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鼎)和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多频次高层互访,进行战略对标与合作洽谈,双方完成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之后,通过多个类型的项目合作,逐步推进合作细项。 2021年,为满足双方共同的发展需要,永鼎和顺丰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多领域探索合作方式。双方已经达成共识的合作领域有: 供应链整体优化服务,实现增收增效:从生产、销售、物流与仓储、供应链金融等多维度构建全球化能力,推进公司业务走向全球化的战略得以实施落地;联合创新智慧园区合作模式,提升解决方案落地能力:双方利用各自优势,共同探索智慧园区建设模式,以项目为牵引,致力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探索供应链金融方案,为双方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量身定制金融服务:积极尝试,打造全球化业务的高维竞争优势;联合布局海外供应链,铺设全球网络,整合全球资源:永鼎和顺丰以项目需求为基础,着力打造海外本地仓储和本地物流能力,提升海外业务平台实力,实现1+1>2的合作共赢。 在走向全球化的战略指引下,永鼎和顺丰在多领域持续深挖和引导全球客户的多样化业务需求。经过一年来的基于项目的合作尝试,永鼎在不断满足客户综合需求的过程中,持续寻求与伙伴实现共赢。
12月30日上午,供深生猪产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深圳市工商物价大厦成功举行,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分别与深圳市京基智农时代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供深生猪产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该协议的签订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决策部署,切实抓好供深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加强对供深生猪源头质量把关,保障深圳猪肉市场平稳供应。同时,也标志着京基智农在快速发展生猪规模养殖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生猪销售渠道,打通了上下游产业链条,成为深圳“菜篮子”工程的有力保障。京基智农总裁巴根(右)代表与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签约 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黄敏,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黄强,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生文等政府领导;京基智农实际控制人、京基集团董事长陈华,京基智农总裁巴根、副总裁谢永东等企业领导出席并见证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现场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生文致辞 稳产保供全产业链模式提供优质猪肉产品 仪式上,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生文在致辞中表示,此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是深圳促进生猪产销对接、保障市场平稳供应的一大举措,是大企业、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强强联合的一个典范。京基智农、新希望六和、牧原集团作为国内知名的养殖上市企业,技术先进,资本雄厚,3家企业将在广东及周边地区规划建设超过3000万头的生猪规模养殖场,项目投产后,将以深圳为中心,向粤港澳大湾区每年提供超过1500万头的生猪及各类肉制品。 作为深圳本土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京基智农长期致力于深圳菜篮子供应,积极响应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稳产保供的号召,在广东及邻近省份发展生猪规模养殖,一年多时间内,连签11个生猪产业链项目,签约总规模约1300万头,全力保障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猪供应。 除了以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助力生猪稳产保供之外,京基智农更是加速落实“发展智慧农业,利用先进技术构建农业全产业链”的战略定位,采用高标准、国际领先的立体楼宇养殖模式,通过搭建智慧养殖平台建设集饲料生产、育种、养殖、屠宰加工及冷链物流于一体的生猪产业链项目,实现从农场到餐桌全产业链全周期可追溯管理,为深圳以及大湾区市民提供绿色、安全、放心、可追溯的优质猪肉产品。 深化合作打造超大型粤港澳安全食品供应平台 根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内容,京基智农拟在深圳市内利用光明自有地块高标准建设集研发、冷链物流、战略储备为一体的“菜篮子”综合体,助力深圳市“菜篮子”应急保障、食品安全体系和深圳国际食品谷项目的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9月份,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京基智农迅速部署,规划配套建设屠宰加工厂和冷链物流运输平台,以减少生猪长距离运输,完善畜禽产品冷链加工配送体系,实现从“运猪”向“运肉”的升级转变,通过“点对点”调运管理,降低疫病传播风险,全面提升畜禽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 事实上,这并非京基智农首次参与深圳食品安全建设,在2019年制定首批供深食品标准之时,京基智农牵头制定了猪肉等产品标准,并成为首批供深食品企业。嘉宾合影 此次战略合作签约是在前期友好合作基础上的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京基智农将充分发挥生猪资源和供销渠道优势,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定义生猪产业领域品质农业的发展路径,引领猪肉消费需求,推动生猪养殖、屠宰及肉品经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 (CIS)
