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散户基本上无法避免在牛市中亏钱。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就必须努力学习,增强自己的专业度。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买什么、什么时候买,特别是什么时候卖。你才能保持冷静,具备专业的判断能力和风控能力。 “牛市更会让人失去风险意识,牛市会让人们更焦躁,牛市让人们充满了能力幻觉和财富幻觉。”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如是资本创始合伙人管清友8月6日对《巴伦周刊》中文版表示。 自今年3月底低点过后,A股上证综指不仅收复失地,还于7月初一度冲高超过3400点。在市场普遍乐观、“牛市”呼声高涨之际,管清友多次提醒散户投资者提高风险意识。他认为,由于普通散户专业能力不够,大部分投资者严重亏钱的时候,反而是在牛市当中。 “普通散户基本上无法避免在牛市中亏钱。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就必须努力学习,增强自己的专业度。”他在采访中说。 针对“价值投资未必适应A股市场”的观点,管清友表示出明确的反对态度。他认为,大盘指数长期来看没有大涨,只会对指数基金投资者造成影响,股市中的结构性机会其实很多。“买指数基金赚不到钱,并不代表真正有价值的公司的股票赚不到钱,也不代表价值投资的理念存在问题。”他直言不讳地指出,“质疑价值投资的人本身就是不专业的。” 管清友拥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学位,曾担任民生证券原副总裁、研究院院长。 对于当前复杂环境下的投资选择,管清友最看好消费领域。“那些与老百姓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以及健康相关的行业,我认为是稳定性最好的赛道。”他说。 以下是经过编辑的采访实录: 警惕短期流动性边际收缩 《巴伦周刊》中文版:A股进入7月后一度冲高至3400点以上,引发市场普遍的乐观情绪。您如何看待当前A股的行情?我们是否正在经历新一轮的长期牛市? 管清友:从不同的维度去看待,得出结论是不一样的。从过去一年市场的表现来看,以及从估值角度来讲,其实涨势已经走过一年多了,有的科技股甚至涨了10倍。 我觉得很难笼统地说所谓“牛市”。如果只是看到指数上涨,到现在也不过3300点多一些。但另一方面,创业板过去一年明显地经历了牛市。 如果我们从五到十年的维度来看的话,我们正在经历“资产池的转换”,有可能出现的一个趋势是:居民资产配置从过去的以房子为主,转向以股票为代表的金融资产。随着金融资产配置占比扩大,确实有可能出现一个基于长周期的牛市。 另一方面,如果从短期来看的话,很多板块的估值都太高了,已经到达历史高位。如此高的估值是走不远的,而且我们整个流动性环境其实并不是那么宽松。 《巴伦周刊》中文版:有哪些因素可能对A股接下来的走势产生重大影响? 管清友:这种影响因素可能来自很多方面,但流动性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们目前的情况是这样的:由于国外货币政策大幅“放水”,而我们国内的货币宽松比较克制,大家觉得有一个所谓国际、国内流动性“水位差”。但是,从6月底以后,国内货币政策实际上边际上收紧了。 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反映的是边际变化,而不是绝对量的变化,更多是看变动趋势。从逻辑上来讲,现在境外资金确实是有投资中国的需求,因为国外释放了大量流动性,但他们的资产是零利率或负利率,这就需要寻找收益相对高的资产。中国资产的收益率虽然也在下降,但相对表现仍较好,因为中国经济恢复了正增长。 但是,这是个长期背景,并不足以完全解释短期情况。我们在讨论市场的时候老是犯一个错误,那就是用长期因素去解释短期情况。 从短期因素来说,现在政策相对比较友好,监管也比较严格,而流动性边际上的收缩并不算是个特别正向的因素。 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投资热情依然很高,也是可以理解的。疫情冲击之后,老百姓发现可投资资产更加少了,因为房地产面临着严格的调控。这样一来,居民可以投资的主要就是股票资产。随着大家形成这种共识,就给予一些公司更高的溢价。但是,树不能涨到天上去,还是必须以估值作为重要的判断基础。 普通散户无法避免在牛市亏钱 《巴伦周刊》中文版:您曾说投资者在牛市中更容易亏钱,为什么会这样? 管清友:牛市更会让人失去风险意识,牛市会让人们更焦躁,牛市让人们充满了能力幻觉和财富幻觉。从市场过往经验中以及在我的从业经历中都发现,大部分投资者严重亏钱的时候,反而是在牛市当中。 当然,这跟我们以散户为主的市场结构有关系。普通散户专业能力还不够,只是认为开个户就能炒股。大家不知道,其实市场风险挺大的。无论牛市熊市,其实一般散户都赚不到钱。但在这个市场交易很活跃的时候,没有人会去关注这些经验,这就是人性。 《巴伦周刊》中文版:普通投资者如何才能避免牛市亏钱? 管清友:普通散户基本上无法避免在牛市中亏钱。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就必须努力学习,增强自己的专业度。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买什么、什么时候买,特别是什么时候卖。