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上午,回天新材(行情300041,诊股)与华中科技大学“粘接密封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签约仪式在华科大梧桐语问学中心举行,双方将在科研合作、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襄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成佳刚、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解孝林、回天新材董事长章锋、化学与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李涛、院长朱锦涛等14位领导和嘉宾出席此次签约仪式。 共建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粘接密封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旨在围绕粘接密封新材料领域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一批具有重要创新性的研发成果与知识产权,促进科研成果产业转化;提升博士后、研究生等多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支撑博士后流动站等现有平台建设;联合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攻关项目,探索成立专业研究生培养基地等。双方将以研发中心为依托,重点围绕粘接密封新材料领域,在特种胶粘剂、电子封装材料、表面处理材料与工艺、高性能复合膜材料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与产学研合作。 粘接密封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的成立,充分体现了回天新材在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打造世界工程胶粘剂技术领先者和应用专家的道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共同推进先进材料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促进华中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为回天公司的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提升公司的科研技术实力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回天将借势借力努力攻克民族工程胶粘剂“卡脖子”关键技术,逆势实现公司跨越发展,加速进口替代,做强中国品牌,以粘接的力量助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联想控股多方面助力 白茫茫的一片荒地上寸草不生,一座被挖得只剩一根石柱的石灰山矗立其上……这是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在联泓新科位于滕州的生产基地调研时,从老照片上看到的景象。2010年,联泓新科从这里起步,十年磨一剑,将一片荒地打造成了占地1750亩、反应装置林立的新材料基地,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当年我们在零化工产业基础、零化工人才基础上组建团队,制定战略,从2012年项目开工建设,到2014年项目按计划建成投产并高效运行,业绩持续增长。经过十年坚持和不懈努力,到今天登陆资本市场,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联想控股的大力支持。”郑月明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他指出,成立十年来,联想控股从品牌、资金、资源到文化机制赋能等方面给予联泓很多支持。“以机制为例,联想控股一直充分信任我们团队并制定了科学的激励机制,包括定战略、建班子、带队伍领导力三要素的输出,对团队保持进取心、提高执行力、增强凝聚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谈到2010年投资联泓新科的初衷,宁旻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2010年,联想控股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希望通过战略投资构建一个多元化的产业投资集团,打造‘财务投资+战略投资’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并选定了战略投资的几个方向,先进制造业领域的新材料行业就是其中之一。” 至于为什么选择新材料作为战略投资的方向之一,宁旻指出,这源于联想控股“产业报国”的愿景,“2010年我们做战略研究时发现,中国高端化工材料自给率很低,绝大部分依赖进口。直到现在,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仍面临瓶颈,总产值只占化工总产值的8.7%,仍有130多种化工新材料品种不能自主生产。” 与此同时,化工新材料作为“十四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据研究机构不完全统计,自“十二五”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从2011年的0.8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57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产业规模将发展到8万亿元。 深化科技转型升级 “上市是联泓新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登陆资本市场也将为联泓新科的发展提供新的助力。