近日,浦发银行与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广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浦发银行行长潘卫东、易方达基金董事长詹余引出席签约仪式;浦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陈晓蕾、易方达基金副总裁娄利舟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据悉,签约仪式前,双方举行会谈,共同回顾了过往良好的战略合作历史,重点围绕投研交流、策略供应、资产配置、产品创新、财富管理及科技金融等展开研讨。双方表示,将以此次会见和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为契机,建立更全面、更深入的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丰富产品布局,更好地服务双方客户,打造银基合作新标杆。
2020年初,我们倡导“新基建”,从学术讨论走向社会共识和国家战略,并成为市场重大机会。提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危机渐近,全面放开生育刻不容缓”,推动社会认识深化。房地产市场运行符合“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的框架。保持客观、理性、专业、建设性的态度,做有温度、有情怀、有格调的研究。 一、2021年美国经济:刺激国内经济优先,联合盟友制衡中国 1、拜登对内政策的核心是抗击疫情和财政刺激 拜登上台后将以抗疫为首要工作,实行口罩令、社交隔离、疫苗接种;并施行财政刺激和宽松货币政策推动美国经济复苏。 美国疫情形势严峻,抗疫任务艰巨。 财政政策发力短期救济、结构性税收、基建、绿色新政等方面。短期财政救济包括提供失业救助和企业贷款等。税收政策兼具调节收入分配和弥补财政缺口作用,提高富人和大企业税收,增收资本利得税,减免工作家庭税收。基建和绿色新政拉动美国投资和扩大就业岗位,计划斥资2万亿美元用于建立现代化基础设施和清洁能源。 但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可能会受到国会掣肘,民主党和共和党在财政刺激规模上存在分歧。若两党分治两会,拜登的财政计划可能面临较大阻碍。 2020年初疫情发生以来,美联储先后通过降息至零利率、无限量化宽松(QE)等手段缓冲疫情冲击。考虑到美国2021年疫情严峻、经济低迷,预计2021年仍将维持低利率货币宽松环境。 2、拜登上台后将联合盟友制衡中国 拜登上台后将以修复美国经济为首要任务,内政先于外政;而其外交思路,修复盟友关系优先于对华施压。 拜登与特朗普均将中国的崛起视为对美国的挑战;但在对华策略上,拜登反对特朗普的单边遏制、逆全球化的思想,希望通过联合盟友制衡中国。 贸易领域,美国可能转向非关税手段打击中国贸易不正当行为,以及通过制定国际规则制衡中国。在贸易领域,拜登更关注补贴、倾销、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问题,以及建立盟友统一战线利用现有贸易法律制衡中国。 科技领域,美国可能会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打压中国,但会避免中美科技脱钩。 人才交流领域,预计拜登政府将逐步恢复在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等非敏感领域的人才交流项目,放开移民限制。 外交领域,美国将修复盟友关系,重塑领导地位和国际规则。 二、2021年中国经济:经济持续恢复,但不宜盲目乐观 2020年3月以来,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出口、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是主要拉动力量。疫后中国经济复苏的主逻辑是: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发力,基建和房地产投资起到逆周期调节作用;防疫物资、居家办公需求激增、中国生产替代效应,以及下半年欧美需求恢复,出口超预期高增。 但经济恢复基础不牢,随着逆周期调节政策力度减弱,基建和房地产投资面临放缓压力;消费仍受就业和居民收入抑制,恢复缓慢;如果欧美疫情逐步缓解,“疫情受益型”出口将放缓。2020年5月是政策顶,2021年1季度前后可能经济顶,回归潜在增长率,但经济复苏的韧性较强。 基建投资的快速反弹难以持续。基建投资是典型的逆周期对冲力量;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基建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大幅下降,叠加地方财政压力大,挤压基建支出空间。10月基建投资当月同比7.3%,但1-10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5.5%。 房地产是周期之母,房地产短期看金融。2020年在低利率和货币宽松的推动下,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对3月以来的这一轮经济复苏周期贡献明显。