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非 发自上海 2020年12月31日下午,“2021挑战未来——丁祖昱评楼市年度发布会”在上海新静安体育中心举行,现场超3000人聆听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的分享。自2016年始,“丁祖昱评楼市”年度发布会已成功举办四届,成为中国地产行业最受关注的盛会之一。 发布会现场,丁祖昱谈到,2020年房地产市场营销乱象丛生,部分热销盘捂盘惜售、人为“流摇”、众筹打新、借票代持等现场频出,而部分滞销盘则涉及虚假宣传、找水军充人数、渠道捆绑等,严重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 与此同时,高额的渠道费挤压着项目的利润,并与房企不断收紧的成本形成对立。天津和杭州市场上,渠道出现高达10%的佣金点数,深圳最高达到7%。渠道营销在帮助房企提振销售业绩的同时,虚假承诺、利益争夺、客户与房源错配等现象也正在不断发生。昂贵的渠道费和行业乱象正引发房企和市场的反思。
近年来,银保监会持续重拳整治市场乱象,目前成效如何?银保监会14日举行新闻通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当前,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平稳、风险可控,主要经营与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风险抵御能力保持较强水平,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经过持续深入的乱象整治,乱象整治工作达到预期目标,不仅成功避免了风险隐患向金融危机演变,奠定了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坚实基础,也为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创造了宝贵的政策空间和回旋余地。 银行业具备较强信用风险抵御能力 银保监会提供的数据显示,银行业保险业资产负债平稳增长。截至8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总资产30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各项贷款172.7万亿元,同比增长13%。保险公司总资产2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 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持续加强。据银保监会统信部二级巡视员刘忠瑞介绍,今年前8个月,银行业各项贷款增加15.2万亿元,同比多增3万亿元,信贷资金重点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小微、“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其中,制造业贷款增加1.8万亿元,增量较过去4年总和还多1092亿元。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3万亿元,同比增长7.1%;赔付支出8639亿元,同比增长4.2%。 银行业保险业经营指标总体平稳。截至8月末,银行业境内不良贷款余额3.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041亿元,不良贷款率2.14%,较年初上升0.11个百分点。银行业加大不良贷款处置核销力度,前8个月共核销不良贷款7302亿元,同比多核销963亿元。 前8个月,银行业加大拨备计提力度,新提取拨备1.4万亿元,同比多提取2615亿元,目前拨备余额达6.5万亿元,拨备覆盖率176.5%,具备较强的信用风险抵御能力。 严重扰乱市场的问题几乎绝迹 “2017年以来,经过持续深入的乱象整治,银行业生态得到积极净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取得突破,银行业审慎合规运行的氛围进一步稳固,乱象整治工作达到预期目标。”银保监会银行检查局副局长朱彤表示。 据朱彤介绍,行业性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基本杜绝,“萝卜章”、理财“飞单”、同业私出保函和违规兜底等严重扰乱市场的问题目前几乎绝迹。 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持续拆解,初步呈现根本性好转势头。朱彤表示,2017年以来,通过压缩资金空转和通道业务,3年累计压缩交叉金融类高风险资产约16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同业理财较年初压降13.6%,从根本上扭转了银行机构依靠同业资产拉动自身资产和利润快速增长的局面。 “房住不炒”政策也得到有效贯彻。朱彤表示,银保监会持续开展30多个重点城市房地产贷款专项检查,压缩对杠杆率过高、财务负担过重房企的过度授信,加大对“首付贷”、消费贷资金流入房市的查处力度,引导银行资金重点支持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民生工程和居民合理自住购房需求。 “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稳步增长,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得到有效遏制,助推房地产民生属性逐步回归。”朱彤说。 已对51类消保问题开展排查整治 银保监会消保局局长郭武平透露,银保监通过集中开展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整治、专项检查、投诉核查组合拳,2019年度督促银行保险机构真金白银清退、赔付消费者40.92亿元。 