我们将以此为起点,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抓住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新机遇,打造在新材料若干细分领域领先的产业集群,成为新材料领域的卓越企业。”郑月明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联泓新科主要聚焦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精细材料领域,产品主要有EVA、PP、EOD等,在多个细分领域市场份额领先。以EVA为例,联泓新科开发的EVA高端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胶膜料、线缆料、高端运动鞋料等领域,率先开发的EVA光伏胶膜料打破了国外垄断,在国内EVA电缆料领域市场份额领先。 郑月明介绍说,一直以来,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聚焦发展高端化、精细化产品:在先进高分子材料领域,PP高端专用料和高VA含量EVA产品占比已达100%;在特种精细材料领域,EOD特种化学品比例不断提高。未来,公司还将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开发并产业化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上市后,我们不但募集了资金,还获得了更多融资手段,为企业未来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增长动力。”郑月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未来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创新研发投入,通过自主研发、协同开发等方式,持续推进新产品开发;同时聚焦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在新材料‘卡脖子’领域重点进行投资布局。” 沿着新材料的路径持续优化升级也是联泓新科自成立以来的既定战略。宁旻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当年我们决定成立联泓新科的时候,想的就不是简单做大宗化学品,我们给它制定了很明确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路径,希望它不断往下游的新材料去延伸,沿着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创新链去发展。” 联泓新科的发展路径也与联想控股的战略不谋而合。“未来我们希望进一步向科技聚焦,提升投资组合的科技含量。而联泓新科虽然从烯烃切入,但一开始就瞄着往中下游的新材料领域去走,这是一个重要的科技领域,这个战略实际上是与联想控股提高科技含量的战略完全吻合的。”李蓬表示。 科技产业化再结硕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联泓新科上市敲钟的现场,除了宁旻、李蓬、郑月明之外,还出现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涛,以及国科控股董事长索继栓的身影。 联泓新科的成立,正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DMTO装置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直接结果。“DMTO装置是联泓新科的龙头装置,采用中科院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烯烃分离装置采用洛阳石化工程公司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该装置的投产标志着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制烯烃工艺和烯烃分离一体化技术成功实现工业化商业运行,在业内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郑月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2017年5月,作为中科院旗下的科技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国科控股对联泓新科进行了8.5亿元的战略投资。上市后,联泓集团和国科控股分别持有联泓新科51.77%和25.27%的股权,分列第一和第二大股东。同时,国科控股还持有联泓集团唯一股东联想控股29.04%的股权。 在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1月,联泓新科牵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联盟采用“3+1”的运作模式,即“联盟+平台+基金”和1支专业化成果转化运营团队,进行化工新材料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可为联泓新科提供持续的创新资源和发展动力。 谈到战略投资联泓新科的初衷,索继栓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联泓新科创立以来,走出了一条依靠中科院自主创新技术,从新材料研发到成果转化、推进全产业链延伸的道路,形成了在国内新材料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的产业体系,契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向。同时,我们对联泓新科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工程转化与市场转化能力,包括核心团队都非常认可,所以我们2017年战略投资了联泓新科。” 