但是,随着5-6月以来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边际收紧,未来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均面临回落压力,但考虑到2020年拿地较多、2021年长租房发力,预计房地产投资韧性较强。房地产长期看人口,区域分化将是未来的主流。 出口面临下行压力,但仍有韧性。8月以来出口当月增速始终保持9%以上的高增速,主要是疫情相关的防疫物资、居家办公激增,中国生产替代效应,以及下半年来欧美需求恢复。2021年随着疫苗大面积使用、欧美疫情逐步缓解,“疫情受益型”出口将放缓,但欧美需求端修复料将加快,海外供需缺口难以快速收窄,出口仍有韧性。 就业形势严峻,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居民收入下降,导致消费和物价低迷。小微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主力。1-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09万人,较去年同期少增184万人,累计同比-15.4%;10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3%,较去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10月小型企业PMI为49.4%,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宏观上是数据,微观上是多少家庭的悲欢离合。 通胀整体温和。当前是猪周期下行叠加经济周期上行,猪周期下行抑制CPI上涨,经济周期上行推动PPI环比正增长。从趋势看,PPI恢复好于核心CPI,印证疫后中国经济恢复工业生产好于终端需求。预计2021年伴随经济恢复,物价温和上涨,经济基本面和货币环境不足以支撑通胀大幅上涨。 值得重视的是,与货币金融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传统教条不同,过去几十年,全球性货币超发、低利率,却没有引发普遍的严重通胀,主要导致了股市、房市等资产价格大涨,进而导致社会财富差距、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进而导致民粹主义、逆全球化等思潮泛滥。过去几十年全球范围的“低利率、低通胀、高泡沫、高债务”不仅是经济金融问题,更是深刻的社会治理和收入分配问题,“消费降级与消费升级并存”“底层通缩,高层通胀”“穷人通缩,富人通胀”。因此,调节收入分配、精准扶贫、加大教育投入、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征收房产税遗产税等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后分析通胀问题,除了经济基本面和货币金融角度,必须增加结构性和收入分配视角。 三、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但不宜过快收紧 2020年1-4月,为应对疫情冲击、托底经济,央行大幅降准、降息,社融、M2增速快速抬升,货币政策处于2016年以来最宽松的时期。5月至今,随着经济向潜在增速恢复,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结构性宽松与结构性收紧并存。总量宽松政策在数量层面已经退出,在价格层面保持平稳,但债券市场利率实际上已回升至2019年高位水平。 我们认为,2021年货币政策大概率继续保持稳健中性,流动性管理工具与金融监管政策相互配合,稳杠杆、防风险。 经济基本面不足以支撑货币收紧,货币政策宜保持观察。总量层面,结构性宽松和结构性收紧并存,长期趋于正常化,社融、M2增速逐步回落。狭义流动性层面,央行重提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流动性“不缺不溢”,预计资金面仍将维持紧平衡。广义流动性层面,年末信用扩张周期迎来拐点,2021年社融、M2增速将由今年的大幅高于名义GDP增速向“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GDP增速+合理加点”回归。结构层面,流动性精准投向基建和实体经济,尤其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中小微、民企、制造业、高新技术等领域。 金融监管或将成为2021年重要的政策主线之一,稳杠杆、防风险。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双支柱体系下,流动性管理工具与金融监管政策相互配合,实现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同时,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将金融创新纳入审慎监管,合理控制杠杆,反对不正当竞争,加强用户隐私保护,平台经济商业模式面临大调整。 四、2021年三大风险点 1、不要对拜登上台后的中美关系抱有不切实际的乐观,美国两党已达成对华强硬共识 1979年中美建交至今,中美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合作共赢(1979-2000年)、竞争合作(2000-2008年)、战略遏制(2008年至今);反映两党对华态度,从对华友好的共识到分歧,再到形成遏制中国的共识。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中美产业分工从互补走向竞争以及中美在价值观、意识形态、国家治理上的差异愈发凸显,美国政界对中国的看法发生重大转变,鹰派言论不断抬头,部分美方人士认为中国是政治上的威权主义、经济上的国家资本主义、贸易上的重商主义、国际关系上的新扩张主义,是对美国领导的西方世界的全面挑战。 近年美国两党议员在对华问题上态度趋于统一,涉华法案和政策多由跨党派议员联合发起、并大多获全票通过。2020年7月公布的民主党纲领强调,“民主党将与盟国一道,发动世界上超过一半的经济体对抗中国,并尽可能从最强有力的位置进行谈判。”