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获悉,近期监管部门就《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及通知附件《银行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实施方案》向相关机构征求意见。通知显示,为规范银行不良贷款转让行为,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已批复同意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以试点方式拓宽不良贷款处置渠道和处置方式。 “通知对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都将起到正面影响。”某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负责人告诉记者。 通知明确了初步试点机构范围和试点不良资产类型。试点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型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试点参与不良资产收购机构包括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符合条件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5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试点范围内的银行和收购机构按照自主自愿原则参与试点业务。 试点不良资产包括:单户对公不良贷款、批量个人不良贷款。银行可以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转让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转让个人不良贷款。 此前,根据《关于适当调整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有关政策的函》《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等规定,仅允许持牌的资产管理公司承接3户以上的不良资产组包,个人类贷款不得进行批量转让。“在不良压力持续增加的趋势下,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及经营模式难以满足商业银行对不良快速处置化解的需求。”郑州银行董事长王天宇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 对于试点批量个人不良贷款的转让,市场非常关注。上述文件显示,参与试点的个人贷款范围包括:个人消费贷款、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个人经营性贷款。 此前,个人不良贷款批量处置仅能通过资产支持证券(ABS)渠道方式化解。由于可以发起不良ABS的银行有限,整个市场规模有限。 一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资产经营部总经理告诉记者,过去不准银行转让这两块不良资产,导致一些银行不良资产居高不下。现在虽然允许试点,但其实这个工作开展起来难度不小,因为个人不良贷款金额小、户数多,转给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处置成本很高。 “对资产管理公司是个利好,毕竟多了一个业务范围。”前述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表示,从目前的信贷结构看,随着经济发展,银行个人业务整体处于上升趋势,司法部门对于失信人也有限制高消费等措施。如果资产价格合适,资产管理公司会愿意做这项业务,尽管业务相对小额、分散,管理成本可能相对较高。 在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定价上,他认为,这将取决于底层资产。比如,消费贷款主要是信用类的,住房按揭贷款有住房抵押,信用类贷款估值会相对较低。 通知还要求,资产管理公司应建立个人贷款的相应催收制度、投诉处理制度,配备相应机构和人才队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受让的单户对公贷款,不得再次转让给原债务人及相关利益主体,资产管理公司对批量收购的个人贷款,只能采取自行清收、委托专业团队清收、重组等手段自行处置,不得再次对外转让,禁止资产管理公司暴力催收不良贷款。 关于处置成本,上述AMC资产经营部总经理表示,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方式主要是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资产管理公司的机构一般都只设到省分公司这一层级,个人不良资产转给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只能很快再分割、组小包转给社会投资者,或者委托有关机构托管处置,而此处就要涉及催收成本。” “银行、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应当按照真实性、洁净性和整体性原则开展不良贷款转让,实现资产和风险的真实、完全转移。”通知要求,严禁在转让合同之外签订抽屉协议或回购条款等,杜绝虚假出表、虚假转让、逃废债务等行为,不得违规向债务关联人进行利益输送、转移资产。
资产管理行业体系庞大,按领域可以大致分为公募、私募、券商、保险、银行、信托六大领域。星石投资《2018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的资管规模约为124.03万亿元。 面对百万亿级市场,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初创公司针对资产管理的细分领域提供专有解决方案。近日,36氪就接触到了一家专注于为资产管理领域打造领先的量化分析解决方案和数字新基建的金融量化科技公司——「上海格蓝威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Starhouse.ai)」(以下简称:格蓝威驰科技)。 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主要产品包括针对于不同垂直资管领域的一体化量化分析解决方案,覆盖金融、商业地产、不良资产等领域,业务内容包括基金量化投研工具、策略、风控的系统研发,商业地产资产管理分析和决策体系,不良资产管理全流程处置和分析体系,交易所做市体系等。服务的客户包括知名金融投资公司、世界500强地产企业、对冲基金、私募投资机构等。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俞修源告诉36氪,现有的资产管理市场存在以下痛点: 不断膨胀的数据量使得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和分析数据的难度和成本都所有加大。另外,资产管理公司所面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引入新科技增强竞争优势。 与人工智能结合的量化建模技术在传统资管行业运用不多,但在二级市场中的量化基金已经有了很好的应用,与此同时基本面基金正在积极探索关于量化工具的应用。 传统资管企业在引入新技术时,在IT基础建设层面,研发层和分析执行层之间存在真空部分。这个真空在于IT部门难以专门针对某一种资产、某种业务,在金融背景专门编程设计相应的量化模型;而专业分析师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中,且他们所使用的量化分析难以统一,分析水平也参差不齐。 资产管理业务SaaS平台 针对这些痛点,格蓝威驰科技以专业的量化分析与建模为核心,为客户搭建的是一个基于标准化功能模块的定制化全生命周期业务及数据协作分析大中台,其中包括资产管理SaaS平台、量化分析与建模引擎、可视化商业分析三大核心模块。 “公司创新性地提出了Quant as a Service (QaaS) for Asset Management这个概念,我们的量化解决方案首先通过资管SaaS平台梳理了企业客户资产管理的标准化业务流程,然后提供了模块化的专业量化建模分析系统,之后再通过一个可视化的互动协作实现成果的输出。最终是希望用量化手段去提升资产管理的运营效率。”俞修源说。 