你才能保持冷静,具备专业的判断能力和风控能力。 我们举过一个例子,散户进入市场就相当于拿着大刀长矛冲进了重机枪阵地。所以我一般不建议普通散户参与市场。我指的是一般的、没有什么经验的投资者,对于有经验的、专业的投资者是另外一回事。 质疑价值投资是因为不专业 《巴伦周刊》中文版:有人认为价值投资的理念并不完全适用于A股市场,主要理由是大盘指数在一个长期维度内变化不大。您怎么看? 管清友:价值投资的理念毫无疑问是对的,很多人反驳它恰恰说明吃亏吃少了。你要为你买的东西负责,了解你买的东西,并且要了解你买的东西是不是值这个价格。 在过去核准制之下,整个市场本身就是高估的。核准制之下股票成为稀缺资产,所以股票估值偏贵。这种情况下,你要挑出那些性价比好的、真正质地好的东西,这就是价值投资的过程。 很多人说大盘指数长期来看没有大涨,但这对指数基金投资者才会有真正的影响,股市中的结构性机会其实很多。买指数基金赚不到钱,并不代表真正有价值的公司的股票赚不到钱,也不代表价值投资的理念存在问题。 更可能的情况是,许多投资者还不理解价值投资,还是抱着侥幸心理和投机的心态去做股票投资,那样就像是赌博一样。殊不知,人性的弱点在这个市场上会暴露无遗。 很多人没有认清楚底层逻辑,对所谓的人性也没有基本的理解。质疑价值投资的人本身就是不专业的。 《巴伦周刊》中文版:在A股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怎样才能找到具有长期价值的股票? 管清友:A股这些年确实也有好股票。科技、消费、金融领域都有一些好的股票。产生“大牛股”的行业主要是在消费领域,包括家电、酒类、食品,以及医药。但要挑出这些好股票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我们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又怎么能买到好股票呢? 从国际经验上来看,股市去散户化的过程,就是散户亏钱退出的过程,没有别的方法能教育普通散户。这听起来很残酷,但这就是现实。 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也不是说拿了股票之后永远不卖了。你得知道买的时候是值得这个钱的,更要知道在合适的时间卖出。 消费是稳定性最好的赛道 《巴伦周刊》中文版: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比较复杂,您认为确定性最好的赛道是哪个? 管清友:我肯定选择消费领域,也就是那些与老百姓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以及健康相关的行业。我认为这是稳定性最好的赛道。 《巴伦周刊》中文版:在股票投资的过程中,有人认为“自下而上”方式最重要,也有人认为“自上而下”更重要。您如何看待这种分歧? 管清友:有的人喜欢“自上而下”,有的人喜欢“自下而上”,这没什么对与错。实际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需要互相结合,没有谁能逃离这两种路径、两条逻辑主线。 巴菲特曾说“从来不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分析宏观经济上”,但他这一次在航空股上出现亏损,也是因为对宏观问题认识得不够清楚。 这个市场就像是一个“江湖”,大家遵从的哲学思想不一样、练的招数不一样,但是要练成好武功,都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和艰苦卓绝的努力,不是说谁随随便便就能练成武林绝学。我们大部分普通投资者实际上都没有去练基本功。 黄金价格上涨对全世界不是好事 《巴伦周刊》中文版:国际金价日前涨破2000美元,创下新的历史纪录。与此同时,美元指数在7月创下了十年来最大跌幅。这种对应的变化背后反映了什么?目前黄金还值得投资吗? 管清友:美元指数下跌主要是因为美国债务太高、经济太差,导致美元贬值。美元和黄金一般都是负相关关系,这种关系有时候也会脱离,但这一次确实表现出了负相关性。 黄金价格上涨对全世界不是一件好事,为什么?因为这表明全球经济很差,前景不明朗,风险特别大。金价涨破2000美元后,至于还要不要配置黄金,专业投资者有自己的投资逻辑,普通投资者则要是自己的情况来决定。现在可以买入一些,但对整个资产组合的影响不会太大。 《巴伦周刊》中文版:在美元走软之际,有观点认为这预示着美元地位的长期衰落趋势。对此您怎么看? 管清友:把美元贬值与美元衰落联系在一起是不对的。美元升值、贬值跟它的国际货币、强势货币地位没有关系,升值和贬值只是汇率的波动。 从历史经验看,美国经济规模、工业生产规模超过英国是在19世纪下半叶,但美元真正替代英镑是在二战以后,前后经历将近100年的时间。很多人认为美元地位在走向衰落,实际上是自我认知不够准确。 《巴伦周刊》中文版:谢谢您的分享。