郭武平表示,特别是2019年10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银行保险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整治中,通过对产品设计、销售、内部管理、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理赔、互联网保险等多个领域的51类问题开展排查整治,主要发现了6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具体包括:银行理财和信用卡乱象较多,理财承诺保本高收益,信用卡过度营销分期业务;银行与第三方机构合作问题凸显;信托产品嵌套复杂,未严格认定合格投资者,信息披露不充分;个别消费金融公司息费率过高,个别银行贷款强制搭售保证保险;保险误导销售仍是顽疾;部分产品过于复杂使消费者无法理解,以及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 针对这些乱象,银保监会加大了查处力度。“总体上看,机构越来越重视,通过逐一建档,严格自查自纠,取得了显著成效。”郭武平表示,同时,银保监会也开展消费者教育宣传,目的是要广大人民群众知道,从来就没有高收益低风险的产品,也没有稳赚不赔的理财项目,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
题:《盘和林:金融市场监管仍将保持高严态势》 作者 盘和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 近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开展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依法严厉打击资金空转和违规套利行为。当前特别要强化资金流向监管,规范跨市场资金往来和业务合作,严禁银行保险机构违规参与场外配资,严查乱加杠杆和投机炒作行为,防止催生资产泡沫,确保金融资源真正流向实体经济中最需要的领域和环节。 银保监会网站公布的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6月9日,年内银保监会系统累计开出罚单2258张。从上半年开出的罚单金额和罚单数量来看,相比2019年同期都有所下降,但这并不能说明是对银行保险业的监管有所放松,因为其很大程度是受疫情的影响,导致金融资本活动减少,尤其是此次开展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恰恰说明银保监会将对金融市场乱象仍保持高压态势。 从今年开出的罚单看,同业业务违规、贷款业务违规、机构内部管理、业务违规收费、中介违规等仍是今年处罚的重点,其中影子银行、涉房贷款、违规搭建的金融集团将仍是重点监管的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还明确提出“严禁银行保险机构违规参与场外配资”。原因在于,第一,受经济环境的影响,银行保险机构不良资产压力增大,债务违约风险增大。第二,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融资问题,政策利好未能到达实体经济。第三,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正在以新的方式卷土重来,导致企业、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不但影响实体经济融资,对资本市场也会产生漏出效应,影响资本效率,增大了资本市场的风险,不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通知》明确,对连续三年市场乱象整治工作进行“回头看”。一看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二看实体经济是否真正受益,三看整改措施是否严实有效,四看违法违规是否明显遏制,五看合规机制是否健全管用。这也就意味着,相关部门将对银行业和保险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其相关资本活动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未来,相关部门可能会对资金流向进行更加严格的追踪,落实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收益,整改市场行为并进行责任追踪,以遏制违法行为,防止金融风险。 之所以开展市场乱象“回头看”工作,是因为即使过去几年对银行保险机构乱象进行了整治,但是一些旧有问题仍然存在,且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这说明市场乱象的根本并没有解决,新旧问题交叠,意味着金融风险仍具有很大的潜伏性,不容小觑。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六稳”工作,仍是非常重要且有必要的。 因此,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市场乱象问题,根本还是在于建立健全相关机制,硬起手腕纠错改错。一方面,建立健全保险银行的内部管理机制,形成自查、自省、问责、整改一条龙式市场乱象纠察机制。另一方面,健全并落实资金追踪机制,保证资金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针对同业资金违规挪用、信贷资金违规入市等问题尤为重要,这是保证信贷红利落实到民营小微企业的根本。最后,建立并完善追责、问责机制,对侵犯投资者利益、破坏金融市场秩序、损坏市场规则的组织或者个体加大查处力度,精细化问责机制,对相关违法行为严惩不贷,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六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盘和林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近日,银保监会表示,深入开展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依法严厉打击资金空转和违规套利行为。当前特别要强化资金流向监管,规范跨市场资金往来和业务合作,严禁银行保险机构违规参与场外配资,严查乱加杠杆和投机炒作行为,防止催生资产泡沫,确保金融资源真正流向实体经济中最需要的领域和环节。 