具体而言,资产管理SaaS平台实现的是企业全数据的对齐和统一管理,数据包括企业内部系统结构化数据,CRM、ERP、物联网等系统的数据,员工手工维护的EXCEL数据,以及任何外部可获得另类数据(如社交网络、宏观报告、新闻数据等)。 量化分析与建模引擎则集成了机器学习算法和金融量化建模的各类算法,同时集成了高性能分布式算力,是进行海量数据计算分析的中枢部分。 量化分析和金融建模引擎 可视化商业分析体系则由各类主题建模分析体系和互动型可视化平台两个主要部分构成。在这个体系中,企业各团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平台协作,可以为企业业务决策以及综合管理提供数据化支持。在可视化方面,格蓝威驰科技是知名数据可视化分析软件Tableau大中华区的官方合作伙伴。 格蓝威驰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史方舟博士告诉36氪:“目前阶段,我们基于量化的核心重点打造一些产品解决细分领域的痛点或者是和大客户合作直接输出量化分析能力,提供一个高端定制的解决方案,比如基金量化风控管理解决方案、商业地产管理多维分析体系、不良资产管理处置分析体系、商业智能平台架构解决方案等” 史方舟认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团队自身专业的量化建模能力,以及对量化分析三个核心要素的把握。 “我们自己内部有一个类比,将量化分析的三个核心数据、模型、分析师比作弹药、武器和士兵。” 史方舟说。“产品战斗力首先来自于对业务场景的熟悉,基于了解才能高质量系统性的收集全面合适的数据“弹药”;然后根据业务场景的每个细分需求,打造专业的模型“武器”;最后就是为分析师选择合适的武器,让他们正确使用并与决策层形成互动。” 互动式可视化分析洞察平台 团队方面,格蓝威驰科技的联合创始人俞修源是芝加哥大学金融数学系硕士,曾就职于华尔街量化对冲基金AQR Capital Management担任量化工程师,作为核心团队成员设计并搭建公司的大数据可视化智能风控平台,其管理近2000亿美金规模基金的风险策略和日常风控运营。 联合创始人史方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学博士,曾就职于硅谷知名风险投资机构CircleUp,担任高级量化研究员,负责将二级市场成熟的量化分析方法结合新兴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于传统风投基金, 领衔研发以量化数据驱动的新一代风险投资模型。在此之前曾于AQR Capital Management担任副总裁,负责多资产的多因子投资策略及投资组合优化模型的研发、审核和迭代。
地方AMC(资产管理公司)再添一家。近日,湖南省第二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长沙湘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湘江资管”)获得湖南省政府授牌,并与工、农、中、建、交等12家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湘江资管由长沙市市属国企湖南湘江新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发起筹建,中央企业远东宏信有限公司和本土民企长沙南润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湘江资管注册资本30亿元(实缴)。记者获悉,湘江资管于2019年9月通过湖南省金管局组织的现场验收,当年12月获得湖南省政府开业批复并通过银保监会资质备案公示,是银保监会153号文发布后的第一批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湘江资管相关人士称,公司将聚焦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主责主业,同时,也将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发挥混合所有制优势,提高国有资本的市场化运作水平,审慎布局基金、资产运营、破产管理人、金融科技、不良资产交易平台等板块,构建“不良+投行+金融服务”的业务结构,力争在四到五年内发展成为资产规模过达到300亿的资管公司。 截至目前,我国不良资产行业收购端的生态链目前有5家全国性AMC、5家金融AIC(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以及60多家地方AMC。有分析人士称,未来仍将有一些入局者,不良资产行业将朝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6月8日,恒生电子宣布与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Finastra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并推出Finastra投资组合管理系统FusionInvest新版本。 双方将根据中国的监管政策及业务要求,对原有FusionInvest软件进行定制化开发,为来自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买方机构提供包括投资决策、风险管理、投资估值等功能的资产管理投资组合解决方案(PMS)。 据悉,Finastra是一家全球公司,拥有9000多名员工,总部位于英国。Finastra拥有广泛的金融软件产品和服务,为全球各种规模的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技术服务,并正在构建一个加速合作与创新的金融服务开放平台。2019年,Finastra在FinTech全球百强榜单排名第12位。 而恒生电子成立于1995年,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恒生电子已经为超过1000家证券、期货、基金、信托、保险、银行、交易所等行业的金融机构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2019年,恒生电子在IDCFinTech全球百强榜单排名第43位。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恒生电子将继续推进公司国际化战略的落地,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买下来”,把产品和服务拓展到国际金融市场,同时也将先进的产品引入国内,开拓国内市场的新领域。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5年间,全球资产管理规模的年均增长率为6%,中国资产管理规模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将达到11%至15%,发展前景广阔。从金融科技的角度看,目前国内资产管理行业在交易处理、订单处理方面已初步数字化,但在投资研究、资产配置、组合管理、风险管理方面的数字化程度还较低。放眼全球,资产管理数字化势不可挡,组合管理系统PMS正被密切关注,并逐步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 在此背景下,恒生电子作为FusionInvest在中国市场的独家合作伙伴,希望通过引进Finastra在投资决策业务方法方面的经验,帮助资产管理公司在一个统一的平台内,实现全球资产类别全覆盖、工作流程自动化、数据一致性以及风险分析的精准化。 恒生电子董事长彭政纲表示:“恒生电子已经为1000多家金融机构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其中在本地投资管理软件市场拥有超过80%的份额,拥有多年资产管理IT建设和客户服务经验。我们希望通过本次与Finastra的战略合作,为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技术创新注入新动力,这也是恒生电子推进国际化战略‘引进来’的重要举措。” Finastra总裁EricDuffaut表示:“FusionInvest已经与超过35个国家的数百家资产管理公司合作,我们相信凭借恒生电子的市场影响力及其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刻理解,结合Finastra专业的产品研发能力,双方能够为中国资产管理机构提供更具国际化、同时满足当地监管政策要求的产品,能在中国这个不断增长的市场发挥更深远的作用,赋能更多本地化的资产管理公司。”