他进一步指出,“联泓新科的上市,表明联想控股在打造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迈出了重要步伐。我相信联想控股下一步会围绕硬科技、围绕高科技产业规模化,应用联想控股成熟的市场化运营能力和专业团队能力,再加上资本助力,不断培育类似联泓新科的高技术企业,真正成为我们国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引领者。” 12月8日,联泓新科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立十年便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背后,公司大股东联想控股在品牌、资金、资源、机制等方面的助力作用不可或缺。同时,联泓新科的上市,标志联想控股在打造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迈出了重要步伐。据公司透露,联想控股的投资组合将进一步向科技聚焦,探索深化成员企业的科技转型升级。 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对国科控股董事长索继栓、联想控股董事长宁旻及首席执行官李蓬、联泓新科董事长郑月明进行了专访。 □
12月24日,东华能源(002221)发布公告称,公司子公司张家港新材料拟引进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银投资”)现金增资5亿元。增资资金主要用于偿还银行发放贷款所形成的债权,适当考虑其他类型债权。 根据评估结果,工银投资拟增资总规模为5亿元人民币,在《增资协议》约定的增资款项缴付先决条件全部得以完成之后缴付增资款项。在5亿元增资款中,2.07亿元计入张家港新材料实收资本,2.93亿元计入张家港新材料资本公积。 本次增资完成后,东华能源仍是张家港新材料的控股股东,拥有对张家港新材料的实际控制权。 东华能源表示:“本次交易主要是优化张家港新材料融资结构,增强张家港新材料的资金实力,满足其对资金和注册资本的需求,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降低负债和提高权益资本,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改善公司财务指标,降低企业杠杆,符合国家政策;降低公司利息支出、增强整体盈利能力,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符合本公司长远利益。”
12月21日晚间,中化国际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2月18日与仪征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仪征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下简称“本协议”)。双方将采取有利于双方共同成长发展的市场合作方式,加强在新材料、生态环保、商务咨询等重点领域的深入合作,助力仪征市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协议,中化国际将在扬州化工园区发展可降解塑料、高端树脂、高性能纤维、电子材料和改性材料五大材料产业,建设技术先进、绿色清洁、循环经济优势明显的中化仪征新材料产业园,总投资预计约80亿元(以中化国际最终审批的投资额为准)。加快中化国际扬州化工园区在产项目安全环保整治提升,着力打造沿江化工产业发展示范。同时,仪征市政府将大力支持中化国际项目的审批、建设、运营等工作;积极提供产业科技支持奖励资金。 中化国际方面表示,本协议的履行对公司2020年度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不构成影响,但可能有利于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提升。
前沿新材料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也是世界各国争相发力的焦点,具有颠覆现有生产模式、引领新的万亿元级产业的美好前景。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十年,前沿新材料发展的控制权归属至关重要。 在充满机会与挑战的发展前景下,从煤炭行业成功转型新材料行业的华阳集团又是如何选择的呢?作为这支“火箭军”的领头人,华阳集团董事长翟红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曾是煤炭行业世界500强,现在在新材料产业中,我们也要跑出加速度,用三年到五年时间,跻身新材料行业的世界500强,真正做到用新材料为大众带来新生活。” 老牌煤企转型新材料 翟红向记者介绍称:“华阳集团的前身是阳煤集团,此前是省属重点煤炭能源类企业,为国家的煤炭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山西省国企转型的背景下,这家煤炭能源企业开始逐步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最后的选择就是向新材料产业转型。 据翟红介绍,阳煤集团从2017年起开始进行新材料方面的探索,经过几年的努力,确立定气凝胶绿色节能建筑新材料、功能性纤维新材料、新能源蓄能新材料、石墨烯新材料、铝镁合金新材料等五个发展方向。 在选择转型产业的布局方向上,翟红颇有一套心得,他将之总结为“两头抓一头”:“原料端和市场端只要占了一头,就可以做;如果两头一头都不占,就不做。” 翟红还向记者介绍了“延链、补链、强链”的工作思路。“延链是将原有产业链延长;补链就是补充研发科技、核心竞争力的不足;强链是把产业集群打通。以煤化工为例,华阳集团可以把煤炭做成原料乙二醇、己内酰胺,但市场需要的是涤纶、锦纶,那么就要引入有核心技术的团队,补足生产链上缺失的部分,完善产业链。” 依据这个思路,华阳集团积极引进强力“外援”。在石墨烯产业链布局上,公司与山东如意、高烯科技合作;在二氧化硅气凝胶产业链布局上,与中凝科技、华豹公司、赛龙公司合作;在陶瓷气凝胶产业链上,公司与东华大学、富瑞邦新材料公司合作。