此外,即便长期以来作为对华温和派代表的拜登,自此次总统竞选以来对华态度也逐渐强硬。 2、谨防触发重大金融风险 以永煤违约为代表的信用债风险集中爆发并非偶然。打破刚兑可以,但绝不能恶意逃废债。一些僵尸企业,债务风险已经难以掩盖:近几年经济环境不好;2016年以来金融去杠杆;2020年疫情;2020年5月以来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流动边际收紧。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影子银行、僵尸企业等金融风险防控仍任重道远。城投平台、影子银行、僵尸企业、地产仍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的几大“灰犀牛”。在内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强的背景下,金融体系内部风险仍在持续累积。 建议:货币政策不宜过快收紧,谨防触发重大风险;金融监管政策与流动性管理工具相互配合,房地产宏观审慎管理制度、资管新规、MPA考核是三大抓手;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维护金融安全。 3、疫情形势仍存在反复风险 海外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全球当日新增病例近70万,尚未出现拐点;其中,美国日新增近20万,印度、俄罗斯、巴西3万左右,意大利、英国、德国和法国超1万。 中、美、德、俄等经济体研发的疫苗陆续将在2020年底上市,预计可以覆盖部分发达经济体。但疫苗生产、储存、运输等流程要求较高,新兴经济体明年接种或不及预期。且考虑到人们接种意愿不统一,新冠病毒传播性极强等因素,不要奢望疫情在短期内彻底结束。据官方消息,2020年底中国国药、BioNTech/辉瑞、莫德纳、牛津/阿斯利康可以上市投产,产量可达10亿剂、13亿剂、5-10亿剂和30亿剂,但BioNTech/辉瑞和牛津/阿斯利康实际产量远低于计划产量,不确定性仍大。 五、中长期三大挑战 1、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是在位霸权国家遏制新兴大国崛起,具有长期性和日益严峻性。 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初期,我们鲜明地提出三大判断,与市场流行观点不同但被后续形势演化所不断验证:“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长期性和日益严峻性”,“这是打着贸易保护主义旗号的遏制”,“我方最好的应对是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冷静和战略定力”。 美国真正的问题不是中国,而是自己,如何解决民粹主义、过度消费模式、贫富差距太大、特里芬难题等。20世纪80年代美国成功遏制日本崛起、维持经济霸权的主要原因,不是美日贸易战本身,而是里根供给侧改革和沃尔克遏制通胀的成功。 中国真正的问题也不是美国,而是自己,是如何建设高水平的市场经济和开放体制,贸易战本质上是改革战。 2、中国少子老龄化问题严峻,人口危机渐行渐近。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快,2022年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消失。继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下降200万后,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降至1465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2.6%,总人口突破14亿。 从长期趋势看,由于生育堆积效应逐渐消失、育龄妇女规模持续下滑,当前出生人口仍处于快速下滑期,预计2030年将进一步降至不到1100万,生育意愿大幅降低,出生人口大幅减少。 老龄化提高消费降低储蓄和投资,导致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已于2010年见顶,2010-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已从10.6%降至6.1%,即将进入“5时代”。 3、亟待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积极性,建立高质量发展机制 当前地方惰政、企业成本上升、中小企业融资难贵等问题突出,当务之急是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积极性。一是建立高质量发展考核激励地方政府,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提高质量和效率、减少行政干预;二是带动企业家积极性,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改善中小创新型企业融资。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事业都是人干的,中国过去四十年的成功主要是市场化改革、全球化开放、地方区域竞争和民营经济活力迸发,现在要给地方官员新的激励机制,给民营企业家吃定心丸,这都涉及重大理论创新突破。 六、七大建议:新周期、新基建、新战略 1、大力推进“新基建”,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 “新基建”兼顾短期扩大有效需求和长期扩大有效供给,兼具稳增长、稳就业、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综合性重大作用,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我们率先倡导“新基建”,引发社会各界大讨论,最终从学术讨论走向国家战略。 