散户炒股亏损的真实原因——A股“去散户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 近日,媒体披露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A股投资者近三年半长期收益的一组大数据,首次揭示了中国散户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特征。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在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A股个人投资者,无论是账户在10万以下的“小散”,还是资金在千万级别以上的“牛散”,单账户平均年度收益均为负值,只有机构投资者(含公司法人投资者)在此统计区间内实现了单账户的平均年化正收益。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市值10万元以下的散户,单账户平均年化收益为-2457元,择时收益为-774元,选股收益为-1532元,交易成本为151元。 市值在10万-50万元的散户,近三年平均年化收益为-6601元,择时收益为-3018元,选股收益为-2433元,交易成本为1140元。 市值在50万-300万的散户,单账户平均年化收益为-30443元,择时收益为-15558元,选股收益为-10171元,交易成本为4714元。 市值在300万元以上的散户平均下来同样亏钱。市值在300万-1000万元的散户平均年化收益为-164503元,择时收益为-80767元,选股收益为-65269元,交易成本为18466元。 市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超级“牛散”,近三年平均年化收益为-89890元,择时收益为-411584元,选股收益为402271元,交易成本为80577元。 但数据显示,机构投资者近三年平均年化收益为1344.77万元,择时收益为-417.69万元,选股收益为1807.48万元,交易成本为45.03万元。此外,公司法人投资者近三年的平均年化收益为2344.09万元,择时收益为-1476.64万元,选股收益为3824.46万元,交易成本为37361元。 上交所统计数据提示了两大市场推论: (1)专业人,做专业事。机构投资者平均收益明显高于个人投资者平均收益。这正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A股必须加速“去散户化”的重要原因。 (2)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是规避风险的最佳策略。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公司法人投资者在统计区间内依靠择时均未能实现盈利,仅有机构投资者和公司法人投资者依靠选股实现了正收益。这充分证明了“择时”难于“选股”的命题,因为市场涨跌是难以掌控的;同时它也证明了“选股”重于“择时”,因为股票质地的好坏优劣是可以判断的,正确选股要比准确择时更容易实现。因此,成熟市场强调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重要性。 事实上,不论是小散,抑或是牛散,他们并不具备资金优势、信息优势及定价优势。即便是拥有千万级资金规模的“牛散”,它们在机构投资者面前仍是“小散”,比方,一只公募基金一次就可募资两、三百亿,这就是资金规模优势。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的资金体量,才能真正实现“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目的。 由于散户缺乏足够的信息分析能力及专业定价能力,当小散亲自进入股市与机构“肉搏”时,很容易落入“短炒、赚快钱”的陷阱:他们希望通过炒股发财致富,于是,他们专注于跟风抬庄、找黑马、捉涨停股,频繁换手、高频率买进卖出,总之,他们一刻也不让资金闲置,久而久之,账户资产“数字化”、“筹码化”,最后炒股变成赌博,无法停手,结果,炒股变成一种习惯,十炒变成九亏。有人说,应该是“七亏二平一赚”,请问:“二平”不就是亏损吗? 作为机构投资者的典范,公募基金是真正的“投资专家”,因为公募基金是唯一以“投资”为主业的金融机构,而且公募基金遵从组合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分散投资的投资风格及理念,它以稳健的长期平均收益给投资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丰厚回报。因此,在A股市场,“散户炒股不如买基金”的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 深交所曾组织开展“2019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间接入市成为市场新趋势。过去一年中,参与过公募基金交易的受访者较上年大幅增加17.2个百分点,占比达到45.8%,为近四年最高水平;其中,30岁以下受访者参与公募基金比例为49.4%,较40岁以上受访者参与度高7.5个百分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在疫情和海内外股市巨震的背景下,相对上证指数8.52%、沪深300指数14.61%的涨幅,偏股混合基金和普通股票基金的平均收益均超过40%! 尽管如此,我国家庭理财持有公募基金的比重仍很低下。为了家庭财产保值增值,他们被迫“囤房”(有的家庭持有上十套商品房),或直接进入股市“搏杀”,主要原因是“资产荒”,因为我国金融机构无力开发出满足家庭财产保值增值的金融产品,这是十分尴尬而不幸的结局。 与此同时,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未富先老”,国民养老意识还比较淡漠,私人养老金储备还未进入家庭理财的必备选项,而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2.5亿人,以养老为目标的家庭理财模式尚未形成,这也是一件十分尴尬而糟糕的事情。 