩余储存能力约为10亿桶,海上剩余储存能力约为4亿桶。即便在考虑欧佩克充分减产的情况下,这些储存空间也将会在2-3个月内被用尽。 在阿联酋的富查伊拉,这里储存着在中东市场交易的石油。近日富查伊拉石油终端商业经理马莱克·阿齐兹表示,现在已经没有储存多余石油的空间了。 全球最大产油国美国的原油储备空间也正在被迅速填满。美国的库容还有多少? 据金联创分析师奚佳蕊测算,美国国内剩余原油总库存(含商业、库欣及战略储备)总共有1.51亿桶。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当周,美国原油日均产量1220万桶;美国炼厂加工总量平均每天1245.6万桶;美国原油净进口量每日为204.7万桶。 “若未来几周美国的原油数据并未在此基础上发生太大变化,那么美国每日的原油剩余量为159.1万桶,剩余的原油库存仅够维持95天就将被存满。”奚佳蕊表示。 美国原油期货跌至10美元/桶附近,负油价可能重现 多数分析机构认为,低油价还将持续,甚至会再度出现负值。在上周蒙受损失后,全球最大的石油交易产品US Oil Fund在27日的声明中表示,将进一步将持仓展期至远月合约,出售全部WTI原油期货6月合约仓位。 同日,WTI原油期货6月合约重挫24.56%,收于12.78美元/桶。28日,WTI原油期货6月合约盘中跌幅一度达到20%,截至发稿,跌幅18%,报10.48美元/桶。 “因需求史无前例地崩跌,油价在当前季度可能维持在极低水准”,德国商业银行上周表示,美国原油因存储问题的情况,更是大有问题。“WTI原油期货6月合约不到四周就会到期,到期前油价可能再度出现负值。” 国内机构也持相同观点。东兴证券指出,疫情极大的影响了美国石油产品消费,美国炼油厂日产量降至1280万桶,同比降24%,为近三十年来最低水平。需求萎缩而页岩油产量并未大幅下降,库欣地区原油库存已达76%,即将在5月中旬被原油占满。WTI原油期货6月合约依然存在破零可能。 安信策略研报指出,虽然负油价不能准确反映当前经济基本面,但仍为全球经济的未来蒙上阴影。受供给侧的产油技术、地缘政治、减产协议等因素和需求侧的全球经济、中美炼厂开工率等因素影响,油价或将在2个月内从当前的极低水平小幅反弹,并在未来1-2年内长期低位徘徊。 原油企业苦苦挣扎,月内第二家美国能源企业破产 在低油价时代,原油企业正苦苦挣扎。仅4月份,已经有两家美国能源企业宣布破产。 4月1日,美国石油巨头惠廷石油公司(Whing Petroleum Corp。)申请破产保护,成为首个在低油价中倒下的大型页岩油公司。截至其宣布破产后第二天收盘,惠廷石油公司股价仅31美分,近一年来惠廷市值蒸发98.84%,市值仅为2839万美元。 4月27日,总部位于美国德州的戴蒙德海底钻探公司(Diamond Offshore Drilling , Inc。)申请破产。戴蒙德海底钻探公司称,运营状况近几个月来急剧恶化。该公司在破产申请中列出了58亿美元的资产和26亿美元的债务,其中有20亿美元是债券。目前该公司手头上的现金仅约为4.349亿美元。 戴蒙德海底钻探公司在墨西哥湾有着重要的业务,截至2019年底,该公司约有2500名员工,2019年营收略低于10亿美元。其主要从事海底钻探业务并为能源行业提供合约钻井服务,拥有约30台海上钻探装置,如:半潜式钻机、自升式钻机以及动力定位(DP)钻井船,这些钻井设备在全球浮式钻探市场(超深水、深水及中层水域)提供服务。 据美国媒体报道,除了上述两家公司,美国境内的其他石油公司包括Chesapeake Energy、丹伯里资源公司和Callon石油公司等,也已经聘请了债务顾问。 奚佳蕊认为,“由此可见,在低油价及疫情的双重打压之下,今年美国的能源产业将迎来最为严酷的寒冬,其石油产业链也将迎来一轮新的洗礼。”(完)
新华国际时评:创新为钥 破解全球化困局 长城脚下,雁栖湖畔,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于21日在北京开幕。这场聚焦创新的国际论坛云集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500位政商领袖,围绕全球治理、金融与资本市场、气候变化、贸易和科技等多个议题展开讨论,为全球发展和治理挑战寻求破解之策。 从论坛名称到论坛主题,无不突出个“新”字,反映出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全球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变革,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事件频繁发生,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突出,挑战与机遇并存,处在十字路口的世界是畏惧挑战而各自为政、陷入“囚徒效应”的零和博弈,还是迎接挑战共谋发展、以创新思维为全球经济发展开辟新源泉,答案不言而喻。 近年来,伴随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治理面临多重挑战。民粹思潮和单边主义抬头,全球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新旧动能转换不畅,人口和气候变化引发新问题,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治理能力提出新诉求……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也在累积。 在鼓励竞争、注重效率的市场机制助推下,全球化为世界带来了空前进步和繁荣,同时也导致财富向少数发达国家或利益集团集中。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自身资金、技术等先发优势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并通过制定有利于自身的国际规则获取更大利益和利润,致使全球化红利未得到公平分配,久而久之形成权力不均、秩序失衡以及贫富差距等多重全球化治理困局。 然而,挑战中也孕育着新的机遇。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和广阔市场;人口的变化和迁徙,正在促进全球资源和产业链重置;对气候变化的治理,正催生新的巨大投资机会;医学和生物科学的进步使人的医疗和健康突破了一个个新的界限……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发展强劲,不断为人类打开新的增量空间,作为发展第一动力的创新,日渐成为解锁全球化困局的“密钥”。 人类在前进中总会遇到各种挑战和机遇,应对的关键是要顺应潮流,把握大势。今天的中国,正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时代潮流,在理念、机制和实践领域勇于创新,为推动完善全球发展和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 通过理念创新,中国为全球发展治理带来新思路。中国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世界性问题的解决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面发展。墨西哥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研究所所长德拉克鲁斯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有助于破解“世界赤字”,有助于各国将各自发展同人类命运相结合,共同推动世界繁荣进步。 通过机制创新,中国为全球发展治理搭建新平台。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胡里奥·里奥斯指出,面对不能有效应对全球挑战的体制框架,在中国的推动下,国际秩序的制度框架正在发生积极变化。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启动和推进,正在为平衡推进全球化搭建新的合作平台。 通过实践创新,中国为全球发展治理注入新活力。贫富差距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大,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方为参加企业展的40个全球最不发达国家分别提供两个免费标准展台,为他们对接中国市场、分享中国机遇提供便利。“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不断惠及沿线国家。今年1至9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约9500亿美元,其中大多数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 本届政商领袖云集的创新经济论坛,着眼未来经济创新领域和方向,探讨基于共同体意识的全球合作模式,在思想碰撞中为完善全球治理、共同应对挑战贡献智慧火花,而正以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理念的中国,必将为此带来独特的实践启示和思想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