这些合作举措,均为华阳集团打破原料和产品间的技术壁垒提供了助力,为集团向新材料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在新材料应用上,华阳集团已走在行业前列。翟红向记者介绍称:“运用集团生产的新材料建造的装配式节能小屋,外墙是气凝胶板,室内是石墨烯地采暖,玻璃是气凝胶玻璃,窗帘是石墨烯窗帘,既隔热又保温,能做到真正的冬暖夏凉。屋顶是光伏瓦,装配钠离子储能电池,供电可自给自足,用不完还可以入网卖电,这样的建筑在不久的将来便可实现。” 剥离资产不等于放弃煤炭 山西省自2017年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以来,先后公布的三批“腾笼换鸟”或混改项目中,涉及阳煤集团参股或控股的有七个项目,涉及煤炭、化工、地产等行业,尤其是阳煤集团整体更名华阳集团转型新材料行业后,对部分煤炭及装备制造板块资产进行了剥离,被很多投资者质疑“集团抵御风险能力将有所减弱”。 对此,翟红认为,“腾笼换鸟”的最终目的是换来一些“好的鸟、活的鸟”,并不会减少华阳集团的资产体量,反而可以增强企业活力、增加盈利能力。资产的边界是动态的,并不会一成不变。但华阳集团的基本盘不会变,质量甚至还会越来越好。 外界一直担心公司对煤炭资产的剥离,但翟红表示,煤炭事业部作为华阳集团七大事业部之一,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随着5G智慧矿山项目的落地,华阳集团旗下的煤炭产量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在新疆五彩湾煤矿、西上庄煤矿、泊里煤矿、七元煤矿建成投产后,煤炭产量会保持在年产8000万吨左右,未来产能有望超过1亿吨。” 翟红还强调:“华阳集团布局新材料的前提,也是以煤炭为基础,除了煤炭资产对企业的支撑外,很多新材料也是以煤炭及其相关副产品为原材料,所以华阳集团不仅不会放弃煤炭板块,反而要越做越好、越做越大。” “不要把煤简单地认为是燃料,它还是重要的原料。”翟红向记者介绍称,我们将按照“碳基”材料发展方向,把煤当作原料,加工成材料、高端新材料,并一直延伸,让煤发挥更大价值,对社会的贡献更多些、更大些。 做大做强七大产业 对于华阳集团的未来,翟红充满信心:“华阳集团将积极践行‘127’战略。‘1’是一个方向,聚焦转型蹚新路这一战略方向;‘2’是两条路径,坚持走碳基材料和数字资产两条路径;‘7’是七个支撑,即气凝胶绿色节能建筑新材料、功能性纤维新材料、新能源蓄能新材料、石墨烯新材料、铝镁合金新材料、大数据物联网、5G智慧矿山等七个产业支撑。 “我们不仅要把这七个产业做大做强,未来还要形成模块化,可以实现配置最经济、成本最低,让项目落地便捷,更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翟红如是说。 据了解,华阳集团除了在七大产业发力外,还非常注重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早在5年前,集团就已开始对管理制度改革,实行部门工资定额制,减员不减薪,既调动了员工积极性,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华阳集团还尝试在各个煤矿开展模拟合伙人制,确定经营指标,签订契约;每年每人拿出30万元“模拟入股”煤矿,年终超额收益部分,50%用来优先兑付30万元入股金,其余部分由“股东”分红。这一制度由每个矿扩展到每个采煤队、掘进队、工作面,员工不再只是为单位工作,更是在为自己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管理就变得简单了。
今年以来,山西省把专业化战略重组作为推动省属企业转型发展蹚新路的重中之重,采取更名重组、整合新设、联合重组、吸收合并、分立设立、调整充实等方式,集中实施了14大板块的改革重组,煤炭企业数量从7家调整至2家,新兴产业企业大幅增加。最近,备受瞩目的山西省属国企新一轮战略性重组尘埃落定,由此带来了国资版图新格局、发展新机遇。 “一煤独大”转向“八柱擎天” 10月27日上午,由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阳煤集团”)整体更名设立的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全面开启专攻新材料产业的新征程。 阳煤集团是一家成立于1950年的老牌煤炭企业,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供应商,此前连续8年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煤炭企业50强名单中,以1761亿元营业收入排名第11位。 从过去产煤到现在瞄准一系列新材料的研发,近年来,这家企业在转型中展现出不俗的实力。2018年,阳煤集团与太原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山西新碳超硬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实施煤层气制备金刚石项目。作为一种天然矿物,金刚石在机械加工、航空航天、国防以及核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金刚石项目组组员翟锦辉看来,从过去企业原煤论吨卖,到现在新材料论克拉卖,依靠科技的力量让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很广阔。 2019年,阳煤集团试生产出第一批气凝胶产品。气凝胶作为改变世界的十大新材料之一,是世界上密度最小、重量最轻的固体,被誉为“固态烟”。因其优良的隔热、保温、阻燃、自清洁等绿色环保特点,产品应用范围广,“大”至航天军工、建筑节能、工业节能、新能源汽车、船舶及高铁领域;“小”到服装面料、空气净化等。在节能降耗的大背景下,国内气凝胶行业热情持续高涨。 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翟红表示,新材料产业是山西省推动制造业结构性反转,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由阳煤集团整体更名设立,通过聚焦新材料产业,整合省内其他优质资产,保持资产规模不变,持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将整合重组省属国企优质资产,专攻新材料产业。