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在农业生产方面相比于过去主要有三个方面变化,粮食安全问题高度提升、种业首次单独成段表述、生猪养殖政策由短期产能恢复转为长期健康发展。推荐四条投资主线,种植板块苏垦农发、中粮糖业,种业板块大北农、荃银高科、登海种业,生猪养殖板块牧原股份、天康生物、中粮家佳康,农业绩优股海大集团、圣农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在农业生产方面相比于过去主要有三个方面变化,粮食安全问题高度提升、种业首次单独成段表述、生猪养殖政策由短期产能恢复转为长期健康发展。结合当下基本面我们推荐四条投资主线,种植板块苏垦农发(行情601952,诊股)、中粮糖业(行情600737,诊股),种业板块大北农(行情002385,诊股)、荃银高科(行情300087,诊股)、登海种业(行情002041,诊股),生猪养殖板块牧原股份(行情002714,诊股)、天康生物(行情002100,诊股)、中粮家佳康,农业绩优股海大集团(行情002311,诊股)、圣农发展(行情002299,诊股)。 ▍粮食安全问题提至更高高度。 两个方面变化值得关注:1)粮食安全问题部分阐述由前两年的“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变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2)将“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单独成段表述更加清晰,提出具体的工作开展形式、监管制度和惩罚措施。 ▍打好种业翻身仗。 从今年种业内容首次作为小标题单独成段表述,其中提到“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我们预计生物育种有望持续得到政策呵护,转基因玉米商业化进程将继续稳步推进。 ▍生猪养殖政策着眼于长期发展。 今年表述由“加快恢复生猪生产”转为“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可以看出政策重点从短期和增加供给转为长期和有序发展,这也表明落后产能扩张将很难得到政策支持,而龙头企业或将获得政策倾斜。 ▍风险因素: 动物疫病大规模爆发;食品安全问题;自然灾害等。 ▍投资建议:建议把握以下投资主线。 1)种植:粮食安全问题重视程度提升,推荐受益于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价格上涨、公司经营稳健的苏垦农发、中粮糖业等。 2)种业:“打好种业翻身仗”首次作为标题写入一号文件,预期转基因玉米商业化政策将稳步推进,转基因种子的推广将使得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充分受益。推荐种业龙头企业大北农、荃银高科、登海种业等。 3)生猪养殖:非洲猪瘟疫情反复,高猪价时间预期延长,推荐成本控制得当、出栏量高增的牧原股份、天康生物、中粮家佳康。 4)推荐政策持续支持的技术社会化服务、品牌和标准化生产相关的海大集团、圣农发展等。 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研究 文丨盛夏 熊承慧 彭家乐 朱欣頔
原标题:中国银联2020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 本文转自:互联网金融支付安全联盟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谈粮食安全问题,为什么不是放在全国范围内看,而是计算一省一市自给率,这真是让人非常费解的思路。 大城市种粮自养是有代价的:大量土地经济产出极低,建设用地尤其住宅用地短缺,房价居高不下。 不是说经济发达地区不会有农业,农业是现代经济最基础的产业,只要生产效率提升,它仍有很强的生命力。 01 最近广东省在开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例行强调,要稳定粮食生产。很快有媒体报道广东省粮食安全的严峻:2019年广东粮食产量1240.8万吨,消费量约5125万吨,粮食自给率为24%。 微博评论里不少人奚落: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省的粮食产出,竟然连本省人都不能养活?珠三角不是中国传统的产粮区吗,现在怎么不行了呢? 还有人拿出1980年代湖南和广东的粮食冲突往事,说明广东省强调粮食自给率,可以理解。 老实说,这则报道和评论看得我目瞪口呆。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很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六十年前“备战备荒”的阶段。 粮食安全,兹事体大——但是再怎样强调安全,也要有基本的市场观念。 02 广东粮食自给率不到30%,确实不高,这有什么可忧虑?只要广东还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其粮食自给率低到个位数,也无须惊讶,更不用担心。 2020年广东省经济总量突破11万亿人民币,超过俄罗斯和韩国 ;全省进出口总额超过7万亿,占全国的五分之一;贸易顺差1.62万亿元,占全国贸易顺差40%以上。 做一道粗糙的计算题,按广东全省粮食消费总量(以1.1亿人口,每年130公斤粮食计算)和当前粮食价格计算, 单单广东一年的贸易顺差,就足够买下20年口粮。 改革开放前,广东是农业大省,不过也有湖南和江西大米输入,供应广州粮食市场。1980年代后,广东外来人口剧增,本省粮食供应不足,就大量从邻省甚至国外买粮。只要其他产业兴旺,经济发达,广东根本不缺粮。 一些网友津津乐道的“1980年代湖南掐广东脖子”的故事,恰恰说明了广东的优势。 1980年代初广东经济蓬勃发展,数百万湖南人南下务工,大量粮食物资随之南下。这引起湖南一些官方人士不安,他们担心湖南“粮食不够”,于是出台政策,在湘粤边界设置上百处关卡,限制物资南下。 面对湖南“堵截”,市场的力量更强大。 据湖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经济学家张萍回忆,当时湖南稻谷价格是每100斤22元,广东是30元至35元;湖南生猪收购价每公斤2.4元,广东收购价是每公斤3.6元。 