我们知道,美国股市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仍是一个典型的“散户市”,既无规模,也无规律可言,甚至没有任何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直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募基金与私人养老金开始同步大跨越、大发展,美股“去散户化”加速推进。截止2019年底,美国3亿人口拥有32万亿美元的私人养老金总储备(不含社保),接近美国股市总市值(36万亿美元);美国公募基金净资产高达2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GDP(21万亿美元)。其中,私人养老金持有公募基金超过10万亿美元,美国超过45%的家庭(也就是5850万户家庭)持有公募基金。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机构市”、“慢牛、长牛”的基本逻辑:庞大的私人养老金及公募基金(尤其是占比高达55%的股票基金),有力支撑了美股长达十年的慢牛、长牛周期;反过来,美股慢牛、长牛也回馈给公募基金、私人养老金及“基民”相当稳健的投资收益。这正是美国家庭不“囤房”、也基本上不“炒股”的主要原因,也是美股“去散户化”的必然结果。因此,私人养老金储备及长期持有公募基金,成为美国家庭理财的重要选项。截止2019年底,美国私人养老金储备占美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比重高达35%。 不过,我国家庭“囤房”占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比重应该高于35%。如果将我国家庭两套以上的“囤房”全部转化为私人养老金储备,你看结果会怎样? 中国结算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末,A股投资者总数达到16774万个,其中,散户为16735万个,机构仅为39万个。另外媒体估算,A股交易额85%左右是由散户完成的,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比重仅为15%左右。这是一个典型的“散户市”。 专业人,做专业事。要想加速A股“去散户化”进程,我们必须做好三件大事: (1)加速公募基金(尤其是股票基金)扩容。目前,我国公募基金净资产规模仅有17万亿元,占GDP比重仅为17%,远低于美国(124%)。其中,我国股票基金净值比重不足10%,远低于美国股票基金55%的比重。只有股票基金,才是公募基金的实力与标杆。 (2)大力发展第二、三支柱的私人养老金储备。目前我国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发展受阻,覆盖面窄、规模狭小,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刚刚起步。尽快做大做强我国私人养老金储备,为公募基金和股市提供庞大的长期资金支持,最终才能实现互利双赢的目标。 (3)金融机构要大力开发公募类、长期类、权益类金融产品,并将“养老”元素融入其中,一方面满足家庭理财的需要,另一方面满足家庭养老投资需要。金融机构除了行动引领,还应加大国民理财教育,并将我国家庭理财模式从“短炒、赚快钱”转向以养老为目标的“长期投资、长期积累”的正道上来。 最后提示:“炒股”不等于家庭理财。严格地讲,“炒股”也不是投资。散户参与股市投资,不容易亏损的办法只有两条:一是个人直接投资股市,尽量做长线,不短炒;二是购买并长期持有股票基金,切莫将基金当作股票短炒!
近日,上交所颁布的单账户年化收益的统计数据引发了不少的关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无论是大中散户还是小散户,都几乎离不开亏损的命运。具体而言,在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散户们在单账户平均年度收益上,均录得负值。但是,与之相比,机构投资者以及公司法人投资者却在此统计区间内实现了正收益。 作为一个以散户化作为主导的市场,A股市场的散户数量众多,这也是支撑着A股市场的持续活跃。很显然,与海外市场相比,A股市场的流动性与活跃度也是显著高于海外市场。从刺激股市流动性与活跃度的方面,A股散户还是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并推动了股票市场的发展与壮大。 但是,在A股市场中,多年来依然摆脱不了“七亏二平一赢”的规律。简而言之,就是在A股市场中,只有很少数的人可以赚钱,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处于亏损的状态。但是,从近期上交所的数据来看,近年来似乎对A股散户来说,也并不友好,即使是资金规模在千万以上的大户,也难逃亏损的命运。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A股市场中,大多数散户的股票资金规模不到50万元,对持股市值低于50万的可以称为小散户,而持股市值低于10万元的,则是超级小散了。对这类投资者来说,往往会存在一夜暴富的强烈需求,多会采取频繁交易的策略。