形成气凝胶绿色节能建筑新材料、功能性纤维新材料、新能源蓄能新材料、石墨烯新材料、铝镁合金新材料、大数据物联网、5G智慧矿山七大产业支撑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推动新材料产业向高端、绿色、节能、环保方向迈进,打造产值超过2000亿元、世界一流的新材料产业集团。 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的成立仅仅是一个缩影。自今年4月成立华远国际陆港集团起,到9月底成立晋能控股集团止,山西省属国企新一轮战略重组涉改资产2.6万亿元,占省属企业资产总额的79%;涉改一级企业20户,占改革前省属企业户数的71%;涉改人员86万人,占省属企业在岗职工人数的91%;产业涵盖焦煤、动力煤、钢铁、化工、信创、新材料、水务、物流、文旅、体育、燃气、农业、建筑、资管等14个领域。 经过战略重组,山西省属煤企数量从7家集团调整至1家能源集团、1家煤企。重组后的晋能控股集团资产总额达到1.11万亿元,煤炭产能约4亿吨,电力装机容量3814.71万千瓦,煤机装备制造资产规模368.65亿元。重组后的山西焦煤集团资产总额4416.4亿元,煤炭产能约2亿吨。 同时,山西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重组潞安化工集团、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山西建投集团;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组华远国际陆港集团、华舰体育控股集团、神农科技集团、云时代公司、山西文旅集团;优化提升公共基础产业,重组万家寨水务控股集团、华新燃气集团、晋通资产管理公司。 通过一系列战略重组,山西省属企业在做强做优钢铁、煤炭、装备制造、建筑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快向信创、大数据、半导体、光伏、光电、碳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基因、先进轨道交通、煤机智能制造、通用航空等领域发展,培育形成新兴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山西省属企业资产总额3.3万亿元,净资产8636.6亿元;9月当月实现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长13.7%,今年以来首次实现月度利润正增长,并创下单月增速历史新高。 “山西加快从‘一煤独大’向‘八柱擎天’转变,国有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在近日召开的山西省属国企改革重组及相关情况通报会上,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新闻发言人贠钊表示。 腾挪资金力撑“六新” “腾笼换鸟”,即拿出好企业、好项目、好资产,吸引社会多元资本,寻求更宽领域合作,促进国有资本优化布局,促进新旧动能转频换挡,推动解决山西“一煤独大”的结构性问题、“一股独大”的体制性弊端和创新性不足的素质性矛盾。 在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保民看来,山西省属企业就是要选出好企业、拿出好项目、推出好资产,吸引社会多元资本,寻求更宽领域的合作,用腾挪出来的资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投入到一批革命性、前沿性、标志性的项目中。山西省属企业要带头加强科技创新,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六新”上率先取得突破。 自2017年11月,山西省发布首批12个“腾笼换鸟”项目,拉开山西国企混改大幕后。山西以超常规的力度推动“腾笼换鸟”。今年,山西将各省属企业“一企一策”考核体系,与领导薪酬、员工收入直接挂钩,还明确“腾笼换鸟”目标要净回笼资金100亿元以上。 近一段时间,山西“腾笼换鸟”项目推介会密集上演。最近的一次是10月26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的竹叶青酒之江之约暨山西省属国有企业“腾笼换鸟”项目资本对接会上,有90多家浙江企业、10余家金融机构代表参会。会上,山西省属企业进行项目路演,6个项目现场签约,总签约额达31.2亿元。 记者了解到,杭州的推介是今年第6次大规模的“腾笼换鸟”推介项目,梳理历次“腾笼换鸟”推介项目,其中既有煤炭产业的“实力股”,也有新兴产业的“潜力股”;既有股权转让,也有资产转让;既可绝对控股,又可相对控股,都是“优中选优,靓女先嫁”。特别是社会资本普遍关注的煤炭行业,山西在杭州的推介会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项目就达到40个,占比42.55%,煤炭项目集中于焦煤、肥煤、无烟煤等优质煤种,发热量高、水分含量低,可采储量最高8.72亿吨,合计超过35亿吨,产能合计超过6200万吨。 山西省国资系统相关人士表示,“腾笼换鸟”是山西省委、省政府为深化国企国资改革,优化山西国有经济布局,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发展,做出的重要安排部署。目前“腾笼换鸟”成效显著,山西省属企业首批上报项目158个,涉及净资产2295亿元。截至9月底,已完成交易项目回笼资金81.2亿元。 持续攻坚谋更大成效 郭保民表示,今年以来,山西国资国企按照“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的改革要求和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取向,强势推进,势如破竹,受到全国高度关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呈现五大特点: 一是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效应已经显现。