差价创造了投机倒把,湖南乘客坐火车到广东会带粮,边界农民也挑粮赶猪,走小路到广东贩卖。 湖南官方组织人员“埋伏”拦阻,不少湖南粮贩甚至被判刑。于是广东省改向泰国进口大米,湖南大米反而出现滞销现象。 风波持续一年多,最终以湖南改弦更张,承认错误结束。 当时计划经济还很浓厚,广东经济还不像今天这般强大,湖南不仅没“掐”住广东脖子,还差点“折”了手腕。这也证明很多人想象的“粮食封锁”,没有那么容易——只要自身经济强,粮食安全就有保障。 广东人的吃饭问题不基于本省粮食产出,谈“自给率”毫无意义。 03 媒体爱谈“粮食自给率”,也算是悠久的传统。2013年《中国经济周刊》就发过报道,谈中国很多地方粮食不能自给,“粮食安全基础薄弱”。其中谈到几个数据:上海粮食自给率是10%,浙江是三分之一,北京、天津、广东、福建等省均不能自足。 媒体眼中粮食安全最薄弱的地区,正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谈粮食安全问题,为什么不是放在全国范围内看,而是计算一省一市自给率,这真是让人非常费解的思路。 按照这种思路,北京市东西城区岂不是也要种上粮食,才能保障粮食安全? 不要以为这种推论是夸张。看看中国大城市的周边农田,你能看到这一思想的现实版。 深圳是全国唯一没有农村的城市,目前拥有较大面积耕地(5.4万亩),基本农田有3.5万亩。北京五环以内寸土寸金,仍有不少耕地;至于五环以外,更有不少基本农田。 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的上海,2020年底刚确认,基本农田将不少于328万亩(2186平方公里),这占到上海城市建设用地三分之二以上。 大城市周边保留基本农田的意义何在?很多人认为是保护城市周边生态环境——事实上,基本农田不是生态保护的最佳方式,各地也严格禁止转变用途,包括绿化带和果园开发。 基本农田的唯一功能,就是种粮产粮。 这也是中国大城市维持一定“粮食自给率”的原因。 中国大城市再现代化,也要自己种一点粮食——有些年轻人笑谈为“种族天赋”,但总归是笑谈, 大城市种粮自养是有代价的:大量土地经济产出极低,建设用地尤其住宅用地短缺,房价居高不下 ,普通民众的住房福利提不到提升。相比那一点粮食产出,代价实在太高昂了。 04 谈粮食安全,不能是各个省市区和城市“提高自给率”,搞自立更生那一套。 正确路径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依靠市场力量,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适宜种粮的地区,大力提高产量;不宜种粮的地区,发展其他产业—— 所谓适宜与否,当然不指种粮的自然条件,而是经济产出效率。 从水热条件看,全国比珠三角优越的产粮区不太多,但现在珠三角从事制造业和对外贸易,能获得更高收入,放弃农业没什么可惜。 最典型的是广东顺德,历史上著名的渔米之乡,全国有名的“桑基鱼塘”说的就是这里。但今天的顺德,粮食自给率为零。制造业早已是顺德的一张金字招牌——倘若改革开放初年,顺德大力搞农田保护,哪有今天的辉煌。 桑基鱼塘是蚕沙(蚕粪)喂鱼,塘泥肥桑,栽桑、养蚕、养鱼三者结合的生产经营模式,距今约有2500多年历史 当然,不是说经济发达地区不会有农业。 上海周边有蔬菜大棚,北京郊区也有大量水果种植,这些都符合市场规律。珠三角地区非常大,不是所有土地都会用于工商建设。 广东江门过去就是珠三角的粮仓,近几年粮食不断增产,现在已占到全广东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 农业是现代经济最基础的产业,只要生产效率提升,它仍有很强的生命力。 很多发达国家——包括日本、法国和荷兰,都是农业强国。广东农业会不会走出一条“现代农业”的道路呢?我觉得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05 把目光从广东拿出来,放到全国范围看,道理也是一样。 中国的粮食安全,一方面当然靠中国人自己种粮——中国人不可能不种粮,也没有哪个国家养得起中国人。中国农民和耕地的绝对数量,都占世界前列,任何微小的制度和技术改进都能极大提高粮食产量。 放宽资本进入农业的管制,鼓励建设大型粮场,推广农机机械化,中国的粮食产量增长还有很大空间。 另一方面,中国人可以靠世界市场保障粮食安全。全世界适宜种粮的地区很多,中国应拓宽进口渠道,引进更多便宜的粮食,使国内很多地区从农业耕作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产业,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保障粮食安全。 只要资本充足,中国人甚至可以到海外种粮。这种看似遥远的想法,正越来越多地成为现实。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目前南方地区秋粮收购已接近尾声,东北地区仍处于收购高峰,预计旺季收购4月底结束。新粮上市以来,市场行情较好,玉米购销两旺。截至2021年1月5日,主产区入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1.1亿吨,同比增加500万吨。2020年,我国粮食市场化收购比重达到98%,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库存充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添了底气。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粮食安全经受住了考验。在粮食供求长期紧平衡的态势下,我们仍要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全面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大力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以粮食供给安全稳定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从“藏粮于库”到“藏粮于市” 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处于高位,企业商品库存明显增加,创近15年来最高水平,东北地区玉米商品库存已达到上年同期的3倍。