然而,频繁交易往往成为普通散户亏钱的源头,一方面没有足够的信息优势,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成本优势与资金优势,在信息披露不那么对称的市场环境下,采取频繁交易的操作,无疑也是短时间内加大投资亏损的做法。 持股市值在50万至300万的,可以称得上A股市场的中散户。对这类投资者来说,拥有一定的持股市值,一般不会像小散户那样冲动,频繁交易的现象也会明显减少。但是,对这类投资者来说,可能会更专注于低价股投资或伪价值投资,部分投资者可能会以为任何时候、任何价格买入一家蓝筹股或低价股,就属于价值投资。殊不知,当投资者买入股票之后,却陷入了被动长期持股的状态,有时候高位买入的股票可能会套牢数年的时间,也有时候投资者忍受不住跌跌不休的煎熬,最终选择割肉卖出,并导致持股市值的不断下滑。但是,在这一个资金层级中,也有不少比较成功的投资者,通过充分调研或独立分析,把握住牛股或真正意义上的价值股、成长股,并享受企业发展成长过程中的成果,最终实现持股市值的持续增值。 对持股市值在300万,尤其是500万以上的投资者,可以称得上A股市场的中大户,而对持股市值在1000万以上的投资者,则属于A股市场中的大户了。虽然这类大户与机构投资者的资金规模无法媲美,但在散户群体中,也是属于资金量非常大的投资者了。在熊市非常低迷的阶段,一些大户的持股市值足以进入一些冷门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之列,对部分上市公司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价格话语权。 一般而言,资金量越大的投资者,越不容易发生亏损。因为,对这类投资者来说,他们往往会把握更多的市场资源,尤其是市场的有效信息。与此同时,这类投资者的独立分析能力以及充分调研能力较强,不会轻易受到外部消息与舆论的干扰。除此以外,对资金量很大的投资者来说,还会非常注重个人资金的风控能力,并会拥有一些风险对冲的工具,防止持股市值的大幅缩水。 但是,从上交所公布的这份数据资料分析,近年来A股市场的表现似乎更有利于机构投资者以及公司法人投资者的表现。 与普通散户相比,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法人往往具有较强的信息优势以及成本优势。在实际情况下,大股东凭借非常低廉的持股成本,待限售股解禁之后,即可享受财务大幅增值的成果,几乎不受二级市场股票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更有甚者,可能存在少数机构投资者与大股东联合拉升股价的现象,但高位接盘的散户无疑也是最直接的受损者。 股票市场本身属于财富资金再度分配的场所,既然有人亏钱,自然也会有人赚钱,这也是一个财富再度分配的过程。不过,在A股市场中,归根到底还是需要比拼信息优势、成本优势以及资金优势,稍有一项输了,那么在股票市场之中,也会降低不少的胜算。 近年来,在A股市场中,“抱团取暖”这个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市场也常有机构资金抱团取暖的现象,当资金认可了某一家上市公司之后,哪怕股票价格明显高估了,或已经透支了未来数年的盈利预期,但恰恰因为机构的抱团取暖,却造就了股票价格的持续创新高,而股价拐点何时出现,却取决于机构抱团取暖现象何时得到实质性打破,这或许也是普通散户很难理解的市场现象了。 在散户亏钱、机构吃肉的背后,A股市场确实需要营造出一个相对公平的交易环境,对处于信息劣势、成本劣势以及资金劣势的散户来说,确实需要额外照顾,或通过完善成熟的配套制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保护。但是,股票市场归根到底还是一个财富再度分配的场所,七亏二平一赢的现象始终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改变,散户进入A股投资,确实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切勿抱有一夜暴富的心态。
中国股市早期的时候,散户恐高喜低。5元就是低价股就是底部,10元是中价,15元以上是高价股,庄家出货的手法就是送股将股票价格做到5元,就能够成功诱使散户上当。 后来由于退市机制的引入,股票没有了底部,随着退市机制的推出,类似乐视网等股票不断增加,君不见,很多低价股不见了。散户经此一劫已经培养出恐低的习惯。这招终于不灵了。 怎么办呢?一个天才的想法横空出世!底部没有了,往上能不能想像呢?把散户培养成喜高恐低?看来诱骗散户的人越来越高明了。于是,不断将股价做高,也不送股了。 现在终于使得散户明白一个道理,低价股是不行的,高价股一定是好股票,越高的越好。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高价股运动正在诞生,越高的股票越受到追捧,直到散户买不起为止。 高价股中无疑有好股票,这是大概率。但是否所有高价股都货真价实?这是个问题。有没有鱼目混珠?有没有滥竽充数?这需要研究研究。要牢记纳指2000年时部分高价股现在不见了的教训,也要牢记A股历史上部分曾经的高价股后来的悲惨命运。