根据银保监会网站公布资料显示,截止到2020年6月9日,年内银保监会系统累计开出罚单2258张。从上半年开出的罚单金额和罚单的数量来看,相比2019年都有所下降,但这并不能说明对银行保险业的监管放松,其很大程度是受疫情的影响,导致金融资本活动减少,尤其是此次开展市场乱想整治“回头看”,恰恰说明银保监会将对金融市场乱象仍保持高压态势。 从今年开出的罚单看,同业业务违规、贷款业务违规、机构内部管理、业务违规收费、中介违规等仍是今年处罚的重点,其中影子银行、涉房贷款、违规搭建的金融集团将仍是重点监管的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还明确提出“严禁银行保险机构违规参与场外配资”,原因在于,第一,受经济环境的影响,银行保险机构不良资产压力增大,债务违约风险增大。第二,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融资问题,政策利好未能到达实体经济。第三,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正在以新的方式卷土重来,导致企业、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不但影响实体经济融资,对资本市场也产生漏出效应,影响资本效率,增大了资本市场的风险,不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之所以开展市场乱象回头看工作,说明即使过去几年对银行保险机构乱象进行了整治,但是有一些老的问题仍旧存在,一些违法违规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如今债券违约事件频发,新旧问题交叠事实上反映了金融监管仍然薄弱,市场乱象整治,市场风险仍不容马虎。 《通知》明确,对连续三年市场乱象整治工作进行“回头看”。一看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二看实体经济是否真正受益,三看整改措施是否严实有效,四看违法违规是否明显遏制,五看合规机制是否健全管用。 这也就意味着,相关部门将对银行业和保险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其相关资本活动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未来,相关部门可能会对资金流向进行更加严格的追踪,落实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收益,整改市场行为并进行责任追踪,以遏制违法行为,防止金融风险。 可以看到之所以采取整治“回头看”,不仅仅是因为旧的问题依旧存在,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说明产生市场乱象的根本并没有解决,也就意味着金融风险仍具有很大的潜伏性,不容小觑,在十三五计划的收官之年,做好“六稳”工作,仍是非常重要且有必要的。 因此,窃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市场乱象问题,根本还是在于建立健全相关机制,硬起手腕纠错改错。一方面建立健全保险银行的内部管理机制,形成自查、自省、问责、整改一条龙式市场乱象纠察机制。其次,健全并落实资金追踪机制,保证资金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针对同业资金违规挪用、信贷资金违规入市等问题尤为重要,这是保证信贷红利落实到小微民营企业的根本。最后,建立并完善追责、问责机制,对侵犯消费者投资者行为,对破坏金融市场秩序,损坏市场规则的单位或者个体加大查处力度,精细化问责机制,对相关违法行为严惩不贷,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六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监管部门整顿车险乱象力度升级。记者昨日获悉,多地银保监局近期陆续进驻当地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对车险业务展开现场检查。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地区的车险市场手续费乱象有所反弹,违规支付手续费、垫付手续费、费用不入账、数据不真实等现象明显增多,扰乱了市场秩序,带来了风险隐患。 表面看问题是出在基层分公司,其实根子在于保险公司总公司不科学、“一刀切”的发展目标和考核导向。财险公司在经营车险的过程中,要规模胜于要利润的现实压力,就来自于“一刀切”的规模考核。 一家财险公司基层分公司人士说,目前多数保险公司对基层公司的考核制度采取对标制。一是对标对手。假设A险企拟超越竞争对手B险企,成为全国市场“老五”,那么A险企就要求旗下分公司在当地的市场份额也不能低于第五;二是对标行业。假设A险企某分公司所在地的保费平均增速是15%,那么A险企对该分公司的考核指标是增速不能低于15%,甚至还要高出一定百分比。 在这样的考核体制下,“只要业务做进来”自然就成为基层机构最重要的事情。只重保费数量、不顾保险质量,“以保费论英雄”的狭隘经营理念大行其道。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保险公司基层机构的乱象,一味指责和处理基层公司员工的做法并不明智,问题的关键在于总公司的经营理念与以此为导向的考核激励机制和用工报酬制度。保险公司只有树立正确的理念,改革考核激励机制和用工报酬制度才是理性的选择。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保险公司调整优化车险考核指标。在近期下发的一份内部通知中,银保监会就提出,各财险公司应坚定树立新发展理念,及时调整优化对分支机构的考核指标,提高合规指标和质量效益指标的考核权重,防止脱离市场实际,盲目追求保费增速和市场份额,从源头遏制基层机构的违法违规冲动和业绩考核压力。 对于车险乱象问题,银保监会将持续保持监管高压态势。根据要求,在进一步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各银保监局应认真履行属地监管职责,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克服畏难情绪,出实招求实效,加强辖区市场改革预期管理,遏制市场乱象反弹苗头,推动车险市场秩序持续好转。具体包括:加强市场监测。完善非现场监管,加强对重点财务业务指标的监测,科学研判市场形势,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加大整治力度。针对违规支付手续费、销售人员垫付手续费、违规开展异地车险业务等突出乱象,要坚持露头就打,打早打小,运用好“停止使用车险条款费率”等监管措施,保持市场震慑力度;形成监管合力。及时向银保监会财险部反映有关情况,加强对地市县派出机构的政策指导,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形成规范车险市场秩序的合力。