“粮食企业商品库存增加,使我国粮食库存结构进一步优化,抵御市场风险和维持有效供应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说。 企业商品库存增加是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的结果,意味着粮食逐渐从“藏粮于库”向“藏粮于市”转型。过去,国家实行托市收购和临储收购政策,主要依靠政府储备抵御风险。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后,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逐渐形成。 粮食企业是市场化收购的主力军,是实现“藏粮于市”的重要载体。随着更多粮源由政府粮库转到社会主体手中、靠市场调节,粮价波动也更频繁。因此,需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同时,完善粮食宏观调控,由以前的直接调控转向以政策引导为主的间接调控,确保粮食市场平稳运行。 政策“组合拳”确保粮市稳定 受新冠肺炎疫情、洪灾、台风等因素影响,2020年粮价波动频繁,但处于正常波动区间。国家有关部门持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丰富粮食调控“工具箱”,综合运用轮换吞吐、库存拍卖和增加进口等“组合拳”,确保粮食安全无虞。 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并特别强调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多部门协同配合,出台有力措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为保障粮食市场稳定供应打下坚实基础。据了解,近两个月玉米种子销售明显加快,尤其是东北地区农民种植玉米意愿显著增强。 我国粮食储备体系不断健全,有效发挥了守底线、稳预期、保安全的关键作用。中央储备粮规模保持稳定,地方储备能够满足产区3个月、销区6个月、产销平衡区4个半月的市场供应量,36个大中城市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成品粮油储备。国家有关部门加大政策性粮食投放力度,2020年累计竞价销售成交政策性粮食1.2亿吨,比2019年增加7000多万吨,有效保障了市场粮源供应。 我国加强国际合作,增强全球粮食供应链掌控能力。2020年1月至11月,我国累计进口小麦749万吨,进口大米223万吨,进口玉米及高粱、大麦等替代品2041万吨,保障了国内粮食稳定供应。“总的来说,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充足和运行平稳。”秦玉云说。 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 产业强、粮食安。在引导“藏粮于库”向“藏粮于市”转型的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以粮食加工企业为引擎,打造从产区到销区、田间到餐桌的“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粮食产业体系,形成“大粮食”“大产业”“大流通”“大市场”的新发展格局,实现产需有效对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从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建立完善的粮食产业体系,各地作了很多有益探索。浙江湖州市近年来打造“湖州好大米”区域公共品牌,从以前“农民种什么,企业粮库收储什么”转变为“市场需要什么,农民种植什么”,不仅解决了粮食加工企业仓容不足和储备企业轮换亏损的问题,而且实现了农民增收、储备优化、企业盈利、政府减亏、消费者获益“五方共赢”。 “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机制,能够切实增强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规划建设司司长钱毅表示,充分发挥粮食加工转化引擎作用,强化市场引领和需求导向,有利于提升粮食产业综合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提高农民种粮收益;有利于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办公室主任方进表示,要充分发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导向作用,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有责任保面积、保产量,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慧)
我国有上亿户市场主体,“十四五”开局之年,健全完善适应成熟市场的监管规则意义重大。如何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如何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1月9日,据子证照跨层级、跨领域、多场景应用,不断提高企业开办便利化水平。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是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非常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些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将采取哪些新举措? “保证好14亿人一日三餐的健康安全和用药的有效安全。”张工说,要以最强烈的责任感、最严格的监管措施,不断提高安全标线,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十四五”时期,将聚焦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经营领域,重点强化专项监管、企业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打好食药安全监管的组合拳。 