1、猪价飙升,牧原半年赚百亿 这几天上市猪企的上半年业绩预告相继出炉,收益之大远超往年水平,让人不由得感叹一句:养猪真赚钱! 除傲农生物还未公布具体业绩,上市猪企上半年均有大幅盈利增长。 据统计,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天邦股份上半年盈利预增都超过10亿元,其中牧原是唯一一家超过百亿的公司。 2019年牧原股份实现139.06亿元的净利润,当时惊呆了很多小伙伴,这次的成绩更是亮眼。 据公司公告,上半年牧原股份预计盈利达105亿-110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56亿元。公司上半年共销售生猪678.1万头,同比增长16.61%,销售收入为207.20亿元,同比增长202.17%。 数据来源:choice 温氏股份紧随其后,上半年销售肉猪486.58万头,预计盈利40亿元-42.5亿元,同比增长189.24%-207.32%。 新希望预计上半年盈利31.5亿元至32亿元,同比增长约101.68%-104.88%。公司当期生猪销量为212.29万头,同比增长58.01%;销售收入为74.1亿元,同比增长246.59%。 在增长规模上,除禾丰牧业外,增幅均超过100%,其中有4家猪企预增在10倍左右。大北农最夸张,上半年的预计增幅在2279.39%-3171.66%,正邦科技为954.79%-991.16%,金新农为854.48%-1028.02%,唐人神为788.58%-899.66%。 可以说,养猪大佬们上半年是赚得盆满钵满,而这主要受益于“二师兄”身价的飙升。 在非洲猪瘟和疫情的双重叠加之下,国内生猪产能大幅下降,加之欧美疫情导致进口猪肉受限,供给面偏紧,生猪销售价格整体处于高位运行区间。 数据显示,2019年5月底起猪肉平均批发价持续上涨,在2019年10月底达到峰值,随后有所下滑,11月底起又持续上涨,在2020年2月中旬再次下滑,但在5月底,猪肉价格又触底回升。截至7月10日,我国生猪价格为37.19元/公斤,较去年同期的17.43元/公斤涨了约217.1%。 数据来源:choice 此外,得益于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叠加上半年的节日效应刺激了猪肉消费需求的释放,并且因为规模化的养殖模式和资金、技术、疾病防范等优势,上市猪企的产能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所以销售量也有较大的增长。 资本市场上,这些上市猪企也大把钱入袋。2019年到现在,30只猪肉概念股中有16只涨幅超过100%,其中牧原股份更是达到惊人的481%,市值增加了2532亿元,以3609亿元的市值成为“猪王”。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2、猪价易涨难跌,业绩增长有保障 当然,现在市场和投资者最关心的还是下半年大佬们还能不能保持这样的增速。 虽然不能百分之百地肯定,但参考猪肉价格走势和猪企的产能,下半年大概率能延续高速增长。 具体来看,下半年影响猪肉价格的因素主要有几个: 第一,养殖新规。根据农村农业部的相关公告,下半年开始将对养殖行业的饲料、畜禽废弃物环保处理进行严格要求。这类规定的实行,对农村散户养殖并会产生极大的冲击:不允许饲料中非必须的添加剂会大量延后生猪出栏的时间(以往大多数养殖户会使用带有添加剂的饲料快速催熟畜禽),而废弃物处理对散户养殖的要求更高,相应的设施、流程和管理会带来不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图片来源:农业农村部官网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但散户还是占据主要份额,达到50%左右,产业集中度非常之低。2019年猪企龙头牧原股份销售生猪1025.33万头,仅占全国总出栏量的1. 88%,其他猪企的市占率更小。 散户的产能受到压制,国内的生猪供应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第二、南方洪汛、海外疫情。下半年开始,南方地区连续强降雨,多地出现洪汛,生猪产能受到拖累,部分地区因为天气出现猪源断档的现象。天风证券研报显示,近期华南地区受雨季强降水影响,能繁母猪产能再度下滑,月度环比下降3.87%,西南地区月度环比下降3.04%。 猪肉进口方面也难以乐观,由于欧美各国的疫情依旧严重,许多屠宰场和大型肉类加工厂先后关闭,加上运输条件受限,进口猪肉的成本很难降下来。 第三、国内生猪产能恢复程度。从基本面来说,去年10月开始能繁母猪存栏开始回升,中间因为疫情再度下行,现在国内疫情稳定后,出栏量开始恢复,但离去年猪瘟爆发前的水平还相差较大。 从生猪供给的末端——屠宰量可以看到,2月份开始全国生猪屠宰量触底回升,5月为1385.21万头,去年同期为1915.35万头,还相差27.7%左右。 数据来源:choice 另外,猪肉价格的飙升也吸引了许多养殖企业和散户进场。启信宝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到7月份有41596家新注册的养猪企业,比去年增加了175%。但是一般仔猪到出栏需要6到7个月的时间,加上养殖新规政策的打击,11月之前都难以形成有效供给。 所以,总的来看,现在国内的生猪产能在快速回复,但是出栏量预计会集中在今年最后两个月,短期内还会是供给偏紧的状态,不存在使得猪价大幅下滑的基础。 另一方面,上市猪企的优势会在下半年更加凸显。在资金、技术的支持下,生猪产能能够率先恢复,加上去年下半年各大猪企出现了大面积补栏,下半年的出栏量预计迎来大幅增长。 牧原股份2020年出栏计划为1750万头至2000万头,上半年销量为678.1万头; 正邦科技2020年出栏计划为900-1100万头,上半年销量为272.54万头; 新希望2020年出栏目标为800万头,上半年销量为212.29万头; …… 高价、高产量保证了下半年上市猪企的增长延续。 