独家|广东银保监进驻12家地市车险公司:整治乱象 21财经APP 宁远 北京报道 8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广东银保监局已于近日责令分局同时进驻广东人保财险、平安产险的12家地市公司,继续保持车险市场乱象整治高压态势。 2019年,广东银保监局持续整治市场乱象,车险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推动广东车险市场实现规模效益“双第一”。 今年5月,广东银保监局连续开出3张百万级罚单,巩固车险市场乱象整治成效。其中,平安产险、人保财险和中华联合财险分别被罚款295万元、170万元、152万元。 7月9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答记者问时,我国车险市场的高定价、高手续费、经营粗放、竞争失序、数据失真等问题相互交织、由来已久,单个或局部的改革措施难以奏效,只有通过综合性的改革,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问题,有效实现车险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车险市场乱象出现反弹。7月17日,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规范车险市场秩序有关意见的通知》显示,根据非现场监管情况和市场反映,由于疫情、监管措施等内外部因素影响,今年以来车险综合成本率明显下降,但近期市场乱象出现反弹,违规支付手续费、垫付手续费、费用不入账、数据不真实等现象明显增多,扰乱了市场秩序,带来了风险隐患。 《通知》要求,各地银保监局要认真履行属地监管职责,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克服畏难情绪,出实招求实效,加强辖区市场改革预期管理,遏制市场乱象反弹苗头,推动车险市场秩序持续好转。 7月27日,广东银保监局召开2020年年中工作座谈会暨纪检工作会议指出,盯紧重点机构、重点地市,继续保持车险市场乱象整治高压态势。
近日,银保监会向系统内各级派出机构和银行保险机构印发了《关于近年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监管检查发现主要问题的通报》,通报了近年来对相关机构监管检查中发现的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领域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规范整改的工作要求。 看到这个新闻,不少社会公众甚至金融界都未免感到诧异,心里一定不自觉地发出疑问:银保监会整治银行保险市场秩序已持续了多年,“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也发布了两年之久,各种非正常经营途径都被有效堵塞,且积极实施了非标并表,将一切表外经营业务都统一关进了信贷经营总笼子,为何此时还存在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问题?难道商业银行都没有认真开展经营乱象治理,或者说治理经营市场乱象只是走过场,根本没有触及乱象根源?抑或监管当局在监管上没有下狠心,在整治银行业经营市场乱象中只是雨过地皮湿? 其实,也不尽然,监管机构整治银行保险市场乱象已持续了多年,持续加大了对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监管力度,确实取得了较大成效:经营管理乱象得到有效遏制,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得到有序化解,资金脱实向虚问题得到有力纠正,为当前金融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尤其是商业银行去杠杆、去通道、去链条等方面效果明显,各种违规违法经营行为有所收敛,相关业务逐步回归本源,风险有所降低;但由于一些商业银行经营思想仍然没有统一到监管当局的监管意图上来,对金融大局稳定政治觉悟不高,以至不少银行机构仍在下面玩“小运作”,搞阳奉阴违那一套,致使银行经营市场乱象没有根本消除,一些经营乱象大有越演越烈之势:比如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领域仍然存在“资管新规”“理财新规”执行不到位、业务风险隔离不审慎、过渡期业务整改不到位,新业务违背禁止刚性兑付要求等;非标投资业务管控不力,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违规投向房地产领域、“两高一剩”限制性领域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是金融市场乱象的根源,表明银行保险市场乱象仍没得到彻底遏制。 事实上,当前如果商业银行这种经营市场乱象得不到根本抑制或者对其放任自流,带来的金融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一方面,有可能影响银行机构服务“六稳”“六保”的能力及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由于这些现象存在,必然会驱使商业银行存在很多的“私心杂念”,无法集中精力和集中所有金融资源投身到“六稳”、“六保”工作之中,很多中央政府推出的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相关优惠金融也无法实施到位,很多金融政策只能被悬空,甚至是被束之高阁,大量的资金会被投注到空转套利领域,将促使信贷资金进一步脱实向虚,不仅实体经济的融资难融资贵困局无法改观,即便原来已稍有疏通的融资渠道又有可能被再次堵塞,整个疫情之后的经济恢复将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局面。 