新基建包括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科技领域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基础设施,以及营商环境、服务业开放、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制度领域的基础设施,这些领域发展空间巨大,增长迅速,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对上下游行业带动性强,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将起到担大任、挑大梁的重要角色。 2、加快推进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导的新型城市化。 从国内外经验看,城市群都市圈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科学规律,尤其在城市化中后期,人口和产业的区域集聚效应将更明显。城市群都市圈更具生产效率,更节约土地、能源等,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是中国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的重点。我们长期旗帜鲜明倡导“城市群都市圈”的新型城市化,尊重人口迁移聚集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我们建议:1)尊重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地区集聚的客观规律,加快贯彻落实城市群都市圈战略;2)以常住人口增量为主要标准供给城镇用地,地随人走,推行新人地挂钩;3)优化城镇用地在地区和城市之间的配置,推进市场化的跨省换地和利益分享机制4)促进人口、土地、技术等要素自由充分流动,调动各区域积极性;5)推动以人地挂钩、金融稳定为核心的住房制度改革。 3、尽快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 人口因素变化缓慢但势大力沉,事关国家兴衰和民众福祉,中国少子化老龄化问题已日趋严峻,若不抓紧调整将严重影响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我们长期呼吁,尽快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积极应对人口少子化老龄化。 建议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考虑到当前各界对是否全面放开生育并鼓励生育争议较大,建议在“十四五”时期可从尽快放开三孩开始逐步推进并观察效果。 4、打通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双循环” 资本市场在促进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方面具有重大作用,是构建“双循环”的关键抓手。在资产端,资本市场精准匹配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助力国内产业链做大做强。在资金端,资本市场匹配不同种类资金风险偏好,实现社会财富的滚动增值。 建议:1)资产端,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强化信息披露,提升上市公司质量。2)市场端,稳步推动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完善转板机制,推动公司法、证券法、刑法等法制配套,整治资本市场乱象。3)资金端,鼓励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稳步推进对外资开放,引导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产业蓬勃发展,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5、大规模减税降费 从碎片化、特惠式减税转向一揽子、普惠式减税,全面降低企业所得税、制造业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税率,提高企业和居民的获得感。同时,通过简政放权和机构改革,压缩冗余人员及支出,调动企业和居民的积极性。 6、以中美贸易摩擦为契机,大力推进对内对外开放 中美贸易摩擦折射出中国在改革开放领域仍有很多功课要做,从这个意义上,此次中美贸易摩擦未必是坏事,中国可以转危为机,化压力为动力。坦率讲,在降低关税、放开投资限制、内部审查、打破国企垄断、更大力度地推动改革开放、建立更高水平的市场经济和开放体制等方面我们有很多的功课要去做,这是我们客观要承认的。 中国应保持历史的大局观和清醒的战略定力,把主要精力放在做好自己的事情上,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建设高水平市场经济和开放体制,建设自由平等、以人为本的公民社会,我们的世界观和意识形态自然会得到世界的认同,历史和人民最终会给出最公平的答案。 建议:1)全面放开汽车、金融、石油、电力等行业管制,同时升级监管体制,加大对内对外开放,竞争中性,调动企业家积极性。2)降低关税、放开行业投资限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推动建立基于“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的中美自贸区,调动外资积极性。 7、确立新的长期立国战略——新战略 中国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新的立国战略(“新战略”),即在看清未来几十年世界政治经济形势趋势的基础上,争取一种对我长远有利的策略,类似1978年后中国的韬光养晦,二战前英国的大陆均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前的孤立主义。