3、猪周期与博弈论 “二师兄”如此金贵,也不禁让人想到:这次又有不少人要“辞职养猪”了。 养猪公司注册数3个月增加了175%就是个最好的例子,更不用说外面还有大量的散户。 所有行业几乎都有个“周期”的说法,养猪也是一样,所谓的“猪周期”就是:猪肉价格上涨——养殖户大量补栏——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剧增——猪肉价格下跌——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量减少——肉价再次上涨。 以往行业都是按照这个规律在走,非洲猪瘟和疫情这两只“黑天鹅”的出现中断了原来运行中的周期,但又开启了下一个周期。 现在大家开始一窝蜂地跑去养猪,目测过段时间就要进入猪周期的下半部分了:供给过剩,猪价下跌。 这样一看,又有不少人要亏钱跑路了。 有人会问,既然这个周期实实在在存在,为什么搞养殖的不在周期的底部扩产,然后等到周期顶部大赚一笔? 像前面说的,我国养猪还是以散户为主,尤其是农村地区,大部分养殖户只会根据价高时增、价低时减,不懂这样的理论,图个辛苦钱罢了。但就算懂,我想大部分人也还是会选择顺势而为,毕竟肉贵的时候养猪的风险看起来似乎风险就要小得多。 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这个时代聪明人太多,然后大家显得就没那么聪明了。 这是个博弈的问题,看到猪肉价格高涨,以前的想法是:这次我要下海养猪!现在的想法是:又有傻X要去养猪了…… 朴实的想法:肉涨价了,养猪肯定赚钱! 博弈的第一层:肉贵了,一定会有很多人要去养猪,现在去随大流的都是炮灰。 博弈的第二层:大家都不想当炮灰,我现在入场一定能赚钱! 博弈的第三层:他们都以为自己比别人多想一步,现在上车肯定撞上。 …… 但是永远有人会去追涨,也永远有人会亏惨。 归根到底,赚大头的从来都是少数,抱团的就有优势了。 一轮一轮的周期下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没什么优势的散户们在周期的底部不断被抛出,而形成规模化的企业逐渐替代散户,这也正符合政策意向,是大势所趋。 现在是散户主导市场,所以大猪企们只管扩张就好,等他们替代掉散户占有的50%市场份额后,自然就成了现在的散户。 来来去去,规律一直都在,变的只是玩家。 4、结语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下半年国内生猪产能依然受限,猪价很难会出现大跌的情况,猪企的业绩预期还是比较明朗的。 两轮“黑天鹅”下来,大量中小散户相继离场,市场留出许多空白,猪肉的长期高位运行后续也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大量玩家入局,行业竞争会进一步加剧。 站上风口,猪都能飞上天。 现在猪真的站在了风口,而且还能再飞一会,大猪企们应该快要上天了。
在近日召开的第十二届陆家嘴(行情600663,诊股)论坛上,上交所理事长黄红元的一则观点受到市场的极大关注。黄红元表示,对整个市场而言,目前A股市场这种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也是市场牛短熊长、大起大落、恶性炒作、停发新股现象的重要原因。此话一出,顿时在投资者中间炸开了锅 。 A股市场牛短熊长、股市大起大落、市场恶性炒作现象严重,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弊端。而与此同时,A股市场是一个“散户市”这也是事实。如截止5月末,A股投资者开户数达到1.66亿户,成为名符其实的“富可敌国”,投资者的开户数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总数还要多。 那么,A股市场“牛短熊长”现象是由于散户太多造成的吗?这个结论显然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实际上,这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A股市场之所以“牛短熊长”,归根到底在于A股市场本身缺少投资价值的缘故,A股真正有投资价值的优秀公司太少,而平庸公司、垃圾公司太多。以至股票还没炒作多久,股票的市盈率就站在了很高的位置上。以创业板为例,这是今年A股市场引以为自豪的一个板块。但目前创业板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已经高达50.68倍(截止6月19日),远远超过了已经走出11年牛市行情的纳斯达克指数的平均市盈率水平,截止6月19日,纳指的平均市盈率为33.5倍。虽然目前上证指数的平均市盈率水平并不高,只有13.74倍,但这主要还是由于银行股的市盈率水平较低的缘故。除了银行股等少数公司的股票,大多数公司的市盈率水平都不低,有的甚至处在较高的位置上。 正是由于上市公司本身缺少相应的投资价值的缘故,所以,A股的上涨行情很难有较好的持续性,涨的时候越久,股票的投资风险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当然需要规避投资风险,股票因此而下跌,甚至是长期的下跌,这正是市场理性的表现。相反,明知股票的投资风险很大,还要进行持续的炒作,让股市走出“熊短牛长”的行情,这才是疯狂的,非理性的。而上市公司质量不佳的问题,显然不是由于散户而造成的。这些公司都是管理层审核上市的,而且为了这些公司的发行上市,管理层积极推动新股发行,甚至是高速发行,因此,上市公司质量不佳的责任不能推到散户的头上。