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组织实施战略重组,对省属企业穿透式监管,推行企业“六定”改革,“腾笼换鸟”,建立煤电联营优化与政策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成效正在逐步释放,转化为转型效能和企业效益。 二是国有资本布局更趋优化。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国有资本坚持向国计民生、基础设施倾斜,向“六新”领域布局,从战略层面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国有企业经济运营出现上升拐点。 三是国企重组更趋科学。新一轮改革重组朝着“专业化重组、市场化整合、板块化经营”的方向推进,不是简单的“归大类”和“拉郎配”,而是依托山西比较优势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通过一系列战略性重组,国有企业在传统产业上迭代升级、凤凰涅槃。省属企业在做强做优钢铁、煤炭、装备制造、建筑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快向信创、大数据、半导体光伏、光电、碳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基因、先进轨道交通、煤机智能制造、通用航空等领域发展,培育形成新兴产业集群。 四是省属国企将全力构建现代国有企业制度。重组整合后的省属国企,不但要做大,还要做优做强。 五是深耕细作,提质增效,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新一轮改革重组,省属企业有的更名、有的合并、有的分离、有的新设、有的转型,有的主体发生了变化,有的债权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不论如何变化,省属企业承载金融债务的责任和理念不会变,按期偿还到期债务的承诺不会变,重组之后的资产负债率不会提高。”郭保民说。 对于山西国资国企改革的未来规划,郭保民表示,下一步,山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将扎实推动省属企业经营发展稳增长,引导省属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积极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同时全面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省属企业在深化内部改革、混改、“六定”改革、资本运作、精细管理等方面发力攻坚,力争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9月7日晚间,硅烷行业公司宏柏新材(605366)发布公告,拟投资建设特种有机硅新材料项目和硅基新材料绿色循环产业链项目,总投资约4.7亿元。 宏柏新材表示,若项目后续能够成功实施,将有利于上市公司进一步优化硅烷偶联剂品种结构和绿色循环产业链的战略布局,进一步缓解产能压力。 布局特种有机硅等新材料 此次,宏柏新材拟投建的两个项目分别为年产3万吨特种有机硅新材料项目和年产4万吨硅基新材料绿色循环产业链项目,合计投资金额约4.7亿元,资金来源均为上市公司自筹。 其中,特种有机硅新材料项目内容包括,拟建设硫氰基、酰氧基、双氨基、单硫基、环氧基等特种硅烷产线,形成年产3万吨特种硅烷生产能力;硅基新材料绿色循环产业链项目内容包括,拟建设2万t/a气相白炭黑合成系统和2万t/a高温硅橡胶生产装置,形成年产4万吨硅基新材料生产能力。 上述两个项目均预计于2020年底达到设计产能。宏柏新材表示,年产3万吨特种有机硅新材料项目利用公司现有中间体产品产能优势,将中间体产品向下游延伸,从而生产各类特种有机硅新材料,完善产业链。待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均营业收入约13亿元,年均净利润约1.8亿元。 此外,投建年产4吨硅基新材料绿色循环产业链项目则是基于目前全球环保形势严峻,利用自建三氯氢硅产品向下游延伸。利用白炭黑合成过程产生的盐酸,通过解析产生氯化氢回用作为三氯氢硅生产的原料,从而形成绿色循环产业链。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均营业收入约8亿元,年均净利润约1亿元。 缓解公司产能压力 资料显示,宏柏新材成立于2005年,该公司主要从事事功能性硅烷、纳米硅材料等硅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于今年8月12日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从整个产业链来看,宏柏新材的硅烷上游为化工原料制造业,主要包括硅块、氯丙烯、无水乙醇和炭黑等常见的化工原料;下游应用领域涵盖包括橡胶制品、建筑、汽车、皮革、造纸、涂料、医药医疗等行业。 目前,宏柏新材的主要产品包括硅烷偶联剂和气相白炭黑等,其中硅烷偶联剂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最大,主要应用于橡胶和轮胎制造领域。 根据招股说明书,宏柏新材2017年~2019年实现营收分别为7.75亿元、10.13亿元、10.1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535.92万元、1.73亿元、1.57亿元。 IPO募资项目方面,宏柏新材拟投入募集资金10.5亿元,主要用于氯硅烷绿色循环产业建设项目、新型有机硅材料建设项目、功能性气凝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智能化仓储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新材料应用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针对最新投建项目,宏柏新材表示,若此次投资新建项目后续能够成功实施,将有利于上市公司进一步优化硅烷偶联剂品种结构和绿色循环产业链的战略布局,进一步缓解产能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