当前中国正处于战略迷茫期和转型期,“新战略”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根本,是站在全球角度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的关键。 从战略的层面,当前亟需研究:1、历史上大国兴衰的一般规律,新兴大国崛起对世界政经格局的影响;2、中国成为新兴经济大国尤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进一步崛起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3、中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综合性大国的新战略选择及其前景,如何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承担相应的全球责任。 中国最大的外交关系是中美关系。中美关系的本质是新兴崛起大国与在位霸权国家的关系模式问题:韬晦孤立、竞争对抗还是合作追随?从过去几百年新兴大国崛起的历史来看,当前所面临的贸易战、经济战、资源战、金融战等都是无法避免、必须面对的,需要卓越伟大的领导人、凝聚人心的梦想愿景、高超的战略智慧、纵横捭阖的外交布局、坚决灵活的执行力以及全方位的人才。
在日前举行的基蛋生物全国经销商大会上,公司董事长苏恩本在谈及未来发展规划时表示,将以三轮驱动和五年战略,把公司打造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具体来看,从2018年至2022年,重点打造以POCT(即时检验)为主,IVD(体外诊断)全产业和创新商业模式为辅的“三轮驱动”战略;2023年至2027年,战略集中在IVD领域,以及营养食品、康复等新方向;之后的五年,要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发展,建立海外基地。 “到2022年,我希望能把三个‘轮子’打造的比较好。我们打造了系列化的产品,比如针对中国基层医疗以县级大乡镇为主的快诊流水线,还加大了一些生产和自动化的投入。基蛋是要建立一个大健康生态圈,但最后一个五年计划是以IVD为三轮驱动战略。”苏恩本如是说。 在谈及POCT的市场前景时,苏恩本表示乐观,“POCT在中国市场目前的比例是12%左右,而国际上特别是欧美市场占到25%,我觉得中国今后的POCT会超过30%。”但他同时指出,市场份额的增加亟待行业内解决包括性能提升、自动化及智能化、技术领先性、联合检测等多方面的问题。为此,基蛋生物在今年的经销商大会上推出的metis 600急诊血球流水线、Getein 208便携式生化免疫定量分析仪等多个新产品,均在性能要求和智能化程度上有大幅提升。其中,Getein 208标志着基蛋生物POCT正在向更基层方向发展,“POCT更大的市场在社区医疗、在家里,公司最近在尝试注册家用型的产品,我们在208上面大概有20个产品。” 在IVD全产业上,苏恩本认为基蛋生物有一部分产品要进入第一梯队,“目前我们是八条线全部展开,产品绝大部分已能供应市场,一系列产品都在努力向前。”此外,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基蛋生物开始从基层实验室建设、入驻公司、外贸、三级医院和互联网销售这五个方面着力打造创新的商业模式。(周健)
奥山控股通过官微宣布,12月14日,其分别与中国建设银行武汉江岸支行、湖北房地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湖北房投)和湖北省长投资本运营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湖北长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融资授信、不动产开发运营、资本化运作等相关领域开展合作。 奥山控股董事局副主席兼联席总裁邬剑强表示,希望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在深耕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服务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助推区域经济的发展。 建行武汉营管部副主任、建行江岸支行行长黄自强在签约仪式上则透露,未来双方将积极探索合作模式,提升效能,改善公共服务水平。 湖北房地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骏峰说:“未来双方为加强房地产投资和开发,产城融合,推动各方的业务发展,结成深度战略合作伙伴,更为今后深入合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湖北长投执行董事总经理刘明朝也表示,本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开启了湖北长投与奥山合作的序幕,不仅是合作的开端,也是双方深入合作的风向标。 奥山认为,与上述三方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意味着奥山在向着多元发展、广泛合作方面的不断迈进。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报道,就在上周,奥山也签署了两项战略合作。其中,12月7日宣布与湖北省公路客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此次合作,奥山控股与省客集团在房地产投资和开发、运营、资产管理等相关领域开展合作,并助推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快城市交通枢纽转型升级。 12月9日,奥山控股还宣布与万星地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奥山控股与万星地产将基于各自在房地产领域品牌经营、开发管理、业务网络、采购渠道、投资拓展、融资通路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和优势,基于双方业务发展,建立合作机制,深耕长三角,达成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