不能让散户来背这个“黑锅”。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正是由于上市公司缺少投资价值的缘故,所以,投资者要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下去,就只能靠投机炒作,在二级市场上赚取差价。于是这就有了恶性炒作的出现,有了股价与指数的大起大落。而且,即便是这种股价的炒作,主要力量是庄家,是机构投资者,而不是散户。毕竟单个散户的资金是有限的,而群体散户的力量是分散的,并不能对股票的涨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这个“锅”散户同样也背不起。 而且新股停发也不是散户可以决定的,这实际上是管理层决定的,并且通常都是股市处于低迷之时,或处于危急之时才采取的举措,这与散户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进一步说,面对大量垃圾公司的上市,这样的新股发行制度本身也是值得反思的,阶段性叫停也是有必要的。但遗憾的是,虽然有时新股停发了,但新股发行制度存在的实质性问题并没有得以纠正,以至更多的垃圾公司、平庸公司又堂而皇之地上市了。 也正因如此,散户显然不是A股市场“牛短熊长”的替罪羊。尤其是作为管理者来说,更不能把这个“锅”甩给散户来背。这不仅对于中小投资者不公平,更不利于解决A股市场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妨碍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A股市场上各种“甩锅”散户的做法可以休矣!
昨天,一则巴菲特和搭档查理芒格宣布退休的消息在中文媒体中刷屏。消息称,巴菲特和搭档芒格计划退休,并且由于过去多年业绩表现不佳,将放弃此前选定的接班人Greg Abel和Ajit Jain。大卫波特诺伊(David Portnoy) 会接替股神巴菲特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董事会主席,即刻生效。 对此,黛比波萨涅克( Debbie Bosanek)昨天夜间回应中证君说,“巴菲特先生并没有退休计划,我们的记录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和子公司与这位大卫。波特诺伊没有任何关系”。 股神清空航空股错失反弹 前述消息一出,即刻在中文媒体圈刷屏。尽管此后多家媒体发表了分析文章推测消息大概率是假的。不过,昨天晚间中证君的朋友圈仍有朋友在传阅“巴菲特退休”的流言。 而流言之所以“生命力顽强”,部分原因是它的确夹杂了一些事实——伯克希尔哈撒韦最近业绩不佳。 股神近期的确有操作失误。 例如,股神巴菲特在5月的股东大会上透露他已清空了航空股,对航空公司能否挺过疫情表示悲观。不过,经历了史上最快速的大跌之后,包括航空股在内的美股迎来强劲的反弹。 据美国证交会5月7日接收到的信息披露文件,伯克希尔哈撒韦于4月21日清空了西南航空的股票;4月7日清空了达美航空的股票;4月8日清空了美国航空的股票;4月20日清空了美国联合航空的股票。以美国航空为例,4月8日清仓当天收盘价为11.33美元,6月18日收盘价为16.98美元,错失了49.87%的涨幅。 波特诺伊猛烈抨击巴菲特 大卫波特诺伊是何许人也,为什么把他和股神联系在一起呢? 社交网络资料显示,大卫波特诺伊是一家体育网站的创始人,也是一位网红。这位网红是个炒股新手,据CNN报道,他在疫情暴发之前,仅交易过一只股票。但是,疫情期间,他在社交网站上直播自己的炒股操作,由于言辞犀利引起关注。 他专注于短线交易。6月初,他猛烈抨击伯克希尔哈撒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疫情肆虐之际抛售航空股之举,他还说自己当天赚了近30万美元,但因为过早退出而错过了更大的收益。 “我就像是在印钞一样。”波特诺伊说道,“每家航空公司每天都涨20%,为什么还要获利了结?失败者才会获利了结,胜利者会把筹码推到台面中间。我本该投下10亿美元赌注的。” 华尔街对冲基金不敌散户 波特诺伊之所以这么“狂”或许还有另一个原因。 最近美股反弹,散户表现的确比华尔街大佬好。或许因此,很多散户乐于去相信波特诺伊的话。 高盛6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本轮反弹中,小投资者最喜爱的股票比公募基金、对冲基金最喜欢的股票表现更好。 “由散户最热衷的股票组成的组合,自2020年美股进入熊市后上涨了61%,对冲基金和公募基金最喜爱的股票组成的组合同期只涨了45%,散户在这段时间打败了专业投资者。”高盛在报告中指出。散户2020年3月以来跑赢公募基金 来源:彭博 红色线为高盛编制的公募基金最爱股票指数,黑色线为高盛编制的散户最爱股票指数。 为什么华尔街大佬不敌炒股的散户呢? 一个解释是,美国经济遭受疫情重创,但是3月深跌之后迅速反弹,一路高歌猛进,经济和股市背离越来越远,很多投资大佬无所适从,错失股市上涨。例如,曾经的索罗斯操盘手Stanley Drunkenmiller 6月8日接受财经媒体采访时就坦承,当标普500从低点反弹了40%时,他的组合只反弹了3%。散户“勇于追涨”,不少人吃到了这波上涨。 高盛认为这是市场泡沫的信号,建议投资者开始关注价值股周期股。但是,高盛也没猜对前半场股市大跌,这次大家会听它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