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显示,我国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其中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3.86%,重点服务行业和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稳定在“比较满意”区间。 张工介绍称,“十四五”时期,在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过程中,既要注重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工程,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也要关注百姓身边日常消费品和生活服务质量的提升。“质量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同时也是市场竞争出来的。”张工说,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既需要各类市场主体作为供给方,绵绵用力、见优思齐,也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和广大消费者作为需求方共同监督、择优弃劣,更需要政府加强监管、积极引导。
1月5日,上海检察机关智联检察研究中心长风基地正式揭牌。会上,长风基地发布电子数据实验室战略合作项目,360成为首批战略合作伙伴之一,合作将围绕网络犯罪预防、风险预警、数据智联展开。此外,360集团副总裁兼首席安全官杜跃进博士、360天枢智库秘书长韩李云博士受聘为长风基地网络犯罪办案团队智库专家。随后,杜跃进博士在现场发表了“适应大安全时代:安全大脑为核心的安全能力体系”主题演讲。 据了解,长风基地电子数据实验室战略合作项目共包含五大研发项目,即开发电子证据筛查应用系统及软件、开发电子证据庭审举证可视化应用系统及软件、建设网络犯罪社区智联预警系统、建立社区涉企综合治理大数据共享平台、建立互联网企业合规信息共享平台。360与长风基地建立战略合作后,将与其他合作伙伴一起,加快网络空间法治化治理,帮助预防网络领域违法犯罪活动,为上海普陀区数字化转型和城区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揭牌仪式后,长风基地举办了网络犯罪办案团队智库专家聘任仪式,360集团副总裁兼首席安全官杜跃进博士、360天枢智库秘书长韩李云博士受聘为长风基地网络犯罪办案团队智库专家,同时受聘的还有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室主任、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魏昌东,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互联网企业反腐败与合规研究院院长李翔,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涂龙科、阿里巴巴集团法务部总监方海峰等9名专家。网络犯罪办案团队未来将聚焦当前网络犯罪发展现状,着力研究网络犯罪理论与实践难题,探索、建立、完善网络犯罪规制的有效路径、制度和机制,力求打造一个内容详实、数据丰富、形式创新的综合型实务研究基地。 随后,杜跃进博士在“适应大安全时代”的主题演讲中指出,2020年疫情的流行,使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字技术的价值。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网络犯罪快速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跨地域、跨国界、跨平台等全新的网络犯罪形式频出,对安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数智时代,物理世界、数字世界和人类社会深度交织导致了复杂巨系统的产生,安全一定是会被重新定义的。”杜跃进博士强调,数智时代必须坚持三个最核心的安全观,即没有绝对安全、对抗视角是最核心的安全观、实战是检验安全的唯一标准。为了应对数智时代的新安全挑战,唯有协同才能赢得博弈。 面对数智时代的安全威胁,安全也需要不断演变和进化,才能有效应对新安全威胁,“未来的安全,归根结底是要建设一套安全能力体系。”杜跃进博士在演讲的最后说到。
原标题:汇上艺坚持为客户提供强有力的稳定支持 走在大街小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一个个理财公司让人应接不暇,尽管投资理财市场这么火,但是你发现,大多数人还是不太敢把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钱投进去,因为什么,没有安全感!人们深知金钱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之处,希望能够使钱生钱,让财富不断升值、让自己的未来生活更加舒坦,这样想法的爆红使得投资理财行业在近几年得以迅速发展。 说到理财投资,杭州汇上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上艺”)绝对算的上是国内最为知名的大型互联网金融交易模式平台。成立数年来,汇上艺见证了投资理财行业的崛起历程,并在期间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及经验积淀,多重安全保障及专业团队,也让汇上艺在安全稳定方面,为客户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汇上艺同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从团队技术还是资产安全,管理细节来说,汇上艺无疑是可靠的,选择汇上艺,是广大用户安全有效的财富增值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