另一方面,有可能累计银行业更大的经营风险。因为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是一对“孪生兄弟”,具有相互渗透、相互传染及相互扩散风险的功能;而“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则又是新一轮影子银行复活的“策源地”,在追求高额经营收益的不正确理念诱导下,商业银行必然会千方百计规避监管,使监管当局的监管政策无法落实到位,又更会催生各类融资交叉业务的“繁荣”与“活跃”,更会衍生出大量的非标业务,使表外业务更加膨胀。而且,这些业务绝大部分结构较为复杂、风险水平较高,加之游离在监管灰色地带或监管之外,最终会吹大影子银行泡沫,增大整个银行业经营风险,也迟早有一于可能会引爆我国金融危机。 总之,一句话,若放任影子银行和金融交叉业务的监管,银行业经营市场乱象一遇到适宜的“温度”就会呈死灰复燃之势,将近年来治理金融市场乱象的成果毁于一旦。再一方面,有可能会进一步恶化整个银行经营生态。因为监管当局治理银行业经营市场乱象已持续了四、五年,治理内容不断增多、治理手段不断强化,治理时间不断延长,比如2016年银行和保险监管部门提出的“两加强、两遏制”,2017年银监会开展的“三三四十”专项治理行动,2018年银保监会掀起了监管风暴,剑指八个领域22个问题,2019年实施对银行保险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这些整治银行保险市场乱象的行动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整治成效,但银行业市场乱象也在不变换马甲,总是以新的更隐蔽的形式出现,也让监管部门防不胜防;而且一些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医治,具有较大的“传染性”,使各商业银行之间容易竞相效仿,一些看似小的经营乱象容易向全面扩散,也容易演变成大的市场乱象,更会恶化整个银行保险经营市场。 说到这里,就该有朋友们会问,银保监会在整治银行保险经营市场乱象政策没有少出台、监管没有少出力气,整治的时间也不是一阵风,而且银行保险机构自身也对经营市场乱象带来的危险有一定认识,可为何银行保险经营市场乱象还是屡禁不绝,一些问题像被割的韭菜一荏又一荏,根本无法根除?从当前现实分析,商业银行目前影子银行及金融交叉业务没有得到有效根治主要有四方面原因:其一,经营理念仍以逐利为主要动机,缺乏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心里只有局部利益和行业利益,为了自身经营盈利不惜大打监管“擦边球”,对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阳奉阴违,搞选择性执行,没有看到银行业偏离服务实体经济正轨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尤其是没有意识到实体经济得不到有效扶持会拖累整个中国经济复苏的危机。 其二,经营风险意识淡薄,在经营中盲目逐利,被影子银行和交叉业务带来的暂时利益冲昏了头脑而漠视了因此可能带来的巨大经营风险,更忘记了前几年金融市场乱象带来的巨大伤痛;每每面对高利诱惑时,眼里只有赚钱而没有了风险,为着自身经营利益不惜“以身试法”,铤而走险,使得各种违规违法经营经营不断变换马甲。 其三,在违规经营中抱有一种侥幸或法不责众心理,总觉得自己的违规违法手段隐秘,形式巧妙,监管部门难以发现,或者认为其他银行都这么做自己这么做,即便是监管机构发现了,也很难大开“杀戒”;久而久之,银行保险机构便对监管当局的警醒就当成了“耳边风”,对监管的耐药性增强,对违规违法经营自然也就自然趋之若鹜,前仆后继。其四,监管机构由于力量薄弱,难以跟上商业银行违规违法经营的花样翻新,使得影子银行与业务交叉的问题难被及时发现;且由于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监管惩处力度上过轻,没有让银行保险机构体验到真正的“痛”,也难以起到有效震慑作用。 因而,为整治银行业经营市场乱象、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切实将银行业服务“六稳”“六保”工作落到实处,就应对商业银行进行一次彻底的刮骨疗毒:一是商业银行自身应自觉地进行“刮骨疗毒”。对照监管当局此次发布的通报要求,提高思想认识,彻底肃清放任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的“流毒”,将一切经营思想和行为统一到监管要求上来;同时,各商业银行应按照要求在全系统上下进行彻底清查,将可能存在的一切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问题进行自我暴露,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将所有违规违法经营乱象全部遏制,并对所有责任人进行严厉处罚,铲除乱象产生的土壤。 二是监管部门应督促商业银行“刮骨疗毒”。主要是下狠心监管,排除一切监管阻力或障碍,重点按照确定的“一二五”监管要求,划定经营红线,并逐一对商业银行核查,发现不良动机或苗头,及时踩刹车,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彻底遏制资金空转和脱实向虚。同时,加大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乱象惩治力度,提高违规违法经营成本,让商业银行彻底断了“念想”。 三是动员社会力量迫使商业银行“刮骨疗毒”。可由监管当局牵头组建有政府职能部门、社会民间团体、企业及公众参与的社会立体监管体系,建立监管信息交流平台和举报奖励机制,加大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监督,提高金融监管的社会灵敏度,营造商业不敢和不能违规违法经营的强大社会金融监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